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佐证材料目录

佐证材料目录

举报
开通vip

佐证材料目录佐证材料目录 (1) “古代汉语”课程所在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 (2)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3) “古代汉语”课程典型教案 (4) 自编《古代汉语》教材的封面、版权页、章节目录 (5) 自编《暑期课题研究》讲义的封面、章节目录 (6) 多媒体课件界面图片之一 (7) 南京大学百门精选数字化课程介绍——“古代汉语” (8) 教学研究论文《“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回顾》 (9) 教学研究论文《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刍议》及其获奖证书 (10)考试样卷及小论文选题 (11)南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被...

佐证材料目录
佐证材料目录 (1) “古代汉语”课程所在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 (2)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3) “古代汉语”课程典型教案 (4) 自编《古代汉语》教材的封面、版权页、章节目录 (5) 自编《暑期课题研究》讲义的封面、章节目录 (6) 多媒体课件界面图片之一 (7) 南京大学百门精选数字化课程介绍——“古代汉语” (8) 教学研究论文《“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回顾》 (9) 教学研究论文《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刍议》及其获奖证书 (10)考试样卷及小论文选题 (11)南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壹类优秀课程 证书 (12)《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获第三届江苏省普通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 证书 (13)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证书 (14)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劳动模范”证书 (15)中共江苏省委颁发的“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16)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7)南京大学颁发的“教书育人奖”证书 (18)主持五届“课题研究”培训班获南京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证书 (19)“南京大学教学名师”称号证书 (20)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颁发的“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证书 (21)南京大学学生教育教学评议委员会颁发的“我们最喜爱的老师”证书 (22)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关于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的请示报告 (23)《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六辑)封面、序、 目录 (24)《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七辑)封面、序、 目录 (25)《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八辑)封面、序、 目录 (26)南京大学中文系第八届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62名学员论文完成情况 一览 (27)“古代汉语”课外阅读书目提要 (28)“古代汉语”课外精读篇目 (29)“古代汉语研究导引”推荐篇目 (1)“古代汉语”课程所在专业课程体系一览表 “古代汉语”课程所在专业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该专业2002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开设本科生课程18门,硕士生课程13门,博士生课程10门。列表如下: 序号 本科生课程 硕士生课程 博士生课程 1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学 汉语语音史研究 2 现代汉语 音韵学 古音学史 3 工具书使用法 汉语语法史(历史语法学) 汉语语法史专题 4 《说文解字》研究 训诂学 古文字学 5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中国语言学史 语言观和方法论 6 汉语音韵学 汉语文化学 《毛诗》训诂研究 7 文字学 汉语方言学 汉语史语料学 8 训诂学 汉语语法学专题 中国社会语言学 9 汉语方言 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 现代语言学(用英语讲授) 10 汉语方言与文化 近代汉语研究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11 《诗经》研究 汉语语音学 12 《论语》研究 古文字学 13 《史记》研究 语言统计学(用英语讲授) 14 简帛选读 15 语言观与方法论 16 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 17 暑期课题研究 18 诗词格律 (2)“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必修 学分数:6 学时数:108 周学时:3 课内学时:108 授课学期:2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做大型综合题与撰写小论文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要求: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工具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由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一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研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美学鉴赏能力、历史比较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熟悉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学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文选为中心,以词汇为重点,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用历史主义的观点,对比研究的方法,精读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透视各种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理清其本义与众多引申义间的脉络,系统了解古书用字、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标“*”者为重点内容;标“?”者为难点) ,一,绪论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对象、目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古代汉语, 2.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3. 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二,*文字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文字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 *?六书与三书 2. *“隶变”对汉字构造的影响 3. *?六书的假借与非六书的通假 4. *?古今字 5. 异体字 6. *繁简字 ,三,?音韵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 《诗经》的用韵 2. *?中古汉语的声母??三十六字母 3. *?上古声母系统的特点 4. *古音通假的条件 ,四,*词汇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古汉语词汇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 *?古今词义的变化 2. *?单音词、复音词(包括联绵字、偏义复词等) 3.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4. 同义词及其辨析 ,五,语法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文言文的常规语法。 教学内容: 1. 古代汉语的词类 2. *?词类活用 3. *?句子成分的次序 4. 句子成分的省略 5. 双宾语 6. ?非支式 7. 被动式 8. *判断句的发展 9. *?虚词的解释方法 10. 习惯说法与凝固结构 ,六,*诗律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全面地掌握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教学内容: 1. 诗体的分类 2. *?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七,古书注解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顺利地读懂古注,正确地利用古注。 教学内容: 1. 古书注解的产生和发展 2. *?古书注解的类型 3. 古书注解的内容 4. *?古注中的一套术语 5. *正确地利用古注 ,八,*?文选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精读一定数量的源头范文,培养语感,积累较多的感性认识,为上升到 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内容: 1. 精析周代、秦代、汉代的源头作品一百篇(章) (主要选自《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战国策》、《墨子》、《老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诗经》、《楚辞》、《史记》、《汉书》等。) 2. 精析汉末至宋代的各体诗歌二十首 ,九,古书句读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古文标点的基本要领。 教学内容: 1. 古书句读的基础知识 2. *白文标点的操作要点 ,十,古文今译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古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技巧。 教学内容: 1. *古文今译的基本要求 2. 古文今译歌诀 ,十一,工具书使用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学会使用二十种最重要的语文工具书。 教学内容: 1. *?工具书最通行的排检法 2. *最常用的字典辞书 3. 使用字典辞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二,古代文化常识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与古文阅读直接有关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内容: 1. *避讳 2. *委婉语和礼貌式 3. *古文的文体 4. 古人的姓氏、名、字、别号、谥号 5. 古代职官名 6. 其他 ,十三,小论文写作 三、课程主要环节及时数分配见下表: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学时 课外作业 1 3 绪论 讲课 上网查看课程要求和参考书目 2 7 文字 讲课,上网 抄写繁简字对照表 3 3 音韵 讲课,上网 默记“三十六字母”表 4 4 词汇 讲课,上网 绘制常用词词义引申图和联绵字 特点一览表 5 8 语法 讲课,上举例分析词类活用、前宾语、双 网,练习 宾语、非支式、被动式、常用文 言虚词 6 3 诗律 讲课,练习 分析七律、五律、七绝、五绝 7 3 古书注解 讲课,上网 绘制古注类型、古注术语涵义一 览表 8 64 文选精读 讲课,上熟读80篇散文并分析其语言要 网,练习 点,熟读30篇韵文并掌握其内容 及形式特点 9 2 古书句读 讲课,实习 白文标点 10 2 古文今译 讲课,实习 古文翻译 11 3 工具书使用 讲课,上网 绘制20部工具书特点一览表 12 6 文化常识及其他 讲课,上网 避讳举例,词牌释例等 13 小论文写作 面对面指课外辅导 108 导,实习 总计 课堂讲授 108, 课外辅导 108 四、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提出了包含十二部分54项的明确要求,这些要求作为阶段目标, 具有学习导向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其中大部分作为理论课题,又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可研究性。作为中文系的主干课,其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优化,具有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其课程网站可供阅览的资料丰富而又系统,挑选《说文解字》、《文字学概要》、《广韵》、《训诂学》、《马氏文通》等二十部课外必读书并一一撰写提要以指导学生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总之,本课程的教学具有相当的深度与广度,能够很好地体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提高素质三结合”的精神,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五、对知识、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 总体要求:吃透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辨析字、词的形、音、义的基本技能,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和运用、分析、研究语言的能力,在认真继承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再求创新,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目的。 具体要求: (一)十六个语言要点: 1. 通假字。理解 2. 古今字。理解 3. 异体字。理解 4. 破读字。理解 5. 词类活用。理解 6. 词序。熟练掌握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 7. 双宾语。熟练掌握分析方法 8. 非支式。理解 9. 被动式。熟练掌握“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 10.实词、词组。理解,熟练掌握联绵字、偏义复词等。 11.虚词。了解,熟练掌握“之”、“其”、“者”、“所”、“以”、“与”、“为”、“于”、“乎”、“乃”、“而”、“则”、“焉”、“也”、“矣”等。 12.省略。了解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13. 修辞。了解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 借代、委婉、反复、层递、并提、互文等。 14. 文体。了解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 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 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 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 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 特色与表现手法。了解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16. 同源字。理解 (二)一百十篇(章)文选 1. 《论语》三十章。理解 2. 《礼记》五章。理解 3. 《孟子》五章。理解 4. 《左传》六篇。理解 5. 《国语》一篇。理解 6. 《战国策》五章。理解 7. 《墨子》二篇。了解 8. 《老子》五章。理解 9. 《庄子》四篇(章)。理解 10.《荀子》二篇。理解 11.《韩非子》一篇。理解 12.《史记》三篇。理解 13.《汉书》三篇。理解 14.其他散文八篇。了解 15.《诗经》十二篇。理解 16.《楚辞》四篇。理解 17.其他韵文十四篇。了解 (三)其他要点 1. 繁简字。熟练掌握 2. 汉字的构造。理解 3. 判断句的发展。理解 4. 避讳。了解 5. 古汉语修辞。了解 6. 古书的标点。掌握 7. 古书的注解。基本掌握 8. 音韵学常识。了解 9. 诗律。熟练掌握 10.词律。一般了解 11.古文今译。掌握 12.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了解 六、与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 本课程与“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的衔接与配合: “古代汉语”课的语法教学,将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课语法教学的成绩,有意识地 与现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接轨。它以现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参照系,同其可同,异其不得 不异。坚持正确的历史观,能同则同,不强异为同。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与现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关系,是一种“借之”而又“补之”并达到“相贯”的关系。可以“借之”的地方,它就略说??同则略;须要“补之”的地方,它就详说??异则详。这样,使详略各得其当,即可用较少的时间,切实教会学生理清古今语法的流变情况。 “古代汉语”课的文选教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各有侧重,构成互补。“古代汉语”课为了实现“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标,将始终把重心放在对古文的字、词、句、章的准确理解上,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诵读、解释、翻译周代、秦代、汉代的源头范文。 七、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切实抓住每个教学环节:第一环,改进课堂教学。在讲授中,加重具有应用价值的内容和方法论的内容,加强教学要点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难点、疑点,多演示如何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抽绎出条理,使学生听得懂、学得进、有兴趣、受启迪、用得上。在精讲文选时,提出文言文的十六个学习要点,作为掌握文言文学习主动权的“一串钥匙”。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串钥匙,就能较为顺利地通过“文字关”;再加上有关的背景知识,就可以读懂文言作品,并进而做美学鉴赏了。对这些要点,教师不但讲清各有关概念,还演示辨析它们的具体步骤,使同学们也能规范地操作,从而把知识转化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环,强化课外辅导。教师以积极负责、乐于奉献的精神,强化课外,开辟第二课堂。第三环,指导兴趣小组活动。教师拟出课题,鼓励同学选做;更鼓励同学做自选题。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带领那些学有馀力的同学开展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研究,使他们早出成果;并培养他们成为班上“优良学风的带头人”。第四环,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这一教改的新课型,采取面对面指导的方式,使二、三年级本科生得到一次全面的科研训练,使参加者终身受益,既出人才,又出成果。 八、CAI课件、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已建设网络课程。其教学形式已由单一的课堂讲授改进为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九、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措施: 1. 布置预习,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 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强化体认知识重点、理解难点和 进行连贯思索的能力。 3. 布置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外的各种练习:注音、释义、翻译、古文标点、填空、名词解释、 选择题、简答题、诗律分析、古文选析等。 4. 课外辅导学生做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在领导的支持下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加强文科教学的实践环节,带好科研实 习。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措施包括:精讲与多练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读、写、议相结合,学习文化典籍与学习做人相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与掌握计算机相结合等。 十、检查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定期检查学生的“古代典籍阅读笔记”,每学期书面作业6次,计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5%。每学期考试2次:期中开卷考试1次(第一学期期中主要测试文言文语言要点分析和释义、翻译,第二学期期中主要测试古文选析和撰写小论文),占总分的25%;期末闭卷考试1次,占总分的50%。 利用电脑建立试题库,使考核做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科学化。 每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题型有注音、释义、翻译、古文标点、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文言文语言要点分析、诗律分析、古文选析、撰写小论文等。 十一、教科书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一,教科书 高小方主编:《古代汉语》,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一九九八年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上册1981,中册1982,下册1983。 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周秉钧著:《古汉语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杨树达著:《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1954。 杨树达著:《高等国文法》,商务印书馆,1984。 俞樾等著:《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1956。 陆宗达著:《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 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黄永年著:《古籍整理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本大纲撰写人:高小方 (3)古代汉语课程典型教案 大同 原文: 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盗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爲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爲己;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溝池以爲固;禮義以爲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爲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衆以爲殃,是謂小康。” (《禮記?禮運》) 语言要点: 1. 通假字:选贤與能,舉(举) 矜寡孤独,鳏 脩睦,修 2. 古今字:勇知,智 在埶者,势 3. 异体字:賔,賓(宾) 出遊,游 4. 破读字:与于蜡賔 出遊於观之上 幼有所长 男有分 货恶 力恶 为己 其选 5. 词类活用:亲其亲 子其子 正君臣 笃父子 睦兄弟 和夫妇 贤勇知 功为己 著其义 著有过 刑仁 6. 词序:何叹 未之逮 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7. 双宾语: 8. 非支式:外户 9. 被动式: 10.实词、词组:大同 小康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 有所终(有得以善终的条件) 有所用(有被任用的机会) 有所长(有得以成长的措施) 有所养(有供给的生活资料) 11. 虚词:谋用是作 兵由此起 由此其选也〔如有不由此者〕 12. 省略:以〔之〕正 以〔之〕笃 以〔之〕睦 以〔之〕和 以〔之〕设 以〔之〕立 以〔之〕贤 以〔之〕功 以〔之〕著 以〔之〕考 〔以之〕著有过 〔以之〕示民有常 众以〔之〕为殃 译文: 从前仲尼参加到蜡祭(古代国君年终祭祀)陪祭者的行列里边,事情完毕之后,来到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上游览,很感慨地叹息。仲尼的慨叹,大概是慨叹鲁国。言偃在旁说道:“君子感叹什么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的那些杰出人物当政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可是我心里向往。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成为公共的。选拔贤德的人,举荐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改善人与人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所以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使得老年人有善终,壮年人有用处(得到任用),少年人有使他们成长的各种措施,鳏寡孤独病残者都有供养,男人有职务,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恨它被扔在地上,〔因而捡起来,〕但不一定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都想出力做事,〕但不一定为了自己。所以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发生,所以,出门就不必把门关好,这叫做大同(高度的和平)。 “今天大道已经消逝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各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各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捡〕财物、〔出〕力气都为自己;天子诸侯〔的位置〕以父子相传或兄弟相传作为礼;以内城外郭护城河为赖以防守的建筑及工事;以礼义为纲纪,靠着它使君臣正常,靠着它使父子纯厚,靠着它使兄弟和睦,靠着它使夫妇和谐,根据它设立制度,根据它建立处理土地、住处等问题的原则,根据它,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人,根据它,把只为自己打算的人当作有功之人。所以奸诈之心由此而产生,而战乱也由此发生。 “大禹、商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不慎重小心地对待礼的。用〔礼〕来表彰人民做对了的事,用〔礼〕来成全人民讲信用的事,用〔礼〕来揭露〔人们〕有过错的事,把合于仁的行为定为法则,提倡不争,用〔礼〕指示给人民要有常规。假如有不用礼的,在职者被罢免,老百姓也认为统治者不用礼是一种祸害,这叫做小康(小安)。” (4)自编《古代汉语》教材的封面、版权页、章节目录 (5)自编《暑期课题研究》讲义的封面、章节目录 (6)多媒体课件的界面图片 (7)南京大学百门精选数字化课程介绍——“古代汉语” (8)教学研究论文《“古代汉语”课教学改革的回顾》 (9)教学研究论文《古代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刍议》及其获奖证书 (10)考试样卷及小论文选题 (一)“古代汉语”期末笔试 第一套试卷 一、 填空:(30分) 1.《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其中“子”是指 ;“饭”的读音是 ,意思是 ;“食”的读音是 ,意思是 ;“曲”的用法是 。 2.《论语?先进》:“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其中第一个“如”的词性是 ,意思是 ;第二个“如”的词性是 ,意思是 ;“俟”的意思是 。 3.《孟子?梁惠王上》:“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其中“说”的读音是 ,意思是 ;“度”的读音是 ,“忖度”的意思是 ;“夫子之谓”的结构是 ;第一个“王”的读音是 ,意思是 ;第二个“王”的读音是 ,意思是 。 4.《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其中 “后稷”是指 ;“教民稼穑”的结构是 ;“树艺”的意思是 ;“民人”的意思是 。 5.《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其中的前宾语是 ,意思是 ;“南”的用法是 。 6.“华、龙、画”的繁体字是 、 、 。 二、 翻译:(25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三、名词解释:(10分) (1) 通假字: (2) 《四书》 四、 标点:(10分) 齊 宣 王 問 曰 齊 桓 晉 文 之 事 可 得 聞 乎 孟 子 對 曰 仲 尼 之 徒 無 道 桓 文 之 事 者 是 以 後 世 無 傳 焉 臣 未 之 聞 也 無 以 則 王 乎 曰 德 何 如 則 可 以 王 矣 曰 保 民 而 王 莫 之 能 禦 也 曰 若 寡 人 者 可 以 保 民 乎 哉 曰 可 曰 何 由 知 吾 可 也 曰 臣 聞 之 胡 齕 曰 王 坐 於 堂 上 有 牽 牛 而 過 堂 下 者 王 見 之 曰 牛 何 之 對 曰 將 以 釁 鍾 王 曰 舍 之 吾 不 忍 其 觳 觫 若 無 罪 而 就 死 地 對 曰 然 則 廢 釁 鍾 與 曰 何 可 廢 也 以 羊 易 之 不 識 有 諸 曰 有 之 曰 是 心 足 以 王 矣 百 姓 皆 以 王 爲 愛 也 吾 固 知 王 之 不 忍 也 (《孟子?梁惠王上》) 五、请穷尽式地分析下列文段中的“通假字”、“古今字”、“破读字”、“词类活用”,并按类解释:(25分)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吕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黄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爲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爲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左傳?隱公元年》) 通假字: 古今字: 破读字: 词类活用: 第二套试卷 一、请分析下列文段的语言要点(1-8),并将全文译成现代汉语:(18分)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鸟,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爲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爲春,五百歲爲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衆人匹之,不亦悲乎, 本段语言要点分析:,穷尽式分析~不避重复, 1.通假字: 2.古今字 3.异体字 4.破读字 5.词类活用 6.词序: 7.双宾语: 8.非支式: 二、翻译:(20分)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曓,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2.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媪爲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爲其愛不若燕后。 3.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三、填空:(26分) 1.《詩經?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中“盈”的意思是,,,,,,;“頃筐”的意思是,,,,,,,;“寘”的意思是,,,,,,;“周行”的意思是,,,,,,,。 2.《詩經?豳風?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中的“三之日”是指夏历,,,,,月,“于耜”的意思是,,,,,,,,,,,,。 3.《楚辭?九章?哀郢》“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中“墳”的意思是,,,,,,,,,,;“聊”的意思是,,,,,,,,,。 4.《漢書?藝文志》“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中“者”的意思是,,,,“流”的意思是,,,,,,,“蓋”的意思是,,,,,,,,,。 5.古注中的“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 而且用来区分,,,,,,或,,,,,,。其意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 “,,,,”。 古注中“读为”“读曰”和“读若”“读如”的分别就在于:前者必 然是,,,,,,,,;后者则一般是用于,,,,,但有时也是,,,,,,,,。 6.破通假字,必须根据,,,,,,条件和,,,,,,条件。有时候, 甲字和乙字虽是双声,但是,,,,,相差很远;有时候,二字虽是叠韵,但是,,,,,相差很远;有时候,二字虽然读音相近,甚至相同,但是没有其他证据,单凭语音方面的近似,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7.中古的“知徹澄娘”,在上古要与“,,,,,,,,,,,,”合并,都是,,,,,音;中古的“非敷奉微”,在上古要与“,,,,,,,,,,,”合并,都是,,,,,音。 四、名词解释:(12分) 1.集解: 2.反切: 3.《史记》三家注: 五、试全面分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格律特点:(12分) 平仄类型: 展开全诗的平仄格式: 劍外忽傳收薊北,?( ) 初聞涕淚滿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詩書喜欲狂。?( ) 白日放歌須縱酒,?( ) 青春作伴好還鄉。?( ) 即從巴峽穿巫峽,?( ) 便下襄陽向洛陽。?( ) (一)用韵: (二)平仄: (三)对仗: (四)句式: 六、标点:(12分) 1. 古 者 文 王 處 豐 鎬 之 閒 地 方 百 里 行 仁 義 而 懷 西 戎 遂 王 天 下 徐 偃 王 處 漢 東 地 方 五 百 里 行 仁 義 割 地 而 朝 者 三 十 有 六 國 荆 文 王 恐 其 害 己 也 舉 兵 伐 徐 遂 滅 之 故 文 王 行 仁 義 而 王 天 下 偃 王 行 仁 義 而 喪 其 國 是 仁 義 用 於 古 不 用 於 今 也 故 曰 世 異 則 事 異 當 舜 之 時 有 苗 不 服 禹 將 伐 之 舜 曰 不 可 上 德 不 厚 而 行 武 非 道 也 乃 修 教 三 年 執 干 戚 舞 有 苗 乃 服 共 工 之 戰 鐵 銛 短 者 及 乎 敵 鎧 甲 不 堅 者 傷 乎 體 是 干 戚 用 於 古 不 用 於 今 也 故 曰 事 異 則 備 變 (《韓非子?五蠹》) 2. 韓 嬰 燕 人 也 孝 文 時 爲 博 士 景 帝 時 至 常 山 太 傅 嬰 推 詩 人 之 意 而 作 内 外 傳 數 萬 言 其 語 頗 與 齊 魯 間 殊 然 歸 一 也 淮 南 賁 生 受 之 燕 趙 間 言 詩 者 由 韓 生 韓 生 亦 以 易 授 人 推 易 意 而 爲 之 傳 燕 趙 間 好 詩 故 其 易 微 唯 韓 氏 自 傳 之 武 帝 時 嬰 嘗 與 董 仲 舒 論 於 上 前 其 人 精 悍 處 事 分 明 仲 舒 不 能 難 也 後 其 孫 商 爲 博 士 孝 宣 時 涿 郡 韓 生 其 後 也 以 易 徵 待 詔 殿 中 曰 所 受 易 即 先 太 傅 所 傳 也 嘗 受 韓 詩 不 如 韓 氏 易 深 太 傅 故 專 傳 之 司 隸 校 尉 蓋 寬 饒 本 受 易 於 孟 喜 見 涿 韓 生 説 易 而 好 之 即 更 從 受 焉 (《漢書?儒林傳》) (二)“古代汉语”小论文选题 1 介词“以”与连词“以” 2 介词“与”与连词“与” 3 “以”字的由实而虚 4 说“厥”、“其” 5 说“何等” 6 说“以为” 7 说“以„„为” 8 介词“于”与介词“乎” 9 “少”、“稍”释异 10 “曾”、“尝”释异 11 谈“倒置”与“前置” 12 “自”与“己” 13 说“何如” 14 说“何其” 15 说“何苦” 16 说“何有” 17 对“其”字作主语情况的考察 18 对“其”字作宾语情况的考察 19 对“其”字作兼语情况的考察 20 《孟子》中的词尾 21 指示代词“之” 22 《诗经》中的衬音助词 23 “年”、“岁”释异 24 “纪”与“记”的异同 25 《„„》“XX”解 26 “„„”句别解 27 难句试析X则 28 成语正义X则 29 疑难词语试释X则 30 “XX”新解 31 《„„》标点商榷 32 《„„》注释商榷 33 《说文》中的“金”部字 34 《说文》中的“木”部字 35 《说文》中的“水”部字 36 《说文》中的“火”部字 37 《说文》中的“土”部字 38 “何”字组合 (11)南京大学“古代汉语”课程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壹类优秀课程证书 (12)《中国语言文字学史料学》获第三届江苏省普通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证书 (13)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证书 (14)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劳动模范”证书 (15)中共江苏省委颁发的“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16)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7)南京大学颁发的“教书育人奖”证书 (18)主持五届“课题研究”培训班获南京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证书 (19)“南京大学教学名师”称号荣誉证书 (20)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颁发的“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证书 (21)南京大学学生教育教学评议委员会颁发的“我们最喜爱的老师”证书 (22)资料: 关于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的请示报告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他们在“信息摄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等各个环节上都得到必要的训练,大大丰富其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再辟一块“四有”教育的阵地,在系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决定为本科生举办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 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教师拟题与学生自选题相结合,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读书、选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开研讨会、提交书面成果”等一系列活动,师生共同切磋,达到每位同学都克期完成(或一人独担,或几人合作)一个有一定要求的研究课题。 时间为,周(8月1日,8月28日)。 活动场所:以系教师阅览室为主(教师始终在场指导和维护)。 注意做到:严格要求,人人动手;切实指导,又不代庖;注重基本功,鼓励创造性;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申请学分:,。 以上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否可行,请指示。 此上 中文系领导 古代汉语教研室 高小方谨呈 1985年6月21日 (23)《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六辑)封面、序、目录 (24)《南京大学中文系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论文集》(第七辑)封面、序、目录 (25)南京大学中文系第八届暑期课题研究培训班 62名学员论文完成情况一览 时间:2003年8月6日—8月25日 每天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 地点:鼓楼校区文科楼7楼中文系图书馆 教材:《暑期课题研究》(高小方编写) 指导小组:高小方、刘重喜、中文系资料室值班老师和研究生顾涛、李计伟同志 文科强化00级:(7人) 陈婷婷0012410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论陈原先生对社会语言学的贡献 管 雯001241008(古代文学)试析刘禹锡《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的语言特色 华俊峰001241010(语言学)《百喻经》中的判断句研究 任竞春00124101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当代“X霸”新词初探 汪 祎001241021(文艺学)《文心雕龙?比兴》对后世“比兴”理论的影响 徐 青001241024(中国古代史)《水经注》中的谣谚研究 薛 蓓001241026(古代汉语)《孟子》中的词尾 文科强化01级:(1人) 宗 敏011241030从王灼评易安词说开去 中文系本科00级:(32人) 曹文苑001011004浅析曹禺剧作中的缺席性在场角色 葛 瑜001011011残雪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 顾 迁001011012庾子山赋艺术管窥 杭 帆001011014未完成的现代性??张爱玲的“上海传奇” 黄德展001011016尖刻、冷醒的两个??曹雪芹(林黛玉)与鲁迅的心灵世界 江文波001011018我看楚辞对汉赋的影响 姜柯宇001011019女性主义话语与宗教 李 静001011023英雄神话的没落和池莉的救赎意识??试析池莉笔下的男性形象 李梦玉001011025关、乔杂剧中妓女形象对比研究 李 瑛001011026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小说创作的不足 刘洪涛001011029说“得” 刘 敏001011030浅析现代派诗作中的漂泊者形象??从戴望舒诗集《望舒草》谈起 毛未丰001011035从对抗到融合??浅议《汤姆?索亚历险记》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形象 苗 卉001011036史铁生作品中的“平等”观念解析 沈轶轶001011041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神正论”的思考浅析其小说复调性的成因 石 践001011043《恶心》的审美回忆式解析 吴 斐001011050中国20世纪80年代女电影导演与女性电影研究 杨晴帆001011053试论元曲杂剧宾白中艺人之身影 于 晨001011058论《野草》的表现手法和修辞 俞晓菁001011059论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的译注和改写 张广海001011062波德莱尔与审美现代性 张 雯001011064思考着的灵魂??论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 周 丹001011068从“对话”到“对位”??论复调小说的发展 周 帆001011069纨绔子的反叛??试析王尔德作品中纨绔子的形象 周 艳001011070论罗常培先生对社会语言学的贡献 朱 伟001011071张爱玲《传奇》中重复性结构初探 庄 励001011072浅析20世纪中国的科幻小说 汪泽磊001011074试析李义山诗中的“蝶”意象所蕴含的悲剧情结 茅文雅001011076论柳永词语言通俗化的因素 孔新民001011078作为思想家的契诃夫 黄国华001011082《论语》“为”字用法分析 叶家维001011091试析《论语》中的“其”字 中文系本科01级:(22人) 陈志向011011002(古代汉语)先秦部分史料中“伐”字用法考 程天舒011011003(古代文学)集体项目:《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订补 邓胜泉011011005(方言)贾谊的入世、出世与其文、赋的对应关系 郝 亮011011010(现当代文学)从“大叶荷”到“大堰河”??艾青诗歌构思艺术管 窥 贾斌涛011011016(明清小说)也谈《红楼梦》中“晴雯是黛玉的影子” 李 璇011011024(古代汉语)集体项目:《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订补 李旭东011011023(现代文学)雅号与文学批评 梁 雪011011025(古代文学)论《水浒传》中林冲形象塑造的得与失 刘 艳011011027(古代文学)集体项目:《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订补 彭瑞雪011011031(文艺学)集体项目:《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订补 乔小亮011011034(现代文学)《野草》思想内涵探析 佘 卉011011036(古代汉语)集体项目:《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订补 申玉龙011011037(古代文学)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形象 苏颖赟011011040(古代汉语)浅析《论语》中的“者”字 王济峰001211018(古代文学)《庄子?齐物论》说理系统初探 张 峰001011061(外国文学)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情绪 张 巍011011062(古代文学)谈胡适对中国白话文学的贡献 张 逸011011064(古代文学)《庄子?天下篇》浅析 赵舒雯011011067(古代文学)从书信看古人的真性情与真知灼见 郑长蓉011011068(古代文学)易安居士的词论及其实践 蒋 蓓(古代汉语)《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中的“是”字句及其他 卞琳洁(古代汉语)评新编《古代汉语》 (26)“古代汉语”课外阅读书目提要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撰 中华书局 1963年12 月影印清陈昌治刻本(大徐本) 《说文解字》,15卷(大徐本每卷分上下,故或标30卷)。始作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写定于安帝建光元年(12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字典。以小篆为字头,共收9353字,另有重文1163个。解说计133441字。 此书首创540部首法,依“分别部居”、“据形系联”、 “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部首及其属字。按“六书”的 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pdf信访条例下载信访条例下载问刑条例下载新准则、条例下载 ,分析字的本义。其一般体例是:每条先列出篆文形体,然后解释意义,再分析字形构造,指出字的读音。 此书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是汇集当时思想文化信息最为丰富的宝典之一。它不但是一部文字学经典著作,而且其说解中保存了大量汉代语汇,是后人研究汉代词汇学的重要资粮;其所指明的字的得声线索,又是后人探究古音的重要依据。其编纂经验,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和时代的局限,其中个别说解不尽正确,但此书仍是后代研究文字及编辑字书的最重要的根据,是我们通往古文字学、训诂学、古文献学的必不可少的津梁。 (高小方) 文字蒙求 (清)王筠撰 中华书局 1962年10月影印著者重订本 《文字蒙求》,4卷。成书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原名《字学蒙求》; 后经著者重订,再刻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改为今名。作者从《说文解字》中择取两千多字,字的编排不按照《说文》,而依字的构造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每类一卷。每条将楷书与篆文并列,而后加以说解,意在显示楷书与篆字的对应关系,使人了解文字构造的原理。 此书对许慎的说解既有继承,也有补充或订正,时有新见;虽偶有穿凿之处,但大多平实允当。至今仍不失为研习文字学的较好的入门书。 (高小方) 中国文字学 唐兰著 开明书店1949年3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新1版(据原开明书店版重印) 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独创性的文字学通论著作。分前论、文字的发生、文字的构成、文字的演化、文字的变革五部分。作者以科学的方法,对古代、近代文字和新文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批判传统的六书说的同时,也较为系统地阐发了自己早在《古文字学导论》(1935年)里提出过的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认为“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第76页),并 一一讨论了三书说的特点和界限。其说有较大影响。此书至今仍是我们学习文字学时的重要参考书。 (高小方) 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著 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第1版 此书是作者在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共13章。对文字学的基本问题诸如文字形成的过程、汉字的性质、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作者将汉字字体的演变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关于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作者批评了传统的六书说;评述了唐兰先生(《古文字学导论》1935 , 《中国文字学》1949)的三书说(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又讨论了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作者认为,“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是合理的,只是象形应该改为表意(指用意符造字)。这样才能使汉字里所有的表意字在三书说里都有它们的位置”(第106页)。并主张把通假也归入假借。 此外,作者对“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也作了分析。并分章考察了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及其相关问题。在最后四章,作者还讨论了异体字、同形字、同义换读,文字的分化和合并,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汉字的整理与简化等专题。书末附图 107幅。 此书观点新颖,内容充实,科学性强,富于启发性。是研习文字学时的必读书之一。 (高小方)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 洪诚 选注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年4月第1版 此书精选我国历代文献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思想家、教育家、名学家、语言学家等关于语言和语言研究理论方面的文章,并加以注释和说明。时间上,从孔夫子到章太炎;取材上,从经传诸子、史评、书信笔记到字书词书的序跋凡例;收录方式上,或全录,或节选;主题相关者,主要者作正题(三十),次要者作附录(二十二),既主次分明,又材料相连而自成专题:可谓极尽选注家之能事。此书注释精当;每篇后面的“说明”,纵横联系,能帮助读者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卷首的长篇《序言》,对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历程和古代语言学家的治学方法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是一篇内涵非常丰富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简史。 读者由此书可较为具体地了解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状况,了解古代一些学者的语言学思想、见解和治学方法,并可了解选注者的理论观点。 (高小方) 广韵 (宋)陈彭年、邱雍等撰 商务印书馆 1951 年影印周祖谟校本(周氏所作《广韵校勘记》五卷,商务印书馆1958年影印出版);中华书局1960年10月重印周祖谟校本(附校勘记。全二册。是 《广韵》最精善之本);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2年6月据张氏泽存堂重刊宋本影印本(名《宋 本广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钜宋广韵》影印本, 1983年4月再次影印本(其第四卷去声原缺,再印时以巾箱本补);《古逸丛书》重刊宋本(《丛书集成》本、《四部备要》本同);《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刊巾箱本 《广韵》是“增广《切韵》”的意思,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5卷。 书成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 全书收字26194个,注解191692字。分为206韵(平57,上55,去60,34)。相配的平上去三声,只是声调的不同,韵母是相同的。和平上去相配的入声,只是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每一韵中,同音字排在一起,称为“纽”或“小韵”。每一小韵第一个字注明反切和同音字的数目,其他字不再注音(有异读的,则分别注明又音)。它在释义上集前代韵书之大成,实际上成了一部同音字典。 《广韵》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存中古汉语的大量反切,而且是一个严密的语音系统,研究汉语语音发展史,可以此为枢纽,上溯古音,下推今音。从《广韵》的音韵系统出发,调查现代汉语方言音系,是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因为如此,在汉语言文字学史料中,人们把它放到了与义书的《尔雅》、形书的《说文》鼎足而三的重要位置上。是学习音韵学的必备之书。 (高小方) 中原音韵 (元)周德清撰 中华书局 1978年6月影印讷庵本(附有陆志韦、杨耐思的校勘记。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外编》);中国戏曲出版社 1959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啸馀谱》本;《四库全书》本 此书是北曲韵书,作于元泰定元年(1324)。全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韵谱;后一部分是“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讲作曲方法。韵谱分19韵;4 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声分阴阳,入声分别派入平、 上、去三声。 因为曲韵是四声通押的,所以只列平声,上、去两声包括在内。韵中的小韵用?隔开,每小韵的第一个字是常用字,一看就知道这组同音字读什么音,所以不必注反切。全书单字下无释义。此书刊行之后,“作北曲者守之,兢兢无敢出入”。 此书“根据当时北方活语言之音而作”(钱玄同语),分韵大致是归纳北曲作品的韵脚而成,是一部反映十三四世纪以河南地区为主(包括大都音在内)的北音(或北方话)音系的韵书,现在的普通话标准音跟这个音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韵书在汉语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高小方) 汉语音韵学常识 唐作藩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5月第1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11月新1版 此书介绍汉语音韵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分为绪论、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字音、音标、辅音元音和声母韵母、发音部位和“五音”、发音方法和“清浊”、三十六字母、声调、反切等)、古音学(介绍上古的韵部、声纽、声调及阴阳对转等)、今音学(介绍中古音的韵 部、声母等)、等韵学(介绍韵摄、韵图、等呼)、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来源等六部分。书末附有音标表和主要参考书目。文字通俗易懂。是一本学习音韵学的很好的入门书。 (高小方) 诗词格律 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12月第2版(《中国文学史知识丛书》本) 所谓诗词格律,是指诗词在用韵、平仄、对仗、句式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王力先生在1945年8月到1947年春曾写了《汉语诗律学》(新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因其篇幅较大,论述较深,不易普及,遂于1962年又出版了《诗词格律》(中华书局)和《诗词格律十讲》(北京出版社),二书均以深入浅出的笔法介绍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 《诗词格律》分为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诗律、词律、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四章,加上诗韵举要、词谱举要(50)两个附录。它份量适中,对于大多数青年读者来说是尤为适宜的。 (高小方) 经典释文 (唐)陆德明撰 中华书局 1983年9月 第1版(影印《通志堂》本,由黄焯断句。黄氏另有《经典释文汇校》一书与之相配);《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 《经典释文》,30卷。初稿完成于隋灭陈(589 )之前。卷一为序录,包括“序”、“条例”、“次第”、“注解传述人”四个部分,说明著书的缘由、全书体例、内容安排的次序及其理由,以及各种经典的师承源流和各家传注。卷二至卷三十依次为《周易》、《古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等十四部古籍考证字音。体例是“摘字为音”,兼释“经”、“注”,即摘出经典正文和注文中的单字,加以音释。一般不但摘出被注字,还连带摘录两三字,以便读者按句寻检。《孝经》和《老子》二书则抄录全句。全书共为经文9992字,注文6129字加以音释,合计为16121 字。此书广集众说,所采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馀家。全书除了用反切或直音的方法给难字注音之外,也兼及辨别字义。同时对于经典异文也多所考证,并记载了多种版本的异同。它是我国早期的对众多古籍中的疑难文字进行集中解释的“音义”总集之一。 此书不但对研读《周易》等十四部古籍有用,而且对于研究古代汉语语音、词汇和经籍版本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小方) 尔雅义疏 (清)郝懿行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2年9月据咸丰六年刻本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6月据同治四年郝氏家刻本影印本;《四部备要》本 《尔雅义疏》,20卷(另有王念孙删节本为19卷,有《清经解》本)。成书于道光二年(1822)。此书是众多疏解《尔雅》的著作中最为详赡、极便初学的一种。全书以《尔雅》 晋郭璞注为底本,各条以大字首列《尔雅》原文,次以双行小字附列郭璞注,最后以双行小字列郝氏疏文。郝氏在考释草木虫鱼鸟兽名物方面用力最多,他十分注重目验,对于各种草木虫鱼往往有详细而确切的描述。郝疏对于郭注,不但加详,还时有纠正;对于《说文》、《释名》等书,也有一些批评。 《尔雅义疏》着意以声音通训诂,但郝氏于古音之学并不精到,故在言及“音同”、“音近”、“双声叠韵”、“声转”和“一声之转”时,难免有失。清王念孙对《尔雅义疏》稿本作过删订,纠正了该书在论述声韵方面的一些错误,并撰有《尔雅郝注刊误》一卷(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可参看。 (高小方) 方言笺疏 (清)钱绎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5月据光绪十六年(1890)仁和王文韶红蝠山房校勘本影印本〔此本最为完备〕,书末附王秉恩撰《宋本方言校勘记》(补正戴、卢所未及),又附孙诒让《方言郭璞注札迻》(校语9则);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8月《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附索引)》本(778,1001页);《积学斋丛书》本;《广雅书局丛书》本(附何翰章撰校勘记一卷) 《方言》13卷,汉扬雄撰。原名《殊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集。全书共675条,其中“标题罗话条目”345条,“但有标题尚缺罗话的条目”330条。根据《方言》, 我们可以了解汉代方言区域分布的大概情形。 东晋郭璞为《方言》作注。郭注中常常以晋时方言与汉时方言相比较,从而显示了汉晋三百年间方言的变化。 钱绎《方言笺疏》,13卷。原为其弟钱侗未完之稿,侗死后,绎竭数年之力续成之。能运用“以声释文”的训诂方法。注释为了阐明词义,征引非常广泛。殷孟伦先生说:“钱绎作《笺疏》时,时采王(念孙)说,但其病在力求繁富,遂失之滥。”但瑕不掩瑜,是一本切实有用的《方言》详注。 (高小方) 释名疏证补 (清)王先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3月影印清光绪二十二年湖南思贤书局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年8月《尔雅、广雅、方言、释名清疏四种合刊(附索引)》本(1002,1120页) 《释名》(明郎奎金辑入《五雅全书》时,曾易名为《逸雅》),8卷, 汉刘熙撰。此书按事类分篇;同一篇中,其列词凡义之相类者或相反者则比而次之。今本共27篇,收词1502条,大多为常用词,小部分采自典籍,大部分采自当时口语。释义主要是用“声训”法,取音同或音近(同韵韵近或声同声近)的字解释事物如此称名的缘由,如: 日,实也,光明盛实也。(释天) 山夹水曰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释水) 书中虽然很多条目都有着如焦 《笔乘》卷六所指出的“徒以声之相近者而强释之,初 不考六书之本意”的缺点,但它作为汉语语源学上的第一部专著,其所昭示的努力探索语言奥秘的精神,其“以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对后人都是有深远影响的。它在语源学、训诂学和历史语音学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王先谦撰《释名疏证补》,正文8卷。 王氏此书以毕沅《释名疏证》为底本,博采清儒的有关成果而又下以己意,故而成了《释名》的集解性质的著作。是学习《释名》时最重要的参考书。 (高小方) 训诂学 洪诚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年7月 第1版 此书分绪论、与训诂有关的书面上的基本情况、阅读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律、读注、作注、总结??训诂学几个重要的原则等六章。作者继承和发扬“章黄学派”的优良学风,凭借其“二十六岁以前每天诵读古籍六小时以上”的扎实功底,精心选取自己几十年训诂实践的佳例,并广泛吸收前修时贤的成果,从事实中抽绎出条理,著成此书。书中所阐述的规律和原则,源自实践,语皆有据,没有旧训诂学常见的脱离实际的毛病,故它在同类著作中最为切实有用,对读者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古书很有助益。 (高小方) 马氏文通 (清)马建忠撰 商务印书馆 1983年9月新1版(《汉语语法丛书》本) 《马氏文通》10卷,成于1898年,同年孟冬出版前六卷,1900年1 月出版后四卷。 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汉语语法的专著。它借鉴拉丁语法,研究古汉语语法;重在规范性,不注重描写性。它繁征博引,寻求法则,建立理论,注重体系。它选用先秦两汉以及唐代韩愈的古典散文为语言材料,论述并分析了九个字类、七种句子成分、六个位次以及顿、读和句等等,其语法体系具有很强的条理性。《文通》奠定了我国语法学的基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名著。 (高小方) 词诠 杨树达著 中华书局 1965年11月 第2版 这是一部古汉语虚词词典。收古书中常见的单音节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一部分代名词、内动词、副词,共470馀条(同词异形的合在一条)。 全书按注音字母顺序编排。每一条目下,分列其不同的用法,一一注明词类,解释意义,列举例证。分析很细密,如“於”字列举二十种用法,“于”字列举八种用法;对于虚实兼义词,先解释它们的实词意义,再说明其虚词用法,能使读者对它们有全面的了解。例证很丰富,读者可以通过众多的例句体会虚词的用法,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很有帮助。 作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给《词诠》中收录的所有词的各种用法都注明词性,是其最突出的优点。当然,《词诠》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只收单音虚词,而忽略了复音虚词;对于部分虚词的某些用法的分析,尚有可商之处;全书引例方面的差错有数百处之多,等等。 此书卷首于文祖写的《重印说明》(1965年9 月)对《词诠》也有所批评。但尽管如此,《词诠》仍是我们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当然,在使用时应注意独立思考,在引用时应注意核对原文。 (高小方) 文言语法 杨伯峻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 这是一部系统地论述文言语法的书。共三编:上编讲文言语法的含义和研究方法,说明词法、短语和句法的概念;中编讲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小品词等九种词类;下编对句法作了系统的叙述和明确的分析。此书举例精当,能较好地体现文言语法的特点;论述简明,并适当比较古今语法的异同。作者在论述古汉语词法时,引入了“小品词”的概念,这较为独特。此书是阅读文言作品和研究汉语语法的很好的参考书。 此外,作者尚有《文言文法》(中华书局1963年版)一书,其体系和《文言语法》是一样的,可将其看作是《文言语法》的缩写本。 (高小方) 古书虚字集释 裴学海著 中华书局 1954年10月第1版(重刊本) 《古书虚字集释》,10卷。共收先秦两汉常见的虚字290 馀条(同词异形的合在一条)。 此书汇集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杨树达《词诠》《高等国文法》、章炳麟《新方言》、孙经世《经传释词补》等书对虚字的研究成果,而以《经传释词》为主。凡采用各书材料,均作说明。其编次仿《经传释词》以三十六字母为序。每一条目下,分列其不同的用法,然后列举例证。例句主要采自周秦两汉之书,间有采及后代之书作为旁证者。 此书的目的在于补正上列刘、王、俞、杨诸书。书中胜义不少。只是分析虚字用法过于求细,通转过多,是其瑕疵。且以三十六字母为序,对一般读者来说,未可称便。其书不是虚字者不收,不见于周秦两汉之书者不收,已为前人解说完备者不收,故收字相对较少,当与《词诠》等书配合使用。 (高小方)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 郑奠、麦梅翘编 中华书局 1964年3月 第1版 此编辑录了《马氏文通》以前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资料。全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词论和句论,分别以问题为目。每个项目之下,依时代先后排列前人关于这个具体语法问题的论述资料。第二部分,按古书的性质分成三类,列出了诸子之书、文字训诂之书、传注之书中有关语法的重要资料。对所录资料均注明出处。书末的附录有《有关古汉语语法专著书目》、《有关古汉语语法论著篇目》及《本汇编引用书目和篇目表》。 此编征引范围自先秦至清末,资料编次井然有序,可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固有的语法学的 具体情况,并可据以进一步分析比较古今学者在语法理论上的异同,等等。是一本很有用的古汉语语法学史料书。 (高小方) 中国语言学史 王力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8月 第1版 这是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为止的汉语言研究简史的教科书,是这方面的首创之作。作者将1949年以前的中国语言学史分为两个阶段,再根据汉语言研究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从汉代到清代末年,包括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是传统语言学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从1899年到1949年,即西学东渐的时期,是现代语言学兴起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此书共论及140馀名学者,200馀种著作。通过纵横兼顾的介绍,大致勾勒了中国语言学产生和发展的概貌。读者可由此获得关于两千年来的汉语言研究史的较为简明的知识。 (高小方) (27)“古代汉语”课外精读篇目 (2000.11.7) 1.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2.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 3.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4.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8.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9. 谋攻(《孙子兵法》) 10. 非攻上(《墨子》) 11.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12.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 13.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14.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15. 逍遥游(《庄子》) 16. 劝学(《荀子》) 17. 察今(《吕氏春秋》) 18.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19. 礼运?大同(《礼记》) 20. 学记(《礼记》) 21. 谏逐客书(李斯) 22. 过秦论上(贾谊) 23. 七发(枚乘) 24. 长门赋(司马相如) 25. 项羽本纪(司马迁) 26.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27. 报任安书(司马迁) 28. 苏武传(班固) 29. 说文解字叙(许慎) 30. 登楼赋(王粲) 31. 出师表(诸葛亮) 32. 典论?论文(曹丕) 33. 隆中对(陈寿) 34. 文赋(陆机) 35. 兰亭集序(王羲之) 36. 桃花源记(陶渊明) 37. 班超传(范晔) 38. 与陈伯之书(丘迟) 39. 与宋元思书(吴均) 40. 文选序(萧统) 41. 哀江南赋序(庾信) 42.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43. 滕王阁序(王勃) 4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45. 师说(韩愈) 46. 进学解(韩愈) 47. 讳辩(韩愈) 48. 陋室铭(刘禹锡) 49.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50. 捕蛇者说(柳宗元) 51. 三戒(柳宗元) 52.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 53. 阿房宫赋(杜牧) 54. 岳阳楼记(范仲淹) 55.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56. 朋党论(欧阳修) 57. 醉翁亭记(欧阳修) 58. 六国论(苏洵) 59. 爱莲说(周敦颐) 60. 墨池记(曾巩) 61. 肥水之战(司马光) 62. 赤壁之战(司马光) 63. 训俭示康(司马光) 64.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65.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66.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67. 伤仲永(王安石) 68. 教战守策(苏轼) 69. 前赤壁赋(苏轼) 70. 石钟山记(苏轼) 71.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72.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 73. 戊午上高宗封事(胡铨) 74. 观潮(周密) 75.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76.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77. 项脊轩志(归有光) 78. 报刘一丈书(宗臣) 79. 童心说(李贽) 80. 徐文长传(袁宏道) 81. 关雎(《诗经》) 82. 卷耳(《诗经》) 83. 静女(《诗经》) 84. 蒹葭(《诗经》) 85. 无衣(《诗经》) 86. 七月(《诗经》) 87. 离骚(《楚辞》) 88. 山鬼(《楚辞》) 89. 哀郢(《楚辞》) 90. 橘颂(《楚辞》) 91. 西北有高楼 92. 十五从军征 93. 陌上桑 94. 孔雀东南飞 95. 悲愤诗(蔡琰) 96. 蜀道难(李白) 97.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98.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99. 石壕吏(杜甫) 100. 春夜喜雨(杜甫) 101. 戏为六绝句(杜甫) 10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103. 长恨歌(白居易) 104. 琵琶行(白居易) 10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106. 江南春(杜牧) 107. 无题(李商隐) 108. 菩萨蛮(李白) 109. 忆秦娥(李白) 110. 渔家傲(范仲淹) 111. 桂枝香(王安石) 112. 水调歌头(苏轼) 113.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14. 声声慢(李清照) 115. 诉衷情(陆游) 116. 摸鱼儿(辛弃疾) 117.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 118.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28)“古代汉语研究导引”推荐篇目 音韵 王 力:反切,《汉语音韵》第三章 赵元任:说清浊,《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 俞 敏:等韵溯源,《音韵学研究》第一辑 李 荣:陆法言的《切韵》,《音韵存稿》(第26-39页) 陈寅恪:从史实论切韵,《金明馆丛稿初编》(第342-366页) 杨耐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近代汉语音论》(第3-15页) 俞 敏:永明运动的表里,《俞敏语言学论文集》 文字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裘锡圭: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语文导报》1985年第10期 裘锡圭: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语文》1979年第6期 姚孝遂: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古文字研究》第四辑,中华书局1980年 林 沄:古文字转注举例,《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 刘又辛:论假借,《罗常培纪念论文集》 徐 复:通假字质疑,《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 黄 侃:求本字捷术,《黄侃论学杂著》 训诂 吕叔湘:整理古籍的第一关,《古籍点校疑误汇录》 洪 诚:训诂杂议,《中国语文》1979年第5期 郭在贻: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训诂学》第九章 郭在贻:谈“望文生训”,《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 沈兼士:声训论,《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沈兼士:“卢”之字族与义类,《沈兼士学术论文集》 王 力:同源字论,《同源字典》卷首 张永言:论上古汉语的“五色之名”兼及汉语和台语的关系,《语文学论集》(增订本) 词汇 王 力:汉语基本词汇的形成及其发展,《汉语史稿》第四章第五四节 张世禄:从训诂学看古汉语的基本词,《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 马 真:先秦复音词初探,《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 殷孟伦:有关古汉语词义辨析的问题,《语言文字研究专辑》上 杨伯峻:从上古汉语几组同义词的考察试探在词汇方面古今分合现象的规律,《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 陆宗达:运用《说文解字》分析词义的系统性,《说文解字通论》第二章第三节 蒋绍愚: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 语法 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学论丛》第六辑 吕叔湘:相字偏指释例,《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 黄景欣:秦汉以前古汉语中的否定词“弗”“不”研究,《黄景欣语言研究论文集》 洪 诚:论南北朝以前汉语中的系词,《语言研究》1957年第2期 管燮初:甲骨文中“唯”字用法的分析,《中国语文》1962年第6期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方言》1983年第1期 蒋绍愚:内部构拟法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周祖谟:四声别义释例,《问学集》上 周锺灵:《马氏文通》述评,《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 杨树达:中国文法学小史,《古汉语论集》 方法论 李 荣:丁声树先生,《中国语文》1989年第4期 鲁国尧: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徐通锵:语义句法刍议,《徐通锵自选集》(第244-281页) 尉迟治平:计算机技术和汉语史研究,《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
本文档为【佐证材料目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5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6
浏览量: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