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_圆圆曲_谈吴伟业的用典

从_圆圆曲_谈吴伟业的用典

举报
开通vip

从_圆圆曲_谈吴伟业的用典 修辞学习 年第 期 总 期 从《圆圆曲 》谈吴伟业的用典 何 锐 枉 吴伟业 一 字骏公 , 号梅村 , 太仓 今属 江苏 人 。 明崇祯 四 年进士 , 为翰林 院编修 , 官至左 庶子 。 明 一 亡后被迫仕清 , 临终时要求在墓碑上只题 “ 诗人吴梅村之 墓 ” , 以 示悔痛 。 作 品有《梅村家藏 稿 》。 吴伟业是清朝前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 尤以 “ 梅村体 ”的七言歌行为著 , 而这一 诗歌 艺术成就是 和他的用典技巧分不开的 。 典故包括古代的事件和有来历 出处 的词语 , 所 谓...

从_圆圆曲_谈吴伟业的用典
修辞学习 年第 期 总 期 从《圆圆曲 》谈吴伟业的用典 何 锐 枉 吴伟业 一 字骏公 , 号梅村 , 太仓 今属 江苏 人 。 明崇祯 四 年进士 , 为翰林 院编修 , 官至左 庶子 。 明 一 亡后被迫仕清 , 临终时要求在墓碑上只题 “ 诗人吴梅村之 墓 ” , 以 示悔痛 。 作 品有《梅村家藏 稿 》。 吴伟业是清朝前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 尤以 “ 梅村体 ”的七言歌行为著 , 而这一 诗歌 艺术成就是 和他的用典技巧分不开的 。 典故包括古代的事件和有来历 出处 的词语 , 所 谓用典 , 是借古事来表现现实生活内容的一种手法 。 现实生活 内容至为繁复 , 而诗歌语言则要求精粹 , 如 何概括最繁复的现象和感受 , 纳入精粹的语言之 中 , 使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 , 用典是重要的技巧和手段 之一 。 本文 以 圆圆 曲 》为例 , 从 以下三个方面探 一 讨 吴伟业诗歌的用典技巧 。 、表达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祟祯四 年 , 吴伟业连捷及第 , 崇祯亲阅其卷 , 批 “ 正大博雅 , 足式诡靡 ’, ① 八字 , 赐假归娶 , 授翰林编 修 , 此被吴伟业引为一 生 中难以忘怀 的知遇之 恩 。 明 亡以后 , 他对崇祯的哀悼 自是十分沉痛 。 生活 于 新朝的他 , 如何表达对亡 国故君的哀思 , 而又 “ 为尊 者讳 ” , 可以说是一个难题 , 吴伟业用典故解决 了这 一难题 。 如《圆圆曲 》升头二句 丹湖 当 日弃人间 , 破敌收京下 玉 关 。 诗中用“ 鼎湖弃人问 ”一典来表达 “‘ 崇祯之死 ” 。 《史 记 · 封禅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载 “ 黄帝采首山之铜 , 铸鼎于荆山下 。 鼎既成 , 有龙垂胡髯下 迎黄帝 , 黄帝上骑 , ⋯ ⋯后世 因名其处 曰 鼎湖 。 ”崇祯 自溢被说成是如黄帝一样 跨龙仙游 , 这样的表达方式极尽对崇祯帝的尊崇与 哀悼 , 从而把诗人不易 址言的内心情感 , 用典丽温 雅 、 从容不迫的方式形诸文字 。 、增加诗歌艺术感染力 典故是具有美感内涵的艺术符 一 号 , 这种艺术符 号在被后世诗人作为惫象写人 诗中时 , 其美感内涵 也凝聚在新的 诗中 , 从 而使诗歌更具 艺术感染力 。 以下句为例 可怜思妇楼头柳 , 认为天边粉絮看 。 “ 思妇楼头 ”这一典故 出 自工 昌龄 的《闺怨 》 “ 闺 中 少妇不知愁 , 存日凝妆 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 色 悔 教夫婿觅封侯 。 ” 于此传达 出陈圆圆对吴二桂的一 片痴情 。 “ 粉絮 ”即杨花 , 比喻妓女 , 指圆圆被乱兵视 为妓女 。 前句用典经后句点染 , 杨柳之绿 、 粉絮之 白 , 构成 一幅色彩绚烂 、 鲜活生动 的 画 面 , 从而把 圆圆的不幸身世抒写得极具美感 。 “ 思妇楼头 ”作为 一种独特的艺术符 一 号 , 含义丰富而形式雅丽 , 有助于 诗歌整体的完成和审美价值的提高 , 这类典故按苏 珊 · 郎格在其《艺术问题 》中的说法 , 正属 于一种“ 充 满了情感 、 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 , 一种诉诸于感觉 的活的东西 。 ”此一典故虽是套用 了前人 诗句 , 然而 诗人却能重新构织意象 , 进行二度创作 , 创造出情景 如画的新的意境 , 在这新的意境中 , “ 思妇楼头 ”成为 引用 者 白己的语言 。 宋人潘德舆要求诗人在用前人 成句人诗时要 ‘ 另有意象点化之 ”乞 , 吴伟业的 用典 就是在这种 “ 意象点化 ” 的背后显示出高超的驾驭语 言能力和精巧 的艺术构思 , 他把典故 “ 淡化 ”在新的 诗歌意境之 中 , 从而使用典达到 “ 事如己 出 ” 、 “ 不使 人觉 ” , 使诗歌显得精致而富赡 。 、开拓诗歌的历史深度 吴伟业诗歌另一成功用典之处即是用典故形成 人物序列 , 将个体命运纳人历史纵深中加 以观照 , 使 之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历史规律 。 《圆 圆 曲 》中 , 吴伟 业是把陈圆圆纳 人绿珠 、 绛树 、 西施这样一个人物序 歹弓中 遏索绿珠围内第 , 强呼绛树 出雕栏 。 绿珠为西晋石崇之爱妾 , 据《晋书 · 石崇传 》所载 , 赵 工 司马伦有婆臣孙秀与石 崇有宿憾 , 后 因 向石崇索 绿珠而不得 , 乃告发其谋反 。 甲士到门逮崇时 , 绿珠 跳楼 自杀 。 “绛树 ”为汉末著名舞妓 ,《艺文类聚 》四 三曹巫《答繁钦书 》曰 ‘’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 ”。 诗 歌末尾 , 又用到“ 西施 ”之典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 , 越女如花看不足 。 香径尘生 鸟自啼 , 晨廊人去苔空绿 。 馆娃宫 、 采香径 、 响展脚 都是吴宫西施的遗迹 , 当年 吴工夫差与西施于此尽情享乐 , 不料被越土勾践灭 了国 , 香径尘埋 , 唯余禽鸟啼鸣 响展 廊人去廊空 , 徒 留下苔鲜青青 , 人生无常的悲哀在这种强 烈的盛衰 对比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 自占红颜多薄命 , 绿珠 、 绛 一 一 修辞学习 年第 期 总 期 何 谓 “ 战 地 黄 花 ” 刘 石 金 “ 今又重 阳 , 战地黄花分 外香 。 ” 采桑子 · 重 阳 》 注家认为 , 这 “ 战地黄花 ”就是指 “ 黄色的菊花 ” 。 也 有人说 “这 ‘黄花 ’应该还是野菊 , 而不会是种在庭 园里的各种名堂的品种 。 ” 以上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 毛泽东说 , 他的这首 采桑子 · 重 阳 》, 是 “ 在 马 背上哼成的 ” 。 他在 “ 战地 ”上所见到的则是 “ 一年一 度秋风劲 ” , 是 “ 寥廓江天万里霜 ” , 根本就没有什么 “ 黄色的菊花 ” 叮言 。 就算是有“ 野菊 ”吧 , 但在那一片肃杀之气的“ 境 界 ” 之 中 , 也 早 ‘ 就惨不忍 睹 子 , 若还说这惨败的“ 野 菊 ”倒 比家菊 “ 分外香 ” , 那就更不 可思议 了。 其实 , “ 花 ”是常被川作比喻的 “ 忽如一夜春风 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 这 ”梨花 ”其实是指树上 的积 雪 “ 火树银花不夜天 ” , 这 “ 银花 ”其实是指的 “ 灯花 , 烟花 ” “ 寻花问柳 ” , 其实所寻的竟是女人 ⋯ ⋯ 而写诗 , 就正如毛泽东所言 , “ 比 、 兴 两法是不能 不用的 ” 。 所谓 “ 战地黄花 ”者 , 战火也 。 这 “ 分外香 ” 的 “ 黄花 ” , 只 能够开放在那 “ 战地 ”上 , 故名 “ 战地黄 花 ” 。 有 诗为证 同是一 九二九年 , 毛泽 东 “ 在 马背 上 ”先 “ 哼成 ”的 , 是《清平乐 · 蒋桂战争 》, 其下阅石 “ 红旗跃过汀江 , 改下龙岩上杭 。 收拾金欧一 片 , 分 分地真忙 。 ”红军不正 是依靠 革命的战火 , 才能 “ 跃过汀江 ”吗 不正是依靠 苹命的战火 , 才能攻 “ 下 龙岩上杭 ”吗 不正是依靠革命的战火 , 才能 “ 收拾 金既一 片 , 分 田分地真忙 ”吗 毛泽东的这首《清平 乐 》正 可谓 “ 战地黄花分外香 ”的形象化说明 , 是一 曲 革命战火的颂歌 。 还有诗为证 比这首《采桑子 · 重阳 》早写仅一 年 一 九二八年 的《西江月 · 井 冈 山 》, 这首词表 明 毛泽东坚信只有枪杆子才能 出政权 , 他坚持走“ 工农 武装判据 ”的井冈山道路 , 他成功了一一腻得 了“ 春 风杨柳万千条 , 六亿神州尽舜尧 ”的新中国 。 在《采桑子 · 重 阳 》这首词 中 , 毛泽东特别欣赏 “ 一年一度秋风劲 ”这种摧枯拉朽的气势一一它赢得 了‘’胜似春光 ”的“ 寥廓江天万里霜 ” , 从而暗示 了“ 战 地黄花分外香 ”的深刻内涵 。 读者之所以特别钟爱 而乐于 引用 “ 战地黄花分 外香 ”这句诗 , 是因为它特富诗味 , 颇能表达人们迎 战艰难险阻的喜悦 。 当然 , 读者亦因人而异 , 各有 自 己心 目中的“ 黄花 ” 。 树 、 西施这些历史人物形成 “ 参照系 ” , 她们悲剧性 的命运使得陈圆 圆的个体命运变成历史长长的 “ 链 条 ”中的一环 , 陈圆圆的个体命运只不过是历史在某 一个特定时期的具体表现 。 这个人物序列使得明清 之 际所发 生的事件转化为历史的一部分 , 包括陈圆 圆在内的盛衰命运都不过是历史的一 瞬 , 个 体生命 面对历史长河只能是渺小与脆弱 , 所以诗歌最后发 出感叹 为君别 唱 吴 宫曲 , 汉水东南 日夜流 。 “ 汉水 ”一典出 自李自《江上吟 》 “ 功名 富贵若长在 , 汉水亦应西北流 ” , 世事就象 日夜不息向南流走的汉 水 , 人间的荣华富贵必将如流水一样成为过眼烟云 。 吴伟业用典故将吴止佳 、 陈回圆之事与历史人物联 系起来 , 使得 由个体命运而来的人生悲哀变得 具体 而深切 , 家国之 恨 、 兴 亡之感上 升到人生思考的高 度 , 诗歌亦获得 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感 。 月典一 气是中国诗歌不 可缺 少 的一种写作技 巧 , 把 占事重新组织 , 用 自己 的语言加 以表达 , 需要 更深 的功力 , 胡应麟《诗蔽 》曾云 “ 诗 自模景述情 外 , 则有用事而 已 。 ⋯ ⋯欲观人笔力材诣 , 个在阿堵 中 。 “ 所以典故运川的纯熟 、 妥贴 , 亦成为衡量 诗人 创作水准的标准之一 。 文学作品既然是主客观情感 世界的语言过程 , 那么它就 “ 包含作为 艺术媒介的语 言的种种 可能性 的探索与一 个独特字句结构 的创 造 。 ”蕊 观吴伟业的用典技巧 , 即 可以看成是诗歌语 言的 “ 可能性探索与创造 。 ” 注 ①顷面涓《吴梅村先生行状 》。 ②宋 潘德典《养一斋诗话 》。 ③美 刘若愚《中西 文 学理论综合初探 》。 转引 自卢兴 基《用典和袭故 》, 江海学刊 》, 年第 期 。 一 一
本文档为【从_圆圆曲_谈吴伟业的用典】,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775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3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
上传时间:2011-12-01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