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

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

举报
开通vip

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nullnull从中西创世神话看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创世神话:中西宗教文化的源头; 二、宗教文化: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源; 三、中西宗教:折射中西文化的差异。null一、创世神话:中西宗教文化的源头 “神话”一词,英文为 “myth”,源于希腊,“mythos”一词。神话: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是人类处于蒙昧时期的童话。null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 (1854~1941...

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
nullnull从中西创世神话看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创世神话:中西宗教文化的源头; 二、宗教文化: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源; 三、中西宗教:折射中西文化的差异。null一、创世神话:中西宗教文化的源头 “神话”一词,英文为 “myth”,源于希腊,“mythos”一词。神话: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是人类处于蒙昧时期的童话。null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 (1854~1941),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早期进化学派人类学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之一。 神话是文化的有机成分,它以象征的叙述故事的形式表达着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null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卡尔·马克思(1818-1883)null 茅盾(1896年~1981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 null 加斯东·巴什拉(Bachelard,Gaston)(1884~1962)法国哲学家、科学家、诗人 人世的一切都嵌在神话之中。 null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神话的类型null 关于开天辟地、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她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创世神话,亦称开辟神话null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 最原始、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 null(一)西方创世神话的概述 西方神话非常丰富,主要包含希腊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世神话。null 古希腊人认为,奥林匹斯山位于希腊中心,而希腊又居地球的中心,于是奥林匹斯山也就是地球的中心。那些统治世界、主宰人类的诸神就居住在这座高山上。 古希腊人把奥林匹斯山尊奉为“神山”null 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荷马史诗》中。 希腊神话:公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史称“神话时代” null 神的故事主要讲述宇宙和人类的起源、众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null 古希腊创世神话有完整体系的谱系,分新旧两系。 null混沌之神:卡俄斯(Chaos) 宇宙之初,只有卡俄斯,他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卡俄斯生出了盖亚(大地)和厄洛斯和塔耳塔洛斯(深渊,地狱),接着在大地底层出现了厄瑞玻斯(黑暗)与倪克斯(夜),两者结合生出“光明”与“白昼”。即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 null 大地之神:盖亚(Gaea) 盖亚生了天空,天神乌拉诺斯;海洋,海神彭透斯;山脉,山神乌瑞亚。是众神之母,是奥林匹斯神的始祖。 地神盖亚又称大地之母,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null新神谱系:奥林匹斯神系宙斯—主神、天空 赫拉—婚姻 波塞冬—海洋 哈迪斯—冥府 雅典娜—智慧 阿波罗—太阳、医术,预言    阿耳忒弥斯—月亮、狩猎 阿佛洛狄忒—美与爱 赫耳墨斯—商业 阿瑞斯—战争 赫淮斯托斯—火焰、铸造 狄俄倪索斯—酒null 为了表达对宙斯的崇敬祈求,希腊人在奥林匹亚地区举行盛大的祭祀。他们进献上牛羊作为祭品,载歌载舞,欢庆宴饮,同时还要进行短跑竞赛活动。这一传统使其成为后来奥运圣火的精神源头。 古希腊神话中最令人心旌荡漾的一章null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希腊神话中的神并不完美,他们有时会嫉妒、暴怒、自私、乱伦,每一代主神都靠背叛父亲获得王位。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 null 《圣经·旧约》的第一卷《创世记》中,系统而完整地描述了上帝耶和华如何创造世界、万物和人类,以及人类早期的生活遭际。 古希伯来创世神话 null ★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于幼发拉底河流域一带; ★公元前1500年侵入迦南地区; ★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人分裂为犹太和以色列两大部落; ★ 100年后犹太首领大卫统一南北; ★公元前960-前922年所罗门王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并建耶路撒冷都城;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囚徒事件” ; ★公元前63年起,罗马人征服犹太人。希伯来民族的历史遭际null 犹太教的祭司们收集了自公元前十三世纪以来的希伯来历史传说、神话、英雄故事、宗教教规及国家法令等情况,其中包括历史文献和口传文学。祭司们制订、编撰了一系列服务于宗教的教义书,解释其教派创立形成。 饱经沧桑的希伯来人从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 null 《旧约》其意为:“上帝亚卫与犹太人订的圣约。” 《旧约》成书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2世纪,前后约1000年左右。《旧约》原初既是宗教经书,又是希伯来民族历史文化的文献总集,全书分为39卷,按内容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诗文集4个部分。其中《创世记》是希伯来神话传说的主要汇集。 null 《创世纪》:世界最初是混沌一片,后来上帝创造了天与地。地上到处是水,周围一片黑暗。 第一天上帝先创造了光明,把光与暗分开,于是有了昼与夜。 第二天上帝在水中造出了苍穹,将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云和雨的形式飘在空中,另一部分则留在地上。 第三天上帝把水汇集起来,使大地显露出来,露出来的地方称陆,汇集起来的水称海,然后他让地上长出青草、蔬菜和果树。 第四天造出太阳和月帝,它们不仅可以区分白昼与黑夜,还能调节节气,制定日月年岁。上帝还让黑夜布满星辰。 第五天,上帝造出了海中的生物、鱼类,让天空有了飞禽。 第六天又造出地上的昆虫、牲畜、野兽等等。然后他又按自己的形状用地上的尘土造了人,并让人类管理海陆的生物。 第七天,上帝创造万物后,就休息了,这一天就是上帝的节日,现在生活中的礼拜天就是由此而来。 null 《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类的祖先,男的称亚当,女的称夏娃,安置第一对男女住在伊甸园中。 null 诺亚方舟是出自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 《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不满人类的罪恶,决定用洪水毁灭世界,要求诺亚建造方舟,把飞禽走兽各取一雌一雄带上方舟,诺亚可带家人上船避过洪灾。 2008年荷兰人约翰惠博斯按《圣经》尺寸造的“诺亚方舟” :长约150米,宽25米,有四层楼高,重3000吨。null(二)中国创世神话的概述 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春秋》等均有记载。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这中间,《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最为丰富,而且接近古代神话的原貌。 null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徐整《三五历纪》 ) 盘古:开天辟地null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人应劭所著《风俗通义》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絙人也。 女娲:黄泥造人null 女娲:擎石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null神鳌 女娲补天台 中国创世神话原型地? 抟土造人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 积芦灰以止淫水null(三)中西创世神话的区别 1、在创世方式上,中西神话之间的差异明显 希腊创世神话是通过两性的结合来“生出”天地万物,一切创世活动何其轻松!相比之下,中国的创世神的创世活动常常带有更多的艰辛与悲壮。null 2、在价值观上,中西神话有着明显的不同 中国上古神话以“善”为美学思想的核心,神话中的神是人类的保护者,是利人者,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希腊神话更多的是强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前者重义轻利,后者重利轻义。null3、神与人的关系大不相同 西方创世神之所以造人似乎只是为了点缀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或是为了替上帝看园子(伊甸园)和管理天地万物,并驱使他们供奉。他们认为人只是用泥土、木片所造之玩偶,人神地位是不能平等的,人没有资格享有神们特有的东西。 而中国的神往往庄严、伟大、完美,充满创造力而又至高无上的。他们似乎天生就与人有着极深厚的感情,神与人之间是和睦、平等的。 null 西方神话中体现着为了金钱和利益的好战的战争观,战争多为个人的利益和名誉而战,甚至认同为了获得功名利禄,为了个人尊严,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走向极端。而中国重视强调战争的正义性,追求和平。 4、战争观各不相同null 西方创世神与中国创世神在对男女的感情的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异。西方神话对此持自由与开放的态度。西方诸神大多都有婚外恋及乱伦等生活作风问题。相反,中国的神侧重于男女美好的爱情,宣扬爱情的崇高与忠贞不二的观念;对性则采取讳莫如深的态度。5、爱情婚姻观不同null中西神话差异原因? 首先,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不相同; 其次,原始先民生存环境的差异; 最后,文化上的差异。 null 中国人重乡土,重宗族,偏于稳定与和谐而较为封闭; 中国神话的气氛沉重、形象威严、气象壮阔,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执着,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民族精神与性格; 由此形成不同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 西方多为海洋文明,长期的海上生活使他们向往自由与个性,勇敢、智慧、技术财富; 西方神话的姿态质朴、风韵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西方人那种崇尚自由的乐观性格。 null斯蒂芬·霍金认为宇宙诞生没上帝啥事 。 霍金VS上帝——否定上帝理论引争议——谁通往终极真理? ——英国《每日快报》2010年9月3日报道:霍金遭到宗教界谴责    霍金有关宇宙不是上帝所创造的言论遭到了宗教团体的怒斥。一位基督教领袖称,他的理论是 ‘可笑”的。    英国穆斯林协会发言人伊纳亚特,邦拉瓦拉也说: ‘伊斯兰教义告诉我们,真主才是终极造物主。”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2011年1月6日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前大约1万名信徒说:“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霍金教授认为是物理学定律 创造了宇宙,并非上帝null 二、宗教文化: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源 “宗教”一词来源于佛教,也是指佛教而言的。历史上佛教以佛说的为教;以佛弟子所说的为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后来,宗教一词逐渐演化成泛指对神道(即有神论)的信仰。null 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中国文化则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 宗教是什么?null(一)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西方文化源头古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古罗马法制文明,发展为近代法制观念。汇总于基督教 null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脱胎出来的,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教义,即《旧约全书》中的唯一真神耶和华被基督教承认,被尊为创造世界和主宰世界的上帝;基督教的救世主观念也是从犹太教那里继承下来的;犹太教的一些宗教节日和仪式也被基督教继承下来。 恩格斯:“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 null1、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 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也是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关于他的出生,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上帝看到他创造的人类苦难太多,准备派他的儿子——救世主耶稣到人间,把人类从苦海中救出,引导他们到幸福快乐的天堂。 null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耶稣公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但它冲击了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地位和影响。 null 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基督教象征null 传说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升天。为纪念耶稣,教会决定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复活节,耶稣出生的日子12月25日为圣诞节,当年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 耶稣显现给门徒null诸家看法不一,论点各异 null 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这位被现今数以亿计基督教徒信奉的“救世主”耶稣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基督教是公元前1世纪时,由一位生长在巴勒斯坦的拿撒勒族人耶稣创立的。他本人也被后来基督徒奉为“上帝”,尊称为“基督”。 持否定观点的学者提出:耶稣在历史上并无其人其事,而是一个人为的“救世主”,耶稣只是基督教会塑造出来的“一个没有生命的偶像”而已。不是耶稣创建了基督教,而是基督徒们臆造了“神明的耶稣”。 诸家看法不一,论点各异 null 考古学家在墓穴里发现了10个尸骨盒,其中5个盒上刻着的名字与《圣经新约》中的关键人物吻合,他们是耶稣、玛丽、马太、约瑟夫和玛丽-玛德琳娜。还有一个盒子上刻有一个闪族语名字,翻译过来就是“耶稣之子犹大”。 根据考古学家L·Y·拉赫马尼出版的《耶稣尸骨盒目录》一书记载:null 3世纪末,基督教发展成为北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宗教,并向地中海地区东部和南部传播。基督教教会的核心历史是从这个期间开始被完整的记载。 不管学者们如何争论,基督教蓬勃发展是客观现实—— null 公元313年2月,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和战败的东部皇帝李锡尼在米兰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结束对基督教的迫害,联名发表“宽容敕令”(史称“米兰敕令”),宣布帝国境内所有宗教合法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392年,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罗马帝国国教null罗马帝国国教null基督教分裂开始 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基督教东西两派分化加剧。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公元6世纪,罗马主教在罗马城建立政教合一的统治,并扩大统辖范围,进一步提高罗马主教的权力;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自称为教会元首,使东部教会依附于国家政权,并不承认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首领,东西两派裂痕日益加剧。null分裂过程 罗马帝国全境一直分作东西两个部分。 基督教从三世纪以来,也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卢、意大利和北非迦太基及其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散布在马其顿、希腊半岛及其以东地区,通行希腊语,又称希腊教会。null 东部教会自称“正教”(意“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教会”),即东正教,以拜占廷的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即“全世界的、普遍的”),以罗马为中心,又称罗马公教。 1054年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互相宣布把对方主教驱逐出教,标志着天主教和东正教正式分道扬镳,称为基督教大分裂。 基督教正式分裂null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耶路撒冷落入穆斯林的控制之下。西罗马地区的教会和国家为解放圣地耶路撒冷在1095年~1291年间先后八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null 16世纪,德国、瑞士、荷兰、北欧和英国等地发生宗教改革运动,产生出脱离天主教会的基督教新教教会。至此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德国柏林大教堂救世主大教堂位于莫斯科,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基督教发展罗马圣彼得大教堂null2、基督教的教义 耶稣降世之前的事,原是犹太教的经典,耶稣对某些方面提出不同于犹太教的看法,并做出了解释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以作为自己信仰的一个重要依据。 耶稣出生后的事,包括福音书、历史书、使徒书信和启示录四类,共27卷,主要记述了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在《启示录》中,还记述了基督教对末日审判的预言。null 一是创世说:宇宙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全善、全智、全爱”。 二是原罪说:上帝所创造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不听上帝命令,食伊甸园中禁果犯了罪。因此其后代生来就有罪。 三是天堂地狱说:为了赎罪,人们只有信奉救世主耶稣,死后才能使灵魂升入天堂,否则被抛入地狱。基督教的教义null 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爱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基督教基本教义null 在教规方面,基督教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如牧师可以结婚,反对独身主义,主教、牧师可以婚配,不受限制。其活动方式较为自由、宽松、开放,可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如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终身不娶。 在礼仪方面,举行仪式时,基督教新教教士在衣着装扮上不强调一律,比较自由,而天主教主教则要头戴神帽,身穿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基督教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只承认两件圣事;洗礼和圣餐礼,而天主教坚持的宗教礼仪是一件圣事。洗礼时,基督教新教采用点水式或浸水式,而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教规礼义null3.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点 (1)基督教文化是一种赎罪文化。在基督教看来,人都是有罪的,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知识果开始,整个人类就陷入了深深的罪恶之中,所以整个旧约全书记载的全都是犯罪。而只有基督耶稣才能拯救人类,帮助人们脱离罪恶的深渊。null 一是说服或压服人类信奉上帝作为自己的使命;二是强烈的排他性,禁止乃至迫害其他宗教;三是传教是基督教基本功能,这就决定了基督教文化是扩张性的文化。 (2)基督教文化是一种扩张型文化null 博爱是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原则之一,两种爱,一是爱主万有之上,二是爱人如爱己。这两种爱是互相统一的,为了爱人而爱主,为了爱主而爱人。 (3)基督教文化具有博爱精神null(4)基督教文化具有两面性 对“基督世界”倡导博爱、和平;对“异教世界”则主张征服,带有强烈的扩张性和侵略性。这就决定了西方国家治世方略的双重标准,对内强调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对外则实行霸道、扩张,甚至暴力掠夺。 null基督教各宗派的全球分布图 世界上信徒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宗教 目前全球基督教徒21.4亿(占全球35% ),穆斯林约15.7亿(27%),印度教徒10亿(17%),佛教3.8亿(8%),其他12%。null(二)中国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它包含和继承了上古至今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和民族传统以及民间风俗习惯。鲁迅说:“中国人的根柢全在道教, ,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致徐寿裳》)。要了解中华文化就有必要了解道教。null1.道教形成与发展 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的基础上,以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之说而逐渐形成的。 null “黄”指黄帝,代表古代“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 “老”指老子,代表道家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他的思想以“恒无名”之“道”为核心,以动反、用弱为法要,以清静自然、返朴归淳为旨归,兼有治国和治身两大方面内容。 道教又称“黄老道”,黄老道源于黄老学null 张陵,生于东汉末年沛国丰县,系创汉功臣张良八世孙,信仰黄帝老子的世家。其生性好学,七岁时诵读《老子·道德经》,通晓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 张良汉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 道教发源于轩辕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陵。null 上清宫是道教名观,位于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 江西龙虎山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 东汉末年,时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的张陵,目睹朝廷的日益没落,无心仕途,挂冠隐退,入北邙山学长生之道,并漫游江湖,去寻求人生的理想。 null 公元92年,张陵率弟子修道于四川大邑县西鹤鸣山。null 公元142年,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了早期道教,张道陵本人成为道教的祖师。 以鹤鸣山为传教中心,设置“二十四治”,向四面八方扩延。到东汉后期,张道陵之孙张鲁时,道教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政教合一的组织系统。 null 《太平经》又称《太平清领书》, 为东汉末年于吉等所著,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其基本思想,宣传平等观念,主张赈济贫民。 另一标志性事件:以《太平经》为经典的太平道。 null 张角创立太平道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借用宗教旗帜,争取民心,组织群众,推翻腐败的东汉王朝。 张角奉《太平经》传教,创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 张角(?—184)冀州巨鹿(今河北平乡)人null 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 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null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道教经过分化与改革,使其发展为有相对完整的经典、教义、戒律、科仪和教会组织的成熟宗教,并由早期民间宗教团体逐渐转变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道教的发展——null 至隋唐后,道教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佛道并重。从唐高祖后,经太宗、高宗,除武则天一度偏重佛教外,道教一直在持续发展,玄宗时达到了最高峰。唐王朝建立后,道教的地位即升于佛教、儒学之上。道教的发展——null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声称道教教祖李耳是李唐帝室的远祖。扶持道教,设置道观,创办道教学校,诏定《道德经》为诸经之首,申令道先佛后,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道士、女道士在僧尼之前。唐太宗李世民道教的发展—— 乾封元年(666),唐高宗李治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祭拜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null 北宋真宗和徽宗时期,出现北宋道教发展的两个高潮。宋徽宗赵佶,对道教更是痴迷终生,在各地大力建筑道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朝廷曾经五次诏令搜集整理道书。道教的发展—— 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道教仙经详加校订为全藏共540函,5481卷,名《政和万寿道藏》。这是中国《道藏》的第一次正式刊本。null 明太祖朱元璋取得政权后,为提高汉民族的地位和自尊心,在宗教方面崇奉道教,封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真人,赐银印,秩视二品。洪武五年又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明成祖朱棣之后,帝王们与道士过往密切。道教的发展——null 耗时13年建成后来形成的9观、9宫、12亭、36庵堂、39桥梁、72岩庙等完整而雄伟壮观的建筑群。计殿堂庙宇2万多间、400多处,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 据史载,明成祖朱棣崇奉道教,在建设北京宫殿基本完工后,1412年即命人率30万工匠进驻武当山。null 明中叶以后,道教逐渐失去了统治者的扶持,特别是到了清代,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在上层的地位,从清以后日趋衰落,而民间通俗形式的道教仍很活跃。 道教的发展——null 民国时期道教基本上停滞不前,对社会的影响及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弱,道教具有更多的民间宗教色彩,在民间社会还有较多信奉者。道教的发展——null 中国道教经过1800多年风风雨雨,分化整合,全国形成南北两大教派,即南正一、北全真。 南方符箓各派为正一派所统一,由张天师后世子孙掌教,祖庭在江西鹰潭龙虎山,活动以符箓为主。正一道士的神权主要从“箓坛”获得,古有“三山(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江西閤皂山)符箓”制度。正一派道士多为入道形式,有俗家生活,许多道士习惯在庙观中着道装、诵经典、拜神灵、做科仪、画符咒、接应十方善信。 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null 以全真修炼为目的,实行出家制度,按照全真的传统要求,全真道士应该素食、独身、不着俗装、满发大领,全真道士注重清修、主要活动都在庙宇完成,庙宇就是家。 道教全真派 北京白云观自元起为全真“第一丛林”,是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中国道教协会、道教学院及道教文化研究所均设于此。 null 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五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三万余人,普通信徒人数则难以数计。道教信仰目前在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仍很普遍,那里信徒众多、宫观林立,同时在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也都有当地华侨建立的道教宫观。 道教发展现状null 道教的哲理及教理教义源自于老子《道德经》。而《道德经》是老子的杰作,所以道教视老子为自己的教祖,把《道德经》当作主要经典。 3、道教的基本信仰null 《老子想尔注》为正师道创教时讲习《老子》的注本。 《老子想尔注》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为一种六朝(公元222- 589年)时的写本。但原件已被英国人斯坦因窃走,现藏大英博物馆。 null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后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 道教教祖——老子null 老子见周王朝日衰,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途经函谷关。 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 老子 · 函谷关 ·《道德经》null 老子之所以伟大,在于其作品《道德经》的伟大。 第一,寥寥五千言《道德经》风行欧美,流行世界,已被译成30多种外国语言,拥有近500个外文版本,是世界外文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文化经典。老子也被美国《纽约时报》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null 老子之所以伟大,在于其作品《道德经》的伟大。 第二,《道德经》的伟大还在于它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以无数文字去诠释它,而且似乎永远也言犹未尽。各朝各代研究老子的名人名家千千万万,出版的书籍、文章千千万万。null 老子之所以伟大,在于其作品《道德经》的伟大。 第三,《道德经》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个智慧的海洋,是一首人生之歌、和谐之歌。寥寥五千言,却包含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从开天辟地到吃饭穿衣等,无所不及的道理。 null 老子之所以伟大,在于其作品《道德经》的伟大。 第四,道教在创立的时候,就将老子奉为道祖,敬奉为太上老君,尊老子的《道德经》为最高经典,并规定为教徒必须天天习诵的功课。null 道教将其中“道”作为根本的信仰。 《道德经》中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 “道”到底是什么? “道”的含义有哪些? null “道”的现代汉语涵义—— 道路;水流通行的路径;泛指各种通路;行程、路程;辈分、行辈;方法、途径、通达;技艺、技术;宇宙万物的本源、本体;事理、规律;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道德、道义;道说、引导指引等。 null ①道是“客观规律”。道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道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 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万物从道起源,又回归于道。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作为规律的道, “夷、希、微”,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看不见,听不着,摸之不得的,但是一切都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null ②道的哲学内涵是宇宙本源。春秋时期,“道”字进入哲学领域,带有“规律”的涵义。老子赋予“道”字宇宙本源的终极涵义。 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浑然一体的东西。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本原,这里“始”、“母”、“根”、“门”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null ③道是过程。道是世界的本原,但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 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即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这就完整地说明了天地万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历程。null 《道德经》中的“道”,其哲学内涵相当丰富: 有时指万物的本原,有时指存在的万事万物及其法象,有时指宇宙的根本规律,有时又指人生的准则、规范,在具体章节中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null 道可道,非常道。 这里的所说的“道”应是大“道”,宇宙本原、自然规律这样的大道,它是无形的,不能直接感知,说不清也道不白。 “道”就是这个世界的“绝对真理”,这个“绝对真理”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只能领悟出来。 null 《道德经》中有“德”字41处,提出了“上德”、“玄德”、“孔德”、“积德”等等。 《道德经》:“道生道,德蓄之。”(五十一章)其意:道生万物,德育万物。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德是道在万物中的体现。以“道”和“德”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是整体和局部,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null古代“德”、“得”二字通用 所谓德,就是得到了道。德就是得,就是成,就是不失去道。“德”是“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中落实于社会的人性、人伦、人情等方面的道德行为规范。所以道教中人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 null 以“抱一”、“清静”、“无为”、“柔弱”、“不争”、 “寡欲”等作为处事与修养之方法 “抱一”也称“守一”《道德经》云:“一者,心也、意也、志也,念此一身中之神也。凡天下之事,尽是所成也”;“故守一,然后且具知善恶过失处,再能守道”;“古今要道,皆言守一,可长存而不老”。“抱一”是道教中基本的修养工夫,认为“守一”才能消灾免祸,益寿延年,长生通神。null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好的善良是像水一样的,水有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水有三种“品质”:一是滋润万物;二是向低洼处流;三是滴水穿石。可见最好的善良:一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二是谦虚谨慎,不居功、不自傲;三是有坚韧的性格。null 《道德经》:“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其大意: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缺点;一般人一定有缺点,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有缺点。老子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自知者明”。 null 《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不仅告诉天长地久这个事实,还告诉我们怎么做到“天长地久”的境界,那就是不要为自己而活,为别人而活;为别人而活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好,更愉快,更幸福!null 道教认为,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 道教重生,追求长生,相信人通过求神或修炼可以得道,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且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肉体永生,白日飞天,长存仙界。 null 道教的基本观点是神仙观念,得道成仙是道教的理想,其理想世界: ⑴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 ⑵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 null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作主,而不用听天由命。 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辟谷、服符等。 null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三清之下的众神则以得道之深浅、功德之多寡而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职守,最高者为玉皇,其次为四御,再次则为众天神。 道教是多神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有一个庞杂的神仙系统。 null(三)中国佛教文化 1.佛教的创始 相传公元前624年农历四月初八,在古代的印度,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迦毗罗卫城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太子,他是国王释家族的后代,因后创建佛教被后人称为“释迦牟尼”。 null 释迦牟尼佛陀的出生地,即是现在尼泊尔境内的毕拍罗婆地方,当时叫迦毗罗卫国 null 尼泊尔迦毗罗卫国旧王宫遗址。释迦族聚居于此,释迦牟尼出生地。中国的法显、玄奘曾到过此城。 null 悉达多太子在宫中生活了29年,享受着人间的富贵荣华,有姣妻贵子,仆人成群。 null慧剑削发为僧 null六年苦行修道  null 发誓:若不能证到无上正觉,宁让此身粉碎,永不起此座!”终于公元前589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的凌晨,悟道成佛 。 悉达多太子独自一人,走到一棵枝叶繁茂的毕钵罗树下,拾了一些草叶铺了一个座位,面向东方,盘腿静坐。null 佛陀证悟成道后,开始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 从此,悉达多被称为“佛陀”,意为真理的觉悟者; 又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也称为“佛祖”,意为佛教创立者; 还称为“世尊”,意为世界上最尊贵者。null 公元前543年2月15日中夜,佛陀在两株娑罗树中间安祥而逝,寿80岁。佛陀涅槃逝世后,舍利为八国国王所分,起塔供养。佛陀—娑罗树下涅槃 他生前的教导言论被弟子们加以整理形成佛教经典三藏。null2、佛教的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得的“真理”,即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被称为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null“四谛”又称为“四圣谛”苦集灭道四圣谛 所谓“谛”,即“真理”的意思,“四谛”意为“四条真理”。null “苦”谛即要人们把现世看成是痛苦的,人生充满着苦。佛教认为,人生没有安乐可言,只有痛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null “集”谛是讲造成人生痛苦的原因。即要人们把苦恼产生的原因,看成是起源于人本能的欲望(色、声、香、味、触五欲)。 “四谛”之“集谛”—— null “灭”谛,即要人们相信苦恼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解脱”而成佛。 “四谛”之“灭谛”—— null “道”谛,即要人们相信有一条可以使人解脱的途径。“道谛”的主要内容就是“八正道”或“八圣道”。“四谛”之“道谛”—— null 佛教主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和三世说(前世、今世,来世)。 实现佛教最高理想境界应遵循哪些途径和方法,佛教规定了八种方法,即八正道又叫八圣道,“正”即不邪,道即道路、途径之意。null 正见:正当的见解;正思:正当的思想; 正语:正当的语言;正业:正当的行为; 正命:正当的生活;正勤:正当的努力; 正念:正当的意念;正定:正当的禅定。 八正道即八种能够通向涅槃解脱的修行方法—— null 十二因缘: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因缘相随,三世相续而无间断,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而不能得以出离。 null 其大意:世间存在的一切,都是种种痛苦的现象,即所谓“苦海无边”;造成痛苦的原因是爱欲和贪欲,要想脱离痛苦,必须根除欲望,遵循佛门的正确途径,证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 释迦牟尼宣讲之法,主要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null “佛”是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人,是人类最慈祥、伟大的导师,要向他学习;“法”是佛所觉悟的真理,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快乐的境地,要深入研究;“僧”是严守戒律、传承佛法的出家人,抛弃人间五欲,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是人们生活中,最亲近的、看得见的老师,要向他们请教。 第一步三皈,即对佛、法、僧归顺依附。佛法僧称为三宝,是佛弟子学习和景仰、依止的对象。 null第二步:五戒十善是自修阶段 三皈后就应依佛法的教导,受持五戒以修身,防止过失和不犯错误,使自己身心有了规范,向善的方向发展。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再扩大深入,是推已及人的过程,由消极的自利,走向积极的利他方面。 null “十戒”源于“五戒”,而又与“五戒”侧重不同。“五戒”侧重于止恶,而“十戒”侧重于行善。 “十戒”:“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意三”(不贪、不嗔、不痴)。身、口、意代表了行为、语言和思想。null 专以利人度生为目的,一切都为利益他人考虑,不计较个人财产得失,生命安危,此是佛教的精神实质所在,修学的人,虽是凡夫,亦称菩萨。 第三步:四摄六度 四摄:“摄”为导引、摄受之义,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是菩萨应有的处世态度。 null 佛教“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根据所受持戒律的不同而区别,是佛教正规的称谓。null3、佛教的传播发展 释迦牟尼圆寂后,他所创立的僧团,遵循他的教导,维持了100多年的和睦相处状态。100多年后,这个团体由于对导师教法的歧见,开始分裂为上座、大众两个对立的部派,称根本二部。随后的100多年里,分裂进一步加剧,先后分成18部(或说20部),称技末部派。null公元前后向南向北传播。 2世纪由中国传入越南。 4世纪由中国传到朝鲜。 4~5世纪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 5世纪传入印尼。 5~6世纪传入柬埔寨。 6世纪由中国经朝鲜传到日本。 7~8世纪由印度和中国汉地传入西藏。 12世纪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 12世纪在印度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17~20世纪初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 公元前3世纪向印度各地传播。此后开始向外传播——null 8~9世纪后,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僧团日益衰败。12世纪伊斯兰教入侵后,毁弃佛寺、焚烧佛经、杀害僧侣。从此佛教在印度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从12~19世纪的700年间印度基本上没有佛教。 null 在19世纪末期,斯里兰卡一位达摩波罗Dhammapala居士到印度瞻礼佛教圣地,看到圣地的荒凉景象,立志复兴印度佛教的事业。 玄奘曾经留学取经的那烂陀寺印度那烂陀玄奘纪念堂 佛教的光芒却辐射到了亚洲的其他国家,特别在东亚和东南亚诸国中,获得了新生。null佛教的传入及其中国化中国佛教三大派别 汉地佛教(汉语系); 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藏传佛教(藏语系);null 汉传佛教 日本 朝鲜 越南 大乘 佛教 北传:印度 中国 藏传佛教(喇嘛教) 泰国 南传:印度 缅甸 小乘 斯里兰卡 佛教 柬埔寨佛教传入中国路线图null 又称北传佛教,因其经典主要属汉文系统。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以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派使去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法传入中国之始。传播地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中国内地营建的第一座寺院 洛阳市东10公里处的白马寺 汉传佛教null 佛教在中国的三国、魏、西晋各朝代时,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魏都洛阳和吴国的都城建业是传播活动的中心。这阶段的译经工作和对佛教教义的宣传、研究,为以后佛教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汉传佛教null 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阶层人普遍信仰佛教,到处建有佛塔、寺院。举世闻名的佛教石窟艺术:敦煌、云冈、龙门等古代的雕塑、壁画,都是这一时期开始建造的工程。 云冈石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汉传佛教null 南北朝时的梁武帝笃信佛教,他在位14年中,4次舍身入寺院为寺奴都由国家出钱把他从庙里又赎回来。 初建于514年的南京古刹灵谷寺,是梁武帝为纪念宝志和尚而建,传说宝志和尚有神通,预言事往往得中,梁武帝崇敬备至。 梁武帝亲自讲经说法,撰写经文。梁朝有寺院2860所,僧尼82700余人。null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即位后下诏在全国建寺院,设释经处,培养了大批佛教高僧、学者。这时最著名的僧人玄奘,历时19年,跋涉5万余里,去到印度取经,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并写《大唐西域记》见闻录。唐太宗推崇玄奘为“法门之领袖”,“千古而无对”。汉传佛教唐代高僧义净唐代高僧玄奘null 7世纪初叶,松赞干布继位后:平息地方奴隶主贵族的叛乱,控制局势;迁都逻些(今拉萨市),从贵族势力盘根错节的雅隆河谷摆脱出来,达到巩固王权的目的;定都逻些以后,以“远交近攻”为基本国策。 藏传佛教null藏传佛教佛教传入西藏 尼泊尔:娶尼泊尔国王的赤尊公主为王后,带来佛像在拉萨建庙供养; 唐都长安:两次派人入唐求婚,唐嫁文成公主,并将释迦牟尼佛十二岁身量像带到拉萨; 古印度:派人赴印学梵文和佛经,并制定法律明令人民要虔信佛教,佛教开始在吐蕃传播起来。null拉萨大昭寺 拉萨小昭寺 昌珠寺位于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由松赞干布主持修建,是西藏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null 始建于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时为公主建的宫室,但建成现在的规模,是到17世纪才完成。 西藏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布达拉宫null 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逐渐渗入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中国藏族广泛信仰的宗教。随后上层喇嘛逐步掌握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松赞干布时期,创造藏文,翻译佛经,建造佛殿,为藏传佛教奠定了基础。null 在中国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内蒙七省、自治区流传,并传入锡金、不丹、尼泊尔、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地。 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珞巴族、门巴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null 1409年藏传佛教格鲁派法师宗喀巴针对藏传佛教戒律废弛,僧侣生活放荡,佛教声名不佳的状况,倡导宗教改革,提出僧人严守戒律、不事农作、独身不娶,并加强僧院制度管理。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又称黄教。 null 格鲁派法师宗喀巴改革藏传佛教后,其势力不断壮大,不仅掌握神权也掌握政权,形成政教合一组织,去世后其两大弟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并形成了黄教活佛转世的两大系统即达赖和班禅,担任黄教教主。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藏传佛教的发展null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它一兴起就迅速取代了其它各教派的地位,成为后期藏传佛教的唯一主角,在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它具有任何教派都无法达到的重要地位。黄教16世纪后开始传到四川、青海、甘肃、蒙古等地,至今仍在藏族、蒙古族社会生活中影响极深。 藏传佛教的发展null哲蚌寺 色拉寺 甘丹寺–格鲁教派的祖寺 格鲁教派拉萨三大寺 null 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 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null 始建于1379年,占地面积600余亩,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距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和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是格鲁派僧人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null 格鲁派在甘、青、川的活动中心。历经280多年的修建、扩充,发展成为一个具有6大扎仓(学院)、48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的庞大建筑群。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 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null 南传佛教:据有关文献记载,南传佛教于隋唐时由缅甸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全佛像开光大典法事活动null 自此,南传佛教在中国发展,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 615年,隋在今天景洪市建立的佛寺——洼坝姐佛寺。 唐开元十二年,佛法从缅甸传入景洪。建于1204年的曼飞龙塔,为西双版纳著名的小乘佛教建筑。null 佛教在印度产生后,历史上曾出现部派佛教(小乘)、大乘佛教、密教等三大派系。但后来,佛教在印度衰亡,三大派系都不复存在。而在中国,却保留了承袭印度部派佛教而来的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承袭印度大乘佛教而来的汉传佛教、与承袭印度密教而来的藏传佛教。在当今世界上,如此完整保留三大系佛教形态的,唯有中国。 根基之深 null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都在中国。可以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 null 中国始终是一个世俗国家,自汉代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国家正统指导思想。虽然有些朝代有崇道、或者崇佛的时期,但是任何一个宗教都没有形成象西方
本文档为【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5346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6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01
浏览量: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