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邓瑞全,张振利:袁枚论考据——从《神仙不解考据》说起

邓瑞全,张振利:袁枚论考据——从《神仙不解考据》说起

举报
开通vip

邓瑞全,张振利:袁枚论考据——从《神仙不解考据》说起 收稿日期: 2007- 10- 10 作者简介: 邓瑞全 ( 1963� ),男,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化史。 案:有关袁枚的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的著作有,方浚师编�随园先生年谱� (有天津�大公报�铅印本、1933年大陆书局 铅印本 ), 杨鸿烈�大思想家袁枚评传� ( 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 后 1973年、1976年又以�袁枚评传�分别由台北文海出 版社、牧童出版社影印出版, 又有傅毓衡的�袁枚年谱�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钱穆的�中国近...

邓瑞全,张振利:袁枚论考据——从《神仙不解考据》说起
收稿日期: 2007- 10- 10 作者简介: 邓瑞全 ( 1963� ),男,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化史。 案:有关袁枚的文献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的搜集整理的著作有,方浚师编�随园先生年谱� (有天津�大公报�铅印本、1933年大陆书局 铅印本 ), 杨鸿烈�大思想家袁枚评传� ( 192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 后 1973年、1976年又以�袁枚评传�分别由台北文海出 版社、牧童出版社影印出版, 又有傅毓衡的�袁枚年谱�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商 务印书馆, 1997年版 )及杨鸿烈、王英志的�袁枚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都涉及了袁枚的考据学, 但没有深入。 也有学者注意到乾隆年间文人说经的现象, 并举袁枚为例证之一。参见龚鹏程: �乾隆年间的文人经说�,载彭林编�清代 经学与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 229- 236页。 袁枚论考据 � � � 从 �神仙不解考据 �说起 邓瑞全, 张振利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 � 要: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整理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时期, 一反宋明以来理学空疏的流弊, 乾嘉学者以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 崇尚朴实的汉学。伴随汉学的兴盛, 考据之风大行其道。 尽管袁枚是乾嘉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 然而身处这种学术空气中的他也很难与考据学彻底 划清界线。看似游戏之笔的 �子不语 �神仙不解考据�, 也可视为袁枚的考据札记。正是由于 他并非以考据名家, 使他对考据的评论更具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袁枚能够不囿于门户之见, 较为公允地评价汉学、宋学的优劣短长, 并能够吸收汉学、宋学各自的长处并融汇贯通, 因 此取得了超出同时代学者的成就。 关键词: 袁枚; 考据学; �子不语�神仙不解考据 � 中图分类号: I 206�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4- 0408( 2008) 01- 0086- 08 YuanM ei� s D iscussion on Textual R esearch � � � Beginning with Textual Research In tangible to Immortals DENG Rui- quan, ZHANG Zhen- li ( Anc ient Books Institute, Be ijing No rm al University, B 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 t: Q ian long�s re ign of Q ing dynasty is an era of arrangem ent and summ arization of the trad itional Ch inese lea rn ing, just the opposite o f L ixue, a ho llow academ ic trend in the Song dynasty. Scho lars in Q ianlong and Jiaqing�s reigns took pragm a tism as their va lues and uphe ld an unadorned Chinese study. W ith the prosper ity of Chinese study, tex tua l research boom ed. YuanM e,i as the ch ie f poet in Q ian long and Jiaqing�s tim es and m aste r of Nature and Sou l schoo ,l found it difficult to te ll him se lf from theTex tua lRe- search schoo .l A t the first sight, No wo rds, Tex tual Research Intang ib le to Immo rtals is a gam e of w ords. H owever, it can a lso be seen as Yuan�s notebook of reading. It is because he w asn�t fam ed as a tex tual researcher that h is comments on textual research are o f great academ ic value. Yuan could sit on the fence and be fair to all the m er its and drawbacks o f H an study and Song study. 86 第 2卷第 1期 2 0 0 8年 3月 广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Guang zhou C ity Polytechn ic Vo l. 2 NO. 1 M ar. 2 0 0 8 M eanw hile, he digested and harm onized the me rits o fH an study and Song study for h is ow n resea rch, and there fo re his achievem ents outw eighed the contem po ra ry scho lars. K ey words: YuanM e ;i tex tua l research; No w ords, Tex tua l Research Intang ib le to Imm o rtals � � 袁枚 ( 1715� 1797 ), 字子才, 号简斋, 浙江钱 塘人。乾隆四年 ( 1739年 )进士, 历任溧水、江浦、 沭阳、江宁知县。四十岁以后, 归隐随园潜心著 述。他著有 �小仓山房诗集 �三十九卷、�小仓山房 文集�三十五卷、�小仓山房外集 �八卷、�小仓山房 尺牍�十卷、�随园诗话 �二十六卷、�随园随笔 �二 十八卷、�子不语�三十四卷等三十余种。袁枚是 乾嘉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 诗文创作成就显著。 长期以来, 他是以文人的形象进入后人的研究视 野,从而遮蔽了其诗文以外的成就。乾嘉时期汉 学炽盛、考据风行, 他身处其中, 不可避免地受到 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他交游的学者中, 精于考 据的大师也不乏其人, 如赵翼、戴震、钱大昕等。 因此, 袁枚对考据的研究值得重视。长期以来, 学 界对袁枚的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成绩显著, 研究 也大多从文学角度切入展开。一些袁枚思想评介 的专著, 虽涉及他的考据学, 却语焉不详。� 鉴于 此,本文拟对袁枚的考据学作一初步探讨, 进而考 察他对乾嘉学术的评论。 一 袁枚�子不语 �卷二十一 �神仙不解考据 �条 载:有自称雁门田颖时常降乩巩县刘氏家中, 颇得 人们的敬信。他曾撰 �张希古墓志 �。严道甫就此 问: �记墓志中云 �左卫马邑郡尚德府折冲都尉张 君 �。考唐府兵皆隶诸卫, 左右卫领六十府。志云 尚德府为左卫所领, 固也。但 �唐书 �地理志 �马 邑郡所属无尚德府, 未知墓志何据? �出人意料的 是, �仙停乩半晌云: �当日下笔时,仅据行状开载。 至�唐书 �地理志 �为欧九所修,当俟晤时问明,再 奉复耳 � �。也许经历这番窘迫, 此后 �乩不复 降�。� 这则看似荒诞无稽的游戏笔墨, 仔细考索, 并非凭空捏造。 其一,田颖确实撰有�张希古墓志 �。毕沅 �关 中金石记 �、钱大昕 �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王鸣盛 �蛾术编 �说刻�、武亿�授堂金石跋 �、王昶 �金石 萃编 �、方若著王壮弘增补�增补校碑随笔�和周绍 良主编的 �唐代墓志汇编 �都有著录。� �张希古墓 志�的真实性不容置疑,且都题 �雁门田颖书�。雁 门田颖, 史书无传。 �唐代墓志汇编�天宝二五三、 天宝二七三有他为刘元尚、张希谷书写的墓志。 墓主分别卒于天宝十二年、十四年, 最晚的落款是 天宝十五年。� 此外,王昶 �金石萃编�卷九十一引 �蛾术编 �云: �碑为田颖行书, 窦臮 �述书赋 �有贩 书人田颖,注云: �长安人, 志凡识滞 �。疑即此人, 但窦云长安人, 而此题曰雁门为不同 �。� 可以推 断, �神仙不解考据 �所言 �颖本唐开宝间人 �无误, 且工于书法。 其二,严道甫也确有其人。据钱大昕 �潜研堂 文集 �卷三十七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 �记载: 严长 明, 字冬友,号道甫, 江宁人。乾隆二十七年,严长 明借天子南巡之机, 以献赋召试, 特赐举人, 授内 阁中书。因刘统勋推荐入军机处行走, 擢内阁侍 读, 历充 �通鉴辑览 �、�一统志 �、�热河志 �纂修 官。后因丁父母忧去官,免丧后引疾不出。筑 �归 求草堂�,吟咏其中。毕沅巡抚陕西时, 招其入幕。 著有 �归求草堂诗文集�、�毛诗地理疏证 �、�五经 87 邓瑞全, 张振利: 袁枚论考据 � � � � 袁枚著, 朱纯点校: �子不语�, 岳麓书社, 1985年 11月第 1版, 第 482� 483页。 吴江迮寿鹤�蛾术编凡例�:是编原本九十五卷,今上校刊八十二卷,尚有说刻十卷,详载历代金石,已见王蘭泉先生 �金石萃编�,无庸赘述。载王鸣盛: �蛾术编�,商务印书馆, 1958年版,第 1页。因此�蛾术编�无说刻,仅见�金石萃编�中。 分别见周绍良主编: �唐代墓志汇编 �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2年 11月第 1版,第 1707� 1708页、第 1722页。 窦臮�述书赋下�有: �王昌导其源, 叶丰田颖委其驱,必拾遗市骏, 怀宝飞凫�。田颖下小注如王氏所引。载周绍良 主编: �全唐文新编�,第八册,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0年 12月第 1版, 第 5273页。 算术补正 �、�文选课读 �、�南宋文鉴 �等二十余 种。� �小仓山房续文集 �卷二十八 �严道甫侍读五 十寿序 �称他 �负万福之稟, 聪强绝人 �� 救罗源浩 一事颇显其智谋与胆略。若真如袁枚所言这篇介 寿之文 �无期颐昌炽寻常祝嘏�的话, 严道甫的为 人值得称道。�子不语 �卷二十一 �乌鲁木齐城隍 � 条记:乌鲁木齐于乾隆四十一年 ( 1776年 )筑城, 并 建城隍庙, 都统梦有自称为此地城隍纪永宁的陕 西人来谒见。 �时毕公秋帆抚陕, 因以札来询毕 公,饬州县查现在纪姓中,未有名永宁者�。 �适严 道甫修 �华州志�,有纪姓以家谱来求登载其远祖。 检之, 则永宁者居然在焉 �。� 毕沅于乾隆三十八 年 ( 1773年 )十二月授陕西巡抚, 直至五十年 ( 1785年 )调河南巡抚。� 其间两次平定甘肃撒拉 尔、盐茶厅的叛乱, 故 �清史稿 �毕沅传 �称 �沅先 后抚陕西十年�。� 钱大昕称严长明 �在秦中十载, 撰次�西安府志�八十卷、�汉中府志�四十卷, 皆详 赡有法 �,未曾提及严氏编修 �华州志 �。华州有明 隆庆年间所修 �华州志 �二十四卷, 乾隆年间汪以 诚等在此基础上修 �再续华州志 �, 于乾隆五十四 年 ( 1789年 )修成。在目录后附记的督修姓氏、采 访姓氏中都没有严道甫。史蕚在后序说, �汪修之 点定检阅, 更互演绎, 籍而成帙 �。又 �再续华州 志 �卷六官师志汪以诚传: �至于州志百有余年, 公 则慨然起而修之 �。� 乾隆�华州志 �始修于汪以诚 任内, 与毕沅任内 �适严道甫修 �华州志��矛盾, 故 袁枚说 �严道甫修 �华州志��有误。钱大昕称赞严 长明说: �予与侍读交廿余年, 听其议论, 经纬古 今, 混混不竭,可谓闳览博物,文学之宗矣。��张之 洞�书目答问 �所附 �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总目 �将 严长明归入 �文选学家 �。�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 五�文苑传二 �有严长明传。� 故 �神仙不解考据 � 中问难神仙的严道甫也非子虚乌有。 其三, �金石萃编�卷九十一�张希古墓志 �,首 题 �大唐故游击将军守左卫马邑郡尚德府折冲都 尉左龙武军宿卫上柱国张府君墓志铭并序�。��� 严 道甫所言不虚。面对严氏的问难, 神仙对以当日 下笔,仅据行状开载, 不清楚欧九所修的 �唐书 � 地理志 �。其实, �新唐书 �卷三十九 �地理志三 � 河东道朔州马邑郡确实没有尚德府的记载。��� �旧 唐书 �卷三十九 �地理志二 �河东道朔州仅载旧领 县一,天宝领县二 (善阳、马邑 ) , 也没有记载尚德 府。��� 因此,严道甫的问题并非有意刁难神仙的伪 问题。 其实, 这一难倒神仙的问题不止严道甫一人 发现。毕沅�关中金石记 �卷三 �张希古墓志�说: �碑载府君字希古,不言其名。曾为马邑郡尚德府 折冲都尉。马邑郡朔州唐书不及府名, 亦可以补 史之缺�。��� 武亿�授堂金石跋 �不仅指明 �今此志 尚德府亦当时名号可见者 �, 他还列举 �姚懿碑�、 �臧怀恪神道碑�、�韩敬之庙碑�、�李辅光墓志�、 88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 1期 � � � � � � � � � ��� ��� ��� ��� (清 )钱大昕: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 载�潜研堂文集 �卷三十七,陈文和主编: �嘉定钱大昕全集 �, 第九册, 江苏古 籍出版社, 1997年版,第 630� 633页。 (清 )袁枚: �严道甫侍读五十寿序�, �小仓山房续文集�卷二十八。载 [清 ]袁枚著, 周本淳标校: �小仓山房诗文 集�,第四册, 1988年 8月第 1版, 第 1769页。以后所引出自�小仓山房诗文集�的仅注明册数和页码,不再详细出注。 (清 )袁枚著, 朱纯点校: �子不语�,岳麓书社, 1985年 11月第 1版,第 484页。 (清 )王昶: �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湖广总督赠太子太保毕公沅神道碑�, 载 �清代碑传全集� 碑传集�卷七十 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11月第 1版, 第 276页。 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卷三百三十二,中华书局, 1977年 2月第 1版, 第 10977页。 [清 ]史蕚、汪以诚: (乾隆 ) �再续华州志�,光绪八年刻本。 (清 )钱大昕: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载�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七,陈文和主编: �嘉定钱大昕全集�,第九册,第 633页。 张之洞撰, 范希曾补正: �书目答问补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 第 265页。 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中华书局, 1977年版,第 13392� 13393页。 �张希古墓志�, �金石萃编�卷九十一, 载 [清 ]王昶: �金石萃编�,第三册, 北京中国书店, 1985年 3月第 1版。 [宋 ]欧阳修、宋祁撰: �新唐书� 地理志三�,卷三十九,中华书局, 1975年 2月版, 第 1007页。 [后晋 ]刘昫撰: �旧唐书� 地理志二�, 卷三十九, 中华书局, 1975年 5月版,第 1487页。 [清 ]毕沅�关中金石记�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第 1524册,中华书局, 1983年 8月版,第 38页。 �张詵墓志铭 �、�田琬德政碑 �等记载有府名的情 况, �宜类举以与史志相证也 �, � 揭示了以金石墓 志资料证史补史的学术思路。无独有偶, 劳经原 大致以此思路作 �唐折冲府考 �四卷。卷三河东道 朔州补尚德府,引证资料有: � 张说�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方翼神道碑 �: 除瀚海都护府司马, 以母疾辞职, 为姜恪乘便, 遂 徙朔州尚德府果毅。岁余, 王本立上书理国之惇 孝不宜摈抑, 有诏征还。 �张燕公集 �。新书方翼 传,徙瀚海都护司马, 坐事下迁朔州尚德府果毅, 旧书良吏传失载。� 石刻�大唐故游击将军守左卫马邑郡尚德府 折冲都尉左龙武军宿卫上柱国张府君希古墓志 铭 �:累迁马邑郡尚德府折冲都尉、游击将军、上柱 国、员外置同正员。 石刻�大历十三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石幢赞 �: 题名有朔州尚德府折冲囗怀囗; 左三将虞侯朔州 尚德府别囗吕幹。 石刻�贞元十八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题名 有同勾当官元从陪戎副尉守左卫朔州尚德府折冲 都尉同正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囗囗囗; 元从陪戎副 尉守左卫朔州尚德府折冲都尉同正上柱国赐紫金 鱼袋郑元信。� 罗振玉紧踵其后,作�唐折冲府考补�, 于劳补 左卫尚德府条下增补了三条石刻资料, 又新增补 石井府。� �唐折冲府考补�河东道朔州: 左卫尚德劳补 唐王景诠墓志: 守朔州尚德府果毅都尉赐绯 鱼袋,太原王府君不禄。 又唐刘士弘墓志: 署义昌军故衙前将守卫朔 州尚德府别将。 又唐璩崇胤墓志: 嗣子翼朔州尚德府果毅。 石井今补 唐王士林墓志:大门讳俨皇, 任朔州石井府左 果毅都尉。� 继罗振玉之后的谷霁光说, �近阅唐人墓志及 文集又得前人不曾著录之府兵约三十条, 因重加 校订以补前书之缺。其他地名及建置沿革可增补 者增补之,其不获考订者亦存疑以资参考 �, 故作 �唐折冲府考校补 �。第二部分�折冲府考增补 �记 尚德府朔州: 张希古墓志铭为游击将军守马邑郡 尚德府折冲都尉清华图书馆藏拓。� 总其成, 第三 部分 �折冲府志略 �河东道朔州府二唐志无,尚德、 石井。� 当代学者吴松弟作 �两唐书地理志汇释�, �新 唐书 �卷三十九�地理志三�朔州马邑郡,县二下作 �补释�说: � �折冲府考校补 �载府二: 尚德、石 井�。� 经过几代学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问题得以圆 满解决。隋代所置的马邑郡于唐武德四年 ( 621 年 )改置朔州, 天宝元年 ( 742年 )后又改为马邑 郡, 乾元元年 ( 758年 )后复改称朔州。 �张希古墓 89 邓瑞全, 张振利: 袁枚论考据 � � � � � � � � � 转引自王昶�金石萃编� 张希古墓志�, 卷九十一。 [清 ]劳经原: �唐折冲府考�, 卷三。载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二十五史补编�, 第六册, 中华书局, 1955年 2月 版, 第 7619页。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 载 [唐 ]张说: �张燕公集�卷十九, �孝�作 �老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2年 11 月第 1版, 第 152页。�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王方翼传�有 �徙瀚海都护司马, 坐事下迁朔州尚德府果毅 �, 中华书局点校 本, 第 4134页。�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上�王方翼传�确失载, 中华书局点校本, 第 4802� 4803页。 以上两条经幢材料见王昶�金石萃编�, 卷六十六,第二册, 北京中国书店, 1985年 3月第 1版。 罗振玉: �唐折冲府考补�, 载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二十五史补编�,第六册,中华书局, 1955年 2月版,第 7636页。 罗振玉增补的四条墓志材料亦分别见于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建中 O 一二、大中 O一五、大历 O 五四、建 中 O一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 11月第 1版。分别参见第 1820页、第 2253页、第 1762页、第 1820页。 谷霁光: �唐折冲府考校补�, 载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 �二十五史补编�, 第六册, 中华书局, 1955年 2月版, 第 7652页。 (其实, 5张希古墓志6这则材料早被劳经原5唐折冲府考6著录,非谷的新发现。) 谷霁光: 5唐折冲府考校补6, 载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 5二十五史补编6, 第六册, 中华书局, 1955年 2月版, 第 7658页。 吴松弟: 5两唐书地理志汇释6,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 7月版, 第 100页。 志 6作于天宝十五年 ( 756年 ) ,故称马邑郡尚德府, 其他乾元元年后的石刻皆称朔州尚德府。田颖生活 于开宝间,所书墓志确凿无误,以后两唐书的编撰者 于折冲府失载名号,又经精于考据的清代学者钩稽 爬梳,得以回复历史本真。 此外,可推断袁枚曾亲见 5张希古墓志 6的碑 石。毕沅 5关中金石记 6称 /在长安刘氏 0。王昶 5金石萃编 6注云: /今在吴县灵岩山馆 0。清末方 若 5校碑随笔 6注 /归吴县蒋氏 0。王壮弘增补说: /此志旧在陕西, 为镇洋毕秋帆携归吴中, 置灵岩 山馆。毕氏获罪藉没, 此志转归嘉兴张叔未。咸 同间始归吴县蒋敬臣 0。¹ 据此, 5神仙不解考据 6 所言, /石在西安碑林, 毕中丞近移置吴中灵岩山 馆 0不虚。袁枚在乾隆五十一年 ( 1786年 )曾游灵 岩山馆、寒山等地。º 5神仙不解考据6/乾隆丙午, 严道甫客中州0中的乾隆丙午恰是乾隆五十一年, 这不可能是简单的巧合吧? 而且袁枚也很重视碑 刻资料对史事的补充作用。 5随园随笔 # 碑补史 所不及 6条说, /其他汉魏晋唐一切文武官名, 不见 于 5百官志6,郡县地名不见于5地理志 6者,碑志详 书之, 不可胜数矣 0。» 是否可以说,严道甫的责难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袁枚本人的问题? 二 在八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 袁枚主要活动在 雍乾时期。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整理和 总结时期,一反宋明以来理学空疏的流弊, 乾嘉学 者以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 崇尚朴实的汉学。伴 随汉学的兴盛, 考据之风大行其道。身处这种学 术空气中的袁枚对考据学的评论, 无疑有极大的 学术价值值得发掘。 袁枚首先肯定了考据学在当时学术界的繁 盛。作于乾隆四十二年 ( 1777年 )的 5随园随笔 序 6说: /本朝考据尤甚, 判别异同, 诸儒麻起 0。¼ 进而他论述了考据学的性质, 并提出著作之文与 之相对应。 /著作之文形而上, 考据之学形而 下0。½ 在此基础上, 他将书分为 /有资著作 0和 /有备参考0两类。 /著作者镕书以就己, 书多则 杂; 参考者劳己以狥书, 书少则漏。著作者如大匠 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之结构, 而木屑竹头非所 计也;考据者如计吏持筹, 必取证于质剂契约之纷 繁, 而圭撮毫厘所必争也0。¾ 著作多注重整体宏 观的架构, 而考据则着眼于细微处的证实。袁枚 将二者的特点归纳为: /一主创, 一主因;一凭虚而 灵, 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 一专事依傍; 一类劳 心, 一类劳力 0, 并认为 /二者相较, 著作胜矣 0。¿ 他在 5与程蕺园书 6中说: /著作家自抒所得,近乎 为己;考据家待人辨析, 近乎为人。此其先后优劣 不待辨而明也 0。À 他的个人倾向不言而喻。他又 论述了著作、书与考据的关系。/先有著作而后有 书, 先有书而后有考据。以故著作者, 始于六经, 盛于周秦, 而考据之学, 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也。 郑、马笺注, 业已回冗。其徒从而附益之, 抨弹踳 驳, 弥弥滋甚 0。Á 他自忖 /性不耐烦0, /又苦本朝 考据之才之太多0, 从而走上了弃考据而趋著作的 路子。lu 他直言不讳, /仆不敢自知天性所长, 而颇 90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 1期 ¹ º » ¼ ½ ¾ ¿ À Á lu [清 ]方若著, 王壮弘增补5增补校碑随笔6,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1年 7月版, 第 603页。 5袁枚年谱6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 ( 1786年 ), 先生七十一岁。冬 ,又游灵云山馆、寒山等地。又引5诗集 6: /腊月七 日, 苏州张君上原招游灵岩山馆,次日往寒山、天平, 登中白云看雨0。疑/灵云山馆0为/灵岩山馆0之误。载杨鸿烈: 5袁枚 评传6, (台北 )牧童出版社, 1976年版, 第 128页。 [清 ]袁枚著,朱太忙点校: 5随园随笔 6上册,大连图书供应社刊行,无出版年月, 首有民国廿三年 ( 1934年 )六月南 汇朱太忙标点并序, 第 60页。 5随园随笔序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67页。 5随园随笔序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66页。 5散书后记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77页。 5散书后记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77页。 5与程蕺园书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三十,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800页。 5散书后记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77页。 5散书后记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77页。 自知天性所短。若笺注, 若历律, 若星经、地志, 若 词曲家言, 非吾能者, 决意绝之 0。¹ 又专言考据 说, /予敢披腻颜帢,逐康成车后哉! 以故自谢不 敏,知难而退者久矣0。º 袁枚选择了著作, 却丝毫没有轻视考据的意 味。在评论著作与考据时, 他说 /二者皆非易易 也 0。» 他之所以不专攻考据, 主要强调的是个人 自身的原因。/各有资性, 两者断不能兼 0。¼ 他也 是亲身实践后才知难而退的, /考订数日, 觉下笔 无灵气。有所著作, 惟捃摭是务, 无能运深湛之 思 0。½ 如其所言, 袁枚是否真能与考据彻底断绝 关系呢? 孙星衍在5随园随笔序 6说: /先生弃官山 居五十年, 实未尝一日废书, 手评各史籍, 字迹历 历犹在,则亦未尝不时时考据 0。¾ 袁枚自己也说, /入山三十年, 无一日去书不观。性又健忘, 不得 不随时摘录 0。¿ 正是由于 /时时考据 0、/随时摘 录 0,才有二十八卷的5随园随笔6问世。它的内容 很广博,包罗丰富, 涉及诸经、诸史、金石、职官、科 第、典礼、政条、称谓、术数、天时地志、诗文著述等 各个方面。 /或识大于经史, 或识小于稗官, 或贪 述异闻, 或微抒己见。疑信并传, 回冗不计 0。À 5随园随笔 6是袁枚在涉览既博的基础上,参稽钩 校,对发现的错误或异同处穷究原委、辨析核实。 因此也不失为征引详博、考辨精审的考据学著作。 可见当时考据之盛, 连避之犹恐不及的袁枚也不 能不受影响。 清代学术中所称的考据学与汉学如影随形, 而汉学与宋学又是清代学者自我标榜门户的招 牌。因此,袁枚在评论考据时, 不可避免地要对汉 学、宋学表态。5答惠定宇书 6: /闻足下与吴门诸 士, 厌宋儒空虚, 故倡汉学以矫之, 意良是也。第 不知宋学有弊,汉学更有弊。宋偏于形而上者,故 心性之说近玄虚; 汉偏于形而下者, 故笺注之说多 附会 , , 况其援引妖谶, 臆造典故, 张其私说, 显 悖圣人, 笺注中尤难偻指。宋儒廓清之功, 安可诬 也0。Á 他对宋学的评价高于汉学。 袁枚曾直言/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 同, 辄掩耳而走。0lu随着阅历渐广、射猎群书后,他 对宋学的认识发生变化。 /及长, 读书渐多, 入理 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0。lv 他不但认识到宋学的 弊病,还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非宋儒过,尊 宋儒者之过 0。lw 尽管汉学成为清代学术的主流, 但开科取士仍是以程朱理学为准绳, 封建统治者 不遗余力的提倡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 宋儒之学与科名、功令紧密联系。 /自时文兴, 制 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 悖之者贱, 然后束缚天下 之耳目聪明, 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 0。lx 袁枚 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学术界的二病, /庸庸者习常 隶旧, 犹且不暇, 何能别有发明? 其长才秀民, 又 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 0, 并说, /凡此 者, 皆非尊宋儒也, 尊功令也。功令之与宋儒, 则 亦有分矣 0。ly 他的评论不无道理, 但尹似村的疑 91 邓瑞全, 张振利: 袁枚论考据 ¹ º » ¼ ½ ¾ ¿ À Á lu lv lw lx ly 5答友人某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545页。 5随园随笔序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67页。 5散书后记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77页。 5随园随笔序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66页。 5随园随笔序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67页。 5随园随笔序6, [清 ]孙星衍: 5平津馆文稿6卷下,载5孙渊如先生全集6,商务印书馆, 1935年 12月版, 第 320页。 5随园随笔序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67页。 5随园随笔序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二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767页。 5答惠定宇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八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29) 1530页。 5答尹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1页。 5答尹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1页。 5答尹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0页。 5答尹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0页。 5答尹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0) 1561页。 惑也颇具典型, /似村背宋儒, 将何以应试, 弋科 名 0?¹ 袁枚首先区分了科名与学问。 /科名者, 出 身之末也;学问者,立身之本也0,进而说, /宋儒之 学,首严义利之辨。讲学, 义也; 决科, 利也。宋儒 当时早知后世以其学为干禄之书, 则下笔时必耻 为之0。º 他指出 /尊宋儒 0与 /善尊宋儒 0不同, /因科第而尊宋儒,岂善尊宋儒者乎 0?» 袁枚不无 得意地说: /窃以为今之善尊宋儒者, 莫仆若耳 0。 他也承认是 /读宋儒集注决科名,得有今日0。因 此,他视为宋儒补偏救弊为己任。¼ 他说: /仆于汉 唐诸儒无所辨, 而于宋儒有微词 0, 打比方加以解 释, /譬如易牙烹调之味,其不强余食者,亦淡而置之 矣。若朝饔夕飧,非此不可,则不能震其名以为彼治 味者易牙也,惟有缩额猛吞,而不敢一加擩哜 0。½ 乾嘉时期,汉学居于学术的中心地位, 宋学作 为应试弋功名的工具并未因此退居边缘。二者共 同构成乾嘉学术的洪流滚滚向前。学者囿于门户 陋见, 致使汉宋势如水火,非此即彼。如此简单的 思维方式和粗暴的学术态度阻碍了汉学宋学的健 康发展。袁枚能够置身其外对宋学作出较为公允 的评价是难能可贵的。 /若夫以决科之私心, 作卫 道之公论,非仆之所敢出也。愿似村尊宋儒可, 不 尊宋儒亦可;尊宋儒而不善尊宋儒,则大不可。0¾ 袁枚赞同清代学者颜习斋、李刚主对宋儒的 异议。在时会、气运、功令、习俗的纠葛中, 他对宋 儒、宋学是一种复杂的情感。¿ 他在5宋儒论6一文 酣畅淋漓地表达对宋儒的评价。他首先探讨了宋 儒崇尚心性之学的原因。 /夫宋儒之讲学而谈心 性者, 际其时也, 气运为之也。今之尊宋儒者亦际 其时也, 气运为之也。是何也? 汉后儒者有两家, 一笺注, 一文章。为笺注者, 非无考据之功, 而附 会不已; 为文章者, 非无润色之功, 而靡曼不已。 于是宋之儒舍其器而求诸道, 以异乎汉儒; 舍其华 而求诸实,以异乎魏、晋、隋、唐之儒。又目击夫佛 老家譸张幽渺, 而圣人之精旨微言反有所閟而未 宣, 于是入虎穴, 探虎子, 闯二氏之室, 仪神易貌, 而心性之学出焉 0。À 如何公允评价宋儒呢? /讲 学在宋儒可, 在今不可; 尊宋儒可, 尊宋儒而薄汉 唐之儒则不可;不尊宋儒可, 毁宋儒则不可 0, 推广 开来, /后世学者未必能胜宋儒, 亦未必不如宋儒。 要惟是其言, 而不必迂拘墨守; 非其言, 而不必菲 薄诋呵。则所以论宋儒者定矣, 所以论汉、唐、魏、 晋著儒者亦定矣0。Á 袁枚对宋学的评论可窥见一斑。汉学对经学 的学术取向, 也遭到了他的质疑。袁枚在与汉学 大师惠栋的两封书信中分别讨论了 /穷经 0与 /疑 经0的问题。在 5答惠定宇书6中, 他认为惠 /穷经 太专 0,并说, /古之文人, 孰非根柢六经者? 要在 明其大义, 而不以琐屑为功0。lu 他不同意穷经之 说。在5答定宇第二书 6中进一步说, /倘从足下之 言, 而惟经之是穷,则足下之终日仰首屋梁所自矜 独得者, 不俱可危乎? 要之,足下自问不能购尽天 下说经之书, 又不能禁绝天下说经者之口, 姑毋以 说经自喜也0。lv 他对 /疑经者非圣无法 0之说更是 不以为然。 /六经中, 惟 5论语 6、5周易 6可信, 其 他经多可疑。疑, 非圣人所禁也。 , , 且仆之疑 经, 非私心疑之也,即以经证经而疑之也。其疑乎 经, 所以信乎圣也0。lw 这种疑经求信的精神值得 92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 1期 ¹ º » ¼ ½ ¾ ¿ À Á lu lv lw 5答尹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1页。 5再答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1) 1562页。 5再答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2页。 5再答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2页。 5再答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2页。 5再答似村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62) 1563页。 分别参见5与程蕺园书6、5再与蕺园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第 1563、1566页。 5宋儒论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二十一,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606页。 5宋儒论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二十一,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607页。 5答惠定宇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八 ,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 6,第三册, 第 1529页。 5答定宇第二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532页。 5答定宇第二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531页。 称道。袁枚引王充、刘彦和、柳冕的话送惠, 借三 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对评价汉学的得失 不无借鉴意义。 /汉王充曰: -著作者为文儒, 传经 者为世儒。著作者以业自显, 传经者因人以显。 是文儒为优 .; 宋刘彦和曰: -传圣道者, 莫如经。 然郑、马诸儒, 宏之以足, 就有阐宣, 无足行远 .; 唐 柳冕曰: -明六经之义, 合先王之道, 君子之儒也; 明六经之注与六经之疏, 小人之儒也。今先小人 之儒, 而后君子之儒, 以之求才,不亦难乎 .? 0¹ 杨鸿烈指出, /先生虽不满意于呆板的考据和 空疏的理学,但他同时讲经则株守汉学的方法 (见 与惠栋论学书 ) , 理解却虚崇宋儒 (见与是镜书 )。 这样, 先生对于许多古书就最有胆气魄力加以怀 疑,并能够列举出最可靠的证据,这是为一般清代 正统派或非正统的人所不及的地方 0。º 并认为袁 枚 /求信疑古 0的精神要高崔述一筹。这也正如袁 榖芳所说, /随园于同时之讲经而株守汉学见与惠 栋论学书,讲道而虚崇宋儒见与是镜书, 必为文以 闢之不遗余力, 俾支离穿凿迂阔无用之学自呈其 伪,以不使溷吾学之真 0。» 正是由于袁枚能够吸 收汉学、宋学各自的长处并融汇贯通, 才取得了超 出同时代学者的成就。 三 袁枚终究是一位以诗文传名后世的文学家。 他在论及古文、诗歌创作时, 也提到了考据。通过 他对考据的论说, 对全面把握他的文学创作思想 也许不无裨益。 程蕺园曾写信索要袁枚的古文。他说: /仆于 此事, 因孤生嬾, 觉古人不作, 知音甚稀。其弊一 误于南宋之理学,再误于前明之时文, 再误于本朝 之考据 0。他反对以考据溷古文。 /古文之道, 形 而上, 纯以神行, 虽多读书, 不得妄有摭拾。韩、柳 所言功苦,尽之矣。考据之学,形而下,专引载籍, 非博不详,非杂不备, 辞达而已, 无所为文, 更无所 为古也。尝谓古文家似水, 非翻空不能见长。果 其有本矣,则源泉混混, 放为波澜, 自与江海争奇。 考据家似火, 非附丽于物, 不能有所表见。极其所 至, 燎于原矣,焚大槐矣, 卒其所自得者皆灰烬也。 以考据为古文,犹之以火为水, 两物之不相中也久 矣0。¼ 他认为古文的创作是发抒自己的心得, 将 迸发于外的心灵体悟诉诸笔墨,贵在求 /神 0且 /翻 空0所得。从而讲求原创, 忌摭拾他人牙慧。考据 讲求详备,征引载籍以穷委溯源, 专注于细枝末节 而失其大体, 流于博杂、琐碎。且 /辞达而已 0, 不 注重文采气势。从而不得称为 /文 0, 又何能言 /古 0。二者势如水火, 不能以考据为古文。且他 认为古文为考据之祖。/六经三传, 古文之祖也, 皆作也。郑笺孔疏, 考据之祖也, 皆述也。苟无经 传, 则郑、孔亦何所考据耶? 0½袁枚认为古文误于 考据,部分原因就是时人沉湎于考据不能自拔。 /近见海内所推博雅大儒, 作为文章, 非序事噂沓, 即用笔平衍, 于剪裁、提挈、烹煉、顿挫诸法, 大都 懵然。是何故哉? 盖其平素神气沾滞于丛杂琐碎 中, 翻撷多而思功少, 譬如人足不良, 终日循墙扶 杖以行, 一旦失所依傍, 便伥怅然卧地而蛇趋, 亦 势之不得不然者也 0。¾ 在5答友人某论文书 6中, 袁枚批驳 /诗不如 文, 文不如著书, 人必兼数者而后传 0的观点。袁 枚指出传与不传, 在于精与实而非名, 贵在专而非 兼。他对 /诗文不如著书0反驳说: /仆疑足下于诗 文之甘苦,尚未深历, 故觉与我争名者, 在在皆是。 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 以为其传, 较可必耶? 又疑诗文之格调气韵, 可一望而知; 而著书之利 病, 非搜辑万卷, 不能得其症结。故足下渺视乎其 所已知者,而震惊乎其所未知者耶? 0¿可见, 当时 93 邓瑞全, 张振利: 袁枚论考据 ¹ º » ¼ ½ ¾ ¿ 5答定宇第二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八,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531页。 杨鸿烈: 5袁枚评传6,牧童出版社 (台北 ), 1976年版, 第 213页。 袁榖芳: 5小仓山房文集后序6,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 第四册,第 1939页。 5与程蕺园书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三十,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800页。 5与程蕺园书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三十,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800页。 5与程蕺园书6, 5小仓山房续文集6卷三十,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四册, 第 1801页。 5答友人某论文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546页。 考据学的兴盛也影响了诗文的创作。袁枚反对以 诗文与考订家的著作争名, 字里行间流露出 /以文 报国0的气概。 /仆与足下生盛世, 不能为国家立 万里功,活百姓; 又不能伏丹墀, 侃侃论天下事; 并 不能为游徼啬夫,使乡里敬之信之, 而乃欲争名于 蠹简中,狭矣! 0¹另一方面, 他也不否认考据与诗 文的联系。 /考据之学,离诗最远, 然诗中恰有考 据题目如5石鼓歌 6、5铁券行 6之类,不得不征文考 典,以侈侈隆富为贵。但须一气呵成, 有议论波澜 方妙, 不可铢积寸累, 徒作算博士也 0。º 他对能将 考据与诗文巧妙结合的学者大加赞赏。 /考据之 学,本朝最盛。然能兼词章者, 西河、竹垞二人之 外,无余子也 0。» 正如周本淳所说, /这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诗备众体.的含意0。¼ 总的说来,袁枚能够不囿于门户之见, 较为公 允地评价汉学、宋学的优劣短长。毋庸置疑,他更 倾向于宋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贬低汉学, 更没 有菲薄考据学, 甚至主张将考据与诗文创作有机 结合。袁枚在 5续子不语6卷五5麒麟喊冤6条以诙 谐的笔墨,通过邱生的所见所闻, 借苍圣和麒麟之 口揭示了汉学、宋学的弊病,又以神仙的劝告说明 考据与诗文的关系。袁枚借神仙口吻说的一句话 更是令人深思, /常见孔圣、如来、老聃空中相遇, 彼此微笑,一拱而过, 绝不交言。此天地之所以为 大也 0。½ 在袁枚看来, 汉学、宋学是相辅相成、并 行不悖的。正是袁枚能够冲破汉宋的藩篱, 才使 他对二者的优劣洞若观火, 而非调和之说、骑墙 之见。 (责任编辑 潘志和 ) 94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 1期 ¹ º » ¼ ½ 5答友人某论文书6, 5小仓山房文集6卷十九,载5小仓山房诗文集6,第三册, 第 1546页。 5随园诗话补遗6卷二, 载 [清 ]袁枚著, 顾学颉校点: 5随园诗话6, 下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 9月第 2版, 第 615页。 5随园诗话补遗6卷二, 载 [清 ]袁枚著, 顾学颉校点: 5随园诗话6, 下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 9月第 2版, 第 607页。 [清 ]袁枚著, 周本淳标校: 5小仓山房诗文集# 前言6,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8月第 1版,第 8页。 [清 ]袁枚编撰, 申孟、甘林点校: 5子不语6下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11月第 1版, 第 748页。 不
本文档为【邓瑞全,张振利:袁枚论考据——从《神仙不解考据》说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94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2-07
浏览量: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