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DOC]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举报
开通vip

[DOC]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DOC]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2012年1月新疆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40卷第1期JournalofXi~iang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Science) Jan.,2012 Vb1.40.NO.1 【特别推出】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木 刘学堂,李文瑛2 (1.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DOC]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DOC]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2012年1月新疆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40卷第1期JournalofXi~iang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SocialScience) Jan.,2012 Vb1.40.NO.1 【特别推出】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木 刘学堂,李文瑛2 (1.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 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 一 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学科参与的科技考古,在推进史前欧亚人群迁徙与互动研究的进程,拓展欧 亚史前族群形成与发展,史前原始宗教,艺术等研究的视野等方面意 义重大.这些都为重构新疆史前史提供了珍 贵的新材料. 关键词:新疆;史前考古;小河墓地 中图分类号:K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0-2820(2012)01.0001.07 新世纪以来,新疆文物考古部门主要为配合基 本建设工程,对数十处古代墓地和数处古代居住 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古墓葬数千座,古遗址数百 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取得了一系列令人 瞩目的成果.总的看来,近年来发掘的墓葬和遗址 大多属于汉以前的史前时期,这些发现大大拓展了 我们对新疆史前文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史 前彩陶之路,中亚草原压印刻划纹陶器向新疆的传 播,史前青铜之路,以及史前多学科考古研究等方 面有了重要的新进展. 一 ,史前彩陶之路 中国彩陶的渊源问题提出的很早.彩陶之路的 概念则是中国学术界在澄清中国文化西来说影响 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 进行发掘,他将仰韶村发现大量的彩陶与东南欧的 特里波里,中亚安诺等遗址的彩陶相比,发现有许 多相同的地方.对此,安特生说”然以河南与安诺 之相较其器形相似之点既多且切,实令吾人不能不 起同一源之感想.两地艺术彼此流传未可知也.诚 知河南距安诺道里极远,然两地之间实不乏交通孔 道,’I1】.为了探寻彩陶的传播路线安氏寻踪西进在 甘青地区又发现的大量彩陶器,安氏都将其归入新 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认为它们由西方传人【.安特 生主要通过对彩陶传播途径的考察,建构起了中国 文化西来说,这对当时的中国文化界产生了很大的 冲击,一时学界哗然.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参与 到了因中国彩陶起源问题而引发的围绕着中国文 化西来说的激烈争论中【s】. 史前彩陶之路研究,因关乎中国文化西来说这 一 着名的学术公案,解放以后倍受学界重视.20世 纪后半叶,因黄河上游区域彩陶的大量出土,人们 对甘青彩陶的渊流有了科学的认识,即历史进入 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繁盛一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彩陶呈衰落之势,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彩陶文 化在黄河上游河源区域再度复兴,并将彩陶文化 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东西向传播的彩陶之路初 显端倪【圳.新疆史前彩陶,20世纪中叶以来不断发 现,但是一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因受中原考古学研 究模式的影响新疆史前彩陶一直被当作是新石器 时代的遗存.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们开始对 新疆出土彩陶的墓葬或遗址进行更具体的分析,认 为它们大多属于青铜时代晚者甚至到了铁器时代, 新疆彩陶研究跨出了关键一步[s】.20世纪末以来, 新疆地区新发掘史前墓葬六,七千座彩陶大量出 土,新疆彩陶兴衰流布的线索渐渐清楚.最近有学 者将新疆史前彩陶与黄河上游区域彩陶整合梳理, 终于完善了彩陶之路这一学术命题【e]. 所谓史前彩陶之路,指的是彩陶这一文化因 }收稿日期:2011—12-25 作者简介:刘学堂(1961一),河南浚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 现代化研究中心教授,从事新疆史前考古研究. 2新疆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焦 素,由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仰韶文化起源,西向 传至甘青地区再度发育,继而通过河西走廊传人 新疆天山地区并继续西进的过程和线路.彩陶之路 最早的东方起始地当在黄河上游一带,向西的终止 区在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东的七河流域.据研 究,起源于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中就包含有最早 的彩陶文化因素,此后彩陶因素开始逐渐向四周扩 张.到了甘青地区马家窑文化后阶段,彩陶文化一 度达到鼎盛,其后发展为半山及马厂文化,并步步 向西推进,进入了河西地区【】.公元前二千纪前半, 马厂晚期文化在河西西部演变成了四坝文化.公元 前三千纪末N---千纪上半叶,马厂晚期文化(或称 为”过渡类型”)和四坝文化的人群陆续进入新疆东 部的哈密盆地IS]. 进入新疆地区的彩陶文化,与其它外来文化交 汇,在东天山地区演变为林雅文化和稍后的焉不拉 克文化.至少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前到公元前一千 纪前后,向西进入了吐鲁番盆地,在吐鲁番盆地内 演变成洋海文化,公元前一千纪前后,洋海文化在 新疆中部天山盆地和山谷地区演变为苏贝希文化. 苏贝希文化的势力沿天山间的山谷和山间通道,向 西进入乌鲁木齐周围,以略为变化的形态出现在阿 拉沟一线,苏贝希文化向西沿着天山北坡的绿色通 道,在公元前一千纪前后,进入了伊犁河谷区在伊 犁河谷区,演变成所谓的”伊犁河流域文化”【驯.另 外,形成于吐鲁番盆地的洋海文化和继其后的苏贝 希文化通过新疆中部天山的阿拉沟等通道,在公元 前二千纪末到一千纪初进入了天山南麓,在这一地 区发展起来了另一支考古文化——察吾呼沟文化, 察吾呼沟文化向西分布范围到达轮台和库车盆地. 公元前一千纪后,这支文化又对分布于塔里木盆地 南沿一线的扎滚鲁克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约在公 元前一千纪前半,彩陶文化顺着奔腾的伊犁河,沿 河向西进入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西天山和谢米列 契地区,成为这里所谓塞克.乌孙文化的主要构成 因素.到了公元前后的汉代,这支源于古老东方的 彩陶文化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也给彩陶之路划上 了句号. 二,压印,刻划纹陶器系统在新疆的传播 新石器时代,欧亚北方草原地带存在着压印, 刻划纹陶器系统【加】.在欧亚草原的东部草原区,流 行的是一种平底筒形罐,在贝加尔湖地区则常见卵 形尖底陶罐,这些陶器的表面都疏于装饰.西部草 原区最流行的是一种平底罐形器,这里的陶器器表 通体或局部饰以密集的压印,刻划的几何纹样.青 铜时代,随着草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到了 距今5千纪的下半叶,中亚草原地带先后兴起了前 后相继的青铜时代考古文化,这些文化中的陶器, 主要以尖园形底的橄榄形罐,平底的缸形罐和圈足 豆为主,器表用多种方式压印,刻划几何纹样.研究 比较充分的有以下几支考古文化:以叶尼塞河中游 米奴辛斯克盆地为中心分布的阿凡纳羡沃文化,年 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一1800年;继而兴起的是奥库 涅夫文化,年代约当公元前2000—1500年;上限略 晚于奥库涅夫文化,下限延至公元前2千纪末这段 时期,中亚草原地带到处活动着的则是安德罗诺沃 文化的人群,这一文化的遗存分布范围极为辽阔, 几乎覆盖了中亚草原大部,构成了安德罗诺沃文化 联合体;再其后是卡拉苏克文化的兴起,卡拉苏克 文化的年代起于公元前2千纪末,止于公元前1千纪 初.卡拉苏克文化退出历史舞台,也标志中亚草原 青铜时代的结束. 兴起于欧亚草原的压印,刻划纹陶器,公元 前3千纪末前后,主要越过准噶尔盆地北部和西部 的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西部天山的山问谷地 河沟,以及山间的额尔齐斯河,额敏河,伊犁河谷 进入新疆的天山以北地区,并深入中部天山地带. 稍晚些时候,压印刻划纹陶器系统,还沿着西部天 山间的狭谷进入帕米尔高原,继而对塔里木盆地的 史前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压印刻划纹陶器起源研 究众说纷纭,它的传播途径更为复杂,特别是南北 向的传播,很可能有多条线路,在交错传递与互动 中进行,我们很难确认和指出一条压印刻划纹陶器 传播的明确线路,只能够把握它们传播的基本方向 和趋势. 公元前二千纪前后,下限在公元前二千纪前半 叶,阿尔泰山南麓分布的是切木尔切克文化.切木 尔切克文化的陶器,多为无耳圜底器和尖底器,器 型有橄榄形陶罐,平底筒形罐,豆形器等,器表压 印或刻划平行点线纹,折线纹等fn】.58,另外属 于这一文化的遗存在塔城卫校,塔城市下喀浪古尔 村也有发现【地】.多数研究者认为,切木尔切克文化 的来源可能与分布于米奴辛斯克盆地的阿凡纳羡 沃文化有关.实际上,中亚地区压印刻划纹陶器传 播时间,线路多样,切木尔切克压印刻划纹陶器的 兴起,有着更为复杂的文化背景【?】. 安德罗诺沃文化系统的压印刻划纹陶器在新 第1期刘学堂,李文瑛: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3 疆的发现,其范围和数量都远远大于切尔木切克文 化.这一文化的遗存主要分布阿尔泰山南坡一线, 天山北麓的伊犁河谷,博尔塔拉河谷,帕米尔山 地,在天山北坡绿洲的乌鲁木齐,阜康,吉木萨尔 和塔里木盆地腹心地区也都有零星发现.2002年, 伊犁河支流喀什河岸边发现的穷科克下层文化遗 址,是目前新疆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安德罗诺沃文化 居址(.这一遗址遗迹遗物丰富,有明确的层位 关系.相同的文化遗址沿伊犁河有广泛分布,经过 发掘的还有喀拉苏遗址[】.另外,近来年还发现 多处属于穷科克下层文化的墓地,主要的有托里县 萨孜村古墓葬,霍城大西沟墓地,温泉县阿敦乔鲁 遗址[16]【v]8s-9o,呼图壁县石门子墓地,汤巴勒萨伊 墓地,库克苏河西2号墓群.从遗址和墓地发掘的 情况看,穷科克下层文化陶器的一个显着特征是, 陶器多为缸形,相当一部分器物的下腹向内急收, 并在器底加一小的圈足.这类陶器的造型,十分接 近哈萨克斯坦伊犁河流域的同类器物,只是器表 压印刻划装饰衰落.依据穷科克遗址出土木头所测 碳14年代,穷科克下层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二千纪 中叶前后.另外,多年来在伊犁河谷以及准噶尔盆 地周缘采集的大量属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可能也 属于穷科克下层文化.2003年发掘的帕米尔下坂地 墓群【”185-89【18],其中编号为A?号的墓地,有118座 墓葬,大部分也属安德罗诺沃文化系统.不过,这 里的陶器与穷科克下层文化有明显区别.下坂地墓 地的陶器器形较小,大多平底,圈足器的圈足不太 明显,制作粗糙,很少见有纹饰.墓地的埋葬习俗 也彳艮独特.推测是安德罗诺沃文化进入衰落期的表 现,年代可以推断在公元前2千纪末,或者更晚.安 德罗诺沃文化的起源,扩张,不同地方文化类型因 素的构成及来源,是目前中亚史前考古研究的热点 之一.将新疆的发现与整个中亚安德罗诺沃文化遗 存联系起来观察,安德罗诺沃文化因素并不是沿着 一 条途径进入新疆,其中一支可能沿着阿尔泰向南 发展,另两支分别从伊犁河下游溯河东进,由帕米 尔山间谷地向东部分布. 卡拉苏克式压印刻划纹陶器在新疆很少发现. 目前只有石河子水泥厂墓地见有少量的卡拉苏克 式圜底压印刻划纹陶罐[19】,其年代可能到公元 前1千纪初前后或者更晚一些.它的来源目前还不 清楚. 三,史前青铜之路 青铜之路是近些年随着新疆史前青铜器的发 现与研究,提出的新的学术命题.青铜之路概念的 形成,与中国早期青铜器起源研究密切相关.20世 纪前半叶开始,考古学家就在中国北方地区陆续 采集和发掘出土一些青铜器,20世纪下半叶,有的 考古学家认出这些青铜器与中原地区商,周文化 传统中的青铜器有区别,可以将其与中原早期青铜 器区分开来,认为它们属于源流不同的两个青铜器 系统,后来将其统一称为”北方系青铜器”.中国北 方系青铜器的出现年代,最早不过公元前16世纪, 与此相对的是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中原早期青铜 器[2o】,过去认为最早到公元前l9世纪,但近来更为 科学的测年表明,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可能比原来认 定的还要更晚一些.而在西亚和欧洲,比二里头青 铜器群出现的年代早一千年就已进人了青铜文化 的繁盛阶段.所以,一直有学者怀疑中原早期青铜 器和中国北方系青铜器的起源可能与西方青铜技 术的东传有关,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争 论.中国早期青铜器起源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一 个关键的环节是许多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忽视 了新疆早期青铜器的发现和研究【.. 新疆早期青铜器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 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疆早期青铜器的发现 和冶金技术研究两个方面.20世纪下半叶,考古 学家在苏勒塘巴俄遗址采集了17件小的铜器,认 为其年代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引.类似残铜片在 疏附县阿克塔拉遗址也发现过【.引.公元前2000年 到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青铜器,在新疆地区的多个 地点都有数量不等的发现.1934年贝格曼在小河墓 地采集到两个小铜片[J.1979年孔雀河古墓沟发掘 的42座墓葬中有零星的小铜件出土,很多木制品上 遗留有砍,凿,刻,削的清晰印迹,明显是用金 属工具加工的印痕【.引.近年来全面发掘的小河墓 地,出土了相当多的小铜片,成形铜器有铜镜和铜 镞【..]们-..1987年开始的数年间,在哈密市的天 山墓地发掘700余座墓葬中,出土铜器可以千计.铜 器主要为装饰品,如耳环,手镯,圆形牌饰,扣形 饰,珠,管,簪,另外还有剑,锛形器,镜和镜形 器,环首刀,直柄刀,锥等.铜器中铜牌饰最多,数 以百计,牌饰中尤其以圆形牌饰为主【..切木尔切 克文化的早期墓葬中,不仅发现有铜器,还见有制 作铜器的石范.铜器有刀,矛,镞[111274—285.到了公 ?以上均为新发现材料,资料正在整理中,现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4新疆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焦 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前后,新疆地区青铜器 制造技术和器物类型发现了明显变化.在穷克科下 层文化遗址中只出土一件小铜片,为铜锡合金.多 年来,在伊犁河谷及塔城等地采集大量属于这一时 期的青铜器,器类以武器和工具为主.天山盆地和 山麓地带,属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普遍发现.在焉 不拉克文化早期类型墓葬,苏贝希文化早期类型墓 葬,察吾呼文化早期类型墓葬,扎滚鲁克早期类型 的墓葬,流水墓地遗存,下坂地类型的墓葬中青铜 器都是常见的随葬品.器类主要有刀,锥,斧,凿, 镞,铃,镜,耳环,扣,针,卷等,銎战斧,管銎 斧,穿銎斧,喇叭状耳环,手镯,足链,戒指,铜泡 等.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前后,天山地区史 前青铜器类型依然丰富,特别是在天山南麓焉耆盆 地察吾呼沟晚期文化类型的墓葬中,出土大量青铜 器,且以铜刀为主,其次是各种铜质装饰件.公元 前1千纪叶前后,在新疆地区的墓葬和遗址中,铁 器逐渐替代青铜器成为普遍发现的金属制品. 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看,公元前3千末到公元 前2千纪前半叶,在新疆东部哈密盆地的天山北路 墓地青铜器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器物类型丰富. 在数以千计的早期铜器中,装饰品最为常见,如耳 环,手镯,各种圆形或方形的牌饰,扣形饰,珠,管, 簪.这些装饰品除用作衣物上佩饰或其它地方的装 饰外,不少器物还是早期宗教用具,如铜镜f.引,一 些特殊的管饰,牌饰等;生活和生产用具中最常见 的是青铜小刀,很少发现武器.这群青铜器特征突 出,绝大多数应该是当地起源.新疆西部以伊犁河 谷为中心,包括新疆北疆及天山帕米尔的一些地区 发现的青铜器,则多为武器和工具,器类有斧,剑, 铲,凿,矛等,很少发现牌饰等装饰器,铜刀也明 显属于不同类型.因为相同的器物在更西的中亚和 欧亚草原地区很早就出现并流行,所以大多学者认 为它们属于中亚安德罗诺沃文化范畴的遗存,少量 可能与所谓的塞伊玛.图尔宾诺青铜器群有关.新 疆西部的青铜器,并非当地起源,明显是亚欧草原 青铜文化向东方流布的结果. 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新疆东部史前青铜器与 新疆西部史前青铜器具有不同的文化渊源.西部 属于欧亚草原系统,东部的青铜器虽然少数器类 表现出与欧亚草原的密切关系,但是整个青铜器群 则表现出与欧亚草原青铜器十分明显的区别.相比 而言,新疆东部青铜器与甘青地区同时代的青铜器 群,无论是器物种类,还是器型都有内在的一致性. 特别是与河西地区的四坝文化,甘青地区的齐家文 化更为接近.可以看出史前甘青地区和新疆东部天 山地区属于相同的青铜文化体系,这一体系我们可 以称其为中国西北系青铜器传统.甘青地区早期青 铜器群的兴起,显然与天山东部区域青铜器的东传 有关,并在不同区域出现了创新因素,它们共同构 成了中国西北系青铜器传统.中国西北系青铜器传 统形成后,很快对中国北方青早期青铜器和中原青 铜器产生了深刻影响,开创了中原和中国北方青铜 文化的新时代. 青铜器讨论的不是一个器物,是存在相互关系 的一群器物,每一件青铜器的传播线路,很难说清 楚.从整个中亚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群的文化特 征上,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最早源于西方的青铜 器,在公元前3千纪后半,特别是2千纪初前后,大 量进人新疆,并向天山地区汇聚.在伊犁河谷等地 区还保留着传统特征,它们进入以哈密盆地为中心 的东天山地区,遇到从东向西发展的彩陶文化,很 快融合成新的文化类型,这个文化类型的突出特征 是新创造了青铜器群,继而向东传播,至甘青,沿 着黄河至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并东下进入中原文化 中心分布区,肇二里头夏文化青铜器的起源.所以 在中国北方系青铜器和河南二里头青铜器群中见 到本属于中国西北系的青铜器物就不足为奇了. 早期青铜之路的存在,还可以从冶金技术方面 进一步说明.20世纪8O年代以来,中国西北系青铜 器在冶金技术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冶金史家检测 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100多件铜器,结果表明70%以 上为锡青铜,其次是含砷的砷青铜器I.】.最近检测 的小河墓地出土的3件青铜器,2件为含砷的青铜, 同样也含有锡,为三元合金[3o】.锡青铜是欧亚西部 的传统,研究者认为”锡青铜在新疆东部的普遍使 用并非一种孤立现象,而很可能与整个欧亚草原地 带的文化演进存在着某种关系”[31j.西北地区砷青 铜的存在,更为引起了国内外学界极大关注.据欧 洲学者的研究,在伊朗的Susa发现有公元前4000年 前后砷青铜,此后,砷铜在中亚西亚和北方草原地 带广泛传播,在许多地区砷铜取代红铜而成为最重 要的金属【】.俄罗斯学者切尔尼克认为,砷铜代表 的是欧亚草原中西部乌拉尔山一带的技术传统,其 后这种技术向中亚传播,阿巴舍沃文化的铜器以砷 铜为大宗,在353件塞伊玛一图尔宾诺的金属器物 中,含砷青铜器有125件,占36%.砷青铜在新疆的 出现,无疑反映了这一技术由西向东的传播.锡, 第1期刘学堂,李文瑛: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5 砷青铜器技术的东传,不仅止于新疆,基本相同的 冶金技术还在甘青的四坝文化,齐家文化存在,甚 至影响到了中原早期青铜器和中国北方系青铜器. 四,小河文化及其多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小河墓地深处罗布泊西南荒漠,是一处由不 断构筑的多层墓葬以及自然积沙叠垒,堆积而成 的古代墓地.其遗存形式独特,为中外考古所罕 见.2002--200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 进行了全面发掘,共发掘五层墓葬计167座,出土 文物千余件.发掘表明该墓地是罗布泊地区青铜 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遗存,据碳14测定,墓地年代上 限大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下限在公元前1500年 左右【a.]【.6】937-一.虬.干燥少雨的气候环境,使得墓地 相当一部分墓葬还保存着埋藏时的原貌,除棺木, 尸体,随葬品等人工遗物,遗迹保存较好外,大 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遗物(动物,植物 标本),遗迹等也得以良好保存.墓地丰富的人文 信息,环境信息,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 注.2006—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疆文物 考古研究所与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以及吉 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 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合作,展开小河墓地出土小麦 等动植物标本暨古环境研究合作项目.同时吉林大 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古DNA实验室还承担了小河 墓地出土人类遗骸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合作项目对小河墓地出土小麦进行DNA分析, 结果显示小河的小麦与六倍体面包小麦有着相似 的遗传特征,证明小河小麦为六倍体面包小麦.六 倍体面包小麦起源于近东地区,这暗示小河小麦 的存在很可能是西部农业文化向东扩张的结果.另 ~bDNA分析的结果,还显示小河小麦的一部分属于 春播型的普通小麦.对小河墓地出土的黍的5.8s基 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河墓地出土的黍的核糖 体5.8s区的序列特征与中国来源的黍完全一致,而 与欧洲地区,近东地区,澳洲地区的黍差异很大,暗 示小河黍与中国黍有着最近的共同祖先.在小河墓 地出土的植物中还检测出一种新的杂谷,将其形态 与现代的种子比较后发现,它与埃塞俄比亚的栽培 植物苔麸[Eragrostistef(Zucc)Trotter]非常接近. 现在苔麸已经不在非洲以外的土地上栽培,推测苔 麸是在公元前2000年前经由阿拉伯传到了印度,后 来又传到了罗布泊地区. 对小河墓地出土牛颅骨标本进行形态学分析 显示其非测量性特征更接近于以匈牙利长角灰牛 为代表的欧洲黄牛.对墓地出土15个黄牛样本进 行DNA提取和测序分型,全部是起源于近东地区 的线粒体世系.从小河古代黄牛的线粒体世系分布 频率上看,其遗传结构特征与西部欧亚驯化牛的遗 传结构特征最为相似,这一结果暗示在距今4000年 前西部欧亚的驯化黄牛就已经向东扩散到新疆地 区.黄牛是一种大型的食草类家畜,移动能力并不 强,其扩散很可能是由史前人类介导的黄牛贸易造 成的【35】.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古DNA实验室对 小河墓地出土人类遗骸的分子遗传学分析也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分析结果显示小河人群的遗传构成 非常复杂,包括欧洲成分,北亚成分,中西亚成分, 东亚成分和南亚成分.其中,早期人群是一个东西 方混合人群,这暗示早在4000年以前,新疆就已经 存在有东西方混合人群了,其混合最初发生的地区 很可能是在南西伯利亚的某一个地区,后南迁至塔 里木盆地.在小河晚期人群中,以欧洲成分为主体, 同时南亚成分和东亚成分也逐渐增多.小河人群整 体上表现为晚期成分较早期成分复杂,基因多态性 增高,表明小河人群迁入塔里木盆地以后一直不断 的与周边人群发生基因交流,基因交流发生的频率 很高,以至于改变了小河人群原有的遗传构成,这 可能是造成小河墓地早晚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对墓地发现的4座具有明显祭祀性质的墓葬泥棺墓 墓主人(均女性)的DNA分析显示,她们所携带的 线粒体基因型均为东部欧亚谱系C4,并被最多的早 期小河个体所共享.这些女性可能是因为生育了特 别多的后代而受到后人崇拜,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 地位,这与整个小河墓地所展现的高度生殖崇拜相 一 致. 合作项目对小河墓地附近沉积样品的分析,为 小河区域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小河 墓地之北约600米处的河滩剖面样品(剖面深275厘 米,分六层),从沉积特征,沉积环境以及测年角度 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距今约6000年(第六层)前,小 河一带除风沙活动外,也有水流存在;距今6000年 以来至距今1000年间(第五至第一层)沉积层段所 代表的时段都有水的作用,尤其第五,三,一层段是 比较典型的湖泊沉积时段.该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 分的时段是有利于人类活动的时期,如小河墓地时 期,汉魏时期.距今4000,3500年左右的小河墓地 附近整体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是以砂质地面为主 6新疆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生 的平坦平原较高的沙丘可以作为墓地和祭祀场所. 低洼地带可以过水或积水成湖,这些水体为古代人 类的唯一水源.小河墓地埋葬特征及北河滩剖面的 沉积特征也同样表明,该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一 直有较为强烈的风沙活动,由于气候干旱及季节 和年际变化,河水改道等原因,上游来水可能不稳 定,低洼地带的水体还有可能由于蒸发而矿化度升 高的时期.另外,根据卫星影像和区域地势初步判 断,小河墓地附近地势的水源可能来自于孔雀河, 塔里木河改道入孔雀河(或部分流入孔雀河),则 增加了孔雀河的水量,也就增大了孑L雀河倾泄部分 水量到小河墓地附近的可能性. 对小河区域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 也有一些细致的分析.小河墓地所在的整个罗布泊 地区荒漠绿洲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的总体特征 是少雨干旱土壤层薄,沙化严重,植被容易遭受破 坏,河流径流不稳定.在这样的地区,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变化起着能动作用[361,实际上这种变化在人 类开发这一绿洲之始就开始了,只要看看整个小河 墓地及每座墓的实况,当时人们无节制地对自然林 木的砍伐和利用,就会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小河文化兴盛时期,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 拜等各种宗教活动盛行,为了丧葬和祭典,大量的 牛及其它动物被宰杀,高大的林木被砍伐,有时制 作一件象征女阴的木器,就要砍伐直径80厘米左右 的大树,而普通的一副木棺可能就要用直径40厘米 以上,长2米以上的胡杨木两根,对周围环境平衡的 破坏几乎是没有节制的.很可能到了小河墓地使用 的晚期阶段,已经很难找到高大的树木,棺前高大 的立木越来越少,制作女阴和男根的传统也渐渐发 生着变化,晚期的祭祀建筑不得不改用短小的木桩 代替高大的木柱.据不完全统计,小河墓地整个墓 地各种用木,至少需砍伐胡杨树1500株以上,而其 中直径在40厘米左右的树木占多数.经碳14测定, 小河墓地附近百余米处的胡杨树根,其死亡年代与 小河墓地的下限相当,说明这些树木的砍伐即是当 时小河人所为.一个社会集团,在连续的丧葬以及 祭祀的过程中,要采伐树木数以千计,无疑加剧了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罗布泊地区的自 然绿洲,一直持续着自然平衡,在人类无节制的开 发下,这种平衡受到威胁,久而久之,势必导致生 态环境逐渐走向恶化.世界上大多数文明的衰落都 和环境的变化有关,特别是为维护原始宗教的神权 需要,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的破坏作用,已被一些学 者认为是早期文明灭亡的制约因素之一.这也同样 可能是小河文化走向灭亡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f.. 关于小河文化的区域性文化特征,新的发现与 研究表明,小河墓地与远隔600公里的克里雅北方 墓地?所反映的诸多文化特征十分接近,相当一部 分因素甚至完全相同(如:男根女阴立木,不同类 型的船棺,不同类型的木尸,涂面,绘面,服饰等). 而两处所发现的墓葬,与孔雀河三角洲及孔雀河主 河道一带发现的墓葬特征明显有别,相比之下,小 河墓地与克里雅北方墓地的关系更近.对于这种区 别形成的原因需要从多方面进一步分析,然而,无 论如何,可以看出小河墓地与克里雅北方墓地为代 表的社会组织集团,是罗布泊一塔里木地区小河文 化诸多社会群体中非常重要的两支,他们借助塔里 木河水上交通,频繁往来.他们可能具有相同的文 化传统,甚至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从墓地所处的 位置和出土文物看,小河墓地,克里雅北方墓地是 两地区级别较高的祭祀中心.而孔雀河三角洲及孔 雀河主河道流域发现的墓地,彼此共性相对较多. 但因墓地墓葬数量少,破坏严重,遗存详貌不完全 清楚.仅从墓地规模,死者随葬品规格看,这一带 早期人群集团规模较小,活动区域分散,经济生活 状态不及罗布泊西南人群. 参考文献: 【11安特生中国远古之文化[J】.袁复礼译地质,1925 (3):23—24. [2】安特生.甘肃考古记fJ1.乐森,译.地质专报,1925(5):35. 【31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__1945年)IM】.北 京:三联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店,1997:130-133. [4]严文明.甘青彩陶的渊流【J】.文物,1978(10):62.76. 【5】陈戈.略论新疆的彩陶.[J].新疆社会科学,1982(2):93. [6]6刘学堂.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终结fN],光明日报,2008—10— 20(12). 【7]张忠培.东灰山墓地研究一一兼论四坝文化及其在中西 文化交流中的位置[M]//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 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225.226. [8】李水城.文化的馈赠与文明的成长[MI//~林大学边疆 考古研究中心.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4:19. [9】陈戈.新疆伊犁河流域文化初论[J].欧亚学刊,2000(2):l一 35. [10]林法.两个现象,一个假设[M]//林’坛.林坛学术文 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248—249. ?2008年,中法克里雅河联合考古队发现并调查,详细资料尚在整理中. 第1期刘学堂,李文瑛: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7 【11】王博.切木尔切克文化初探【M]//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 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 文集(1956,1996年).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 【12]李肖.新疆塔城市考古新发现[J].西域研究,1991(1):104 f131林法.关于新疆北部切尔木切克类型遗存的几个问 题——从布尔津县出土地的陶器说起[M]//({庆祝何 炳棣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编辑委员会.庆祝何炳棣先 生九十华诞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729-732. 【14】刘学堂,关巴.新疆伊犁河谷史前考古的重要收获[J].西 域研究,2002(4):107-108. 【15]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伊犁州文物局,尼勒克县文物 管理所.尼勒克县喀拉苏遗址考古发掘简报[J】.新疆文 物,2008(3-4):33--43. 【16】李金国,吕恩国.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存的考古调查和研 究[J].新疆文物,2003(1):20—27. f17】邵会秋.新疆地区安德罗诺沃文化相关遗存探 析[M]//吉林大学连续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 第8辑.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10. f18]吴勇.新疆喀什下板地墓地考古发掘新收获[J].西域研 究,2005(1):109—113. [19】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石河子市博物馆.石河子市古 墓[J1.新疆文物,1994(4):12.19.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中国早期青铜文化一一二里 头文化专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5.205. f211刘学堂,李文瑛.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其 相关问题新探【M1//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藏学学刊: 第3辑”吐蕃与丝绸之路研究专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 社,2007:1—63. 【221王博.新疆乌帕尔细石器遗址调查[J].新疆文物, 1987(3):3-15. 【23]王博.新疆近十年发现的一些铜器【J].新疆文物, 1987(1):45—51. f24]贝格曼.新疆考古记IM】.王安洪,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 出版社,1997:122. 【25】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文 化试析I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148. 【26】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小河考古队.罗布泊小河墓地考 古发掘的重要收获[M]//殷晴.吐鲁番学新论.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I27]刘学堂.中国早期铜镜起源研究一一中国早期铜镜源于 西域说[J】.新疆文物,199S(3):55.72. [28】刘学堂,周金玲.早期铜镜的原初功能和原形再论[N】.中 国文物报,2003-9—20(7). [29】潜伟,孙淑云.中国西北地区古代砷铜的研究[M]//~8 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冶金史论文 集:第4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04—314. [30】陈坤龙,凌勇,梅建军,伊弟利斯_/J,河墓地出土三件铜片 的初步分析[J】.新疆文物,2007(2):125129. [31】梅建军,刘国瑞,常喜思.新疆东部地区出土早期铜器的 初步分析和研究fJ].西域研究,2002(2):6. [32】潜伟,孙淑云,韩汝玢.古代砷铜研究综述【J].文物保护与 考古科学,2000(3):43. [3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2003年发掘 简报[J1.文物,2007(10):4-42. [34】安尼瓦尔.哈斯木多学科合作研究结硕果——小河 墓地环境及动植物合作研究交流会纪要新疆文 物,2010(2):81.85. 【35】李春香./J,河墓地古代生物遗骸的分子遗传学研 究【D】_.长春: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70.71. 【36】王炳华.沧桑楼兰[M】_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126- 127. [371夏训诚.中国罗布泊[M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04- 4】0. 【责任编辑:孟楠] NewDevelopmentsinthePre-historicalArchaeological ResearchesofXinjiang LIUXue-tang,LIWen-ying (1.CenterforModernizationStudiesofEthnicMinoritiesinXinjiang,Xinjian gNormal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830054~2.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ofXinjiang,UrumqiXinjiang830011) Abstract:Thespreadofpre-historicalpaintedpotteryfromeasttowest,ofstampingandraggingpottery fromnorthtosouth,andofbronzeandbronzetechnologyfromwesttoeastconstitutetheimportantclue fortheculturalexchangesbetweeneastandwest.ThediscoveryofXiaoheculturerepresentedbyXiaohe cemeteryopensanewchapterinthepre-historicalarchaeologicalresearchinXinjiang.Themultidisciplinary scientificresearchinXiaohecemeteryplaysanimportantroleinmanyaspectsandprovidesvaluablematerials forreconstructingtheprehistoryofXinjiang. Keywords:Xinjiang,Pre-historicalarchaeology,Xiaohecemetery
本文档为【[DOC]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9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