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语》要点

《论语》要点

举报
开通vip

《论语》要点null《论语》要点《论语》要点专题复习篇目(共20篇,入选17篇,共42则)篇目(共20篇,入选17篇,共42则)1.学而(共4则)2.为政(共1则) 3.八佾(共1则)4.里仁(共2则) 5.公冶长(共4则)6.雍也(共3则) 7.述而(共0则) 8.泰伯(共2则) 9.子罕(共2则)10.乡党(共0则) 11.先进(共2则)12.颜渊(共6则) 13.子路(共6则)14.宪问(共2则) 15.卫灵公(共1则)16.季氏(共1则) 17.阳货(共2则)18.微子...

《论语》要点
null《论语》要点《论语》要点专题复习篇目(共20篇,入选17篇,共42则)篇目(共20篇,入选17篇,共42则)1.学而(共4则)2.为政(共1则) 3.八佾(共1则)4.里仁(共2则) 5.公冶长(共4则)6.雍也(共3则) 7.述而(共0则) 8.泰伯(共2则) 9.子罕(共2则)10.乡党(共0则) 11.先进(共2则)12.颜渊(共6则) 13.子路(共6则)14.宪问(共2则) 15.卫灵公(共1则)16.季氏(共1则) 17.阳货(共2则)18.微子(共2则) 19.子张(共0则)20.尧曰(共1则)学而篇第一(共4则)学而篇第一(共4则)『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不单纯学文献知识是学,道德实践也是学阐述了礼的作用,提出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主张学而篇第一(共4则)学而篇第一(共4则)『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道德的自我修养应安贫乐道,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主张在自身修养上应精益求精。谈到了对待贫富的两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为政篇第二(共1则)为政篇第二(共1则)『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比较了德治与法治的治国方略,强调只有行德政,才能使百姓知廉耻而心悦诚服。八佾篇第三 (共1则)八佾篇第三 (共1则)『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 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 而知礼,孰不知礼?” 批评了管仲器量小,不知礼。里仁篇第四 (共2则)里仁篇第四 (共2则)『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 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强调了仁的重要性,指出君子不可须臾离开仁强调仁不是高不可攀的事,不存在能力或力量不足的问题,只要立志去做,是可以做到的。公冶长篇第五( 共4则)公冶长篇第五( 共4则)『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 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一方面赞赏颜回,一方面激励子贡,在对比中充分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宰予言行不一,由此孔子引出认识人的一种方法: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篇第五( 共4则) 公冶长篇第五( 共4则) 『5.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 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 孔子以令尹子文为“忠”,以陈文子为“清”,不以仁相许,可见孔子对仁的要求是很高的。公冶长篇第五 ( 共4则)公冶长篇第五 ( 共4则)『5.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孔子及其弟子各言其志。子路显示了重义轻财的豪勇气概,颜渊体现了谦虚谨慎的自我修养,孔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平治天下的抱负。雍也篇第六(共3则) 雍也篇第六(共3则)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 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6.4』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仲弓将行简分为“居敬而行简”和“居简而行简”,对行事简要有全面的认识。孔子指出帮助别人要雪中送炭,而不要锦上添花雍也篇第六(共3则) 雍也篇第六(共3则)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 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孔子解释了什么是仁道、实践仁道的方法以及仁与圣的区别。泰伯篇第八(共2则) 泰伯篇第八(共2则) 『8.5』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8.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 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曾子追念颜回谦虚好学,宽以待人的美德。阐述了孔子立身处世、进退荣辱之道。子罕篇第九(共2则) 子罕篇第九(共2则)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27』子曰:“衣敝缊袍,与衣孤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 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颜回称颂了孔子的学问道德以及他的循循善诱教导学生的精神孔子称赞子路不嫉妒,不贪求,同时提醒子路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先进篇第十一 (共2则)先进篇第十一 (共2则)『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过犹不及。” 『11.20』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 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主张过犹不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 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 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如何做到仁,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19』李康子问政於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 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 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即“闻”与“达”。“闻”是虚假的名声,并不是显达;而“达”则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颜渊篇第十二 (共6则)『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 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 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於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 有天下,选於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 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 『13.2』仲弓为李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 曰:“举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训;言不训,则事 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 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 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孔子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子路篇第十三(共6则)『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这一章里,孔子又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君子,他并不对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轻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宪问篇第十四(共2则) 宪问篇第十四(共2则) 『14.13』子问公叔文子於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 也!夫子时然後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後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後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 岂其然乎?” 『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渎,而莫之 知也!” 孔子在这里通过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本章评价管仲。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卫灵公篇第十五(共1则) 卫灵公篇第十五(共1则)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季氏篇第十六(共1则)季氏篇第十六(共1则)『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而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 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表达对善的追求,对不善的扬弃。阳货篇第十七 (共2则)阳货篇第十七 (共2则)『17.3』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 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7.8』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 立也与?」 表达了孔子有错必改,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本章表达了孔子对诗的作用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认真学诗。卫子篇第十八(共2则)卫子篇第十八(共2则)『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 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 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 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卫子篇第十八(共2则) 卫子篇第十八(共2则) 『18.7』子路从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礼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士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 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孔子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不应因为想保持自然的节操而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尧曰篇第二十(共1则) 尧曰篇第二十(共1则) 『20.2』子张问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 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 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 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这是子张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要领。这里,孔子讲了“五美四恶”,这是他政治主张的基本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社会有自己独到的主张
本文档为【《论语》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2210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84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2-01-08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