首页 隧道监测项目方案

隧道监测项目方案

举报
开通vip

隧道监测项目方案隧道监测项目方案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二○○七年四月1编制依据与技术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JTJ062-9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

隧道监测项目方案
隧道监测项目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二○○七年四月1编制依据与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JTJ062-9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工程概况二广高速公路起自怀集横洞,经怀集、广宁、四会、大旺,接已建成的广三高速公路,全长约118公里。本项目是广州通往贺州乃至桂林的快速通道,同时同省道S260、S263及S264沟通,形成打通广东西部腹地、构筑广东大珠三角连通祖国大西南的主干线,是连通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通道。其实施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改善广东省西北部山区路网结构、完善广东省乃至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加强大珠三角与大西南的经济联系将起到重要作用。二广高速公路共分为三段,四会至三水段起点里程GK0+150,终点CK38+000;广宁至四会段起点里程AK38+000终点K80+900;怀集至广宁段起点里程K80+900,终点AK120+843.747。工程主线长119km。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怀集至广宁段穿越广东省西北部山岭区,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制约,全段设有多座隧道,其按双洞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的隧道,单洞净宽达16m。广宁至四会段多属于丘陵地貌,沿线多沿丘陵山坡或山脊展布。怀集至广宁段沿线及其两侧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貌按成因分为堆积地貌、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和构造侵蚀低山地貌3种单元。构造剥蚀丘陵分布最广,构造侵蚀低山地貌主要分布于公路选线的两侧外围,区域内的地表演示风化严重,地形侵蚀切割较强烈,地形相对起伏较大。隧道工程集中在这两段,共有隧道16座,其中分离式隧道11座,小净距隧道2座,双跨连拱式隧道3座,总长度18620单延米,围岩级别以Ⅲ、Ⅳ、Ⅴ级围岩为主。二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隧道项目共设立两个监测项目部,广宁至四会段隧道监控为第一监测项目部,辖区为广宁至四会段范围,分离式及小净距隧道8座,本段的砂糖坑隧道为连拱隧道,划归第二监测项目部,见表1。最长隧道为大崛坑1号隧道右线1045m,下布隧道、马头塘1号隧道、石门隧道、文坑隧道等隧道围岩情况相对较好,地质条件较差隧道4座,分别为马头塘2号隧道、大崛坑1号隧道和大崛坑2号隧道,所处区域裂隙、破碎构造发育,岩性为变质砂岩、千枚岩、花岗岩、变质粉砂岩等,稳定性较差,隧道进出口浅埋段以残坡积土为主。表1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隧道一览表编号标段号隧道名布置方式隧道长度(m)隧道位置110下步隧道小净距左365右420ZK39+135~ZK39+500211马头塘隧道分离式左1035右952ZK42+905~ZK43+940312大崛坑1号隧道分离式左955右1052ZK45+105~ZK46+0604大崛坑2号隧道分离式左445右282ZK46+436~ZK46+881513砂糖坑隧道连拱200K48+375~K48+575615西岸隧道小净距左285右285ZK53+430~ZK53+715718石门隧道分离式左768右751ZK69+320~ZK70+080820文坑隧道分离式左867右920ZK73+810~ZK74+677921凤坑隧道分离式左762右795ZK77+099~ZK77+861合计11039m(单洞)    3隧道监控量测方案3.1监测目的因隧道开挖断面大,结构受力复杂,对结构设计和施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隧道及地下工程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如下:(1)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优化施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2)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增加施工的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合理性;(3)及时预测和反馈,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证指导施工顺利进行;(4)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评价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与其安全性,确定合理的支护时间;(5)为修改优化设计提拱数据,为调整施工方法提供依据;(6)积累量测数据,总结经验,为未开挖区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类比的依据。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大断面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3.2监测项目部工作内容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项目部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必测项目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的频率按时量测。(2)指导施工单位对选测项目传感器的埋设,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的频率按时量测。(3)了解洞内围岩情况,核查施工单位绘制的地质图。(4)按设计、规范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求,对包括承包人量测数据在内的量测资料整理、分析,承包人提交的数据包括文字表格和监测项目部提供的电子表格,并完成原始数据的电子表格输入工作。(5)每周向业主、监理提交现场监控量测及承包人监控量测分析成果,每月提交监控量测报告。(6)量测值出现异常时,按预警管理等级规定向业主提供该隧道的警报和对策意见。(7)提供业主要求提供的资料。(8)提交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总结报告。3.3监测内容与断面数量3.3.1主要监测内容以《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为依据,参考以往工程经验确定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如表2所示。第三方监控项目部平行量测项目共7项,工程承包商量测项目共12项。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有多座分离式及小净距隧道,为避免与工程承包商的日常监测工作重复,便于监控量测项目部集中技术和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反馈。根据业主要求采取了工程承包商按施工图要求自主量测,监控量测项目部对其中的项目分类别进行平行量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与反馈的方式。选取必测项目中的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及地表沉降观测作大范围的平行量测。对选测项目,根据围岩级别情况分为Ⅰ、Ⅱ两型,分别进行不同的量测项目。表2主要监测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监测类别1拱顶下沉精密水准仪、水准尺必测2周边位移收敛计必测3地表下沉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水准尺选测(承包商为必测项目)4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计选测5锚杆轴力锚杆应力计选测(承包商为必测项目)6喷射混凝土应力混凝土应力计选测7钢支撑内力钢筋计选测(1)必测项目必测项目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判断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包括围岩地质和支护描述、地表沉降观测、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其量测方法简单,量测密度大,量测信息直观可靠,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对监视围岩稳定,指导设计和施工有巨大的作用,土建施工完成量测工作亦告结束。其布置根据每座隧道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方法而变化,但不能少于《公路隧道施工规范》(JTJ042-94)的规定。这类量测施工单位按施工图要求自主量测,为全面了解围岩变形、支护结构状态、施工单位监控量测的工作质量,监测项目部对其中的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及浅埋地表下沉作大范围的平行量测。本项目委托监测必测项目主要包含进行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地表下沉按施工图设计每处观测其中1个典型断面;周边收敛、拱顶下沉监测断面总体布设原则如下:Ⅴ级围岩段:每15~20m一个监测断面,与施工单位监测断面、测点布设相同,同步观测。Ⅳ级围岩段:每20~40m一个监测断面,与施工单位监测断面、测点布设相同,同步观测。Ⅲ级围岩段:每一衬砌段布置一个监测断面。Ⅱ级围岩段:每单洞布置一个监测断面。浅埋地表下沉观测仅对于地表浅埋段选取若干个断面进行平行观测。(2)选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锚杆轴力量测、围岩与喷射混凝土间接触压力量测、喷射混凝土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喷射混凝土内应力量测、二次衬砌内应力量测、钢支撑内力量测、衬砌裂缝及表面应力量测。这类量测是必测项目的拓展和补充,对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量测,以便更深入地掌握围岩稳定状态与支护效果,对未开挖地段提供参考信息,指导未来设计和施工。选择项目安装埋设比较麻烦,量测项目较多、时间长、费用较大,但工程竣工后还可以进行长期观测。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较少的量测项目、较大量量测断面的原则,全面了解支护效果,正确指导设计施工。施工单位按施工图要求自主量测,监控量测项目部选择主要项目平行量测。为全面验证支护效果,更好地指导设计、施工,在各围岩均布设不同密度的选测断面。在保证隧道结构和施工安全的同时,从控制监控量测成本出发,将选测断面分为Ⅰ型和Ⅱ型监测断面。Ⅰ型选测断面适用于隧道Ⅳ、Ⅴ围岩地段的每个衬砌类型段布设,选测断面均布置在选定的必测断面上,左右洞地质情况基本相同,仅布单洞进行平行量测。量测内容包括: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应力、钢支撑内力4项。作为I型监测断面的补充,断面布置同I型监测断面,Ⅱ型选测断面适用于隧道洞身Ⅱ、Ⅲ级围岩普通支护衬砌地段。量测内容包括:围岩内部位移、喷射混凝土应力量测2项。监控量测项目部除进行平行量测工作,兼有对工程承包商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并进行整理分析的工作。3.3.2监测断面及数量统计根据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隧道施工图相关的地质设计资料,现对各分离式及小净距隧道必、选测项目量测断面的数量进行了初步拟定,二广高速公路广宁至四会段拟测项目类型数量表3。因施工监控量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地质条件复杂,量测的具体布置须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做及时调整。3.4平行量测仪器埋设与测试方法根据上节所述,监控项目部平行量测监测仪器埋设与测试方法如下。3.4.1拱顶下沉量测量测目的:监控必测项目,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与收敛位移换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视拱顶的相对下沉值,评估围岩的稳定性,预防拱顶崩塌。测点布设:量测断面与收敛观测断面一致,在每个量测断面的拱顶中心埋设一自制的钢筋预埋件。埋设前,先用小型钻机在待测部位成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并用混凝土填塞,待混凝土凝固后即可量测。表3二广高速公路四会至广宁段拟测项目类型一览表隧道名称量测断面地表下沉断面量测断面桩号类型数量(个) 下步隧道Ⅰ5 待定Ⅱ2 待定必测项目274待定大崛坑1号隧道Ⅰ11 待定Ⅱ2 待定必测项目966待定大崛坑2号隧道Ⅰ7 待定Ⅱ1 待定必测项目475待定马头塘隧道Ⅰ10 待定Ⅱ2 待定必测项目765待定西岸隧道Ⅰ5 待定Ⅱ2 待定必测项目314待定石门隧道Ⅰ5 待定Ⅱ1 待定必测项目505待定文坑隧道Ⅰ5 待定Ⅱ2 待定必测项目385待定凤坑隧道Ⅰ7 待定Ⅱ2 待定必测项目515待定广宁至四会段I型量测断面、Ⅱ型量测断面统计见表4。表4 选测断面统计表量测项目类型I型量测断面(单洞)Ⅱ型量测断面(单洞)必测项目地表下沉量测断面数(个)5514416393.4.2周边位移量测量测目的:周边位移量测为必测项目,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量测周边位移可以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信息,周边位移量测以收敛观测为主要手段,对围岩位移实施相对位移量测。获得隧道净空收敛变形观测数据,得到表面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围岩的应力状态,确定二次衬砌及仰拱施作时间。断面布置:收敛断面测点数量及布置形式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对于分离式和小净距隧道采取5测点断面,布置图见图1,应根据隧道形式和设计要求确定。测点埋设:收敛监测断面埋设时尽可能靠近开挖掌子面,按设计要求放出测点位置,清除测点埋设处周围的松动岩石,先在测点处用人工挖孔或凿岩机开挖孔径为40~80mm,孔深约为25cm。在孔中填满水泥砂浆后插入收敛预埋件,尽量使两预埋件轴线在基线方向上,并使预埋件销孔轴线处于铅垂位置,上好保护帽,待砂浆凝固后即可量测。测桩有涨壳式和预埋式两种,涨壳式用搬手拧紧测桩上的螺母,使外壳张开,将测桩固定在钻孔内;预埋式采用水泥砂浆将测桩埋设在钻孔内。测桩埋设稳固后,在其出露端装上挂钩圆环等连接件,并在测点处安装上保护罩保护测点。图1收敛量测5测点断面布置图3.4.3地表下沉量测量测目的:该项目目的主要在于了解地表下沉的范围以及下沉量的大小,下沉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下沉稳定时间,防止产生冒顶塌方或地表有害下沉,危及地表建构筑物。量测区间: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的重要性,随埋深变浅而增加,见下表5。该项目对于浅埋段为必测项目,对于小净距隧道应作为重点监测项目。地表下沉量测区间见图2。表5地表下沉量测判别表埋深重要性量测与否3B5B时,1次/周4围岩内部位移同地表下沉量测5锚杆轴力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6喷射混凝土应力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7钢支撑内力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注:h为覆盖层厚度;B为隧道开挖宽度。实际测量频率根据前两次测量情况而定。当观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观测频率;当达到报警指标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加密观测。监测安排根据工程进度而定,在隧道施工前进场,至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后两月结束。3.6量测数据的处理3.6.1位移数据处理分析对外业量测的数据进行整理,主要是检查外业记录,包括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观测断面与开挖掌子面的距离等等。计算断面两测点间收敛值,测点绝对位移值。根据每次该断面的量测结果主要绘制以下曲线: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周边位移随距离变化曲线;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收敛位移与开挖面和量测断面之间距离的关系曲线;位移-时间回归曲线分析,求出最终净空位移量;围岩体内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由于量测的偶然误差所造成的离散性,绘制的曲线总是上下波动和不规则的,必须经过处里才能获得合理的典型曲线,通常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函数式。用这个函数式作出的曲线能代表测试数据的分布,并可推出因变量的极限值。采用回归分析确定测试数据分布规律,可从以下函数式中选用一个进行计算:对数函数,如;指数函数,如;双曲函数,如。式中、为回归常数;为初读数后的时间;为位移值。根据量测获得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即能看出各时刻的总位移量、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按照规范所给出的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判断围岩稳定性。对无位移急剧变化的正常情况,可据回归关系式预测总的位移量。如遇位移急剧变化的情况应及时向施工单位反映,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设计汇同施工、设计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3.6.2应力数据处理分析应力、压力量测的数据处理与位移量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基本一样。首先对量测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出各时刻应力、压力,绘制应力、压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对应力、压力急剧变化的正常情况,用回归分析得出应力、压力随时间变化函数关系式,预测其极限值。如有应力、压力急剧变化的情况应及时报警。锚杆内力量测还应绘制内力分布图。3.7位移管理标准3.7.1控制标准监控量测管理标准按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值和位移等级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为监控量测管理基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规定,隧道周边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表7所列出数值。隧道周边最大允许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为0.20%~0.80%,具体数值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会同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确定。当位移速率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位移值已接近表中所列的数值,或者喷层表面出现明显裂缝时,应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二衬施作则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1)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2)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3)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监测警戒值也可由设计单位提出,经有关单位认可后执行。表7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JTJ042-94)围岩类别覆盖层厚度<50m50~300m>300mIV0.1~0.30.2~0.50.4~1.2III0.15~0.50.4~1.20.8~0II0.2~0.80.6~1.61.0~3.0注:(1)相对位移值系指实测位移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2)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3)I、V、Ⅵ类围岩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值范围;(4)本表所列数值将在施工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5)该表为JTJ042-94所提供,采用的是围岩类别,实际操作中需要转换为围岩级别。3.7.2监测管理基准本工程从保证施工期安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三级管理制度作为管理基准,见下表8。表8管理等级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三级正常施工二级综合判断,加强支护一级暂时停工,上报各单位,商讨对策,采取特殊措施注:为实测相对位移值,:允许相对位移值。3.7.3预测预报方法在复杂多变的隧道施工条件如何进行准确的信息反馈与可靠的预测预报是本监控量测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迄今为止,信息反馈与预测预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1)力学计算法支护系统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与进度的关键。可以通过力学计算来调整和确定支护系统。力学计算所需的输入数据则采用反分析技术根据现场量测数据推算而的如塑性区半径、初始地应力、岩体变形模量、岩体流变参数、二次支护荷载分布。这些数据是对支护系统进行计算所需要的。关于应力计算,已有专门的计算机分析软件供使用。(2)经验法此法也是建立在现场量测的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根据经验建立一些判断标准来直接根据量测结果或回归分析数据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工作状态。在施工监测过程中,数据“异常”现象的出现可以作为调整支护参数和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的依据。何为“异常”,这就需针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围岩地层,埋深,隧道断面,支护,施工方法等)建立一些根据量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工作条件进行判断的准则。①根据围岩(或净空变化)量值或预计最终位移值与位移临界值对比来判断,位移临界值的确定需根据具体工程具体确定。②根据位移速率来判断国外的一些经验,例如日本《新奥法设计施工技术指南草案》提出当位移速率大于20mm/day时,就需要特别支护,二次支护时间可以根据净空变化的速率达出某一给定值进行施工(即围岩变形基本稳定)。③位移-时间曲线根据现场量测的位移-时间曲线进行如下判断:,说明变形速率不断下降,位移趋于稳定;,变形速率保持不变,经发出警告,及时加强支护系统;,则表示已进入危险状态,须立即停工,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4监测管理系统本项目采取第三方监测管理系统与理论进行监测管理与控制。公路隧道第三方监测是业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全生产法委托独立与隧道设计、施工和监理方,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隧道施工进行变形监测,预防和避免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危险发生,保证施工交全和顺利进行的一项监测工作。4.1第三方监测的必要性根据以往的经验,由承包商委托的监测往往存在着不少弊端,主要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是:被承包商控制监测单位专业资质不够的情况较多,在监测时实施规范不严格,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现象,难以真正起到对安全的预警作用和对施工的指导反馈作用。作为一种新的隧道建设管理模式,第三方监测是在隧道施工期间对隧道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地表、围岩和构筑物进行变形和应力进行观测,可对承包商的施工监测数据进行监督、对比和检验。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用于评定隧道施工安全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让有关各方有时间做出反映,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利用现代数理统计理论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预测,使业主及时掌握独立、客观、公正的监测数据和施工信息,从而有效地保证隧道安全生产,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第三方监测所提供的客观可靠监测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是处理投诉事件和界定责任的重要依据。4.2第三方监测管理流程在监测实施工程中,第三方监控项目部在管理体系中的位置如图9所示。整个监测包括现场量测、信息处理、信急反馈及报警和项目组织协调五个方面,管理流程见图10。服务管理提供监测数据图9第三方监测与各方关系图10第三方监测信息化管理流程4.3监测项目部内部管理4.3.1组织机构广宁至四会段为隧道第一监控量测项目部,共计8个隧道,根据本段隧道监测的隧道数量和工程量大小,本着高效管理、责权明确的原则,组建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二广高速公路隧道第一监控量测项目部。由于线路较长,拟分为2个监测组,在公路建设现场设2个驻点,靠近广宁的为第二监测组。第一监测小组驻地选择在大崛坑1号、大崛坑2号隧道所在的十二标,第二监测小组驻地选择在文坑1号隧道所在的二十标。每小组由主管技术人员1名和操作员2~4组成,每个小组指定小组负责人,项目部设在第一监测组。项目部实行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制和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制,监测组负责人对下辖隧道监测工作负责。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做到责、权、利明确,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确保监测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等顺利实施。监测组下设位移量测作业组、应力量测作业组及数据审核技术组。下步隧道、马头塘隧道、大崛坑1号隧道、大崛坑2号、西岸隧道位置较为集中,靠近四会,为第一监测小组。石门隧道、文坑隧道、凤坑隧道位置集中,靠近广宁,为第二监测小组。第二监测小组进入广宁,在隧道施工现场开展工作。每个小组下设位移量测组、应力量测组和数据审核技术组。随时掌握每个隧道的施工动态和围岩及结构变化情况。工作开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难易情况调整工作组和测量队人员。保障每一个隧道数据的准确、及时性。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11。图11组织机构框图监测项目部人员的岗位职责如下:(1)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生产调度、人员组织等负全责;(2)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的技术及质量负责,编写作业指导细则,审定报告;(3)专业工程师:负责生产组织,对承包商自主量测进行指导,数据分析处理,编写报告;(4)操作员:现场埋设、数据采集、数据输入等工作。4.3.3质量保证体系监测项目部质量保证及内部管理体系见下图12。各监测设施埋设安装完毕后,及时对观测设施进行测试、校正,记录各测点的初始值。施工期观测做到“四无”,既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四随”,即随时观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校核;“四固定”,即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仪器埋设完毕后及时记录初始读数,按照业主单位批准的监控方案进行施工期监测,定期向业主单位提交观测资料。施工期内,我方除按照业主单位指示负责观测外,还应对工程构筑物进行巡视检查,并作好记录,若发现工程构筑物出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仪器的测读次数,并立即报请业主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措施。测读要求如下:(1)直读式接收仪表应每月检查一次,以保证仪表精度和准确度,填写检查记录表,注明仪器、仪表或装置异常或故障,电缆长度变更及集线箱的检修情况。图12质量保证体系(2)观测读数应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每个数据测读3次,对于多通道接收仪表,每次应用3个通道分别读数,以确保数据的正确、可信。观测人员确保数据可靠,如果发现数据有误,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测资料的整理要求如下:(1)详细的观测记录、观测时的环境、开挖情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描述是资料整理的基础,与成果报告同时提供。(2)对各物理量值按各类仪器的工作特征,埋设情况进行修正。每次观测完毕后应及时整理,不能积压,发现错误应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3)实测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后,确定各物理量的绝对值、变化率、加速度和坡度等4个指标,作为判定稳定的标准值。绘制各物理量随时间、空间的关系曲线,即时态曲线,划分急剧增长段、缓慢增长段及基本稳定段,根据管理基准和位移速率等综合判断隧道的安全状况。通过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找出各物理量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推算各物理量随开挖进尺、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提出下一步施工预报的意见。(4)监测报告包括工程情况说明,巡检和仪器、仪表检测情况说明,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观测对象工作状态及改进意见等。整编成果应考证清楚、项目齐全、数据可靠、方法合适、图表完整、说明完备。监测过程组织管理要求:(1)高度重视监测工作,组织有丰富监测经验的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并由专人负责,成立专门量测小组,有条不紊的按照要求开展工作。施工人员应全力配合监测人员安设各类监测仪器。(2)建立完整的监测工作档案,按要求定期通报业主单位。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3)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4)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5)所有用于工程监测的仪器、传感器和设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有质量检验和出厂合格证书,并在运抵工地用于工程前进行率定,按要求严格把关,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产品。(6)所有埋设于隧道内的监测仪器均应有严格的统计记录。4.3.4信息反馈与成果提交形式成果提交及反馈模式参照第三方监测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流程制定,及时反馈至业主。以周报、月报形式向业主方提交观测成果,如观测数据表明工程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则即测即报,同时按业主要求的内容以文字形式进行汇报,现场工作结束一个月内提交总报告。4.4人员安排与设备情况4.4.1人员安排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人员见表9:表9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人员表资历类别姓名学历工作年限年龄拟任职务项目部负责夏元友博士1541项目负责人祝文化硕士1743技术负责人监测人员芮瑞博士生526第一监测小组组长陈向阳博士生1033第二监测小组组长张亮亮博士生427专业工程师张冰硕士生225专业工程师唐浩硕士生224专业工程师李奇敏硕士生223操作员陈振中硕士生224操作员4.4.2设备情况拟投入的设备情况见表10:表10 拟投入本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工程的主要监控设备表机械设备名称单位最低数量要求数量生产厂家自有新购租赁小计水准仪台套431 4徕卡收敛计台44  4中科院数字式读数仪台44  4金坛全站仪台套 1  1Nickon手持式位移读数仪台  4  金坛数码相机台 2   Canon笔记本电脑台 2   IBM台式电脑台  2   打印机台 1   Canon复印机台 1   HP传真机台 1   HP汽车辆 11   
本文档为【隧道监测项目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7-22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