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

举报
开通vip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包括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效能评价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遵循GB50251或GB50253设计,用于输送油气介质的陆上钢质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站内工艺管道的完整性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805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G...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范围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定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包括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效能评价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遵循GB50251或GB50253设计,用于输送油气介质的陆上钢质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站内工艺管道的完整性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805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GB/T21447钢制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3258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GB/T27512埋地钢质管道风险评估方法GB/T27699钢质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SY/T0087.1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SY/T0087.2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SY/T6713管道公众警示程序SY/T6825管道内检测系统的鉴定SY/T6828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规范SY/T6889管道内检测SY/T6891.1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1部分:半定量评价法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管道完整性pipelineintegrity管道处于安全可靠的服役状态,主要包括:管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完整的;管道处于风险受控状态;管道的安全状态可满足当前运行要求。3.2管道完整性管理pipelineintegritymanagement(PIM)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消除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风险消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管道的目的。3.3完整性管理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integritymanagementprogram对管道完整性管理活动作出针对性计划和安排的文件,系统地指导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效能评价等完整性管理工作。3.4线性参考linearreferencing沿长输管道等线性系统的相对位置(如里程)存储数据的一种方法。3.5数据对齐dataaligning通过阀门、短节、环焊缝等易于识别的特征将多来源或多批次管道数据按照线性参考系统进行位置校准。3.6基线检测baselineinspection管道实施的第一次完整性检测,包括中心线、变形检测和漏磁内检测以及其他检测活动。3.7基线评价baselineassessment在基线检测的基础上开展的首次管道完整性状况评价。3.8高后果区highconsequenceareas(HCAs)管道泄漏后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的区域。3.9地区等级locationclass按管道沿线居民户数和(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等划分的等级,分为四个地区等级。划分标准见GB50251。3.10潜在受影响区域potentialimpactzone管道泄漏可能使其周边公众安全和/或财产遭到严重影响的区域。3.11完整性评价integrityassessment采取适用的检测或测试技术,获取管道本体状况信息,结合材料与结构可靠性等分析,对管道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评价,从而确定管道适用性的过程。常用的完整性评价方法有:基于管道内检测数据的适用性评价、压力试验和直接评价等。3.12内检测in-lineinspection(ILI)借助于流体压差使检测器在管内运动,检测管道缺陷(内外壁腐蚀、损伤、变形、裂纹等)、管道中心线位置和管道结构特征(焊缝、三通、弯头等)的方法。3.13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specifiedminimumyieldstrength(SMYS)针对某种管材,在技术条件中所规定的最小屈服强度。3.14直接评价directassessment(DA)一种采用结构化过程的完整性评价方法,即通过整合管道物理特性、系统的运行记录或检测、检查和评价结果的管段等信息,给出预测性的管道完整性评价结论。3.15失效failure管道或相关设施等失去原有设计所规定的功能或造成一定损失的物理变化,包括泄漏、损坏或性能下降。3.16金属损失metalloss管道表面部分区域集中失去金属的现象。金属损失通常是由于腐蚀所致,但划痕或机械损伤也能导致金属损失。3.17制造缺陷manufacturingdefects在钢板制造或者钢管、管件、法兰、阀门等元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缺陷。3.18变形deformation管体形状的改变,如弯曲、屈曲、凹陷、椭圆度、波纹、褶皱或影响管道截面圆度或平直度的其他变化。3.19适用性评价fitnessforpurpose(FFP)对含缺陷或损伤的在役构件结构完整性的定量评价过程。3.20第三方损坏third-partydamage管道企业及与其有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关系的承包商之外的个人或组织无意或蓄意损坏管道系统的行为。3.21效能评价performancemeasurement对某种事物或系统执行某一项任务结果或者进程的质量好坏、作用大小、自身状态等效率指标的量化计算或结论性评价。3.22最大操作压力maximumoperatingpressure(MOP)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管道系统实际达到的最高压力。3.23最大允许操作压力maximumallowableoperatingpressure(MAOP)油气管道处于水力稳态工况时允许达到的最高压力,等于或小于设计压力。3.24安全运行压力safeoperatingpressure通过完整性评价得出的管道允许操作压力。3.25高后果区识别率HCAidentificationrate完成高后果区识别或更新的管道里程占在役油气管道里程的比例。3.26风险控制率riskcontrolrate已采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以内的管道风险点数占识别的风险点总数的比例。一般要求完整性管理应贯穿管道全生命周期,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投产、运行和废弃等各阶段,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新建管道的设计、施工和投产应满足完整性管理的要求。数据采集与整合工作应从设计期开始,并在完整性管理全过程中持续进行。在建设期开展高后果区识别,优化路由选择。无法避绕高后果区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管道运营期周期性地进行高后果区识别,识别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18个月。当管道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及时进行高后果区更新。对高后果区管道进行风险评价。积极采用新技术。管道企业应明确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负责部门及职责要求,并对完整性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完整性管理是持续循环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与整合、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与维修维护、效能评价等六个环节,见图1。图1完整性管理工作流程数据采集与整合5.1数据采集5.1.1数据采集流程应明确管道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需采集数据的种类和属性,并按照源头采集的原则进行采集。数据来源包括设计、采购、施工、投产、运行、废弃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还包括管道测绘记录、环境数据、社会资源数据、失效分析、应急预案等。5.1.2数据采集内容管道建设期数据采集内容应包含管道属性数据、管道环境数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及事件记录、设计文件、施工记录及评价报告等。运行期数据采集内容应包含管道属性数据、管道环境数据和管道检测维护管理数据。5.123管道完整性管理数据采集清单参见附录A。5.1.3数据采集方法中心线测量新建管道中心线测量应在管道施工阶段进行,并在回填之前完成。测量的管道中心线数据应包括地理坐标、高程、埋深。测量数据应与桩、环焊缝、拐角点等信息对应。与公路、铁路、管道、河流、建筑物等交叉点的坐标数据应标注。在管道运行阶段,应根据管理要求和规定维护和更新测绘数据。宜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埋地管道探测确定管道坐标,也可采用管道内检测技术结合惯性测绘获得管道中心线坐标。对采用管线探测仪或探地雷达不能确定位置的管段,应采用开挖确认、走访调查、资料分析或其他有效方法确定其中心线位置。管道改线时,应测量新的中心线,并及时进行数据更新。管道中心线测量坐标精度应达到亚米级精度。管道设施数据、基础地理等环境数据采集管道设施数据宜在管道建设期从设计资料、施工记录和评估报告中进行采集,并在管道测绘同时采集基础地理数据及管道周边人口、行政等数据。宜通过现场调查或影像数字化来开展管道沿线属性数据采集工作。数据采集宜包括建设和运行阶段产生的施工记录和专项检测评价报告等。这些记录应至少包括:施工记录、质量检验记录、运行记录、维修和检测记录等。5.1.4数据对齐管道附属设施数据和周边环境数据应基于环焊缝信息或其他拥有唯一地理空间坐标的实体信息进行对齐,对齐的基准应以精度较高的数据为准。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的管道中心线对齐宜遵循如下要求:管道中心线对齐应以测绘数据或内检测提供的环焊缝信息为基准。若进行了内检测,中心线对齐以内检测环焊缝编号为基准。若没有进行过内检测,中心线对齐应基于测绘数据。测绘数据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宜根据外检测和补充测绘结果更新中心线坐标;当测绘数据与内检测数据均出现偏差时,应进行开挖测量校准。5.2数据移交在试运行之前,管道建设单位应将管道设计资料、中心线数据、施工记录、评估报告相关协议等管道数据提交给运营单位。数据形式应为电子数据和纸质数据。管道工程资料数据可按工程竣工资料要求的格式和内容提交。管道中心线等电子数据宜采用标准格式,数据表结构参见附录B。移交方应确保移交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要求如下:建设期的数据应按5.1.4的要求进行对齐整合,并建立数据之间的线性关联关系;建设期管道中心线及沿线地物坐标精度应达到亚米级精度。在人口密集区应适当提高数据精度。数据存储与更新宜采用线性参考系统对管道属性等数据进行组织和维护,对无法纳入线性系统的数据基于坐标进行保存。应采用结构化的实体数据模型,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的管理和有效维护。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宜通过搭建基于数据模型的数据库进行存储。文档、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应建立文件清单。非结构数据应保证提交数据与文件清单相一致。应采取管理措施确保数据精度和时效性。应具备数据内容更新方式和数据校验方法,宜使用更新过的或校验过的数据。数据更新应符合下述要求:a)存储的数据宜进行例行性检查确保其一致性和完整性;b)设施信息更新:例如防腐层或管段更换都应被采集并存储;c)更新应标识版本详细信息,并能通过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比较反映管道及周边环境的变化;d)管道数据的更新应按照数据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并做好相应记录;e)宜保留历史数据。高后果区识别6.1识别准则6.1.1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管道经过区域符合表1识别项中任何一条的为高后果区。表1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管段识别分级表管道类型识别项分级输油管道a)官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成长度为2km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地下设施多的区段。III级b)官道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2km长度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户数在100户或以上的区段,包括市郊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发展区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人口稠密区。II级c)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聚居户数在50户或以上的村庄、乡镇等。II级d)管道两侧各50m内有咼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及易燃易爆场所等。I级e)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湿地、森林、河口等国家自然保护地区。II级f)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河流、大中型水库。III级6.1.1.2识别高后果区时,高后果区边界设定为距离最近一幢建筑物外边缘200m。6.1.1.3高后果区分为三级,1级代表最小的严重程度,111级代表最大的严重程度。6.1.2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管道经过区域符合表2识别项中任何一条的为高后果区。表2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管段识别分级表管道类型识别项分级输气管道a)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地区等级按照GB50251中相关规定执行。III级b)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II级c)如官径大于762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大于6.9MPa,其天然气管道潜在影响区域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潜在影响半径按照公式(1)计算。II级d)如官径小于273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小于1.6MPa,其天然气管道潜在影响区域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潜在影响半径按照公式(1)计算。I级e)其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I级f)除三级、四级地区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加油站、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II级6.122识别高后果区时,高后果区边界设定为距离最近一幢建筑物外边缘200m。6.123高后果区分为三级,1级表示最小的严重程度,111级表示最大的严重程度。6.1.3特定场所除三级、四级地区外,由于天然气管道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潜在影响区域。包括以下地区:a)特定场所I: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监狱、商场等人群疏散困难的建筑区域;b)特定场所II:在一年之内至少有50天(时间计算不需连贯)聚集30人或更多人的区域。例如集贸市场、寺庙、运动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剧院、露营地等。输气管道的潜在影响区域是依据潜在影响半径计算的可能影响区域。输气管道潜在影响半径,参见附录C,可按公式(1)计算:r0.099Jd2p(1)式中:d—管道外径,单位为毫米(mm);p—管段最大允许操作压力(MAOP),单位为兆帕(MPa);r—受影响区域的半径,单位为米(m)。注:系数0.099仅适用于天然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工作的基本要求高后果区识别工作应由熟悉管道沿线情况的人员进行,识别人员应参加有关培训。识别统计结果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填写。6.2.3当识别出高后果区的区段相互重叠或相隔不超过50m时,作为一个高后果区段管理。当输油管道附近地形起伏较大时,可依据地形地貌条件、地下管涵等判断泄漏油品可能的流动方向,对表1中c)、d)、e)、f)中的距离进行调整。当输气管道长期低于最大允许操作压力运行时,潜在影响半径宜按照最大操作压力计算。6.3高后果区的管理建设期识别出的高后果区应作为重点关注区域。试压及投产阶段应对处于高后果区管段重点检查,制定针对性预案,做好沿线宣传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运营阶段应将高后果区管道作为重点管理段。应定期审核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案以确保高后果区管段完整性管理的有效性。必要时应修改完整性管理方案以反映完整性评价等工作中发现的新的运行要求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地区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现有等级时,管道设计应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对处于因人口密度增加或地区发展导致地区等级变化的输气管段,应评价该管段并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变化后的更高等级区域管理要求。当评价表明该变化区域内的管道能够满足地区等级的变化时,最大操作压力不需要变化;当评价表明该变化区域内的管道不能满足地区等级的变化时,应立即换管或调整该管段最大操作压力。高后果区识别报告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识别或现场调查。在高后果区识别报告中应明确所采用的方法。高后果区识别报告的内容参见附录D。风险评价7.1评价目标管道风险评价主要目标如下:识别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危害因素,分析管道失效的可能性及后果,判定风险水平;对管段进行排序,确定完整性评价和实施风险消减措施的优先顺序;综合比较完整性评价、风险消减措施的风险降低效果和所需投入;在完整性评价和风险消减措施完成后再评价,反映管道最新风险状况,确定措施有效性。风险评价工作应达到如下要求:管道投产后1年内应进行风险评价。高后果区管道进行周期性风险评价,其他管段可依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开展评估;应根据管道风险评价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应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进行设计、施工和投产优化,规避风险;设计与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价宜参考或模拟运行条件进行;7.2评价方法可采用一种或多种管道风险评价方法来实现评价目标。风险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专家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风险矩阵法、指标体系法、场景模型评价法、概率评价法等。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风险矩阵法参见附录E。指标体系法参照SY/T6891.1或GB/T27512。应基于评价目标,结合现有数据的完整程度以及经济投入等因素,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7.3评价流程7.3.1评价步骤风险评价流程应包含以下步骤,详细流程图见图2:确定评价对象;识别危害因素;c)数据采集与管段划分;d)失效可能性分析;e)失效后果分析;f)风险等级判定;g)提出风险消减措施建议。图2管道风险评价流程7.3.2确定评价对象应根据开展风险评价的最初原因和关注的问题,确定管道风险评价的对象。7.3.3危害因素识别7.3.3.1应定期进行管道危害因素识别。应从管道历史失效原因总结分析管道常见危害因素。管道失效原因的分类见表3。表3管道危害因素分类危害因素子因素时间相关外腐蚀内腐蚀/磨蚀应力腐蚀开裂/氢致损伤凹陷疲劳损伤固有因素与制管有关的缺陷管体焊缝缺陷管体缺陷与焊接/施工有关的因素管道环焊缝缺陷,包括支管和T型接头焊缝制造焊缝缺陷褶皱弯管或屈曲d)螺纹磨损/管子破损/接头失效与时间无关机械损伤甲方、乙方,或第三方造成的损坏(瞬时/立即失效)管子旧伤(如凹陷、划痕)(滞后性失效)故意破坏误操作自然与地质灾害低温雷击暴雨或洪水土体移动7.3.3.3应识别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管道状况,以及造成管道风险升高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a)占压;管道与周边设施安全距离不足;周边环境对管道日常管理和维抢修的影响;外界对管道可能造成的损伤;管道本体或者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功能缺失;输送介质或者管道的系统特征造成的管道现有工艺与设计的偏差;特定管道风险的应急预案与技术缺失;管道企业内部、管道企业与施工方、周边公众信息沟通不畅。7.334在管道建设期进行的风险评价宜考虑的因素参见附录F。应识别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发生事故的可能后果和在这些威胁存在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需要投入的安全成本,通过分析,对可能发生的运行风险提出预防措施,或优化设计,规避风险。7.3.3.5在条件具备情况下,试运投产阶段应开展定性或定量风险评价,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应逐一评价、落实各个风险点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满足运行要求。7.3.3.6建设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宜作为各阶段工作成果的评估依据之一。在风险评价报告所提出的风险消减措施应得到有效落实。7.3.4数据采集与管段划分应根据管道的属性和管道周边环境对管道进行管段划分。管段划分示意图见图3。应对每个管段进行数据采集和状况描述,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管材、管径、防腐层类型、管道附属设施及其起止里程;管体、防腐层和附属设施状况的评价;管道运行参数,包括输送介质、运行压力和温度等;管道沿线自然环境。管径壁厚67图3管段划分示意图7.3.5失效可能性分析7.3.5.1应对7.3.3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失效可能性分析。应考虑已经采取的风险消减措施的效果,如检测、修复、第三方损坏防护等。应对7.3.4中划分的每个管段确定其失效可能性。失效可能性可以定性或定量表示。失效可能性分析采用的方法应以评价对象、可用的数据和模型而定。可利用历史失效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如直接采用历史失效数据进行失效可能性分析,或用来对失效可能性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需对历史数据的适用性和与被评价管道的可比性进行分析。7.3.6失效后果分析失效后果分析用于确定管道失效对周边人员、财产和环境潜在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这些不利影响可能由毒性、可燃性介质从管道中的意外泄漏、扩散引起。同时也可考虑管道失效造成的停输影响以及对管道企业声誉的影响。7.3.6.2失效后果分析应考虑以下因素:a)输送介质的性质,例如易燃性、毒性和反应性等;b)管道属性,如管径、压力等;c)地形;d)周边环境;失效模式,泄漏孔大小;减小泄漏量的控制措施,如泄漏检测和截断阀等;输送介质的扩散模式;着火的可能性;事故场景,包括热辐射、爆炸、中毒或窒息等;周边受影响对象暴露水平及其影响程度;k)应急响应。应对7.3.4中划分的每个管段确定其失效后果。失效后果可以定性或定量表示。7.3.7风险等级判定风险等级判定是确定各管段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的过程。风险值是失效发生的可能性与失效后果两个因素的综合。制定与评价方法相适应的风险可接受标准,确定各管段的风险可接受性。对不能接受的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更深入的风险分析,降低之前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采用有效风险消减措施来降低风险。7.3.8提出风险消减措施建议消减风险的措施应包括降低失效可能性的措施和降低失效后果的措施。应对提出的风险消减措施建议的有效性进行分析。7.4风险可接受性确定风险可接受性标准应考虑以下因素:a)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要求;b)管道的重要性;c)管道状况;d)降低风险的成本。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确定风险的可接受性标准:a)参照国内外同行业或其他行业已经确立的风险可接受标准;b)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认为可接受的情况;根据管道平均安全水平,参见附录G;与其他已经认可的活动和事件相比较。如未满足风险可接受标准,应改进管道完整性管理活动或改进管道设计施工管理活动。7.5风险再评价管道风险评价的时间间隔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论来确定,且不宜超过3年。应每年检查风险评价数据变化情况并及时更新数据。管道属性和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后,应进行风险再评价。7.6报告应在风险评价报告中对管道风险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应针对评价目标向报告使用者描述评价结果,并说明所采用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和评价因素的不确定性。管道风险评价报告内容参见附录D。完整性评价评价方法及评价周期8.1.1新建管道在投用后3年内完成完整性评价。输油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评价的最大时间间隔不超过8年。应根据管道失效的历史和风险评价的结果选择适用的检测内容和技术指标。宜优先选择基于内检测数据的适用性评价方法进行完整性评价。如管道不具备内检测条件,宜改造管道使其具备内检测条件。对不能改造或不能清管的管道,可采用压力试验或直接评价等其他完整性评价方法。内检测时间间隔需要根据风险评价和上次完整性评价结果综合确定,最大评价时间间隔应符合表4要求。表4内检测时间间隔表操作条件下的环向应力水平(O)>50%SMYS30%SMYS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应由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员负责事件调查并编写调查报告。事件调查报告应在管道企业内部进行发布和宣贯。应建立统一的失效事件信息收集标准,事件信息统计表参见附录L。记录与文档管理、沟通和变更管理12.1记录与文档管理12.1.1记录与文档管理应保存:全生命周期管道安全运行与维护所需的历史信息;管道管理有效性和合规性的客观证据;决策制定和允许的相关资料。应建立管理计划以识别、收集、储存和废弃以下记录和文档:与管道管理相关;b)与12.1.1相符合;其他完整性管理方案相关文档。管理计划应包含电子和纸质记录与文档的管理流程。应建立和管理涉及管道设计、采购、施工、运行、维护和废弃阶段完整性管理活动的记录和文档。各阶段的报告等应通过专业评审,并对报送备案的情况进行记录。12.2沟通应制定和实施沟通计划以保证内外部有关人员能够获知完整性管理相关信息。管道企业与各外部相关方的沟通应考虑以下内容:a)政府部门管道企业联系方式;管道走向图;3)应急预案。管道沿线居民1)管道企业联系方式;2)管道位置;管输介质;识别、报告和应对泄漏的方式。内部相关部门沟通内容应包括:a)完整性管理的关键要素及其相关情况;b)必要的内部报告及其效果和结果;及时有效的完整性管理实施的相关信息。12.3变更管理应制定变更管理程序,以规范变更管理。对于工艺调整、改线、修复等变更,应及时更新数据,变更完整性管理方案。培训与能力要求从事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相关人员应掌握以下相应技能,并通过培训和考核:a)数据管理;b)风险评价与高后果区识别管理;管道检测与适应性评价;管体缺陷修复管理;管道日常管理;效能评价与管理;管道完整性管理方法。管道完整性管理培训与能力应分级管理。取得较高能力要求水平的人员可从事该级别以下规定的管理活动,较低能力水平的人员不得从事较高能力要求规定的管理活动。应编制并贯彻执行对完整性管理人员的培训大纲,定期审查培训计划,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培训大纲可参照附录M制定实施。当新标准、法规发布,新设备、新工艺程序或新管理理念应用时,应对培训大纲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予以修订。当学员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具备实际作业能力时,需对其能力进行考核。测试过程包括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考核,可通过书面、计算机或答辩等方式实施。完整性管理人员应至少每3年再接受一次知识更新培训,以更新其岗位知识和技能。依据工作范围,参加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人员应通过相应的培训,达到能力水平要求后从事相对应的业务工作。开展高后果区识别和数据采集等基础工作的人员应达到初级能力水平及以上要求,开展管道基础风险评价等工作人员应达到中级能力水平及以上要求,开展完整性性评价、综合风险评价和效能评价等工作达到高级能力水平及以上要求的人员方可进行。
本文档为【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1.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天涯明月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3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22-09-17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