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举报
开通vip

信息社会发展报告ModifiedbyJEEPonDecember26th,2020.信息社会发展报告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目录一、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概况.......................................................................................11、全国.....................................................................................................

信息社会发展报告
ModifiedbyJEEPonDecember26th,2020.信息社会发展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目录一、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概况.......................................................................................11、全国..................................................................................................................12、东中西区域比较..............................................................................................23、省份比较..........................................................................................................3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55、省会城市比较..................................................................................................66、副省级城市比较..............................................................................................7二、信息经济发展概况...............................................................................................81、全国..................................................................................................................82、东中西区域比较..............................................................................................93、省份比较........................................................................................................10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125、省会城市比较................................................................................................136、副省级城市比较............................................................................................14三、网络社会发展概况.............................................................................................151、全国................................................................................................................152、东中西区域比较............................................................................................163、省份比较........................................................................................................17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195、省会城市比较................................................................................................206、副省级城市比较............................................................................................22四、在线政府发展概况.............................................................................................221、全国................................................................................................................222、东中西区域比较............................................................................................233、省份比较........................................................................................................23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24I5、省会城市比较................................................................................................256、副省级城市比较............................................................................................26五、数字生活发展概况.............................................................................................271、全国................................................................................................................272、东中西区域比较............................................................................................283、省份比较........................................................................................................29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315、省会城市比较................................................................................................326、副省级城市比较............................................................................................34附录一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说明.................................................35附录二信息社会发展阶段划分........................................................................46附录三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发展情况数据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48附录四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数据表......................................53II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本报告是第四份关于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今年的研究中首次对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测算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因此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兼顾指标体系合理性与数据可获取性,对有关指标进行了微调,详见附录一。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反映了全国信息社会发展概况,附录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数据表。本报告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大陆31个省份(含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一、信息社会发展总体概况1、全国2015年全国信息社会指数(ISI)达到,2008-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加速转型期。预计2020年前后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将达到,整体上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图1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8-2015)从信息社会发展的四个重点领域看,数字生活领域发展最快,2015年全国数字生活指数达,同比增长%,是2008年的倍。1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信息经济指数网络社会指数在线政府指数数字生活指数图2四大领域发展情况(2008-2015)2、东中西区域比较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分别为、、,不同区域之间信息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信息社会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和%。中、西部地区信息社会指数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图3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情况从发展速度上看,2007-2015年,东中西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西部地区信息社会发展速度略高于东部和中部,2但其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2007-2015年,东西部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差值从增加到,差距扩大了%。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东部中部西部图4东中西地区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5)3、省份比较2015年北京、上海、天津3个省份信息社会指数超过,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广东、浙江、福建、江苏、辽宁、山东等6个省份信息社会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排名情况看,2015年多个省份信息社会指数排名较上年发生变化,但变化不大。其中,湖北排名上升2位,河北、内蒙古等9省市排名均上升1位。3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福建江苏辽宁山东内蒙古湖北陕西海南吉林重庆山西黑龙江湖南四川新疆青海河北宁夏安徽广西河南江西云南贵州甘肃西藏全国图52015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情况表12015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社会指数及排名情况省份信息社会指数指数排名排名变化全国--北京10上海20天津30广东41浙江5-1福建61江苏7-1辽宁80山东904省份信息社会指数指数排名排名变化内蒙古101湖北112陕西120海南13-3吉林141重庆15-1山西160黑龙江170湖南180四川190新疆201青海21-1河北221宁夏231安徽24-2广西250河南261江西27-1云南280贵州291甘肃30-1西藏310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有深圳、北京、广州、苏州、珠海等31个城市(含直辖市)信息社会指数超过,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从排名上看,2015年浙江嘉兴、舟山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中较上年上升14位,山东青岛上升12位,山东东营、浙江宁波排名上升8位,表现较为突出;同时也有少数城市排名下降达10位或接近10位。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的31个城市中,24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广东省(6个)、浙江省和江苏省(各5个)。在中西部地区,表现突出的有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新疆的克拉玛依与内蒙古的乌海、包头、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等7个城市,均已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5表22015年信息社会指数排名前31位的地级以上城市城市ISI信息经济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网络社会指数在线政府指数数字生活指数深圳10北京22广州30苏州41珠海52宁波68佛山71上海82厦门9-7中山10-1无锡11-5杭州120南京13-2东莞14-1武汉151东营168青岛1712大连180鄂尔多斯19-4舟山2014阿拉善盟21-4嘉兴2214长沙232包头24-4常州25-3天津260镇江273乌海28-9绍兴296济南302克拉玛依31-10上述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5、省会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共有广州、杭州、南京、武汉、长沙、济南6个省会城市信息6社会指数超过,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所有省会城市的信息社会指数平均值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表32015年省会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情况城市ISI信息经济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网络社会指数在线政府指数数字生活指数广州10杭州21南京3-1武汉40长沙51济南63西安7-2福州85沈阳9-1呼和浩特101成都11-1太原12-5海口13-1郑州140贵阳157南昌162银川市17长春18-3昆明191乌鲁木齐20-4兰州21-2合肥22-5石家庄23-2南宁24-1哈尔滨25-1西宁26-1省会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6、副省级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10个城市信息社会指数超过,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占比%。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社会指数平均值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7%。从排名情况看,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宁波排名7较上年上升了3位,青岛、济南排名均上升了2位,广州排名上升了1位。表42015年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社会情况城市ISI信息经济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网络社会指数在线政府指数数字生活指数深圳10广州21宁波33厦门4-2杭州50南京6-2武汉70青岛82大连9-1济南102西安11-2沈阳12-1成都130长春140哈尔滨150副省级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二、信息经济发展概况1、全国2015年全国信息经济指数为,同比增长%,增速较上一年降低个百分点,2008-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15%10%5%0%信息经济指数增速%%%%%%%%图6全国信息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08-2015)8从衡量信息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领域看,2010-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指数、人力资源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发展方式指数分别提高了%、%、%和%,意味着过去几年经济快速增长是我国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创新指数逐年明显提高。表52015年全国信息经济发展情况指标指数值同比增长%1.信息经济指数%经济发展指数%人力资源指数%成人识字指数%教育投入指数%大学生指数%产业结构指数%产值结构指数%就业结构指数%发展方式指数%研发投入指数%创新指数%能效指数%2、东中西区域比较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经济指数分别为、、,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08-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区域之间信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比西部地区高%。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信息经济发展起点低,增速慢,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呈现出逐步扩大的发展态势,2007-2015年间,中部与东部地区的信息经济指数差从增加到,差距扩大了%;西部与东部地区这一差值从增加到,差距扩大了%。9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东部中部西部图7东中西地区信息经济指数发展趋势(2007-2015)从衡量信息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领域看,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发展方式指数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相当于东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53%、62%、43%。经济发展指数人力资源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发展方式指数东部中部西部图8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信息经济指数比较3、省份比较2015年全国共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辽宁等7个省份信息经济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上海两地信息经济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和%。10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陕西福建重庆新疆内蒙古湖北海南山西吉林安徽黑龙江宁夏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甘肃青海河北云南河南广西西藏全国图92015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情况表62015年全国各省份信息经济指数及排名情况信息经济指数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全国--北京10上海20天津30江苏40浙江5011信息经济指数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广东60辽宁70山东80陕西90福建100重庆110新疆122内蒙古13-1湖北14-1海南150山西161吉林171安徽181黑龙江19-3宁夏200江西211湖南222四川230贵州243甘肃250青海26-5河北271云南28-2河南291广西30-1西藏310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共有9个城市(含直辖市)信息经济指数超过,依次为北京、深圳、苏州、无锡、上海、宁波、杭州、南京、珠海。从区域分布来看,信息经济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6个城市)、江苏(5个城市)、浙江(4个城市)等东部省份,中西部城市只有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呼和浩特,湖北武汉,山西太原,陕西西安。从排名情况看,在信息经济指数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青岛排名较上年上升9位,表现突出;镇江、常州、武汉分别上升4位。12表72015年信息经济指数排名前3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信息经济指数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城市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北京10深圳20苏州31无锡4-1上海51宁波62杭州72南京8-1珠海91天津103厦门11-6广州12-1中山13-1常州144佛山150武汉164东营172镇江184大连19-2鄂尔多斯20-6东莞21-5绍兴222青岛239太原241包头25-4嘉兴262沈阳27-4西安28-2乌海29-2呼和浩特303上述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5、省会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省会城市信息经济指数均值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其中杭州、南京两市信息经济指数超过。13表82015年省会城市信息经济发展情况城市信息经济指数经济发展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人力资源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发展方式指数杭州11南京2-1广州30武汉40太原51沈阳6-1西安70呼和浩特81济南91长沙10-2合肥112郑州12-1长春131南昌142成都15-3海口16-1哈尔滨170福州180昆明192乌鲁木齐20-1贵阳211兰州22-2银川市23石家庄24-1西宁250南宁26-2省会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6、副省级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经济指数平均值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其中深圳、宁波、杭州、南京四个城市超过。14表9.2015年15个副省级城市信息经济情况城市信息经济指数经济发展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人力资源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发展方式指数深圳10宁波22杭州32南京4-1厦门5-3广州60武汉71大连8-1青岛92沈阳10-1西安11-1济南120长春131成都14-1哈尔滨150副省级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三、网络社会发展概况1、全国2015年全国网络社会指数为,同比增长%。从发展速度看,2011-2013年全国网络社会指数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13年以来,增速有所放缓。2011-2015网络社会指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11201220132014201510%8%6%4%2%0%网络社会指数增速%%%%%图10全国网络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11-2015)15从衡量网络社会发展的几个重要领域看,2010-2015年,我国支付能力指数从提高到,意味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居民使用宽带、手机等主要ICT产品的支付能力明显提高,成为推动我国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是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产品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产品和服务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但就支付能力指数本身而言,2015年我国支付能力指数只有,明显低于社会发展指数(),也明显低于国际上信息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全面提高我国信息社会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使用ICT产品的支付能力。在社会发展领域,2010-2015年,我国城镇化指数从提高到,增长%。但另一方面,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令人堪忧,2010-2015年我国空气质量指数从下降到,降低了%;2015年空气质量指数比上年下降了%,是导致网络社会指数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表102015年全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指标指数值同比增长%2.网络社会指数%支付能力指数%固定宽带支付能力指数%移动电话支付能力指数%社会发展指数%人均寿命指数%城镇化指数%空气质量指数%2、东中西区域比较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分别为、、,区域之间网络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为网络社会发展水平比全国平均高%,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和%。从发展趋势上看,2010-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尽管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增长速度最快,但其与东部地区网络社会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仍然在扩大,2010-2015年,西部与东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差值从增加到,差距扩大了%。16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东部中部西部图11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发展趋势(2010-2015)从影响网络社会发展的因素看,支付能力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区域间网络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支付能力指数分别是、和,东部地区表现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镇化率约%,比中西部地区分别高约16个和21个百分点。支付能力指数社会发展指数东部中部西部图12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网络社会指数比较3、省份比较2015年上海、天津和北京3个省份网络社会指数超过,15个省份网络社会指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排名情况看,2015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排名较之上年变化较大。广西、福建、湖北三省的排名分别上升了6位、5位和4位。17上海天津北京福建江苏内蒙古浙江广东辽宁山东湖北吉林黑龙江重庆海南广西陕西湖南宁夏河北江西青海山西河南新疆四川云南西藏安徽贵州甘肃全国图132015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情况表112015年全国各省份网络社会指数及排名情况网络社会指数支付能力社会发展指数得分排名排名变化指数指数全国--上海10天津20北京30福建45江苏5-1内蒙古61浙江7-118网络社会指数支付能力社会发展指数得分排名排名变化指数指数广东8-3辽宁9-1山东101湖北114吉林120黑龙江131重庆14-1海南15-5广西166陕西170湖南182宁夏19-3河北20-2江西210青海221山西23-4河南243新疆250四川260云南271西藏281安徽29-5贵州301甘肃31-1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2015年网络社会指数在全国排名前30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其网络社会指数均超过,均值达到,其中支付能力指数均值为,社会发展指数均值为。从区域分布来看,网络社会排名前30位的城市集中在广东(4个城市)、江苏(4个城市)、浙江(3个城市)、福建(2个城市)、辽宁(2个城市)等东部省份。位于中西部的有内蒙古4个城市、黑龙江大庆、甘肃嘉峪关、青海海西、新疆克拉玛依。19表122015年网络社会发展排名前30位的地级以上城市城市网络社会指数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支付能力指数社会发展指数深圳14阿拉善盟21克拉玛依31鄂尔多斯4-2大庆52苏州68无锡73包头80东营90广州101厦门11-10珠海126海西133乌海14-2宁波150杭州16-3大连172佛山18-1武汉197南京200上海2115天津2215北京2318舟山243嘉峪关25-19常州262长沙27-3中山28-7盘锦29-4福州3026上述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5、省会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26个省会城市的网络社会指数均值为,比全国平均水20平高%。广州、杭州、武汉、南京、长沙和福州等六个城市的网络社会指数超过的省会城市。。省会城市的支付能力指数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但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广州的支付能力最高,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是最低城市海口()的倍。2015年省会城市网络社会发展水平排名比上年出现较大变化,南昌、福州、南宁排名分别上升9位、7位和4位,表现突出。表132015年省会城市网络社会发展情况城市网络社会指数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支付能力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广州10杭州20武汉33南京4-1长沙50福州67沈阳7-3呼和浩特8-1济南9-1郑州101南昌119银川市12乌鲁木齐13-3成都14-2太原15-6合肥16-2昆明172长春180南宁194兰州20-4海口21-4西安22-7石家庄23-2西宁240哈尔滨25-3贵阳26-1省会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216、副省级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网络社会指数均值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比省会城市高%。深圳、广州、厦门、宁波、杭州、大连、武汉和南京等8个城市网络社会指数超过。从分项指数看,15个副省级城市的支付能力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均较高,分别为全国平均的倍和倍。其中,深圳的支付能力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已分别达到和,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表142015年15个副省级城市网络社会情况城市网络社会指数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支付能力指数社会发展指数深圳11广州21厦门3-2宁波41杭州5-1大连60武汉72南京8-1青岛91沈阳10-2济南110成都120长春131西安14-1哈尔滨150副省级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四、在线政府发展概况1、全国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通过网络提供公共服务的力度,依托政府网站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与网上办事服务,提升了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了为民办事的便捷性和实效性。2015年全国在线政22府指数为。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在线政府指数图142008-2015年全国在线政府指数发展趋势2、东中西区域比较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在线政府指数分别为、、,东部地区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图15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在线政府指数比较3、省份比较2015年全国共有12个省份在线政府指数超过,依次为北京、上海、海南、四川、广东、福建、湖南、陕西、安徽、湖北、浙江、江苏。23北京上海海南四川广东湖南福建陕西安徽湖北浙江江苏云南天津黑龙江山东广西山西辽宁重庆江西青海吉林贵州河南甘肃内蒙古河北新疆西藏宁夏全国图162015年全国各省份在线政府指数情况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在线政府指数排名前10的地级以上城市依次为青岛、深圳、广州、厦门、长沙、成都、济南、福州、佛山、武汉。排名前30位城市的在线政府指数均值为。表152015年在线政府指数排名前30的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在线政府指数指数排名北京1青岛224城市在线政府指数指数排名深圳2广州4上海5厦门6长沙7成都8济南9福州10佛山11武汉12西安12南昌14无锡15宁波16中山17南平18合肥19宿迁20大连21苏州22柳州23南京24温州25咸阳26镇江27凉山27鄂尔多斯29延边30哈尔滨30杭州30潍坊30上述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5、省会城市比较2015年,在线政府指数超过的省会城市有10个,依次为广州、长沙、25成都、济南、福州、武汉、西安、南昌、合肥和南京。表162015年省会城市在线政府情况城市在线政府指数指数排名广州1长沙2成都2济南4福州5武汉6西安7南昌8合肥9南京10哈尔滨11杭州12海口12贵阳14沈阳15石家庄16郑州17长春18南宁19昆明20呼和浩特21太原22兰州23西宁24银川市25乌鲁木齐26省会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6、副省级城市比较2015年,除长春外,14个副省级城市在线政府指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深圳、青岛、广州、厦门、成都和济南指数超过。26深圳青岛广州厦门成都济南西安武汉宁波大连南京杭州哈尔滨沈阳长春全国图172015年全国副省级城市在线政府情况五、数字生活发展概况1、全国2015年全国数字生活指数为,比上年增长%,增速较上年回落个百分点,2008-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总体来看,过去几年我国数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增速有所放缓。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30%25%20%15%10%5%0%数字生活指数增速%%%%%%%%图18全国数字生活指数发展趋势(2008-2015)从影响数字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看,2015年我国移动电话指数、电脑指数、27互联网指数分别是2010年的倍、倍和倍,过去几年现代信息产品在我国的普及率显着提高,为公众享受数字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从发展速度上看,从2009年电脑普及率超过10%以后,连续两年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互联网普及则增速有所放缓。表172011-2015年全国网络社会发展情况指标指数值同比增长%4.数字生活指数%移动电话指数%电脑指数%互联网指数%100%80%60%40%2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移动电话普及率%%%%%%%%%%电脑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图19主要信息产品在我国的普及情况(2005-2014)2、东中西区域比较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指数分别为、、。东部地区数字生活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和%。从发展速度看,,2008-2015年东中西地区数字生活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意味着与东部地带相比,中西部地带数字生活水平提高速度较快,但由于起点较低,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没有缩小。如2008-2015年,东西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差值从增长到,差距扩大了约42%。28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东部中部西部图20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发展趋势(2008-2015)从影响数字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看,电脑普及方面的区域差距最大,2015年东部地区电脑指数分别是西部地区的倍和倍;移动电话普及方面的差距最小。尽管西部地区居民拥有电脑的比例较低,但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小,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为西部地区缩小数字鸿沟甚至实现赶超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移动电话指数电脑指数互联网指数东部中部西部图21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比较3、省份比较2015年全国共有6个省份数字生活指数超过,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天津。23个中西部省份数字生活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天津江苏辽宁山西内蒙古山东吉林重庆宁夏陕西河北新疆海南青海湖北黑龙江河南四川广西湖南安徽江西甘肃云南西藏贵州全国图222015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情况从31个省份数字生活指数排名情况看,2015年河南排名上升4位;山西、宁夏排名上升3位,表现较为突出。在全国31个省份中,2013年西藏城乡居民每百人拥有的电脑数为台,电脑普及程度在31个省份中最低,但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在全国排名第18位,互联网普及率为%,在全国排名第23位。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将在提高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地区居民的数字生活水平发挥重要作用。表182015年全国各省份数字生活指数及排名情况数字生活指数移动电话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电脑指数互联网指数全国--北京1030数字生活指数移动电话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电脑指数互联网指数上海201广东31浙江4-1福建50天津60江苏70辽宁80山西93内蒙古100山东11-2吉林122重庆132宁夏143陕西15-4河北162新疆17-1海南181青海191湖北20-7黑龙江210河南224四川230广西24-2湖南25-1安徽26-1江西271甘肃28-1云南292西藏300贵州31-24、地级以上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前30位的城市多数位于东部省份,如广东、浙江、山东三省的城市共14个(各为6个、4个、4个),占比将近一半。。中西部城市有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四川成都、贵州贵阳、内蒙古乌海、宁夏银川和陕西西安。31表192015年数字生活指数排名前30的地级以上城市城市数字生活指数移动电话指数得分排名排名变化指数电脑指数互联网指数深圳10佛山14东莞3-1中山42珠海52广州6-3宁波717北京80厦门9-5上海10-1杭州115舟山1217苏州13-3嘉兴1425西安15-2济南1612海口171金华1816武汉19-8绍兴2020东营2133南京22-10青岛2315长沙248乌海25-6成都26-9银川27——威海2835无锡29-15贵阳3043上述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5、省会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省会城市数字生活指数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省会城市数字生活指数超过,广州、杭州、西安数字生活水平位列前三。32省会城市电脑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但移动电话指数、互联网指数分别超出全国平均水平50%、40%。在省会城市中,广州、杭州、西安、海口、武汉、银川、贵阳和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位居前列。在全国省会城市数字生活指数排名中,2015年贵阳排名上年明显提升,,上升7位;济南、郑州排名上升5位,均表现较为突出。表202015年省会城市数字生活情况城市数字生活指数移动电话指数排名排名变化指数电脑指数互联网指数广州10杭州24西安31济南45海口53武汉6-4南京7-4长沙83成都9-2银川10贵阳117福州12-2太原13-8呼和浩特14-1沈阳15-3郑州165兰州17-2昆明18-2乌鲁木齐19-5长春20-3南宁21-1石家庄22-3南昌23-1西宁240哈尔滨250合肥26-3省会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336、副省级城市比较2015年全国副省级城市数字生活指数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绝大多数副省级城市的数字生活指数均超过。。从排名情况看,2015年宁波数字生活发展水平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较上年上升7位,表现较为突出;青岛和杭州分上升3位和2位。表212015年15个副省级城市数字生活情况城市数字生活指数指数得分排名排名变化移动电话指数电脑指数互联网指数深圳10广州20宁波37厦门4-1杭州52西安60济南74武汉8-4南京9-4青岛103成都11-3大连12-3沈阳13-1长春140哈尔滨150副省级城市平均值全国平均值--34附录一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说明依据信息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本报告从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和数字生活四个维度考察信息社会的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其中,信息社会指数(ISI)的计算公式为:信息社会指数(ISI)=信息经济指数×30%+网络社会指数×30%+在线政府指数×10%+数字生活指数×30%。表1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经济发展指数1/4人均GDP指数1成人识字指数1/3人力资源指数1/4教育投入指数1/3大学生指数1/31.信息经济指数30%产业结构指数1/4产值结构指数1/2就业结构指数1/2研发投入指数1/3发展方式指数1/4创新指数1/3能效指数1/3支付能力指数1/2固定宽带支付能力指数1/2移动电话支付能力指数1/22.网络社会指数30%人均寿命指数1/3社会发展指数1/2城镇化指数1/3空气质量指数1/33.在线政府指数10%移动电话指数1/34.数字生活指数30%电脑指数1/3互联网指数1/32015年首次进行了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测算分析,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兼顾指标体系合理性与数据可获取性的前提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国际、国内测评结果的一致性。一方面,剔除了部分指标,如有线电视接入指数、宽带接入指数等。同时新增加了部分指标,如人均寿命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此外,在新的指标体系下,少数指标的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三级指标的指数得分上限设定为1,若三级指标的指数超过1,取其值为1。351.信息经济指数信息经济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方式以及人力资源情况,反映了信息社会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信息经济指数由四个子指标构成:经济发展指数、人力资源指数、产业结构指数与发展方式指数。计算公式如下:信息经济指数=1/4×经济发展指数+1/4×人力资源指数+1/4×产业结构指数+1/4×发展方式指数经济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信息社会支撑能力的大小。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经济发展是信息社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这里主要采用人均GDP指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指数使用人均GDP指标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尽管使用单一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但GDP毕竟仍是国际通用的反映经济规模水平的最佳指标,人均GDP因而是能够反映人均经济水平的恰当指标。二是在一国内进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时,使用经济结构指标(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存在一些问题——容易释放错误信号而导致各地区产业雷同,不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全国范围内产业合理布局。确定经济指数的标准值遇到的难点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一个永恒的上限。我们无法预测不断动态演进的信息社会全面实现的时间点,也无从探知届时经济发展水平究竟会达到何种高度,正如一百年前无法确切预测今天人类文明的繁荣程度。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是按照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务实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依据我国经济社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到2050年,人均GDP再翻两番,人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此,我们以到2050年人均GDP达到2000年的16倍作为理想目标,并将其作为参照标杆。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7078元,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后应增长到113248元(以2000年为准的不变价)。36由于国际测评部分使用的是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的,为了保持国内和国际测评体系的一致性,我们将其转化为以2005年不变价为准的标准值。由此,我们最终确定的经济指标的标准值为121092(以2005年为准的不变价),相应地国际测评标准值为(汇率为)。上述研究思路实际上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实现国家“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信息社会的过程。从全球信息社会的发展大趋势和我国信息技术普及应用进程看,用5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信息社会目标是完全可能也是必须力争完成的历史使命。由于存在价格变动影响,年度数据将换算成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出的数据。人均GDP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均GDP指数=人均GDP/121092(国内)人均GDP指数=人均GDP/(国际)人力资源指数人力资源指数是衡量人力资源积累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的指标。在信息社会中,人的素质将决定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和知识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度,进而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识字与否意味着能否从电脑等数字终端获取信息;教育可以提高人们获取、加工、使用信息的能力;受高等教育培养后,人的各项信息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并在自身专业领域发挥信息技术倍增作用。人力资源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11人力资源指数成人识字指数人均教育支出指数大学生指数=++333从理论上讲,只要识字就可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但实际上不同受教育水平引起的差别会相当大。尤其是考虑到外语水平时,这方面的差距就会大得多。以互联网为例,目前英语网页占全部网上内容的90%以上,不懂英语意味着无法使用网上的绝大部分信息。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不同,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上网目的及效果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高素质劳动者更容易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我国成人识字率普遍较高,这为信息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教育投入反映了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未来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因此也是衡量信息经济的指标之一。成人识字指数联合国和国际电信联盟等在进行人力资源知识水平评价时都使用成人识37字率指标。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成人识字率的定义是:15岁及以上公民中能够读写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短文并能理解的人口比率。这一指标实际上反映的是国民能够基本使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基础能力。考虑到当前我国各地区成人识字率均已超过88%,为避免指数的趋同性,我们对成人识字指数的计算采取无量纲化,上限标准值设为100%,下限标准值设为50%。达到1,表明该地区所有15岁及以上的人口中已经不存在文盲或半文盲,都能够阅读各类数字终端传来的文字信息,并可以在生产生活中使用这些信息和知识。其计算公式如下:成人识字指数=(成人识字率-50%)/(100%-50%)其中,成人识字率=1-文盲率,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人口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比率。教育投入指数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越大,说明其越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人力资源也会因此建设得更好更快。信息社会是以人为本、重视知识的社会,因此我们用教育投人指数来衡量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教育经费来源不仅包括财政性的还包括民办及其他资金,教育经费总和不易准确掌握,因此我们选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GDP的比重作为教育投入指数,以地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表征该地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2007年财政教育经费占比最高的几个国家均达到7%,本课题以7%作为标准值。教育投人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教育投入指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GDP的比重/7%大学生指数一般来说,国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新技术、将之创造性地运用于工作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大学生数量不仅反映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综合反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指数由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人口数占劳动力人口数的比重来反映。其中,国家统计局每年会对6岁及以上人口的教育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同时会分年龄段统计15岁及以上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我们根据这个抽样调查比测算各地区大学生指数,这一计算方法能够与国际测评保持一致。目前少数步入信息社会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比重已经超过35%,甚至超过40%,如美国达到%,日本为41%,以色列超过%,未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38步普及,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将标准值设定为45%。大学生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大学生指数=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45%产业结构指数产业结构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程度,由产值结构指数和就业结构指数构成。其计算公式如下:11产业结构指数产值结构指数就业结构指数=+22产值结构指数产值结构指数从货币方面反映产业结构的质量,主要变量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尤其是包括信息服务业在内的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产值结构指数使用的基础数据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标准值设为80%。从国际数据看,高收入国家(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在70%以上。其中,卢森堡在新世纪初已经达到81%,到2012年进一步扩大到%。此外,美国、英国、法国、荷兰、芬兰的第三产业占比分别达到%、%、%、74%、%。因此,我们将信息社会产值结构指数的标准定为80%。计算公式如下:产值结构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80%就业结构指数就业结构指数反映就业人员在不同产业中的分配情况,决定了产业、经济、社会结构的水平和质量。从全球范围来看,除了欧美少数发达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从工业社会中后期向信息社会过渡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并不完全取决于信息社会发展的程度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本报告中就业结构指数的计算是基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是逆指标,即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越小,就业结构越优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不断缩小,劳动力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也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显着特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标准值设为10%。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比重一般低于5%,如英国2006年比重是%,芬兰为%。因此,我们将就业结构的标准值定为5%。392009年,我国北京、上海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己经达到%和%,己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全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37·87%,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部分省份也都在40%左右。这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的就业结构仍很不合理,大部分劳动力仍束缚在农业领域,同时也表明我国人口转移潜力巨大,人口红利仍可持续一定时期。就业结构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就业结构指数=(1/第一产业就业比重)/(1/5%)发展方式指数发展方式指数主要衡量的是地区在研发、创新和能效方面的发展情况,信息社会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建设、绿色经济的发展。发展方式指数由研发投入指数、创新指数和能效指数构成。发展方式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11发展方式指数研发投入指数创新指数能效指数=++333研发投入指数研发投入指数计算基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反映一个地区科研投入强度。对科研投入强度越高
本文档为【信息社会发展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红秀
热爱学习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10-0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