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题]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

[试题]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

举报
开通vip

[试题]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试题]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集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题 环境污染: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和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们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的物质产生有害影响者。 环境污染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 化学污染物: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 ...

[试题]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
[试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集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题 环境污染: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和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们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的物质产生有害影响者。 环境污染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 化学污染物: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酸雨: 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pH<5.6的降水。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高的CO、HO、CH等物质具有使太阳辐射通过到达地面,却大量吸收了来自地面224 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光化学烟雾: 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3 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积聚膜:颗粒物的有效直径在0.05-2 μm范围内,主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 爱根核膜: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05 μ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 敏化光解: 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 生物积累: 生物从周围环境中(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富集: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毒物的协调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个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就是说,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 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增加。 二、填空题 1. 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 改变存在形态 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2.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是由 污染物和 环境背景 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 3.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 消失 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4.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环境中的所有化学现象,而是被确认为 污染物质 的那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 5.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因 化学物质 引起的占80-90%。 6. 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环境问题 。 7.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 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 物理-化学 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8. 由于 地球旋转作用 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分布。 9. Pasquill根据地面风速、日照量和云量把大气稳定度分为6类,即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 中性D 、较稳定E和稳定F。 10. 只有被体系吸收的光,且波长在 100nm-700nm 范围的光才可引起光化学反应。 11. 如果在光化学系统的初级过程中,激发态分子分解产生了 自由基 后,可引发进一步的暗反应。 自由基是指在原子或原子团外有 未成对 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其氧化能力很强。 13. 洛山矶烟雾与伦敦烟雾性质的不同在于 。 14. 碳氢化合物 和 NOx 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 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3 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 扩散 。 16. 酸雨就是由于酸性物质的 pH<5.6 而形成的。 17. 造成臭氧耗损的三大类物质分别是NOx,HOx和 CLOx 。 18. 在大气污染物的颗粒物中,可吸入粒子的粒径范围是< 10 μm。 19. 水体中化学污染物有重金属、 有害阴离子 、营养物质、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等类型。 20. 天然水的碱度主要由氢氧化物,碳酸盐和 碳酸氢盐 三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碱度。 21. 配位体的特征是至少有一个原子具有一对或一对以上的 孤对电子 或分子中有π电子,它们能与金属离子结合。 22. 在各类天然吸附胶体中,以 腐殖质 胶体的吸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为最大。 23. 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或积累常数越大,则说明该化合物越 稳定 。 24. 大多数粘土矿物微层间内表面吸附的等温式遵循 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它是经验式。 25. 水合氧化物与腐殖质类颗粒物对各种浓度污染物的吸附遵循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可以求出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 26. 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作用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吸附等温线是 线性 的。 27. 光解作用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因为它 不可逆 地改变反应分子,强烈地影响水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归趋。 28. 标化分配系数主要是考虑了土壤或底泥中 有机化合物 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29. 当有机污染物能作为食物源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细胞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源时,其生物降解模式为 生长代谢 。 30.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生生物对水中难降解物质的富集速率,是生物对其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及由 生物机体质量增长 引起的物质稀释速率的代数和。 31.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和 食物链 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膜主要是由 磷脂双分子 和蛋白质镶嵌组成的、厚度为75-100Å的流动变动复杂体。 33. 在污染物质的分布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转运以被动扩散为主,人体内存在 血脑 屏障和 胎盘 屏障对污染物的分布进入起到阻隔作用。 34. 根据起催化作用的场所,酶分为两大类,虽然两类都在细胞中产生;但是 胞外酶 能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对底物起催化作用。 35. 在双成分酶的非蛋白成分中, 辅基 同酶结合比较牢固,不易分离;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松弛,易于分离。 36. 主动转运和 被动易化扩散 ,是正常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 37. 在物质通过生物膜的主动转运中,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 特异蛋白载体 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 38. 污染物的排泄以肾和肝肠为主,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该现象称为 肝肠 循环;能进行该循环的物质,通常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39. 呼吸道是吸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吸收部位 肺泡 。 40. 皮肤接触的污染物质,常以 被动扩散 相继通过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在经过真皮中毛细血管壁膜进入血液。 41. 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 光化学 转化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 42. 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 微生物 起着关键作用。 43. 受体 是靶器官中相应毒物分子的专一性作用部位。 44. 毒物最先在机体内达到毒作用临界浓度的器官,称之为 靶 器官。 45. 机体对污染物质的主要蓄积部位是 血浆蛋白 ,脂肪组织和骨骼。 46. 根据 剂量(浓度)大小 所引起毒作用快慢的不同,将毒作用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或亚慢)性三种。 47. 生物转化和 光化降解 是多氯联苯的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数目的增加,降解和转化都会越来越难。 机体吸收污染物的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 皮肤 。 正比 比例关系。 48. 一般地,砷酸盐的沉积量与水中Fe含量成 49. 与水体中汞的气态迁移有关的过程包括: 汞的气化、还原和 二甲基化 过程,多种形态的汞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三、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 1. 以下关于气溶胶粒子的三膜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2.5μm, 积聚膜的粒径为2.5,10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于10μm; B. 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0.05μm,积聚膜的粒径为大于2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0.05,2μm; C. 爱根核膜的粒径为0.05,2μm, 积聚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于2μm; D. 爱根核膜的粒径小于0.05μm, 积聚膜的粒径为0.05,2μm, 粗粒子膜的粒径为大于2μm; 2. 对流层大气中最重要的吸光物质是( A ) A. NO ; B. O; C. HCHO; 23 D. HNO ; E. SO; F. ROOR’. 22 3. 以下物质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包括(ABD ) A(CO; B. CH; C. 颗粒物; D. NO. 242 4. 若水体中的酸碱度只是以碳酸和碳酸盐构成,则关于酸度可表示为下式( B ) -+2 --A. 酸度[ CO]+[HCO]+[ OH]-[H] 33 +--B. 酸度=2[H CO]+[HCO]+[H]-[ OH] 233 -+2 --C.酸度=2[ CO]+[HCO]+[ OH]-[H] 33 +--D.酸度= [HCO]+[HCO]+[H]-[ OH] 233 5. 重金属污染最大的特点是( C ) A. 会在生物体内蓄积富集; B. 毒性大,污染严重; C. 不能被降解而消除; D. 迁移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6. 脂肪酸降解的一个特征过程是( D ) A(三羧酸循环; B. 先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低分子物; C. 无氧时,发生甲烷发酵; D. β-氧化. 7. 在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中,被动易化扩散与被动扩散的区别在于( D ) A 被动易化扩散需要一定的代谢能量; B被转运的物质与膜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可以改变膜的表面张力; C 被转运物质的直径小于膜孔; D被转运物在高浓度侧与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载体结合。 8. 汞化物在底泥中主要行为( AB ) A. 发生甲基化作用; B. 形成HgS后被底泥及生物吸附; C. 很快溶解到水中; D. 被植物吸收; 9. 以下与表面活性剂的降解相关的过程包括( ABCE ) A. 烷基基链上的甲基氧化(ω氧化); B. β氧化; C. 芳香环的氧化降解; D. 转氨基 E.脱磺化;. 10.以下关于毒物的毒性正确的是( D ) A 同一种毒物在任何情况下所产生的毒性都是相同的; B 根据毒物所产生的毒性的大小,可将毒作用可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 C 毒物毒性大小主要是由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决定的; D低剂量(浓度)毒物长期逐渐进入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而致毒为慢性毒作用。 10. 全球环境问题按其相对的严重性排在前三位的是( A ) A. 全球增温问题,臭氧空洞问题,酸雨问题 B. 海洋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物种灭绝 C. 森林面积减少,饮用水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越境迁移 D. 饮用水污染问题,土壤荒漠化问题,噪声污染问题 11. 参与酸雨的形成化学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A BCDE F ) A( O; B. SO; C. HO; D. HO; E. HO; F. NO。 32222 12. 以下关于逆温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B ) A. 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B. 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C. 大气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D. 对流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现象. 13. SO被氧化成SO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BD ) 23 A.SO的气相氧化; B. SO的间接光氧化; 22 C.微生物氧化; D.SO的液相氧化; 2 14. 以下哪个符号表示标化的分配系数( B ) A. f: ; B. Koc; C. Kp; D. Kow; 15. 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液相控制( A )。 2 33A. K> 1.013*10Pa?m/mol ; B. K> 1.013 Pa?m/mol ; H H 2 33C. K<1.013*10Pa?m/mol; D. K< 1.013 Pa?m/mol。 H H 16. 在下列哪些过程中,导致有机污染物的分解的有( C F ) A. 吸附作用; B. 分配作用; C. 光解作用; D. 水解作用; E. 挥发作用; F. 生物降解作用. 17.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下列哪种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引起的( A )。 A. Cd; B. Hg ; C. Pb; D.As; 18. 以下关于多氯联苯的迁移转归行为正确的是( A C ) A. 微生物降解是其转化的重要途径; B. 非光解的化学氧化是其重要途径; C. 容易在脂肪和底泥中富集; D. 水解是其重要途径之一. 19. 被洪水淹没的土壤中,下列关于砷浓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 ) 的浓度会增加; B. As(?)的浓度会增加;A. As(?) C. As(?)的浓度会减少; D. As(?)的浓度会减少. 20. 下面关于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关系较为常见的是: ( C ) A. 先迁移, 后转化; B. 先转化, 后迁移; C. 迁移和转化结伴对而行; D.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21. 光化学过程的3个阶段是( A C D ) A. 吸收光子, 产生激发态分子; B. 光敏化; C. 暗反应; D. 电激态分子的各种变化 22. 在光化学烟雾中,以下的成分中会随时间出现锋值后再下降的是( B ) A. 烃类; B. NO C. NO; D. PAN; 2 23. 催化臭氧损耗的物质的来源特征是( C ) A. 由溶于水且存在寿命长的分子输送到平流层后再释放出来 B. 由不溶于水且存在寿命短的分子在对流层释放出来 C. 由不溶于水且存在寿命长的分子输送到平流层后再释放出来; D. 由溶于水且存在寿命短的分子在对流层释放出来。 24. 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为( B )。 +2+2+--2-A. Na>Mg>Ca HCO>SO>Cl 34 2+2++--2-B. Ca> Mg> Na HCO>SO>Cl 34 +2+2+ --2-C. Na>Ca>MgCl>HCO>SO 34 +2+2+ -2--D. Na>Mg>CaCl>SO>HCO 43 25. 污染物质通过膜的方式中需要蛋白质参与的是( C D ) A. 膜孔滤过; B 被动扩散 ; C. 被动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胞吞和胞饮; 26. 以下关于人体对污染物的排泄正确的说法是(ABD ) A 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和肝胆; B 排泄的物质形态可是原形污染物也可是代谢产物; C 污染物一经排泄后,不再被吸收; D污染物的排泄方式会影响其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27. 以下关于毒性的顺序正确的是( B D ) A. As(?)>As(?); B. Cr(?)> Cr(?); C. 有机As>无机As; D.甲基汞>无机汞. 28. 具有下列哪类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容易降解( B ) A. 含叔碳的烷烃; B. 直链烷烃; C. 端基有支链取代的; D. 非离子型. 2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相对来说, 三价砷更容易向五价砷转化; B. 相对来说, 五价砷更容易向三价砷转化; C. 100%的三价砷可以和五价砷相互转化; D. 三价砷很难向五价砷转化. 30.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主要有( A B C )。 A. 机械迁移; B. 物理-化学迁移; C. 生物迁移; D. 光化学降解; 31. 根据CO2在大气中溶解度,可以计算出酸雨的临界pH 为 ( D )。 A. 7.0 B. 6.5 C. 5.6 D.4.5; 32. SO2被氧化成SO3形成酸雨的方式主要有( ABD ) A.SO2的气相氧化; B. SO2的间接光氧化; C.微生物氧化; D.SO2的液相氧化; 33. 光化学反应的引发反应是( C ) A. O3 的解离; B. 烃类化合物与HO2的反应; C. NO2光解生成原子O; D. 烃类化合物与O3的反应; 34. 以下关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C )。 A. 适于浓度不大不少的溶液,例大多数粘土矿物微层间内表面吸附; B. 理论式; C.经验式; D.适应于水合氧化物与腐殖质类颗粒物对各种浓度污染物的吸附,但不适于粘土; 35. 当亨利常数在下列哪个范围内,挥发作用受气相控制( D )。 2 33A. K> 1.013*10Pa?m/mol ; B. K> 1.013 Pa?m/mol ; H H 2 33C. K<1.013*10Pa?m/mol; D. K< 1.013 Pa?m/mol。 H H 36. 机体对污染物的主要蓄积部位包括( ABD )。 脂肪组织; C 血液; D 骨骼。 A 血浆蛋白; B 3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生物放大包括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两方面; B 生物富集包括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两方面; C 生物积累包括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两方面; D 生物积累与生物富集是同一个概念不同的名称。 38. 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其原因为( ABCD ) A. 微生物大量存在于自然界; B.微生物具有大的表面/体积比; C. 生物转化呈多样性; D.繁殖非常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39. 对汞的甲基化形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物质是( A ) A. 甲基钴氨素; B. 铁锰氧化物 C. 蛋氨酸; D. 硫醇. 40.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 C)。 A. 50--60%; B. 30---40% ; C. 80-90%; D.90-100%; 41. 发生光化学烟雾的气象条件是( C ) A. 强光照, 湿度高,高风速, 逆温, 高温; B. 弱光照, 湿度低 , 低风速, 逆温, 低温; C. 强烈光照, 湿度低, 低风速,逆温,高温; D. 弱光照, 湿度高, 高风速, 逆温, 低温; 42. 以下物质会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包括( A B D ) A(CO; B. CH; C. 颗粒物; D. NO. 242 43. 在我国重庆地区,在1982年入夏后连降酸雨,雨后某夜,2万亩水稻叶子突然枯黄,状如火烤,几天后枯死。 其分析原因为( C )。 A.酸雨会削弱植物的光合作用; B.酸雨破坏了叶细胞的通透性,使水分流失。 C.酸雨淋降破坏叶面腊质,影响叶片呼吸代谢; D.酸雨使叶面温度升高. 44. 氯氟烃之所以会引起臭氧耗损的原因如下( BCD ): A. 它是制冷剂; B. 高稳定性; C. 可以离解出Cl.和 ClO等自由基; D. 不溶于水。 45. 在下列吸附剂中,比表面最大的是( D ) A. 高岭石; B. 黏土; C. 新沉淀的氢氧化铁; D.腐殖质. 46. 以下关于有机污染物光解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D ) A 光解产物的毒性降低了; B是有机污染物真正的分解过程; C 反应是可逆的; D不可逆地改变反应分子。 47. 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富集的因素包括( ABD ) A(污染物的物化性质; B. 生物性特征; C. 环境的污染程度; D. 环境因素; 48. 氨基酸的形成是在微生物的哪个部分( A ) A 细胞膜内; B.细胞膜外; C. 细胞; D. 肝脏. 49. 蛋白质的降解中,其中的氨基可发生的反应包括( ABCD ) A. 氢化作用; B. 羟基化; C. 转氨基作用; D.氧化作用. 四、简答题 1.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有哪些? 答: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相关的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 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水,土壤,大气的污染等。 2. 简述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 答:水:有害金属,有害阴离子,营养物质,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 土壤:农药,肥料和重金属 大气:,,,化物,悬浮物等 COPbSONO2X 3. 请列表比较光化学烟雾与伦敦烟雾的一般特征? 答: 4. 请说出减少氟氯烃危害性的途径有哪些? 答:1)完善和执行蒙特利尔条约,我国1999全面停止氟里昂生产,2010年全面停止CFC的使用; 2)冷凝吸收,吸附法回收废弃的氟里昂 3)开发降低单位产力氟氯烃毫量的技术 4)不能回收再生的氟氯烃进行破坏分解处理 5)开发ODP为0或较小值的氟氯烃替代品。 5. 简述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及其来源? 答: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燃料和改变土地的使用;甲烷的来源有生物体的燃烧,肠道发酵作用和水稻;一氧化碳的来源有植物排放和人工排放(交通,运输和工业);一氧化二碳的来源有生物体的燃烧,燃料和化肥。 6. 简述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及其特性? 答: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05μ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 积聚膜:Dp在0.05-2μm范围内,主要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 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这两种膜合称为细粒子。 粗粒子膜:Dp大于2μm主要来源于机械过程所造成的扬尘、海盐溅沫、火山灰和风砂等一次气溶胶离子,主要靠干沉降和雨水冲刷去除。但粗粒子和细粒子是独立的。 7. 请举例说说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答:1)苯及其同系物,来自于溶解型涂料中,室内装饰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做各种胶、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同时也用作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胶粘剂、空气消毒剂和杀虫剂的溶剂。 2)氡,来源于房基及周围土壤是室内氡最主要的来源,建筑材料析出的氡; 3)甲醛,装修材料及其家具中的胶合板、大芯板、中、高密度纤维、碎料板的粘合剂遇热、潮解时的释放; 4)氨气,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添加剂、防冻剂(尿素和氨水)等。 8. 说出控制矿山酸性废水形成的可能方法? 答:封闭废矿井,或向其中充入惰性的氮气;将流过矿井的地面水旁引到别处;用化学杀菌剂杀灭铁细菌;引进 能与铁细菌发生拮抗的其他微生物群体;向水中加入过量的三价铁盐,可抑制生金菌的生长。 9. 请简述底泥所吸附的重金属重新被释放的可能原因? 答: 1)盐浓度升高,M(1价)和M(2价)与M(n价)置换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在湖泊,河口及近岸的沉积物中一般有较多的耗氧物质,使一定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氧-还电位降低,使Fe、Mn氧化物可部分或全部溶解,使其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重金属离子也同时释放出来。 3)ph值降低,导致碳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H的竞争作用增加了M(n价)的解吸量; 4)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能和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存在,使M(n价)从固体上解吸出来。 5)生化迁移,M(n价)随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物进入水中。 10. 简述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蓄积的过程, 答: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体内逐增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蓄积量是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各量的代数和。蓄积时,污染物质的体内分布,常表现为相对集中的方式,主要集中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污染物质常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蓄积。许多有机污染物质及其代谢脂溶性产物,通过分配作用,溶解集中于脂肪组织中,如苯、多氯联苯等。氟及钡、锶、铋等金属,经离子交换吸附,进入骨骼组织的无机羧磷灰石盐中而蓄积。 11. 简述脂肪类物质的生物降解过程, 答: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甘油三酯),较糖类难于降解,可能是由于不溶于水而聚集成团使细菌不易生长繁殖,但在动物体内,胆汁能将脂肪乳化,乳化后的脂肪就可在好氧厌氧条件下进行生物降解。脂肪在胞外水解酶的催化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甘油能被微生物摄入细胞继续转化。脂肪酸经过-氧化途径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条件下,继续进入三羧酸循环(总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脂肪酸通过酶促反应,往往以其转化的中间产物作受氢体而被不完全氧化,形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 12. 为什么说微生物在物质的转化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答: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转化)。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通过生物转化,污染物质的毒性也随之改变。对于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生物转化,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因为他们大量存在于自然界,身个转化呈多样性,又具有大的表面/体积比,繁殖非常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13. 简述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类易生化降解物质的生物降解的一般规律, 答:先水解,然后继续水解和氧化,降解后期都生成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还有NO3和SO4,在缺氧的条件下,则发生酸性发酵,甲烷发酵等过程,最终产物除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有NH3,CH4N,有机酸醇等。 14. 简述污染物质机体内吸收的过程, 答:是指污染物质从机体外,通过各种途径通过体膜进入血液的过程。吸收的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消化道是吸收污染物质最主要的途径。从口腔摄入的事物和饮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通过被动扩散被消化管吸收,主动转运较少。消化道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其次是胃。呼吸道是吸收大气污染物质的主要途径。其主要吸收部位是肺泡。吸收的气态和液态气溶胶污染物质,可以被动扩散和滤过方式,分别迅速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膜进入血液。固态气溶胶和粉尘污染物质吸进呼吸道后,可在气管、支气管及肺泡表面沉积。皮肤接触的污染物质,常以被动扩散相继通过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在滤过真皮中毛细血管壁膜进入血液。 15. 简述毒物在人体内的毒作用过程, 答:过程1,毒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液后,经分布、代谢转化,并有某一程度的排泄。期间,毒物或被解毒,即转化为无毒或低毒代谢物(非活性代谢物)而陆续排出体外;或被增毒,即转化为更毒的代谢物(活性代谢物)而至靶器官中的受体;或不被转化,直接以原形毒物而至靶器官中的受体。靶器官是毒物首先在机体中达到毒作用临界浓度的器官。受体是靶器官中相应毒物分子的专一性作用部位。 过程2,毒物或活性代谢产物与其受体进行原反应,使受体改性,随后引起生物化学效应。 过程3,接着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继发反应,出现在整体条件下可观察到的毒作用的生理和行为的反应,即致毒症状。 16. 简述影响污染物毒性的因素, 答:大多数环境污染物质都是毒物。毒物进入生物机体后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理,并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不同的毒物或同一毒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毒性,常有显著的差异。影响毒物毒性的因素很多,而且很复杂。概括来说,有毒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如毒物的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大小、官能团、溶解度、电离度、脂溶性等);毒物所处的基体因素(如基体的组成、性质等);机体暴露于毒物的状况(毒物的剂量,浓度,机体暴露的部位及途径等);生物因素(如生物种属差异、年龄、湿度、气压、季节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光照、噪声等)。其中,关键因素是、之一是毒物的剂量(浓度)。毒物剂量(浓度)关系到毒物毒作用的快慢。根据剂量(浓度)大小所引起毒作用快慢的不同,将毒作用分为急性、慢性和亚急(亚慢)性三种。高剂量(浓度)毒物在短时间内进入机体致度毒为急性毒作用。低剂量(浓度)毒物长期逐渐进入机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后而致毒为慢性毒作用。 17. 简述汞化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答:1)汞的形态包括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 2)汞的价态有Hg,Hg22+,Hg2+等。在正常Eh和pH范围内有:Hg,Hg(OH)2,HgCl2,在含S的环境中主以HgS存在。进入水体中的汞主要形态有HgO,Hg2+,C6H5Hg(CH3COO)(作为杀菌剂使用后散入水中),经过一 段时间后,大部分富集在底泥和水生生物上。 3)汞与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颗粒牢固地结合(汞在悬浮颗粒和水体之间的分配系数为1.34,1.8*10(5)),生成比重更大的颗粒下沉;沉降到底泥中的汞可进一步被底泥吸附,与-S-健结合,在富硫的厌氧环境中生成HgS。 4)汞的气化,还原及二甲基化作用,任何形式的汞都有一定的挥发性。 5)汞在水和底泥中的浓度偏低,不足以直接对人体引起危害。但水生生物可直接从水体吸收和富集甲基汞,还可通过食物链转移和富集,从而大大提高危害。生物富集烷基汞的能力较非烷基汞大的多(Hg2+的FA为5000,而甲基汞为4000,85000);(CH3)2Hg较多主见于头部,排口处,有机汞常聚集在类脂质(脂肪)组织中,而且排出和转化非常缓慢。可在鱼体脂肪内富集。 18. 简述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归行为, 答:PCBs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通过挥发作用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和海洋。泄漏后被雨水带入水体中。但在大气(1-10ng/L)和水(小于2ng/L)中含量低。转入水体后极易被河口附近的沉降物所吸附,使其大量存于沉积物中,浓度可达2000-5000μg/kg。水生植物可快速吸收富集,FA达10(4)-10(5);也易通过食物链传递和放大。鱼体内含量约为1-7mg/kg(湿)。生物转化和光化降解为主要转化过程:随取代的氯原子的数目增加而降低,C-H多则易转化为更多的C-OH,从而易降解。 19. 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 答:主要靠微生物的降解,本身的结构影响很大: 阴离子型:直链烷烃大于端基有支链取代的大于三甲基的; 非离子型:直链伯、仲醇乙氧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能有效地进行降解; 阳离子型:由于杀菌能力,必须注意负荷量和微生物的驯化。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主要是烷基基链上的甲基氧化(w)氧化、氧化、芳香环的氧化降解和脱磺化。 (1).甲基氧化:主要是疏水基团末端的甲基氧化为羧基的过程: (2).氧化:分子中的羧酸在作用下被氧化,使末端第二个碳键断裂的过程: (3). 芳香环的氧化降解: (4). 脱磺化。 20. 请简述多环芳烃在环境的来源、迁移和转化, 答:由于PAH主要来源于各种矿物燃料及其他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和热解过程。这些高温过程(包括天然的燃烧、火山爆发)形成的PAH大都随着烟尘、废气被排放到大气中。释放到大气中的PAH,总是和各种类型的固体颗粒物及气溶胶结合在一起。因此,大气中PAH的分布、滞留时间、迁移、转化、进行干、湿沉降等都受其颗粒径大小、大气物理和气象条件的支配。在低层的大气中直径小于1m的粒子可以滞留几天到几周,而直径为1-10m的粒子则最多只能滞留几天,大气中PAH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以及沉积物中,并进入生物圈。多环芳烃在紫光(300nm)照射下很易光解和氧化。多环芳烃也可被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在沉积物中的消除途径主要靠微生物降解。 五、论述题 1. 请举例论述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因素, 答: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以及污染源本身的特性等。以下是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1)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 2)天气形势是指大范围气压分布的状况,局部地区的气象条件总是受天气形势的影响。因此,局部地区的扩散条件与大型的天气形势是互相联系的。不利的天气形势和地形特征结合在一起常常可使某一地区的污染程度大大加重。例如大气压分布不均,在高压区里存在着下沉气流,由此使气温绝热上升,于是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叫做下沉逆温。它可持续时间很长,范围分布很广,厚度也较厚。这样就会使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长时间的积累在逆温层中而不能扩散。由于不同地形地面之间的物理性质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引起热状况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这种热力差异在弱的天气系统条件下就有可能产生局部环流。诸如海陆风、城郊风和山谷风等。 2. 试述光化学烟雾中污染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用光化学反应的链式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解释变化趋势的原因, 答:污染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1)从早上开始到下午太阳落山前的这段时间里,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浓度急剧下降,二氧化氮的浓度上升到一个峰值后,下午至很低浓度: 2)臭氧及醛类、PAN等污染物在下午时得到累积; 3) 4)机制的描述:光化学烟雾是由链式反应形成的,它以NO2光解生成原子O的反应为引发,O的生成导致O3的形成,由于CH化合物参与这一链反应,造成了NO向NO2的转化,在此转化中HO和HO2引起了主要作用,以致基本上不需要消耗O3能使大气中的NO转化为NO2,NO2又继续光解产生O3,使O3不断积累,同时产生醛类和新的自由基又继续与烃类反应生成的过氧烷烃硝酸酯等有机过氧化物和更多的自由基,如此循环反复,直至NO和CH耗尽为止。 3. 结合反应式或图示试述酸雨的主要成分、形成机理与过程,并解释重庆地区酸雨频率高,而北京酸雨频率低 的原因, 答:二氧化硫通过各种途径与O2,O,O3直接光气象氯化; O3与NO2同时存在时,SO2的气象氯化; SO2的间接光氧化;SO2的液相氧化;在颗粒物表面上与金属离子的催化氧化,被强氧化剂氧化,三氧化硫溶于水形成H2SO4; CO与氢过氧基自由氧化为二氧化碳, 所形成的酸性物质参与成云的过程,作为云滴的凝结核,或者在云层下部被雨水捕集。形成酸性降雨,迁移到地 表,形成酸雨。 影响降水酸度的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其转化条件;2)大气中氨的浓度,颗粒物的酸碱性,还有天气形势等。西南地区煤中含硫量高,并且很少经脱硫处理,西南大气中的氨含量相对较少,西南颗粒物偏酸性,而北京的颗粒物偏碱性。 4. 氯氟烃替代物的成分与性质有那些特征,并说明其之所以成为氯氟烃替代物的原因, 答:1)成分与性质:含较少的Cl或不含Cl,必有H,可以在对流层中与OH自由基反应。具体来说:含氢的路代烃HCFCs和HFCs(Cl),含3个C的HFCs和HFEs(含氟醚类化合物);HCFCs仍含有氯原子,他们排放到大气后,少部分或它们的部分中间产物仍可能到达平流层,释放出氯原子而破坏臭氧;其它的则会排放氟原子。 2)替代物在对流层大气中与OH(主),Cl,NO3,O3等反应,生成卤代烷烃,该自由基立即与O2结合生成卤代烷基过氧自由基,再进一步氧化为卤代基化合物。对流层中,卤代基化合物COF2,HCOF,COFCl和乙醛基卤化物CF3COCl,CF3COF等可以通过雨除和云水或气溶胶表面水的水解反应生成卤代有机酸或卤代氢和CO2等非均相过程而去除。 3)某些大气寿命长的HCFCs和HFCs能进入平流层,它们在平流层中能降解产生F原子,F与O3反应较Cl与O3反应快得多,FO与O反应也快,但F与CH4,H2O反应生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HF,产生竞争,因而F原子催化循环的反应链不可能很长,不会造成O3的破坏。 4)CF3Ox自由基(CF3O和CF3O2)是含有CF3基团的HCFCs和HFCs大气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能在平流层参加O3催化破坏过程破坏机理类似于HOx自由基;CF3O与O3的速率常数k非常低。 5. 根据所学的环境化学基础理论,论述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答:1)存在多种价态和形态:价态有+5,+3,-5,-3,主要价态为+5和+3;形态有无机态和有机态,其中无机态又有多种离解态。 2)在很多Eh值和pH值范围内都有可溶性As,比较易于迁移,而经河流到海中。 3)不同价态As可相互转化,但As5+更容易还原为As3+。 4)As化酸都会被水 5)甲基化与脱甲基化 6)超富集As。
本文档为【[试题]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0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7-31
浏览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