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前经济学分支PPT教学课件

战前经济学分支PPT教学课件

举报
开通vip

战前经济学分支PPT教学课件第八讲战前经济学分支的重要发展一、管理经济学(管理科学)二、制度经济学三、福利经济学四、计量经济学五、国际贸易理论六、垄断竞争理论一、管理经济学(管理科学)1、产生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型垄断企业纷纷出现,以往仅靠资本家个人经验管理企业的方式已经落伍;劳资纠纷事件也增多。需要有专门研究企业管理的学科。(书p.283)管理科学是从20世纪初F.W.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企业管理改革、工效提高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1920年代后期经哈佛大学宣扬传播,企业管理(管理科学)正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2...

战前经济学分支PPT教学课件
第八讲战前经济学分支的重要发展一、管理经济学(管理科学)二、制度经济学三、福利经济学四、计量经济学五、国际贸易理论六、垄断竞争理论一、管理经济学(管理科学)1、产生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型垄断企业纷纷出现,以往仅靠资本家个人经验管理企业的方式已经落伍;劳资纠纷事件也增多。需要有专门研究企业管理的学科。(书p.283)管理科学是从20世纪初F.W.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企业管理改革、工效提高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1920年代后期经哈佛大学宣扬传播,企业管理(管理科学)正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2、管理科学创始人泰罗泰罗(F.W.Taylor,1856~1915),美国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1875年在费城一家工厂当学徒,后来当技工、工长、绘图室主任、总工程师。经过业余学习,于1883年获机械工程学位。1906年出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长,同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著有《工厂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等。3、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原则:①高工资、低成本原则——破除传统经济学中的高工资高成本观念,提出:高工资=>高效率=>低成本“三赢”——对工人、资本家和消费者三方面均有利。②职能式的组织管理方式③劳动过程的时间和动作分析三原则必须相互联系才能生效(详见书p.284-285)。4、泰罗制泰罗根据上述原则首创一种新的企业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劳动方法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制定标准工作时间、有差别的计件工资、用科学方法选择和培训工人、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和分工等,这一套新制度被称为泰罗制。企业实行泰罗制后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因而很快在欧美各国得到推广。5、古典管理理论的其他成就20世纪初至1930年代初,可谓管理科学的“古典管理理论”时期。这一时期,法国的H.法约尔提出一系列管理原则,美国的F.B.吉尔布雷思夫妇发展了动作研究的理论和方法,H.福特首先在汽车制造工业中运用流水生产线。这些对当时美、德等国的产业合理化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6、管理科学的“行为科学”时期1927年,美国西部电气公司邀请哈佛大学副教授梅奥(E.Mayo)参加在该公司所属霍桑工厂有关生产效率的实验。梅奥1933年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对传统的“经济人”假设提出批评,认为应代之以“社会人”,认为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占一部分,而更多的是感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提出生产率的升降主要决定于“仕奇”,要重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除了“正式团体”外还应注意“非正式团体”等。管理科学发展开始进入“行为科学”或“人际关系研究”时期。二、制度经济学1、创始人凡勃伦及其主要观点最早以“制度经济学”命名的学术专著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康蒙斯(J.R.Commons,1862~1945)1934年发表的《制度经济学:它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而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是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师的凡勃伦(T.Veblen,1857~1929)。凡勃伦主要著作有《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1899)、《工商企业论》(1904)、《工程师和价格制度》(1919)等。  他认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有两个主要制度,一是生产技术制度,另一是私有财产制度。在现代社会中,两种制度分别表现为“机器操作”和“企业经营”,前者的特点是大规模生产,提供充裕的产品,后者的特点是只关心盈利。于是“机器操作”和“企业经营”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弊病来源于二者的矛盾,即来源于“企业经营”对“机器操作”的统治。由于这种统治,企业力图把价格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限制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采用,由此导致经济萧条。 凡勃伦进而指出,现代社会也就相应地分为两个阶级,即企业家和技术人员。企业家占有企业,经营企业,追求商业利益。技术人员管理“机器操作”,管理生产过程,但受制于企业家。因此,应当对现代社会的弊病负责的,不是管理生产过程的技术人员,而是支配技术人员的企业家。这个矛盾将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得到解决,这是因为,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日益增大,他们不仅能联合行动对付企业家,而且有必要这样做。凡勃伦预言技术人员的掌权是社会进化的必然趋势。凡勃伦被看成是“离经叛道者”,受到多方面的排斥,但是他在美国也有一些追随者,其中重要者有康蒙斯和米契尔(W.C.Mitchell,1874~1948)等。2、康蒙斯的理论康蒙斯主要著作有《财富的分配》(1893)、《工联主义和劳工问题》(1905)、《劳工与管理》(1913)、《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1924)、《制度经济学:它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1934)等。康蒙斯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他所说的制度,是指约束个人行动的集体行动,而在集体行动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他认为,法律制度不仅先于经济制度而存在,并且对经济制度的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所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由于参加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将会有双方的利益冲突。法律制度的任务在于调节这些利益的冲突,充当双方利益的公正的仲裁人。而人们之所以会接受法律制度,承认法律的仲裁,就在于交易双方除了在利益上有彼此冲突的一面外,还有相互依赖的另一面。正是这种相互依赖性,使社会得以继续存在,使法律得到尊重,使经济得以发展。因此,康蒙斯主张完善法律制度,确立可以保障劳动者的法律制度,并运用法律制度来管理美国经济。3、米契尔的观点米契尔长期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并主持全国经济研究局工作。主要著作有:《绿背纸币史,特别是1862~1865年发行的经济后果》(1903)、《绿背纸币本位下的黄金、物价与工资》(1908)、《经济周期》(1913)、《零用钱的回流办法》(1912~1936)等。他除了从事经济理论的研究而外,还以对美国经济史、国民收入统计的出色研究而著名。米契尔声称经济学研究不应当以抽象演绎方法为主,不应当先有理论的概念,然后再用它们来整理事实材料,而应当先对事实进行经验统计的分析,然后归纳出原理。他也同T.凡勃伦一样,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他认为,制度因素对任何经济过程的重要性都应以经济统计的分析作为依据。4、对制度学派的评价凡勃伦及其追随者被称之为制度学派。但是它不是一个内部观点统一的经济学派别,凡勃伦、康蒙斯和米契尔各自的著作也很难说究竟哪一本(包括康蒙斯的以《制度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在内)概括了制度学派的主要经济观点而成为本学派的“经典作品”。他们的共同点在于:①采用历史归纳方法和历史比较方法,强调每一个民族或每一种经济制度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活动或发展起来的。从方法论上可以说是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②强调把经济作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来看待,希望把社会科学各学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倡研究“制度”和分析“制度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③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较大的缺陷,使社会无法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方面协调,强调有必要调整资本主义各种经济关系,对之进行改良,预言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在于社会改良。④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贡献:①开创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制度研究方向和方法,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有着重要影响。②对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许多批评,对世人具有一定启迪作用。所提出的诸如增发贫困救济金,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社会改良主义主张后来也被西方国家采用。三、福利经济学1、福利经济学的产生福利经济学——从福利(welfare)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主张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产生背景:19世纪末帕累托已提出有关福利经济理论,20世纪初J.霍布森提出要以社会福利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等,但是当时都不受重视。(书p.33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首先是英国的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更为尖锐,因而出现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标的研究趋向,导致福利经济学的产生。1920年皮古(A.C.Pigou,1877~1959)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2、皮古的主要福利经济学理论皮古1908年继A.马歇尔担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马歇尔之后新古典学派的领头人。著有:《财富与福利》(1912)、《福利经济学》(1920)、《工业波动》(1927)、《财政研究》(1928)、《失业论》(1933)、《静态经济学》(193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1937)、《就业与均衡:理论探讨》(1941)等。他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理论,闻名于世。皮古认为,福利表现为人们对商品边际效用的心理满足。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它可用消费者对于最后所增加的单位商品所愿付的价格来计量。同时,人们之间的满足总和也就可以比较,社会各个人的经济福利总和也可以计算出来。个人经济福利总和决定于各个人的收入水平,如果各个人收入增加了,他的经济福利也必然增加。皮古的福利经济学包含两个基本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②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他用边际效用理论论证了这两个命题。他认为,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皮古从第一个基本福利命题出发,提出社会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问题。他用“边际私人纯产值”(个别企业在生产中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从全社会来看,在生产中追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值)的概念来说明“最适度”生产的问题。他认为:如果每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边际私人纯产值与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它在各生产用途的边际社会纯产值都相等,而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就意味着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适宜的程度。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国家可采取征税或补贴措施调节生产。例如,冒黑烟的工厂虽能获利,但却污染环境,其社会产值小于私人产值。对于这些生产,应通过征税政策加以限制。又例如,海上的灯塔,虽成本不多,却使过往船只安全航行,其社会产值大于私人产值,因此,应通过补助政策,鼓励这类企业的生产。还有更重要的一种情况:制造业中,厂商往往由于扩大经营,充分利用设备,使平均成本递减,收益递增。同时,这种经营也使企业中购买这种产品的其他厂商的成本随之递减,国家对于这种企业应给以奖励。而对成本递增,收益递减的企业,如废旧的煤矿,则实行征税,使其缩减生产。皮古指出,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转并不一定会导致传统理论探讨所设想的那种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完美”结果,因为收入分配中自由竞争模式的假设与实际情况之间有差异。他认为,任何能增加穷人的实际收入而不减少国民收入的措施,就会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他以人际间可比较的基数效用假设和边际效用递减律为基础,主张采取征收累进所得税、遗产税和举办失业补助与社会福利事业等办法,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通过这些“理性”的经济政策来最大化社会福利。3、新福利经济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罗宾斯(1935)以效用不可用基数度量为据,对皮古的认识论基础提出严厉的批判。之后,希克斯(1939)等人以帕累托的边际序数效用论为基础,引入帕累托1913年发表的成果(即帕累托最优配置),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他们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四、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又称经济计量学——是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技术相结合,研究经济关系具体数量关系的分支学科。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计量,加以验证,并为经济理论关于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定性叙述提供定量资料,以便预测未来,为制定经济规划和确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附:数理经济学(mathematicaleconomics)———只用数学作为经济理论的表述语言和推理工具,并不要求计量具体数值——“理论的空盒子”1、学科产生背景学术渊源: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A.C.皮古、美国经济学家H.L.穆尔和H.舒尔茨等人为了适应控制价格和需求的必要,就开始对计算需求弹性的实际数值进行探索,这已经是现代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部分内容。学科正式成立的社会经济背景: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原有经济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保持均衡的传统说法彻底破产,因而不得不修改旧理论、寻找新工具,以便适应商情预测,以及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防止和应付经济危机的需要。计量经济学一般以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ch,1895-1973)等人于1930年发起和成立计量经济学会作为本学科正式成立标志。后于1933年开始在美国出版《计量经济学》杂志,弗里希担任该刊主编达22年之久。在学会和学刊的努力下,这一学科得到迅速的发展。2、弗里希与丁伯根的主要贡献R·弗里希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创建者。他在《测量边际效用的新方法》(1932)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测定或比边际效用的理论与方法,开创了用统计资料测定边际效用的途径。他的《动态经济学中的扩散问题和冲击问题》(1933)一文中论述了有关经济周期的资本存量调整理论,并第一个试图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来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完整的统计分析模型,并对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作了最初的划分。他对经济学的发展还作出了其他贡献(书p.290-291)。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J.Tinbergen,1903-1994)曾与弗里希一起创建计量经济学会,后曾担任学会会长。他在30年代中期致力于建立荷兰经济模型,内含24个联立方程,以研究货币贬值、输入限制、缩减政府支出以及工资降低等所引起的就业和国际收支变化。这是西方世界在描述国民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以及为达到这些指标所采取政策手段之间关系的首次尝试。他于1939年建立了第一个美国经济的宏观计量模型,其中包含着48个方程,并且有很多方程包含着滞后变量,因而该模型具有动态性质。这项研究旨在设法定量地明确各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以便检验当时各种商业周期学说的解释价值。丁伯根被称为“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之父”。他还于1939年刊行《计量经济学》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本学科的理论体系。由于弗里希与丁伯根在计量经济学领域所作的贡献,1969年两人共同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3、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里昂惕夫(W.Leontief),美籍俄裔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得主。1936年发表《美国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中正式提出投入产出法。“投入”意指每个部门从其他各部门购进的用于消耗的物品和劳务,“产出”意指每个部门出产并售给其他各部门的产品。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method)——研究和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间产品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方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或部门间平衡经济数学模型。各个生产部门都需要从其他生产部门购入产品和支付服务性费用,同时也为其他部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为了研究这种投入和产出的数量依存关系,可以将各种经济活动情况表示在一张专门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投入产出表中,从而为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简明而又系统的结构模型。这一投入产出表的横向反映了各部门产品按经济用途的消耗情况。各部门生产的总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两部分。中间产品指本时期内在生产领域尚需作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如炼钢用的生铁等。最终产品指本时期内在生产领域已经最终加工完毕可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它包括四个部分:①供社会集体消费和居民个人消费的消费品;②新增固定资产,又分为生产性与非生产两类;③用于增加库存和国家储备的产品;④净出口产品。投入产出表的纵向反映各部门产品的价值构成。各部门总产值由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和新创造价值两部分组成。新创造价值又可分为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两部分。投入产出表还发展出其它一些类型。在投入产出分析中要使用两个重要概念:①直接消耗系数:它是某个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部门产品的数量。②完全消耗系数:部门之间除直接消耗外,还要通过中间产品消耗某一产品,这种消耗叫做间接消耗,而完全消耗系数是某个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总和。投入产出分析从国民经济是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部门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可用于:①研究和确定国民经济中许多重要的比例关系,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农、轻、重的比例关系等;②研究最终需求项目的变动对各部门产值、劳动报酬和社会纯收入数量的影响;③分析工资、税收变动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④分析某个部门或某些重要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部门价格的影响;⑤能耗分析;⑥研究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利用问题等。它也可以用于对一些经济理论的检验。战后它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推广。五、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古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结果。国际贸易理论在20世纪里发展成经济学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1933年,有三部国际贸易名著问世,使国际贸易理论面目一新。俄林(B.Ohlin)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哈伯勒(G.Haberler)的《国际贸易论》哈罗德(R.F.Harrod)的《国际经济学》1、俄林的贡献俄林,瑞典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是其代表作。他用一般经济均衡分析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赫克歇尔(E.F.Heckscher)的有关要素禀赋思路,形成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经典的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国际贸易是地区间贸易的一类特别情况,并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地区间贸易(包括国际贸易)产生原因。认为一国出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使用了这个国家最丰富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的应是那些在生产中密集使用了这个国家最感缺乏的生产要素的商品。由此可见,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中去。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出到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中去。俄林的理论吸取一般均衡论和工业区位论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比较成本论,正确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各种要素结合构成的商品价格,对一国对外贸易起重要作用。它很快取代了李嘉图的旧比较成本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支配地位,对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有重要指导作用。2、哈伯勒与哈罗德的理论哈伯勒的《国际贸易论》运用机会成本理论改造旧比较成本论,但是不完善。哈罗德的《国际经济学》将收入分配问题及就业问题引进国际贸易领域,详细论述了有利和不利的贸易差额对一国各阶层收入分配的影响,国际贸易对一国就业问题的影响等。六、垄断竞争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分析既含垄断因素,又存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理论。在这个市场中,生产差别产品并能够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许多销售者之间进行着价格和非价格(质量、服务和广告)的激烈竞争。1、渊源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他的基本思想是,资本主义世界仍然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垄断只是例外现象。他的《经济学原理》虽有专谈《垄断理论》的一章,承认垄断组织在于获得“垄断收益”或“最大可能的净收益”,可是,却否定垄断价格的存在。马歇尔的学生皮古在《福利经济学》曾专辟一章讨论“垄断竞争”问题。皮古在剑桥大学的同事斯拉法(P.Sraffa)也曾于1926年发表论文指出纯粹竞争和自然垄断都是极端情况,讨论了有关垄断竞争的问题。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E.H.Chamberlin)的《垄断竞争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J.Robinson)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年出版,垄断竞争理论开始在西方经济学流行开来,对微观经济学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张伯伦和罗宾逊的著作使用的概念和叙述方法并不相同,性质则基本一样,一般认为他们是这一理论的共同创立者。2、张伯伦的主要论点张伯伦把市场分为:纯粹竞争(即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即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他的这种划分方法,为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实际市场上的多数情况既不是竞争的,也不是垄断的,而是这两个因素的混合,企业家心目中只有垄断竞争,而没有纯粹竞争的概念。因此,在理论上把垄断与竞争这两种基本的市场力量给予明确的定义,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张伯伦认为,垄断与竞争力量的混合来源于产品的差别性。差别可以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想象中的。具体的差别来源于产品本身物质的或法律上的特点,还来源于不同的销售条件。前者包括产品品质、设计、颜色、式样、包装等特点,还包括专利、商标和商店名称在内;后者包括例如销售者的地点、工作效率经营方式、公平交易的信誉、店员对顾客的态度等。只要有差别存在,不管这种差别是多么小,购买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交易就不是随机的,而是凭他们的喜好而有所选择。张伯伦认为,垄断竞争市场中有许多厂商,他们出售同一类但又或多或少地有些差别的产品。产品差别是造成垄断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有差别则垄断发生,差别程度越大,垄断程度也越大。就产品有差别而言,他们是各自产品的“垄断者”,但这些“垄断者”又同属一个行业,要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完全代替品的竞争。这样,每个销售者都是垄断者,同时也是竞争者。张伯伦分别从个别均衡和集团均衡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在短期内,当一家厂商的产量达到边际成本MC和边际收益MR交点的产量时,出现了均衡状态。这时的产量为OQ,单位产品的价格为OP,平均成本为FQ。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单位产品的利润为EF,总利润为EF×OQ。在以上的分析中,张伯伦引进了边际收益曲线,使它成为市场分析中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从长期来看,由于原有厂商有利可图,进入该行业又不太困难,因此新厂商参加进来,夺取市场上原有厂商的一部分需求。后者的需求曲线D将向左下方移动,利润随之下降。新厂商的进入一直到原有厂商利润全部消失,需求曲线D(也就是平均收益曲线AR)切平均成本曲线AC于E点(图2),达到长期均衡状态为止。E点不仅是一家厂商的长期均衡点,而且也是该行业全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产品“差别”、厂商众多=>每个厂商都面临个别和集团两种需求曲线=>建立了长期集团均衡,这是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的基本要点。  此外,张伯伦将垄断竞争长期均衡和纯粹竞争长期均衡作了比较,在纯粹竞争长期均衡状态下,由于需求曲线D(也就是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曲线MR和AR)是水平的,它切平均成本曲线AC于AC的最低点F(即MC和AC的交点)(图3纯粹竞争下的长期均衡)。但是,在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状态下,如图2所示,由于需求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它切AC于E点。E点在AC最低点F的左上方。在E点,MR=MC,超过这一点则MR<MC,厂商发生亏损,因此E点是稳定的均衡点。均衡价格为OP,均衡产量为OQ。与纯粹竞争长期均衡相比,垄断竞争均衡价格较高而产量较小。因此,在均衡状态下,垄断竞争厂商有多余的生产能力没有加以利用。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厂商能充分利用生产能力,达到效率最高之点,但垄断竞争厂商则不能够达到这一点。张伯伦还分析了价格不变时,调整产品的情况。销售者的销售量决定于他的产品和其竞争者的产品发生差别的方式。差别可能是由于产品的质量、包装、服务方式、经营方式和企业地址的变化引起的。当一个企业家接受市场通行的价格后,他就要确定他的产品或对其产品作出各种改变。在零售业中,可以经常改变与销售业务有关的服务质量和其他情况。在制造业中,对产品或其容器作技术上或质量上的改进总是可能的。  产品变动的特点不同于价格的变动,因为产品的变动常常是包含着生产成本曲线的变化,一旦它的生产成本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市场对它的需求。因此,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问题就成为根据成本和市场情况,选择能实现最大利润的产品。张伯伦还把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作了重要区分,特别指出:生产成本的支出增加产品的供给,而销售成本的支出可以扩大产品的需求。  张伯伦认为,销售成本曲线和生产成本曲线一样,也是U形的。以生产成本曲线为基础,加上销售成本曲线就形成总成本曲线(包括平均的和边际的成本曲线在内)。由此,张伯伦认为,在生产成本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垄断竞争的均衡价格,首先由于增加了销售成本,然后由于需求曲线切总成本曲线于其最低点的左面这两重因素,而高于纯粹竞争的均衡价格。  张伯伦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非价格竞争因素引进他的理论之中,反映了一定的现实情况。非价格竞争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包括垄断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如果要想求得经营上的成功,必然要着重运用非价格竞争。  3、罗宾逊理论的主要特点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涉及的问题基本上和张伯伦所涉及的是一样的。她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了包括边际收益曲线在内的一套分析工具,建立起能适用于纯粹竞争、纯粹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市场均衡模式,并且以几何图形表示这些市场的均衡状态。和张伯伦的理论相比,罗宾逊的理论有其特点:①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含义不尽相同。她认为现实的竞争都是不完全的竞争,它是由市场的不完全性产生的。这种不完全性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运输成本的高低;企业座落的相对距离;名牌产品提供的质量保证;不同生产者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包括服务的周到,推销员的礼貌,赊欠期的长短和对顾客独特需要的留心等)不同,以及广告的影响等因素使得购买者对销售者有所偏爱和选择,因此无法实现完全竞争。②不完全竞争理论未涉及销售者人数的多寡,因此它可以应用于除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以外的所有市场情况;③张伯伦侧重分析纯粹竞争市场均衡,而罗宾逊侧重分析了垄断市场均衡,并提出了“买方垄断”(monopsony)的概念,现已成为西方经济学常用术语。④张伯伦在有关“产品差别”、“销售成本”等论述上有独到之处,而罗宾逊的分析模式更为明确、实用,被现代经济学较多地沿用。第11章空中的生物第1节鸟类2431你知道吗?1.你知道世界上已知的鸟类有多少种?8730多种我国有多少种?1200多种2.你认识下列图中的各种鸟吗?野鸭企鹅鸵鸟画眉鹦鹉孔雀3.请你说一个鸟类之最。蜂鸟军舰鸟军舰鸟胸肌发达,善于飞翔,素有“飞行冠军”之称。他的两翅展开足有2—5米之长,捕食时的飞行时速可达400公里左右,是世界上飞行最快的鸟。它不但能飞达约1200米的高度,而且还能不停的飞往离巢穴1600多公里的地方,最远处可达4000公里左右。有人曾看见军舰鸟在12级的狂风中临危不惧,安全从空中飞行、降落。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类。蜂鸟身体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决于蜂鸟的大小)而悬停在空中。蜂鸟因拍打翅膀的嗡嗡声而得名。蜂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行的鸟。蜂鸟也可以在空中悬停以及向左和向右飞行。4.会飞的都是鸟吗?鸟都能飞行吗?一起来欣赏经验交流(一):1.用相同大小的力扔一张纸和同一张纸折叠的飞机2.用不同大小的力扔同一纸飞机3.用相同的力扔纸飞机和木头刻制的形态相似的飞机形态重量动力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能飞起来的物体?它们为什么能飞起来?1、减小重力2、增加动力3、减小阻力4、借助风力体形、翼、骨骼、肌肉、呼吸、循环、消化……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结合书上的图和信息库资料)1.分工:每个组员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探究。2.合作:共享各自的发现,小组讨论归纳探究成果,完成书P87页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3.交流:小组代表表述本组的探究成果。探究方向学习资源提出适于飞行的证据体形翼骨骼胸肌呼吸消化循环其他…………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流线型翼宽大,最大的正羽在翼和尾部薄、轻而坚固,长骨中空,胸骨突出胸肌发达气囊辅助呼吸,吸气呼气都能气体交换心脏四腔,运输氧气能力强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体形鸟的外形与它的飞行有什么关系?(联系生活想一想,鱼类的体形,子弹头汽车火车的车头外形与运动的关系?)两翼排列着大型正羽,使鸟的两翼宽大。正羽翼信天翁身长1米有余,展开双翅长达3.7米。鸟类飞行时会不停扇动双翼以获得飞行的动力,有时也会伸展着翅膀借助上升的气流滑翔。翼骨骼长骨中空,既轻又牢。胸骨很薄,附有发达的胸肌鹈鹕体重达11公斤,则骨骼只有0.5公斤军舰鸟形体类似母鸡,骨骼只有100克左右骨骼鸟骨只占鸟体重的5%~6%;而人类骨头占体重的18%。胸肌胸肌特别发达,家鸽的胸肌约占体重的1/5,不停收缩牵动两翼扇动,因此胸肌被称为鸟类的“发动机”。双重呼吸:鸟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的氧气量是静止时的20多倍,气囊能协助呼吸,使鸟类吸气、呼气时肺里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2倍。体重为1500克的雀鹰,能在一昼夜吃掉800——1000克肉。如绿头鸭吃进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半小时后就随粪便排出。消化: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粪便随时排出。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心博次数/min人0.4272鸽1.71135—244金丝雀1.68514蜂鸟2.37615心脏四腔,心脏/体重比例大,心率快循环飞行应具备的条件鸟类形态结构特点1.减小重力2.增加动力3.减小阻力4.借助风力1.身体呈流线型2.两翼宽大,正羽发达3.骨轻而坚固,长骨中空4.胸肌发达5.气囊辅助呼吸6.心脏四腔输氧能力强7.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连连看视频欣赏: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1.鸟类对生物圈的作用有哪些?与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2.你知道“爱鸟周”的具体时间吗?3.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保护鸟类?你有哪些具体打算?本节课你除了知道了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外,你还悟出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愿同学们像鸟儿一样,学会平衡和调控各种力量,在人生的天空里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本文档为【战前经济学分支PPT教学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東門涙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英语六级
上传时间:2021-10-27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