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影响

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影响

举报
开通vip

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影响 作者: 张本尧 作者单位: 中国银监会平顶山监管分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刊名: 金融理论与实践 英文刊名: FINANCIAL THEORY & PRACTICE 年,卷(期): 2004,""(11) 被引用次数: 8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郑航滨.Zheng Hangbin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题探讨 -区域金融研究2009,""(3) 本文以福建省的抽样调查为视角,分析了近...

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影响 作者: 张本尧 作者单位: 中国银监会平顶山监管分局,河南,平顶山,467000 刊名: 金融理论与实践 英文刊名: FINANCIAL THEORY & PRACTICE 年,卷(期): 2004,""(11) 被引用次数: 8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郑航滨.Zheng Hangbin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探讨 -区域金融研究2009,""(3) 本文以福建省的抽样调查为视角,分析了近年来福建省民间借贷及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状况、特点,并提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提 出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设计、加快发展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业务、加速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 、因地制宜地设计"三农"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疏导农村民间金融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有序发展等政策建议. 2.期刊论文 人民银行广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从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的比较分析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西南金融 2010,""(4) 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现状看,金融抑制现象较为突出,正规金融支农功能有所弱化,民间借贷得到较快发展.本文通过对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发 展现状的比较分析,认为两者在资源配置、风险防范、融资成本、内部管理等方面各具优势,农村金融改革应扬二者之长,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目标,切 实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构建健康高效的农村金融市场. 3.学位论文 孙晓羽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分析 200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农村金融改革的落后 和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进而成为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三农”问题遂逐渐成为“农业、农村、农民 、农贷”的“四农”问题,各种农村民间金融形式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在农业经济居于主导地位的东北地区,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与正式金融相比,民间金融在农村地区有着更明显的比较优势,其广泛性、灵活性和便利性的特点使之深入到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 农村融资的重要渠道。本文的核心是在研究东北地区的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供求机制和利率机制基础上,通过分析东北地区供求主体的行为特征和利率 的相关特点,找出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借鉴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对民间金融问题的处理方式,分析适于东北地区农 村发展的民间金融机构类型,得出规范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和建立民间金融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阐述民间金融问题,并对相关文献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和分类。 第二章为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分析的理论基础,介绍农村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并分析了民间金融在获得便利、利率灵活、自由、违约风险较低 等方面的优势所在。 第三章对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供求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的行为特征,发现在东北地区农村民间借贷市场中,存在 需求不断增加,供给能力有限的问题。 第四章分析东北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机制。本文通过分析资金供求状况、资金配置效率、信息因素和借贷者间关系这四个方面解释民间金融利 率的确定,根据东北地区的经济特点考察了各种利率存在的原因。研究表明,在东北地区的农村,友情借贷的利率偏低,但已出现有息化的倾向;东北 地区农村较高的经营风险、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农村经济活动分散和农村企业制度不健全是产生高利率的主要原因;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 落后是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引述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合作金融体系建立上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得出促进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若干启示:①应摆正民间金融的 位置;②通过立法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③制定明确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监管制度;④建立合理的农村民间金融体系;⑤明确农村民间金融体 系的产权;⑥明确农村民间金融体系的管理权。 第六章为政策建议。通过上述各章的论证分析,并结合东北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国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启示,本文认为政府在对待农村民间金融 问题时,应鼓励建立各种民间金融组织,如中小民营银行、合作社和农村小额信贷组织,同时加快立法步伐,赋予民间金融合法地位,建立有效的监管 体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农村民间金融的担保机制。 4.期刊论文 雷秀平 从民间借贷活跃看金融服务的缺失 -金融经济(市场版)2008,""(9)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日益活跃.有资料表明,全国民间借贷数额高达一万亿元.从金融业人士的眼中看来,民间借贷风险系数大,存在 着诸多不严谨、不规范性,极易引发社会和经济纠纷,但民间资本市场依然呈现借贷两旺的势头,并且规模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5.学位论文 郭燠霖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解决思路 2007 麦金农指出的“金融抑制”主要描述的是一种金融领域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小农户和小额借款人在融资上是被压制的。这些现象的背后,隐含着 政府行为;很明显,在我国中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土地私有化和住房商品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实施,所以,我国农户缺乏贷款的抵押工具 ,广大农民贷不到款,而抵押政策是国家银行体系一个防范风险的基本政策,可以说是一种政府行为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说,我国农村存在很深程度 的金融抑制。 在现阶段,我国学者认为,金融抑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中国家金融领域的二元化特征。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二元化特征。所谓经济二元化就是城市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与农村 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格局。发展中国家金融领域的抑制特征,正是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特征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一方面生活在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少 数经济主体享受着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业、大量的小企业和居民被排斥在有组织的、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之外,它们只能靠自身的内部积累 ,其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2) 金融市场体系的幼稚、残缺与分割。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程度低下,导致金融市场发育幼稚,金融市场体系常常残缺不全,不完全的金融市场 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而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常常是分割的。大量的经济单位(主要是企业、居民和政府机构)所面临的生产要素及产品的价格 不同,所处的技术条件不一,所得的资产报酬率不等,没有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来使之趋于一致。政府当局不敢相信私人部门能够把握对社会有利的投 资机会。于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便主动采取一系列控制价格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并通过干预,牺牲一些人的利益,帮助某些个人和经济部门获得资金等生产要素。 (3)金融体系畸形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对金融业的发展进行干预和压制,特别是对利率、贷款进行行政性质的干预,导致了金融机构的发展缺乏竞 争、活力。 根据以上条件,我国农村金融明显呈现金融抑制特征。 (1)我国金融城乡二元化特点非常显著,一方面,城市居民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是在农村金融内部 ,二元特征也非常明显,一方面在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供给不足,但是另一方面,农村的融资需求多通过民间金融来满足。 (2)农村地区金融市场体系发育非常不健全。在上网交易风靡世界的今天,农村居民甚至连参与各种常规的金融商品如股票、国库券、金融债券、企 业债券的交易的机会都难以得到,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如期货、期权交易、股票指数交易、汇率期货交易对各种货币互换交易等,有些人可能更是闻 所未闻。因而,从被调查农户的投资性质和投资渠道选择结构状况分析,他们只能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储蓄之外首选的投资渠道为合伙投资 (18%)和集资入股(18%)方式,风险相对较小的金融资产投资虽然是农村居民较为青睐的理想的投资选择,但是因交易条件所限而常常好梦难圆(购买国 库券、金融债券、股票、企业债券分别仅占7.9%,1.1%,2.2%,4.5%:其它投资占48.3%)。 (3)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非常畸形:首先,商业性金融机构萎缩,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银行经营方向的 定位发生了极大改变,突出表现在农业银行的业务大量转移到城市,在农村的经营机构特别是在乡镇的营业网点几乎被撤消殆尽,其支农作用发挥大打 折扣。1985年农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以后,农产品收购资金短缺,“打白条”、压级压价和限收拒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加大了各级财政 的负担。 从1998年3月起国家对粮棉收购资金实行封闭管理以后,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就仅限于粮棉贷款的发放,业务极为单一,几乎丧失了政策性农村金融 机构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且随着我国粮棉购销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农发行的业务还将大受影响。 其次,农村合作基金和农村民间借贷被严格限制甚至取缔。 第三,至于民间借贷,早已有之,民间金融的优点毋庸质疑。起初国家放开对民间金融的控制,允许民间自由借贷,民间金融活动逐渐活跃,民间 金融的范围和内容也逐渐扩大。但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当局又对民间金融进行压抑,如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颁布了关于整治金融“三乱”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又如 国务院1998年颁布《非法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使大部分民间金融(除了部分小额借贷、不计息的亲友借贷和企业团体借贷)丧失了合法 地位,从此农村民间金融要么消失,要么转入地下,严重压抑了民间大量并且多样化的资金需求。 第四,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正规金融机构中几乎独断农村金融市场的,但因其产权不清、定位模糊、职能不明、管理不善等多种原因,没有承担也无 力承担国家赋予它的全部职责。 最后,由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机构的改革和整顿,邮政储蓄以“零风险”的优势快速增长,加剧了农村资金的逆向流动和畸形集中 ,抽走了农村大量资金。现在部分邮政储蓄资金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给农村信用社,由农村信用社“返还”给农民,不过“返还”的资金量远低于邮政 储蓄存款的新增量。 从实证分析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也呈现出了明显的金融抑制,虽然现在没有明确的衡量金融抑制的指标,但是有很多反映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 ,FIR就是其中一个,通过与我国整体的FIR指标、外国的FIR指标相比,我们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的深化程度很低,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农村金融具 有比较严重的金融抑制。 当前,造成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正规金融部门对农户贷款的资金供给不足,由此形成了“供给型金融抑制”;二是农户对正规金 融部门的资金需求相对有限,由此形成了“需求型金融抑制”。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表现出了双重不足,结构不对称性愈加明显,从而使我国农 村的金融抑制问题始终未能得到缓解。 所以,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到解决我国农村金融供求抑制的解决办法。传统理论认为,以金融功能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 上,金融功能观的首要环节——“外部环境”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并不理想,所以,随后而来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美国经济学家休·T帕 特里克(Hugh T.Patrick,1966)针对发展中国家农村的金融发展曾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通过农户对 金融服务的需求来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主体会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作为对这种需求的反应,金融体系不断发展,也 就是说,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和发展。这实际上是功能模式。二是“供给优先 ”(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金融服务的外在供给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即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先于需求 。这实际上是机构模式。帕特里克指出,这两种模式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 给优先型金融居于主导地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追随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对金融商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强的差别性特征。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以小 农为主体的自然经济色彩仍较浓厚,不但存款需求和贷款需求规模小,而且信息离散度较高。大型商业银行进入小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信息收集和 信息更新的成本较高,并缺乏规模效益,在这些地区,目前还没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农村信用社虽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但因其实 现制度性绩效上的困难而缺乏持续发展的潜力。故应选择“供给优先”模式发展这些地区的农村金融,在稳定现有合作金融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充分发 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商品经济己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甚至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与简单地 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不同的是,在其他条件不便时,金融系统向私营经济提供资金的能力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的。在经济发达地区,合作金融组织虽 然实现制度性绩效在技术上没有困难,但其经营管理上的非合作性特征却已经较为突出,可以走“需求追随”模式的发展道路,在规范现有合作金融组 织,提高合作金融组织制度性绩效的同时,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规模较大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进一步明晰产权结构,形成能够提供适当 个人刺激的有效的产权制度,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实力,以巩固和强化合作绩效。而在中部农产品生产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在一定程度上被商 品经济所取代,“二元经济”与“混合经济”成为现实,“需求追随”模式和“供给优先”模式应该混合推进。综上说述,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根 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落后地区以“机构观”为导向,在东部发达地区以“功能观为导向”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在本文的设想中,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按以下方式构建: 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包括:商业性金融体系和民间合作金融体系;中部经济中等发展地区,应 该构建以民间合作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而在经济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应该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合作金融为补充,并允许私 人性质的民间金融存在的金融体系,以此来提高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更为合理的金融需求的产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6.期刊论文 宋海蛟 民间借贷"灰市场"的模式转型及效应分析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2) 在农村资金缺口较大、金融服务不到位的现状下,民间借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部分地区的融资需求.当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已呈现 出中介化、专业化、规模化、利率多样化、融资短期化等新趋势.民间借贷市场应成为具备合法地位,服务范围定位于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落后地区和领域 的小额融资,纳入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小型金融机构. 7.学位论文 吴远洪 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研究 2006 随着现代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县域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逐步成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起飞的关键要素。县域金融资源的配置集中体现为银 行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的配置,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配置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处理与协调,又成为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焦点。但由于县域经济发 展滞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县域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弱化,一方面导致作为生产要素“粘合剂”的货币信贷资金所具有的“第一推动力 ”和“持续推动力”的功能在弱化,县域金融企业发展面临生存困境,县域经济发展受阻;另一方面,民间借贷与资金体外循环使“金融脱媒”进一步 凸显。 为有效解决县域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不强,我们以区域经济理论和资金配置为基础,研究和分析经济和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因以及影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广安市辖内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状况,并提出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对策。第一部分是导言,一是提出研究的问 题,即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二是明确了研究方法,采取实证分析手段,同时结合规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三是研究现状,认真分析 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践过的资金配置模式及研究方面,同时对国外在区域经济和区域资金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金 融资源配置的总体架构。一是明确了金融资源的含义、金融资源的属性。二是提出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原则、目标和手段。第三部分是县域金融资源配置 的现状与评价。一是从县域金融资源总量和结构、县域金融资源需求来分析判断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现状。二是从金融企业生存现状、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以及民间借贷发展情况认真分析了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效果。第四部分是县域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主要结合广安市辖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 是金融服务体系分析。二是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分析。三是金融政策及制度环境分析。四是信用环境分析。第五部分是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战略思考 。一是构建适度竞争的县域金融体系。二是构建县域商业性金融体系。三是重构农村合作性金融。四是重构县域政策性金融体系。五是加强民间金融的 规范。六是放开县域贷款利率管制。七是发展综合性的农村金融服务。八是优化政务支持环境。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一是研究结论,认为 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严重失衡的县域金融资源配置对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日益增多的消极影响。二是政策运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 措施,实现有得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 8.期刊论文 吕晖蓉 民间借贷功能及运行机制的再认识 -西南金融2009,""(7) 基于中小企业和个体农户融资依然难的现实背景,本文在归纳民间借贷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探讨了民间借贷的功能,从资金运转、利 率形成、风险管理扣监管四个方面分析了民间借贷的运行机理.对这些问题的细致研究能够丰富我国的金融服务,尤其有助于以小农生产为基础的农村经 济获得起步性发展. 9.学位论文 韦熙 中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和出路 2007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 民间借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阶段之中,既有过高峰,也经历过低谷。在建国后的近三十年里,民间借贷活动在我国民间地区 一直是自发地开展,但规模不大;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经济开始呈现活跃势头,民间借贷活动也随之逐渐活跃起来;80年 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民间借贷越发活跃,在我国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监管的加强,民间借贷活动 纷纷转向地下,其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止。进入21世纪后,一直到现阶段,民间借贷又逐渐复苏,其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尤其是江苏、浙江、 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较为发达,当地的民间借贷已经有了不容忽视的规模和影响。 民间借贷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民间借贷游离于官方金融体制之外,长期以来,得不到官方部门的重视,加上民间借贷具有自发性,缺乏外部 约束,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等事故,往往会引发连锁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危害社会安定,因而具有很大风险,是官方重点的管制对象。但另一方面,民 间借贷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与的成长和发展、对农户的生产经营等民间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深 刻认识民间借贷的双刃性,以法律形式明确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引导和规范发展其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方面,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更好 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对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入手,共分四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的内容是分析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包括民间借贷的概念、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的关系、民间借贷的特征和规模。 民间借贷,主要指游离于官方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发生在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货币资金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价值让波及本 息偿付的活动。 民间借贷和正规借贷之间存在着既互补又竞争的关系。一方面,正规金融机构主要为国有经济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不足;而民间借贷主要 为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间经济服务,其资金主要流向民间中小企业、个体户和农户,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 的互补关系。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多样而灵活的借贷方式、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都会对正规借贷形成压力,随着民间借贷市场份额的增加,两者在 市场上会因为争夺资金而形成竞争。 民间借贷具有以下特征:参与主体的广泛性、资金来源的广泛性、借贷方式的灵活性、借贷形式多样化、借贷金额扩大化、借贷期限长期化和借贷 利率市场化。目前,民间借贷规模越来越大,不容忽视。 第二章分别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必然性。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第一,实用理性是民间信贷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二,以亲缘、地缘为纽带的关系本位是民间信贷运作机制的重要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要形成民间借贷,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存在民间借贷(或者说是民间借贷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二是存在为民间借贷 (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相关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说是要存在民间借贷机制。就第一个条件而言,一方面,民间资金愈发充裕 ,数额巨大;另一方面,民间借贷的需求也很旺盛,因此第一个条件具备。就第二个条件而言,由于我国正规的民间融资服务体系欠缺、民间融资手段 不足,而对民间借贷机制的需求却十分强烈,在正规金融制度无法及时提供的情形下,诱导性的民间借贷机制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 第三章分析了民间借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民间借贷进一步良性发展存在的障碍。 民间借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来看,第一,民间借贷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市场机制的发育。第二 ,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相辅相成,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两翼齐飞"。 第三,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借贷的不足,对正规借贷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消极方面来看,第一,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 会削弱国家的货币政策执行力度,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第二,民间借贷风险的危害性大,容易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的安定。第三,民间 借贷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损害正规金融部门的利益。第四,民间借贷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企业负担,使得债权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我国民间借贷 要进一步良性发展还存在着以下障碍:法律性障碍、监管性障碍、经营性障碍和信用体制障碍。 第四章是针对如何规范发展我国民间借贷而提出的对策建议。 首先,提出了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总体原则:一是合法化、公开化;二是正确区分民间借贷的正面与负面成分,引导规范与打击取缔并重;三是构 建有力的民间借贷监管体制;四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多样化地妥善解决民间借贷出路;五是同步进行相关配套改革。 其次,针对目前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在法律上明确民间借贷的地位,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民间借贷构 建一个完善的法律环境。第二,建立规范的监管制度,将民间借贷纳入到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中。第三,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样化地解决民 间借贷出路。第四,同步进行相关配套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论文的主要观点 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今天,中国的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中 国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所需的资本支持有很重要一部分是来源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意 识到了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重要性,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提出过应该给予民间借贷应有的地位。尽管现在,国家有关方面对民间借贷进行了法律上的 解释和一定程度的规范,但这些法律规章对民间借贷在金融体系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其应该如何与正规金融机构良性共存,如何规范其活动,都 还没有一个完整和有效的说明。可见,对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急需补充和完善。基于此,本文认为:尽管民间借贷自身存在着很多负面因素,但是鉴于 其的存在和发展有合理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巨大贡献,首先,应该明确民间借贷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应有的位置;其次,在深刻认识其 积极效应的基础之上,建立良好的机制,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将其引上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最后,积极探索民间借贷的出路,充分发挥其有利一面 ,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论文的主要贡献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专著、文章中都对民间借贷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是,研究的程度深浅不同。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目前对民间借贷 的研究集中在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和自身的负面效应。几乎所有研究该问题的学者都对民间借贷在我国金融制度中的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持有积极的观 点,同时也指出了其本身存在的许多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学者们纷纷进行探讨,期望能为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找到出路,但是具体到应该怎样使其规 范化,怎样解决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还是没有一个通说。由此,笔者提出了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能对我国民间借贷问题的研 究献以绵力。 10.期刊论文 刘道荣 西部县域民间借贷的存因考察与路径规范 -西南金融2008,""(8) 本文认为,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与现实优选性,是西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多重博弈演绎的结果,是西部县域金融约束与 抑制状态下的自发活动与有益补充.建议通过把民间借贷纳入国家宏观资源调控体系、出台民间借贷法律法规、改进金融服务、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等途径 进行规范发展,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引证文献(8条) 1.张建江 关于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6) 2.陈兴霞.李淑芬 对新农村建设中民间借贷的思考[期刊论文]-农业经济 2008(4) 3.张红岩.史清华 民间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08(1) 4.万江红.王时珍 农村民间自由借贷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基于浙江温州的考察[期刊论文]-浙江学刊 2007(5) 5.朱方圆.郑蕾芸 民间金融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关联度分析[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6(6) 6.李英民 民间借贷:博弈分析与路径选择[期刊论文]-济南金融 2005(9) 7.陈斌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安排的理性分析[期刊论文]-调研世界 2005(4) 8.魏君英 对农村民间借贷现象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rllysj200411005.aspx 授权使用:东北财经大学(dbcjdx),授权号:1cfd2819-1ef1-45b0-a955-9da2016c5b20,下载时间:2010年6月 27日
本文档为【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影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009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经济学
上传时间:2011-11-19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