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劣币驱逐良币.doc

劣币驱逐良币.doc

举报
开通vip

劣币驱逐良币.doc劣币驱逐良币.doc 劣币驱逐良币 一、基本原理 “劣币驱逐良币”一语出自16世纪英国政治家与理财家汤姆斯?格雷欣给英国女王的改铸铸币的建议中提出的,后来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在其著作《经济学纲要》中加以引用,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现象,这是因为货币按其本性来说是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于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

劣币驱逐良币.doc
劣币驱逐良币.doc 劣币驱逐良币 一、基本原理 “劣币驱逐良币”一语出自16世纪英国政治家与理财家汤姆斯?格雷欣给英国女王的改铸铸币的建议中提出的,后来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劳德在其著作《经济学纲要》中加以引用,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现象,这是因为货币按其本性来说是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于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二、案例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曾在美国货币史上有所表现。美国于1791年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它以美元作为货币单位,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1:15,但当时法国等几个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金银的比价1:15.5。也就是说,在美国金对银的法定比价低于国际市场的比价。于是黄金很快就在美国的流通界消失了,金银复本位制实际上变成了银本位制。 1834年,美国重建复本位制,金银的法定比价重新定为1:16,而当时法国和其他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的金银比价仍然是1:15.5,这时就出现了相反的情况。由于美国银对金的法定比价定得比国际市场的低,因此金币充斥美国市场,银币却被驱逐出流通领域,金银复本位制实际上又变成了金本位制。 三、案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为什么在金银复本位制下,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呢,这是因为货币按其本性来说是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货币金属是与货币的本性相矛盾的。在金银两种货币各按其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同时流通(平行本位制)的条件下,市场上的每一种商品都必然会出现两种价格,一个是金币价格,一个是银币价格。而且这两种价格的对比关系又必然会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必然使市场上的各种交换处于非常混乱和困难的境地。为了克服这种困难,国家用法律规定了金银的比价(双本位制)。但是,这种规定又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发生矛盾,因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当美国规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1:15,而法国等几个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金银的比价1:15.5时,于是,人们可以在美国取得1盎司黄金,把它输送到法国去换取15.5盎司的白银,然后又将15盎司的白银运回美国,在美国再购买1盎司黄金,剩下半盎司的白银,除了弥补运输费用以外,还可以得到一笔利润。如此循环往复,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黄金很快就在美国的流通界消失了,金银复本位制实际上变成了银本位制。 而当美国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6时,法国和其他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的金银比价仍然是1:15.5,这时就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于是,人们可以在法国取得1盎司黄金,把它输送到美国去换取16盎司的白银,然后又将16盎司的白银运回法国,在法国再购买1盎司黄金,剩下半盎司的白银,除了弥补运输费用以外,还可以得到一笔利润。如此循环往复,也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白银很快也在美国的流通界消失了,金银复本位制实际上又变成了金本位制。 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 1 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 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2 案例2-2:功过参半的法币改革 一、基本原理 货币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发展的历史表明,它日益趋向于以各种流通和支付手段,主要是信用工具和信用流通来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黄金的“非货币化”过程在加强。这个过程意味着社会劳动和流通费用的节约。马克思说:“由于信用的发展,社会生产过程的大部分可以无须现实的货币参与而实现。信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重要作用之一,就在于它减少了对金属货币的需要,从而节约了非生产的流通费用。资本主义再生产越扩大,它的货币的需要越多,则这方面的意义也就越大”。 社会的发展使得纯粹用金属铸币流通不可能,是因为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贵金属产量的增长速度,金属铸币不能满足流通中对于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适应于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信用货币——银行券或纸币,用它们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然而,我国纸币制度的确立,却是另一番景象。 二、案例内容 20世纪30年代与40年代之际,我国因受美国《购银法案》与国际金银比价激烈波动的影响,国内白银大量地朝境外涌流。据当时海关统计的白银外流情况为:1933年为1400余亿元,1934年为25000余亿元,1935年1月至10月为12000亿元。巨大的白银外流,使我国存银严重下降,银根奇紧,金融梗塞,物价下跌,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经济活动严重恐慌。虽然银本位制经过“废两改圆”,但仍然难已继续维持下来。加上当时各地货币存在杂乱不堪现象,因此,放弃银本位制,切断银价同国际上的联系,实行管理通货和有控制的纸币制度,就成为币值改革的方向。1935年11月3日,国民党政府下令,于本年11月4日起,实行币制改革。印刷的钞票称为“法币”。 法币政策的实施,是我国近代金融史上一件大事,是我国纸币制度确立的标志,也是近代我国货币集中发行的开始。 实行法币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作用。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良性效果:集中钞票发行权,只准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后来加入了中国农民银行)发行钞票,统一了全国紊乱发行钞票的状况;规定一切公私款项收付概以法币为限,方便 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所有白银收归国有充作法币准备金,禁止银圆在市面流通,有利废除不利交易的银本位制;规定法币不能兑现,可以与英镑固定汇价买卖外汇,有利我国外汇汇率的稳定和进出。法币发行后,物价普遍出现平稳回升。1936年10月与1935年同期相比,食料类回升12,,衣料类回升19,,燃料类回升13,,从而刺激了工农业生产的复苏。在短暂的一年中,棉纱增长50,,卷烟增长71,,水泥增长78,,啤酒增长59,,火柴增长191,。上述情况的逐步形成和改善,促进了企业的赢利达到百分之几十到一倍以上,为抗日救亡运动增添了生机活力。难怪当时侵略我国的日本政府非常害怕我国法币制度的实施。多方面地加以“彻底阻止”。 法币开始是以对英镑汇率表示自己的价值,规定一元法币等于英镑1先令2便士半。这个比价是按过去五年我国货币与英镑的平均汇价确定下来的。法币虽说不同白银相联系,英国政府却要我国政府把2500万英镑的白银运到伦敦出售后,换成英镑储在英国作准备金,维持法币的稳定。我国法币与英镑这种联系,又引起美国的嫉妒。在英国退让情况下,美国 3 于1936年5月同国民党政府代表签订了《中美白银协定》,规定每盎司白银按美金50分作价,向我国续购白银5000万盎司,维持法币汇率。同时确定法币与美元的比价为:法币100元等于美元30元。这样协议的结果,我国就把12000万美元存入美国纽约银行。法币也由与英镑挂钩改为与美元挂钩。这种挂钩反映了国民党政府依赖美国日渐加深。 法币发行初期的通货膨胀比较缓慢。这个时期发行额增加速度,同物价上涨速度悬殊不大。随着抗日军费的增加、“特别支出”和“政务费”的增多,国民党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依靠银行垫款过日子。尽管年年财政总收入有所增加,但上述三项支出仍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很大:1941年占财政总支出100.3亿元的69.2,,1944年占财政总支出1517.67亿元的73.49,,1945年仅军费和“特别支出”两项占财政总支出12766.18亿元的71.33,。截至1948年,银行垫款达2364160亿元。银行这种浩大的垫款开支,只得乞灵于滥发纸币,不断扩大法币发行量。到1948年6月,法币发行额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1937年发行额14亿元的47万倍。法币滥发后,货币贬值,带来市场物价不断地猛涨。经常一天内出现几次上涨的行市。据报导,1948年上半年,武汉大米每担价格由90万元涨到6600万元;龙头细布每匹由140万元涨到7000万元;烟煤每吨由250万元涨到10200万元;白糖每担由918万元涨到11500万元;麻油每担由190万元涨到16000万元。截至1948年8月19日止,物价比1937年上涨3492万倍,法币币值呈直线下降。可谓是“肩扛手提钞票买火柴,一张百万元的大钞买不到一杯茶水,手中的钞票甚至远不值印制这张钞票所耗费的原料、工时成本”。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写照,法币功过,实乃深思。 三、 案例分析 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生活中谈判案例分析管理沟通的案例分析股改案例分析刑法学案例分析 从上述历史来看,法币的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马寅初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此进行过分析,认为:如果银价不进一步上涨,当时还是以维持银本位制为好。并说:若从经济方面考虑,主张维持银本位者,确有相当之论据。倘美国不采购银政策,银之世界市价必逐渐趋跌无疑,当此世界经济陷于长期之恐慌中,银本位制对于中国实利逾于弊。他分析银本位之利有4条:(1)银本位较“纸本位”有保障;(2)银本位下物价稳定;(3)白银便于窖藏;(4)银价有自动调节之功。但是,在美国白银政策与国际金银比价激烈波动的冲击下,中国银本位制之利益,却在此狂澜中尽行失去。 在美国继续提高银价的情况下,马寅初也认为只有出于放弃银本位之一途。他主张实行以稳定国内物价为标准的管理货币,为了稳定物价而宁可牺牲汇价的稳定。他不赞成同任何一国的货币联合,认为联合后“大权旁落,俯仰由人”,失去了“管理货币之真意”。但他又认为中国还缺乏实行管理货币的条件,因此陷于进退维谷之境。 在实行法币政策以后,马寅初认为它“实开中国货币制度之新级元”。对于新货币制度,他既表示肯定,也表示担心,怕政府走上通货膨胀的道路。 米尔顿?弗里德曼对我国当时的法币改革也作过分析,他说:“众所周知,中国传统上是采用金属本位的——大额货币是银元,小额辅币是铜元。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这是有效的银本位制。由于世界各地大部分采用金本位制,所以经济大恐慌(指30年代的特大经济危机)初期,中国得免于受到波及。从1929年到英国脱离金本位的1931年9月为止,全世界以黄金换算的物价下泻,给金本位制的国家造成极大的困难。然而,这却使中国货币对外汇价贬值,因为白银作为商品和其他商品及劳务一样,同样降价。中国货币的对外汇价贬值,正好增强了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还保持了国内物价的稳定”。 又说:“1932年后半年,以美元计算的白银价格,差不多降到每盎司25分。白银收购法案之后,银价陡升至每盎司70分,几乎3倍于一年前市场流行的价格。换言之,中国货 4 币对美元的汇价骤然上升,每盎司白银可换回3倍的美元购买力,也就是说,3倍的美元才能换取同值的中国货币。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地的居民,感到中国商品价格昂贵,而中国居民则感到舶来品异常价廉。中国唯一能出口的商品,只剩下了白银,白银有如水之就下,倾泻而出,结果导致中国货币奇缺,和严重的经济恐慌。1933—35年世界其他各地经济已经复苏,而在中国却正是经济恐慌严重的年代。这时中国政府为了制止白银外流,曾采用严刑峻法,杜绝白银走私。然而这些都无济于事,不能阻挡白银的外流。1933—35年的这一段悲剧影响深远,不仅限于这3年而已。由于白银外流,中国被迫改用纸币本位制。本来在对日战争及内战时期可以起到作用的白银,几乎无偿地荡然无存。同时以后设置的金融机构,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铺平了道路”。 还说:“即使没有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抗日战争和内战也会导致通货膨胀政策。中国迟早会脱离银本位制,而改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很可能在没有白银收购法案的情况下,所有的这些副作用会推迟一个相当时期。当然谁也不能预测它的最后结果。但白银收购法案是促成蒋介石政权覆灭的一个重要因素,却是显而易见的”。(刘群) 5
本文档为【劣币驱逐良币.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2
浏览量: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