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启Word文档

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启Word文档

举报
开通vip

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启Word文档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启示王 红 蕾(西安邮电学院学院办公室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是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本文拟从欧盟国家(将集中选择英国、法国和德国为研究案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寻其特点与经验,企盼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是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而且还出现了作为跨国界、跨文化学习和国际教育的先驱——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因为这两所古老著名大学曾是当时欧洲知识传播与研究中心),并诞生了曾经成为世界教学...

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启Word文档
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启示王 红 蕾(西安邮电学院学院办公室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是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本文拟从欧盟国家(将集中选择英国、法国和德国为研究案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寻其特点与经验,企盼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是世界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而且还出现了作为跨国界、跨文化学习和国际教育的先驱——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因为这两所古老著名大学曾是当时欧洲知识传播与研究中心),并诞生了曾经成为世界教学/科研中心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正是由于欧洲近代大学具有跨文化学习(或研究)的优良传统,所以当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国际教育思潮自本世纪50年代悄然形成并被国际教育界、学术界、理论界人士逐步认同后,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开始稳步发展,大力开拓留学生市场,几乎成为欧盟国家的共同战略。本文拟从欧盟国家(将集中选择英国、法国和德国为研究案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探寻其特点与经验,企盼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  一、英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英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加上拥有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的独特优势,所以一直是世界上4个主要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现以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和境外合作办学为例加以说明。  1.留学生政策  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第二次留学活动高潮后(第一次高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英国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与年俱增,1979年在英外国留学生创纪录地达到8.8万人,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英国从1980年起对欧共体成员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留学生实行的“全费政策”曾导致80年代上半期赴英外国留学生人数急剧下降,1983年减至最低点,在英留学生仅4.2万余名。另外,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大量削减教育经费的政策曾使某高校的留学生教育一度陷入困境。但是,英国政府(含重要学术团体)和高等院校很快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同时采取有效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重塑留学生教育强国形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得益于政府1983年以来推出的奖学金制度以及某高校所作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英国现行的奖学金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政府奖学金;(2)学术团体奖学金;(3)高校奖学金。政府奖学金除政府间双边文化教育交流奖学金项目(由英国文化委员会、外交部文化关系司负责,经费由财政部下拨)外。外交部和英文化委员会也与外国(含地区)政府签有奖学金双边协议,以资助海外学生和研究人员赴英研修。如:外交部与联邦办公室奖学金、英国文化委员会研究员基金、英联邦奖学金与研究基金、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富布赖特美英双边交流奖学金、中英友好奖学金等等。高校奖学金主要是指各大学设立的单方奖学金和校际交流奖学金。事实表明,上述奖学金对英联邦成员国的留学生颇具吸引力,对受本国政府资助赴英研修的外国留学生数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受政府重新开拓留学生市场之政策驱动,英国高校特别是50多所正规大学也想方设法多招留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这样,既可弥补因政府减少教育经费造成的经费不足。还可以自由支配留学生所缴的学费(英政府1989年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政策增加了此项规定),此外,正好填补了本国研究生人数下降导致的空缺,真可谓一举三得。为招收更多的留学生,大多数英国高校都设有国际事务办公室,协助校方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为扩大宣传效果,或委托英文化委员会到海外开展留学生教育咨询服务,或直接派人到国外特别是亚洲国家举办教育展览,其中以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为主要宣传对象。而在学校内部一方面尽量为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课程(如学位课程、文凭课程、语言课程等),另一方面提供留学生需求的服务项目,如绝大多数专业任留学生选读,多数实验室向留学生开放,为留学生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只有取药时须支付少量挂号费)。  通过政府和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赴英留学生人数得以迅速恢复,并逐年增加,1991年达8.81万名,居世界第四位,另三个接受留学生的大国依次是美国(419585人)、法国(139963人)、德国(116474人)。1992~1993学年,在英留学生人数增至9.59万名(占英高校学生总数的10%),英国的留学生市场使之获取了1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是同年煤、电、天然气出口总额的两倍多。(韩敏,1999)如果加上这些留学生的日常开支,英国以教育输出创汇的数字将更为可观。  2.境外合作办学政策  根据英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英国高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英国政府和高校在大力发展留学生市场、积极招收境外学生的同时,还积极开拓境外教育市场,即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在境外办学。办学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英国某一大学和国外同行共同新建一所大学,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另一种是英国某所高校在境外与外国大学联合培养大学生,而授课方式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在境外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即所招学生在当地教育机构读完所有课程;二是学生在当地读完两年或大部分课程,最后一年或最后一阶段转入英国大学继续就读;学生读完规定的课程并取得合格的成绩,便可获得英国大学颁发的学位和资格证书。  为保证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10月颁布了《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实施准则》(共十五条)。该准则特别强调境外办学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比如规定学生入学资格、课程设置、学制都必须与英国国内的相应规定保持一致,英国大学必须完全控制考试和评估方法等等。此外,1996年和1977年还两次对境外合作办学进行实地考察,第一次是对15所英国大学在希腊、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个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考索,第二次是对分布在希腊、德国、荷兰、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50多个办学项目进行考察。②根据该委员会建议,2001年起,英国开展的合作办学项目(含境内外两类),必须经过质量保证署(1997年前为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检查达标后,方可实施。英国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及境外合作办学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前文所说的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和研究计划,现以参与ERASMUS计划中的“校际合作计划”(ICPs)为例,1987~1994年,英国一直是这一计划最大的合作国家,参与师生流动和合作教育计划的数量为批准的校际合作计划的20%。(韩敏等,1999)因为英国政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参与学习欧洲史、欧洲地理及文化和语言,同时取得国外经历(含学分),扩大眼界;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计划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国际思想,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  二、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德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威廉·冯·洪堡的高等教育改革思想曾在世界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特别是前者,在以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975~1990年期间(1979年除外),德国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一直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1990年8月31日,“关于创建国家统一的条约”的签定和基本法的生效,德国终于重新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德国步入了新的国际化进程。  德国的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与其他欧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二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欧盟国家在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德国除积极参与前文所列的ERASMUS计划、LINGUA计划,COMETT计划、TEMPUS计划之外,还通过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德国最主要的国际学术交流与促进组织)设立DAAD继续性课程计划(外国留学生赴德就读计划)和DAAD出国一体化学习计划(本国赴海外留学生的课程计划,为国内学习计划的组成部分)。1992年,该中心的预算达3.45亿马克,分别以一年奖学金、短期资助或项目基金等形式资助了2万多名外国师生和2.4万名德国师生。1996年在德国高校的DAAD外国奖学金生总数就达24380人。此外;德国还通过本国最大的基金会——洪堡基金会专门资助高级学者的国际学术交流,仅1992年就出资8200万马克为1600多名外国学者和290名德国学者提供资助。  在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及社会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德国高校也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比如,许多大学都设有国际事务办公室,直接负责国际合作与交流。1993年,德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同行开展的合作项目达6700余项,其中3700多项是与欧盟国家的高校共同实施(英国和法国各占有近1000项),1300项是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俄罗斯和波兰分别拥有300项)。此外,与美国的合作项目有530项。而中国占有230项。   德国十分重视留学生市场,既是留学生接受大国,又是留学生派出大国,以1991年为例,在德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达116474人,仅低于美国的419585人和法国的139963人。而德国赴海外的学生达3.4万名。在数量上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日本(1990年出国留学者达3.9万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面对国际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德国一方面积极鼓励本国大学生到国外留学,另一方面正在制定高等教育改革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其中计划参照英美学士、硕士学位制度,建立与外国接轨的学位体系,并将向有学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开设硕士或博士课程。  三、法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法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显著特点是,1975年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第二大外国留学生接受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年《统计年鉴》资料,1980年在法留学生达110763人,1992年为138477人。法国拥有充足的留学生生源——非洲原法属殖民地的大学生,以1992年为例,非洲赴法留学生合计74941人,占138477人这一总数的54%。  法国政府十分重视国际教育市场,近年来正在积极探索国际联合办学模式,比如,已与德国政府拟定合建一所“德法学院”(《参考消息》1997年7月29日)和“德法网上大学”(《中国教育报》1997年7月7日)。为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法国教育部长1997年10月在向报界发表谈话时指出:法国应投身国际教育市场,发展国际合作,向国外开放高等教育;为此,教育部将设立“国际合作局”,国际合作预算将达70亿法郎;他希望法国的大学校(GrandsEcoles)大力招收留学生,使之占在校生总数的1/3。此外,他还宣布将为赴海外学习的本国大学生提供方便。  四、两点思考 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积极参与并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的经验证明,高等教育这一先导性服务产业蕴藏着巨大的辐射力,它作为反映一国社会、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的窗口,对内服务于本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外则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是世界大国,我们必须增强国际化意识,参照他国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之路。 l.尽快确定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已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在师生交流、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接受留学生方面,1996年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已达4.12万人,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资料,此数字仅次于上述7国接受的留学生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放眼21世纪,我国应该不失时机地确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科学技术、情报信息等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既为本国的外交政策服务,又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服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高等教育产业化方面已经获得成功,也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2.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及其规模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应该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也有能力在教育产业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家之间、大学之间的互动、互利、互惠行为。对主体而言,既能促使自身在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又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对客体而言,则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和相互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对象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下是笔者对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三点建议。  第一,为满足各类来华留学人员的需要,教育部似可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托福”——汉语水平测试的考点,以适应世界性的“中文热”(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的上千所高校设有中文系或中文专科)。此外,国家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大学走出国门,尽力扩大招收自费留学生。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展示会已经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新信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已进入中国开拓留学生市场。我国的重点大学,尤其是将来有可能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少数重点大学,完全有实力与国外同行竞争。  第二,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在提高留学生学费的同时设立奖学金,此举既可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又能激发在读留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便把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尽快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减轻学校肩负的留学生食宿重担。笔者以为,我国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制度应该适当放宽,逐步改变以往统包留学生食宿的作法。目前这种情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  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一步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敏,王留栓。德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参考,1999(2) [2]德国接受外国留学人员及提供奖学金情况.世界教育信息,1998(1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94[4]欧洲国家相互承认高教学历.中国教育报,1997-5-7[5]英国从外国留学生中获利15亿美元.中国教育报,1995-8-3. [6]英国在境外办学的有关情况.世界教育信息,1998(7).[7]法国拟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世界信息,1998(5).[8]来华留学生达21万.中国教育报,1997-5-3.                                
本文档为【欧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启Word文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1-02-04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