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叶芝_责任始于梦中_

叶芝_责任始于梦中_

举报
开通vip

叶芝_责任始于梦中_ 当代外国文学 叶芝: /责任始于梦中 0 丁 宏 为 内容提要 现实社会和历史事件等因素使叶芝必须面对 /责任0 概念给他带来的压力, 他 那些含有自我辩护或开脱成分的诗文反映了他所看到的不同的生活画面和精神空间, 使不同的 /责任0 定义之间形成张力。 关键词 叶芝 责任 无责任 叶芝后期诗集 5最后的诗 6 (Last P o- em s, 1938~ 1939 ) 中收录了一首题为 5政 治 6 的小诗, 中译文如下: 那女孩站在那里, 我怎能 集中思想 在罗马或俄罗斯 或西班牙的政治上?...

叶芝_责任始于梦中_
当代外国文学 叶芝: /责任始于梦中 0 丁 宏 为 内容提要 现实社会和历史事件等因素使叶芝必须面对 /责任0 概念给他带来的压力, 他 那些含有自我辩护或开脱成分的诗文反映了他所看到的不同的生活画面和精神空间, 使不同的 /责任0 定义之间形成张力。 关键词 叶芝 责任 无责任 叶芝后期诗集 5最后的诗 6 (Last P o- em s, 1938~ 1939 ) 中收录了一首题为 5政 治 6 的小诗, 中译文如下: 那女孩站在那里, 我怎能 集中思想 在罗马或俄罗斯 或西班牙的政治上? 这儿倒有一位多识之士明白 他谈论的是什么; 那儿还有一位既博学 又有思想的政客; 也许他们说的都是真的 ) ) ) 关于战争和战争的警报; 可是啊, 但愿我再度年轻, 把她搂在我的怀抱。¹ 孤立地看这首诗的译文或原文, 都会觉得它 有打油诗的特点。不过, 在叶芝多年来时而 追求绵长乐感、时而热衷口语体的风格演化 过程中, 如 5政治 6 这样的作品还算不上 异类, 尚可与其他一些抒情诗一同融入诗人 正常的诗艺空间。然而在内容上, 我们仍会 感到它稍欠严肃, 不够恭敬, 政治上似乎也 不很正确; 别人都关注国家大事, 语者却放 纵个人欲念。仅就主题而言, 该诗让人感到 它无非是落入 /爱或性总比政治或战争好0 这一文思俗套。 叶芝本人说过, 他写此诗时并无具体所 指, 不过是 /片刻沉思 0 的结果, 所针对 的是有人抱怨他对政治话题关心不够。º 若 是, 则叶芝并非在表达对某个具体女孩的旧 情, 而主要是凭借一个符号化的人类经历来 反衬生活中其他类型的追求, 最主要的是凸 显自己与那些 /多识之士 0 或 /既博学又 有思想的政客0 的距离, 通过 / (不能 ) 集 #38# 中思想 0 这样的表述, 在两种类型的思维 之间建立紧张关系。在该诗的前面, 叶芝引 用了德国小说家托马斯 #曼的一句话: /在 我们的时代, 人类的命运在政治术语中展现 其含义。0 这句貌似陈述性命题的话在叶芝 眼里则含有明确的抱怨成分。何止抱怨, 托 马斯#曼较早发表论说性著作 5一个不问 政治者的看法6 ( 1918) 时, 就频繁表达他 曾经对某些民主政治理念的厌恶, 直言他痛 恨政治和对政治的信赖, 因为他认为政治使 人傲慢、固执、不人道。托马斯#曼当时的 保守立场与叶芝的视角并不完全吻合, 但基 本上帮助后者表达了类似的情绪。» 人们一 味沿单一的政治思路谈论问题, 都变得狭隘 而偏执, 竟意识不到生活中还可以有其他的 空间、其他的智慧。 1938年, 叶芝发表诗集 5新诗6 (N ew Poem s), 较连贯地揭示他自己所发现的智 慧, 比如歌谣体的 5桂冠诗人的楷模 6 一 诗说到, 有些诗人 /为了国事 /竟然让他们 的爱人等待, /让他们的爱人等待 0。政治 与爱情之间又发生对立。不过, 先不管当权 者的善恶, 倘若都像过去的那些皇帝握有实 权, 那么, 赞美他们的诗人总算没有白白地 做出牺牲, 而 /现代王权 0 都有名无实, 为了这些傀儡, 何种 /正人君子 ,,愿意 让他的爱人等待 0? 一旦发生这种舍此求彼 的艺术家行为, /诗神 0 就会彻底沉默, 不 仅爱人, 连诗歌本身也不复存在。¼叶芝对 自己生命状况的意识可能会使他对以上所谓 /其他的空间0 的体味变得近切和具体。同 时代评论家利维斯曾抱怨叶芝这个时期发表 的作品流露出 /松弛倦怠 0 的样子, 似乎 在印证一位 70多岁的老人 /对于受挫的性 无能的痛苦感觉 0。½ 这一层意思只能强化叶 芝诗文中含有的对生命能量竟有不同投入渠 道的感叹。 如果我们纵观西方文学传统, 再考虑当 时的文化语境, 就会发现叶芝的有关思想并 非琐碎和孤立; 以上所说的 /文思俗套 0 也会因为背后有更大的文思传统的支撑而显 出其存在的理由。远的不说, 维多利亚时代 文豪罗伯特 #勃朗宁和马修#阿诺德等人就 在一些具体思路上影响了叶芝的创作。这两 位作家都崇尚自发、开放的思想意识, 重视 爱情等人类情感在世间无序状态中所体现的 恒久价值和精神作用, 也都因此看到反映人 类个体感情经历的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阿 诺德认为文学、艺术可以为人类社会维系内 在的秩序, 此外, 他也像叶芝后来那样, 反 对人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单一性的奔突 行为, 而着眼于人类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下 来的精神传统, 它可以存在于教堂之外, 不 仅包括文学、艺术, 也涉及那些以舒缓的、 端庄的方式点缀着人类生活的文化精粹或那 些纯真而美好的礼俗。¾勃朗宁则更专注于 艺术本身的规律, 意识到艺术家追求真理的 方式有别于人类其他的追求。有时, 勃朗宁 的构思和语气甚至能让人联想到叶芝的语 气。在他的戏剧独白诗 5利波 #利皮兄弟6 中, /饱学的修道院长 0 不满意画家利皮兄 弟的艺术实践, 要求他们关注高尚而重大的 题材, 而利皮兄弟一边听着院长的训导, 一 边想着 /那个最漂亮的脸蛋 ) ) ) 院长的侄 女 0, 认为这个美而真的女孩才体现艺术家 所追求的价值, 才是他们的 /守护神 0。¿ 在 5废墟中的爱 6 中, 勃朗宁更是以近乎 突兀的手法让过去的战乱场景和今人的恋爱 行为之间形成反差, 并在每一诗节中重复它 们的对立, 将一种貌似不对称的经历重叠于 另一种经历之上, 似乎在暗示, 年轻人的恋 爱行为就像是在人类权利追求的无垠废墟中 寻求一种不同层面的生活: 废墟就是 /大 地的回报, /还给绵绵数百年的愚蠢、喧嚣 和罪孽! /掩埋好这些, /还有它们战果、它 们的辉煌、它们其他的功劳! /爱情才最 #39# 叶芝: /责任始于梦中0 好 0。À说得稍远一点, 勃朗宁和叶芝等人这 种貌似琐碎的关注, 实际上体现了他们用现 代人的修辞手段呼应先辈哲人有关真理需要 以美和情感为媒介的思想, 比如但丁在 5神曲6 中所展示的有关比阿特丽斯式的美 将人引向终极真理的创造性构思。 两种生活能量、两种思维方式、人类历 史的两种画面 ) ) ) 叶芝的创作生涯让我们不 断产生以下印象, 似乎他一直在逆向表达自 己与众不同的视点。同样像打油诗的小诗 5祝酒歌 6 (写于 1910年以前 ) 更清晰地表 现出他如何用一种智慧抗衡另一种智慧: /美酒口中饮, /爱情眼角传; /我们所知唯 此真, /在老死之前。 /举杯至双唇, /眼望 你, 我轻叹。0Á /抗衡 0 的概念让我们联 想到当代批评家有关一些诗人用艺术手段对 现实历史中发生的政治事件进行遮盖或转化 的评论; 作品写的是超脱, 而实际上诗人们 都获利于历史事件给他们提供的写作契机。 此类认识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提示, 因为政 治风云与个人经历之间的张力关系, 的确可 以成为伟大作品得以产生的温床。叶芝虽在 生前经常被视为缺乏爱尔兰本土气质, 但他 实际上见证了一系列历史大事件的发生, 对 现代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关注程度也并非 浅表。比如 1891年爱尔兰 /地方自治运 动 0 的领袖人物帕内尔之死、Â 1916年针对 英国的复活节起义、 1921年爱尔兰 /自由 邦 0 的诞生等等历史事件, 都以不同的形 式影响了叶芝的诗歌创作, 1910年代欧洲 范围内的各种政治冲突让他对自己的时代有 了更深的感触, 他也在 5再度降临 6 那样 的诗中对历史现实做出了较为直接的评判。 然而, 对于读者而言, 历史的张力虽至关重 要, 但某些历史信息未必一定会掏空诗语之 内涵。诗人在历史张力中以 /逃避 0 的方 式寻找文思支点的过程, 也可以使他收获其 含义不易简单确定的重要作品, 帮他展示其 本人所独见的生活画面, 甚至借以表达某种 教诲, 因此, 我们似乎不能仅凭政治观点而 暗示作品小而历史大、作品假而历史真。因 此, 所谓 /获利0、 /遮盖 0 等只涉及问题 的一半, 若进一步将诗语还原为政治散文, 就可能违背新历史主义者希望我们看到立体 文化空间的初衷。 1914年, 叶芝发表诗集 5责任 6 ( R e- sponsibilities) , 评论界有人认为该诗集较早 地预示了 5最后的诗6 中对不同空间的追 求和对现代人的责备, 两部诗集有前后呼应 的效果。lv在 5责任6 中, 叶芝直接以书前 引语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文化立场: /责任 始于梦中。0lw这句话几乎可以涵盖叶芝的艺 术追求, 但也揭示了人们在他背后对他的埋 怨。根据叶芝不同时期的诗歌所示, 诗人一 生主要对两类事情持不认同或忧虑的态度: 一是逐渐形成的城市中产阶级市侩价值观, 一是他所认为的有些过激的革命理念。对前 者的不满多见于较早期的作品中, 50岁之 后的作品则不断出现与各种革命分子潜在而 不安的对话。受这两种观念影响的人类追求 都含有可以量化的特点, 与之相对的是一整 套为叶芝所看重的东西, 包括文学艺术所代 表的复杂而开放的空间; 爱尔兰古代神话与 传奇中传承下来的富含浪漫、高贵和英雄气 质的精神传统; 体现物我合一、身心合一的 各种类型的匠艺; 温文尔雅的文化礼俗以及 散落于平常生活中的那些恬然不躁又斑驳多 彩的喜剧情节等。埋怨叶芝的人们主要觉得 他找错了批评的对象, 认同感不清, 责任感 不明; 压迫者英帝国当然是最明显的标靶, 怎可以不识民族大义而心有旁顾? 因此, /责任 0 概念成了叶芝需要面对的挑战。 再看 /责任始于梦中0 这句引语, 它 是一个富于争议、不易读懂的悖论。按常 理, 责任感应该产生于对现实的关注和理性 的判断, 与梦幻不搭界; 然而, 内在的目光 #40#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2005 或想像力具有洞察或认知的功能, 这也是欧 洲浪漫主义思想传统中一个常识性的概念。 叶芝这句引语流露出丁尼生笔下尤利西斯式 的蔑视世间俗务、欲到海上追求宏大境域的 浪漫姿态, 隐含着诗人在主观世界中与古人 及其所代表的精神传统对话的企图: 如此做 梦的人也是在为国家负责任, 文化领域也不 能缺少这种不同的责任感。实际上, 评论家 约翰# 安特莱克在他的 5叶芝导读 6 中给 该诗集所含的责任感类型加上了更富悖论意 味的 /标签 0。他将 5责任 6 中的作品划分 在五种责任类型之下: /超自然的责任 0、 /社会责任0、 /不负责任行为的作用 0、 /个 人的责任 0、 /美学责任 0。lx其中, 涉及艺 术作品之作用的 /美学责任 0 和表示个人 爱慕倾向的 /个人的责任0 概念相对较好 理解, /社会责任0 实际上是指对社会的批 判, 具体表现诗人不满于现代人在面对一些 热点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平庸和黯淡。 /超自 然的责任0 则指与前辈亡灵对话的必要性, 为的是让爱尔兰人意识到, 他们正在失去前 人曾经拥有的气度和品德。根据安特莱克的 解读, 还有一种责任也为叶芝所看重, 即他 认为有必要 /精心培育都柏林中下层阶级可 能会说到的那种 -无责任心 . , 那种乞丐所 持有的价值观。对于诗人来讲, 在世间不成 功比成功更加重要 0。安特莱克继续替叶芝 说道: /由于他们不受制于中产阶级的禁锢, 由于他们拒斥社会秩序, (乞丐们 ) 可以提 供无拘无束的语言和欢愉不羁的行为, 而艺 术家为使艺术扎根坚实的土壤, 恰好需要这 些。0ly这种 /不负责任的 0 责任心与刚提到 的尤利西斯式的态度有一定的相似性。 书前引语的原文 / In dreams beg ins re- sponsibility0 是一句近乎完美的抑扬格五音 步诗行, 其悠闲的乐感似乎应该让批评者感 到恼火, 因为那艺术的表面本身已经在对抗 着世人的忙乱。在该诗集的序诗 ( Pardon, o ld fathers) 中, 诗人请出了过去那些与自 己家族沾亲带故的人们, 认为他们个个富有 情趣, 洒脱而豪爽, 代表特有的英雄主义, 值得自己对他们表达歉意, 因为他们的亡灵 仍在不远处游荡, 尚有机会听到一段浪漫故 事在现今社会中的 /终结0, 而自己无力使 那个高贵的传统延续。在说到他自己的祖父 时, 诗人想到自己曾经有感而发的一句话: /只有不实际的德行才能赢得荣耀0; 原谅我, 虽说我已差不多四十九岁, 但为了那无果的热情, 我还无后代, 除了一本书, 我一无所有, 只有它能证明你们和我共有的热血。lz 诗中 /无果的热情0 代表了叶芝通常所指 的诗歌创作活动, 它与功利性的人生投入相 对, 与生命无后的概念并行, 也呼应了前面 所说的 /不实际的德行 0, 即那些目的性不 强、不含因果逻辑、无实际用处的品德, 诗 人自己的写作行为也当列入其内。在下一部 诗集 5库勒的野天鹅 6 (The W ild Swans at Coole, 1919) 中, 诗人又通过一位虚构人 物之口说道: 尽管城里边都是强词夺理的人当道, 尽管每个人、每个姑娘、每个小伙 都标刻清楚自己的远处的目标, 但是无目的的欢乐才是真纯的欢乐。l{ 5责任 6 集内的 51913年九月 6 更直 接对现代爱尔兰人功利的一面表达不满, 认 为他们除了翻腾钱盒子和祷告以外, 什么也 不关心, 革命者为这种人流血, 枉费了一腔 热忱, 于是诗人觉得: /浪漫的爱尔兰已经 死去, /它和欧李尔瑞一起埋入坟中。0l|使 用 /坟墓0 意象的诗中, 5致一个幽魂6 与 这首诗的映照关系较突出, 而这次与诗人灵 #41# 叶芝: /责任始于梦中0 交的 /幽魂 0, 即是前面提到的爱尔兰民族 运动领导人帕内尔。诗人劝说帕内尔不必对 现今的人们心存眷恋, 如想 /重游故城 0, 最多看一眼自己的纪念碑, 或 /来啜饮那 来自海上的咸腥的气息 0, 因为社会现实乏 善可陈, 人们的本性和关注都一如既往, 并 没有因为革命者的努力而发生变化, 因此, 诗人叹道, /去吧, 不安的游魂, ,, /你 生前已有过足够的忧伤悲苦 ) ) ) /去吧, 去 吧! 你在墓中更安全些。0l}这种欲离开一切 的意念在集内的乞丐主题作品中也有相似的 表述, 如 5乞丐对着乞丐喊 6 一诗就说道: / -现在该脱离人世去某个地方 /在海风里重 新寻找我的健康,, /把灵魂造就趁脑袋尚 未秃光。. 0l~由于该诗的一些思想成分 (海 边的房宅、女孩不必太漂亮或太富有等 ) 以稍加变化的形式再现于日后的 5为我女 儿的祈祷6 中, 成了诗人寄语幼女的内容, 因此, 说叶芝在这首 5乞丐对着乞丐喊 6 中与恋海的乞丐认同, 似也不为过。 叶芝以本人的 /责任心 0 所抗衡的, 当然不只是一般的市井民众所代表的功利 心, 它也包括其他文人和一些革命实践者所 /强加0 给他的 /责任 0 概念。多年后, 在 5徘徊6 一诗中, 叶芝回顾自己生命中的不 同阶段, 说到自己进入中老年时, 曾不敢直 接面对景物的变化和季节的轮替, 因为 /责任感压得我直不起腰来 0: 多年前说过的或做过的事情, 或我以为会说、会做 但并没有做也没有说的事情 压得我直不起腰来, 让我 每天都能记起某件不了的往事, 每日都来惊扰我的虚荣和良知。mu 这里, 做某件事或想做某事的责任感至少体 现出对另外两类事情的一种逆反心理, 一是 曾吸引过青年叶芝的伦敦 /诗人俱乐部 0 ( TheRhymerps C lub) 所崇尚的作诗理念, 二 是一些政治活动家所坚持的民族责任理念。 前者试图将叶芝引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方向。 根据叶芝学者理查德#艾尔曼的叙述, 以象 征派诗人为主的诗人俱乐部代表了目的单一、 趣味高雅的文字匠人, 他们只热衷于情味忧 郁、意象清晰的抒情小诗: /诗歌自有其本 身的目的, 它只关乎诗语的节拍和美妙。0mv 叶芝虽一度也望企及这种境界, 但慢慢觉得 诗歌的世界不应该只是这么简单, 他同时意 识到 /人性 0、 /高贵的情感0、 /气度 0 和 /信念 0 等因素的存在, mw这些更为浑厚的因 素所代表的诗艺也应该是诗人所追求的目标。 艾尔曼另外还提醒我们, 不能把叶芝对神秘 和厚重因素的诉求与他提倡回到爱尔兰农民 文化土壤的口号等同起来, 因为叶芝也有意 创作 /少数人的文学0, 力图涉足 / -那种贵 族气质的、奥秘的爱尔兰文学 . 0。mx 沉重的责任感也与政治活动家对他的批 评形成反差。叶芝学者多知道诗人发表于 1893年的诗集 5玫瑰 6 (The R ose ) 的最后 一首诗 5致未来的爱尔兰 6 的创作因由, 比如休 #肯纳这样概括道: /由于不认同欧 李尔瑞责令大家为爱尔兰尽义务的做法, 由 于不认同茉德#冈无止无休地督促人们以某 种强烈的方式表白自己的爱尔兰民族责任 感, 叶芝早在 1892年就明确表达了他个人 的折衷立场: -拥有爱尔兰情怀, 没错, 但 并非以爱国者所期待的方式。. 0my这首诗于 是成为一位诗人就他所认同的 /责任感 0 概念而作的表白, 并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叶 芝首先请朋友们明白, 他本人也是爱尔兰爱 国诗人中的一员, 绝对可以与 19世纪爱尔 兰著名诗人戴维斯、曼根和弗格森为伍, 而 且在爱国方面不比他们中任何人差, /因为 那贵妇人拖着她那红玫瑰圈边的裙摆, ,在 我的诗页上四处游还。0 贵妇人指爱尔兰, #42#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2005 /她的历史早在上帝创造了天使一族之前就 已经开始。0mz红玫瑰长裙成了叶芝的素材, 也把我们带入基督教之前的神秘时代, 因为 红色玫瑰的意象正是代表了一种与某种激情 有关的神秘的美, 或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精 神遗产。这种神秘的美不同于外在的景物描 写所展现的美, 也不同于政治呐喊的激情, 它是爱尔兰式情感活动的渊源, 为神话和传 说所体现, 构成民族历史的动因。叶芝认 为, 这种美有机地融于诗歌韵律之内, 或随 着拍节的响起而浮现出来, 体现了民族历史 最内在的舞韵。他说: /但愿有关爱尔兰的 思绪都能 /缓缓生成于有序的韵律所织出的 宁静。0m{与这样的责任心相比, 一般爱国者 的心态恐相差远矣。但现代批评家是否会严 肃对待叶芝这样的愿望, 则取决于他们是否 认同韵律中的诗意洞思也代表文化生活一个 重要方面这样一种可能。 叶芝所言与我们所谓另一种历史画面有 关, 它有些模糊, 却更加本质。叶芝接下来 具体说道: 我的诗韵比他们的韵律更能 讲述在幽深的地方发现的事情, 在那里除了肉体, 一切都活跃而警醒, 因为自然元素般的精灵在我书案旁 一个个来来回回地游动而徜徉, ,m| 这些精灵可以是一些仙女, 在古代凯尔特人 的土地上于月下起舞。叶芝说, 写诗的人可 以用韵律将她们从 /洪水和风 0 中捕捉来, 并与她们一同追寻那红玫瑰圈边的裙摆。m} 由于生命无常, 才华有限, 他认为应该尽可 能为了将来的爱尔兰人写下个人的所爱、所 梦, 否则那些黑暗中的模糊精灵等等都会消 失在 /无爱无梦的地方 0。显然, 这也是一 种民族文化使命感: /我将我的心脏投入到 我的诗韵中, 0 以便让后来的人知道它曾如 何追求过那玫瑰长裙。m~ 1919年初, 叶芝在创作了对当代政治 和社会乱象表示忧虑的 5再度降临 6 后, 很快又写就 5为我女儿的祈祷 6 一诗, 更 加清晰地勾勒出自己有关精神传统和文化使 命的思想, 侧重点也有所变化, 伯克式的礼 俗观、阿诺德式的秩序观、柏拉图式的等级 观、甚至类似佛教的某种智慧都融在其中, 增加了哲思意味。从外在角度看其诗意构 思, 该诗的摇篮意象与 5再度降临 6 中那 个等待恶兽投生的摇篮相互呼应并形成反 差, 虽然都承载着无理性, 但女婴的纯真与 恶兽的冲动截然有别。再看作品内部, 也有 一系列相互对比的因素使诗意建构手法结实 有序。比如尾节中代表立体空间的房宅意象 就与体现直线状态的大路意象形成对照, 而 且, 该节还以归总的手法使先前诗节中的各 类事物都有了明确的归属: 大路上兜售的货 物包括前面提到的傲慢、仇恨、政见等情 绪, 与之相关的是反复出现的风、风箱、嚎 叫等意象; 而房宅则与第一节中的塔堡和第 六节中的家园等相关, 也因此与文明的礼俗 和仪典发生关联。仪典和礼俗又分别是第 四、八节中的 /丰饶角 0nu 和第六节中的 /月桂树0 的 /别名 0, 月桂树因 /根植在 一个可爱的永恒之处 0 而与第九节中灵魂 所应恢复的 /根本的天真 0 概念相关, 这 是因为英文原文 rad ica l innocence中的 rad-i cal一词既作 /极端的 0 讲, 也含 /扎根 的 0 或 /根生的 0 意思。于是月桂树可以 象征真纯、繁茂、典雅和活力。这样一来, 尾节中的问题 ) ) ) /若非自风俗和礼仪之 中, /纯真和美又如何诞生? 0 ) ) ) 完全可 以用另一种方式提出: 众人奔突的大路上怎 可能有纯真和美? 诗内另一个对比发生在摇篮中睡婴的天 真与 /大海的凶残的天真0 之间, nv前者虽 弱小, 但与屋宅、塔堡及其所包含的各种有 #43# 叶芝: /责任始于梦中0 形有序的文明生活礼俗结合在一起, 竟与后 者形成张力, 似可与之抗衡, 于是大海的天 真所代表的混沌因素可以被面对、被把握, 而若试图像海风一般呼啸或像海浪那样 /狂舞0, 反而不得要领, 最终会在宏大气 象中迷失。在尾节, 叶芝企望女儿未来的新 郎将她带入一座房宅, 里面的一切最好都要 端庄而有序、舒缓而平常, 似乎只有这样才 能使我们最大限度地处理或驾驭模糊的境 界, 最有效地表达激情, 就像是以建筑拥有 海魂, 用文字捉住诗意。当然, 这里面所说 的有序, 由于与舒缓、天真的状态有关, 并 不等同于那种机械的、可量化的、目的性的 生活追求。 在第六节中, 诗人做了这样的祈祷: 愿她长成一株繁茂而隐蔽的树, 她全部的思绪就可以像红雀鸟族, 没有劳形的事务, 只是 四处传播着它们洪亮的鸣啼, 只是在欢乐中相互嬉逐, 只是在欢乐中你吵我争。 /欢乐 0 成了鸟雀们唯一的 /事务 0, 别无 他求, 若不为欢乐之缘故, 就不必追逐, 也 不必吵闹, 然而这种欢乐的歌唱又不是人们 通常所谈论的 /目标 0。叶芝所鄙弃的是一 些人竟然有其他的事务、其他的追逐与吵 闹, 而在这些其他的尽责行为中, 为某种仇 恨所驱使者, /定然是最可怕的厄运 0; 若 这种仇恨缘起于抽象的理念, 则有了恶中之 恶: /理智的仇恨为害最甚, /那就教她把意 见视为可憎。0 发生在智性层面的情绪竟与 街上的舆论共属一类, 这是对 /理智 0 的 讽刺。人们失去羊角和各种美德, 只 /换 取一只充满怒气的旧风箱0, nw让世界变得局 促而喧噪, 按照叶芝 /责任 0 的概念, 这 反而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在第九节中, 诗人 希望人们从仇恨状态中松弛下来, 使灵魂回 到 /自娱自乐, /自慰自安, 自惊自吓0 的 状态, 情感或情绪的外在因由都被 /驱逐 散尽 0, 于是灵魂自己的 /美好愿望 0 与 /天意 0 吻合。 本文的 /责任 0 话题所依赖的最突出 的文本, 是叶芝 1916年 5月至 9月间所作 的 51916年复活节6。该诗与 5为我女儿的 祈祷6 一样, 也含有一些 /天真的 0、甚至 在政治层面上显得幼稚的、不现实的思想。 另一方面, 由于诗中一些貌似激壮的诗语, 也因为同一部诗集中其他作品中意向相仿的 诗语, 这首诗也被人赋予了自身文本中并不 明确存在的政治意义。由于内含的或被强加 的争议性, 有关这首诗的评论观点本身也可 以成为审视对象。笼统地看, 西方评论界长 期以来对这首诗的解读在一定意义上是使其 明显含义边缘化、潜在含义复杂化的过程。 比如曾有观点认为诗中的那个著名的迭句 /一个可怕的美已经诞生了 0 使该诗具有了 类似爱尔兰国歌的气质; 一些其他的诗意成 分也体现出叶芝对那些在 1916年复活节起 义中被英军处决的革命者的祭奠, 并表达了 通过牺牲而达到再生的思想。nx但近些年, 这样的观点受到新的审视。 1997年和 2003 年, 牛津大学出版社分上下卷出版牛津大学 爱尔兰历史教授罗伊 # 福斯特的 5叶芝 传 6, ny这被评论界看作当代叶芝研究的重大 事件。这部传记之所以给人可靠的感觉, 主 要是它凭借丰富的历史史料和敏感的文本解 读力, 澄清许多问题, 并力图校正以往的认 识, 其中对 51916年复活节 6 的解读是引 起评论界注意的焦点之一。这个局部观点的 精髓, 早在涉及 1914年以后阶段的第二卷 出版之前, 福斯特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就告 诉了听众。该诗刚发表时, 任何读到它的爱 尔兰人都会认为 /它毫无疑问是对共和思 想的支持 0, 但福斯特本人不这样看: #44#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2005 / (它 ) 不仅凸显出起义者的迷茫与幻惑状 态, 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表达对 -多姿多 变的普通生活乐趣 . (叶芝语 ) 的诉求, 而 并非赏识那个在污浊的溪水中一动不动的、 代表狂热理念的顽石。0nz多年来, 在一些读 者的 /国歌 0 和福斯特的 /顽石 0 之间, 评论观点不一而足, 但如福斯特为该诗做明 确定位者, 并不多见。 福斯特在传记中谈到, 叶芝写作这首诗 的灵感与茉德 #冈对复活节起义的反应有 关。起义失败后, 茉德#冈一直处在壮怀激 烈的情绪中, 认为 /起义者 -又一次使爱 尔兰的事业拥有了悲剧式的尊严 . 0。n{友人 的悲情和社会的氛围让叶芝产生写作的冲 动, 用福斯特的历史主义的语言讲, /起义 和处决发生后的那个夏天充满了政治张力, 而这种张力几乎被立刻转化为创作的能 量。0n|但叶芝用 /可怕的美 0 的概念接过 茉德#冈的 /悲剧式的尊严 0, 同时又利用 这个历史机会, 对那个政治化的夏天提出许 多疑问, 在诗中掺入许多其他的成份。对于 福斯特来讲, 诗中的第三、四段的重要性不 亚于前两个段落。第三段一上来就展现思想 的环游, 视野骤然扩展, 从历史事件转移到 瞬息万变、目标不清的自然生活场景, 由奔 马、飞鸟、雌雄长腿鸡等所代表的生命能量 使普通的生活犹如流水和游云, /一分钟一 分钟它们生活: /那顽石在这一切中间。0 /顽石0 无疑是在暗指信守单一理念而义无 反顾的革命中坚分子, 他们像是生命溪流中 的异物: /中了魔法被变成了顽石, 要把活 泼的溪流拦阻。0 福斯特告诉我们, 叶芝以 前曾向茉德 # 冈表示过对 /都柏林高谈阔 论者0 的怀疑, 认为 /献身于某种抽象的 民族理念会导致精神的贫困 0, 最终, 受 / -固定的思想所驱使的心智, ,会排斥掉 自然的冲动 . 0。福斯特接着说, 在 51916 年复活节6 这首诗的游云与顽石的张力背 后, 隐含着叶芝的一贯的着眼点: 那种智性的天真, 那种乐于面对事 先未预见之物的、乐于面对人间普通光 景的轻松心态, 那种甘于任心灵随意飘 游的境界, 而一切真正的思想和感情都 必须以这种智性的天真为先导。n} 福斯特指出, 这种认识演化为 51916年 复活节6 中的溪水和云影, 它所掩盖的诗人 本意自然也能被茉德 #冈读懂。能读懂, 但 她并不会认同, 尤其不会喜欢最后一段: 一场牺牲奉献太长太久 能够把心灵变成顽石。 呵, 什么时候才算个够? 那是天命; 我们的事 是低唤一个又一个的名姓, 像母亲呼唤她的孩子, 当昏沉的睡意终于降临 在野跑的肢体之上时。 她会认为这类说法证明诗人 / -不够真 诚 . 0: / -毕竟你研究过哲学, 也懂一些历 史, 因此你应该知道, 牺牲精神从来没有将 哪颗心变成石头, 它只能让很多人变得不 朽, 而且唯有通过牺牲, 人类才能接近上 帝。. 0n~同时她也会指出, 由于夹杂着个人 的情绪, 这首诗会让许多人看不懂。后一种 评价虽然是负面的, 但它确实具有预见性。 福斯特引用了叶芝大约于同期撰写的 5回 忆录6 (M emoirs) 中的一句话: / -或许在 未来的年月中, 年轻人会为他们的民族情感 找到一种非政治的形式。. 0ou叶芝本人当时 就在寻找其他的视角, 增加着其诗语的难解 度。而研究叶芝的学者都知道, 外界的政治 气氛最浓烈时, 也正是叶芝玄思默想最执著 时, 它像是要与历史事件构成一种哲学加艺 #45# 叶芝: /责任始于梦中0 术的多语对位。他尝试着陌生的表意手段, 挖掘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式, 探寻人类精 神传统中的各种积淀, 甚至涉足神秘主义领 域,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要触及更加根本的存 在层面, 挖掘更加实质的生活冲突, 进而享 有更加宏大和自由的境界, 所以无论 /避 重就轻 0 或 /怪诞难懂 0 之说, 都不能客 观地描述叶芝的姿态和实践。 的确, 茉德 #冈的友人身份和福斯特的 历史学识也不能确保关键内涵的解读。那么 多漾动的诗意, 有时也需要我们有一些诗意 的想像。将革命者比作跑野了的小孩子, 将 /我们0 等同为宽厚的慈母, 这里面也隐含 着哲人所拥有的、涉及人类历史的宏大画 面, 尽管此中诗人的姿态令人不大舒服。此 外, 尾段中一系列设问句呼应了第一段内叶 芝的一个认识: /我确信他们和我 /不过像 丑角一样生活。0 所谓 /丑角 0, 原意是指 我们大家本来都穿着色彩斑杂的丑角衣装 (motley) , 如同无意识地实践着一出弛缓的 喜剧情节。但是, 第二段写到, 革命者不甘 心于喜剧角色, /辞去了在那即兴 /喜剧中他 所扮演的角色。0 /即兴喜剧0 指的也是人间 普通生活本身, 原文 / casual comedy0 揭示 了它的漫不经心、轻松随意的性质。但这里 面显然也有宏大的自然生活画面, 而是否有 必要卸掉我们的喜剧角色而执意蜕变为悲剧 英雄, 这也正是叶芝和他的读者都要面对的、 并非仅仅涉及某个具体政治层面的疑问。 起义领导者不甘于杂色衣着, 原因之一 就是不满足于像众多无足轻重的人物一样, 平日里只说那些 /礼貌而无意义的闲话 0 ( po lite meaning less w ords)。这个概念叶芝在 第一段中重复使用了两次, 但仍然可能成为 人们不能严肃对待的诗意成份。 /礼貌而无 意义的闲话 0 何尝不重要, 它与 mo tley和 casua l comedy同属一组概念, 对日常生活做 了一个定义, 都反映一种不容人们以 /事 业 0 的名义而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颠覆的 文明状态。颠覆了文明的 /无意义 0, 在漫 然随意中挤出如是而已的所谓 /意义 0 (m ean ing), 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毁掉了剧烈的多重意义。叶芝并非怀疑 /意义 0 的存在或成功表意的可能, 而是在 一定程度上分享莎士比亚和济慈等人的戏剧 情怀, 兼而潜入 18世纪伯克式文化守成的 视角, 他在此 (以及在其他许多诗作中 ) 暗示: 倘若人们对生活作为 /礼貌而无意 义的闲话0 的状态产生文化人的自知并暂 且止步于此, 那么他们处之若素的心态已经 是对可能的终极意义表达某种敬意, 或在消 极中对其复杂性表示积极的敬畏, 毕竟任何 人都不能轻易妄称已经找到毋庸置疑的真 理。从这个角度讲, 发生在茉德#冈的上帝 概念和叶芝的 /天命0 之间的一个反讽也 凸显出来, 并证明前者并不能完全 /读懂0 叶芝。 /天命0 部分的原文是 / O when may it suffice? / That is H eavenps part, 0。茉 德 #冈信奉 /接近上帝 0 的概念, 但叶芝 暗示, 上天可能知道我们的所为, 甚至知道 /接近 0 的困难。至少, 回答那个问题是属 于上帝该做的事情, 非凡人所能。什么问题 呢? /算个够 0 指什么? 我们可以说它指 /牺牲奉献太长太久0, 不知何时才算到头; 我们也可以更直接一些, 根据诗歌语言的合 理模糊性给我们的许可, 认为提问中的代词 it指的也可以是上一行中 /心灵变成顽石0 的过程: 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心什么时候才能 真正变成石头呢? 若是这样, 那么这一行半 的诗文中就隐含着一个 /可怕的 0 疑问: 石头固然顽梗, 但可能还不算是最坏状态, 最坏的是由于杂念而变不成顽石, 人间不存 在石头的境界。我们不应断然排除可能存在 的丰富诗意,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叶 芝点到为止, 全身而退, 依赖 /天知道 0 这类的方便借口, 卸掉这个可怕的、不利于 #46#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2005 起义者的、也涉嫌为旁观者开脱的疑问。茉 德 #冈读诗后仍然说可以 /接近上帝 0, 可 见不同视角给解读带来的困难, 而作为历史 学者的福斯特似乎也不想进一步享受合理的 诗意许可。 与 51916年复活节 6 同期的其他作品 也从相关的角度探索了 /可怕的美 0 如何 诞生的问题。 5人群的领袖们 6ov 对政治人 物的评价具有更直接的负面性, 认为 /他 们为了确保自己的坚定不移, 必须 /责备所 有与其不同的事物情趣低俗0。他们 /推翻 成规的礼法 0, 将舆论视作真理, 将熙攘的 街宇当成赫利孔山 ( He licon, 诗意灵感的 来源 ), 却由于耐不住寂寞、由于只放眼未 来, 而不知道历史那长寂的黑墓中也有光 源, 而借此研读的学者才可能拥有真理。另 一首短诗 5关于一名政治犯 6 让我们想到 5为我女儿的祈祷 6 中的思路。 /政治犯 0 在 51916年复活节6 第二段一开始出现过, 是一位在复活节起义中被英军逮捕的贵族女 士, 叶芝对她感兴趣, 也是因为他对高贵而 美貌的女性竟热衷政治事务这一难解之谜一 向报有好奇之心。他从中看到一种讽刺: 她 在生活中所抽取的 /意义 0 竟与她的 /盲 目 0 有关, 因为她受 /仇恨 0 驱使, 还成 为 /群盲的领导者0, 并因此而 /躺在臭水 沟 (监狱 ) 里0。她是否在反思自己何时让 /心灵变得苦涩抽象 0? 是否能回忆起所失 去的东西? 数年前, 叶芝曾在 5是国王, 又不是国王 6 这首诗中对茉德 #冈这位美 妙的女性谈到, 信念可能使一个人失去 /那么好的东西 0, 它包括 /随时随地的温 慈、时下里共有的平常话语 0, 以及 /相互 间习惯性的满意 0。此处这位高贵的政治犯 失去了这些 /无意义 0 中的意义, 也失去 一个模糊而宏大的空间。这首诗的主导意象 是海鸟, 诗人竭力挖掘这个意象的内涵, 主 要是将 /多年前 0 在山野间驰骋的 /美人 儿 0 比作 /山育海生的鸥鸟 0, 他的视角也 快速从铁窗里的 /灰鸥 0 转移到那个俯瞰 着海面、在 /空中保持平衡的 0 海鸥。她 能够凝望云天, 也能像圣灵一般以胸脯孵拥 浩瀚的涛声, 似乎在这 /第一次 0 的天真 而平衡的状态中已经拥有了意义和无极。叶 芝又一次将他的目光停在大海上, 他也能在 空无中保持平衡 (何等重要的悖论! ) , 而 我们探讨他的 /责任 0 观, 也可以借他的 这些文学意象, 间或将我们自己的学术眼光 从惯常的责任中的自由空间概念, 转移到自 由空间中才可能存在的责任感。 ¹ 5葉慈詩選 6, 傅浩編譯, 臺北: 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 第 413页。除专门标明, 本文所引叶芝诗 作均用傅浩先生译文, 原文繁体汉字在此转为简体。 º lxly John Un terecker, A Readerps Gu ide to W illiam B utler Yeats, N ew York: The Noonday Press, 1959, p1289, pp1113- 114, pp1121- 122. » 托马斯# 曼后来放弃了这部思考录中的许多极端观 点, 但是除了他对民主政治的距离感之外, 这本书也 谈到较模糊的精神层面的问题, 比如, 他认同创造性 的 /非理性 0 而蔑视冷漠的 /唯理性 0 思维, 崇尚 宽阔的精神空间而对狭隘的道德理念持不屑的态度, 这些与叶芝后来的立场都有相似之处。 ¼l} l~ 5葉慈詩選 6, 第 367- 369、 145- 147、 149页第 1- 4行。 ½ 转引自 Jon Stallw orthy, Vision and R ev ision in Yeatsps Last Poem s, Oxford: OxfordUn ivers ity Press, 1969, 第 73页。 ¾ 阿诺德的有关论述可参见韩敏中教授译 5文化与无 政府状态 6, 北京: 三联书店, 2002年。有关纯真的 礼俗的概念请参见叶芝 5再度降临 6 和 5为我女儿 的祈祷 6 两诗, 5葉慈詩選 6 第 217、 225页。 ¿ À Á Rob ert B row n ing, / Fra Lippo L ipp ,i 0 in G lenv iew ed. , Poetry of the Victorian P eriod, Illino is: Scott, Fore- m an and Company, 1965, 第 175~ 194行、 198~ 226 行, / Love Among the Ru ins0, 第 80~ 84行, / A D rink ing Song0, 第 133页。 Â mv mwmx 叶芝在同一年与友人一同于伦敦创立 /爱尔 兰文学协会 0 ( Irish L iterary Society) , 又于翌年 ( 1892 ) 与人共创 /民族文学协会 0 ( National L iterary #47# 叶芝: /责任始于梦中0 Society)。两个协会都以挖掘民族文学资源为宗旨。 参见 R ich ard E llm ann, Yea ts: Th eMan and theM asks,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61, 第 107、 144、 144- 145、 151页。 lv Thom as Park son, W. B. Yea ts: The La ter Poetry, Berke- ley and Los Angeles: Un iversity of C aliforn ia Press, 1966, pp1178- 179; Jon S ta llw orthy, Vision and R evi- sion in Yea tsps Las t Poem s, Ox ford: Oxford Un iversity Press, 1969, p173. lwlz l{ l| mu mz m{ m| m} m~ / In dream s begin s respon sib il ity. 0 中文为笔者自译。见 Richard J. F inneran, ed. , W. B. Yea ts: TheP oem s, A New E dit ion, New York: M acm illan Pub lish ing Com pany, 1983, 第 100页, 第 101页的第 18- 22行 (中文为笔者自译 ), 第 141页 ( / Tom OpRough ley0 ) 第 1- 4行 (中文为笔者自译 ) , 第 108 页 (见每一节的最后两行, 中文为笔者自译。欧李 尔瑞 [ John OpL eary, 1830~ 1907 ] , 爱尔兰爱国者, 叶芝曾受其影响, 主要因为该前辈投身政治革命, 也 同时看重文化方面的革命 ), 第 251页, 第 50页 ( To Ireland in the Com ing T im es ) 第 6- 9行, 第 50页第 10- 16行, 第 50页第 20- 24行, 第 50页第 25- 32 行, 第 50页末节。 my Hugh K enn er, A Cold er Eye: Th eM od ern Irish W riters, Pengu in Books, 1984, p1206. 茉德# 冈是叶芝长期心 仪的女性。 nu /丰饶角 0, H orn of P len ty, 希腊神话中宙斯送给女神 们的母山羊角, 象征丰饶而美好的事物, 如典雅、高 贵、礼仪、礼貌等。 nv 见该诗头两节。 nw 这部分内容见第七、第八节。 nx 比如艾尔曼的著名传记中就明显含有此类典型认识, 出处见以上注 10, 第 220- 221页。 ny Roy F. Foster, W. B. Yeats, A L if e, I: The Appren tice Mag e1865- 1914; W. B. Yeats: A L if e, II: The A rch- Poet, OxfordUP, 1997, 2003. nz 福斯特于 2001年 4月 6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 /太平 洋沿岸不列颠研究研讨会 0 上以 / The Politics of Po- etry: W. B. Yeats and the Irish Revolu tion 1912 - 19220 为题目的发言, 转引自约翰 # 森福德 ( John San ford ) 在 2001年 4月 12日 5斯坦福报告 6 (S tan- ford R eport) 中所撰会议纪要。引语中 /污浊的 0 一 词的原文是 eff luvia,l 也有恶臭的意思, 与前面多彩 的生活乐趣概念有些矛盾, 也与诗中 the liv ing stream 的说法有出入, 不知是否是福斯特原意。 n{ n| n} n~ ou Roy F. Foster, W. B. Yea ts, A L if e II: Th e A rch-P oe t, Oxford UP, 2003, p151, p152, p161, p163, p167. ov 中文为笔者自译。 [作者简介 ] 丁宏为, 北京大学英语系教 授, 从事英国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严蓓雯 讣 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意大利文学研究会会长、 我国著名的意大利语言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吕同六研究员,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005年 10月 28日去世, 享年 67岁。 1986年初, 吕同六受命负责 5外国文学评论 6 的编辑部的创办筹备工作, 他克服重重 困难, 从制定刊物的宗旨和编辑方针, 到每一期的选题、审稿和校对, 都事必躬亲, 为刊物 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在他担任副所长之后, 仍经常为刊物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 议。本刊能有今日的成就和影响, 与他的热情关心是分不开的。 对吕同六同志的去世, 我编辑部同仁深感悲痛, 决心将刊物办得更好, 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5外国文学评论 6 编辑部 2005年 11月 11日 #48# 外国文学评论 No. 4, 2005
本文档为【叶芝_责任始于梦中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8265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7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1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30
浏览量: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