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纪念鲁艺华中分院剧作家许晴

纪念鲁艺华中分院剧作家许晴

举报
开通vip

纪念鲁艺华中分院剧作家许晴纪念鲁艺华中分院剧作家许晴 徐柏森 知道许晴的人已经不多,我也是从有限的资料中了解一二。但我以为剧作家许晴的壮丽一生,值得后人缅怀、学习,我是以崇敬的心情,写这篇纪念文字的。 许晴,是一位年轻优秀的话剧剧作家。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已经很有影响。他写出不少成功的剧本,并且大多搬上舞台,宣传了当时我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并用多彩的艺术形象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他随华中局东进盐城后,担任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一九四一年壮烈牺牲,去世时,年方三十岁。 安徽省文化协会主编的文艺杂志《中原...

纪念鲁艺华中分院剧作家许晴
纪念鲁艺华中分院剧作家许晴 徐柏森 知道许晴的人已经不多,我也是从有限的资料中了解一二。但我以为剧作家许晴的壮丽一生,值得后人缅怀、学习,我是以崇敬的心情,写这篇纪念文字的。 许晴,是一位年轻优秀的话剧剧作家。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已经很有影响。他写出不少成功的剧本,并且大多搬上舞台,宣传了当时我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并用多彩的艺术形象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他随华中局东进盐城后,担任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一九四一年壮烈牺牲,去世时,年方三十岁。 安徽省文化协会主编的文艺杂志《中原》,是当时华中地区比较有影响的刊物,它是一本十六开的厚厚杂志,纸张粗黄.铅字模糊,版面分上下两栏直排,十分简陋。然而这本杂志,在当时却有很强的吸引力,干部、战士都喜爱阅读。许晴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刊物中,一部部精彩的剧作,就是通过这本杂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期,翻开扉页,目录上粗大的黑字印着话剧《汪、平沼协定》,作者许晴。许多人抱着好奇心,想看看写些什么,那知道几行一读,就放不下来,非要一气读完,方才罢休。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我想,当时文艺生活十分枯燥,阅读和想象一旦互相刺激,是能够产生这种效应的。正因为如此,许晴的名字不胫而走,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剧作家写的,却谁也没料到,许晴只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作者。 《汪、平沼协定》这个剧本,针对性很强。汪指的是大汉奸汪精卫,平沼指的是当年出兵侵略我国,造成我们民族空前浩劫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内阁首相平沼麒一郎。故事写的是汪精卫从重庆叛逃到日本东京后,与日本首相平沼进行的一场出卖中国的肮脏交易,全部具体条文,都集中在卖国的《汪、平沼协定》之中。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涉及高层官僚情感扭曲的大丑闻。汪精卫,这个以刺杀清摄政王而闻名全国的反清义士,这个曾是国民党声名显赫的元老,竟然一变而为降日的汉奸,堕落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真让人不敢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对于这样的题材,如何开掘?是需要功力和胆识的。如果作者没有掌握大量素材,没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学素养,没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段,那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但,许晴却把这个剧本写活了,就象一位高明的骑士,纯熟地驾驭着他的骏马,在他结构的戏剧中自由驰骋。 他在这个剧本里,表现了诗人般杰出的艺术才华,倾注了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以及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汉奸走狗无限的恨。他是饱蘸了全部热血,用来唤起民众,共同面对敌人。他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汪精卫卖国求荣、卑贱罪恶的丑行,也入木三分地勾画了平沼表面上谦恭有礼,实际上阴险狠毒的嘴脸,还描绘了陈璧君,那个与她丈夫沆瀣一气出卖祖国,而又在干卖国勾当的同时,与人争风吃醋的既是政治妓女,又是骂街泼妇的卑污形象。就连那个日本女特务菊子,扭着水蛇腰的步态,以及表面妖媚迷人,背后却似恶魔般残忍的行为,都有上乘的描写。读这个剧本,人物就象站在你的面前,个个鲜活,加之故事情节一环紧扣一环,环环套在一起,不能分割,难怪显得那么引人入胜。根据我市老同志的回忆:“当年看这出戏,没有一个不被戏剧的精采表演所吸引,那真是少有的好戏。看的人当场激动万分,口号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真是群情激愤,同声打倒汉奸走狗卖国贼,坚决要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还有一剧为《重庆24小时》,它通过对孔祥熙家族裙带关系的描写,揭露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不顾国家危亡,人民疾苦,与敌伪合流,反共反人民,大发国难财的罪恶勾当。陈毅同志非常欣赏,亲自建议将剧名改为《重庆交响乐》。 许晴,是一位十分谦虚谨慎的作家。他的剧本上演后,仍然不停地加工修改,特别是来自群众的意见,他更是十分珍视。他认为话剧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不能故做高深。他经常向观众发问,问这句话说的啥意思,听不听得懂?老百姓说听懂了,他就放心了。老百姓摇摇头,他就反复向他们解释,一直到对方听明白了,他也就把这句台词修改好了。许晴认为剧作家的责任不只是写,更重要的是要把写的内容通过演出,让观众能接受,能消化,能变成他们的动力,去报效祖国。这和今天有些人写剧本是为稿费,为得奖,为个人出名,为评职称,为混个一官半职,为……等等,截然不同。 许晴,平时很注意知识的积累,尤其是爱读世界名著。他觉得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有很多相似之处,借鉴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他又注重向民间学习,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老师。他有一个厚厚的小本子,这是他多年来精心搜集的语言素材。其中就有盐城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要知家中宝,就看门前草。”他说:“这句话太精彩了。要是一个人坐在家里,苦思冥想,是造不出这种句子来的。”这本子里的东西,是比黄金还要贵重的民间语言,他把这些看做是自己的宝贝一般。因为,他认为剧作家要写作,语言是工具,而最生动、最丰富、最有魅力的语言,是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作家要想写东西,唯有向他们学习不可,因为个人的见闻是微不足道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对客观世界的点滴认识和反映。这些见解,都是他在1940年教学中和别人交谈时多次说到的。虽然只是口头看法,但不能不说是一种经过许晴认识后的见地。而这个见地是比较符合创作实际的,也是实事求是的一种文艺观。因此,反映在许晴作品中的语言材料和文本构思,都能体现出广采博纳、精辟简炼、深入浅出、意境高远的个人特色。 许晴,还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多产作家。单我们知道,他在盐城短短的时期,就创作大型话剧《王玉风》、《惊弓之鸟》等。《王玉风》这个剧,主要针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阴谋消灭新四军,勾结日伪向我军进攻的反动罪责,作了深刻的揭露。同时热情地歌颂了我地下工作者王玉风英勇机智、忠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由于她的机智英勇,终于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主演杨露,后为王海纹,在淮海区演出时,另一女同志方妮也主演过。《惊弓之鸟》主要是写韩德勤,从他顽固反共,不顾民族大义,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攻新四军,到以后在我英勇还击下,节节败退、龟缩风谷村,狼狈不堪,有如惊弓之鸟止。主演魏征、朱丹把韩德勤和他的姨太太演得十分出色。为配合盐城召开的一次盛大的农民代表大会,在少奇同志的指导下,他热情地编了一个十多场的大型活报剧。主要是写根据地人民抗日拥军、减租减息,写农民如何当家做主、扬眉吐气等内容。该剧规模宏大,形式灵活,很受群众欢迎。这几个大戏都在盐城大礼堂演出,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在他军旅生涯中,他到底写了多少戏,我们已无法统计,如果能搜集到他的遗作,必将是一份可贵的遗产。 许晴,也写歌词。新四军中有许多优秀歌曲的词,大多是许晴写的。有一首名为《春天的太阳放彩光》的词,字句简短,通俗晓畅,经孟波谱曲在盐城一带迅速传开,人人会唱成为反映当时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生活、斗争的代表作。解放后,拍电影《东进序曲》还用这支歌作插曲。 许晴,原名许多,祖籍安徽歙县。l91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28年,先在南京从事地下党的宣传工作,后去北平参加学生运动。1931年进入影艺圈,在当时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五场的“演员养成所”拍电影。他曾和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合作,拍过一部无声片。“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宋之的和于伶组织的“苞莉芭”(俄语“斗争”之意)剧团,并继续和白杨合作,同台演出了不少进步话剧。1932年,受党的派遣,在北平西单附近开设了专门出售进步书籍的卿云书店,自任经理。这期间,开始为北平《世界日报》副刊、《蔷薇》月刊写稿。1933年冬,北平国民党当局以卿云书店出售非法书刊、散布赤化言论的罪名,将许晴逮捕,关押半年,判刑叁年,送德胜门外第二模范监狱执行。许晴坐牢期间,他的寡母和白杨姐姐杨沫(《青春之歌》作者)多次前往探视。当时杨沫就在卿云书店当营业员。1936年底,国民党释放政治犯,许晴出狱,从此改名许多为许晴,以示纪念。l937年,到上海,正值“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受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邀请,到难民收容所工作。又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战地服务团。(郭沫若组织,夏衍具体负责)担任一队导演。不久,战地服务团撤至武汉,改编为“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政工大队”。接着又被迫离开武汉去了安徽。l939年,他在安徽省金寨县参加“安徽省动员委员会”,继续从事抗日文艺宣传工作。1939年冬,我党在安徽各地的公开组织向苏皖解放区撤退。1940年,许晴参加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后随军转至盐城。1941年7月23日在率领鲁艺师生转移中,英勇牺牲。 许晴,身材高大魁梧,体格匀称,面目端正,脸盘开朗。皮肤微黑,粗眉大眼,精力充沛。他穿着灰色军装,挂着左轮小手枪,腰间系着子弹带。看上去,不象个文雅的剧作家,更象个威武英俊的军人。 许晴,已经结婚。爱人陈映(陈茵秋),是一个身材修长,衣着简朴,美丽大方的女同志。他们有两个男孩子,大的叫许雷,小的叫许霆。这两个男孩现在应该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陈映同志现在何处?已经不知道了? 许晴的亲人们,也许没想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人们还在怀念许晴吧。我们相信,还会有许多他们不相识的入,在心里默默追悼许晴。因为人民的作家、革命的战士、抗日的英雄,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全文发表在江苏《剧影月报》1995年10期11-13页) (后由本地《盐阜大众报》删节转载)
本文档为【纪念鲁艺华中分院剧作家许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008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1-21
浏览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