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善调气血和脾胃的临床学家翟济生

善调气血和脾胃的临床学家翟济生

举报
开通vip

善调气血和脾胃的临床学家翟济生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翟济生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善调气血和脾胃的临床学家翟济生张玲张士贤整理编者按:翟济生老中医系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老先生的优秀学生,本世纪30年代即以第一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翟氏行医已60年,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全面继承了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医疗经验,并身体力行,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有所创新,处处体现出...

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翟济生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善调气血和脾胃的临床学家翟济生张玲张士贤整理编者按:翟济生老中医系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老先生的优秀学生,本世纪30年代即以第一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翟氏行医已60年,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全面继承了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医疗经验,并身体力行,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有所创新,处处体现出独具匠心。翟氏在临床上熔冶各种有效的辨证方法于一炉,尤强调气血辨证,在治疗上注意和脾胃以调气血,自成一家,对多种内、妇、儿科病证有卓越的疗效,足堪效法。翟氏主张中西结合,既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又吸收当代研究成果,尤其是现代西医学研究中药学的优秀成果,在自己的实践中形成特色,这种治学的方法是颇值得我们玩味的。编完本文,除了对翟氏的学术成就感到钦佩之外,我尤觉得翟氏对医患之间关系的认识是翟氏为人为医之道的精华,加上他对中医学各种养生之道的继承,均注重身体力行,故虽已85岁高龄仍老当益壮、思维敏捷,并仍60年如一日地为广大患者不辞辛劳地奔走,自觉乐在其中,读者应能从翟氏的楷模中受到应有的启迪而受用终身。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颜无《存学编·卷二·性理评》翟济生,男,现年85岁,山东省沂源县人。翟氏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双亡,靠个人奋发图强,孜孜不倦,勤工俭学,于1927年考入山东医专。30年代初又考入华北国医学院,以品学兼优取得第一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翟氏从医60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成绩卓著。1992年开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并被列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翟氏曾师承我国近代名医、华北国医学院院长施今墨老先生,受施老先生数十年耳提面命的教诲,深得其传。翟氏一生致力于施今墨先生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继承传播和发扬光大的工作,现任施今墨医药学术研讨中心理事长。翟氏既继承师传,又善探索创新,在识病、治病、预防疾病上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施氏治胃十法和治咳八法,在心脑血管疾病上更是有新建树。他治学严谨,精勤不倦,85岁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医苑这片沃土上。他曾参加编写《施今墨临床经验集》、《论中医改革的道路》等著作,撰写论文10余篇,书写带教日志近百篇。他矢志发扬祖国医学,对学生循循善诱,无私奉献,诚朴可敬,有着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他还利用时间参加临床科研,先后与同仁堂药研所开发了施今墨老先生的“抗老防衰”对药的研治、研用工作,因有崇高的威望和信誉被同仁堂药研所聘为顾问,并再次合作进行了临床“牛黄清心丸”的疗效判定工作,在中医药科研领域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来再度与同仁堂合作开发“心脑爽”中成药的研制工作。翟氏主张辨证“以阴阳为总纲,以虚实、寒热、表里、气血为目”,倡导治疗内科疾病“以健脾和胃为先导”的理论,临床擅于运用“气血相关论”、“气机升降论”辨识疾病根源,治以“温通顺补”、“调理气血”等诸法。在临证用药上以对药、炭药、温补药为特色,创立了专方治专病的“温中养胃汤”、“温胃制酸汤”治疗萎缩性胃炎,“脱敏定喘汤”治疗顽固性咳喘证,“宁心安神汤”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等。他长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在为患者热情服务的过程中,总结出各种患者心理治疗的多种方法。翟氏数十年苦心钻研,精求古训,并能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还善于借鉴西医的科学诊疗手段及现代医学研究中医中药的新成果,发展中医,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翟氏有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经验,尤以治疗咳喘病、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为专长,疗效显著,是一位经验丰富、技艺卓绝、著名的临床专家。学术精华一、辨证重视以气血理论为基础中医临床强调辨证论治,常以八纲辨证为常论。翟氏强调:“纲与目是主从关系,所谓‘纲举目张’,善张纲者引其纲,万目俱张。中医辨证应以阴阳为纲,表里、寒热、虚实加上气血为目。”重视气血辨证是翟氏临床辨证的特色。气血辨证古已有之。古人谓:“人之一身皆受气血之所循行。”气主温煦,血为濡润。气由血载,血由气运,两者共同调节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这是气血的正常生理过程。气血流畅与气血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气血辨证是治病中的必要环节,又是施治中的重要依据,翟氏对此十分重视。他一生致力于气血辨证的研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诸多疾病的病机中,常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层次上影响到气血的正常运行,不论是急性、慢性疾病,都可能造成气血紊乱”。张景岳曾说:“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热为寒,至其变态莫可名状,欲求其本则正一气字足以尽之,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明确指出气为百病之源。血的正常循行除了在气的推动作用下,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外,各脏腑的协调运动也很重要,肝藏气脾统血,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如果任何一脏功能失调,都可导致血运的异常而致病。气血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形成了气血辨证的理论基础。辨证本身就是中医临床思维过程的方法论,是中医的精髓,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中医辨证的方法不断完善。翟氏以阴阳辨证以定病之属性;以脏腑辨证以定病位之所在;以表里虚实、寒热气血辨证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病之所由来。这种新的思维方法以纲举目,以目析病,层次分明,拓宽了临床的治疗思路,进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他特别重视气血辨证的渗入,如对于临床难治的慢性咳嗽,翟氏多辨为肺气失宣,阴气不足。气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气机不畅,则影响肺气推动布散之功能失常,阴气虚损不能润养肺卫,气化失常,则升降失司,气道失养受阻,肺气上逆则咳嗽不止。又如在慢性胃脘痛证中,翟氏认为“不通则痛”是由于脏腑气机的郁滞,寒则凝,日久则影响血络通畅,“气为血帅”,气滞则血不行,根据“百病皆生于气”的病机原理,胃脘痛的发生和发展,无非是气机失调所致的气滞血瘀或脾胃虚寒所致的气虚血衰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又如心脑血管之疾病,更突出了气血辨证的理论,“心主血脉”是气血运行之大主,因气滞、寒凝于心,而心脉不通,血脉瘀阻,气滞导致血瘀而诱发心痛。《景岳全书》言:“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瘀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提出气血虚衰,气机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行迟滞,形成瘀血,经脉不通,而脑失所养,常呈脑失神明之状。二、论治常以脾胃为先导人以气血为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治病必求于本。因此,调理气血,主要在于调理脾胃,脾胃充则能灌溉四肢百骸,脏腑经络也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供养。《扁鹊心书》有“脾为五脏之母”之说,就是强调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翟氏一贯主张“调理脾胃,不光是脾胃病所独有的,而是临床各科疾病中都应以脾胃调畅为重点”。无论何邪所侵,何脏所损,病久必伤脾胃,皆能困脾伤胃,脾胃之疾有别于其他疾病,饮食、药物的摄入,运化、吸收、输布、排泄,全赖脾胃出入气机功能的强弱。《医林绳墨》有“脾胃一虚,则脏腑无所禀受,百脉无所交通,气血无所荣养,而为诸病”。由此进一步说明了脾胃与气血、脏腑,与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脾胃的这些特性,因此治疗各种疾病均须兼顾脾胃,翟氏提出:“善治病者,惟在于调脾胃。……目前研究认为:脾胃虚损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性低下有关,通过调理脾胃,从而达到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症状常得以缓解。”调理脾胃,重点在调脾与和胃。脾与胃互为表里,共居中焦,有经脉相互络属,它们在功能上一阴一阳,一脏一腑,一主运化,一主受纳,相互配合,故在治疗上也须二者兼顾。翟氏所用调脾和胃法,就是调理脾胃气血的功能,使其升降出入调和,达到消除脏腑功能障碍,修复受损组织,尽快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如咳嗽证,多因外邪袭肺所致,似与脾胃无关,然而却早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脾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失健运,脾气不升,则痰浊壅肺,肺失宣泄而咳嗽反复发作。《医宗必读》有“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故在解表宣肺之剂中加用苏梗、橘红、厚朴以调脾和胃,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指出了健脾则气升,和胃则气降的治疗法则。脾升胃降是脏腑的表里配合方式,从机体气机的全过程来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的升降出入起着极为重要的枢纽作用,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废浊之物不能排出,致脏腑功能逆乱,百病皆生。翟氏经过60年的临床总结,提出“健脾贵在运化,和胃意在温和”。将前人的健脾观点有所发展。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除采用平肝潜阳,活血通脉诸法外,认为心脑疾病多由于长久积劳,心脑功能或器官受损所致,心主血脉,脾主运化,心气不足则血行不畅,脾失健运,则心脑失养,在治疗中养血益气,健脾和胃不可忽视。常用太子参、党参、黄芪、丹参、苍术、白术、陈皮、白芍等,使脏腑气血调和,升降出入通畅,培补正气,而病邪自去。调理脾胃在临床内科疾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临床调理,就是调整“虚”和“实”,使之趋于正常状态。翟氏在调治中本着“脾胃健运,诸病易去”、“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和“胃气一败,百药难施”的原则,发展了李东垣“内因脾胃为主论”和“胃虚则俱痛”的观点,指出:调脾胃就是调护人体抗病之本,因此十分重要而倍受重视。三、用药常以温运为特色翟氏以重视气血辨证为基础,强调脾胃论治为先导而奠定了临床用药以温运为特色的一套学术思想。李中梓曰“温为脾胃所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虚则补之……。”健脾运化,以达补虚之效果确定了温补药的使用范围。翟氏认为“温能和,和中以畅气”,“温能下沉,与命门相契”、“补虚扶正,正强则邪自去”。掌握了温补药所具有的特性。现代药学研究表明:温热药一般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能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促进脏腑功能的活动,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这与翟氏所体会的,温热药能使胃肠蠕动加强、功能兴奋是相一致的。温补药物是中医药学最具特色、最富内涵的领域,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很广。翟氏在继承前人,尤其是施今墨老先生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温补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温补药的使用,以药性平和,可以久服为宜,谓之为缓缓补之,使其脏腑的阴阳、气血逐渐得以恢复,则邪可自去。不要一提温补就想到附子、肉桂、党参、黄芪,其实具有增强脾运补养人体气血不足,协调阴阳,使之归于动态平衡作用即谓之温补。温补法不仅是补益脏腑虚损之法,而且综合了和法、温法、补法,是一种调和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的方法,简而言之即是调节理顺之法,适用于慢性病证且属于人体内控能力紊乱或衰退以致体内环境失衡者。近来临床上出现有“肝以顺为补”、“脾以和为补”、“腑以通为补”、“气以行为补”的调节理论就是此意,这一理论给补法以新的概念,扩展了临床上温补药的使用范围。翟氏在治疗慢性咳喘证时,擅用温肾纳气、温化寒痰之沉香、补骨脂,借温脾阳以温其下,散寒纳气;在治疗脾胃病时擅用良姜、官桂以温全身之阳气,通过兴奋中枢神经,达到调节各系统机能的目的;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以鸡血藤、丹参、葛根的辛苦温性来养血活血,调节血管弹性,改善血流速度,振心阳、健脑神。翟氏临床运用温补药,主要突出在内科疾病中,通过温补脾胃,不仅治疗脾胃之疾,也能治疗和预防其它脏腑的多种病症。在治疗上注重脾胃的温和、调补作用,将脾胃学说和温补用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四、注意医患关系及心理诊治翟氏在治疗心理性疾病上有丰富的经验。很多疾病产生于心理失衡,现代医学理论的研究证明,情绪不仅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对中枢神经大脑皮层、心血管、肌腱、呼吸器官及内分泌等功能都可产生影响,因此情绪稳定可以调节机体功能。《华佗神医秘传》记载:“劳者,劳于神气。伤者,伤于形容。饥饿过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度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说明了人的心理活动可以累及五脏而致病。因此重视心理现象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翟氏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长处,总结出心理治疗的重要经验,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一)强调融洽医患关系翟氏认为,医患之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是临床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促使患者与医生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医德原则要求医生态度和蔼,语言亲近,在精神上主动接近患者。要使患者能始终如一的信任你,除药物疗效是一个方面外,还须要做到,将每一个就诊患者第一次门诊时的病状,他的姓名都牢牢记住。当他第二次就诊时,你能主动询问他的病情恢复情况,使患者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被关心、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出主动配合治疗的行为,自觉地产生了对你的信任。在诊查时,医生要认真诊舌、触脉,翟氏常说:触脉五息之后方可开口交谈。不可左顾右盼与他人交谈;也不可一触脉,即畅论患者病情进退情况,要全神贯注的诊查,并深入思维进行综合分析,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可以给患者良好的印象,以至于让患者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你。因此,双方建立信任感是心理治疗的第一步,是医生打开心理痼疾的钥匙,也就是精于专业,诚以待人之道。(二)注意应用心理疗法翟氏在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方法有:1.解释法:主要是用语言耐心地对病人进行病机分析,告知其病因及可能的病程及转归,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例如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咯血情况下,易紧张而加重出血,翟氏每每劝告他们,咯血并不说明病情的轻重,只说明疾病的活动情况。见到咯血不要紧张,立即平卧、镇静、调匀呼吸节律,然后就医检查。用简洁的语言说理透彻,使患者解除紧张感,情志舒畅,加之用药对症,病情很快就能稳定。2.暗示法:临床上有些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久治不愈因而情绪悲观,心理沉闷,一般用解释开导固可,如再运用暗示法可以坚定患者治疗信心。暗示是通过医生的语言、动作以引导患者纠正不良心理状态。例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患者,总觉得自己处在另一境界,无人理解他的忧郁、焦虑的痛苦,翟氏应用顺水推舟的方法,首先同情患者的病痛,同时告诉患者致病诸因素,但是不会危及生命,你的病痛不是器质性的,更不是不治之症,理解你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但是可以治愈,要有信心战胜病痛。在治疗上按不同情况施以解郁、镇静,调节心脑症状。使患者精神和症状上都有程度不同的缓解,增加其可以治愈的信心。3.心身并治法:古人常说:“药逍遥,人不逍遥,病奈之何?”就是说,配合开导劝慰,舒情怀,调以药石,才能奏效。翟氏也常说:“什么样的人,就会得什么样的病。”不同体质、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对四时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差别。情志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尤为明显,即所谓“情志不节”则会导致疾病。《素问》中一再强调“神不使”则“病不愈”,“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因此,一个高明的医生,不仅要精通医术,还要明了人事,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配以心理治疗,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五、主张中西医结合、西为中用,振兴中医药长期以来,翟氏随施今墨老先生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他常说:中医学是我国的医学宝库,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发掘,去粗取精,整理提高,才能使中医学得以发扬光大。他著有《论中医药改革》一文,阐述求新改革之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将中西医诊断、治疗的不同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这两大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相互借鉴相互为用,并通过临床的反复实践,加以完善和提高,扬长避短,从理论上卓有成效地加强了中医学的研究,增强了临床诊断手段的准确性,对临床疗效也有明显的提高。1.重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是用现代医学方法,对疾病明确诊断;辨证是用中医理论将疾病明确分型。辨病包括着一个系统或一组疾病的演变过程;辨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分析,它包括病变的原因、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正邪之间的关系,疾病可能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涉及到影响疾病性质的患者年龄、体质等自身因素,自然、社会环境等外界因素。辨病可以确定方向,辨证可以确定根源。这种病与证结合诊断的方法,使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具体,在诊断上准确性更高,在治疗上针对性更强,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在临床具体应用中,翟氏以脾胃病为例,西医认为这是一组消化系统的疾病,在胃镜的观察下,形态上的改变是胃粘膜因各种原因(冷、热、药、食、烟、酒、感染、体质、环境、气候等)引起炎性变化,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变质)、血液循环障碍(充血或渗出)、细胞成分的增殖(增生)等,急性炎症以渗出为主,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中医认为:脾胃为病,从病位上讲,可涉及肝、脾、胰、胃、肠等脏腑;从病因上讲,有寒、热、气、湿、滞、瘀等多种因素。翟氏的临床经验是“十胃九寒”,在认真地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籍以后,仔细分析了脾胃虚寒一证,以西医病理形态学为依据,为中医临床诊断脾胃病提供了科学根据。总结出:脾胃虚寒时,人体中枢处于抑制过程中,胃肠蠕动因此减弱、缓慢,其病理变化是胃粘膜处于贫血、缺血、瘀血、水肿状态,以此强调了脾胃病以虚寒为主证、以气滞为兼证、以瘀血为并证的辨证方法。从主证上找出病因的根源所在,通过兼证了解气机升降的状态,在并证上体现气血辨证的作用,从而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综合、准确的分析判断,发挥了中医辨证诊断学的特点,同时也掌握了疾病变化的全过程,为临床诊、治、防提供了可靠、系统、科学的依据。2.掌握辨证与对证治疗相结合:中医治病突出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所适宜的方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中医的特色是以证的治疗来改变疾病进程的转归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由于中西医治疗疾病角度的不尽相同,因此中医须要借鉴西医的治病手段,逐渐地完善自己,绝不是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例如高血压病,很多疾病均可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只是临床上的一个症状,是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时,多采用利尿、扩张血管的方法,减轻颅内压力,调整血管弹性而达到降压的目的。但血压下降后,很多疾病的发展就会受到阻滞。翟氏结合西医的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辨证分型的优势,掺入适当的具有利尿渗湿作用的药物,如云苓皮、泽泻、车前子等;配以具有扩血管的活血化瘀药物,如葛根、丹参、鸡血藤、红花等药物,这种辨证和对证治疗的结合,使临床疗效巩固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参考现代药理学:现代药理学对中药成分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使中药的选用更具有针对性。翟氏十分重视这方面的成果,将药理证实有确切疗效的中药,运用于临床施治中,不断扩展中药处方的治疗范围,他创制有以紫草、蝉衣、黄芩、麻黄、甘草为代表的脱敏定喘汤,专门治疗过敏性咳喘证。根据药理研究证实,紫草、蝉衣对病毒和杆菌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两药均可入血,搜血中之风而增强去风止痒的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甙和黄芩素均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对豚鼠实验性哮喘有缓解作用,甘草中的甘草次酸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这四药经过临床证实,有较强的抗过敏的协同作用。麻黄的脱敏、解痉、定喘作用已是常识。他就是这样融会中西医之长于一炉,不断汲取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果,使治疗效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六、对中医传统的养生之道身体力行翟氏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更令人赞叹的是他的养生之道。他已80多岁高龄,每天坚持上门诊看病人,骑车上下班,思维敏捷,步履矫健,真谓是老当益壮,返老还童。他的养生思想源于李东垣。李氏认为,人身元气源于脾胃,气为精神之根蒂,积气可以成精,积精可以全神,故脾胃元气是人生命的基础。翟氏奉行的养生之学强调了调养脾胃,执行卧不语,食不言,慎寒暄,少欲念,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等方法就是从护养脾胃元气出发的。《吕氏春秋》有:“天生阴阳、寒暑、燥湿日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又说:“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衰,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由此看来,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不论是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凡是人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都与养生有关。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养生方法很多,而今年85岁的翟济生老先生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养生之术。从医60多年的翟氏,虽年至耄耋,但仍能保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带研究生,著书立说,出诊看病三副担子一副不卸,都得益于他的养生秘诀,同时也被广泛地传为佳话。(一)恬淡虚无,养生养性翟氏常讲:“养生必须养性,这是健康长寿的首要一环。”《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告诫人们,思想恬静,正气才能充实,内在的致病因素消除了,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从而健康长寿。翟氏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每天利用晚上,找出一定的时间静思,调理心神,对意识、情绪进行调整,使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遇事很有修养,办事顺其自然,真正做到了思想安闲清静,而无患得患失之念。(二)饮食有序,喜茶食苦翟氏一贯奉行“食不语、卧不言”的警句。饮食的时间、饭量的多少都有一定之规。孔子早曰:“食不端不食,割不正不食。”就是强调饮食卫生是养生防老的有效措施。翟氏吃饭时端坐、认真,细嚼慢咽,仔细品尝食物的滋味,能尝出家人买的咸菜是“六必居”的,还是“天源酱园”的。食物品种也粗细兼顾,荤素搭配。他一贯倡导:“老年人喜欢吃的东西,就是身体里所需要的,不要任意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以适宜为度,不可强求。”平时翟氏喜喝浓茶,偏苦味的食品也十分喜爱。(三)起居有常,生活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翟氏每天的生活都十分有规律,可谓是雷打不动。例如:早晨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吃饭,几点钟出门上班,几点钟睡觉等。几乎天天如此,犹如一部机器,就连排便都有一定的时间。翟氏认为:起居有常,作息有序,是利于人体新陈代谢规律的,是与人体生物钟同步的,这也是养生长寿的基础。(四)动静结合,苦其筋骨东汉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就是说明,只要坚持运动,增强体质,就可以抵抗常见的疾病。老年人一般喜静少动,惰性增强,不利于身体健康。翟氏很注意动静的结合,骑自行车便是他运动锻炼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生活乐趣。他认为:老年人骑自行车好处很多,既锻炼意志,减少惰性,又锻炼了筋骨;既锻炼了耳目,又锻炼了全身的协调统一。这是翟氏养生防病的重要方法。(五)勤于用脑,抗老防衰这是翟氏养生中的又一特点,翟氏除了每天大量的门诊工作以外,还坚持每天写带教日志,写论文,准备授课内容,翻阅书刊杂志,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翟氏的体会是:人到老年不要养尊处优,要积极开发智力,勤于用脑,使那些静止的脑细胞活跃起来,而焕发出第二次青春。因为如此,翟氏才能思维敏捷,才智聪慧。(六)心理健康,青春永驻古人讲:“大德必得其寿。”就是提倡高尚的道德观念。翟氏良好的医德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正确的爱好,也是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翟氏从不饮酒、吸烟。他除了养花、喂鱼,听听轻音乐、戏剧外,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患者就医以及给患者书信诊病,受到广大患者的爱戴,有着很高的声誉,真正达到了心理调养的高层次境界。近年来,他又积极筹办就医诊病医院,为方便广大患者就医而不辞辛劳到处奔走、筹措,花去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只要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他总是乐在其中。翟氏上述的养生之法,是中华民族养生防病学中的一小部分。他反复告诫我们:长寿必须以健康为基础,不要依赖药物使人长寿。养生必须从中年做起,遵循以养为主,以治为辅的养生方针。临证特色一、治疗咳嗽以解邪、复阴为两大法门翟氏非常推崇古人的“邪不解咳终不宁,阴气复咳自愈”的理论,尤其是在慢性咳嗽或顽固性咳嗽时,常用解邪法和复阴法为指导用药的大法。(一)解邪法《内经》有“肺为娇脏”之说,叶天士亦讲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古人谓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外邪、内邪均可致咳。咳邪的种类很多,要针对不同的“邪”有目的地施治,才可能解邪止咳。张景岳曰:“去邪务尽,不可揽而留之。”就是讲要邪有出路,邪无出路必致生变。翟氏最擅长的解邪法是宣解法和脱敏法,这两个方法是治疗外感咳嗽最快捷有效的方法。1.宣解法:翟氏主张病从表侵入,仍应从表而解,病位在肺,病性多为邪实,因肺属高位用药宜清扬,使药力易达病所。宣解法是一种给邪以出路的方法,使肺气得宣,五脏则安。常用处方为:炙麻黄3克、炙甘草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苏子叶各6克、桔梗10克、厚朴10克、鱼腥草15克、芥穗6克麻黄辛、苦、温,归肺经,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效,因本品能宣肺、开腠理、散风寒以解表证,故被历代医家认为是治肺病之专药,辛温峻猛,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用之失当,贻害匪浅。翟氏用此药时,一是炙用缓解其过度发汗之效,一是量少,配以甘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甘草次酸具有类激素样的作用,并可松弛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和麻黄配伍有缓和药性、增强药力的功效。黄芩配杏仁:黄芩味苦性寒而气薄,主入上焦,善清肺中火邪,治上焦湿热,疗膈上热疾,除胸中气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对肺炎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配以杏仁苦微温,具有苦泄降气,止咳平喘之功,一升一降,可增强清肺泄热之力,又有很好的泻肺、止咳作用。桔梗配苏子:桔梗苦辛,归肺经,具有开宣肺气、祛痰的疗效,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二药合用一宣一降,宣发肺气,清降逆气。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降火则气不上逆。厚朴配鱼腥草:厚朴辛温,能下气降逆,燥湿除满,鱼腥草辛、凉,归肺经,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二药并用,既加强了降气行痰的作用,又同奏清热化痰之功,善治肺失宣降,气滞上逆之证,临床多用于咳嗽、肺热者。芥穗辛微温,归肺经,善去风解表。风为六气之首,外感咳嗽以风为先导,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因此,全方中佐一味芥穗,以疏散风热,解表利咽。2.脱敏法:遇冷、油烟及其他异味引起的咳嗽,四季均有,其主要特点是发病突然,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咽痒、咳嗽、少痰、胸闷甚至喘。西医认为:这是由于过敏原导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常用处方为:炙麻黄3~5克、炙甘草1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紫草10克、蝉衣10克、杷叶10克、桑叶6克、苏叶6克、牛蒡子10克。炙麻黄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特别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更为显著,并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甘草能润肺止咳,一般认为甘草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减少刺激,达到镇咳目的;甘草次酸具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因此对过敏所致的咳嗽有一定疗效。黄芩甙和黄芩素均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对豚鼠实验性咳喘有协同作用。因此可以肯定黄芩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翟氏常用紫草配蝉蜕:紫草甘、寒,有凉血解毒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对病毒和杆菌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还有轻度解热作用。蝉蜕甘、寒,归肺、肝经以疏散风热,祛风解痉;二药使用相须配对既可入肺化痰清热,又可加强脱敏作用,蝉蜕味咸而入血分,可搜血中之风,与紫草合用,引入血分,则增强祛风止痒作用。苏叶配桑叶:苏叶辛、温,归肺经具有发表散寒、开宣肺气之功,临床常用其温中、定喘的功效。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具有清肺润燥,止咳清肝的功效,翟氏常以此二药相合,味薄轻清直达肺经,一散一开,一清一润,一寒一温,相辅相成,增强临床脱敏止咳疗效。牛蒡子味辛苦而性凉,能升能降有散风利咽去痰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枇杷叶苦、平,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下气止咳的作用;二药相伍,起协同作用,一个利咽,一个润肺,顺气消痰、止咳功著。(二)复阴法多用于内伤咳嗽证者。一是复肺阴法,一是纳肾气法。内伤久咳伤肺,肺阴不足虚火内灼,肺失润燥而咽干痒作咳,病久必伤他脏。久病肾虚,摄纳失常,因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故气不归元,常见咳、喘、痰证。1.复肺阴法:适用于久咳不愈咽干喉痒,少痰,咯痰不利,口渴易汗。常用处方为:炙麻黄2克、炙甘草10克、元参10克、牛蒡子10克、桑叶6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青黛10克、麦冬10克、百合10克、五味子10克、沙参10克。桑叶苦甘而寒,轻清发散;杏仁甘苦微温,能降气润燥,利肺止咳。两药同用,一取质轻以宣肺散邪,一取质润以降气止咳,一宣一降,以调节肺气,为轻宣润肺之佳品。元参、牛蒡子皆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然元参咸寒质润多液,能滋阴降火;牛蒡子辛苦性寒,能疏散风热,二药合用既有养阴生津的作用,又有解毒利咽的功效。五味子配麦冬:五味子性温,偏于敛肺益肾;麦冬味甘性润,擅长润燥清肺,二药配伍酸甘化阴,化生阴津,濡润脏腑。沙参与麦冬同为养阴生津之品,性味归经也相仿,二药合用,相须配对,具有清肺养阴生津止咳的良好作用。百合甘寒凉润,主入心、肺二经,功专润肺止咳具敛肺之力;枇杷叶性味苦凉,擅入肺胃而下气降逆,并有润肺之功。二药配对,润肺之中有滋肾之力,无论阴伤肺燥,或者肺肾阴虚,均可选用。2.纳肾气法:咳喘证缓解期,翟氏十分重视健脾纳气,以助肾益肺达到治咳的目的。同时,久咳者以冬病夏治最宜。常用处方为: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白果10克、核桃仁10克、葶苈子10克、半夏10克、车前子10克、化橘红10克。胸闷、气短加瓜蒌、薤白;尿频、怕冷加紫石英、刺猬皮;喘不能卧加炙麻黄、苏子、海浮石。桂枝、白芍伍用,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意在治疗风寒表虚证。后来施老临证处方时谓其桂枝色赤,入于血分,可通血脉;白芍善走阴分,能益阴护里,二者相合,一阴一阳,共奏通调血脉,振奋中阳之意。翟氏在数十年的治咳中体会到:由于表邪咳嗽,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日久伤肺,肺之清肃乏力终至脾、肾衰竭。因此治疗阴虚咳嗽,最重要的是保护肺、脾、肾的功能,以扶正气。而选用桂枝、白芍取之桂枝温中散寒,白芍养血敛阴,二药合用温中补虚。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有调解全身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助消化,抑菌解毒的功效;白芍甙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补骨脂配核桃仁:补骨脂辛、苦、温,具有补肾温脾的作用,因本品气温味苦,既能强肾逐寒,又可纳气归元,止咳平喘;核桃仁味甘、性温,入肺、肾经。既能温补肾火,又可补气养血,敛气定喘,还可温肺润肠。二药伍用,一肺一肾,金水相滋,敛肺纳气,是翟氏最为得意的止咳平喘妙药。五味子配白芥子:五味子味酸、咸,性温入肺、肾经,本品五味具备,独以酸、咸为胜,故能收敛肺气,益气生津,并能益肾气固摄真元,其性温而干燥。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此药是呼吸系统机能药,有收敛滋补性能,能增强机体活力,止咳平喘;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经。本品辛散温通而利气,既能温肺开胃、利气去痰,又能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能激惹透窜,诱导循环,解痉平喘,排除炎性分泌物,软化病理组织。二药参合,相伍为用,增强温肺敛气,利气平喘的作用。葶苈子配车前子:葶苈子味辛、苦、性寒,本品辛散开壅,苦寒沉降,能泻肺气壅滞而去痰平喘,肃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肿;车前子味甘、性寒,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去痰止咳的作用。翟氏临床善以二药相伍用,葶苈性沉降而通利,泻肺平喘功效甚佳,配以车前子增强利水作用,对呼吸道粘膜的充血、水肿有很好的修复作用。白果性平,味甘、苦、涩,归肺经,具有宣肺平喘,收涩止咳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补肺镇咳,抑菌防腐的作用。翟氏擅于用此药治疗慢性气管炎,在恢复期时,嘱病人服用油浸白果以强肺定喘。半夏配化橘红:半夏味辛,性温,入肺、胃经,本品具有辛散降逆、温化痰饮,为和胃降逆化痰之要药。化橘红味苦、涩,性温,归脾肺经。本品辛散苦降,其性温和,为脾、肺气分之药,既能导滞化痰、止咳平喘,又能健脾和胃,二药均入脾经,合参互用,相互促进,增强健脾化痰作用,气机通畅,肺胃之气升降适宜,咳嗽自除。上方配伍突出体现了“阴气复咳自愈”的观点,以扶正养阴为主,重点是保护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以期恢复御邪之力。用药特点针对性强,组方立法严谨,药物主次分明;配伍原则,注意脾胃之本能,伍用理气宽中之药,灵活巧妙。二、诊断心、脑疾病首重诊脉,治疗强调振奋阳气心、脑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之它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是临床上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因此受到医学界的全面重视。中医对心、脑疾病的论述颇为丰富。《诸病源候论》之中风候、心病诸候对心脑病辨证较详,翟氏融通现代医学,使心、脑疾病在病症结合以及疗效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他特别侧重于高血压病和心律紊乱症的诊疗。(一)高血压病的诊治我国因高血压而致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达130万人,年死亡率60~120/10万人,40%的人致残,75%的人丧失工作能力,临床危害十分严重。另外对于高血压病心、肾并发症的预防和逆转目前没有可靠有效的特效药物。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中多采用清肝热,调脏腑,去风邪,补肝肾以及应用虫类药,对高血压病症状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为了提高临床疗效,翟氏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摸索出具有特色的诊治方法,以血管动力学变化为依据,采取宁心神、通血脉、醒脑络、健脾胃的方法,配以对利尿、扩冠具有针对性的中药,在临床分型中灵活加减运用,收到很好的疗效。1.诊脉定位:翟氏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较为缓慢,属慢性久病。慢则瘀,久则虚,是一组临床特有的标实本虚之证。临床多见于身体肥胖,喜食甜、腻者,有家族遗传等因素,常因感受外风侵袭,或过度劳累或紧张、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而诱发。机体气血逆乱,逆其常序;痰浊闭阻,虚火上乘,但见眩晕、耳鸣、颈僵、恶心、夜眠不实、肢体麻木等症。翟氏十分重视其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厥气上行,脉满去形”,脉满即指目前的高血压之疾。临床多数患者无论虚、实,多见脉弦而长,出现一种“寸过鱼际脉进尺”的现象,即是尺弱寸强直过鱼际,或寸弱尺强,直过尺脉,均是一种气血虚越的现象。“以常衡变”、“以变识病”是中医脉经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翟氏认真体验,仔细分辨,积极总结高血压病脉象的变化规律,从而从脉过鱼际、脉跃进尺的不同现象,来判断高血压病的发展发生状况,指导临证用药。翟氏指出:上部有脉为气滞,下部有脉为气虚。现代脉诊研究指出:弦脉主要由于总外周阻力过高,动脉顺应性降低,而且常伴有心输出量减少,是疾病或不健康的表现。诊脉则还要特别注意脉搏在波动时是有晕还是无晕,晕是指血管波动的某种形态,标志着血管弹性的程度,这是翟氏对脉诊的一个特殊诊法。他认为:晕是指血管的弹性,犹如水中波纹为晕,亦如月亮周围的昏影为晕,有晕之脉,血管弹性较好,无晕之脉血管弹性较差,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最易多见。脉之有晕无晕,一方面可指导临床用药,判断分析病情,另一方面对预后也有一个较明确的判定。诊脉的方法是他十几年总结高血压病的经验体会,他反复强调指出:当你诊脉时,要认真体会脉的形象,不光感觉脉的强弱、快慢,还要体会脉的长、短、宽、窄、有晕、无晕,对于帮助分辨虚、实、气、血和预后转归很有意义。2.专方治病:在治疗高血压病时,翟氏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效的降压中药,结合西医治疗高血压病采用利尿、扩冠的方法,自拟了通脉降压汤,临床运用疗效显著。方中用葛根、丹参、红花、苏木以活血通脉为主;用钩藤、白蒺藜、野菊花醒脑清热安神,使气得以平降,脏腑气机调和;用远志、菖蒲、郁金宁心、开窍、理气,心神宁而血压渐自平稳;佐以山楂,健胃、降脂、降压,佛手、苏霍梗以健脾和中理气,诸药协调,相辅相成,全方均以气血平和为目的。肢麻者加天麻、僵蚕;眩晕者加生磁石、生石决明;痰甚者加瓜蒌、法夏;夜眠不实者加珍珠母、炒枣仁;每用牛膝引药下行,用泽泻、云苓利尿导滞,用葛根、丹参扩冠。全方最大的特点是治疗范围广,药物性能平和,采用了中医釜底抽薪之法与西医脱水利尿法相结合,确是治疗高血压病的良方。(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由于气血郁滞,阻遏心阳,使气机紊乱,而心失所主。临床上但见心悸、胸闷、烦躁,脉失节律。翟氏强调:心阳不振,气血郁滞是本病的主因。心主血脉,位于胸中,胸中为阳所在之位,心阳虚,则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而血行不畅,此时无论外邪、内邪侵袭,累及心脏,即会闭阻心脉。而脉失节律,形成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即可累及脾、肺,脾胃气虚,运化失司,痰浊内生,阻塞心络,而血行阻滞。肺主一身之气,故心气虚,肺气亦受其累。另外过度劳累和情绪不调尤可诱发心律紊乱,临床中很多心律紊乱的患者,服用调节心律的中西药,效果不稳定,这与患者本身的心态关系密切。气机郁滞不畅是这类患者的主因,气滞则血不行,血瘀则脉乱。翟氏诊心病,注意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对认识疾病本质和确定治疗原则有极大的意义。比如说心律紊乱,临床分型众多,要想一下就能辨清楚患者的病症是否是因气血郁滞所致者,就要抓住它在临床表现的特点:“心悸无定时,胸闷喜叹息,脉数多停滞,情绪是病因。”抓住了个性,结合疾病的共性,就能得出一个准确的诊断结论。《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治病要“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这一理论最受翟氏推崇。他治疗心律紊乱的原则是:振心阳,调血脉。气机调畅,气顺则心气自畅,气血畅顺,则心神自安,神安则悸止,气顺则脉匀,血畅则郁除。气行通畅,血循无碍,心脏就会正常工作。他擅用苦参、丹参、太子参补益正气,活血强心,以调畅心中之气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苦参对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对抗作用;丹参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的作用,主要取其养血除烦之作用。用分心木、卧胆草,分心木具有固肾涩精之功,“行于气分,善理胸膈之气,以理气止痛为主”;卧胆草专走血分,“主心气,通血脉,散瘀血,利小便”,长于调气活血,疏通血脉。两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双调,利气活血,强心止痛。用桂枝、白芍疏通心阳;甘草、五味子以润养心阴,调节心律,温清并用以起到阴阳双调之作用。木香、檀香,疏通气机,调理气分,气行则血行,气血通畅则心脉自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仙鹤草中的仙鹤草酚,具有强心作用,大剂量可使离体兔的心搏徐缓,是一种特殊强心剂;山楂能减弱心肌的应激性和传导性,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翟氏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略予随证加用仙鹤草、山楂而增强临床疗效。全方主要功能是全面调动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代偿和修复能力,加强血流营养心肌。三、诊治萎缩性胃炎分两型,突出温中之法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较高,约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人数的10%。此病与胃癌及恶性贫血有关,中医近年来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不少成绩,尤在辨证分型上有了许多新认识。翟氏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将萎缩性胃炎分成两大类型,在治疗中突出温中,形成辨病辨证相统一的原则,为临床诊治开拓了一条新路。(一)辨证分型近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对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分型已有明确规定。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为缺酸型,翟氏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两型:酸多性的萎缩性胃炎和缺酸性的萎缩性胃炎。经胃镜检查确诊后,再根据以下临床表现区分:1.酸多性:这类患者在萎缩性胃炎中有一少部分。其症状是:脘腹满闷,有烧灼感,反酸,不喜欢甜食,每因季节变化而上述症状加重,时常伴有胃脘隐痛,服药后症状即可缓解。2.缺酸性:这类患者较多,其临床特点是胃脘部嘈杂,胀满,口干,喜甜食,纳呆,大便不成形,这类患者一年四季症状时轻时重,服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二)治疗方药萎缩性胃炎临床上多以虚证常见,不能偏执“痛无补法”之见。翟氏治以甘温补中为主,以清虚灵透为用,以疏达条畅为贵。1.温中养胃法:温中即是甘温补中之意,养胃即是酸甘养胃阴之意。此法适宜于缺酸性的萎缩性胃炎,因为胃阴受伤,胃口不开。此法于调理脾胃中,酸甘化阴,突出表现在用甘温补中之药物中配伍选用几味酸甘养胃之药。常用处方为:吴萸2克、黄连6克、乌药10克、绿萼梅10克、玉竹10克、鸡内金10克、山楂10克、木瓜10克、白芍12克、广木香10克、荷叶10克、佛手10克。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认为:各种原因所致的木郁化火,热客于胃,久必灼伤胃阴。西医则认为是十二指肠液反流使胃粘膜屏障被破坏,以及自身免疫性损伤使胃泌酸功能明显降低或无酸所致。翟氏根据中、西医的病机病因,选制出此方:吴萸辛开苦降,性偏燥烈,既温胃暖肝,又能开郁结降寒浊;黄连苦寒泄火,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连有广谱抗菌作用;两药合用,专治胃脘嘈杂。乌药辛温开通,理气散寒止痛。乌药酸,有解除胃痉挛的作用。对白芍,《本草正义》云:“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现代药理认为,它对胃肠平滑肌有不同程度的松弛作用,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广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善行脾胃气滞,对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炒白芍合用能治血虚腹痛,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木瓜酸温,利湿理脾和胃,与木香合用芳化畅中,调理气机。山楂酸而不涩,酸甘,微温入脾胃,为行气散积,助消化之要药,又有散瘀活血的作用。鸡内金甘平,健脾胃,助运化,与山楂合用可加强化食消积,健脾开胃的作用。玉竹甘平质润,能生津润燥,为肺胃阴虚的常用药。绿萼梅酸、涩、平,入肝胃经,具有疏肝散郁,开胃生津的作用。荷叶性微温、平,入肝脾经,《纲目》云“生发元气,补助脾胃”。《本草通玄》云“开胃消食”,临床多用之升清降浊。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荷叶碱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肺经,具有舒肝和脾暖胃的作用,翟氏多取其醒胃豁痰,消食和中的用途。实践证明,它还能抑制离体动物肠管的运动。翟氏的原则是:脾以守为补,胃以通为补,肝以散为补。脾胃病用药在于通、补,通要温通,补要温补。因此温中是大法。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药偏燥,可用血药以济之,血药嫌润,常以气药以调之,益气助以养血,可气血相生,因此气、血二药并用。通过几十年的临床总结,翟氏认为温中养胃法可收到以下功效:(1)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2)改善胃肠自身的营养,加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阻止肝气犯胃。(3)刺激胃腺,产生胃酸,加强胃肠消化的能力。2.温中制酸法:萎缩性胃炎多是由于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甚至完全没有游离酸,这与中医的胃阴不足相类似,但临床上也有一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自觉胃脘嘈杂、吞酸,不喜甜食,甚则泛酸,胃脘隐痛。用了温中养胃汤后效果不佳,反而胃中反酸水增多,翟氏根据40多年的经验,选制出此方,疗效十分满意。处方:浙贝10克、煅瓦楞10克、乌贼骨10克、吴萸15克、黄连10克、乌药10克、良姜6克、厚朴10克、神曲10克、丹参10克、苏藿梗各6克。吴萸、黄连相伍,属寒热配对,一主一辅一寒一热,相反相成,既可泄肝降逆和胃,又能清火调气散郁,临床常取连、萸六比一之剂量,即朱丹溪左金丸之意。翟氏认为其对于呕吐吞酸,嘈杂似饥最为有效。《药鉴》称之为“乃吞吐酸水之神方”。良姜辛香味浓而性温,既可温胃散寒,又可理气和中,乌药顺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王好古说乌药能“理元气”,与良姜合用,能除寒去郁,非一般药物可比。乌贼骨性微温而味涩,有制酸收敛止血之功,经常用于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者。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贼骨具有制酸、抗肿瘤的作用。浙贝味苦寒,经药理研究表明,有与阿托品类似的作用,故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脾胃病中。煅瓦楞,甘咸、平,入肝脾经,具有良好的“制酸止痛”的作用,《纲目》云“咸走血而软坚”,对久病入络者效果更佳。丹参味苦,性微凉,具有活血去瘀通经止痛的作用。翟氏认为,它与健脾胃药合用后,能加强理胃气之功,起到养血、醒脾、调胃的作用。经药理研究证实,丹参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的作用。临床主要取其活血祛瘀,养血除烦的功效。厚朴,苦温性散主降,温中下气,与神曲合用,能健脾暖胃,化湿除满。翟氏在 配方 学校职工宿舍分配方案某公司股权分配方案中药治疗痤疮学校教师宿舍分配方案医生绩效二次分配方案 中注意到:吞酸是由肝木偏旺、曲直作酸,古人常云“胃喜凉,脾喜温”,因此方中用温药时配伍少量苦寒之剂;苦味药可以刺激胃肠功能,增强食欲。温中制酸法可收到以下功效:(1)能使胃气的流动活跃,促进胃肠粘膜的修复。(2)制酸以保护胃粘膜,具有较强的防御作用。(3)脾得温则健,健脾以强运,具有增进食欲,增强体质的作用。制酸药实为中和之意,不可独用,要注意疏肝以宁情志。心理引导,生活规律,活泼开朗,饮食有节,肝胃相联在此至关重要。四、擅长应用炭药和对药(一)炭药应用经验药物的炭化作用,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而《千金方》中又专题论述,至六朝《雷公炮炙论》中载制药17法,其中、、炒、炮、煅都是不同的炭化工艺,由此可见中药制炭入药已有2000余年历史。随着用药经验的不断丰富,炭药的品种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中国药典》中已收载炭类中药30余种,炭化药物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种类。古人有“红见黑止”、“炒炭存性”、“炒炭止血”之说,炭类药主要用于止血,其实药物炭化的目的不仅止血。翟氏通过临床验证认为,药物炭化还有许多其它的作用。据有关文献记载,药物炭化后,分子空间加多,有吸附其它物质的特性,药物入肠后,能减轻肠内物质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蠕动,而起到止泻的作用。另外,胃肠内吸收的种种有害物质,如色素、气体、细菌、发酵及细菌的代谢产物,可被炭化药物吸收。因此,炭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胃肠诸疾病中。元朝葛可久的《十药神书》中的“十灰散”,就是以炭药治病的代表方剂。葛氏认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宋唐慎微说“干漆烧令烟尽,不尔损人肠胃”,认为炭化后可减少干漆的副作用。《金匮要略》中有“猪骨灰解果毒”之记载。翟氏体会炭化有以下几种作用。1.增强止血疗效有些中药本身具有止血功效,经炮制成炭后,临床止血疗效增强,如血余炭、大黄炭、白芍炭、艾炭、地榆炭等。经现代药理证实,多数炭类药物具有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的作用。2.增强吸附能力,提高渗湿作用脾胃虚弱的慢性腹泻、遗尿、遗精等须用健脾固涩等药物时,加用一些炭化药物,不仅可增强疗效,且可减少其副作用。如陈皮炭、苍白术炭、椿根皮炭、黄柏炭等;陈皮经炭化后,能吸收胃肠不良气体,可调理气机,以减少腹胀;苍白术呈焦化状态后,可使吸湿能力增强,减少肠蠕动快而引起的肠鸣、便意,二术炒炭后药用,可以吸收多余气体和水分以固肠,从而有益于肠道吸收营养。《本草通玄》谓:诃子生用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现在我们知道诃子仁中含有类似蓖麻油的成分,炒炭后则成为缓和的固涩药物。椿根皮古人用以涩肠、止血、杀虫,改用炭药后,它的吸收和止血效果就很突出。有人报道,椿根皮单味治疗41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认为生用疗效差,炒成黑炭亦影响疗效,以炒成老黄者研粉吞服效果最好,可见药物的制作对疗效的影响极大。古人认为胃气喜降,逆则呃逆,胀满;脾气喜升,降则泄痢、下陷,因此临床上有了实胀和虚胀的问题。翟氏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消胀通气,健脾化滞剂中,加入炭化药物可明显提高其化滞、消胀通气的疗效,如厚朴炭、焦三仙、内金炭。《斗门方》中就有用厚朴制炭,治疗气胀胸闷案;民间治疗溃疡食用烤糊馒头、枳壳炭。《博济方》有“如欲制其燥,助其消导可炒黑用”。在消食导滞方面老人与小儿最适宜用炭化药物。3.脱脂去胶及其他作用有很多动植物药物,含有角质、脂肪、挥发油、胶质等,有的必须炭化后方能入药,有的炭化后可以增强疗效。如血余炭,血余是人发,含有角质,须炭化以去其角质始能奏效;棕榈亦有角质包裹。炭化后易吸收,且增强止血疗效;侧柏具有粘腻松脂,酸质,不易溶于水,炭化后具有脱脂之意,充分发挥其止血功效。还有一些药物炭化后可减少药物毒性:如川军、牵牛子、干漆、巴豆等。翟氏认为,制炭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温热性质,减低辛散走窜之性,炭制后的药物还可吸收肠胃内多余的气体和水分,缓解腹胀、腹泻的作用(相当于活性炭)。综上所述,翟氏对炭药的运用重点在于胃肠系统,主要用于腹胀、泄泻、出血、导滞这几个方面,很有特色。(二)对药应用经验古人有“病不能泛治,药不能独用”的理论。遵循这一理论而诞生了多味药的配伍。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与秫米配合治疗失眠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也有“七情和合”的配伍理论,对于对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历代方药专著中,带“二”字的方剂,都是“对药”。如二妙、二至、二黄、二神,还有不带二字的两味药方剂,如左金、交泰、乌贝、失笑、参附等,亦属对药范畴。药对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形式,是药物相互配伍,相互搭配的意义。对药配伍在理论和临床上均有充分依据。对药属于中药配伍的范畴,但又有别于一般的中药配伍。对药的产生,主要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施今墨老先生善于使用对药,他使用的对药被人们称为“施氏对药”,施老曾自云:“对药作用即辩证法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实践。”将对药的意义和范围更扩大了,以适应复杂多变的
本文档为【善调气血和脾胃的临床学家翟济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3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堂堂2022
暂无简介~
格式:txt
大小:54KB
软件:记事本
页数:0
分类:成人教育
上传时间:2022-03-1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