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举报
开通vip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目录 5.1类 氧化剂 1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目录 5.1类 氧化剂 1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4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5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6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过硫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硝酸铈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4硝酸铈铵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5亚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6氧化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2类 有机过氧化物 47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8过氧化(二)苯甲酰[77%<含量<95%,含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9过氧化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过氧化氢[20%≤含量≤60%];双氧水 危险货物编号:51001 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aqueous solution(with not less than 20% but not more than 60% hydrogen peroxide) UN编号:2014 分子式:H2O2 分子量:34.01 CAS号:7722-84-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熔点(℃) -2(无水) 相对密度(水=1) 1.46(无水) 沸点(℃) 158(无水) 饱和蒸气压(kPa) 0.13(15.3℃)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氧气、水。 闪点(℃) / 爆炸上限%(v%):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 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②运输注意事项:双氧水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含量≥40% 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试剂包装(含量<40% ),可以按零担办理。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含量≤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过氧化钠;二氧化钠;双氧化钠 危险货物编号:51002 英文名:sodium peroxide;sodium dioxide UN编号:1504 分子式:Na2O2 分子量:77.99 CAS号:1313-60-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色粉末或颗粒,加热则变为黄色,有吸湿性。 熔点(℃) 460 相对密度(水=1) 2.80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657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鹇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氧气、氧化钠。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能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磨擦和与少量水接触可导致燃烧或爆炸。与硫黄、酸性腐蚀液体接触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遇潮气、酸类会分解并放出氧气而助燃。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酸类、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雨天不宜运输。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灭火剂:干粉、砂土。严禁用水、泡沫、二氧化碳扑救。 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高氯酸[含酸50%~72%];过氯酸 危险货物编号:51015 英文名:Perchloric acid,with not less than 50% but not more than 72% acid,by mass UN编号:1873 分子式:HClO4 分子量:100.46 CAS号:7601-90-3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 熔点(℃) -122 相对密度(水=1) 1.76 沸点(℃) 130(爆炸) 饱和蒸气压(kPa) 2.00(14℃) 溶解性 与水混溶。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100mg/kg(大鼠经口);400mg/kg(犬经口)。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激症状。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氢。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室温下分解,加热则爆炸。无水物与水起猛烈作用而放热。具有强氧化作用和腐蚀性。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不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强碱、胺类、酰基氯、醇类、水、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 考虑到火场中可能存在有机物会引起爆炸,不可轻易接近。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碱类、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高氯酸钠;过氯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51018 英文名:Sodium perchlorate UN编号:1502 分子式:NaClO4 分子量:122.45 CAS号:7601-89-0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白色斜方晶系结晶,有吸湿性。 熔点(℃) 482(分解) 相对密度(水=1) 2.53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210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本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酸、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镁。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砂土灭火。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防止受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氯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51030 英文名:Sodium chlorate UN编号:1495 分子式:NaClO3 分子量:106.45 CAS号:7775-09-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 熔点(℃) 248~261 相对密度(水=1) 2.49 沸点(℃) 分解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20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本品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氧气、氯化物、氧化钠。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 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氯酸钾 危险货物编号:51031 英文名:Potassium chlorate UN编号:1485 分子式:KClO3 分子量:122.55 CAS号:3811-04-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 熔点(℃) 368.4 相对密度(水=1) 2.32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不溶于醇、甘油。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87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对人的致死量约10g。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害,甚至窒息。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物、氧化钾。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醇类、强酸、硫、磷、铝、镁。 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亚氯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51046 英文名:sodium chlorite UN编号:1496 分子式:NaClO2 分子量:90.4 CAS号:7758-19-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稍有吸湿性。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170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与酸接触,会散发出极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其溶液对皮肤和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水彻底洗涤。如有灼伤须就医诊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严重者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安置休息并保暖。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并送医院诊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 燃烧分解物 /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纯的亚氯酸钠比较稳定,如与有机物混合,受摩擦、冲击时即发生爆炸。与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燃烧。与硫磺混合会引起爆炸。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可燃物、酸类隔离储运。运输时避免受潮。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灭火。 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高锰酸钠;过锰酸钠 危险货物编号:51047 英文名:sodium permanganate UN编号:1503 分子式:NaMnO4·3H2O 分子量:158.03 CAS号:10101-50-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紫色到红紫色结晶或粉末,易潮解。 熔点(℃) 170 相对密度(水=1) 2.47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乙醚、液氨。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性。高浓度接触严重损害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接触后引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喉炎、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氧化锰 闪点(℃) /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砂土灭火。 标识 中文名:高锰酸钾;过锰酸钾;灰锰氧 危险货物编号:51048 英文名:Potassium permanganate;Potassium hypermanganate UN编号:1490 分子式:KMnO4 分子量:158.03 CAS号:7722-64-7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有金属光泽。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2.7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09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氧化钾、氧化锰。 闪点(℃) / 爆炸上限%(v%):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硫、铝、锌、铜及其合金、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硝酸钠;智利硝 危险货物编号:51055 英文名:Sodium nitrate UN编号:1498 分子式:NaNO3 分子量:85.01 CAS号:7631-99-4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或白微带黄色的菱形结晶,味微苦,易潮解。 熔点(℃) 306.8 相对密度(水=1) 2.26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液氨,微溶于乙醇、甘油。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3236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大量口服中毒时,患者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v%):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易氧化物、硫磺、亚硫酸氢钠、还原剂、强酸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强酸、易燃或可燃物、铝。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酸类、易(可)燃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标识 中文名:硝酸钾 危险货物编号:51056 英文名:Potassium nitrate UN编号:1486 分子式:KNO3 分子量:101.10 CAS号:7757-79-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斜方或三方晶系颗粒或白色粉末。 熔点(℃) 334 相对密度(水=1) 2.11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375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出现头痛、头晕、紫绀、恶心、呕吐。重者引起呼吸紊乱、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对皮肤和眼睛有强烈刺激性,甚至造成灼伤。皮肤反复接触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和皮疹。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硝酸钙;钙硝石 危险货物编号:51057 英文名:Calcium nitrate;Lime nitrate UN编号:1454 分子式:Ca(NO3)2.4H2O 分子量:236.15 CAS号:10124-37-5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单斜结晶或粉末。 熔点(℃) 45 相对密度(水=1) 1.9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液氨、丙酮、醇、乙醇,不溶于浓硝酸。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390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粉尘,对鼻、喉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及胸部不适等。对眼有刺激性。长期反复接触粉尘对皮肤有刺激性。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还原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硝酸锶 危险货物编号:51059 英文名:Strontium nitrate UN编号:1507 分子式:Sr(NO3)2 分子量:211.64 CAS号:10042-76-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或粉末,有潮解性。 熔点(℃) 570 相对密度(水=1) 2.986 沸点(℃) 1100(分解)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不溶于硝酸。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275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引起一过性咳嗽、喷嚏和呼吸困难。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大量口服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还原剂、强酸、易燃或可燃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硝酸钡 危险货物编号:51060 英文名:Barium nitrate UN编号:1446 分子式:Ba(NO3)2 分子量:261.34 CAS号:10022-31-8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白色有光泽的立方结晶,微具吸湿性。 熔点(℃) 592 相对密度(水=1) 3.24 沸点(℃) 分解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浓硫酸,不溶于醇、浓硝酸。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高毒。 健康危害 误服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头痛、眩晕等。严重中毒出现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压降低、血钾明显降低等。可死于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肾脏可能受损。大量吸入本品粉尘亦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反应较轻。长期接触可致口腔炎、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脱发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 闪点(℃) / 爆炸上限%(v%):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燃烧分解时, 放出有毒的氮氧化物气体。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酸类、碱、酸酐、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硝酸锌 危险货物编号:51062 英文名:Zinc nitrate UN编号:1514 分子式:Zn(NO3)2.6H2O 分子量:297.49 CAS号:7779-88-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结晶,易潮解。 熔点(℃) 36.4 相对密度(水=1) 2.07 沸点(℃) 105~131(失去6H2O)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119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本品有腐蚀性。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有刺激和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吸入引起中毒。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助燃 燃烧分解物 氮氧化物、氧化锌。 闪点(℃) / 爆炸上限(g/m3): / 自燃温度(℃) / 爆炸下限(g/m3): /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硫、磷、炭末、铜、金属硫化物及有机物接触剧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建规火险分级 乙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硫、磷。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④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①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完整密封,防止吸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②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标识 中文名:硝酸银 危险货物编号:51063 英文名:Silver nitrate UN编号:1493 分子式:AgNO3 分子量:169.87 CAS号:7761-88-8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斜方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有苦味。 熔点(℃) 212 相对密度(水=1) 4.35 沸点(℃) /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微溶于乙醚。 毒性及健康
本文档为【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992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55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2-01-31
浏览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