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DJ3-79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SDJ3-79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举报
开通vip

SDJ3-79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SDJ 3-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的通知 (79)水电规字第 7号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6 于 1976 年颁发试行后,对架空 送电线路的设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提高作用。 现根据近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各单位的意见,对本规程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修 改和补充,并颁发执行。在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告我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79年 1月 11日 说 明 ...

SDJ3-79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SDJ 3-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的通知 (79)水电规字第 7号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6 于 1976 年颁发试行后,对架空 送电线路的设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提高作用。 现根据近年来的建设经验和各单位的意见,对本规程的内容作了必要的修 改和补充,并颁发执行。在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告我部规划设计管理局。 1979年 1月 11日 说 明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 此次印刷,已按电力工业部(80) 电火字第 62号文、水利电力部(84)水电电规字第 45号文和水利电力部(87)水电 电规字第 50号文补充和修改。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 1988年 5月 20日 基本符号 内外力及材料指标 σmax——导线或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 σ p——导线或避雷线的抗拉强度; 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或悬式绝缘子 1h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 T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 Wx——垂直线路方向导线或避雷线的风荷载; Ws——杆(塔)身的风荷载; N——上拔力; G——基础自重; GT——基础底板上的土重。 几何特征 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 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 S——导线与避雷线在档距中央的最小距离; d——导线或避雷线直径; F——杆(塔)身侧面的构件投影面积; Fk——桁架的轮廓面积; b——桁架前后面的距离; h——桁架迎尺面的宽度; L——档距; Lp——水平档距; 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计算系数 C——风载体型系数; K——强度安全系数; K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α——风速不均匀系数; η——空间桁架背风面的风载降低系数。 其他 n——海拔 1000m以下地区的绝缘子数量; nh——高海拔地区的绝缘子数量; H——海拔高度; V——设计风速; U——线路电压。  第一章 总则 第 1条 在设计送电线路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不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运行和施工经验,积极、慎重地采用先进技 术,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适用的原则。 第 2条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 35~330kV架空送电线路(以下简称送电线路)的 设计。 临时送电线路可参照本规程设计,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可适当降低。 原有送电线路的升压和改建,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参 照本规程进行设计。 第 3条 送电线路的路径和导线截面的选择、对弱电线路的危害影响和城市 规划区的预备走廊等,一般根据 5~10年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进行设计。 第 4条 新建送电线路,应积极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杆,逐步代替普通钢筋混 凝土杆。 第 5条 送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第二章 路径 第 6条 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少占农田,综合考虑 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与有关单位协商,本着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的原则,进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 7条 选择路径应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区以及严重 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并应考虑对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 相互影响。 第 8条 发电厂或变电所的进出线走廊,应根据厂、所总体布置统一规划。 进出线宜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杆塔。 第 9 条 耐张段的长度,一般采用 3~5km,如运行、施工条件许可,可适 当延长;在高差或档距相差非常悬殊的山区和重冰区,应适当缩小。 大跨越应自成一个耐张段。 送电线路转角的位置应根据运行、施工条件并结合耐张段长度确定。 第 10 条 有大跨越的送电线路,其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越的情况,通过综 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大跨越杆塔,一般设置在 5年一遇洪水淹没区以外,并考虑 30~50年河岸 冲刷变迁的影响。 第三章 气象条件 第 11 条 送电线路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采用 15 年一 遇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沿线的气象与附录一典型气象区 接近,一般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第 12 条 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离地面 15 米高处 15 年一遇 10min平均最大值。 平原地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不应低于 25m/s。 山区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应采用附近平地风速的 1.1倍, 且不应低于 25m/s。如附近平地也无可靠资料,则采用的风速不应低于 30m/s。 第 13条 大跨越的计算气象条件,应采用 30年一遇的数值。如当地无可靠 资料,一般以附近平地线路的计算气象条件为基数,最大设计风速增加 10%, 设计冰厚增加 5毫米。 跨越处的水面风速还应增加 10%。 大跨越还应按稀有气象条件验算。 第 14条 重冰区的线路,可根据需要,按较少出现的覆冰厚度进行验算。 第 15 条 送电线路通过城市或森林等地区,如两侧屏蔽物的平均高度大于 杆塔高度的 2/3,其最大设计风速宜较一般地区减小 20%。线路位于河岸、湖岸、 高峰以及山谷口等特殊地形,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设计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 区适当增大。 第 16条 送电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计算气温,应按下述方法确定: 一、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在 3~17℃之间,年平均计算气温应采用与此数邻近 的 5的倍数值; 二、如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 3℃或大于 17℃,应将年平均气温减少 3~5℃ 后,采用与此数邻近的 5的倍数值。 第四章 导线、避雷线和金具 第 17条 送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和避雷线,应符合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 供计算用的导线和避雷线的机械物理特性,一般采用附录二所列数值。 第 18条 钢芯铝线及其他复合导线应按综合拉断力进行计算。 第 19条 送电线路的导线截面,一般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大跨越的导线截面一般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 20 条 验算导线载流量时,钢芯铝线的允许温度一般采用+70℃(大跨越 可采用+90℃);钢绞线的允许温度一般采用+125℃。环境气温应采用最高气温 月的最高平均气温;风速应采用 0.5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 0.1W/cm2。 第 21条 海拔不超过 1000m的地区,如导线直径不小于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所列数值,一 般不必验算电晕。 表 1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直径(海拔不超过 1000m) 额定电压 (kV) 60以下 110 154 220 330 导线外径 (mm) — 9.60 13.68 21.28 33.20 2×21.28 第 22条 导线和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 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导线和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σ σmax = pK (1) 式中σmax——导线或避雷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 (kgf/mm2*1kgf/mm2=9.81MPa); σ p——导线或避雷线的抗拉强度(kgf/mm2); K——导线或避雷线的安全系数。 在大跨越的稀有气象条件下和重冰区的较少出现的覆冰情况下,导线在弧 垂最低点的最大应力,均应按不超过抗拉强度的 60%验算。 如悬挂点高差过大,应验算悬挂点应力。悬挂点应力可较弧垂最低点应力 高 10%。 架设在滑轮上的导线或避雷线,应计算悬挂点局部弯曲引起的附加应力。 第 23条 避雷线与导线的配合,应符合表 2的规定。 表 2避雷线与导线配合表 导线型号 LGJ-35 LGJ-50 LGJ-70 LGJ-95 LGJ-120 LGJ-150 LGJ-185 LGJQ-150 LGJQ-185 LGJ-240 LGJ-300 LGJQ-240 LGJQ-300 LGJQ-400 LGJ-400 LGJQ-500 及以上 避雷线型号 GJ-25 GJ-35 GJ-50 GJ-70 第 24 条 导线和避雷线的平均运行应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 表 3 的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如根据多年运行经验证明当地导线和避雷线的振动危险很小,可 不受表 3限制。 表 3导线和避雷线的平均运行应力的上限和防振措施 平均运行应力上限 (抗拉强度的%) 情 况 防振措施 钢芯铝线 钢 绞 线 档距不超过 500m的开阔地区 不需要 16 12 档距不超过 500m的非开阔地区 不需要 18 18 档距不超过 120m 不需要 18 18 不论档距大小 护线条 22 — 不论档距大小 防振锤(线)或 另加护线条 25 25 第 25 条 导线和避雷线的架线后塑性伸长应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资料,一 般采用下列数值: 钢芯铝线 3×10-4~4×10-4 轻型钢芯铝线 4×10-4~5×10-4 加强型钢芯铝线 3×10-4 钢绞线 1×10-4 导线和避雷线的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一般用降温法补偿,如采用上列 塑性伸长值,降低的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 钢芯铝线 15~20℃ 轻型钢芯铝线 20~25℃ 加强型钢芯铝线 15℃ 钢绞线 10℃ 第 26条 金具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运行情况 2.5 断线情况 1.5 金具应热镀锌。 第五章 绝缘、防雷和接地 第 27条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 4所列数值。 表 4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绝 缘 子 种 类 运 行 情 况 断 线 情 况 瓷 横 担 3.0 2.0 悬 式 绝 缘 子 2.0 1.3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 T T = max (2) 式中 T——瓷横担的受弯破坏荷载或悬式绝缘子 1h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 (kgf*1kgf=9.80665N); T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kgf)。 第 28 条 直线杆塔上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采用表 5 所列数值。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应比悬垂绝缘子串的同型绝缘子多一个。 表 5直线杆塔上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 电压(kV) 35 60 110 154 220 330 X-4.5型绝缘子 数量(个) 3 5 7 10 13 19 全高超过 40m有避雷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 10m应增加一个绝缘子;全高 超过 100m的杆塔,绝缘子数量可根据运行经验结合计算确定。 第 29条 在海拔为 1000~3500m的地区,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一般按 下式确定:   ( )[ ]n n Hh = + −1 01 1. (3) 式中 nh——高海拔地区的绝缘子数量(个); n——海拔 1000m以下地区的绝缘子数量(个); H——海拔高度(km)。 第 30 条 一般地区,设计绝缘子串或瓷横担采用的单位泄漏距离,不应小 于 1.6cm/kV(额定线电压)。 空气污秽地区,应根据运行经验和可能脏污的程度增加绝缘子串或瓷横担 的泄漏距离,或采取其他防污措施。如无运行经验,可参照附录三设计。 第 31条 空气污秽地区宜采用防尘绝缘子。如按第 30条的要求,采用绝缘 子的数量已超过表 5的规定,则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数量,可不再增加。 第 32 条 154kV 及以下线路的绝缘子串,不应装保护金具。220kV 线路除 特殊情况外,不宜装保护金具。330kV线路宜装设保护金具。 第 33条 在海拔不超过 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 钉等)的间隙,不应小于表 6所列数值。 表 6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线路电压(kV) 35 60 110 154 220 338 外过电压 0.45 0.65 1.00 1.40 1.90 2.60 内过电压 0.25 0.50 0.70 1.10 1.45 2.20 运行电压 0.10 0.20 0.25 0.55 0.55 1.00 注:1.按外过电压和内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的相应气象条件,见附录一。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采用最大风速及其相应气温。 3.110kV 小接地电流电力网,内过电压的间隙不应小于 0.3m,运行电压的 间隙不应小于 0.4m。 第 34 条 在海拔超过 1000m 的地区,海拔每增高 100m,内过电压和运行 电压的间隙,应较表 6所列数值增大 1%。 如因高海拔或高杆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表 6 所列的外过电压最小间 隙,也应相应增大。 第 35 条 带电作业的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间隙不应小于表 7 所列 数值。 表 7带电作业杆塔上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 线路电压(kV) 35 60 110 154 220 330 最小间隙(m) 0.6 0.7 1.0 1.4 1.8 2.4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 30~50cm。 检验带电作业情况的间隙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 10m/s。 第 36 条 送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的电压、负荷的性质和系统运 行方式,并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 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各级电压的送电线路,一般采用下列防雷方式: 一、35kV送电线路不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二、60kV 送电线路,在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 30 的地区,如负荷重要,宜 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三、110kV送电线路宜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 15或 运行经验证明雷电活动轻微的地区,可不架设避雷线。 四、220kV送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避雷线,山区宜采用双避雷线(年平均雷 暴日数不超过 15的地区除外)。 五、330kV送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避雷线。 无避雷线的送电线路,一般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 1~2km避雷 线。 第 37 条 杆塔上避雷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采用 20°~30°。330kV 线路及双避雷线的 220kV线路,一般采用 20°左右。山区单避雷线线路,一般 采用 25°左右。 杆塔上两根避雷线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避雷线与导线间垂直距离的 5倍。 在档距中央,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应按下式校验(计算气象条件为:气 温+15℃,无风):   S L≥ +0 012 1. (4) 式中 S——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距离(m); L——档距(m)。 大跨越的防雷设计,尚应符合《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 —79的要求。 第 38 条 有避雷线的杆塔应接地。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的工频接地电 阻,不宜大于表 8所列数值。 表 8杆塔的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Ω·m) 100及以下 100以上 至 500 500以上 至 1000 1000以上 至 2000 2000以上 工频接地电阻(Ω) 10 15 20 25 30[注] 注:如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很难降到 30Ω时,可采用 6~8根总长不 超过 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限制。 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如杆塔的自然接地电阻不大于表 8 所列数值,一 般不再装人工接地体。 小接地电流系统在居民区的无避雷线的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 接地电阻不宜超过 30Ω。 在年平均雷暴日数为 40以上的地区,小接地电流系统的无避雷线杆塔,应 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 30Ω。 第 39 条 钢筋混凝土杆的导线和避雷线的铁横担(或瓷横担的固定部分)与 接地引下线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非预应力钢筋可以兼作接地引下线。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如无可靠措施, 预应力钢筋不宜兼作接地引下线。 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 瓷横担的固定部分)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接地体引出线应热镀锌,其截面不应小于 50mm2。 第 40条 通过耕地的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 第六章 导线布置 第 41条 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结合运行经验确定。 一、对 1000m以下档距,水平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   D L U fk= + +0 4 110 0 65. . (5) 式中 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Lk——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U——线路电压(kV); f——导线最大弧垂(m)。 一般情况下,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 可采用附录四所列数值。 二、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一般采用公式(5)计算结果的 75%。使 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 9所列数值。 表 9使用悬垂绝缘子串杆塔的最小垂直线间距离 线路电压(kV) 35 60 110 154 220 330 垂直线间距离(m) 2.0 2.25 3.5 4.5 5.5 7.5 三、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一般按下式计算: D D Dx p z= +    2 24 3 (6) 式中 Dx——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 Dp——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 Dz——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 第 42 条 覆冰地区上下层导线间或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不应小于 表 10所列数值。 表 10导线间或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m) 线路电压(kV) 35 60 110 154 220 330 设计冰厚 10mm 0.2 0.35 0.5 0.7 1.0 1.5 设计冰厚 15mm 0.35 0.5 0.7 1.0 1.5 2.0 设计冰厚 5mm的地区,上下层导线间或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可以 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小。 在重冰区,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导线与避雷线间的水平偏移数值,应较 表 10中“设计冰厚 15mm”栏内数值至少大 0.5m。 第 43 条 多回路杆塔,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 按第 41条要求的线间距离大 0.5m,且不应小于表 11所列数值。 表 11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最小线间距离 线路电压(kV) 35 60 110 154 220 330 线间距离(m) 3.0 3.5 4.0 5.0 6.0 8.0 第 44条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 100km的线路,均应换 位。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 200km。 如一个变电所某级电压的每回出线虽小于 100km,但其总长超过 200km, 可采用变换各回线路的相序排列或换位,以平衡不对称电流。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为降低中性点长期运行中的电位,可用换位 或变换线路相序排列的方法来平衡不对称电容电流。 第七章 杆塔型式 第 45 条 送电线路的杆塔分为直线型和耐张型两类。直线型包括直线杆塔 和直线转角杆塔;耐张型包括耐张、转角和终端杆塔。 直线转角杆塔的转角,不宜大于 5°。 第 46条 杆塔的型式,应考虑运行安全和维护方便,注意施工和制造条件, 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 注:第 47条,根据水利电力部(84)水电电规字第 45号文取消。 第 48 条 在平地、丘陵以及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应首先采用预应力混 凝土杆。在运输和施工困难的地区,宜采用拉线铁塔;但不适于打拉线处,可 采用铁塔。 第 49 条 转动横担和变形横担不应用于检修困难的山区、重冰区以及两侧 档距或标高相差过大容易发生误动作的地方。 第 50 条 在设计冰厚 15mm 及以上的地区,不宜采用导线非对称排列的单 柱拉线杆塔或无拉线单杆。 第 51条 直线型单柱拉线杆塔,不应采用三根拉线。 第八章 杆塔荷载 第 52条 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的运行情况、断线情况及安装情况的荷载。 第 53条 各类杆塔的运行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 一、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二、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三、最低气温、无风、无冰、未断线(适用于终端杆塔和转角杆塔)。 第 54条 直线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适用于单回路 或多回路杆塔): 一、断一根导线、避雷线未断、无风、无冰。 单导线的断线张力应采用表 12所列数值。 表 12单导线的断线张力 断线张力(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钢芯铝线型号 钢筋混凝土杆及拉线铁塔 铁 塔 大跨越杆塔 95及以下 30 40 60 120~185 35 40 60 240及以上 40 50 60 注:①最大使用张力系指综合拉断力除以安全系数,安全系数一般采用 2.5。 ②冲击系数可按具体情况采用。 ③转动横担、变形横担的启动力应满足运行和施工安全的要求,110kV 及以下的线路一般采用 200~300kgf,220kV线路一般采用 500~600kgf。 两分裂导线的断线张力,对于平地应取一根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 40%,对 于山地应取一根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 50%。 二、一根避雷线有不平衡张力、导线未断、无风、无冰。 避雷线的不平衡张力应采用表 13所列数值。 第 55条 耐张型杆塔的断线情况,应采用下列荷载计算条件(适用于单回路 或多回路杆塔): 一、在同一档内断两相导线、避雷线未断、无风、无冰。 二、断一根避雷线、导线未断、无风、无冰。 表 13避雷线的不平衡张力 杆 塔 类 别 钢筋混凝土杆 拉线铁塔 铁 塔 不平衡张力 (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15~20 30 50 在断线情况下,所有导线张力均取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 0,所有避雷线张力 均取避雷线最大使用张力的 80%。 第 56条 各类杆塔的安装情况,应按安装荷载、相应风速、无冰条件计算。 导线或避雷线及其附件的起吊安装荷载,应包括提升重量(一般按两倍计算) 和安装工人及工具的重量。导线及避雷线的紧线荷载,应包括紧线张力和安装 工人及工具的重量。 注:①验算杆塔组立的荷载,仅计及杆塔的自重和安装工人及工具的重量。 ②验算水平材,应同时计及 100kgf活动荷载。 ③安装情况的计算,应计及临时补强措施(如采用临时拉线及个别部件临 时补强等)。 第 57 条 终端杆塔应按进线档已架线及未架线两种情况计算。单回路终端 杆塔,还应按断一相导线、避雷线未断、无风、无冰条件计算。 第 58 条 重冰区,各类杆塔的断线张力,还应按覆冰、无风、气温-5℃计 算。断线情况覆冰荷载不应小于运行情况计算覆冰荷载的 50%。 各类杆塔尚应按三相导线及避雷线不均匀脱冰(一般为一侧冰重 100%,另 一侧冰重不大于 50%)所产生的不平衡张力进行验算。直线型杆塔,一般不考虑 导线及避雷线同时产生不平衡张力;耐张型杆塔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 59条 地震基本烈度为 9°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抗震验算。 设计烈度应采用基本烈度。验算条件:风速取最大设计风速的 50%、无冰、未 断线。 第 60条 杆(塔)身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W CF Vs = 2 16 (7) 式中 Ws——杆(塔)身的风荷载(kgf); 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 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0.6 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 1.4 角钢铁塔 1.4(1+η) 圆钢铁塔 1.2(1+η) η为空间桁架背风面的风载降低系数,一般采用表 14所列数值; F——杆(塔)身侧面的构件投影面积(m2);   V——设计风速(m/s)。 表 14空间桁架背风面的风载降低系数 F/Fk ≤0.1 0.2 0.3 0.4 0.5 0.6 1.0 η 1.0 0.85 0.66 0.50 0.33 0.15 0.15 注:①表中 Fk为桁架的轮廓面积; ②表列数值适用于 b/h≤1的桁架,b为桁架前后面的距离,h为桁架迎 风面的宽度。  各类杆塔均应计算以下三种风向(包括杆塔身及导线、避雷线): 一、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转角杆塔按转角等分线方向)。 二、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成 60°和 45°。 三、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同。 第 61条 导线和避雷线的风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W CdL Vx p=α θ 2 2 16 sin (8) 式中 Wx——垂直线路方向导线或避雷线的风荷载(kgf); α——风速不均匀系数,采用表 15所列数值; 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 线径<17mm1.2 线径≥17mm1.1 覆冰(不论线径大小)1.2 d——导线、避雷线或覆冰的计算外径(m); Lp——水平档距(m); V——设计风速(m/s); θ——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 表 15风速不均匀系数α  设计风速(m/s) 20以下 20~30以下 30~35以下 35及以上 α 1.0 0.85 0.75 0.7 两分裂导线的风荷载应取单导线风荷载的 2倍。 第 62条 高杆塔的塔(杆)身风荷载应分段计算。导线和避雷线的风荷载。应 按导线和避雷线的平均高度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一般采用表 16所列数值。 表 16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Kz 离 地 高 度 (m) 10 15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50 200 250 Kz 0.87 1 1.03 1.23 1.34 1.42 1.49 1.55 1.60 1.65 1.70 1.90 2.07 2.20 第 63条 60m以上的杆塔,应考虑阵风的振动作用,塔(杆)身风荷载应乘以 风振系数。铁塔的风振系数取 1.5,拉线杆塔取 1.25。 第九章 杆塔结构 第 64条 各类杆塔应按线路的运行情况、断线情况和安装情况所受的荷载, 进行强度、稳定、变形和抗裂计算。 第 65 条 计算各类杆塔所用的荷载,根据不同情况,还应乘以相应的荷载 系数。荷载系数一般采用下列数值: 运行情况 1.0 断线情况 直线型杆塔 0.75 耐张型杆塔 0.9 大跨越杆塔 0.9 安装情况 0.9 注:对各种杆塔的验算,荷载系数应采用 0.75。 第 66 条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采用安全系数设计方法;钢结 构构件的强度计算,一般采用允许应力设计方法。 第 67条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7。预应力 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8。 第 68条 拉线(镀锌钢绞线)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2。拉线的设 计强度,应按国家规定的抗拉强度乘换算系数取用。拉线的截面,不宜小于 35mm2。 拉线棒的直径,应按允许应力设计方法计算,并应根据土壤的腐蚀程度, 适当加大 2~4mm,且不得小于 16mm。 第 69 条 在长期荷载(无冰、风速 5m/s、年平均气温)作用下,杆塔的计算 挠度(不包括基础倾斜和拉线点位移)不应大于下列数值: 无拉线直线单杆 杆高的 5/1000; 无拉线直线铁塔 塔高的 3/1000; 直线型拉线杆塔的杆(塔)顶 杆塔高度的 4/1000; 直线型拉线杆塔,拉线点以下的杆(塔)身 拉线点高度的 2/1000; 转角及终端塔 塔高的 7/1000。 设计中应根据杆塔特点提出施工预偏要求,预偏数值应保证单柱杆塔不向 双线侧倾斜,转角杆塔不向转角内侧倾斜。 第 70 条 在运行情况荷载作用下,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计算宽度, 不应超过 0.2mm;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裂安全系数,一般不小于 1.0。 第 71条 钢材、螺栓及焊缝的允许应力,应采用表 17所列数值。 第 72条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采表 18所列数值。 表 17钢材、螺栓及焊缝的允许应力(kgf/cm2*1kgf/cm2=98000Pa) 应 力 材 料 拉应力 压应力 弯曲应力 剪应力 孔壁压应力 3号钢 1600 1600 1600 1000 2550 16锰钢 2300 2300 2300 1400 3600 4.8级螺栓 — — — 1400 — 5.8级螺栓 — — — 1400 — 6.8级螺栓 — — — 1600 — 3号钢底角螺栓 1100 — — — — T-42 焊 条 对接焊 缝贴角 焊缝 1400 1100 1600 1100 — — 1000 1100 — — T-50 焊 条 对接焊 缝贴角 焊缝 2000 1600 2300 1600 — — 1400 1600 — — 注:表中钢材孔壁压应力适用于构件端距为 1.5d(螺孔直径)的情况。 表 18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 混 凝 土 标 号 强度种类和 弹性模量 符号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600 轴心抗压 Rα 55 85 110 145 175 230 285 325 弯曲抗压 Rw 70 105 140 180 220 290 355 405 抗 拉 Rl 8 10.5 13 15.5 17.5 21.5 24.5 26.5 抗 裂 Rf 10 13 16 19 21 25.5 28.5 30.5 弹性模量 (×105) Eh 1.85 2.30 2.60 2.85 3.00 3.30 3.50 3.65 第 73条 钢筋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采用表 19所列数值。 表 19钢筋的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 钢 筋 种 类 符号 受拉钢筋 设计强度 Rv或 Ry 受压钢筋 设计强度 Rv′或 Ry ′ 标准强 度 Rhy 弹性模量 Eh Ⅰ级钢筋(A3) Φ 2400 2400 — 2.1×106 Ⅱ级钢筋(16Mn) Φ 3400 3400 — 2.0×106 Ⅲ级钢筋(25MnSi) 3800 3800 — 2.0×10 6 Ⅳ级钢筋(44Mn2Si等) 5500 4000 — 2.0×10 6 冷拉Ⅰ级钢筋直径≤12mm ΦL 2800 2400 — 2.0×106 双控 4500 冷拉Ⅱ级钢筋 单控 ΦL 4200 3400 — 1.8×10 6 双控 5300 冷拉Ⅲ级钢筋 单控 L 5000 3800 5300 1.8×10 6 双控 7500 冷拉Ⅳ级钢筋 单控 L 7000 4000 7500 1.8×10 6 Ⅴ 级 钢 筋 ( 热 处 理 44Mn2Si,45MnSiV) t 12000 4000 15000 1.8×106 直 径 3mm 6000 7500 直 径 4mm 5600 7000 甲 级 直 径 5mm 5200 3600 6500 用于焊 接骨架 3800 3600 冷拔低 炭钢丝 乙 级 直 径 3 ~ 5min 用于绑扎骨架 Φb 2800 2800 5500 1.8×106 直径 3mm 14400 18000 直径 4mm 13600 17000 炭素钢丝 直径 5mm Φs 12800 3600 16000 1.8×106 注:1.Rv、Rv′——钢筋抗拉及抗压设计强度; Ry、Ry′——预应力钢筋抗拉及抗压设计强度。 2.直径大于 12mm的冷拉Ⅰ级钢筋,Rv应采用 2400kgf/cm2。 3.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如所用钢筋 的 Rv大于 3400kgf/cm2,设计强度仍取 3400kgf/cm2。其他构件如所用钢筋的 Rv 大于 3800kgf/cm2,设计强度仍取 3800kgf/cm2。 4.甲级冷拔低炭钢丝,如作预应力钢筋用时,应逐盘检验钢丝的标准强 度;如作非预应力钢筋用时,仅要求分批检验,其设计强度采用乙级冷拔低炭 钢丝的数值。 第 74条 钢结构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塔身及横担受压主材 150 塔脚受压斜材 180 其他受压材 220 辅助材 250 受拉材 400 拉线电杆主杆的长细比,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钢筋混凝土直线杆 180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直线杆 200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 混凝土耐张、转角和终端杆 160 单柱拉线铁塔主柱的长细比,不宜超过 80;双柱拉线铁塔主柱的长细比, 不宜超过 110。 第 75条 计算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一般采用表 20所列数 值。 表 20钢结构构件纵向弯曲系数φ 长 细 比 钢 种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3号 钢 16 锰 钢 0.927 0.895 0.888 0.840 0.842 0.776 0.789 0.705 0.731 0.627 0.669 0.546 0.604 0.462 0.536 0.384 0.466 0.325 0.401 0.279 0.349 0.242 长 细 比 钢 种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3号 钢 16 锰 钢 0.306 0.213 0.272 0.188 0.243 0.168 0.218 0.151 0.197 0.136 0.180 0.124 0.164 0.113 0.151 0.104 0.139 0.096 0.129 0.089 0.120 0.082 第 76 条 用离心法制造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 300 号,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不宜低于 400号。用振捣法制造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 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200号。 第 77条 60m以下的铁塔一般装设脚钉。高于 60m的铁塔可装设梯子。钢 筋混凝土杆和拉线铁塔的登杆(塔)设施,应根据运行经验确定。 第 78条 杆塔构件使用钢材的厚度,不应小于表 21所列数值。 表 21杆塔构件使用钢材的最小厚度(mm) 防 腐 方 式 构 件 热 镀 锌 涂 漆 主 材 4 5 斜 材 3 4 第 79 条 杆塔的铁构件,应尽量热镀锌,以增加使用年限和减少维护工作 量。 第 80 条 拉线棒应热镀锌。在腐蚀严重的地区,尚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 措施。 第十章 杆塔基础 第 81 条 杆塔基础的型式,应结合线路沿线地质特点、施工条件和杆塔型 式综合考虑确定:一般采用装配式预制基础;在粘性土或砂性土中,宜采用灌 注桩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岩石基础;交通运输困难的山区,可采用金 属基础。 第 82 条 杆塔基础应根据线路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重要杆塔或地质复杂 的地段应有塔(杆)位的勘探资料。 第 83 条 杆塔基础的上拔和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按极限土抗力计算)不应小 于下列数值: 直线杆塔 1.5 耐张杆塔 1.8 转角、终端和大跨越杆塔 2.2 第 84条 重力基础的上拔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直线杆塔 1.2 耐张杆塔 1.3 转角、终端和大跨越杆塔 1.5 重力基础的上拔稳定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K G G N T= + (9) 式中 G——基础自重(kg); GT——基础底板上的土重(kg); N——上拔力(kgf)。 第 85 条 计算基础的上拔时,如采用倒截锥体土重方法,铁塔基础的极限 计算埋深,不宜大于底盘宽度的 2.5倍,拉线盘的极限计算埋深不宜大于拉线盘 宽度(矩形拉线盘取折算宽度,圆形拉线盘取直径)的 3倍。如有试验根据,可不 受上述规定的限制。倒截锥体的计算上拔角,可参照附录五所列数值采用。 第 86条 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7;混凝土 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7。 预制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200 号;普通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 号不宜低于 150号;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 100号。 第 87 条 采用岩石预制基础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岩石预制基础的强度 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岩石底盘 3 岩石卡盘 4 岩石拉线盘 5 岩石预制基础应选择结构完整,质地坚硬的石料,并应取有代表性的岩石 进行试验,以确定设计强度。 第 88 条 岩石基础应逐基鉴定。如无经验,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塔位进行试 验,以确定有关计算数据。 第 89 条 埋置在土中的基础,其埋深宜大于土壤冻结深度,且不应小于 0.6m。 寒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杆及基础,应采取防止冻裂的措施。 第 90 条 设计跨越河流的杆塔基础,应有水文地质资料。如基础可能被洪 水淹没,应考虑对基础的冲刷和漂浮物(包括流冰)的撞击作用,并应采取防护措 施。 第十一章 附属设施 第 91条 新建送电线路宜设保线站,其维护半径一般为 40~50km。如沿线 交通方便或该地区已有生产运行机构,也可不设保线站。 保线站应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检修材料、工具和设备以及交通工具等。 第 92条 杆塔上的固定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所有杆塔均应标明杆塔号; 二、所有耐张型杆塔、分支杆塔、换位杆塔和换位杆塔的前后各一基杆塔 上,均应有明显的相位标志; 三、在多回路杆塔上或在同一走廊内的平行线路的杆塔上,均应标明每一 线路的名称或代号; 四、高杆塔应按航空部门的规定装设航行障碍标志。 第 93条 新建送电线路一般不架设检修专用的通信线。 第 94 条 新建送电线路一般不修建维护道路。在难以通行的地段,宜修建 人行巡线小道、便桥或采取其他渡河措施。 第十二章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第 95 条 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 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 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 计算上述距离,不应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 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重冰区的线路,还应计算 导线覆冰不均匀情况下的弧垂增大。 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 送电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一级公路交叉,如交叉档距超过 200m,最大弧 垂应按导线温度为+70℃计算。 第 96条 导线与地面的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 22所列 数值。 表 22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m) 线路电压(kV) 线路经过地区 35~110 154~220 330 居民区 7.0 7.5 8.5 非居民区 6.0 6.5 7.5 交通困难地区 5.0 5.5 6.5 注:1.居民区——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公社等人口 密集地区。 2.非居民区——上述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均属非居民区。虽然时常有人、 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非居民区。 3.交通困难地区——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 小于表 23所列数值。 表 23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的最小净空距离(m) 线路电压(kV) 线路经过地区 35~110 154~220 330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 5.0 5.5 6.5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 3.0 4.0 5.0 第 97条 送电线路通过居民区宜采用固定横担和固定线夹。 第 98 条 送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 建筑物,亦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时,应与有关单位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的 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表 24 所列数值。 表 24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线路电压(kV) 35 60~110 154~220 330 垂直距离(m) 4.0 5.0 6.0 7.0 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 25 所列数值。 表 25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 线路电压(kV) 35 60~110 154~220 330 距离(m) 3.0 4.0 5.0 6.0 注:1.导线与城市
本文档为【SDJ3-79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610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0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2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1-11-26
浏览量: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