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初步

建筑初步

举报
开通vip

建筑初步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方式是讲课和反复的作业练习,从掌握基本表现方法开始,到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及模仿性的设计课题,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方式是讲课和反复的作业练习,从掌握基本表现方法开始,到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及模仿性的设计课题,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第1章​ 建筑概论 第1节​ 怎样认识建筑 一 建筑及其范围 建筑的目的是取得一种人为的环境,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 二 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建筑是一种技术工程,与机电、道路、水利、等工程一样,是为着某种使...

建筑初步
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方式是讲课和反复的作业练习,从掌握基本表现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开始,到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及模仿性的设计课题,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建筑初步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方式是讲课和反复的作业练习,从掌握基本表现方法开始,到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及模仿性的设计课题,为以后的建筑设计做好准备。 第1章​ 建筑概论 第1节​ 怎样认识建筑 一 建筑及其范围 建筑的目的是取得一种人为的环境,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 二 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 建筑是一种技术工程,与机电、道路、水利、等工程一样,是为着某种使用上的目的,而需要通过物质材料和工程技术去实现的,所以它是人类社会的一项物质产品。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实用和建筑技术为基础。 三 建筑和社会 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 2、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 3、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 第2节​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三要素: 实用、坚固、美观 一 建筑的功能 建筑功能的基本要求 (1)​ 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 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寸 (2)​ 人的生理要求 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 (3)​ 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人流及路线的安排 二 物质技术条件 1、建筑结构 柱、梁、板、拱、墙 2、建筑材料 木材、砖砌体、钢筋混凝土、钢材、铝材 3、建筑施工 施工技术:人的操作熟练程度,施工工具和机械、施工方法等 施工组织:材料的运输、进度的安排、人力的调配等 三 建筑形象 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的的比较关系。 尺度: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对比:建筑各要数之间的差异。 韵律:建筑中各种具有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 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受。 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锁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第3节​ 建筑空间 一 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 空间就是容积,它是实体相对存在的。 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是借助实体而得到的。 人们常用围合或分割的方法取得自己所需的空间。 空间的封闭和开敞是相对的。 各种不同形式的空间,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 二 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 近代的建筑发展在空间功能和空间艺术上取得了突破: 首先,近代建筑类型繁多、功能多样,要解决好建筑的使用问题,就必须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周密的分析,通过设计把他们转化为各种使用空间。 其次,在建筑艺术表现方面,古典建筑更倾向于把建筑视为造型艺术,在建筑实体处理上,建筑的样式风格、形体组合、墙面划分以至装饰细节等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近代建筑则更加强调建筑的空间意义,认为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空间中的长、宽、高向度与人活动于其中的世间向度所共同构成的时空艺术。 三 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 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1、空间的大小与形状 (1)由于平面形状决定这空间的长和宽两个向度,所以在建筑设计中空间形式的确定,大多由平面开始,在平面设计中首先考虑该空间中人的活动尺寸和家具布置。 (2)在一般的建筑中,空间的剖面大都是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建筑中楼层的高度。 2、空间组织 依照什么样的方式把单一的空间组织起来,成为一幢完整的建筑,这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依照认得活动要求,将不同空间进行属性上的划分: (1)流通空间和滞留空间 流通空间要求是:人们活动的畅通和便捷。 滞留空间要求是:人们活动的安静和稳定。 (2)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公共空间要求是:人们活动的大量和公开。 私密空间要求是:人们活动的隐蔽和私密。 (3)主导空间和从属空间 主导空间:在设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空间。 从属空间:在设计中为主导空间服务的空间。 空间的组织形式有: (1)并列关系:各空间的功能相同或近似,彼此没有直接的依存关系,常用并列式组织。 (2)序列关系:各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先后顺序者,多采用序列关系。 (3)主从关系:各空间在功能上既有相互依存又有明显的隶属关系。 (4)综合关系:在实际建筑中,常常是要求以某一种形式为主同时兼有其它形式存在。 四 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1、空间的限定 (1)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来限定空间。 (2)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3)各要素的综合限定:空间之一个整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要数的综合运用,以取的特定的空间效果。 2、空间形状和界面处理 空间的形状和界面的处理时决定空间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古典主义在这上很辉煌) 3、空间的围与透 空间关系的处理上,围合与通透式处理相邻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法,为建筑空间艺术的表现提供了广阔天地。 4、空间的穿插与贯通 水平空间中,对多个空间重叠部分的处理是穿插。 垂直空间中,对多个空间重叠部分的处理时贯通。 空间的穿插和贯通使空间划分灵活,加强了空间层次感和流动感 5、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空间导向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建筑处理手法,把人流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间,从而保证人在建筑中的有序活动。 第4节​ 建筑与环境 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以其所形成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多样的环境。 1、​ 聚居需要环境 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以聚居为必要条件的。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为改善和提高自己的聚居环境做着不懈的努力。 (1)聚居环境不仅是人作为自然部分的需要,提供阳光、空气、水、食物等;也是人作为社会部分的需要,提供劳作、交往、集会、娱乐和安全等。 (2)建筑环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整体。 (3)建筑环境作为整体为人服务,人也在创造和利用环境;双方受到对方的制约,又改变对方的存在。 2、​ 建筑环境 建筑是人们聚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人们聚居形式的发展和厂区的建筑实践促使建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及规划乃至区域规划等各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学科体系。(建筑的环境科学数量极多、涉及广泛,体现出建筑环境的复杂。) 1.​ 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 任何建筑环境都有相对一定的内容,这些内容形成建筑环境的相对性。 任何建筑环境都是存在于整体环境,整体环境构成建筑环境的整体性。 2.​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建筑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总和。 3.​ 建筑环境的内与外 建筑环境的内与外要有联系,处理好内外过度的灰空间。 4.​ 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 建筑物的安全坚固以及通风、采光、保温、隔热等要求是人的生理需求,也是构成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内 容。 建筑空间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环境,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和心理体验,会对建筑环境的功能提出要求,映照这些要求所产生的环境是行为环境。 5.​ 建筑环境与地区 建筑环境存在于一个地区中,要带有地区的特色,与地区环境相适应。 6.​ 建筑环境与文脉 建筑环境受到文脉的影响,产生与文脉相适应的的建筑环境内涵。 7.​ 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 艺术的多样统一是产生美的法则。环境艺术也要多样统一产生优美的环境的重要原则。 3、​ 建筑与生态环境 建筑学时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学科。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环境问题: (1)​ 大量的资源被消耗,造成资源的全面匮乏。 (2)​ 资源的大量消耗,产生不可利用的废弃资源,形成大量污染。 (3)​ 人口增长使得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与资源的消耗产生强烈的反差。 (4)​ 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城市环境污染更加突出。 (5)​ 历史文化受到社会高速发展的影响而遭到破坏或毁灭。 (6)​ 自然灾害增加;现代战争对环境产生长期性的环境破坏。 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促使建筑及工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环保的方向发展。 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是节约能源,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其内容如下: (1)​ 节约能源:包括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通过相应的设备系统,达到节能目的和减少污染; 利用节能和减少污染;利用节能照明系统和恒温系统达到节能目的和减少污染。 (2)​ 节约资源:包括节约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如采用节水设备系统,雨水循环系统以及通过屋顶绿化偿还建 筑所占用的绿地等 (3)​ 减少污染:包括建筑物废物处理中的垃圾回收利用和中水回收利用;隔音和减噪处理技术及废气处理技术。 第5节​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1、​ 建筑设计工作 建筑师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建筑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构思与设计,进行建筑平面和空间的布局,解决建筑的功能使用问题,处理建筑空间及造型艺术问题以及建筑的构造问题等等。 2、​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除政治、数学、外文、体育等一般课程外,大致包括以下: (1)​ 工程技术方面:包括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物理以及建筑供热与通风、供电照明、给排水等方面的课程。 (2)​ 建筑理论方面:包括建筑史、建筑设计原理以及有关的建筑艺术理论等 (3)​ 建筑表现技法方面:包括画法几何及透视阴影,计算机制图、美术等。 (4)​ 建筑设计方面:包括建筑初步以及其后由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计、住宅区规划和城市规划等。 (5)​ 建筑师职业教育方面:包括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建筑技术经济和管理等。 第2章​ 建筑基本知识 第1部分​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1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独特的体系。在这个悠久的体系中从简单的个体建筑到城市布局,都有着自己完善的做法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从而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它体系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成为世界古代建筑中延续时间最久的体系。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上古时期, 中古时期, 秦汉时期,形成完整的廊院和楼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播,寺院、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的发展。 唐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最繁盛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文化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的时期。 宋朝时期,总结隋唐以来的建筑发展成就,制定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编著的《营造法式》由政府颁布实施。 明清时期,又一次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潮,并完好的保存到现在。 近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新的功能使用要求和新的建筑材料、技术,促使建筑传统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 中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我 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形成了满足不同地区气候文化的建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不同民族风情的建筑;我国古代是封建制度国家,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形成有严格等级制度的建筑。 第2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1、​ 建筑外形上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外形上的特征最为显著,他们都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 2、​ 建筑结构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都是采用木构架结构,木构架是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结构,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由几个间组成。 斗拱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在结构、装饰和度量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屋顶部分采用梁架重叠,逐层缩短,逐级加高,柱上承檩,檩上排椽,构成屋顶的骨架,也就是屋顶坡面举架的做法。 斗拱是在屋顶与屋身间过渡的构件,是由若干方木和横木垒叠而成,用以支挑深远的屋檐,并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 柱子之间填筑门窗和围护墙壁,形成屋身。 3、​ 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 建筑群体的布局除了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或特殊功能要求外,一般都有共同的组合圆柱,那就是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一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置门窗。 4、​ 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我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件进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 吻兽、斗拱、卷杀、瓦当、滴水、搏风、墀头、雀替、彩画、匾额、门簪、门钉、棂格。 色彩的使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使用强烈的色彩而又得到完美的效果,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白色石台基、檐下蓝绿色,各部分轮廓鲜明。 在我国古代建筑的内部,以在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的彩画为主。(雕梁画栋) 第3节​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1、​ 平面 建筑物的平面形式一般是长方形。度量长的一面称面阔,短的一面称进深。四根柱子围成的面积称为间。 在建筑群体布置中,主要的建筑物多居中、向南,成为正殿或正房;两侧可加套间,成为耳房;正殿、正房前左右对立的成为配殿或厢房;四座建筑围成一个院子,如果只有三面有房屋就叫三合院,四面都有房屋叫四合院。 2、​ 木构架 清式建筑木构架分为,有斗拱的大式;没有斗拱的小式。 1​ 柱 檐下最外一列成为檐柱。檐柱以内的成为金柱。山墙正中一直到屋脊的成为山柱。在纵中线上,不在山墙内、上面顶着屋脊的是中柱。 2​ 间架 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 3​ 举架 举架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 4​ 不同形式的屋顶做法 (1)​ 硬山顶:两端山墙略高于屋面,山墙内各有一组梁架,只是中间多一根山柱,上面拖着脊檩。 (2)​ 悬山顶:结构与硬山顶大致相同,只是所有的檩子都伸出山墙以外,檩头上钉搏风板。 (3)​ 庑殿顶:即四坡顶,它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坡的构架和两坡顶一样,左右两坡也有同样的梁架 檩枋,而且檩子和前后坡的檩子等高。 (4)​ 歇山顶:歇山顶可以看作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 5​ 檐角起翘和出翘 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 屋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伸出的曲线,叫做出翘。 6​ 斗栱 (1)​ 斗栱的作用和类型 斗栱是中国古代较大的建筑上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其功用是支承上部出挑的屋檐,将其重量直接地或间接地传到柱子上。 斗栱由于位置的不同分为:柱头科、平身科、角科 (2)​ 斗栱的构件组成 斗栱一般由五种主要的分构件组成: 斗:立方块上开十字口,位于上下昂翘之间。 昂:如翘之向一端加长斜垂。 翘:曲木如弓,与枋垂直,与栱相似。 升:立方块上开横向口 位于栱头之上。 栱:曲木如弓,与枋平行 坐斗:斗之特殊型,全欑斗栱最下的座托 (3)​ 斗栱的出踩 “一斗三升”里外各加一层栱,就增加了一段支承距离,叫做出踩。 3、​ 装饰 分为内檐装饰和外檐装饰。 外檐装饰主要是指做在外墙的门窗等。 内檐装饰包括分隔室内空间的各种槅断、门窗以及天花、藻井等。 1​ 门窗 门窗的做法和近代建筑的木门窗相似,由门窗框和门窗扇两部分组成。 (1)​ 槅扇、槛窗式 多用在较大或较为重要的建筑上。槅扇门、槛窗都作成槅扇式样,可以打开。 (2)​ 槅扇、支摘窗式 多用在住宅和较次要的建筑上。支摘窗分里外两层,里层下段多装玻璃,外层上段可以支起,下段固定。 2​ 大门 大门的做法和槅扇略有不同,因门扇常常比柱间距离小,所以在中槛和下槛之间加门框。门框和抱框之间镶上木板叫做余塞板,在上槛和下槛之间镶上的木板叫做走马板。 门扇上下有轴,下轴立在门枕石上,门枕石压在下槛下面,露在外面的部分常雕刻成抱鼓石或其他形状;上轴穿在连楹的两个洞里。连楹是一条横木,用门簪固定在中槛朝内的一面,门簪外露部分分作成六角形,富有装饰趣味。 3​ 罩 罩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饰,就是在柱子之间做上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使得两边空间又连通又分隔,常用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4​ 天花、藻井 天花即现代建筑中的吊顶或顶棚。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中的天花做法是用木龙骨做成方格,成为支条,上置木板称为天花板,才支条和天花板上,都有富丽堂皇的彩画。 藻井是用在最尊贵的建筑中,天花上最尊贵的位置上,一般是宫殿的宝座或庙宇的佛像上。 4、​ 台基、台阶 台基是全部建筑的基础,其构造是四面砖墙、里面填土、上面墁砖。 5、​ 墙壁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是柱子承重,墙壁是不承重的,墙壁将柱子完全抱在墙内。 墙的下段约柱高三分之一较厚,成为裙肩,上有腰线石。 硬山墙的两端要出跺子,称为墀头。墀头的裙肩部分有竖立的角柱石。 6、​ 屋顶瓦作 屋顶瓦作也分为大式、小式两种。大式的特点是用筒瓦骑缝,脊上有吻兽等装饰,小式没有吻兽。 屋脊是屋顶上不同坡面的交界,主要作用在于防漏。 7、​ 彩画 彩画主要做在梁枋上。布局是将梁枋分为大致相等的三段,中段称枋心,左右两段的外端成为箍头,枋心和箍头之间成为藻头。 第2部分​  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创造了以石制的梁柱作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这中形式经过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成为世界上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建筑体系,这就是西方古典建筑。 西方古典建筑对欧洲乃至世界许多地区的建筑发展曾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它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1节​ 西方古典建筑概论 1​ 古希腊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古希腊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的是它在庙宇建筑中所形成的一种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它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2​ 古罗马 罗马对于后世的贡献在于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沙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拱券结构的建造技术;继承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拱券结构结合,创造出了券柱式。 3​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打破由教会统治千年的哥特式建筑,并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柱式。各种拱顶、券廊、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 4​ 古典主义 在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政权取得成功的最初年代,欧洲和美洲相续由政府兴起希腊和罗马复兴的建筑浪潮 第2节​ 西方古典柱式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了解西方故建筑艺术造型的特点先从柱式入手。 1、​ 柱式的组成 (1)​ 柱式一般由檐部、柱子、基座三部分组成。 (2)​ 柱子是主要的承重构件,也是艺术造型中的重要部分。 (3)​ 檐部、柱子、基座又分别包括若干细小的部分,他们大多是由于构造或构造的要求有各种线脚。 (4)​ 檐口、檐壁、柱头等重点部位常饰有各种雕刻装饰,柱式各部分之间的交接处也常带有各种线脚。 (5)​ 柱式各部分之间从大到小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2、​ 柱式的性格和比例 希腊时期有三种柱式,罗马时期发展为五种,文艺复兴时期对着五种柱式经行总结整理。 (1)​ 希腊三柱式 多立克柱式:柱高为柱径的四到六倍,柱身有二十个尖齿凹槽,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柱式造型粗壮浑厚 有力。 爱奥尼柱式:柱高为柱径的九到十倍,诸神有二十四个平齿凹槽,柱头带有两个涡旋,柱式造型优美典雅。 科林斯柱式:柱高为柱径的十倍,柱身有二十四个平齿凹槽,柱头由毛莨叶饰组成,柱式造型纤巧华丽。 (2)​ 罗马五柱式 塔司干柱式是罗马原有的一种柱式,柱身无凹槽。 混合柱式是由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混合而成,更为华丽。 罗马将柱式的线脚装饰表现的更为华丽复杂。 (3)​ 文艺复兴的总结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从对古建筑的大量测绘中,以罗马的五种柱式为基础,制定出严格的比例数据,总结形成一定的法式。其中以意大利人维尼奥拉、阿尔伯蒂所制定的柱式规范对后世影响最大,对古典柱式的学习常以它们为蓝本。 在柱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1、​ 各柱式的檐部、柱子和基座的大比例关系相同,均为3:12:4。 2、​ 从塔司干、多立克、爱奥尼到科林斯,柱子比例愈来愈细长,柱高分别为柱径的7、8、9、10倍。 3、​ 柱头高度以爱奥尼最小,科林斯最大。 4、​ 柱身断面:塔司干 无凹槽。 多立克 二十个连续凹槽,槽深小于槽半径。 爱奥尼、科林斯及混合式 均有二十四个带平齿的半圆形凹槽。 5、​ 檐部的装饰从塔司干、多立克、爱奥尼到科林斯趋于复杂。 6、​ 各柱式的柱基均为1/2D 7、​ 基座分为三个部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柱式都是一样的。 3、​ 柱式与雕刻 雕刻艺术是希腊文化艺术中一个灿烂夺目的组成部分。 家住与雕刻的完美结合表现在: 首先,在建筑的整体造型中,以石材为建筑骨架以及当时的石作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厚重的墙体,四周围绕着林密的柱子,形成强烈的透空感,整个建筑宛如从一块巨石中雕刻出来。 其次,在建筑的细部和装饰中,它们主要集中于山花、檐部、柱头、券洞、门套等部位。 4、​ 柱式和线脚 线脚在古典柱式中具有极强的重要性,或者作为某一部分的结束,使之在造型上更为完善;或者作为处于两个部分的交界处,既分割又联系,起着过渡衔接的作用。 第3节​ 柱式的组合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最基本部分,他的各种组合构成了变化多样的内部的和外部的立面构图。 1、​ 列柱 由一排柱子共同支撑着檐部,可以在建筑的一面形成柱廊,也可以形成矩形或圆形的围廊。 列柱依靠柱子的重复排列二产生一种韵律感。 2、​ 壁柱和倚柱 壁柱是保持着竹子的形式,但它实际上只是墙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承受重量,而主要起装饰或划分墙面的作用,按凸出墙面的多少,壁柱可分为半圆柱,3/4圆柱和扁圆柱等。 倚柱的柱子是完整的,和墙面离得很近,主要也是其装饰作用,倚柱常常和山花共同组成门廊,用来强调建筑的入口部分。 3、​ 券柱式和柏拉第奥母题 立面上重复安排同样的发券洞口成为连续券。 在券洞的两侧设置柱子就成了券柱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师柏拉第奥把两个大柱子之间的方形开间里,又增加了一对小柱子,由他们承托券面,这样每个开间就被分隔为三个部分,左右两个瘦长的小洞口和中间代有发券的大洞口,从而造成了柱子有粗细高矮、洞口有大小曲直的丰富变化。 这种手法把每个开间左右延续,上下叠合,使建筑物显得完美和谐,富于韵律感。 4、​ 巨柱、双柱和叠柱 巨柱是指两层以上的建筑物立面上柱子贯通整个高度,双柱是将两个柱子并在一起,叠柱则是将柱子按层设置。巨柱使建筑物显得高大雄伟,双柱和叠柱在构图上富于韵律感。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中最基本的内容,伴随着希腊庙宇建筑发展起来的注视体系,经过罗马的充实,倍广泛的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中,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 第3部分​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由于新的功能需求的发展和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矛盾,促使现代建筑得已发展。 第1节​ 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 1、​ 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建筑要求、功能内容与古典建筑形式之间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 2、​ 功能要求的多样性、复杂性 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求,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认识到功能问题在建筑中的重要意义。 对功能的重视,按功能惊醒设计的原则推动了近代建筑的进步。 3、​ 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形式 铸铁、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铝材、塑料等新材料的应用,木材和玻璃等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的得以应用。 新材料的应用促使新结构的产生。新结构的进步促使形式的发展。 第2节​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的校长) 新建筑运动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采用自由、灵活的布局,充分发挥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的特点来取得建筑艺术效果,确立了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 勒·柯布西耶 法国激进的改革派建筑师的代表,也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新精神的新建筑,主张建筑邹工业化的道路;建筑艺术上,宣扬基本几何形体的审美价值。 (3)​ 密斯·凡·德·罗 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建筑艺术上,主张“少就是多”的原则,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精准、完美的建筑艺术效果;内部处理上,提倡空间的流动与穿插。 (4)​ 莱特 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张“有机建筑论”,强调建筑应与自然相结合。 第3节​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现代建筑的倾向有: (1)​ 技术精美倾向 特征:建筑造型简洁,以纯净、透亮为特点,才有精致的钢材与玻璃的建筑构件,加以精心施工,来获得精、美的艺术效果。 (2)​ 野性主义倾向 特点:以不加饰面的混凝土为材料,将笨重的构件冷酷地碰撞在一起,使建筑如同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 (3)​ 典雅主义倾向 特点:以现代建筑材料、现代技术与简洁的体形来再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雅、端庄,使人想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而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4)​ 高技术派倾向 特点:从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出发,注重对结构与设备的处理,或袒露结构,或暴露各种设施、设备及各种管道线缆。 (5)​ 讲究“人性化”与地区性倾向 特点:使用传统的地方材料,注重地方的传统与特色,并十分重视建筑与人体的尺度相宜。 (6)​ 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 特点:利用几何形体来构成建筑平面与形体,强调形态构成所表现的形式美,用以突破现代主义建筑的千篇一律。 (7)​ “象征“意义的运用 特点:为了使建筑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使人难忘,运用了象征性的形象,可分为“抽象”的象征和“具体”的象征。 后现代主义:修正或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和流派的总称。 特点:在建筑艺术中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主张将互不相容的建筑元素不分主次地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 解构主义:采用歪曲、错位、变形的手法,使建筑的形体显得偶然、无序、奇险、松散,解构的构并不是工程结构,而是指建筑构图的构。(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一样符合多样统一。) 第3章​ 表现技法初步(略) 第4章​ 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第1节​ 认识建筑设计 1、​ 建筑设计的职责范围 建筑设计应包括方案设计、设计初步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 由于方案设计突出的作用以及高等院校的优势特点,建筑学专业所经行的建筑设计的训练更多地集中于方案设计,其它部分的训练主要通过以后的建筑师业务实践完成。 2、​ 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 创作性 建筑设计的创作室人及建筑的特点属性所共同要求的。 一方面,建筑师面对的是多种多样的建筑功能和千差万别的地段环境,必须表现出充分的灵活开放性才能够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对建筑形象和建筑环境有着高品质多样性的要求,只有依赖建筑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够把属纯物质层面的材料设备点化成为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和情趣格调的真正意义上的建筑。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高尚的创造活动,他要求创造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以及勇于克服困难,挑战权威的决心与毅力。 2、​ 综合性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建筑学外,他还涉及结构、材料、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内容。 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居住、商业、办公、学校、体育、表演、展览、纪念、交通建筑等等。 3、​ 双重性 思维方式的双重性是建筑设计思维活动的突出特点。 建筑设计学习训练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4、​ 过程性 人们认识事物都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建筑工程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胆地思考想象,需要不厌其烦的听取使用者的意见,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需要不断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 5、​ 社会性 建筑物从它动工时起,就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已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它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和不可回避的。 必须综合平衡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人特色三者的关系,努力寻找一个可行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 3、​ 方案设计的方法 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任务分析、方案构思和方案完善三个阶段,其顺序过程不是单向的一次性的,需要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先功能”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建筑的功能需求,当确立比较完善的平面关系后在据此转化空间形象。优势在于:其一,由于功能环境要求是具体而明确的,与造型设计相比,从功能平面入手更易于把握,易于操作,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最为适合;其二,因为功能满足时方案成立的首要条件,从平面入手优先考虑功能势必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提高设计效率。不足在于,由于空间形象设计处于滞后的被动位置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建筑形象的创造性发挥。 “先形式”是从建筑的体型环境入手经行方案的设机构思,重点研究空间与造型,确立一个比较满意的形体关系后,在反过来填充完善功能,并对体型经行相应的调整。优点在于,设计者可以与功能等限定条件保持一定的距离,更易于自由发挥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乏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的产生。缺点在于,后期的填充、调整工作有相当的难度,对于功能要求复杂规模较大的项目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这两种方式的应交替探索从中找到一条完美的途径。 第2节​ 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 人物分析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工作,其目的就是通过对设计要求、地段环境、经济因素和相关规范资料等重要内容的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为方案设计确立科学的依据。 1、​ 设计要求的分析 设计要求主要以建筑设计任务书形式出现的,它包括物质要求(功能空间要求)和精神要求(形式特点要求)两个方面。 1、​ 功能空间的要求 (1)​ 个体空间 一个具体的建筑是由若干个功能空间组合而成的,各个功能空间都有自己明确的功能需求,为了准确了解把握对象的设计要求,我们应对各个主要空间经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具体包括: 体量大小:具体功能活动所要求的平面大小与空间高度; 基本设施要求:对应特有的功能活动内容确立家具、陈设等基本设施; 位置关系:自身地位以及与其他功能空间的联系; 环境景观要求:对声、光、热及景观朝向的要求; 空间属性:明确其实私密空间还是公共空间,是封闭空间还是开放空间。 (2)​ 整体功能关系 各功能空间是相互依托密切关联的,他们依据特定的内在关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常常用功能关系图来形象地把握并描述这些关系: 1、相互关系:是主次、并列、序列或混合关系 对策方式:表现为树枝、串联、放射、环绕或混合等组织形式。 2、密切程度:是密切、一般、很少或没有 对策方法:体现为距离上的远近及直接、间接或隔断等关联形式。 2、​ 形式特点要求 (1)​ 建筑类型特点 不同类型的建筑具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 (2)​ 使用者个性特点 还要对建筑的使用者的职业、年龄以及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经行必要的分析研究。只有准确地把握使用者的个性特点,才能创作出为人们所接受的建筑作品。 2、​ 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 环境条件是建筑设计的客观依据。通过对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可以很好地把握、认识地段环境的质量水平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制约影响,分清哪些条件因素是应当充分利用的,哪些条件因素是可以通过改造而得以利用的,哪些因素又是必须进行回避的。 1、​ 地段环境 气候条件:四季冷热、干湿、雨晴和风雪情况; 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是否适合工程建设,有无抗震要求; 地形地貌:是平地、丘陵、山林还是水畔,有无树木、山川湖泊等地貌特征; 景观朝向:自然景观资源及地段日照朝向等 周边建筑:地段内外相关建筑状况(包括现有以及未来规划的); 道路交通:现有及未来规划道路及交通状况; 城市方位:位于城市的空间方位及联系方式; 市政设施:水、暖、电、讯、气、污等管网的分布及供应情况; 污染状况:相关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不良景观的方位和状况。 2、​ 人文环境 城市性质规模:是政治、文化、金融、商业、旅游、交通、工业还是科技城市;是特大、大型、中型还是小型城市 地方风貌特色:文化风俗、历史名胜、地方建筑 3、​ 城市规划设计条件 该条件是由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依据法规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提出的,其目的是从城市宏观角度对具体的建筑项目提出若干控制性限定与要求,以确保城市整体环境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后退红线限定:为了满足所临城市道路或邻建筑的交通、市政及日照景观要求,限定建筑物在临街或邻建筑方向后退用地红线的距离。它是该建筑的最小后踢指标。 建筑高度限定:建筑有效层檐口高度,它是建筑的最大高度。 容积率限定: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它是该用地的最大建设密度。 绿地率要求:用地内有效绿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它是该用地的最小绿地指标。 停车量要求:用地内停车位总量,它是该项目的最小停车量指标。 城市规划设计条件是建筑设计所必须严格遵守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3、​ 经济技术因素分析 经济技术因素是指建设者所能提供用于建设的实际经济条件与可行的技术水平。 它是确立建筑的档次质量、结构形式、材料应用以及设备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除功能环境之外影响建筑设计的第三大因素。 4、​ 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学习并借鉴前人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了解并掌握相关规范制度,既是避免走弯路、邹回头路的有效方法,也是认识熟悉各类型建筑的最佳途径。 实例调研:调研的实例选择本着性质相同、内容相近、规模相当、方便实施,并且体现多样性的原则,调研的内容包括一般技术性了解(对设计构思、总体布局、平面组织和空间造型的基本去了解)和使用管理情况调研(对管理使用两方面的直接调查)两部分。 资料搜集:相关资料的搜集包括规范性资料和优秀设计作品图文资料两个方面。 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建筑物的质量水平而指定的,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具有法律意义的强制条文,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同样应做到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 优秀设计图、文资料的搜集与实例调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只是前者是在技术性了解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实际运营情况的调查,后者仅限于对该建筑总体布局、平面组织、空间造型等技术性了解。 第3节​ 方案的构思与选择 完成了第一阶段后我们对于设计要求、环境条件及前人的实践已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得出了一些原则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始方案的设计。 这一阶段中的具体工作是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和多方案比较。 1、​ 设计立意 将设计比喻成作文的话,设计立意就相当于文章的主题思想,它作为我们方案设计的行动准则和境界追求。 设计立意有两个层次的立意:基本立意和高级立意。 基本立意是以指导设计,满足最基本的建筑功能、环境条件为目的。 高级立意是在基本立意的基础上通过对设计对象深层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谋求把设计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水平。 2、​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是方案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方案构思是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力量,在立意的理念思想的指导下,把第一阶段分析研究的成果落实成为具体的建筑形态,由此完成了从物质需求到思想理念再到物质形态的质的转变。 以形象思维为其突出特征的方案构思依赖的是丰富多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所呈现的思维方式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多样的和发散的,是不拘一格的因而常常是出乎意料的。 1、​ 从环境特点入手经行方案构思 富有个性特点的环境因素如地貌、景观朝向以及道路交通等均可成为方案构思的启发点和切入点。 2、​ 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经行方案构思 更圆满、更合理、更富有新意地满足功能需求一直是建筑师所梦寐以求的,具体设计实践中它往往是经行方案构思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除了从环境、功能入手经行构思外,依据具体的任务需求特点、结构形式、经济因素乃至地方特色均可以成为设计构思可行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3、​ 多方案比较 1、​ 多方案的必要性 多方案构思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反映。建筑设计中,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相对的和不确定的。 多方案构思是建筑设计目的性要求的。设计目的是寻求最佳方案,最佳方案来自多个中的一个解决。 多方案构思是民主参与意识所要求的。构思可能源于设计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等等。 2、​ 多方案构思的原则 其一,应提出数量尽可能多,差别尽可能大的方案。 其二,任何方案的提出都必须是在满足功能和环境要求的基础之上的。 3、​ 多方案的比较与优化选择 比较分析的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比较设计要求的满足程度。 其二,比较个性特点是否突出。 其三,比较修改调整的可能性。 第4节​ 方案的调整与深入 发展方案虽然是通过比较选择出的最佳方案,但此时的设计还处于在大想法、粗线条的层次上,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 方案的调整 方案调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多方案分析、比较过程所发现的矛盾与问题,并弥补设计缺项。 发展方案无论是在满足设计要求还是在具备个性特色上已有相当的基础,对它的调整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只限于对个别问题经行局部的修改于补充,力求不影响或改变原方案的整体布局和基本思想,并能进一步提升方案已有的优势水平。 2、​ 方案的深入 经过调整的方案深度仅限定于确立一个合理的总体布局、交通流线组织、功能空间组织以及于内外相协调统一的体量关系和虚实关系。 方案深入是将调整后的方案从粗略到细致刻划、从模糊到明确落实、从概念到具体量化的进一步深入的过程。 深化过程主要通过放大图纸比例,由面及点,从大到小,分层次分步骤的进行。 首先,应明确并量化其相关体系、构件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结构形式、建筑轴线尺寸、建筑内外高度、墙和柱的宽度、屋顶结构及构造形式、门窗位置及大小,室内外高差、家具的布置与尺寸、台阶踏步、道路宽度以及室外平台大小等具体内容,并将其准确无误地反映在平、立、剖及总平图上。 其次,应分别对平、立、剖及总平图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推敲刻划。具体内容包括总平图设计中的室外铺地、绿化组织、室外小品与陈设,平面设计中的家具造型、室内陈设与室内铺地,立面图设计中的墙面、门窗的划分形式、材料质感及色彩光感等。 在方案的深入过程中,除了进行并完成以上的工作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各部分的设计尤其是立面设计,应严格遵循一般形式美的原则,注意对尺度、比例、均衡、韵律、协调、虚实、光影、质感以及色彩等原则规律的把握与运用,以确保取得一个理想的建筑空间形象。 第二,方案的深入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新的调整,除了各个部分自身需要适应调整外,各个部分之间必然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三,方案的深入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需经历深入到调整再深入再调整,多次循环过程,这其中所体现的工作强度与工作难度是很大的。 第5节​ 方案设计的表达 方案的表现是建筑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案表现是否充分,是否美观得体,不仅关系到方案设计的形象效果,而且会影响到方案的社会认可。 1、​ 设计推敲性表现 推敲性表现是建筑师为自己所表现的,它是建筑师在各阶段构思过程中所进行的组要外在性工作,是建筑师形象思维活动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与表现。 推敲性表现的作用在于: 其一,在建筑师构思过程中,推敲性表现可以以具体的空间形象次级强化建筑师的形象思维活动,从而易于诱引更为丰富生动的构思的产生; 其二,推敲性表象的具体成果为建筑师分析、判断、抉择方案构思确立具体对象与依据。 草图表现: 草图表现是一种传统的但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推敲性表现方法。特点在于操作迅速而简洁,并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细部刻划,尤其擅长对局部空间造型的推敲处理。 草图表现的不足在于它对徒手表现技巧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决定了它有失真的可能,并且每次只能表现一个角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表现力。 草模表现: 草模表现能显得更为真实、直接二具体,由于充分发挥三维空间可以全方位的进行观察的优势,所以对于空间造型的内部整体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关系的表现能力更为突出。 计算机模型表现: 计算机模型表现兼顾了草图表现和草模表现的优势,恨大程度上弥补了他们的缺点。 综合表现:综合表现是指在设计构思过程中,依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达到提高方案设计质量的目的。 2、​ 展示型表现 展示性表现是指建筑师针对阶段性的讨论,尤其是最终成果汇报所进行的方案设计表现。它要求该表现应具有完整明确、美观得体的特点,以保障把方案所具有的立意构思、空间形象以及气质特点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评判者的认可。展示型表现是最终成果变现除了时间分配上应予以充分保证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绘制正式图前要有充分准备:完成全部的设计工作,并将各图形绘出正式底稿,包括所有注字、图标、图题以及人、车、树等衬景。 注意选择合理的表现方法:选择适于表现得手法及熟练运用的手法。 注意图面构图:易于辨认和美观悦目为原则。 第6节​ 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建筑修养的培养 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除了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方法经验外,建筑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的灵魂。 1 培养向前人学习、向别人学习的习惯,以学习并积累相关专业知识经验。 2 培养向生活学习的习惯,因为建筑从跟本上说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真正了解了生活中人的行为、需求、好恶,也就把握了建筑功能的本质需求。 3 培养不断总结的习惯。 2、​ 注重正确工作作风和构思习惯的培养。 培养进行设计就全身心地投入并坚持下去的作风,杜绝部分投入并断断续续的不良作风。 培养脑手配合、思维与图形表现并进的构思方式,避免将思维与图形表现完全分离开来,在一般的设计构思中必然经历思维到图形表现到评价再思维再调整图形的循环过程。 3、​ 学习通过观摩、交流、改进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 对于初学者而言,互相间的交流和对建筑名作的适当的模仿是改进 设计方案 关于薪酬设计方案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停车场设计方案多媒体教室设计方案农贸市场设计方案 ,提高设计水平的有效方法。 模仿学习名作必须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并且应该是变通的乃至是批判的。 作为一种学习的辅助手段,互相间的交流是相当有益的。 名作的优势在于:其一,对环境、题目有着更为深入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其二,立意境界更高,比一般的建筑更关怀人性,尊重环境;其三,构思独特,更富有真见卓识;其四,造型美感而得体,富有个性特色和时代精神;其五,体现出更为成熟系统的处理手法与设计技巧。 4、​ 注意进度安排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性和科学性 在确立发展方案之后又推到重来在课程设计中是常常出现的问题,这种现象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其一,由于前一阶段的任务没按计划完成,或时间所限没仓促定案,因此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最终导致推到重来。 其二,前一阶段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设计者自己仍不满足,所以竭力进行新的构思。 为了确保设计任务更系统、更全面。科学地安排个阶段的时间进度是十分必要的。 第5章​  形态构成 由于运用的范围的不同,形态构成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 自然地构成给我们灵感和启示。 有强调使用功能的构成。工业设计中 有强调视幻觉的构成。图书和广告设计中 有强调符号意义的构成。商标和装饰图案设计中 有强调构形的本质规律及其所产生的视觉美的构成。建筑设计造型中 第1节​ 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在研究形态构成时,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研究形态构成的自身规律, 二是找出符合审美要求的形态构成的原则 1、​ 形的基本要素 任何复杂的形都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基本形,二基本形都是由形的基本要素构成的。 1、​ 概念要素 将任何形分解后都能得到点、线、面、体,这些抽象的点、线、面、体称为概念要素 2、​ 视觉要素 使抽象的概念要素成为具体可见之物,必须赋予视觉要素: 形状:方、园、三角……形的轮廓外形 色彩:红、黄、蓝、灰…… 肌理:粗糙、光滑、平坦、起伏…… 位置:上、下、左、右…… 方向:东、西、南、北…… 材质:金、木、土、石…… 材性:弹性、塑性、刚性、柔性、粘性…… (1)​ 点 形态构成意义上的点不是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抽象数学概念,它有具体的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只是在一个对比的环境中,视某一形体为点: 实的点:相对于虚的点而言,平面中作为图形的点,立体中较小的实体都是实点。 虚的点:平面构成中图底转化而形成的点;立体构成中实块的虚空处理较小时,都可以看成虚点。 线化的点:距离较近的点,呈线状的排列时,间隔之间似乎有了引力,点的感觉弱化,变成了线的感觉。 面化的点:一定数量的点在一定范围内密布就具有了面的感觉。 (2)​ 线 任何形的长宽之比较大时,就将它视为线。线可以看成点的轨迹、面的相交、体的转折。 实线:平面和立体实在的线, 虚线:指图形之间线状的空隙 面化的线:大量的线密集排列就形成了面的感受 形体交接而形成的线:面的相接或提的交接都能形成线 体化的线:在三维空间中,一定数量的线排列或围合成形体,具有了体的感受。 (3)​ 面 面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面可以视作线移动的轨迹或围合体的界面,面有直线和曲线两种。 实面:二维和三维中实在的面 虚面:平面构成的底经过图底反转可视为虚面,立体构成中的虚面则可通过对体块的处理得到。 线化的面:当面的长宽比较大时,面的感受转化成线的感受。 体化的面:有各种面围合或排列就能形成体的感受。 (4)​ 体 日常接触到的多数物体都是体块状的。 实体:完全充实的体,或至少表面感受如此。 点化的体:在于周围环境相对比时,较小的实体的感受弱化为一个点的感受。 线化的体:当体的长细比较大时,感受弱化为线的感受。 面化的体:当体的形状较扁时,感受弱化为面的感受。 点、线、面、体的相互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他们之间的存在是对比而产生的,存在于这种对比的关系中。 2、​ 形的心理感受特征 1、​ 点的心理感受特征 当点处于某一范围的中心时,有稳定感、静止感;当点位于偏离中心位置时,点就具有了动感、方向感。 2、​ 线的心理感受特征 直线的方向在视觉感受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 垂直的线给人重力感、平衡感;水平的线给人稳定感;斜线给人运动感;曲线给人张力感;趋向于圆曲线给人封闭感;圆圈给人稳定感。 3、​ 面的心理感受特征 面给人的主要感受是延伸感,力度感,曲面还给人紧张感、动感。 4、​ 提的心理感受特征 体一般会给人坚实感、安定感、稳定感,但是随着体的长宽高之比不同而呈现出块材、线材、面材的状态时,心理感受也会呈现出点、线、面的特征。 第2节​ 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1、​ 基本形 基本形是由形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构成的。 2、​ 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形与性的基本关系包括八种: 分离:形体之间不接触,他们之间通过聚集的效应而成为整体。 接触:注意接触的部位、角度,以及两者的主次关系。 覆盖:在形体交搭的部分,其中一方完全“吃掉”另一方。 透叠:在形体交撘的部分,两方都对其有影响,以其中一方为主。 联合:形体之间融合成新形。 减缺:主体的形被另一形体消减。 差叠:所产生的新形分别保留了不同原形的部分特征。 重合:表达了一个形体完全蕴含另一形体的概念。 第3节​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造型的基本方法反映了形体之间的结构方式,是我们进行造型的工具,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是培养我们造型能力所必须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类: 1、​ 单元类 以同样或相似的形或结构作为造型的基本单元,重复运用它们而形成新的形态。 1、​ 骨架类 形的基本按照骨架所限定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新形,有网格式和线性式。 2、​ 聚集类 形的基本单元时间没有明显的、确定的结构方式,基本单元之间通过聚集,以它们形式的相同或相似联系起来,形成造型,有向心发散式和聚集式。 2、​ 分割类 通过对原形进行分割及分割后的处理,分割产生的部分称为子形,子形重新组合后形成新形。 1、​ 等形分割 分割后的子形相同。这种方式可以用单元发的角度去思考理解。 2、​ 等量分割 分割后的子形体量、面积大致相当,而形状缺不一样。 3、​ 比例数列分割 分割时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数列关系来分割,子形间有着相似性。 4、​ 自由分割 自由分割产生的子形缺乏相似性,因此要注意子形与原形间的关系。 经过分割后的形体通过如下的处理,形成新形:消减、减缺、穿孔、位移、移动、错位、滑动。 3、​ 空间类 空间法是利用空间的作用来组织形体。这里的空间是形与形之间的连接,将形体联系到一起。 每一个形在其周围都有一个我们能心理感受到的控制范围,距离越近,其控制感越强;距离越远,其控制感也就越弱。 4、​ 变形类 将原形进行变形,使之产生要瓦解原形的倾向,变形的结果称为写形。特征是形态构成中有序和无序的相互依存关系。方法主要有: 扭曲:破坏原形的力量是以曲线的方向进行。 挤压、拉伸:破话原形的力量是以直线方式相对进行的。 膨胀:破坏原形的力量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外扩散的。 造型方法的中心问题是通过对简单形的处理,形成丰富的新形。 第4节​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形态构成的审美法则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一种反映,而形态构成自身的构造规律是客观的。 1、​ 形态的视知觉 1、​ 单纯化原理 构造简单的形容易识别,二尽可能地以简单的形和构造区认识对象的方法,就称为单纯化原理。 2、​ 群化法则 各个部分之间由于在形态、大小、颜色、方向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或对比,并且各部分的间距较小,空间感弱,实体感强,使部分之间联系起来形成整体。 3、​ 图底关系 对形的认识是依赖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产生的。人们在观察
本文档为【建筑初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233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8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1-10-26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