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龙桥对联

青龙桥对联

举报
开通vip

青龙桥对联青龙桥对联 凤庆青龙桥坐落在临沧地区凤庆县鲁史镇金马村和马街镇正义村间的澜沧江上。凤庆青龙桥是澜沧江上的三大古桥之一,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一座铁索桥。桥长94米,宽3米,离水面近16米米,由16根铁链缠绕在江两岸的石柱上,上面铺设木板而成。 凤庆青龙桥两岸桥头建有楼房,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形态壮观。两端的石壁上刻有许多文人的诗词对联。现在保存最为完整的对联有:“笔扫千军,题桥早已羞司马;图开八阵,排石还当伐卧龙”;“万里此披榛,试遥穿屈曲羊肠渐成砥道;一江如束带,且小住须臾马足来听涛声”等。最有名的诗句是:...

青龙桥对联
青龙桥对联 凤庆青龙桥坐落在临沧地区凤庆县鲁史镇金马村和马街镇正义村间的澜沧江上。凤庆青龙桥是澜沧江上的三大古桥之一,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一座铁索桥。桥长94米,宽3米,离水面近16米米,由16根铁链缠绕在江两岸的石柱上,上面铺设木板而成。 凤庆青龙桥两岸桥头建有楼房,青瓦白墙,飞檐翘角,形态壮观。两端的石壁上刻有许多文人的诗词对联。现在保存最为完整的对联有:“笔扫千军,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桥早已羞司马;图开八阵,排石还当伐卧龙”;“万里此披榛,试遥穿屈曲羊肠渐成砥道;一江如束带,且小住须臾马足来听涛声”等。最有名的诗句是:“报罢南闱十一秋,苏秦已敝黑豹裘。题桥漫自追司马,气阻长江水不流。” 这是澜沧江上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十余次被毁,十余次重建;这是中国交通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是内地进入云南临沧的必经之道。这里走过叱咤风云、享誉中外的名人志士、英雄豪杰,走过络绎不绝的马帮,也走过抗日远征军的千军万马;这里的每一股铁索,都沐浴过枪林弹雨;每一块木板,都铬下了历史的深深印迹。 青龙桥(云南省凤庆县青龙桥) 编辑 青龙桥在凤庆县城东北约60千米的澜沧江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两次复修,其后经多次修葺。桥全长93.52米,宽3米,桥身距江面高15.64米,桥体由16根铁索构成,上铺木板,两端各有桥亭5间,岸边有摩崖题刻数处。青龙桥是滇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澜沧江上现在惟一的古桥。目录 1基本简介 2历史沿革 ?乾隆年间知府亲自督造 ?一卧长波竞引韵士折腰 ?屡毁屡建见证历史风云 ?永沉江底另择安身之所 3相关人物 ?地理学家徐霞客 ?“护国之神”赵又新 ?大翻译家罗稷南 ?滇红创始人冯绍裘 4束河古镇 1基本简介 编辑 在奔腾4880公里的澜沧江上,有数不清的桥梁:溜索桥、藤桥、竹桥、铁索桥、钢索吊桥、水泥大桥——但青龙桥,是独有的一座,是无法忘却、无法替代的一座。这是澜沧江上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十余次被毁,十余次重建;这是中国交通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是内地进入云南临沧的必经之道。这里走过叱咤风云、享誉中外的名人志士、英雄豪杰,走过络绎不绝的马帮,也走过抗日远征军的千军万马;这里的每一股铁索,都沐浴过枪林弹雨;每一块木板,都铬下了历史的深深印迹。所以在历史上也是影响比较大的一所桥。 2历史沿革 编辑 乾隆年间知府亲自督造 云南凤庆古称顺宁府,以产茶著称。但由于凤庆地处大山腹地,交通闭塞,加之澜沧江阻隔了与内地的交通,凤庆的茶虽好,却一直无法运往内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顺宁知府刘靖在凤庆县城东北约50公里的澜沧江上,亲自督造青龙桥的修建。青龙桥全长93.52米,宽3米,桥身距江 面高15.64米,桥体由16股铁索构成,呈现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上的三奇: 青龙桥 青龙桥 其一:青龙桥固定铁索别开蹊径,先在江崖上凿一U型的“牛鼻子”岩洞,将铁匠手工锻造而成的16股铁索穿洞而过,再以石墩高高托起,横过江面。此洞在桥梁建筑史上价值独特,这是“牛鼻子洞”之奇。 其二:青龙桥16股铁索,14股在下,2股在上,分布两侧,整个桥面江心高、两端低,状如飞虹,飞渡两岸,这是“高桥飞虹”之奇。 其三:青龙桥两端建有桥廊、桥楼,廊、楼相连,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廊可供行人休憩避雨、凭栏远眺澜沧江风光;楼可令兵丁住宿守望。而两岸驿路相接,楼门暮闭晨开,更有一夫当江、万夫莫开之势,自成一种景观,这是“桥楼江关”之奇。 青龙桥不仅设计精美、造型独特、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高超、结构牢固,还比著名的西南第一大铁索桥——霁虹桥长30米,在清代,成为顺宁府的第一宏伟建筑。由于该桥的工程巨大、桥面艰险,知府刘靖将其取名为“青龙桥”。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当年建桥时,请了剑川第一石匠蔡登燃师傅。蔡登燃师傅为调查水文和地质情况,花了半年时间, 但桥址迟迟未选定。一天清早,老师傅突然看到一条美丽的晨雾平铺在澜沧江峡谷最狭窄、最陡峭的江面上,以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便决心将桥址选在这里。建桥时,先在两岸的绝壁上凿洞,再用16股铁索往返穿于洞中,而打造铁索,就整整用了5年时间。在铁索即将合龙的一次劳作中,老师傅的儿子一脚踏空,不慎坠入滚滚的澜沧江中。就在他坠入江面的刹那间,江面上蓦然升起了一股浓雾裹住了他,当地人纷纷传言这桥建在了龙脉上,是一条青龙接走了老师傅的儿子。于是,青龙桥因此得名。 横跨澜沧江南北的青龙桥建成后,联结着鲁史镇的金马村和小湾镇的正义村,自然也联结着临沧和大理两个地州。自此,这座桥成了历史上顺宁府通往下关、巍山的唯一桥梁和顺宁府各辖地到昆明的必经之路。由于青龙桥扼守要塞,为兵家必争之隘,从建成起,就常年有兵丁看护,民国期间,最多时有一个营的兵力驻守。 一卧长波竞引韵士折腰 从青龙桥上走过,最引人心旌摇曳的,除了脚下的滔滔江水,两岸的对峙绝壁,还有数百年间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们从这险峻的青龙桥上走过时,留下的题诗吟联。青龙桥的题诗吟联之多,在澜沧江上的众桥中实为少见,桥墩上、桥门上、铁索拴着的石壁上,桥头两边的山崖上,目光所及之处,尽 皆高走低伏、龙飞凤舞的诗赋楹联,令人流连忘返、痴情迷恋。 青龙桥附近风景 青龙桥附近风景 被誉为“昆华五子”的清代大理诗人李于阳赋诗曰:“横亘水中央,垂虹百丈长。铁索飞碧落,石壁破青沧。浪急蛟龙吼,山深猿穴藏。临流凭眺望,天堑壮遐方”。 毕映霄题曰:“报罢南闱十一秋,苏秦已被黑貂裘。题诗温自追司马,气阻长江水不流。” 梅争彩赋曰:“何处骄龙逃至此,一卧长波永不起。天公不使龙飞去,削壁千丈筑囹圄。” 这其中尤引人注目的,当数被后人一遍遍用朱漆刷新的对联了。“笔扫千军,题桥早已羞司马”,这是张汉臬的上联,下联则由江北诗人毛健对上:“图开八阵,排石还当法卧龙”。整付对联工整、严谨,自成一体。 湘中杨国栋的撰联“是几时混沌凿开,铁索连环,万壑千峰通鸟道;将半壁河山撑住,金汤巩固,蛮烟瘴雨落虹流”,被许多人视为青龙桥上,最为精辟叫绝的对联。 遥想当年行走于高山峡谷间的文人墨客们,初见青龙桥时,内心涌动的是何种情绪?何种感怀?对此,我们永远都在彼此的陌生之外,但那些留在桥上的诗赋,历经风雨百年却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淡化,而仍能象一拨一拨的江涛一样,湿 润地流进了许许多多行旅者的心田。 屡毁屡建见证历史风云 历史上的青龙桥,或毁于大火、或毁于暴风、或毁于战乱,曾十余次被毁,但屡毁屡建,足见其当年地位之重要。 青龙桥 青龙桥 据史载: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青龙桥遭受火毁,由当时的知府黄德濂主持重新修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青龙桥再遭火毁,由知县麟德率士民修复;咸丰七年(1857年),青龙桥毁于战乱,十八年后,也就是同治十三年(1875年),由知府陈泰琨饬士民筹款修复;光绪十三年(1887年),暴风中的青龙桥突然铁索齐齐断落坠江,知府萧凤仪、知县胡政举带领士民捐资重修。此后的民国年间,又遭屡毁的青龙桥又经屡次重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入侵,仅约一年半时间,半个中国落入日寇魔爪。1938年9月28日,日寇派出9架飞机第一次轰炸昆明。1941年4月21日,三架日寇的战机飞临澜沧江的青龙桥上空,连续投掷了13枚炸弹。由于青龙桥位于茶马古道上,北接大理、昆明,南走云县、临沧,又可通耿马、镇康,直下缅甸。日寇重创青龙桥,其用心可谓险恶歹毒之极。所幸此次轰炸,只炸毁两岸松树十余 棵,江面上窜起13股几丈高的水柱,青龙桥丝毫未损。日寇并不死心,后多次派飞机轰炸青龙桥。由于青龙桥两岸奇峰耸峙,地势险要,桥体深藏在澜沧江峡谷的大山皱折中,敌机无法俯冲,阴谋从未得逞。当时10万中国军队防守怒江,粮食弹药、军需物资,不少都经青龙桥南下运输。在抗日战争中,青龙桥可谓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距青龙桥上游不远的漭街渡建起了公路大桥,青龙桥从此行人冷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仅附近的村民过江行走而已。但鉴于它在历史上所发挥过的独特、重大作用,政府多次拨款对它进行修复。 永沉江底另择安身之所 2004年10月25日,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云南小湾水电站大江提前一年实现截流成功,此举标志着小湾水电站已进入292米的混凝土双曲拱坝基础的开挖及浇筑阶段。而随着这座水电站截流后的蓄水,附近横跨澜沧江的桥都消逝了,这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的青龙桥址也长没于澜沧江底。此前,青龙桥址将永沉江底的消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2004年2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临沧地区文物管理所、凤庆县文体局等组成的勘察设计组再次对青龙桥进行了勘察、测绘。但考虑到小湾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遂决定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 对青龙桥进行拆迁,并将青龙桥迁移到凤庆县罗闸河,按照原状恢复重建。罗闸河是澜沧江的一条支流。将青龙桥迁移到此河上,是经过多次勘察、测绘、研究后的决定。对于这座著名的青龙桥,勘察设计及施工人员对桥两端进行了认真的考古发掘和清理,全面详尽地收集、保存了现有资料,包括测绘、照相、录像、文字、复制模型等;对从原桥拆下的所有构件进行残损鉴定、分类编号,通过人力、畜力、船运、汽车运到搬迁点;同时对桥旁的摩崖石刻,先进行化学清洗、加固、封护等,然后用电动珍珠锯进行分块整体切割,随青龙桥一道,易地保护。为此,相关部门投入了巨资。 但是,即使青龙桥可以挪到它处复制,那种“笔扫千军,题桥早已羞司马;图开八阵,排石还当法卧龙”的磅礴气势,那种“回环鸟道接长桥,云影山光入望遥”的苍茫意境恐怕是无法复制、难以重现了。走过、路过、见过青龙桥的,也许昨天的细节依然清晰可见,今天却永远埋在了自己心中,成为了记忆;与青龙桥失之交臂的,从此只能做一个梦的瞻仰者,或是到罗闸河,寻找梦的延续。 3相关人物 编辑 地理学家徐霞客 明崇祯己卯年(1639年)八月初七,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徐霞客从永昌(保山)城到达顺宁(凤庆)城,在顺宁至云州(云县)之间考察;十四离开顺宁府城,十五渡澜沧江至阿禄司(今凤庆县鲁史镇),十七到大理州蒙化(巍山),成为在他之前乃至他以后的400年里,唯一走完茶马古道——“顺宁道”全程的历史学家。以旧时的顺宁为中心,其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北道。一条是西南道。其中的北道,起初,是用竹筏在漭街渡口将茶叶和骡马分别渡过澜沧江,经鲁史、犀牛,再以竹筏在犀牛渡口舟渡过黑惠江,然后经蒙化抵下关,再转运于丽江茶马市场,销往康藏。 当时乘舟北渡的徐霞客绝不会想到,在他渡过澜沧江,离开这里100多年之后的1761年,在他笔下的这条茶马古道上,建起了最后也是最巨大的一项古道建设工程——青龙桥。该桥修建起来后,北道的舟渡改为索道,自此,一批又一批驮着茶、土特产品的马帮,过青龙桥,爬上“骡马萎”坡,过鲁史、犀牛,乘筏横渡黑惠江抵达下关。徐霞客若不错过,定会在澜沧江边,为江风激越中信步天堑的自如而感慨万千。那时的他,会不会像那些纷至沓来的行旅者一样,在飞檐翘角的青龙桥头稳稳地坐下来饮一杯茶,或是在青龙桥上留下一阕山水词,闲寄怀想一抒豪情呢? “护国之神”赵又新 一生追随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历任讲武学校校长,护国讨袁时第一军第二梯团团长,战后第七师师长。曾被授予二等“嘉禾勋章”和二等“文虎勋章”。1920年在泸州城外与川军激战中弹身亡,年仅39岁。孙中山南方军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云南省政府追赠“武烈公”,灵柩葬于玉案山麓。朱德题词“护国之神”。孙中山为其中殿题额“砥柱南天”,并赠挽联:“大局赖同撑,我在粤峤君在蜀;束刍聊借奠,生为名将殁为神。” 赵又新是凤庆县凤山镇人。他幼时拜凤山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院掌院举人张尚志先生为师,学业出类拔萃。1904年,适逢清政府选送留日学生,他被知县选中保送到省,穿过青龙桥的他,经省督考试选定,赴日本学习,在那里参加了同盟会,此后献身靖国护法运动,屡建奇功。 青龙桥车站 青龙桥车站 名将叶荃 临沧云县草皮街人。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反袁、反北洋军阀的战斗先锋和主将之一,曾率8000名家乡子弟兵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功卓著。孙中山逝世后,他自弃军职,返回家乡,出家隐居而终。叶荃考上秀才时,年仅18岁。1903年春,因得罪云州地方官的儿子,恐遭报复,又值省城考试, 他踏上了青龙桥,从此离开家乡,走上了献身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后来,曾任护国军第五军军长、孙中山护法靖国军第八军军长的他,多次往返青龙桥,组织临沧子弟参加讨袁护国起义。 大翻译家罗稷南 北京大学毕业,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精通英语、俄语。曾翻译高尔基的作品《幼年时代》、《没落》、《旁观者》、《磁力》、《燎原》、《魔影》,梅林的名著《马克思传》,高尔斯华绥的《有产者》,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英国狄更斯的《双城记》等20多本(部)外国名著。罗稷南祖籍南京,到定居凤庆县凤山镇时已是第11代。1914年,高等小学毕业的罗稷南因凤庆尚无中学,15岁的他,徒步经青龙桥,过澜沧江,到大理应考,以优秀成绩考入省立大理第二中学。此后的罗稷南,苦学深造,终成赫赫有名的大翻译家,将20余部共计800多万字的世界名著介绍到中国,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 滇红创始人冯绍裘 湖南衡阳人,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凤庆茶厂首任厂长。1938年,时在中国茶叶公司工作的冯绍裘,被派往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10月中旬,冯绍裘与中茶公司专员郑鹤春先生,由昆明乘汽车到达下关,然后步行山路十来天,于 11月初,过青龙桥,到达迤西顺宁(即现在的凤庆县)。自此,冯绍裘开始创制红茶,并将试制成功的红茶命名为“滇红”。新中国成立前,滇红茶由顺宁茶厂60匹骡马的马帮驮着,经青龙桥,过鲁史镇,到下关,再由汽车运往昆明,调转广州口岸出关到香港富华公司售于伦敦茶市。随着“滇红”从青龙桥走出凤庆,名扬五洲四海,凤庆也被誉为“滇红茶乡”、“滇红茶都”。 4束河古镇 编辑 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可见束河在丽江历史上的经济文化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束河回响。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开春时节,桥畔的杨柳长出了新芽,如烟似纱,仿佛绿色的波浪要涌到桥面上来,这就是束河八景中的又一景: “烟柳平桥”。
本文档为【青龙桥对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16
浏览量: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