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情感的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情感的策略研究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情感的策略研究论文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情感的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张玉荣 [摘 要] 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学时讲的较多,学生感受与实践音乐太少。学生原有音乐基础较薄弱,参与意识淡薄;对流行歌曲及动画片主题音乐兴趣浓厚。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关键是重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验与实践,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体验 实践 有效性 当前中学音乐课堂,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角色并没有转变或没有完全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仍然在支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

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情感的策略研究论文
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情感的策略研究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张玉荣 [摘 要] 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学时讲的较多,学生感受与实践音乐太少。学生原有音乐基础较薄弱,参与意识淡薄;对流行歌曲及动画片主题音乐兴趣浓厚。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关键是重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验与实践,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体验 实践 有效性 当前中学音乐课堂,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角色并没有转变或没有完全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仍然在支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还是存在教师说的太多,学生实践、体验与感受音乐的时间太少。忽视了学生的认识活动,学还是受制于教,导致音乐课堂仍有一部分同学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注意力不集中,另外,一个学期下来音乐课只有十几节课,课时数较少,课本安排的内容教多,导致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满灌式”教学,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唤起学生的心灵感悟,也就无法达到一定的效率。有些老师常规上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与理念,但是太过于追求课堂的形式而往往会把学生感受音乐的时间忽略了,也把自己变成机械式的程序操作员,反而获得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上述现象,教师还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课改以来,笔者开始尝试改变音乐学科的传统教学,注重体验与实践,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音乐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根据音乐的本身特性和学生平时的一些学习情况,我进行实施策略的主要途径是体验与实践。 ?、注重内容组合与目标设定 1、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的安排与选择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环节的教学。要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增删减教学内容,不能盲目施教,随心所欲。再说现在的教材涉及面很广,有器乐欣赏音乐创作、舞剧、歌剧等。而对学生个性不断形成,又尚未稳定、极富逆反性,喜欢标新立异,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对从见过、听过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渴望。越是不让听的就越想听,越没有听过的越有兴趣。 2、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准确、具体,更要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实效教学活动的基础,比如教学目标高、多、空,显然是不利于 学习的,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前苏联的音乐心理学家苏霍姆林基和捷普洛夫对音乐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都做过研究。前者认为,音乐教育主权是培养学生的“接受、理解、感受、体验旋律的美的能力。”后者认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与前提。《音乐新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特别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要“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要求。因此,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所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即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这不仅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基础,更是完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原动力。鉴于此,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尤其是情感体验。 1、精心导入能唤起审美的注意: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这一阶段具有两个显著的审美心理特征:一是中断学生的日常意识,唤起其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意识立即从日常链条中断,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景象。二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燃起其音乐审美渴望。组织教学是师生间达成和谐的情感交流的关键阶段,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使学生感到交流的愉快,把课堂很快引进轻松而和谐的气氛之中,为即将开始的音乐教学创造出一个审美化的情竟。这种情境在学生的心理体验中,便是良好的审美心境,这是与审美注意相伴随的特定情绪,即对音乐审美期待的、期盼的、渴望的情绪。可以说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精心设计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 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感情导入式: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朗诵般的音调、恳切的言词,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友善感,令学生产生情感心理的共鸣。我汲取别人的经验,例如:在《七子之歌》一课中的导入,尝试用伴奏音乐作为背景,用低沉的声音颂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唆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嚎啕,呼你不应。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 亲„„”。此时教室一片寂静,伴随音乐的起伏,有的同学思绪万千,情绪激荡,有的眼里饱含泪水。欣赏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仿佛看到国旗在澳门港缓缓升起的那一刻——中华民族血洗百年耻辱——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表演式导入:教师运用表演的手段取悦于学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益而无害。音乐课的教学导入,以教师充满激情的表演、演唱或演奏作媒介,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借音传情,以音代言,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处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审美渴望。例如:在《众人划浆开大船》这一课,开场导入,我就先做划浆的动作,请学生注意老师的表演动作并思考要表达什么意思,生答:划船。进一步提问:船夫在划船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吆喝,再引出不同速度船夫的吆喝(哦嘿,哦嘿),逐渐进入节奏变化,划呀划呀划起来哦嘿哦。学生也跟着我一起边吆喝边划船,无须太多的语言,效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悬念式导入:在欣赏乐曲之前,可设置若干问题,如:该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情绪怎样,学生便会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听音乐。音乐课教学中用悬念式的教学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也不失为音乐教学导入的好方式。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愿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音乐教学过程实施审美教育效应的主要环节。 2、情感体验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自己,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普通中学音乐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一般每周一节,两个学期约35节左右)情感体验就尤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情感 是音乐参与的前提,参与是情感的基础。情感体验必须人人都参与其中,共同合作互动,共享成功喜悦,完善学生的整体素质。 ? 、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 良好的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音乐情感体验。也要遵循音乐作品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布置音乐欣赏环境,引导学生投入音乐的欣赏氛围。音乐教室是学生欣赏音乐的神秘殿堂,音乐教室环境的布置将影响学生的欣赏效果。良好优美的音乐氛围会带给学生美好的享受。例如:在欣赏《地方戏曲》时,大屏幕播放《唱脸谱》音乐及显示各种脸谱图片,在教室的一角摆放着各种舞台上的戏服、刀、枪、剑、马、帽子等道具。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觉融入浓厚的戏曲氛围。 ?、运用视听效果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由听觉、视觉地共同感知来完成的。观看音像资料、 音乐影片可以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历史事件、异国风土人情、音乐的景象,清楚 的表达出来,它不仅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而且随着音乐的发展在声象并进的情景中,使学生准确的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这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1: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乐曲之前,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大阅兵》阅兵仪式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庄严威武的情景之中。然后在进行乐曲的欣赏,学生们很快理解了音乐形象,准确的体验到音乐情感。 例2:我在上《摇篮曲》这一课时,分析了《摇篮曲》音乐之后,我叫学生谈谈对妈妈的印象。很多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谈感受及对妈妈的印象。由于时间关系,只抽了一部分学生,即使这样学生仍然听得热泪盈眶,课堂气氛不错。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我将作为背景音乐的周杰伦的MV《听妈妈的话》播放的声音调大,学生们在熟悉的旋律中情不自禁的放声歌唱,并且唱得非常有感情,根本不需要老师如何去处理歌曲的感情,也会达到真实的别样的美的享受。 ?、用比较聆听法,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聆听是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实践活动。聆听音乐时要充分发挥教师 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全神贯注地去聆听音乐,并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对于一段体的作品,要聆听它的起承转合;对于二段体的作品,要分辨它的前后 对比;对于三段体的作品,要注意中段的变化以及旋律的再现或变化再现。注意旋律中的相同点、相似点、不同点。反复再现的这个音调一定是主题,是核心的音调。无论何时出现,要能够分辨。这是聆听音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只有把握住相同点才能分辨不同点。 例3:在欣赏声乐曲《黄河大合唱》之后,紧接着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因为后者是根据前者移植的,并且在四个乐章的协奏曲当中选用了合唱曲中不同乐章的部分旋律,进行了新的组合。但是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去寻找协奏曲中四个乐章的音乐素材,出自于合唱曲中的哪个乐章。并且当堂检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的听辨。这种集听辨、复习、检测于一体的做法,不仅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了协奏曲的由来,而且无疑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例4:江苏《茉莉花》这一课,单独教唱或笼统听一遍都显得十分单调,我把江苏《茉莉花》各挑出一句比较主要的乐句并排放在一起,唱一唱,奏一奏。再选用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茉莉花》进行对比,逐步进行分析交流,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比简单笼统的听一遍要好得多了。 ?、将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并体验美 将情感深入教学,教师必须在授课前事先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 思想感情,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又要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加强情感体验的深度,感悟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 ?、合作体验型 例5:在教《踏雪寻梅》一课时,欣赏音乐之后,在表现歌曲这一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共同讨论研究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舞蹈、乐器伴奏、身势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踏雪寻梅》时怡然自得的情绪。然后让他们分组合作表演,分组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有器乐特长的学生进行简单器乐伴奏或领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行即兴舞蹈,发音不准的学生进行身势练习,还可以充当指挥、朗诵、哼鸣等角色。使特长生、学习困难生都按各自的实际,各显其能。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比。这既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又能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得到最佳的发展,享受其合作学习的快乐。但合作方式也需要教师给学生以时间的开放,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的参与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如:把原来整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 组4—7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音乐能力等方面合理的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把班级原来整齐排列的秧田式变成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排列:(根据人数多少不同)如: 田字格型 * * * 马蹄型 * * 梅花型 * * * * * * * * * * * * * * * * 还有圆形和月牙形、梯形等许多位置的摆法,都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有时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安排,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位置的排列。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的空间距离,利于学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合作学习的空间,是一种开放式学习群体空间。这种开放的学习空间对音乐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律动型 在“民间歌舞”一课,律动教学得到最好的发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民间歌曲与民间舞蹈就象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姐妹,有着共同发展的节奏特点。教学中,教会学生基本舞步或节奏,配合音乐就可以律动了。 例6、欣赏《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后,体验藏族弦子舞的舞步律动;感受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音乐后,选一名女生跳维吾尔族舞蹈,一名男生手拿手鼓击奏附点节奏并配合女生做耸肩动作,俩人的表演虽然动作简单,但效果非常好,很受同学们欢迎。律动后,全体同学再来演唱这首歌曲,效果显然不一样,比前面初学唱得有感情多了。 ?、诗、画结合型 例7:上《春江花月夜》一课,欣赏音乐时,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根据音乐画一画所感受到的画面,同时另一名学生根据音乐朗读十个小标题。结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学所表现的画面,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当他们对这种景色有初步的体验之后,接着再聆听不同段落的音乐,同时对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在作品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当学生接触新作品时,在了解它的内容和背景后,可让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不同感情表达出来,展开想象,可以用画来再度描述,也可以把想象连成几句诗。以达到对美的感受,回味无穷的目的。 ?、自主合作型 例8:在《民歌》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先课前去网上查找有关民歌的资料,题材、体裁、区域、汉族和少数民族等。上课时各组进行展示汇总,并派每组代表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最后,总结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这节课上得有声有色,气氛也热烈,学生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做简短的点评。在这节课中学生靠自己完成了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表现力,让他们由衷地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例9:在学习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一课中,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辨别戏曲音乐伴奏,听录音伴奏《夫妻双双把家还》和教师的即兴钢琴伴奏《夫妻双双把家还》,比较二者哪一段伴奏有韵味;其次让第一组同学展示他们收集的“黄梅戏”的资料,他们较详细的展示了“黄梅戏”起源和发展过程;再次二组介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她的唱腔明朗流畅,音色优美,独具一格,这一艺术家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再其次第三组即兴表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他们的精彩表演给全班同学带来了美德的愉悦;最后第四组进行评价。结束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小结评价。该堂课既让学生相互间有了交流,又将戏曲的美通过心灵的交汇倾注于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戏曲。 情感深入过程中,许多学生身上显示了平时不易被发现的闪光点,这充分说明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潜能,更使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深入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敢于自信的表现自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敢于创新,乐于探索,最终形成良好的人格。 ?、运用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讲究语言艺术,会让音乐课更具有艺术性。具体运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讲好普通话,发音要规范,注意音色甜美,刚柔相济。C、语言、语调要随情感的变化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b、借助表情、形体等肢体语言使语言更生动形象。d、阐述简洁,分寸适度、少说闲话、废话。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扬长避短,侧重个人的语言优势。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教学实效还不错。 例10:上越剧《梁祝》这一课,导入时,我先问学生想不想看老师表演,生答:想。我就边唱边表演《我家有个小九妹》,在表演同时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动作及演唱的特点,老师肢体语言的形象表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考。所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的力量来启发学生求知的心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风趣、幽默、深情地话语,更是启发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钥匙,有时可以代替一定的视听感应。在欣赏《走进西藏》时教师先讲了这样一段话“西藏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雄伟的布达拉宫,壮观的青藏高原,飘香的酥油茶,深情的弦子,热情的锅庄,洁白的哈达。这一切怎能不吸引我们走进西藏,走进那美丽的地方”为广阔的歌唱领域:劳动、爱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这些形象的语言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其他民族的神秘,进而对其音乐有强烈的了解欲望。我再从音乐中再去分析风格特点及演唱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提问的针对性 ?、运用简单的提问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它对当前进行的音乐学习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如:欣赏《蓝色多瑙河》这一课,在导入《蓝色多瑙河》课题后,接着问《蓝色多瑙河》的曲作者是谁,他被称为什么之王,简单的问题,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启发式提问,增加学生的探知能力 如上《渔舟唱晚》一课,课前先在教室摆了一架古筝,学生进教室后,纷纷围在琴边,有的说这乐器是古琴,有的说是古筝,有的反驳说是扬琴,为了这件乐器的名字,我便随即问到:“谁会演奏这台乐器,请刚才发言的同学来表现一下自己心中乐器的演奏方法”。上台的同学精心击奏,台下的同学仔细观察,紧张准备,跃跃欲试。几组同学击奏后,竟创造出十几种奏法,这时同学们真想知道古筝的正确的演奏方法,我便开始讲解演奏法,并范奏乐曲。整节课下来,同学们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再如我用对比法把古筝和古琴的音色进行对比时,我播放了《流水》,问:大自然中你听过的水声有哪些,生答:小溪、雨滴、瀑布、水流„„我续问:音乐是怎样表现流水声的,此时,大多学生回答不上来,构成了问题情境,形成急于想听音乐是怎样表现流水声的愿望,我便开始播放《流水》。 ?、运用引导法,带领学生构思画面 对于有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引导法是最恰当不过了。如《众人划浆开大船》这一课,我问: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情绪感觉如何,生答:众人划浆的场面,气势磅礴,声音浑厚。进入演唱歌曲部分,在分析段落时,要求学生思考:歌曲分成几个部分,生答:三个部分。师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生各抒己见。续问:在第二段落旋律中,你能猜出它采用什么手法进行创作吗,„。再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引子部分欣赏时,师问:音乐把你带入怎样的意境,生答„。复听音乐,问:音乐中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演奏的吗,他们分别代表什么,„。适当的 引导,学生的思维会很快的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老师设计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享受音乐之美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 ?、注重教师服饰,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教师的服装应大方得体、自然流畅。在欣赏教学中如果教师按照音乐作品的时代、内容、情绪等穿着服装,那样作品的讲解者就会和音乐浑然一体,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多角度的理解音乐作品。 比如欣赏介绍我国传统的京剧时,教师穿着一件带有京剧脸谱的衬衫,就会很符合欣赏的内容;学习《走进西藏》,教师穿一件带有藏族风味的服饰或身挂藏族饰品。无形中让学生从中体会有关上课的内容了。如果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教师穿着庄重严肃的套装。教师根据作品的情境、内容来着装,更好的增添了音乐欣赏的情境,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参与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籍,超越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机动化为自我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教师要把自己融入音乐,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走进音乐,参与实际,丰富情感体验。情感效应的主导在于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于激情,引导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造 音乐艺术,贵在创造。创造是在巩固运用已知内容的同时,向更高层次发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更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善于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音乐教育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而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 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只有组织、观察、适当点拨与及时的“推波助澜”,都能促进音乐教学的实效。。 ? 节奏创作 比如,在“节奏”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现节奏,给出节奏练习:×××× |×××| ××××|×—‖先让学生学会划拍读节奏,让学生用喜欢的动作来表现节奏,尽量与别人不同,全班同学进行了积极的练习,反馈时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这样拍: ×××× |×××| ××××|×—‖ 拍腿:左右右左左右左左右左右左 有的同学这样拍:× × ×× |×× × | ×× ×× |×—‖ 腿腿腿踢脚脚踢 踢脚 踢腿脚 还有一位平时特别调皮的男同学站起来有点腼腆地说:“老师,可以用街舞的动作跳出来吗,”多新奇的想象啊,在我的鼓励与赞许的眼神下,他跳的非常投入而准确,迎来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堂课他听的比以往都仔细。在气氛热烈、高涨的时候,再要求同学自由组合,用节奏接龙的游戏来进行节奏比赛,其中一组有特色的是波浪式的接龙: ×× |×× |××× | ××‖ ××|××× |×××× | × ×‖ ×××× |××|××××××××|××‖ 大部分同学突破了以往的束缚,创编出不同的接龙,使这节课别具特色。同学们在这种探究式的游戏竞争中发展了想象,培养了创造力。看来只要放开了同学的手脚,他们会有着无限的创新的能力。 再如:在进行音乐创作活动设计时,有意识地变着花样选用简单的音乐知识,去引导学生进行节奏重组、节奏接龙、歌词配节奏、乐句填空等多种形式的即兴创作,还可以为歌曲配简单的伴奏等,并带有老师指导性的命题创作。举歌词配节奏例子,如:老师说“ x x x x| x x x x| ”然后鼓励学生为所给的节奏加上词语。(我要学习,努力学习)。反过来,还可以根据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广告词念白写出他们的节奏,如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啊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这段词相对应的节奏是 xx xx| xx x| , xxxx |xx x | , xx xx| xx x| x x| x 0|| 。此后,这条看似简单的词语又包含一定难度的节奏,很快就被掌握了。 ? 创作不同乐器声响: 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通过听赏、分析音乐后,留十五分钟时间进行对大海的背景创作,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装满沙子的塑料瓶、报纸等,通过道具的分工进行集体创作,用装满沙子的塑料瓶模仿海浪撞击岩石后倒退的浪潮声,用塑料袋和报纸的摩擦声模仿海浪的前进声„„。学生的创作简直出乎我的意料。记得一次,我原先安排看完《破玩烂铁》,准备叫学生创作节奏的。没想到,当学生看完后,听到他们一声:“哇,真厉害”~我随即说了一句:“你们能否用教室里的某一物体或随身物品,制作一件乐器也可敲给老师听”。一位女同学说:“老师,我把钥匙当打击乐器敲一下节奏,你听听看”。说完她就敲了起来,在我表扬这位女生的声音还未落时,有位男生要求用雨伞敲打节奏,还有的要用扫把、矿泉水瓶„„等。我看情景有点乱,干脆自己清唱《家乡》,请他们伴奏。师生共同创作、共同表演,其乐无穷。 二、结论: 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关键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验与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成,有密切的联系。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聆听音乐,注重体验与实践,能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通过以上的做法,达到了有效性的目的。因为我做到了:一是通过内容的选择与删减,目标确立的简、精、科学、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学力水平,才能实行有效教学的展开。二是利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通过听、看、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三是通过实践与创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些都是提高音乐教学实效强有力的证据。四是体验与实践中,通过学生的绘画、朗诵、舞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不仅享受到美,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有效是应该的,而高效是更高的目标。通过这次体验与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些学生在音乐学习的时候比较个性化,情绪化,心情好的时候会积极参与、主动实践,不好的时候就消极应付,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努力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专著:李重光《音乐基础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4月 《初中音乐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 《全国音乐教学论文精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9月 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列》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 (2)期刊文章:作者王斌 题目[关注音乐](刊名《中国音乐教育》139(期),起止页码14—19,2006年1月 《祖国颂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设计 重庆市秀山县第一中学校 高群 彭华友 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第一课时。 设计思路: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这节课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欣赏体验??演唱感受??实践延伸、拓展”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扩展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体验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认识旋律线。 2、通过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 教学重、难点: 1、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2、理解把握歌曲《歌唱祖国》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图片,听音乐 设问:结合图片,让我们一起来听《国歌》,这首歌在哪些场合下能听到,听到《国歌》有何感受,(A、天安门升国旗;B、学校升国旗:c、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金牌颁奖时升国旗的场面。) 2、看图片 导言:这是什么图片?看了图片有何感想,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图片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觉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二、欣赏体验 导言:就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刻起,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欣赏的歌曲。 1、出示课题:音乐欣赏《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2、出示问题,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所欣赏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风格和情绪。 表现主题,请见表?。 表?: 演唱形演唱风情表现主 歌曲名称 式 格 绪 题 《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讨论结果,请见表? 表?: 歌曲名称 演唱形式 演唱风格 情绪 表现主题 通俗风格 借放飞的白鸽表达了 女声独唱 《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清新 欢快热情 儿女在祖国生日之际, 混声合唱 充满朝气 对祖国的热爱。 ?画旋律线。 三、演唱感受 导言:看了五十周年国庆庆典阅兵的图片,欣赏了祝福祖国的歌曲,我们情不自禁想为祖国高歌,那么让我们一起为祖国而歌唱吧~ 1、播放《歌唱祖国》。(学生感受)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 4、学生随钢琴哼唱主旋律。 5、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歌唱祖国》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注意唱好起句的弱起小节,附点节奏。 6、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图式和表现主题。(出示歌曲的演唱风格:雄壮、行进、有力;音乐结构图式:A—B—A;表现的主题: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现走向繁荣富强的光明前程,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 7、随钢琴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四、实践延伸,拓展 导言:下面为大家播放一首歌曲,听后猜猜歌名是什么,由谁演唱,你们了解多少, 1、播放歌曲《蜗牛》的CD碟。(歌曲的名字《蜗牛》,周杰伦在世界展望会上演唱,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归纳引导:目前这首歌被上海市评为爱国歌曲,并被选入音教科书,跟着CD碟大家一起唱,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所表现的音乐内涵。(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在于它的旋律,在背景音乐中用了鼓等,节奏比较好,具有浓厚的流行音乐风格。其音乐内涵主要在两个方面:A、《蜗牛》在青少年中流传极广,深受青睐。将这样的歌曲列为爱国主义推荐曲目,迎合了广大青少年的喜好,切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将更加容易被他们所接受;B、就《蜗牛》而言,歌曲虽并非慷慨激昂,却也积极向上,同样能够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同样可以教育、感化青少年的心灵。) 3、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应从青少年的实际心理需求出发,培育他们健康的精神品质,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这同样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小结: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高高的飘扬,在《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 重视音乐课堂中的表演艺术 内乡初中 李仙妞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音乐教学走出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精神的提倡,激活了师生思维。然而表演艺术做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方面,却往往被忽视了,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弄清何为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概括地讲是一种动态艺术,具体地讲是一种集语言、动作、舞蹈、角色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奥而夫曾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在听音乐时,手舞之,脚蹈之是人之常情,这足以证明表演艺术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表演艺术正是通过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也正是音乐学科区别其它学科的关键之处。而手舞之,脚蹈之,必然调动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使其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从而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 态中促使全面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并在不断提高的表演艺术中,不由自主地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从而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一、语言是表演艺术的声音体现 表演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情感表现艺术,语言做为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是最接近学生的。准确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如果表演艺术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魅力,可见语言是表演艺术中不可替代的部分。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一幅汇集丰富词汇的好口才,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把音乐作品表达得清晰、准确、形象,歌词才可能表达的富于情感、轻重缓急愉到好处,使其更贴近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鉴赏能力和语言表现力。 1、准确、优美的语言描述 语言的描述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要做到准确、优美动听,就需下一番功夫了。准确优美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表演艺术中最基础的东西,因而应鼓励学生说普通话,保证读音准确、流畅。试想带有地方方言的普通话,在介绍严肃作品时,岂不是要引得哄堂大笑,而破坏了气氛吗,另外音乐是否优美动听,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听觉器官,继而影响到人们的注意力及对作品的兴趣。如学唱歌曲《满江红》时,一位同学富于气势、准确地歌词朗诵时将同学们深深吸引到歌曲中,使原本对古曲不感兴趣的学生一下子有了学唱的欲望。看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通过训练、调节、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并注意在变声期保护好嗓子,能使其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歌声一样动听,使每一位学生相互均有一种美感享受,从而将学生像磁铁一样吸引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专心致志地对作品进行剖析,达到深刻。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烘托音乐艺术的美,还为歌唱得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 2、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 课堂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而忽视情感表现,导致无论是语言的描述,还是歌曲的演唱呆板无味,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松散、思想不集中,信息反馈不明显,最终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音乐本应该带给学生的美感更是无从谈起。然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将对塑造音乐形象、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者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就在于节奏、力度、速度、语气等的恰当运用。这就是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情,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语境,以达到以 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使学生投身于作品中,展开丰富的想像,动情地表达出对作品的感受。如在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学生讨论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应采用凄婉、忧伤、缓慢、叹息、弱及寄予真挚的同情心来朗读和演唱。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许多学生在演唱时,眼中浸着泪水,声音的表现极富感情。走进作品的联想,使得他们认识到应当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这种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不但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花,激发了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共鸣,而且还增强了求知欲,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语言描述的表演能力。 二、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外在体现 表演离不开动作,动作是表演艺术中简单明了的外在体现。形象的动作,能增强表演的感染力,生动的姿态,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个和谐和上、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小学课中有唱游、律动等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中学音乐课在此却显得苍白无力,使学生一下子从活泼、有趣的课堂中坠入毫无生气的课堂中,造成了中学音乐课愈发没有生机,丧失了吸引力,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科学的,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的,因而不论是中小学,都应重视课堂中动作的表演艺术。 1、形象的肢体动作 肢体动作即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配合音乐所做出的动作,动作间不需要有严格的内在联系,是通过形象的模仿来表达作品内容的。如欣赏圣----桑《天鹅》时,要求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天鹅雍容华贵的姿态,有的学生扇动着手臂,忽上忽下,展示着天鹅飞翔的资态;有的学生时不时伸长脖子,展示着天鹅那美丽的脖子及高傲的神态,还有两个学生结合在一起,在模仿翩翩起舞的的天鹅„„尽管这些即兴性动作都极为简单,但却极形象地表现了作品内容,并为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表演提供了机会,锻炼了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引发了想像与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生动的表情动作 表情动作就是要借助于身体的某些器官或肢体做出表达各种情绪的动作,它能增强动作的表现力,渲染作品的感召力。如果缺少了表情,动作自然变得生硬、不明了,表现也就缺乏了准确性,使人不易接受与理解,也就很难达到表演的最终目的。仅仅依靠面部的变化,便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如眉毛和嘴巴的上下变化,就能表现出“袁”与“乐”两种情绪,如一个简单的握拳姿势,便可加强愤怒的程度。在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时,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鸭子,随着打击乐声摇头 摆尾,进进退退,眼睛圆睁,眉毛倒立,嘴巴交替着张合,把两只拌嘴的鸭子表演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使得大家忍俊不住的爆发出一陈陈掌声与笑声,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非常兴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舞蹈是表演艺术中的高层体现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要求有较强的节奏性及内在连贯性,是表演艺术中的高层体现。音舞不分家,自古以来就紧密结合在一起。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身体的积极参与,必将调动各个感观,使之处在兴奋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大胆尝试的念头,变“呆”学为“活”学,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目的。其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曾说过:我们发展学生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等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对艺术创作的能力。因而当今音乐课不再是单一的唱歌课。再次,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学生手脑并用,有意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艺术,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 1、引导学生学跳民族舞 我国的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特色的舞蹈,可说是璀璨瑰丽,但因其有一定难度,又没有环境氛围,学生能学到民族舞的机会较少,造成学生对我国极为优秀的民族知之甚少,能跳出几个动作,更是为数不多。课堂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了解民族舞的兴趣。如在向学生讲解民歌时,尽可能找来一些民族的舞蹈图象资料,来刺激吸引其视觉,进而使他们产生想象的欲望,然后对大家熟悉的民族舞抓其特点与风格进行教跳。如:汉族的秧歌、十字步、甩绸子、舞扇子等;蒙古族的抖肩、弓箭步、骑马等动作;维吾尔族的动脖子、转手腕等;傣族的孔雀指、“三道弯”基本体态等等。通过学跳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民族舞跳法,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民族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民族音乐。无论是在唱歌中,还是在欣赏课中,都曾有人成功地加入了舞蹈,就是在视唱教学中,也进行初步尝试,使得原本较难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变化音,在舞蹈的带动下,变得有趣,易唱了。 2、鼓励学生大胆创编舞蹈 自古以来音舞就密不可分,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或音乐作品,掌握一些基本的蹈动作后,便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大胆编织舞蹈,通过表演 展示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掌握程度。在此舞姿是否优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尝试,敢从“想像”中走出来,将想象到的用舞蹈表现出来,从而获得亲身的感受。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由于它不像民族舞具有某种固定的特色,一开始同学们都感觉无从下手,但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任何乐曲的想象都无固定的答案,打消顾虑,开阔了思路,有的学生跳起了华尔兹,还有的同学做出了溜冰的动作,其中有一位同学舞蹈创意极为新颖,他竟和着乐曲跳起了非常时尚的太空舞,仿佛是舞在空旷的太空,又仿佛是信步在多瑙河上,一下子拉近了古典音乐与我们的距离,赢得大家一致好评。就此以后这位同学的舞蹈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每次舞蹈表演都十分出色,充分发挥培养了其特长,提高了创编舞蹈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是表演艺术的综合体现 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使表演艺术在课堂中得以充分体现,并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角色扮演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素质,才可能走进角色,扮演的生动形象。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要求,有些角色要有语言对白、有些需要有肢体动作,有些需要翩翩起舞„„表情的体现更是每一个角色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再现出“美”“丑”“善”“恶”。当然这样的角色是一种广泛的,它可能是指人,也可能是物,可能是有声音的,也可能是无声的,不论是哪一种,它均要为完成音乐作品担负一定的任务。由于对各种音乐形象的亲身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爱、恨、自豪、同情和追求美善的多种情感。 1、音乐作品的角色扮演 有些音乐作品带有故事情节,其中必定少不了角色,每一段极富特色的音乐,就是一个角色,特别是音乐童话。如果让学生亲自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听辨识别音乐形象,而适时表演,不但对乐曲加深了印象,提高了上课的情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扮演中了解一些平时很难记住的乐器音色特点,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掌握。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同学们尝试着扮演其中的两个主角:小白兔和小乌龟,并配以对白和欢乐的集体舞。经过这样的表演,每一位同学都说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总结出用善于变化的单簧管表现了轻快活泼的小兔子,用低沉的大管表现了缓慢低沉的乌龟。极为逼真的音乐形象,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愿望,课也在轻松自如中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本剧中的角色扮演 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学生艺术节目形式丰富了起来,课本剧等有特色的节目相继出现在舞台上。但目前多数同学表演水平往往不高,为了提高学生表演能力,每学期安排2--3个课时,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将大家喜欢的作品拿来,大家一同讨论,使得大多数同学在参与中提高表演水平。如:有三个同学自编自演了聂耳创作歌曲《卖报歌》的经过,三个同学在听取了大家的建议与提示下,不但注意接近了人物,声情并茂,就连表情也那么认真投入,使观看的同学有了尝试扮演的勇气。自然有了尝试就有了提高表演艺术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机会和环境。 表演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参与,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表演中展开联想,积极思维,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而且也使得音乐课堂有声、有色、有效,充实而不乱,轻松而不散。这正是我们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愿望,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重视音乐教学中的表演艺术吧~ 在体验的快乐中感受音乐魅力 黄国阳 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中学 我们经常在音乐课堂上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自己沉醉在音乐中,而台下的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不知教师在讲何物。本应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音乐课,为何出现以上现象,天性喜爱音乐的孩子,为什么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呢,究其原因,笔者觉得主要是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很好地让学生体验音乐,学生感受不到音乐的美、音乐的魅力,谈何喜欢呢,事实证明,体验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喜欢上音乐课呢, 一、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途径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也是一种体验艺术。 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体验音乐,通过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做以下尝试: 1(变“我说”为“你来说” 通过音乐体验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初中音乐新课标》将“体验”列为实现“过程与方法”的主要内容,对于“体验”,有这样一段表述:“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这句话也同时说明了: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必须采用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方式——体验。 2(变“讲解式”为“聆听式” 通过听觉体验引导学生把握乐曲内涵,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因此,引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与音乐交流和碰撞,是体验式音乐学习的一大特点。然而在许多音乐课中,教师用过多的讲解代替了学生对音乐的聆听,用自己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感受,这种说教式“欣赏”,使学生的艺术情感和精神生活丧失殆尽。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节音乐欣赏课,欣赏的内容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上课开始,教师从贝多芬生平介绍到作品创作背景、乐曲结构分析,中间还穿插了贝多芬生平两个小故事,最后剩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欣赏乐曲,学生还没有体验音乐的意境,下课铃就响了。这节课使笔者产生疑惑:这到底算音乐课还算语文课,笔者无意否定音乐作品中的非音乐内容,只是不赞成教师企图包办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语言讲解,不仅代替不了学生对音乐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反而会阻碍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而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那么,用音乐体验来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与认识社会应是音乐教学的首要目标。在音乐学习与教学中,教师要 转变观念,变原来的“我说”为“你来说”,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体验空间,这是让学生拥有丰富体验的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要弱化指导者的身份。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成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这样就使原先依赖老师的学生失去依赖,迎合老师的学生无需迎合,自主体验才能真正开始。 (2)教师不要把自己对音乐的诠释强加于学生,不要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给学生的思维定格。不管教师的语言讲解多么生动、表情多么动人、学生多么被吸引,这种体验始终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主体验到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音乐经验、文化素质各不相同,这样就使得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尽相同,同样一首乐曲,有的学生理解为“汹涌的江河”,也有的学生理解为“轰鸣的雷声”,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见解。要让学生调动他们的积累,利用多种“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独特的感觉、感情和感悟。可以用文学的方式,也可以用思辨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用音乐的语言,或者综合运用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艺术语言。总之,要让他们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把人人具有的“爱美天性”和创造潜能无拘无束地释放出来。 3(变“灌输式”为“活动式” 通过参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说教式的“欣赏”,脱离了音乐特性的“灌输”,阻碍着学生的智慧、创造力的发展,这是音乐课不为学生所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将强制性的“灌输”转变为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的参与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音乐聆听、音乐表演、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充分体验表现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蕴涵于音乐内容中的丰富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对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产生情感共鸣,有所感、有所悟,从而收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效果。用“体验”来取代“灌输”,这是音乐教学十分必要的转变。体验不可越俎代庖,体验必不可少,反复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唤起他们参与体验的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创设展现创造才能的机会,通 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每节课,教师都应该给学生留出一段自主活动的时间,让他们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如:每节课课前7分钟,可作为学生“才艺表演”时间,让学生通过或唱、或跳、或朗诵,尽情展现自我;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设计一些课题,让学生课后自己借助网络、书籍查找资料;课上,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解,相互交流,教师只做适当补充等等。自主活动使学生的音乐体验极具个性化,充满创造性,学生个个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能无拘无束地按自己的意愿表现音乐。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音乐所包含的情绪、情感和情境,充分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在多样活动中,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使情感体验有了载体 21世纪的今天,教师不能再单纯依靠一架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媒体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借助优美的图片、精彩的MTV、生动活泼的CAI(多媒体)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剧场、音乐厅去欣赏丰富多彩的音乐会。因为录音、录像、多媒体等音像资料,这些由专业人员经过二度乃至三度创作的作品,一般都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从而强化了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如在进行歌曲《长江之歌》教学时,将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中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宏观地看到长江曲折蜿蜒、跌宕起伏、一泻千里、大江东去的形象和非凡的气概。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又怎能不“情动于中而发于外”,从而产生“咏之歌之”的强烈愿望,因此,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促进音乐意义的合理建构,使情感体验有了依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就曾写道:“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对教师而言,课堂聆听环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知音乐,并积极启动“审美心理操作”来体验和感悟音乐的首要法宝。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听”,在聆听中让学生体验、感受乐曲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精讲解,多体验,要把“听”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有时是需要教师讲解的,但教师应适当讲解一些思辨性的、非音乐性的内容,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中,教师应着重从 文化的角度来阐释音乐,而不是具体地解释音乐内容。在聆听和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利用肢体语言,运用丰富的表情与手势来表达和提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慢慢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诱发联想,进入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之际,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在新课程中要实现自我转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努力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关注音乐课,走入音乐世界,以真正发挥音乐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体验,可以说是引领学生步入音乐殿堂一条很好的捷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给学生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最终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 附件 有效重组教材深化音乐体验(教学案例) ——《灵动的舞曲》教学案例 富春中学 徐利华 一、案例背景: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然而传统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流行于形式,一般都是先介绍音乐作品、曲作者、聆听一段音乐后,提问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音乐形象等问题,这样的教学索然寡味,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在充分挖掘、组织音乐教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积累课外的音乐素材,使之与教材内容相互补充,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深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鲜活起来,笔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本学期在新登镇中成功的开设了一堂名为《灵动的舞曲》(选自人音版七年级14册音乐教材)的欣赏课。以欣赏舞曲为主线,通过视、听、唱、舞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探戈舞曲的两种基本风格,同时补充欣赏了生活中的社交舞(伦巴、恰 恰„„)等片断,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加强了音乐课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二、案例情景 情景一: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新登镇中初一?班的五十六位同学齐刷刷的都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我,我首先热情洋溢的介绍了自己,随后点开了大屏播放了电影《魂断蓝桥》的插曲《友谊地久天长》片断,让学生在最为熟悉的华尔兹音乐中进入课题,同时亲切的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听到过这样的音乐,能听出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吗,” 生:“是三拍子的,我好像在茶馆听到过。” 生:“我曾经在儿童公园看到很多人跳舞的时后播放过这首曲子。” 生:“这好像是一首舞曲啊~”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华尔兹舞曲,同学们你们知道舞曲除了华尔兹外还有哪些吗,” 生:“探戈、恰恰。” 生:“还有伦巴、慢三、恰恰。” 师:“舞曲有很多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探戈舞片段,咱们来欣赏一下探戈舞在跳的时候舞姿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就播放了一段探戈舞片断《不老的传说》,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关注探戈的舞姿与音乐的节拍特点,学生欣赏完后纷纷发言: 生:“我觉得探戈舞蹈非常刚劲有力。” 生:“那个跳舞的男士神情很紧张、动作有点像小偷。” 生:“我觉得探戈舞姿最有特色的是转头动作。” 生:“探戈音乐是2拍子的。” 生:“不对,是四拍子的。” 有学生还兴奋的模仿起转头的动作,引起全班同学的大笑,我乘机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了有关探戈由来的两个小故事,学生听完后若有所思的说:“怪不得那男子不停的转头神情还那么严肃,原来是怕女友看其他男士。”“探戈舞曲听起来很忧郁,原来是因为大部分移民有思乡情绪的原因。” 在两个小小的故事中,同学们很感兴趣的了解到了探戈的由来,舞姿特点、及音乐的情绪特点„„同时引发了学生对探戈舞曲的极大兴趣,我乘机马上让学生欣赏了由美 国作曲家安德森作曲的《蓝色的探戈》,让同学们分段欣赏,关注每段音乐中节奏,旋律,音乐情绪各有什么特点。„„ 生:“A部分的音乐节奏比较紧凑的。” 生:“B部分节奏舒展,宽广。” 生:“B部分的音乐好像两个人跳舞时在转圈,很潇洒的样子。”„„ 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再次欣赏时我让同学们关注探戈特有的节奏允许他们用各种方法来表现节奏。同学们都听的很认真,有的同学悄悄地用脚打节奏,有的用手拍,还有的用嘴轻轻地念,欣赏完后大家都很新兴奋的站起来拍打节奏。我随即点开了大屏出示了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和同学们一起来拍打节奏,让他们来检查自己打的节奏对不对,同学们很快的掌握了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随后笔者邀请了一位老师示范跳了一段探戈舞,边跳边向同学们介绍学跳交易舞的一些基本要求及探戈舞的经典动作“三步一回头”,同学们兴奋极了,有好多同学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自由组合,开始学跳探戈舞,,不过很明显同学们都很害羞的避开男生和女生和在一起跳,我故意邀请了一位男同学跳舞,同学们都笑了,那男生也不好意思站起来。我马上对同学们说:“社交舞是一种将音乐、艺术、娱乐融为一体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进友谊,是我们长大了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社交手段,是一种健康的人际交往,没有必要害羞。”在同学们的掌声中,那男生自然的站起来,虽然同学们的舞姿不那么优美,可是他们跳的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而其他同学都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打起节奏„„ 情景二: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和几位同学一起跳完了一曲探戈,我随后播放了广东音乐《彩云追月》,同时让同学们思考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旋律有何特点,属于什么地方的音乐。 生:“是江南的音乐,旋律很美。” 生:“主奏乐器是二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是二胡,我故不作回答,而是点开了下载下来的二胡音乐片断让学生们听。 生:“不是二胡,二胡的声音要低一些。”“是高胡。”当学生争论完后,我及时的归纳小结。“刚才同学们听的是广东音乐名曲《彩云追月》,乐曲的主奏乐器是高胡,广东音乐可是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欣赏广东音乐名曲《彩云追月》 加上探戈节奏后中西结合音乐会变成怎样,它的节奏是怎样的,和我们刚才听的探戈节奏是一样的吗,”乐曲一结束,学生纷纷发言。 生:“加上探戈的节奏后音乐更富有动感了。” 生:“音乐的节奏感更强了。”“音乐像舞曲了”。„„ 生:“我发现《彩云追月》的探戈节奏和刚才打的《蓝色的探戈》不一样啊~” 生:“不是啊,《彩云追月》中有一段节奏和《蓝色的探戈》是一样的,有一段节奏是不一样的。” 师:“是吗,你能尝试着拍打出这种节奏吗,”我马上请这位同学拍打节奏,学生基本打出了拉美风格的节奏,可是切分节奏还不到位,我及时纠正了切分节奏的打法,让全体学生一起拍打拉美风格的探戈节奏,教师归纳小结出示欧洲和拉美两种不同风格的探戈节奏,并分组做接龙游戏,每两组同学分别担任拍打一种探戈节奏的任务,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的听着音乐,兴奋的拍打起节奏,生怕自己打错节奏。音乐声伴随着节奏声,课堂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情景三; 师:“社交舞曲除了我们介绍的探戈外还有很多其它的舞曲,每种舞曲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格特点,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伦巴舞曲,请同学们注意听它的节奏是怎样的。”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伦巴舞曲,同学们一边认真的听,一边积极的讨论伦巴舞曲的特点。 生:“伦巴舞曲听起来欢快一些。” 生:“这好像也是四拍子的,嘣嚓嚓嚓嚓嚓、嘣嚓、嘣嚓。”那同学还念起了节奏。我即兴的为同学们跳了一段伦巴舞,同学们兴奋地为我拍打起节奏。„„ 师:“你觉得跳社交舞有什么好处吗,” 生:“跳社交舞可以锻炼身体。我外婆经常跳,身体好了不少。” 师;“社交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是人际交往中很好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国家还有专门的比赛,我们青少年也可以跳。”我又播放了一段少年拉丁舞比赛片段,同学们都认真的观看着,不时发出赞美声。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很快响起了下课铃声。“时间关系,还有一些舞曲我们下次再欣赏了„„”“老师,迟点下课好了,再给我们看一段恰恰舞吧。”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我又点开了大屏,在同学们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同学们对音乐、对知识的渴望。 三、分析与思考 1、重组、整合教材,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为满足“创新型”音乐欣赏教学的要求,重组与延伸欣赏教材内容成为必然,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欣赏作品的延伸与重组来提高教学效应,从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本案例中以舞曲为主线,主要欣赏了《蓝色的探戈》,同时补充欣赏了中国广东音乐《彩云追月》及社交舞{伦巴、恰恰}等片断,从课外寻找与授课教材内容结构相似的音乐素材,重组了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案例情景一”中在《蓝色的探戈》这首音乐中只有一种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不能很好的让学生认识了解两种不同风格的探戈节奏,所以笔者补充欣赏了根据中国广东音乐改编的探戈舞曲《彩云追月》,这首舞曲恰好能让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风格的节奏,同时又能让学生了解到了中西结合音乐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在欣赏了解探戈舞曲节奏特点的同时,还能不知不觉的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高胡等知识,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搜索整理各方面的音乐素材并进行积累,通过教材自身的挖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同时利用课外音乐素材进行比较教学,就能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得以巩固,最终达到提高审美的目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音乐审美。 在“案例情景一”中,笔者先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播放了一段探戈舞片断,《不老的传说》,使学生获得具体、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了解探戈舞曲的兴趣,同时在教学中用了两个经典的小故事说明了探戈的起源,及探戈舞蹈经典回头动作的由来,以故事穿插激发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 “案例情景二”中,笔者在欣赏广东音乐《彩云追月》前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疑问:“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是属于什么地方的音乐。”在学生回答出“二胡”和“江南音乐”后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再听,分辨音色,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玩、好表现的特点,在“案例情景一”中,笔者让学生用脚、手、嘴等身体各部分自由的表现节奏来感受体会两中不同风格的探戈节奏。并通过教师示范跳探戈舞,及师生共同跳探戈舞等环节,以教师自身丰富的体态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师生在共舞中共同体验、创造、表现、感受音乐美,形成自觉审美的过程。 3、音乐和生活相结合,促进人际交往。 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源于生活。学校音乐教育不要拒绝社会,不要脱离时代,要真真切切地走进时代,在日常音乐欣赏中从相关的生活话题导入音乐,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在本“案例情景一”中以学生最为熟悉的华尔兹舞曲导入,“案例情景三”中还选用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探戈舞、伦巴片断,并让学生学跳了探戈舞,认识了解了社交舞是一种很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学跳社交舞对同学们来说是感到既新鲜又刺激,同时还非常感兴趣,让他们感兴趣是因为这些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音乐中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也有益于他们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学生会认为这些内容是有价值的,从而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积极性。在跳舞的过程中同学们不自觉的会去关注音乐,知道了只有会听音乐,了解不同舞曲的风格特点,才能跳好社交舞。跳的同学跳得非常认真,观看得同学也都不自觉的为跳舞的同学打起了节奏,同学们在参与表演中,获得美的愉悦。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只有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要听音乐和怎样去听音乐时,才能形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拓宽学生学习音乐的渠道,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朗、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深化音乐体验,让枯燥的音乐教学远离学生,远离课堂,使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从此鲜活起来。 案例点评:徐国康 本案例以《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论与要求为指导,突出显示了以人文教育为主线,以舞曲音乐的赏析为重点,创造性地补充、组合和活化教材,并将音乐课堂教学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有效实现了音乐新课标所提出的“审美体验价值”和“社会交往价值”。 初中音乐欣赏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作品的音乐特点,紧密结合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审美需求,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审美愉悦,本案例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音乐审美体验 在当代审美经验问题已经上升到美学和艺术研究中心的理念,但什么是审美经验,审美经验的基本特点和现实意义的理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审美体验的概念,西方一 些学者认为,这既经历,经验,感受,理解,想象和直觉等含义。杜威的审美经验是使一个完整的经验。马斯洛所谓的高峰经验。卢卡奇说,这是对艺术创作的经验努力。银英伽登的审美经验是一个过程。有人建议,它是指充分的经验。中国学者和其他人亨利的审美经验是所有人类经验的终极体验,高峰体验和最大的价值,是主体和客体的建设充满活力的团结引用。文学认为,这是受童庆炳美容师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生活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情感把握引用。审美经验的音乐特色,也有该本体的独特价值。我认为音乐的主要对象的审美经验,丰富和抽象的这种功能,大量具体的水平,从音乐节目,标志着特征的存在。 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 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二月里来》,听了沁人心脾,使人仿佛可以闻到解放区泥土的芳香和新鲜的空气;印尼克桑先生1940年创作的《梭罗河》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无限热爱。在国外的印尼侨民听到这首歌时,常会激起思念祖国的感情,甚至流下激动的热泪。广大青少年学生应广泛地、大量地涉取,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在听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努力。如背记乐曲的主题和旋律,倾听音乐的节奏特点与和声效果,听出音乐作品的基本情绪(或欢快跳跃、或优美抒情、或热烈奔放、或深思怀念、或舒展辽阔、或起伏跌宕)。熟悉声乐曲要知道声乐的各种演唱形式,听出各个声部的音色特点。熟悉器乐曲要知道器乐的各种演奏形式,听出常用民族和西洋乐器的音色,初步懂得各种乐器的性能与表现力。 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赏音乐美一般分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肤浅的要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必须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因此,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尽量多的音乐文化知识。如: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作者的创作个性、标题、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曲式和体裁。同时要进行从简单到复杂的听觉器官系统即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并形成习惯。因为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青少年还可以掌握一门乐器。亲身实践,来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美带到我们生活中去。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通过二胡的亲身实践,为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的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态度。在音乐审美活动中,选择什么美的审美对象,在很在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在欣赏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动之以情地进行联想,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从而进行美的熏陶,寓美于心灵之中。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中强化情感体验的重要价值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张玉荣 摘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其感情体验的间接投入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领会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感受每一部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开始,逐步深入到创作者对作品付诸情感实践体验的全部过程。这不仅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投入的基本要求,也是情感体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艺术超越的重要价值体现。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体验;价值分析 一、强化情感体验是点燃音乐欣赏火把的开端。 音乐是一种很善于抒发内心情感和激发郁结情绪的综合艺术,可以这样理解,音乐欣赏的循序渐进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逐步回归过程,它首先是学习者对音乐的情感本源进行模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相互融合沟通、产生共鸣的过程。我认为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和形象理解,其次要从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去研究和分析乐曲内在感情的基本蕴义。从另一层面理解,高校学生要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从内心深处细致地感悟和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内涵,这也是学习者在音乐鉴赏学习中感情体验投入的最基本要求。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学生、还是对于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调动内心情感积沉进行新的感情体验都是在鉴赏学习音乐时很必要的心理需求。对于音乐教学工作者和大学生来说,假如在教学音乐课时只注意强调学术方面的探讨,仅限于技巧方面的模仿和研究,而在感情体验上却没有任何反响,这样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很难做到深层次全方位的把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更无法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作品的艺术美。音乐是一种有利于表达内心情感呼唤的综合艺术,音乐中有着激情澎湃而意蕴深远的思想感情内涵,只有 当音乐学习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接近的时候,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实施。因此,正确理解和细致感悟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是音乐教学中感情体验的最基本要求。 二、重视作品内涵的分析是促进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动力。 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准确把握,不仅表现为感性上的初步体验,更主要的是对音乐作品从情感角度作深层次的理解和进一步剖析。当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首先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各种思想感情作出最直接的、表象的理解,然后才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性经验,理性地产生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碰撞和深刻感悟。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来自于感性方面的直接体验。当我们对一部欢快的音乐作品仔细品味时,学习者自然会从音乐主题和旋律中,获得一种喜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而当我们接触到一个缓慢的音乐旋律或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凉、凄苦的情感会在内心深处由然而生。有时音乐作品中所抒发的壮烈、激昂的感情浪潮会深深打动并激励着人们奋发前进。学习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种情感体验,并非由音乐本身的标题或文字补充引发的肤浅而直观的认识,而是通过认真分析细心感悟,来自于内心情感积累的一种感性的深刻体验。当然,学习者若能够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把从表象上感受到的音乐节奏转化为理性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长期学习、感受和积累的结果,这种境界必然有正确的音乐感知本能作为前提条件。而当学习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理解,还没有达到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直接获得准确而深刻的感情体验,必须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要调动和投入自己的情感积累和生活体验才能达到目的。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从情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内涵分析,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领悟乐曲表现的深层次情感内涵是音乐教学的关键。 我们上面所讲的学习者对音乐的感性的表象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的最原始的潜意识接受方式。但是,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学习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思想情感,但却往往只会停留在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表象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思想感情的深层次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学习者要从各个方面去感悟和剖析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或者感悟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精准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本源。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 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学习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任何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空中楼阁般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思想内涵是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深层次理解和多元化情感积累所引起的,并且是和创作者特定的思想情感密切联系的情感抒发过程。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同时要有意识地调动理性思维,深入体验乐曲表现的思想内涵。 四、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本质认识融入到感情体验中。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我们在对音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给予充分注意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思想感情内涵,尤其是它的思想价值。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激情的饱含着深厚情感的艺术,在其抒发感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乐器和音响材料的客观限制和局限配合,有时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建构方式早在音乐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尝试并实现。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在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学习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感悟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探究,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层次把握。当然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贯穿于感性化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推进音乐教学工作的理想化进程。 结束语: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全方位、深层次的音乐鉴赏能力,就需要从情感体验入手,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体验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艺术传播主体活动,其存在于学习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这种意念刚开始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致,而音乐教学对于师生而言恰恰是为了追寻并试图缩小这种差距,最终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音乐欣赏能力与教学效果同步发展的理想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M]. 104-107. [2] 王家祥、王同.《大学音乐基础与欣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谈如何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们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并从欣赏者的角度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欣赏感情体验基本要求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从事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对于从事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写作技巧、作曲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是“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其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等),我们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感性上的直接体验。例如,当听到《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乐曲时,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演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而当听到《江河水》这个缓慢、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心头涌起。这种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地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与标题音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理解音乐的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音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的,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感情内涵的体验。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以及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例如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做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体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那就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有所体验了。当然,也并不是否认理解和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和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也就是说,欣赏者要 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笔者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可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 [2]周世斌.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音乐欣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5]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 [6]杨辛.艺术欣赏概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附件 如何感受音乐之美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的那样:“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因此,如何才能让音乐课真正地“美”起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究: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说到:“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有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每部音乐作品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美”,在音乐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美”,尤其在欣赏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自主欣赏的时间及空间。教师在欣赏前做好引导即可,切忌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在一旁做无休无止的讲解,否则,这样的欣赏定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音乐,更何谈让学生感受“美”呢,音乐的美是不可言说的,德国诗人海涅的两句极为精彩的话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当语言停止的时 候,音乐才开始。”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强调让学生感受音乐,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这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音乐教育是为审美教育服务的,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音乐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美育课,把音乐美的种子散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静静地聆听,感受音乐之美的无穷魅力。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音乐都有它的感情色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它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能迅速调节情感,引起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这种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经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音乐修养的提高,势必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了道德主体育德的养成。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将“乐”置于安邦治国的第二位,提倡“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他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我们音乐教师一定要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让学生从音乐中陶冶美的情操,养成美的道德,树立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精神爆发出火花”,从而得到“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因此,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表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欣赏课教学中,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譬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的经典音乐作品时,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美妙的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的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完美诠释了音乐的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了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教师作为美的传播者,对自己的教态当然要慎重待之。教态,是指教师的仪表、仪态和姿态。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眼神等不同变化来表情达意。优美的教态,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它是教师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同时,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获得美感熏陶的必要手段。 首先,一个音乐教师的仪表必须与其性别、年龄、肤色特点、个性气质等相符合,更要与职业特点相符合。从审美角度分析,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符合学科特点,使学生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仪表整洁,心理上会感觉更自信、更有朝气。其次,教师的教学仪态是教师素质、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展示。音乐教师的仪态要大方得体,一举一动都必须优雅得体、潇洒大方,处处给人以美的姿态;态度要和蔼耐心,尊重每一个学生,提问时要和颜悦色,并报以热情和期待,启发诱导时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当听到抒情优美的音乐时,心情随之放松,陶醉其中;当听到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时,受到激励和鼓舞,往往随之而热情奔放,斗志昂扬;而当听到雄浑悲壮的哀乐时,悲哀、怀念之情就会涌上心头。这就是音乐这门听觉艺术给人最直接的触动。正如音乐家门德尔松认为的那样:“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但是,这样的触动必须源于优质的音响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选用音频时,必须在音响效果上把好关,把美妙的音乐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选用视频等教学素材时,除了优质的音响效果,还应力求画面的清晰度等。 综上所述,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音乐课“美”起来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必修功课,是贯彻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理念的必经之路。 (来源:《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 附件 浅谈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学 谭平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花、导入深层认识、实现发明创造的源泉。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 我在音乐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充满美的一门艺术学科,旋律、和声、节奏无处不美,只要音乐响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抓住这种心理状态,开始教学。 我在组织教学中,采用音乐渲染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如在上《京剧欣赏》一课时,我选取的音乐是一首笛子独奏曲《京调》,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先受到气氛感染,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避免教学开始后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及转移。又如上《中国民歌》一课,就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让江苏民歌浓浓的旋律回荡在学生耳边,在其心中激起情感的共鸣,为新歌教学作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活动体验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 在《京剧欣赏》中有一首京歌《唱脸谱》,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我和学生一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采用演唱的方式进行分段赏析,使 学生在唱、赏中直接体验歌曲情绪,感受歌曲意境,理解、掌握京剧旋律的特点。又如《中国民歌》一课中的《澧水船夫号子》,我不仅仅只让学生听,而是采用综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创造。学生在影视中可以看到,旧社会船工行船,都以吆喝来指挥,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船工”,边听边跟着吆喝,很自然地就会在学生心中得到情感教育,并且能很好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来表现歌曲情感。 三、灵取巧合,引发创新 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为教师提供的是固定的内容,而且教材编写者也不一定都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教学实际,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上任何一课时,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照本宣科,应该灵活地组合。 我在上《京剧欣赏》时,先了解学生对京剧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导入,相应的用多媒体投影有关资料,并用音乐激起学生兴趣,再和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如画一画脸谱,讲一讲京剧故事,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魅力中,增强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音乐课程的创造性发展价值之所在。 我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断参与活动,给了学生较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音乐素质得到了发展 初中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例谈 湖北省宜都市姚店中学 谭平 感受与鉴赏作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笔者在教学中,充分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探索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通过师生情感与音乐情感的碰撞,使学生在感受与鉴赏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达到了真正理解音乐的目的。 情感互动,在音乐感染下激趣 音乐感受能力是指学生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的核心与前提。而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只有在感受中才能得到渲泄,音乐教学作为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载体,没有情感就无法让学生感受音乐,更谈不上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的主导者身份,用自己的激情来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在音乐学习中感悟升华,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 但在我们以往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都会忽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共振,我们来看下面同一教学内容的两个片段: 音乐欣赏《瑶族舞曲》——片段1: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乐曲(板书课题 ----《瑶族舞曲》),请同学们安静地听,边听边思考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可分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别是什么样的情景。 二、整体欣赏 1、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同时教师手拿指挥棒,随乐曲充满激情地舞动双手。学生坐在位上,一边听录音一边欣赏教师的指挥。) 2、欣赏后谈话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乐曲的结构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教师加上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朗诵词,随音乐朗读,学生听),并拿出挂图让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这时学生很兴奋,纷纷按照自己的想象说出一件件乐器的名称,包括民族乐器)。教师在给予肯定和否定后,在黑板上写出了乐器名称。 三、分段赏析 教师用钢琴流利地范奏各旋律主题,让学生随琴视唱。 四、小结,下课。 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教师无论是在语言、教态,还是专业基本功上都得到了尽情地发挥,富有激情 ,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在欣赏,没有投入到音乐之中。但当学生在表现出对乐器的兴趣时,教师又只一带而过,没有相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 音乐欣赏《瑶族舞曲》 ----片段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投影美丽的瑶家山寨景色,学生进入教室 二、聆听与感受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一个美丽的民族去看一看,和那儿的人民一道载歌载舞来欢庆他们的节日。(有感情地直入主题) 1、整体感知(初听):多媒体再次播放音乐,投影美丽的瑶家山寨景色,学生边听边看。听赏完音乐以后,请学生自由谈感受。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想一想,在整首乐曲中,都是采用的相同的情绪和速度吗, 生:不是,有一段是优美抒情的,还有一段变得很欢快,再后面又重复了一遍。 师:这样说来,你们一共听出了有几个部分,是吗, 生:是的 师:很好,这首乐曲就是三部曲式构成的。那么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的分别是什么内容,我们再听听好吗, 2、分段赏析(复听):教师用电子琴模仿对应的主奏乐器音色,让学生边听边用打击乐伴奏或自己用竖笛吹奏,每听一段,就一起交流感受。 主题 A:弦乐使人仿佛看到瑶族人民优美的舞姿 主题 B:木管表现出人群好象受到欢乐的感染,气氛也欢快起来 主题 C:群舞之后的短暂休息,铜管表现出年轻人余兴未尽仍然在轻歌曼舞 (师生通过对音乐共同的感受,发展了师生关系,增进了情感交流,很好地保持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通过两个案例的比较,可以看出:音乐教学中必须强调师生的情感互动,只有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加上音乐这种有效的催化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驱动学习动机的形成。 给予空间,在体验音乐中动情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之中,使学生随着音乐文化的习得,逐渐增强学习自信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更进一步的学习之中 ,获得至美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如何让学生能获得真正的体验,笔者认为:必须在课堂中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通过师生双边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学习音乐文化,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因为人的体验不是从认知加工系统得来的 ,而是个体在同音乐相适应的切身体验中发展而来的。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会有体验。通过开放课堂教学,保持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利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强调学生的“六动”,使学生在音乐魅力的驱使下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在体验音乐中促使自己情感的主动性。 我在上《中国民歌》欣赏时,其中的《澧水船夫号子》,采用了一种综合体验环节,让学生创造性地通过体验来切身实地的了解旧社会船夫们的悲惨生活。我用多媒体剪辑了一些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场景,加上船夫号子有力的吆喝,放给学生欣赏。同时,学生在许多影视中也都看到过,旧社会船工行船,是以吆喝来指挥的,如“开船、扯帆、拉纤、靠岸”等。我在教学中,把全班按照座位顺序分成几个音乐小组,进行音乐情境的活动体验,让学生自己设计与行船有关的情节,“当一回船工”,随着音乐边律动,边跟着吆喝,不仅仅是让学生聆听旧社会船工痛苦的呻吟,感受他们所在时代给予的沉重压力 ,还很自然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音乐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场所,既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使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更难得的是学生是在自己的亲身活动中体验了音乐,情感得到了熏陶,积累了好的欣赏经验,形成对音乐价值的较高认识,在感性的模仿中交织着理性的情感, 体验成功,在理解音乐中入境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带有主观能动的特点,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一般是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回忆、想象及联想等加以丰富补充,可以算是一种个人的再创作;通过切身的感受,音乐被内化为学生身上一种潜在的东西,这比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学生注意聆听音乐,或长篇大论的讲授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不知要深刻和有效多少倍。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教学中 ,教师要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通过音乐信息的传递,让学生听到音乐、表现音乐时能动起来,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因为听到音乐动起来是人的本能的反应。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成功机会,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 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实践中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己的再度创作表现出来,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歌剧欣赏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二节课,几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记得在欣赏《饮酒歌》时,音乐结束后,我简单地讲解了一下剧情,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各小组的展示真让我赞叹不已,有的小组在这首歌之前配上深情的朗诵词,有为庆祝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讴歌的,有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盛赞的,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有的小组用打击乐中的小碰铃伴奏,还解释说:“这是人们举杯相碰时发出的美妙乐声”。且不说他们怎样听懂了歌剧,但这样美的创意,是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的最好理解,我十分激动地表扬了这几个小组:“你们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些创意连我都没想到,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对所听音乐的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以上是笔者在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中的一些初步体会,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愿与所有音乐教师一道,学习新课标,不继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迎接基础教育改革春天的到来~ 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附件
本文档为【初中体验与实践式音乐教学情感的策略研究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11-17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