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2

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2

举报
开通vip

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2          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2                    二“垂拱之治”的一种可能解释至此,我们只是力求通过文献证明“垂拱而治”和“垂衣裳而治”是作为远古的一种为政之道而存在的,而没有追究这种治道的具体内涵。下面我们就进入到这一问题中来。可以先看一下有关“垂拱”和“垂衣裳”的传统解释。对《尚书·...

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2

   

 

   

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2

 

 

 

 

 

   

 

 

 

二“垂拱之治”的一种可能解释

至此,我们只是力求通过文献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垂拱而治”和“垂衣裳而治”是作为远古的一种为政之道而
存在的,而没有追究这种治道的具体内涵。下面我们就进入到这一问题中来。
可以先看一下有关“垂拱”和“垂衣裳”的传统解释。对《尚书·武成》所说的“垂拱而天下
治”,《传》云:“言武王所修皆是,所任得人,故垂拱而天下治。”《正义》曰:“《说文》
云:‘拱,敛手也。’‘垂拱而天下治’,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故美
其‘垂拱而天下治’也。”照此解释,“垂拱”就是“手无所营,下垂其拱”。“手无所营”比
较清楚,而“下垂其拱”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就是“下垂”相合的手?对于所说的“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韩康伯的注是:“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韩康
伯没有说明“垂衣裳”所指何谓,他强调“垂衣裳”是效法“乾尊坤卑”之义,目的是为了“辨
贵贱”。《正义》曰:“‘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
大,故云‘垂衣裳’也。‘取诸乾坤’者,衣裳辨贵贱,乾坤则上下殊体,故云‘取诸乾坤也’。”照此疏解,衣裳“长大”故“垂”。以衣裳辨别贵贱,体现了乾坤殊体之意。照以上的
解释,“垂拱”和“垂衣裳”的具体所指是不同的。但是,二者在用于古帝王之治时,意义往往
是一致的,即在对古帝王“无事安逸”的一种举止或姿势的描述和形容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对圣王“因
任”、“不干涉”和“无为而治”这种统治方式的肯定。
“垂”字指“落下”、“下垂”。“拱”《说文》解释为“敛手”。《段注》“敛手”曰:
“古有九拜之礼,皆必拱手至地。立时敬则拱手。”《通训》云:“拱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
手在外。男子吉拜尚左,女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据此,“拱”是以双手相合
的方式来行礼和施礼,或是跑拜时拱手至地,或是立时两手在胸前重合表示敬礼。“拱”、“拱
手”,原本可能是施礼、行礼方面的一种动作和方式。但是,帝王的“垂拱”,应该说已经超出
了此意,它应是指不做事、闲适安逸的一种状态。这种意义,也许是从拱手之礼中演变出来的。
因为两手相合以示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端坐在席上的帝王只须如此也就够了,故帝王的
拱手,则特指无事之意。《正义》所说的“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已经切中了此
义。问题是,“垂拱”是否是“单一”的一个动作举止。《正义》所说的“下垂其拱”,就是把
“垂”和“拱”当成一个行为举止。但是,“垂”和“拱”实非一个行为举止,而是两个行为举
止。“垂拱”,实即“垂衣拱手”。蔡沈《集传》明确把“垂拱”解释为“垂衣拱手”,其言
曰:“垂衣拱手,而天下自治矣。”“垂衣”是“垂衣裳”之简称,亦如“垂裳”之称。古代所
谓“衣裳”,上为衣,下为裳。“垂衣裳”即长大的衣裳下垂。《正义》认为,服饰发展起来之后,衣裳长大,故能“垂”,此说为是。但韩康伯注和孔颖达疏认为“垂衣裳”是为了辨贵贱,
它来自乾尊坤卑之义。这就把垂衣裳“完全”看成了礼仪。张载论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
下治,盖取诸乾坤”说:“君逸臣劳。上古无君臣尊卑劳逸之别,故制以礼,垂衣裳而天下治,
必是前世未得知此,其文章礼乐简易朴略,至尧则焕乎其有文章。然传上世者,止是伏牺神农。
此仲尼道古也,犹据闻见而言,以上则不可得而知。所传上世者未必有自,从来如此而已。安知
其间(固)<故>尝有礼文,一时磨灭尔,又安知上世无不如三代之文章乎!然而如《周礼》则
不过矣,可谓周尽。今言治世,且指尧舜而言,可得传者也。历代文章,自夫子而损益之,见其
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不可加损矣。”张载虽然有“君逸臣劳”之概括,但他把“劳
逸”同“尊卑”相提并论,仍然是把“垂衣裳”主要视之为以“文章礼乐”这种文明化过程为主
要特征的礼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垂衣裳而天下治,变质而之文也。自黄帝、尧、舜始也。故于此有通变宜民之论。”这与张载所说基本上属于一类。现代学者柳诒徵论“衣裳之
治”稍详。他虽然对这个说法感到疑惑,指出:“《易·系辞》称黄帝、尧、舜之德,首举‘垂
衣裳而天下治’。其义至可疑。治天下之法多矣,何以首举垂衣裳乎?”但经过对服饰和服制早
期历史演变的考察,柳先生仍然肯定,“衣裳是治天下之具”,因为服饰、服制把“阶级之尊卑”、“政治之赏罚”都“寓于其中”。结果,“垂衣裳”还是单单地被看成是礼制。

也许像“拱手”一样,“垂衣裳”原本大概也是一种礼仪。但是,帝王垂衣裳之治,根本上应该
是不限于此义,或者说已经超出了此义,当是不干涉、因任臣民、无事安逸的代名词,即张载所
说的“君逸臣劳”,而不是“辨贵贱”、“分尊卑”。因其只要穿上相应的服装端坐垂下,自然
就能显示其礼仪,无需做什么事,故用在帝王身上就成了表示无事安逸之义。韩康伯和孔颖达的
说法,概由“取诸乾坤”和《易传》“乾尊坤卑”之起。但是,《易传》为“乾坤”所赋予的意
义,不只是“尊卑”,还有其它一些,何以取诸“乾坤”,就是取诸“尊卑”、取诸“贵贱”


呢?《易传》中的天地乾坤,更多地是“自然性”的,是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之天,它们作为人类规范和行为效法的对象,更有可能被效法其“沉静”、“玄默无言”和无虑无为的性格。
如太宗的一位臣僚刘洎,“性疏峻敢言”,他不满意“善持论”的太宗同公卿反复进行争论,不
加顾忌地上书向太宗进谏,请他效法“天无言”:“臣闻皇天以无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
子称‘大辩若讷’,庄生称‘至道无文’,此皆不欲烦也。”因此,如果“垂衣裳”是效法天地乾坤,它也应该是效法其“天之无为”和“玄默无言”。此亦有据,如《论语•泰伯》载:“大
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注引云:“尹
曰:‘天道之大,无为而成。唯尧则之以治天下,故民无得而名焉。’”又如,柳彧规劝事无巨
细、亲裁细务的文帝说:“臣闻自古圣帝,莫过唐虞。象地则天,布政施化。不为丛脞,是谓钦明。语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故知人君出令,诫在烦数。是以舜任五臣,尧咨四岳,设官
分职,各有司存。垂拱无为,天下以治。”据此,“垂衣裳”、“垂拱”就是古帝王黄帝、尧、
舜等委任贤臣,使之各司其职,而自己则“无为”而治。上文谈到“垂拱之治”和“垂衣裳之
治”历史根据时所列举的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说“垂衣拱手”或“垂拱”是对古帝王统治方式的形容和姿态的形象性描述,那么这种直观
形象的产生,同中国早期的生活用品及其生活习惯相关。据研究,在中国文明的早期,上层社会
的坐卧、访谈、饮食宴席,都是在“席”上进行,席上放置矮几作为小案子。床、桌、椅等用具
的使用都是很晚的事。席地而坐是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柳诒徴指出:“古皆席地而坐,坐必正
席。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对圣王来说,席地而坐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式。可以推断,在正常情况下,古圣王听政和主政,主要是在“席上”进行的。
古帝王授职任能,执要无烦,他经常“垂拱”席上,清静无事,即有治天下之效。正如荀子所
说:“之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人莫不愿得以为帝
王”《大戴礼记·主言》所说亦为佐证:“曾子曰:‘敢问不费不劳可以为明乎?’孔子愀然扬麋曰:‘参!女以明主为劳乎?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可以想像和推测,
“垂拱”、“垂衣裳”直观上应是古圣王端坐在席上,垂落着能够显示帝位的宽大衣裳和大带,
双手相合放于胸前倾听大臣的述职,执要督责,因任臣民,不必事必亲射。很可能因为这种形象是静态的,而且又是为政的常态,因此,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古圣王安逸谦恭、清静无事、无为而
天下治的代名词。魏征在接连四次向太宗的上疏中,其中就劝太宗实行“垂拱无为”之治:“简
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
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上面我们接触到了“恭己正南面”或“共己正南面”的说法,并看到二者与无为“垂拱之治”的
联系。原则上,我们认为“恭己”与“共己”,都是从谦恭和谦虚之礼中引申出来的一种“无
为”状态。

何晏注释孔子的“恭己正南而已”说:“言任官得人,故无为而治。”《疏》曰:“夫舜何必有为哉,但恭敬己身,正南面向明而已。”朱熹之注亦与此意相合,其言曰:“恭己者,圣人敬德
之容。既无所为,则人之所见如此而已。”杨倞注释《荀子》的“共己”说:“共,读为恭,或
读为拱。垂拱而已也。”孙诒让解《墨子》“共己”,认为不读为“恭”,宜读为“拱”。但不管释“共己”为“恭己”还是“拱己”,都不影响我们这里的宏旨。

总而言之,作为远古治道而存在的“垂拱”、“垂衣裳”、“共己”和“恭己”,是对古帝王统
治方式的形容和姿态的直观性描述,它的主旨是英明的帝王善用贤臣,使其各司其职,而帝王不
加干涉、无为、无事,安逸谦恭,清静无扰。

 

-全文完-

本文档为【老子治道历史来源的一个探寻──以垂拱之治与无为而治的关联为中心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T人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互联网
上传时间:2023-11-17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