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江岸教育局

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江岸教育局

举报
开通vip

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江岸教育局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江岸教育局 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武汉市江岸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自评情况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0]16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通知》(鄂教政法[2011]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实施“教育资源重组优化、办学条件改善、教育管理提升、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

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江岸教育局
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江岸教育局 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武汉市江岸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自评情况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0]16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的通知》(鄂教政法[2011]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实施“教育资源重组优化、办学条件改善、教育管理提升、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关爱”等七大工程,实现了“学校布局科学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教育体制现代化、教育教学优质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机会均等化”,实现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依据《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鄂政督[2012]1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我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自查自评。自评认为学校规模和班额、学校用地面积、体育活动场所、条件装备和图书、教师配置等5大类指标总体上达标或部分超过省定标准;小学、初中校际间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421 和0.377;区政府在发展规划及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关爱等5项评价指标方面,努力作为,大力推进,义 1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效果显著,自评分为98.2分。5个刚性指标符合要求,公众满意度高。 第二部分 主要工作及做法 一、确立发展规划,强化政府主导,发挥部门职能,全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确立均衡目标,科学打造最有希望的民生工程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始终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把“落实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确立为江岸教育未来五年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有希望的民生工程加以打造;《江岸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制定“落实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举措”,要求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为了落实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江岸区成立由区长任组长,教育、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育发展规划、新旧城区学校布局、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等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江岸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江岸区推进公办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方案》《江岸区推进公办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目标责任制、联席会议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了义务段学校均衡发展信息库,实时监控均衡发展状况。 (二)区委常委挂帅,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作用 2 江岸区制定了《区委常委对口联系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和《区领导对口指导区直相关部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对口联系责任制。11位区委常委分片对口联系义务段学校,6位区长分片对口联系区直职能部门,指导、督促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政府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履责、街道配合、学校努力”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区教育局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举措,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不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区财政局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切实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和相关政策性补贴,大力支持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编办、人力资源局建立教师补充机制,落实教师编制,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区发改委、规土分局、建设局、房管局等部门在教育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科技局、环保局、科协多次协助教育局成功举办了江岸区中小学青少年科技节,坚持开展科技、绿色学校创建。文体旅游局规范学校周边网吧营业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开展丰富有益的体育活动。物价、审计、监察部门监督教育资金收取、管理和使用,杜绝教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宣传部、文明办指导学校开展文明创建和“五城建设”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安分局、城管、综治、食药监、卫生、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加强学校治安管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食品安全监督。近几年,全区义务段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强化区级统筹,着力构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3 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一是保证财政对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我区教育经费拨款2010年为6.94亿元、2011年为8.33亿元,2010和2011年分别较上年增长26%、20%,同期区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分别为15.6%、13.2%,教育拨款增幅分别高出同期财政收入增幅 10.4和6.8个百分点。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教育经费拨款为9.19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预计增幅。二是保证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2010—2012年,全区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6642.90元、7065.55元、8200元(预计数),初中分别为10,873.12元、13,935.20 元、15,000元(预计数),全区生均教育费用逐年稳步上升。三是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2010—2012年,全区教职工工资逐年大幅增长,义务段学校教师人平均年工资分别为48,718元、51,267.28元、53,000元;全区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逐年增长,2012年预算安排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均超过省定标准,为全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足额征收拨付教育费附加。在全力完成各项税收任务的同时,确保教育费附加按规定应收尽收、应拨尽拨。2011年征收区级教育费附加3921万元,2012年上半年征收2127.5万元,征收率均为100%。教育费附加的拨付,严格按照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程序及时、足额拨付。教育费附加的使用,由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共同协商,坚持以全区教育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主要用于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优先保证义务段学校的投入。 规范使用教育经费。全区义务段学校办学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部门预算(含两免一补), 编制预算时重点向发展中学校、边远学校及有创建达标任务的学校倾斜。为严格规范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一是成立区财务核 4 算中心教育分中心,全面推行“校财局管”模式,对学校财务收支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二是严格收支审批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学校财务审批权限,落实审批责任,有效控制大额资金流向;三是全面推行年度教育经费收支细化预算管理,年初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过程有控制,执行有监督,结果有评价;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整合校舍维修改造及设施设备采购项目,引入“项目库管理”模式,统筹各类建设发展资金,坚持按年度计划全面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完善学校功能设施;五是建立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充分整合各类审计资源,定期监督局校两级资金运行,确保教育经费安全运行、有序使用。 二、优化教育布局,实施标准化建设,均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一)确立“沿江精办提档,两城扩规引优”工作思路,搭建均衡发展平台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江岸区的老城区人口逐步向发展大道以北的后湖新城及堤角以下的黄埔新城迁移。区委、区政府统筹教育、规划、建设等部门,以实施“教育资源重组优化工程”为抓手,以“学校布局科学化”为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入学、提高效益”的原则,依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04-2020年)》和《武汉市都市发展区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20年)》相关要求,结合区域现状制定了《江岸区“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的调整设想》,确立了“沿江精办提档,两城扩规引优”的布局调整工作思路。 “沿江精办提档”,老城区教育资源焕发活力。结合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及沿江商务区的打造,利用现有资源,通过重组、置换、改扩建等举措, 5 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优化学校办学条件。2009年八十一中学顺应市政建设及区域建设发展,通过校舍置换,扩大了校园面积,整体提升了办学条件。2012年7月,采取社会化运作方式,我区与香港瑞安集团签约,市七一中学、区长春街小学将作为配建学校移植到 “武汉天地”,增加黄浦路以下二七片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两城扩规引优”,新城区学校高位嫁接。结合后湖、黄浦两座新城的发展,按照“三个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原则和“建一所,达标一所,优质一所”的标准,引入优质教育品牌,培育出一批新优质学校。2000年起,在百步亭社区,引入“育才”“汉铁”品牌,培育出了新优质学校——市育才小学一分校、市育才小学二分校、市汉铁初级中学。2007年,在塔子湖地区,引入“育二”品牌,培育出了新优质学校——市育才第二小学二分校。 实行“体链结合”,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在《江岸区“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的调整设想》中,明确了长期保留学校54所、过渡性保留学校14所、要撤销的学校2所、新建学校34所,按照“示范高中+标准化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小学+幼儿园”结构,建立了五个学区共同体,依托“育才”、“汉铁”、“实验” 优质品牌,构建了三条“优质教育链”,形成了江岸区“体链”结合的学校布局结构。 激活老城区教育存量,提高新城区教育增量,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优化了中小学布局,为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和实施公平教育搭建了高位平台。 (二)实施标准化和特色学校建设,均衡办学条件 6 我区以实施“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工程”为抓手,以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为目标,把义务教育作为公共财政确保的重点,集中财力改造校园校舍,增添设施设备,凝炼学校文化,彰显办学特色。 着力“两个建设”,形成“一校一特”。以“软件优先,提升内涵;硬件跟进,扎实达标;文化引领,特色发展”为创建思路,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和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投入9150万元,全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完成了18所公办初中和13所公办小学的标准化学校建设。今后两年标准化小学建设将全部到位。依据“让每一所学校都精彩”的发展理念,以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投入3400万元,完成全区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培育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内涵发展持续、办学风格突出的特色学校,14所小学评为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各校以此为契机,将办学思想理念、特色文化融入学校建设当中,提升文化品位。新村小学以“平民优质教育”为办学思想,精心布局,构建优雅生态校园;二七小学的“博学园”,台北路学校的“诚品”书吧,花桥小学的“感统训练”中心,汉铁初级中学打造的“翰墨书香,亭亭玉立”校园,体现了对学校对内涵发展的思考,全区学校内涵特色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2012年,又投入5298万元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建设工程,进一步缩小了我区义务段学校校际间的办学差距,整体提升了公办义务段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平安校园”工程投打造“五大校园”,优化办学条件。2006年起 入13500万元,完成新、改、扩建学校10所,完成危房及操场改造面积136769平方米;2009年至今,投入资金18831万元,加固了46所学校15万平方米抗震等级不达标的校舍,消除了安全隐患。2007年,“人文校园”建设 7 投入1950余万元,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建设了一批显性文化景观,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文化品位。“数字校园”工程前期投入2500万元,2012年又专项投入1200万元,各小学配置了“电子白板”,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校园”的建设,涌现出6所省级、13所市级、26所区级示范“绿色学校”,有力推进了“两型”社会的创建。“书香校园”打造了读书学习浓厚氛围,师生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熏陶。 三、加强队伍建设,落实轮岗交流,狠抓培训提高,构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体系 (一)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学校教师结构更趋合理 我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师编制优先服务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需要,向发展中学校倾斜。全区义务段中小学教师编制数为2338人,现配置2964人,超过编制标准,充分地满足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2009—2012年补充教师423人(含招录251人,引进骨干教师146人,免费师范生26人),新增教师80%安排到边远发展中学校任教。出台《江岸区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到发展中学校任教的意见》,加快了义务段发展中学校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促进了发展中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提高区域教师交流实效,优质师资分布相对平衡 我区按照“片区联动、校际合作、师资交流、资源共享”的工作思路,开展区域内教师交流与合作,出台《江岸区教育局教师交流工作过程管理意见》,制定多项配套政策,实行系统管理,有效地引导学校推荐教师参 8 与交流,引导骨干教师向发展中学校流动,教师交流人数逐年提升。2012年,区内交流351人,超过了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0%。2009—2012上半年,平均每年有200余名教师参与区域内教师全职交流,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71.8%,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骨干占32.6%,涉及14个学科。600余名骨干教师每年参与兼职交流,深入到发展中学校上示范课,指导教师培训和学科建设。教师交流,实现了区内优质师资分布的相对平衡。全区以“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方式划定的12个教育联盟,加强片区间联动,创新教师交流模式,提高实效。《光明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对我区 “七一中学名师教育团队‘空降’警予中学”的创新举措进行了报道。 (三)推行校级干部任期制度,学校管理水平整体均衡 校级干部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指挥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军人和带头人。我区出台《江岸区教育局关于校级干部实行任期制的意见》和《干部轮岗交流制度》,通过中青年干部互派交流,异校培养与挂职锻炼,努力优化区域内校际间干部配备。 2010年义务段学校轮岗交流校级干部33人,占全区义务段学校校级干部总数的18.3%;2011年义务段学校轮岗交流校级干部59人,占全区义务段学校校级干部总数的29.8%;2012年义务段学校轮岗交流校级干部39人,占全区义务段学校校级干部总数的18.9%。启动区十二五“名校长”培养工程,一批义务段学校校级干部参加了与华东师大联合举办的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市教育局组织的骨干校长培训班和提高班学习,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业绩优的干部队伍已经形成,学校管理水平整体均衡。 (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学校队伍素质全面优化 9 我区实施“培养人才促均衡”战略,依靠优秀人才支撑优质均衡教育。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主题,按照“倾斜边远、强化骨干、着眼全员”的规划,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构建培训体系,铺设素质提升轨道。优化教师培训机制,不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先后出台《江岸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 管理办法 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稽核管理办法下载并购贷款管理办法下载商业信用卡管理办法下载处方管理办法word下载 》《江岸区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流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制度》等制度,严格落实政策,狠抓全员培训和校本培训。资金落实到位,并且向发展中学校教师倾斜。坚持以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为重点,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区级学科中心组”,“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特级教师课堂”,不断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其中,“特级教师课堂”以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为主要目标,现已分专业开设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小学语文、数学等课堂,历时10年,培训对象达600余人,快速培育出市级学科带头人22名、特级教师4名,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荣获武汉市首届教育创新奖。 推行“五比”措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课内比教学”活动,推行“五比”促师能活动。一是打造“三化课堂”比“落实”。以《江岸区中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实施计划》《江岸区小学“三化”课堂实施意见》为指导,落实小学课堂“常态化、科学化、生态化”,引导教师追求每节课的高效;二是深化“两个关注”比“能力”。从“关注课堂效益,关注教师发展”深化到“关注学科建设,关注队伍建设”,从“全面听课交流,专家面对面指导”深化到“60+100(人)重点跟踪培养,逐步打造名师”,教师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提升了教学能力;三是推进校本研修比“进步”。制定《江岸区学科集体备课评价表》,通过“观课—评课—交流”等形式培育校本研修骨干队伍;四是加强学科建设比“特 10 色”。制定《江岸区学科建设指导意见》,评选区级学科基地,积极打造区域优势学科,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五是开展“三优”评选比“实效”。通过开展小学“优质课、优秀说课、优秀评课”,中学“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优秀备课组”评选活动,提高课堂效益,夯实教师基本功。全区义务段2964名专任教师全员参与、全过程投入、全学科覆盖,听课、评价、辅导均达到100%。 开展“四访行动”,提高教师品德素养。 全面落实“课外访万家”各项工作,开展“四访”扬师德,即“面向全体、重点关爱、合力共育、创新服务”四个家访行动。教师访前精心“备课”,访中真实记录,访后真诚反馈,与家长、学生平等交流,传递情感,共商学生成长策略。通过家访,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引路人。全区学校、教师参与率均为100%,实地走访学生家庭64874户,覆盖率100%。全区教师撰写日志6000余篇。区鄱阳街小学“一贴心,两走进”、市育才实验小学“带着外教去家访”等典型事迹,在《长江日报》和武汉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报道;江岸区新建小学“家长学堂”得到了陈安丽厅长的充分肯定。 多年来,我区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水平优、业务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社会知名度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数为1000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数为803人;小学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数为1760人,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数为1400人;参与研究生学习的义务教育段教师人数189人。在职省特级教师8名、省骨干教师8名,市学科带头人38名、市优秀青年教师47名、区学科带头人255名、区优秀青年教师139名,各级各类师德先进、学科能手层出不穷。 (五)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11 我区围绕“打造支点武汉核心区,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职业成就感,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从2005年开始,义务段中小学教师工资实行区级统一项目、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发放的“四统一”管理,在银行设立教师工资专户,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一并按时、足额直接发放。2009年按照国家及省、市文件要求实行绩效工资,当年区级财政新增投入6494万元,教师人均工资实现较大增长,2010年至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已足额列入全区年度部门预算,实现财政全额保障。二是加强江北心理工作室和江岸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设。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三是建立健全困难教职工帮扶机制。建立档案、搭建帮扶平台,落实“三关爱”各项政策。四是充分利用工会社团、文体协会等组织和职工书屋、网站、QQ群、微博等载体,开展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规范办学行为,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确保义务教育每所学校优质 (一)规范办学体制,确保教育公平 清理整顿,规范“改制学校”。 2008年我区开始对义务段办学体制改革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3所学校(市汉铁寄宿初级中学、市解放中学分校、区鄱阳街小学分校)退回公办,2所学校(市七一中学分校、市第二寄宿学校)撤销停办,5所学校(市育才寄宿小学、市育二汉口小学、七一华源中学、二中广雅中学、六中上智中学)按照《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进一步规范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2011年再次清理和规范,2所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小学(市育才寄宿小学、市育二 12 汉口小学)退回公办,3所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初中(二中广雅初中部、六中上智走读部、七一华源中学)规范为民办性质,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办学。通过清理、整顿,规范了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控制了民办学校的规模和数量,扩大了公办优质学校的服务范围。 科学管理,免试就近入学。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生源状况,划定学校服务范围,义务段的所有学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严格学籍管理,区纪监、公安、教育等部门协同审核,规范入学行为,基本实现了“择校生”比例逐年递减。严控班额,确保受教育者的公平权益,小学45人以下班数占总班数88%,公办初中50人(含50人)以下班数占总班数100%,坚决杜绝重点校、重点班。连续多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以上,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0.1%以内,初中升学率在98%以上。 定向分配,缓解升学压力。严格执行省级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按初中在校生人数和综合办学水平定向分配到各初中的政策,制定措施,逐年增加定向分配生的比例。4所省级示范高中,2011年定向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为35%,2012年提高到40%。这一政策,大大缓解了学生的升学压力,促进了生源的正向流动。 (二)实施主题建设年,规范教育管理 我区坚持“教育回归本质,管理回归本位,精神回归宗旨”的指导思想,引导中小学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内涵发展。遵循教育规律,抓住办学的关键环节,一年突出一个管理主题,开展系列主题建设年活动。2005—2010年,先后通过“制度建设年”、“教学管理年”、“德育管理年”、“体卫艺管理年”、“校园文化建设年”的建设,陆续制定、出台了《江岸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管理规程》、《江岸区中小学德育管理规程》 13 和《江岸区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管理规程》,以制度与规程的方式把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学校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教师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形成了全员参与管理的格局,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我区荣获“武汉市教育管理年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区”称号。 (三)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学校的课程建设力,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断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开设区域性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 落实“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我区不断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注重过程质量监控,完善不同学段的管理策略和教学策略,探索灵活、轻负、高效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落实“两基”(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习惯的养成)工程,强化“减负增效”研究,推进以深度校本研修为抓手的学科建设,以核心课型研究为切入点,打造充满激情、智慧和活力的“高效课堂”,形成区域性优势特色学科。 以中小学联合视导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为基础,不断创新和完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制定《江岸区小学关于开展学业质量监测的指导意见》《江岸区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考评细则》《江岸区学科基地考核评价细则》等文件, 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发展评价机制,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全区教育均衡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 运用“三结合”的评价策略,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过程体验与效果呈现相结合, 14 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评价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常年稳居全市前列。市育才小学、市育才第二小学、市京汉学校评为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先进学校,区沈阳路小学、区鄱阳街小学、市台北路学校评为市减负增效先进学校。2011年,区三眼桥小学承办全市“高效课堂巡礼”走进学校现场会,推广了我区减负增效的经验。 构建“五大系列”,实施“有效德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基”的区域性德育工作理念,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构建了以革命传统、文化传承、生命奠基、公民素养、科学理性为内容的区域性德育特色“五大系列”,实施“有效德育”工程。近几年来,我区陆续开发《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江岸》《两型社会实践行》和《诚信教育读本》等区域性课程资源和近200种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各小学打造“十大校园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成长,花桥小学的开学典礼,鄱阳街小学的读书节,沈阳路小学的科技节,黄陂路小学的“阳光街头行动”成了学校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区中小学初步建立了“有效德育评价体系”,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创新德育活动载体,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京汉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汉铁初中的志愿者服务队活动,解放中学的“十大孝星子女”评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思考,实效显著。区铭新街小学的“三公”教育(讲究社会公德,树立公平意识,增强公民素质),市警予中学的“成长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革命传统教育等,均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并引起社会良好反响。 15 优化德育队伍建设,以“首席班主任”、“特色班主任”评选为导向,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以“首席班主任工作室”、“青年班主任工作室”和班主任高级研修班为载体,建立班主任专业发展机制,队伍水平显著提高。市育才小学刘芳和市第六初级中学代建勇评为市功勋班主任,市育才第二小学班主任刘红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省十佳师德标兵。 开展“阳光活动”,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落实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健康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8%以上。各校结合学校传统和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大课间和“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堤角中、小学的男、女足球队,解放中学的武术操,警予中学的搏击操,各具特色,学生积极参加,兴味盎然,市第八十一中学、区蔡家田小学等评为省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区学生体质合格率在98%以上。 深化“和谐教育”,推进教育科研。江岸区作为中国教育学会首批教改实验区,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国家级课题“和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历时20年,为教育改革与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2009—2011年,3项成果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200余项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一、二、三等奖,500多项成果获省教育科研论文年度评选一、二、三等奖。课题研究经验连续三年在全国教改实验区会上交流。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和谐教育多领域拓展性研究》通过国家评审组验收。国家级“十二五”重点课题《高素质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和谐课堂、和谐德育、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加强校园文 16 化建设,打造学校乃至区域教育特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大效益。 五、建立关爱机制,帮扶特殊学生,落实“两免一补”,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 (一)敞开校门,接纳随迁子女 我区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问题,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实现“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化”。坚持在“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基础上,采取“四个全面”(全面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全面监控学籍办理流程、全面关注随迁子女入学人数比例变化、全面关注随迁子女成长过程)管理措施,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段入学工作实施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一个都不少”。2011年我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总数为17977人,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有17461人,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为97%,其中28所公办义务段学校的随迁子女数超过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多的区三眼桥小学办学经验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俞正声的高度赞扬。 (二)跟踪管理,帮扶特殊学生 先后出台《江岸区特殊学生跟踪教育档案制度》《江岸区教育局防流控辍工作制度》《江岸区教师育人工作评价实施细则》等管理规章,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课任教师、学生干部为组员的帮扶小组,按照家庭特殊、心理偏常、行为偏常、学习困难生等类型,建立跟踪档案,细化过程管理,在学科、学业上给予学生大力指导和帮助,在思想品行方面实施深度教育和引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学校、家庭的沟通 17 与联系,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走进学生心灵,达到帮扶目的。全区家长学校开办率为100%。 (三)助困控辍,落实“两免一补” 加强助困控辍管理,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财政单列预算资金,确保辖区内适龄少年儿童能够上学。2010年减免4944名学生304万元课本费和杂费;2011年减免3926名学生317万元课本费和杂费。连续三年,全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率为100%。 (四)随班就读,关爱残疾儿童 我区高度重视残疾儿童教育,已形成“以辅读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建立随班就读档案和月报表制度,每学期开展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检查与调研。创新随班就读机制,推行融合教育与个性化教育,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努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全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8%以上。2011—2012年,我区20所学校接受6至14周岁盲、聋、哑、弱智少年儿童共计228名,占全区学校总数的36% ,学生人数占全区学生人数的0.43%。此外,为方便残疾学生出行,完成了区辅读学校、区新村小学、市台北路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 江岸区辅读学校是一所专招智障儿童的培智学校,现有教职工26人,在校学生180人。近几年,投入近300万元,建设康复训练等功能室和运动场地,建立了适合智障儿童开发潜能、培养技能、形成认知、康复训练的教育体系,学生连续在两届全国特奥会和两届世界特奥会上共获105枚金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特奥进社区示范单位”、“全国智亲协会先进单位”、“湖北省特奥活动先进单位”,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8 第三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和发展,我区教育已经由着力解决老百姓子女“有学上”到解决“上好学”的新阶段,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相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难以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知名度高的专家、学者型教师相对较少;三是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办学个性、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充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江岸区将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据《江岸区“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的调整设想》,高起点加快配建一批新学校,扩充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二)加快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狠抓“备课组、学科组、年级组”校本研修主阵地的建设,加强教研与科研的融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充分满足江岸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品牌引领,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引导学校梳理历史传统、特色优势和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一大批优质教育品牌,用品牌学校引领江岸教育,实现江岸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断促进教育机制、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构建体制完善、机制灵活、规 19 范高效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主动适应、积极促进并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全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20
本文档为【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幸福成长 - 江岸教育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