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

举报
开通vip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题  目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            ——低碳经济    姓  名    羊婷婷      学  号    103162156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低碳经济 羊婷婷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当今生活的主题,资源环境的改变促使我们必须去面对和解决我们自身造成的问题。所以低碳经济是全球的趋势也是我们中国必须选择的一条路。政策上,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为低...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经济管理课程论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            ——低碳经济    姓  名    羊婷婷      学  号    103162156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低碳经济 羊婷婷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当今生活的主题,资源环境的改变促使我们必须去面对和解决我们自身造成的问题。所以低碳经济是全球的趋势也是我们中国必须选择的一条路。政策上,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为低碳创造新的途径,企业也必然在政策的指引下调节企业的各方事宜。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也做出了积极响应,表明了中国态度, 正步入不可逆转的低碳经济时代。 关键词:低碳经济,内生动因,国际趋势,治理机制, 资源禀赋、经济利益,政治博弈,企业,变革 引言:低碳经济为世界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者关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理念与热点问题之 作为全球生态、经济、政治利益的整合, 低碳经济已上升到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高度,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发生深刻变革,将成为继两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之后,第五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以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为视角解析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基于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简要回顾,探索涵盖政策规制型、金融杠杆型以及消费引导型治理工具的中国低碳经济治理机制。 “低碳经济”术语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的文献中就曾出现, 其确切概念则起源于2003 年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即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2006 年,《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对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评估, 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IPCC 第4 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只有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含碳气体)排放,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7年联合国讨论后京都行动方案, 并制订了“巴厘岛路线图”,2008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 年伦敦G20 峰会对经济复苏与低碳化转型的承诺, 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关于低碳经济, 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主要有多五种诠释:关于低碳经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五种诠释:(1)发展阶段论。认为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有关,是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人文发展和碳生产力同时达到一定水平下的发展过程与形态。该观点由此认为, 尽管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 但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 一味地要求发展中国家改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2)发展模式论。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耗脱钩的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该观点受到比较多的认可。(3)社会经济形态论。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 不仅是一种经济、企业盈利及生存模式,还是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 以及社会制度发展的状态。该观点强调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能源资源使用方式论。是相对于高碳经济、相对于新能源、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 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该观点由此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节能和改善能源结构, 即降低能源碳密度。(5)物质流过程论。就是经济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减排增汇,在物质流的输入环节、转化环节和末端环节中提高能源生产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碳汇。该观点把碳汇建设补充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低碳经济框架 低碳经济研究主要包括理论方法、意识形态、政策设计、实践探索等方面(图1)。在碳政治方面,不少观点认为,低碳经济能否实现是一个技术问题,但提不提或是否发展低碳经济却是政治问题;在全球碳政治的博弈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世界主义”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实际利益; 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实际是政治和体制上的。在理论方法方面, 专家学者主要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阶段性、发展态势和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理论核心。 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导向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国也做出了积极响应,表明了中国态度, 正步入不可逆转的低碳经济时代。 要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的是, 低碳经济虽然是一个新概念, 但与多年来我们开展的有关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是密切联系的,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两型”社会建设有相当大的承继关系和交叉重叠, 这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制订并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经济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见表1), 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 年11 月,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研究制订之中。 目前,各地在积极进行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研究和试点示范。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08 年10 月对广东率先发展低碳经济作出批示后,“广东省发展低碳经济路线图及促进政策研究”2009 年8 月正式启动,将于2011 年完成报告。目前已选定深圳市作为广东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杭州市提出在全省、全国率先打造低碳产业、低碳城市。目前,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规划正在加紧编制, 不久将建成国内首家“低碳科技馆”。在中部诸省,湖南社科专家建议长株潭率先开展国内首个低碳城市群建设试点, 湖南省明确表示“把低碳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与‘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并启动了相关课题研究。安徽省将争取成为国家“低碳经济发展试验区”, 积极申报国家级“低碳城市”和“低碳园区”试点。低碳城市建设已取得一些进展。2007 年4 月,世界自然基金(WWF)在我国选择了保定和上海作为低碳城市的试点, 分别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角度和建筑节能的角度尝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在圆满实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后,北京加快了低碳城市建设步伐, 北京CBD 东扩区将按照低碳排放等设计理念,建成全球首个低碳商务区。上海市在加紧建设“低碳世博会”,专门制订了以“低碳排放”为目标的世博科技专项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此外,珠海市、日照市、无锡市、贵阳市等也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和设想。气候组织(Climate Group)指出,在未来的3 至5 年内要在我国推进l5个低碳城市的建设。 从世界范围来看, 目前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方面存在很多发展障碍,比如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转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完善等。我国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实践具有零散型和尝试性, 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但我们相信,低碳经济必将逐渐整合生态、经济、政治利益,成为变革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 一个绿色、安全、和谐的“低碳世界”终将会来到。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 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绿色经济领域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 Nikolai D Kondratieff)经济长波理论或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1]。毋庸置疑,全球经济正处在一场新工业革命的序幕,驱动这种新工业革命的是对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的重视; 与此同时,能源资源禀赋不可回收的天然属性、价格与供给的巨大波动性也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经济模式的主流。针对这一新的现实,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们开始调整在贸易、融资和生产计划方面的决策; 不过真正推动这种决策调整的是对未来的展望,这种展望关乎向低碳未来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的经济与政治利益———而不是转型的成本考虑[2]。除此之外,中国的资源储备状况决定了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共同构成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 ( 一) 资源禀赋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首先与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直接相关。中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当中,能源资源的天然不可再生性与可持续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在21 世纪前50 年内,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和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重要性和地位还会逐渐提升。根据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如图1、图2 所示。 显而易见,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基本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本质特征,这也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这种以低热值的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负外部性对环境影响较为重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始终是一个焦点话题。国际能源署( IEA) 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 2007 ) 显示: 2005—2030 年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将分别增长3. 2% 和2. 5%,能源相关的CO2排放将年均分别增长3. 3% 和2. 2%,中国将在2010 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与此同时,粗放式发展长期处于主流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 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中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必须实施低碳经济转型,推广清洁碳排放技术,扩展新能源生产结构,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赢。 ( 二) 经济利益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褪去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往往被称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级,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和长远之策。中国低碳经济转型同样需要解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如图3 所示。 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消费状况基本上呈现正相关关系。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1993—2002 这一期间,经济与能源消费增长趋势基本一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即能源消费增速低于GDP 增速; 在2003—2005 这一期间,能源消费增速为15. 28%、16. 14% 和10. 56%,而GDP 增速为10%、10. 1%和10. 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与当时“又快又好”的经济发展速度优先原则相符合; 2005 年的“十一五”规划开始强调节能减排等目标,随后的能源消费增速开始显著降低,这也与当前“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经济发展质量优先原则相符合,同时反映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政策的效果。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能源消费的增加几乎一致,这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发展模式的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消费走势是一样的[3]。直观的理解,似乎利用抑制能源消费的政策手段即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但其反面效应会导致经济发展增速的滞缓,不能以此为代价来减少碳排放。实施低碳经济转型,摒弃低碳化就是摒弃传统行业和产业的误区,对传统产业技术进行革新,提升经济价值,实现低碳经济撬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长期目标。从低碳经济成本角度考虑,据测算,现在把GDP 的1% 用于发展低碳经济,将来就能避免5 -20%的GDP 损失; 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具备短期投入相对较高、长期效益显著的基本特点,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走向来看,符合国家根本利益。 ( 三) 政治博弈 在2009 年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中,当全世界200 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气候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气候问题业已脱离了单纯的低碳经济范畴,演变为综合的涵盖低碳政治层面的博弈,气候与低碳问题事实上已成为争夺全球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讨价还价的手段。这次会议甚至被认为是一个遏止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发展的阴谋。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词是减排和出资,发展中国家的关键词是减缓和适应,结合二者的“灵魂”是资金和技术。然而,以欧盟为代表的低碳经济的引领者,严格限制低碳技术的共享与转让,实质上也成为低碳政治的先行者,企图剥夺发展发展中国家参与协议制订的权利。美国由于退出《京都议定书》,丧失全球政治的道德制高点,将“低碳政治”话语权拱手让给欧洲人; 奥巴马上台后,积极推动“低碳”名义下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希望能够重新掌握“低碳政治”话语权。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社会低碳发展的政治思想和观念,在市场、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投融资方面不断推出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和社会等手段实现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积极参与碳排放标准与技术的国际政策制定,在全球低碳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国际趋势: 一个简要的回顾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治理机制: 政府主导与市场激励 ( 一) 政策规制型治理工具 ( 二) 金融杠杆型治理工具 ( 三) 消费引导型治理工具 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变革与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发展低碳经济中,企业作为微观决策主体之一,完全有理由、有责任作出自己的表率作用。按月申报,但不能按核定基数缴费,形成多年积欠,这部分企业按有关规定界定为暂无缴费能力和无缴费能力企业,短期还欠无望,有的基本可以认定为呆帐,形成还欠虚数。为了保证欠费数据的准确性,科学的预测清欠补缴额,避免无能力缴费申报给欠费总额带来累加增长,对这类企业应该暂做中断处理,待其经营状况改善或因改、转制、破产核销等原因有缴费能力时再予恢复。第四,创新工作方法“化整为零”。将大集团欠费分解,整体收不上来,可以以分公司为单位部分补缴。(2)完善欠费内控制约,建立监控长效机制。第一,严把行政签章核准关。对于欠费企业评优、控购、资质等需出具证明或签章的,必须由各级严格审批;第二,严把改、转、迁、破企业审核关。目前,大批欠费企业进入破产、改制程序,这关系千万职工的切身利益,社保部门应实行提前稽核清欠摸底,及时反馈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通过动态跟踪,及时做好清欠工作。另外,还要积极与国资、国土部门沟通,在参保单位改制、破产、产权转让、资产变现或土地出让中核查该企业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优先清偿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第三,严把转移销户关。为防止再出现欠费空壳企业,尤其对销户企业必须采取专项稽核方式确认其无欠费和无少报瞒报等违规行为,防止基金流失;第四,严把退休审核关。要求欠费企业在办理退休、档案移交等相关业务前必须落实其签订的补缴计划,从而防止广大职工利益受损。(3)建立联席协作制度,形成欠费管理和清欠缴费合力。第一,社保部门和地税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清欠主体作用,做好清欠补缴工作;第二,根据刚出台的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在必要时,应及时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欠费企业存款账户,并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请划拨;对未提供担保的企业,申请人民法院采取扣押、查封、拍卖措施,抵缴社会保险费。第三,同审计部门一起对欠费单位的整体财务和经营绩效以及法人的经济责任进 行稽查和审计,防止出现基金挪用违规行为和经济犯罪;第四,建立监察纪检部门对参加养老保险企业监督机制,防止出现企业法人在社保方面违规违纪行为。第五,推进企业养老保险诚信制度建设,不断提升诚信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稳定费源、激励先进、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方向,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通过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碳税作为碳排放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合理适时征收碳税,表达了国家决策层强有力的决心与意愿,在更广阔深远的意义上推动中国社会向低碳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企业不注重碳排放则会承担更多的成本,丧失既有的竞争优势。 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方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注意的重点已经逐渐从产品的质量转向了生存环境的质量,即对企业的低碳行为越来越为关注。企业建立低碳管理模式,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对企业低碳行动的期望和要求。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变革与管理路径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来说,是一次崭新的企业生态经济革命,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思维方式,根据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形成一种低碳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树立低碳意识的管理思维理念,强化节能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虽然节能减碳意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大多数企业对节能降耗的长期性、紧迫性的认识仍然不足,在发展思路上还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未来,企业应统一观念认识,强化节能管理,将低碳经营理念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统一思想和行动,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应建立低碳文化,并从严格规章制度开始。建立“以人为本”的低碳人才观“人”是企业的灵魂,同时也是人力资源体系的主体。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富竞争力的资本。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对人的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低碳人才观。以人为本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低碳时代的发展更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这也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企业变革和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对人的管理,人是能动的,与环境具有一种交互作用。当前多数企业所指的人性化管理都强调客户、消费者的利益,对员工管理的人性化措施比较少见。从低碳经济视角看,人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不仅指与企业生存发展相关的消费者,同时还有企业内部的职工。那么,企业就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以员工为本的理念,树立尊重员工职业发展的人才价值观,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建立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新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碳经济时代,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传统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服务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基本目的,忽视了“环境”(企业文化)和“精神激励”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关注点将不仅仅在于经济成本和经济效益,还必须考虑增加了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成本”和“综合效益”。因此,新型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应以企业“低碳经济”和“绿色文化”为核心理念导向。构建低碳营销的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实施低碳管理战略。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低碳营销必然会日益深化,正成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模式—— 绿色营销。它是传统市场营销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层次延伸,比传统市场营销意义更深远,更具时代性。低碳经济时代,企业主动实施低碳营销体现了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并从根本上维护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消费需求是构成市场营销基础的一个基本概念,营销活动的进行必须有消费者这一角色积极参与,企业低碳营销的决定性驱动力是低碳消费。那么,在产品策略中,低碳营销的第一步就是针对低碳消费市场进行调查。低碳消费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消费者由于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中倾向于那些清洁型、无公害产品的消费方式。构建低碳财务管理体系低碳财务管理体系是适应环境保护观念的体系,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一种挑战和发展。企业的低碳财务管理体系包括低碳会计、低碳审计及低碳投资等。首先,低碳会计是在对传统会计修正的基础上为适应环境需要而产生的,它是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其内容除了包括自然资源消耗成本外,还包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全面监督反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与环境利益。其次,低碳审计是指企业对现行的运作经营,从低碳管理角度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估,包括危险品的存放、生态责任的归属、污染的估计、政府环境政策的影响等。再次,低碳投资是指企业抓住机遇,投入低碳环保项目,发展低碳产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低碳程度。企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规模,应适当开发新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低碳投资不失为企业低碳管理中的一个突破点。 参考文献: 【1】李海燕, 宋言奇. 从人类生态史看生态文明的选择[ J]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9( 1) : 27-29. 【2】诸大建. 哥本哈根会议与低碳经济革命[N]. 文汇报,2009 - 10 - 31. 【3】李飞,庄贵阳,付加锋,等. 低碳经济转型: 政策、趋势与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2010,( 2) : 94 - 97. 【4】佟立志,高云龙. 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对外贸易,2010,( 1) : 88 - 89. 【5】宋德勇,卢忠宝.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 3) :85 - 91. 【6】郭立方. 低碳消费,低碳经济的根基[N]. 中国能源报,2009 - 09 - 14. 【7】Andrew Jordan. A Climate for Policy Change? The ContestedPolitics of a Low Carbon Economy [J]. Political Quarterly,2001,72 ( 2) : 249 - 254. 【8】托马斯·思德纳( Thomas Sterner) . 环境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Alice Bows,Sarah Mander,et al. Living Carbon Budget[R]. Manchester: Report for Friends of the Earth and TheCooperative Bank,2006 【10】李伟. 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碳预算[J]. 国际展望,2009,( 2) : 69 - 81. 【11】陈剑锋. 低碳经济: 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J]. 求实,2010,( 2) : 52 - 55. 【12】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9/10)[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3】赵炜.浅析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14】岳宗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解读及应用指南[M].人民日报出版社. 【15】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编.中国社会保险优秀论文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6】邱春生, 贾晓强, 闻建平, 等. 燃料乙醇生产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研究进展[ J] . 化工进展, 2010, 29( 9) : 1747-1752. 【17】黄丽萍, 成少安. 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质能利用现状与展望[ J] . 生物工程学报, 2010, 26( 7) : 942- 949. 【18】孙智萍, 牟志云. 低碳经济呼唤低碳生活方式[ J] . 低碳经济与社会, 2010, 8: 28-30. 【19】李殿伟, 文桂江. 我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J] . 现代经济探讨, 2010, 7: 10-13. 【20】马常耕, 苏晓华. 生物质能源概述[ J ] . 世界林业研究, 2005,18( 6) : 32-38. 【21】宋永欣.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J]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8, 26 ( 4) : 19-21. 【22】高旺盛, 陈源泉, 董文. 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J ]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 5) : 1106- 1109. 【23】柯健. 低碳经济: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 68-73. 【24】邹玉娟. 􀀁 低碳化􀀁 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J] . 生态经济,2010, 227 ( 7) : 28- 31, 74. 【25】赵志凌, 黄贤金, 赵荣钦, 等.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 J ] . 生态学报, 2010, 30( 16) : 4493- 4502. 【26】杨泽军. 低碳经济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J] . 环境经济, 2010, 76 ( 4) : 28- 35. 【27】孙阁斐.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J] . 经济研究导刊,2010, 88 ( 14) : 9- 10. 【28】陈志恒. 日本低碳经济战略简析[ J] . 日本学刊, 2010, 4: 53-66. 【29】施正屏,林玉娟. 全球暖化与低碳农业发展战略之路径选择[J]. 台湾农业探索,2010,( 10) : 6 - 11. 【30】林卫忠. 探讨低碳农业的发展方案及启示[J]. 吉林农业,2010,( 8) : 13. 【31】赵其国. 钱海燕.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J]. 生态环境学报,2009,( 18) : 1609 - 1614. 【32】翁伯琦,等.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低碳农业[J]. 生态环境学报,2010,( 26) : 1495 - 1501 【33】黄钦海,李沙娜. 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21) : 89 - 90. 【34】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获亚太( 国际) 低碳农业奖[EB/OL]. 2009 - 04 - 13. http: / /www. js. xinhuanet.com/xin _ wen _ zhong _ xin /2009 - 04 /13 /content _16236691. htm.
本文档为【当前经济前沿和热点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003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1-12-23
浏览量: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