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举报
开通vip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题库(附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从(B)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A.研究对象B.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C.阶级属性D.主要内容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B)。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B)。A.马克思主义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B)。A.18世纪50年代B.18世纪60年代C.18世纪70年代D.19世纪初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C)。A.美洲大陆的发现B.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原始积累10.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下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发展、激化的突出表现是(D)。A.工业革命B.生产力的巨大发展C.大量农民变民产业工人D.周期性经济危机11.(B),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A.工业革命B.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1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3.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C)。A.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14.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5.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C)。A.卢德运动B.工业革命C.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D.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论断的是(A)。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的是(A)。A.列宁B.马克思恩格斯C.斯大林D.毛泽东20.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B)。A.巴黎公社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1.在当代中国,坚持(D),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A.传统马克思主义B.经过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C.经过斯大林发展的马克思主义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24.没有(B)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5.没有(C)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A.毛泽东思想B.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列宁主义2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2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2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神D.与时俱进2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剥削、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3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A)。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科学发展观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E.西方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E.巴黎公社革命4.到了19世纪3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了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A.1825年以来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充分暴露,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B.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C.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开始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社会矛盾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E.工业革命已经完成5.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社会学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E.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世界观和方法论D.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基本问题是(A)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两大派别是(B)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一元论和二元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5.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C)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6.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C)A.是“科学之科学”B.绝对真理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辩证法思想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B)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B)A.没有自然科学的根据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标准关系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D.是对物质的处发猜测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D)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B)。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的创造B意识不受认识客观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1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A)A物质性B运动性C精神性D物质性和精神性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B)A客观实在性B运动C可知性D时间和空间17.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B)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18.“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9.割裂物质和运动的统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B)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庸俗唯物主义20.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者,这是(D)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21.“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这(A)A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22时间的特点是(A)A一维性B三维性C主观性D可知性23.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A变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是绝对对立的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A动者恒动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25.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唯物主义2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B)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唯物主义27.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D)A自然界B人类社会C精神D实践28.人的存在方式是(C)A自我意识B自然界的一部分C实践D精神活动2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30.“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3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C)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32.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的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C)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忽视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33.“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D)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决定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3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C )A机械决定论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35.事物发展的本质是(B)A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B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C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中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36.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A)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熟知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37.“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C)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由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3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D用来整理感性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的思维形式4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D)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C整体与局部D同一性和斗争性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A)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2“.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割裂了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C割裂了事物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D割裂了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3.毛泽东在《矛盾论》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44.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D)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45.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个事实说明(C)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的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4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C)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4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C)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48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A)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4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C)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把握事物的度D确定事物的量50.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B)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51.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C)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C既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52.意识的能动性是指(D)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B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D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53.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尊重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54.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D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5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D)A预见性           B决定性C对象性           D能动性5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B经验论C先验论           D不可知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C)A纯精神的活动B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C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D个人应付环境的活动5.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6.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A)A反映论          B不可知论C经验论          D先验论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A客观世界         B感觉C思维           D实践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B)A本质           B基础C动力           D升华9.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定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A唯物论          B经验论C唯物主义阵营       D唯心主义阵营1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C)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2.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4.“学而不思则罔”实质(A)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B)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6.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B)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17.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C)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18.概念、判断、推理是(A)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9.感觉、知觉、表象是(B)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2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A革命运动是有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C)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22.真理是(D)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23.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B)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24.“真理是人造的,是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B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C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D机械唯物主义真理观25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C)A不确定性B主观性C相对性D绝对性26.任何真理都具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2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是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B)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B真理的无条件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D真理不需要检验29.“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0.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B)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B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相一致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31.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C)A诡辩论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3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B)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33.逻辑证明是(A)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B时间标准以外的有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34.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将导致(A)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35.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将导致(B)A绝对主义          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36.哲学上的“价值”是指(B)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37.价值评价是(D)A一种纯主观的认识活动B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C没有正确与错误区分的评价D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评价38.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B)A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C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D只要了解了各管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3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D)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40.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要(D)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D突破落后观念的舒服,坚持实事求是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B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划分出了(A)A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生产方式指的是(D)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关系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A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密度的大小D社会风气的好坏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A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6.在下例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A宗教B艺术C哲学D逻辑学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属于(B)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上层建筑8.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A)A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B意识形态具有历史性C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D意识形态具有逻辑性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10.打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1.“意识到自己的隶地位而与之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的差异,是由于(B)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12.生产力范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劳动者与剥削者的关系13.检验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劳动者的主体素质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4.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A)A劳动者                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管理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生产管理16.生产关系是反映(C)A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B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C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D人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范畴17.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8.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C )A生产的分配方式B商品的交换方式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D资本的组织形式19.“手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的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B)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21.经济基础是指(A )A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段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22.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的是(A)A政治上层建筑B观念上层建筑C国家政权D政治法律思想2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B)A哲学B国家政权C政治法律思想D宗教24.国家是依靠(A)手段维系自己存在的A暴力B血缘C领袖、权威D宗教道德25.国家起源于(C)A人们相互约定、共同协商B社会管理公共事务的需要C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D抵御外敌的需要26.国家的本质是(B)A管理社会各项事业B阶级压迫的工具C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D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27.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A)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2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D)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9社会形态是(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组织设施和制度,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C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30.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B)A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完善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31.社会基本矛盾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A)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33.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A)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34.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C)A人民群众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科技革命3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A)A经济地位B政治态度C思想观点D受教育程度36.阶级的实质是(D)A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生产资料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37.阶级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A人民群众B社会基本矛盾C政党D阶级斗争38.社会革命的实质是(A)A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B被统治阶级变为统治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剥削39.社会革命中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尖锐化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矛盾的尖锐化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矛盾尖锐化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矛盾尖锐化4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B)问题A经济B国家政权C生产力D上层建筑4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C)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4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A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C改变执政党的领导方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4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会导致政治革命4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了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更地面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著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开垦过度已经造成了很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垦,退耕还“荒”。这说明(D)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发现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化45.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指(A)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46.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事(A)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47.历史唯物之一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A人的社会属性B人的生理结构C人的心理状况D人的自然属性4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C)A永恒不变的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49.“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D)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根本属性D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50.(A)是历史的创造者。A人民群众B杰出人物C杰出的政治人物D英雄5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者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5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D)A是完全自觉的B仍然是自发的C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仍然受到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5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D)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54.历史人物在历史的作用表现为(A)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55.“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B)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没存在的条件是(D)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不属于不同所有者2.商品经济是(C)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D)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4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A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5.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D)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劳动的产物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6.价值的实体是(B)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A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8.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主要特征在于(C)A它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B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C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D它是为生产者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9.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B)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D)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C只会创造出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会创造出大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11.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不同部分的物质形态不同B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不变资本不体现剥削关系,可变资本体现剥削关系D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13.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额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是指(A)A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起点C剩余劳动时间的起点D必要劳动时间的终点14.绝对剩余价值是(C)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hiode的结果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16.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A)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17.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A)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利润18.某工厂原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两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B)A150%,100%B150%,300%C100%,200%D150%,200%19.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D)A不变资本价值的增值的程度B资本家的赚钱的程度C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0.假定资本家投入100万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雇用劳动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价值1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B)A50%B100%C150%D200%21.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 C)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22.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D )A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结果B工业吸收的人口绝对减少的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资本甲类的结果D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23.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的阶段是(C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B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24.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A价值的创造B价值的转移C价值的分配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5.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B)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2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A工人劳动的价格B工人劳动的报酬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A)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C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28.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C)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3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C)A生产不足的危机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买卖脱节的危机31.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C)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做主3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33.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质的直接表现是(D)A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B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C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D政府实施反映资产阶级意志的政策3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35.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B)A宪法是有资产阶级制定的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36.资本主义法治的核心是(B)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第五章1.一、单项选择题2.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B)A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B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灭了自由竞争2.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D)A联合B兼并C收购D垄断3.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A)A短期价格协定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4.垄断利润是通过(A)A操纵市场获得的B改进技术获得的C扩大投资获得的D增加贷款获得的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A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B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私人垄断的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D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6.以下哪一本著作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基础的奠定(D)A皮古的《福利经济学》B凯恩斯的《货币论》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D)A建立国有企业,为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服务B实行计划经济,迅速发展生产C建立骨干企业,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条件D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协调性组织主要有哪三个(A)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C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开发基金D世界银行、欧洲开发基金和国际开发协会9.国际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同盟以及国际协调机构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从根本上说是(C)A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为了加快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C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D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和危机10.美国播音747客机的600万个零部件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200多家企业提供,这是(B)A商品国际化的表现B生产全球化的表现C贸易全球化的表现D资本全球化的表现11.当代资本主义的国有制主要存在于(C)A知识经济行业之中B高度垄断行业之中C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部门D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居支配地位的巨型公司中12.“二战”后的经济危机(B)A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增强B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减弱C竞技周期的长度增加D危机期间失业率大幅度提高1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D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4.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A)A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B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C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15.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C可持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16.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D)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
本文档为【马原期末复习各章单项选择题题库(附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1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21-03-29
浏览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