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要点

2012-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要点

举报
开通vip

2012-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要点 高中生物复习要点 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一) 《第1章 走进细胞》复习要点 一.重要考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的全部个体;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的所有生物,完整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总和。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常考点有:换高倍镜的步骤(物像移中央、转动转换器、调光、调细准焦螺旋)、换上高倍镜后物像的变化(物像大了,看到的视野小了,视野比原来暗了)、玻片移动问题等。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种类的区别:细菌、蓝藻、支原体...

2012-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要点
高中生物复习要点 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一) 《第1章 走进细胞》复习要点 一.重要考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的全部个体;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的所有生物,完整的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的总和。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常考点有:换高倍镜的步骤(物像移中央、转动转换器、调光、调细准焦螺旋)、换上高倍镜后物像的变化(物像大了,看到的视野小了,视野比原来暗了)、玻片移动问题等。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种类的区别: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常常不好区分的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和藻类(衣藻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因为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没有线粒体等,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外有细胞壁(很多种原核生物都有,但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   5.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   差异性 统一性 原核细胞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拟核) 无染色体(只有环状的DNA)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1.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 2.都含有DNA 3.都有核糖体 真核细胞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 有染色体(DNA上有蛋白质) 有多种细胞器   6.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营养方式为寄生,并且只有寄生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7.细胞学说。从细胞学说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理解细胞的统一性   8.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复习要点 一.重要考点   1.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量元素种类,元素的含量(鲜重最多和干重最多)   2.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或有机物)   3. 实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主要考点是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溶液浓度不同,使用原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实验选材等。   4.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写法、识别、计算等)   5. 脱水缩合反应(肽键、缩合实质、肽链的有关计算)   6.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及功能的多样性。主要考点是哪些物质是蛋白质及相应作用(绝大多数酶、血红蛋白、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   7. 核酸染色观察实验及分布。重要考点是DNA分布,常结合特殊细胞如根尖细胞、动物细胞、原核细胞等考查。   8. 核酸的结构。重要考点是基本单位核苷酸组成、种类、DNA与RNA的区别。    DNA初步水解→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磷酸、脱氧核糖、四种碱基   9. 遗传信息及遗传物质。这个知识点在模块二还要重点学习,可适度把握。  10.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重要考点是动植物糖类种类的区别(特有的)、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糖原、纤维素、淀粉。  11. 脂质。脂肪(良好贮能物质)、磷脂(膜成分)、固醇(种类)  12. 蛋白质、多糖、核酸的单体。  13. 几种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糖类(只有C、H、O),核酸(只有C、H、O、N、P),蛋白质(C、H、O、N及P、S等),脂肪(只有C、H、O),磷脂(C、H、O、P)等。  14. 水的形式(自由水的特点、其含量与代谢水平有关)  15. 无机盐的作用。掌握好课本上的例子(叶绿素含镁,血红蛋白含铁、血液中钙的含量例子) 二.复习见议 1.  指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 2.    对部分重点知识出例题练习并详细讲解。如肽链的有关计算、核酸的结构等    给学生做本章的综合题。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要点 一.重要考点   1. 实验:制备细胞膜。主要考查点是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处理方法(吸水涨破,血红蛋白流出)   2. 细胞膜的成分。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可结合第六章的细胞癌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一般结合细胞膜的结构考查。   3. 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多糖,可用纤维素酶处理去掉细胞壁)和果胶。   4. 动植物亚显微结构图。要熟练识图。   5. 细胞器可列表复习,区别存在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等   6. 细胞器学习还应分类总结:两层膜及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含色素的细胞器; 动植物细胞区别的细胞器; 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细胞器。   7. 细胞器复习注意点: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都具两层膜,都与能量转换有关都含有少量的DNA)②植物的高尔基体还参与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③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中心体在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细胞与有丝分裂有关。④注意区别显微结构(细胞壁、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及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如:核糖体、核膜等)   8.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动输。区别能合成分泌蛋白的细胞(内分泌腺细胞、消化腺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 合成场所(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有关的细胞器及各自功能,并且常结合图进行考查。   9. 生物膜系统。考查点不多,联系实际可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血液透析膜的作用机理。  10. 细胞核的结构。重要考点是核膜(两层膜、有核孔),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  11. 结合实例(如变形虫及伞藻实验)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12. 染色质和染色体成分及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不同状态。  13. 染色质、染色体、DNA、遗传信息的关系。  14. 另外:细胞壁和核膜都可通过大分子物质。 二.复习见议 3.  指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如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  对部分重点知识出例题并详细讲解。如细胞器识图题、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给学生做本章的综合题。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复习要点   一.重要考点①②③④⑤   1. 渗透装置。半透膜特点及举例;渗透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具浓度差)。   2. 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现象及原理(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可进行渗透作用)。   3.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现象(质壁分离及复原)   4. 质壁分离是重要考点。①原因(内因是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外因是具浓度差),②条件(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③应用(鉴定是否为活细胞;测定细胞液的浓度等)④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浓度即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⑤自动复原现象 ⑥质壁分离细胞图的识别   5. 注意对比: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6. 能证明细胞膜具流动性的现象:吞噬作用、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人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等。   7. 流动镶嵌模型内容。内容、图、糖蛋白。   8. 物质跨膜动输方式。三种动输方式的特点、举例及判断:自由扩散(水、氧、二氧化碳、甘油、脂肪酸、胆固醇、乙醇、尿素、苯等);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主动运输(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离子等)。另外根据题目背景进行分析判断。   9.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载体,同时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0. 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特点与膜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11. 本章可考查实验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或实验分析题:如半透膜、质壁分离、细胞吸水和失水。   二.复习见议 5.  学生自己看课本弥补基础知识。 6.  让学生注意区别和分析三种跨膜动输方式。 7.  以例题形式分析实验设计题。 做本章的综合 练习题 用券下载整式乘法计算练习题幼小衔接专项练习题下载拼音练习题下载凑十法练习题下载幼升小练习题下载免费 。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复习要点   一.重要考点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①学生要理解实验的原理及设计思路,知道在探究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控制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重复实验。②理解酶可以使一些化学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   2.酶的作用。降低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   3.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4.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   5.酶的专一性。本知识点可用多种的例子考查;另外学生要会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   6.酶的作用条件。①学生会设计实验  ②要会分析温度和PH值变化曲线 ③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1.5 ④酶的永久失活   7.ATP的结构简式。写法;高能磷酸键的特点及个数;磷酸基团的个数   8.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反应式写法;能量的来源及去向;意义。   9.《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了解实验的设计及变量的控制;记住二氧化碳、酒精的检测方法。   10.有氧呼吸。①主要场所(线粒体)及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嵴、酶)。②过程(图解):三个阶段的场所、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释放,要求学生要熟写有氧呼吸图解。③理解有氧呼吸是彻底的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④反应式:熟写反应式;理解反应式中各种物质变化的阶段,元素的去向和来源,知道氧气的氧全部形成了水;会利用反应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反应物中的氧气与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11.区别有氧呼吸和燃烧(条件,能量的释放)   12.无氧呼吸。①场所(细胞质基质)②过程(图解)③理解无氧呼吸物质的不彻底分解,大部分的能量贮存在酒精或乳酸中没有释放出来,生成了不彻底的氧化产物。④反应式:熟写反应式(注意产生乳酸时没有二氧化碳产生);会用反应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注意各物质间的比值)⑤条件:无氧条件下,有氧时会抑制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产物的条件(产生乳酸的:动物在剧烈动物时;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缺氧条件下;乳酸菌等。产生酒精的:植物在缺氧时;酵母菌在无氧呼吸时等)   1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联系。①列表格区别(场所、条件、产物、能量、实质、联系等);②列细胞呼吸图解(两种呼吸方式图解合并),进一步理解两种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14.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条件:温度、氧气浓度等。①影响原理②影响曲线(注意分析氧气浓度对酵母菌和乳酸的曲线)③结合现实生活举例(如酵母菌酿酒、制酸菜、松土的意义、水淹对植物的危害、潮湿的种子堆为什么发热等)   15.《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 ②各种材料的用途(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等)③画滤液细线的要点 ④实验结果(色素的种类、颜色、含量、在滤纸条上的位置)   16.色素的作用: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7. 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情况,能解释一些现实问题(大棚问题、补充光照问题、叶片颜色由绿变黄的变化等)   18.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①色素和酶的位置 ②叶绿体适于光合作用的结构特点。   19.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20.光合作用的过程。①过程(图解):学生熟写图解;两个阶段的场所及变化(光反应的主要变化是色素吸收光能,并利用转化的光能完成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的主要变化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 ②两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③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理解反应式中各种物质所参与的阶段及相应变化,会分析元素的来源和去向 ④会分析环境中光照或二氧化碳变化时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葡萄糖等物质含量的变化   21.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肥条件等)。①分析外界条件主要影响的阶段及相应影响 ②影响曲线 ③提高光合作用的措施   22.《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①理解原理和过程  ②学生能自已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3.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区别与联系。①表格曲别 ②分析一昼夜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   24.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新疆的哈密瓜、提高产量的措施等)   25.化能合成作用。①实质: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出来的化学能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举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硫细菌等 ③与光合作用的异同点:能量来源不同;都可以合成有机物,都属自养方式。   二.复习见议 8.  学生自己看课本,多画多写。 9.  让学生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问题 10.           注意:酶的实验设计题;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题及曲线题和图解题。 11. 做本章的综合练习题,并强化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练习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复习要点   一.重要考点    1.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相对表面积影响物质运输的能力;细胞核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2.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此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结果分析等。    3. 细胞增殖的意义、方式。    4. 细胞周期。①概念 ②理解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及主要变化 ③细胞周期的判断    5. 有丝分裂: ①  间期的主要变化及意义(完成染色体的复制,结果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色单体) ②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主要变化(略)。 ③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形成单体,前期染色体出现,中期排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④染色体的特点:染色体上没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1:0;染色体上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2:2 ⑤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复制,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期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 ⑥DNA的变化:间期复制含量加倍,末期随细胞分裂而减半。 ⑦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曲线:要会分析变化原因及区别(染色体加倍于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加倍于间期DNA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只有后期数目是加倍的,其余各期都与体细胞数相同;DNA在前期、中期、后期的含量都为体细胞的2倍) ⑧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纺缍体形成方式不同;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与其结构的区别有关(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 ⑨识图。判断动物细胞(可依据中心体或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所处时期;数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数目。 ⑩有丝分裂的意义    6. 《观察根尖分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①选材(植物根尖、芽尖等分生组织及动物的受精卵等) ②实验原理(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着色;高倍镜可观察到各期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步骤(实验各步的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排成单层的步骤) ④实验结果(间期细胞多;分生区细胞特点等)    7. 细胞分化:①概念 ②特点(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改变,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分化是一种稳定性的、持久性的变化;分化是普遍存在的等)③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8. 细胞的全能性:①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举例 ②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也具有全能性)③干细胞(概念、举例)    9. 细胞衰老。①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不是一回事,但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人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②细胞衰老的特征(白发原因,老年斑原因等)    10. 细胞凋亡。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    11. 细胞癌变。①癌细胞概念、特征、机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防治。   二.复习见议 12.    学生自己看课本弥补基础知识。 13.   本章重点复习有丝分裂。可让学生多画图理解记忆。 以例题形式分析有丝分裂图解题。做本章的综合练习题。 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二) 生物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2.孟德尔让黄色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黄色皱粒 。 3.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黄色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第二章第二节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 女性 ,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Ⅱ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 个体 。 5.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 第三章第一节 1.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3)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过程:① T2噬菌体的 蛋白质 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 DNA 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蛋白质 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 DNA ,而是 RNA 。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 高分子 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反向 平行盘旋而成的 双螺旋 结构。              ②外侧:由 脱氧核糖 和 磷酸 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第三章第三节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 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 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间期 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间期 ,是随着 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细胞核 。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 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 模板 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 2 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 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 半保留复制 。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 游离的脱氧核酸 ,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第三章第四节 1.一条染色体上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 线形 排列。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 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 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 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 遗传单位 。 3.结构:基因的 脱氧核苷酸 排列顺序,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 遗传信息 。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 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特异性 。 第四章第一节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 , 转运RNA(tRNA) , 核糖体RNA(rRNA) 。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 单链 ,而且比DNA短。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氨基酸 ,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蛋白质 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密码子 。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 细胞质 ,搬运工是 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 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 携带氨基酸 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 反密码子 。 第四章第二节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 蛋白质 传递到 蛋白质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2.基因通过控制 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蛋白质的结构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第四章第三节 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 3 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非重叠 的方式阅读,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 和 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 RNA ,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第五章第一节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替换、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 ,频率很低。 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 新基因 产生的途径,是 生物变异 的根本来源,是 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4.基因重组是指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第五章第二节 1.染色体变异包括 结构 变异和 数目 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数目或排列顺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 非同源 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 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 减半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6.单倍体是指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在生产上常用于 培育纯种 。 第五章第三节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1 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 显 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 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 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 21三体综合征 ,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 减数分裂 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5.人类基因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 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第六章第一节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 优良性状 通过 交配 集中在一起,再经过 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 2.诱变育种是利用 物理因素 (如 X射线 、 γ射线 、 紫外线 、 激光 等)或 化学因素  (如 亚硝酸 、硫酸二乙酯 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 基因突变 。其优点是 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 第六章第二节 1.基因工程又叫 基因拼接技术 或 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 某种基因 提取出来,加以 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 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 定向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 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简称 限制酶 );基因的针线即 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常用 质粒 、 噬菌体 、 动植物病毒 等。 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经历四个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 4.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 农药的用量 ,大大降低了 生产成本 ,而且还减少了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5.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 高效率 、 高质量 、 低成本 。 6.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另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 第七章第一节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 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 神造的 ,而是由 更古老的生物进化 来的;生物是由 低等 到 高等 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 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 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样性是 进化 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 遗传和变异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 个体水平 。 第七章第二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 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基因突变 、 基因重组 和 染色体变异 ,其中 基因突变 和 染色体变异 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 等位基因 ,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和重组 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 一定 的方向不断进化。 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 相互交配 并且 产生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 7.隔离是 不同种群 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 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 生殖隔离 和 地理隔离 。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不能相互交配 的,即使 交配成功 也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 。 9.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 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的现象。 10.共同进化是指 不同物种 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基因 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 多样性。 生物知识归纳(必修三) 一、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组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叫做稳态。日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神经调节 ㈠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部分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3、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4、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5、运动性失语症(say):当(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6、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㈡1、兴奋的传导: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局部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正电荷向兴奋部位负电荷传递,膜内由兴奋部位正电荷向未兴奋部位负电荷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②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来传递。传递过程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泡经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三、 体液调节 ㈠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2、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3、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4、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㈡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3、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4、激素的调节:a、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代谢加强。b、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 → 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5、在体液中除激素外,还有CO2、H+等对机体也有调节作用。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a、不同的: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b、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四、免疫 ㈠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后者主要是指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免疫细胞。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骨髓发育成B细胞。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3.抗原是指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具有异物性,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细菌病毒等;具有大分子性,通常分子量大于10000;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4.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包括凝集素和抗毒素。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中。 ㈡1.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肌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响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层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 细胞免疫的过程: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效应T细胞还释放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来加强免疫效应。。 2.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发挥免疫的阶段。 3.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例如细菌外毒素主要是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主要是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病毒感染时,先通过体液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彻底消灭。 4.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5.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找出过敏源,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源。 6.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的病因是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自身的组织和器官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导致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抗原进攻的同时,也向自身的组织、器官发起进攻.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7.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和缺乏引起的疾病。该病可分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另一类是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HIV引起的,其病毒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 五、植物的激素调节 ㈠1、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3、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6、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㈡1、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2、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4、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5、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6、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六、种群和生物群落 ㈠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6、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7、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㈡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
本文档为【2012-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65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2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4-19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