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之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之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举报
开通vip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之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之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结合地的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这里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1936年四五月间,红二、六军团长征来到这一地区,历时半个多月,行程400多公里,翻越3座雪山,在雪域高原播下革命火种,“民族团结”的佳话传颂至今。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来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 乌蒙山回旋的传奇 在迪庆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北侧,坐落着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这里原是中...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之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之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结合地的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这里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1936年四五月间,红二、六军团长征来到这一地区,历时半个多月,行程400多公里,翻越3座雪山,在雪域高原播下革命火种,“民族团结”的佳话传颂至今。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来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 乌蒙山回旋的传奇 在迪庆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北侧,坐落着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这里原是中甸县旧城区的中心镇公堂,也称藏经堂,是古城藏族议事、集会及宗教活动的中心。1936年4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到达中甸时,总指挥部就住在这里,贺龙和任弼时分别住在东西厢房楼上。红二军团离开后,红六军团又在这里整训了14天,这是两军 1 团出发长征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休整。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萧克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写的《过金沙江》诗 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红二方面军长征的历史就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处处场景复原中展现在我的面前…… 这是一幅乌蒙山回旋战要图,透过这幅地图,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炮火纷飞的乌蒙山区,红军将士巧妙地迂回穿插、斗智斗勇……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南方坚持斗争的唯一的一支红军主力部队只剩红二、红六军团。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湘西北发动攻势作战,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大兵压境、苏区面积缩小的形势,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1.7万余人,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丽江石鼓镇渡口红军战士和船工塑像 1936年2月,进入黔西,在大定、毕节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政权。2月底,两军团进入乌蒙山区。 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层峦叠嶂,逶迤千里,绵延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2月份的乌蒙山区天寒地冻,渺无人烟,时有雨雾风雪,道路泥泞不堪。在乌蒙山区辗转作战,艰难困苦难以形容,红二、六军团陷入了离开湘鄂川黔根据 2 地以来最艰险的境地。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紧,可以回旋的地区越来越小。为此,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在军委分会会议上说:“这一个月转来转去,敌人以为我们垮得差不多了,会增加他们的骄气。我们应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隐蔽地从敌人的接合部钻出去,兼程进入云南,捅捅龙云这个马蜂窝。”随即下达了秘密突围的命令,要求部队行动一定要十分隐蔽,不准点火,不准喧叫,马蹄裹布,不准发出声音。从敌军夹缝中突围,即使被小股敌人发现也不准打枪,要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地摆脱敌人。3月底,两军团从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中终于突围出来。 乌蒙山回旋战,书写了红二、六军团长征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巧妙突围的著名战役。3个方面军会师之后,毛泽东在保安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部分领导人会晤时,曾十分高兴地说:“二、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一方面军付出了大代价,二、六军团讨了巧,就没有吃亏。你们l万人,走过来还是1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 在乌蒙山回旋战中,红二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团政委余秋里左臂负伤,但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战斗。突出重围后其伤臂因缺医少药,根本无法做手术,后来溃烂化脓,只 3 做了简单的包扎。直到1936年9月,到达甘肃南部的徽县、成县后,缴获敌人的一把止血钳,医生才为他做了截肢手术。从负伤到截肢整整过去了190多个日夜,余秋里拖着断臂,冒着敌人的炮火硝烟,爬雪山、过草地,从贵州走到甘肃,历经5个省,行程万余里,成为长征途中有名的独臂将军。 石鼓镇留下的“长联” 在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有一条红二、六军团在石鼓镇抢渡金沙江时用过的简易小船,它满载着红军的豪情,为后人默默讲述着当年那段传奇的故事……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红军翻越雪山实景展示 “贺龙敲石鼓,红旗漫天舞,天兵飞渡金沙江,笑话当年元世祖。纳西穷人见太阳,从此不怕木王府。龙云队伍遇红军,夹尾逃窜像灰鼠。纳西人跟着闹革命走,要掌江山自做主。”这是流传在丽江石鼓镇群众中的一首歌谣。红二、六军团从乌蒙山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兼程疾进,直奔普渡河。滇军头目龙云判断红军可能从元谋渡江,便急忙从昆明调集所有滇军赶到普渡河两侧防堵,又令孙渡纵队加速追击,企图将红军阻拦在普渡河东岸。对此,贺龙决定佯攻昆明,诱使龙云把守卫金沙江的敌人调回昆明。然后红军掉头向西,甩掉滇军,到石鼓、丽江抢渡金沙江。据此,4月10日,红二、六军团掉头南下,到达距昆明20公里的富民城,摆出一副即将攻打昆明的架势,吓坏了龙云。龙云急调滇军 4 回防昆明。当滇军急如星火地向昆明急进时,贺龙却率领红军转向滇西,日行百里,奔向金沙江石鼓渡口。 红军直奔石鼓,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只得一面派飞机在石鼓地区狂轰滥炸,迟滞红军的行动,一面令地面部队加紧追击。但英勇的红军在国民党军赶来之前,在石鼓的木瓜寨、木取独等5个渡口迅速渡过金沙江。当滇军追到江边时,只看到了红军留下的标语:“吓死滇军,拖死湘军,脚踏川军,气死中央军,英雄是红军。”“来时接到宣威城,费心、费心~走时送到石鼓镇,请回、请回~”“接宣威,送石鼓,多谢~多谢~”红军留下的“长联”,使追击的滇军气急万分,在这里胡乱放了一阵枪,不得不收兵离去。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 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行进中的战士唱起了豪放的战歌:“金沙江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不怕山高路又远,更不怕敌人来阻挡……”抢渡金沙江是红二、六军团摆脱国民党军主力的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关键一步。至此,两军团完成了战略转移最艰难的历程,摆脱了国民党军主力的围追堵截。 在从丽江到香格里拉的途中,我们专门前往石鼓镇参观。小镇位于云南西北部,是滇川藏“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奔腾湍急的金沙江自青藏高原南下到达石鼓后被山崖阻挡,在这里来了个近乎180度的大转弯, 5 折向东北,形成了壮观的“万里长江第一湾”。这里河谷开阔,江流舒缓,历史上石鼓就是一个天然渡口。相传当年诸葛亮“五月渡泸”(金沙江古称泸水)、元世祖忽必烈“革囊渡江”都是选择从这里渡江。在石鼓镇前的一座小亭中,有一面汉白玉雕成的大石鼓,直径近两米,传说这面石鼓就是诸葛亮南征时竖立的。 在石鼓镇北、金沙江西岸边,修建了红军渡江纪念碑和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萧克将军题写了馆名。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兴奋地赋诗一首:“盘江三月燧烽飓,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纪念馆的前面是一座红军战士和手摇船浆的船工雕塑,底座上镌刻着“金沙水暖”四个大字。红军渡江纪念碑基座周围有不锈钢栏杆,驻足这里,凭栏远望,“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雅哈雪山树立的丰碑 在博物馆展厅深处,有一组“翻越雪山”的大型场景复原,吸引了众多游客。走到近前,仿佛置身于漫天风雪的高山之巅,只见远方一队红军战士相互搀扶,艰难地向山顶攀登。这组场景形象地反映了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翻越雅哈雪山的情景。 雅哈雪山海拔4200多米,群峰连绵,山顶终年积雪。 6 1936年4月底,红二、六军团开始翻越这座雪山。红二军团前卫四师参谋长高利国和十二团政委朱辉照率十二团为先锋,翻越雅哈雪山。经过干崖房时,遭到当地土司武装的袭击,高利国等12名红军将士牺牲。 紧随其后的红二军团大部队在贺龙等的带领下,爬到半山腰时,大家便感觉到呼吸困难,头昏脑胀,四肢无力,行进速度不得不慢了下来。傍晚,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顷刻间,漫天大雪铺天盖地倾泻而下。由于雪下得越来越大,贺龙指示大家就地宿营。他踩着积雪检查战士的宿营地,发现雪地里有一名红军战士身上大部分被雪覆盖,一动不动。他立即命令身边人员将这名战士带到他住的帐篷,但未等天亮,这名战士就牺牲了。他嘱咐身边人员查询烈士姓名,沉痛地说:“等革命胜利了,也好告诉他的亲人。”并与身边人员一起将其掩埋好,脱下军帽、眼含热泪向烈士告别。多年后,一位跟随贺龙翻越雪山的战士写下了《泪洒雪山》,记述了这一感人的故事。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藏族战士写的诗《心愿》 红二、六军团攀登雅哈雪山,共牺牲指战员上百人。圣洁的雪山铭刻着红军的壮举,烈士的身躯铸成了巍峨的雪峰。为了铭记两军团翻越雅哈雪山的壮举,在雅哈雪山上建起了“中甸雅哈雪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在迪庆长征博物馆,保存着当年翻越雪山的女将军李贞晚年写的《过中甸雪山》 7 一诗:“百洞寒裘絮纷飞,猛雪飘落换银衣。草鞋连踝陷三尺,飕飕刺骨寒风厉。弓月西挂夜茫茫,饥冷攻齿发故疾。忆愤无悔征万里,壮怀远志今古稀。” 标语墙书写的历史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在长征途中书写的标语,既像一声声号角,号召穷苦百姓走上革命的道路,又像一粒粒火种,播撒到长征的漫漫征途、千山万水。在博物馆展厅有一面木板拼接的标语墙,这是当年红军过迪庆时书写的标语。 中甸是藏民聚居区,摆在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处理好与藏民族的关系问题。为了赢得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红军对部队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要求全体指战员严格执行纪律,做到“马不踩青稞,人不进经堂,走时要清扫,借物要奉还。”为了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在中甸沿街张贴“兴盛番族,兴番灭蒋”“扶助番民独立解放”“优待少数民族、保护土司头人的生命财产”“保护寺庙,尊重僧侣”“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是番民的好朋友”“番民群众各安生业”等标语。并以走访群众、召开联欢会、表演文艺节目,举办藏团、汉团、商界代表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 在中甸,红军还将红旗插上县衙屋顶,打开监狱,释放被监禁的农奴。并颁布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 8 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滇康分会布告》,声明:“本军以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痛苦,兴番灭蒋,为番民谋利益之目的,将取道稻城、理化进入康川。军行所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幸望沿途番民群众以及喇嘛僧侣,其各安居乐道,毋得惊慌逃散。尤望各尽其力,与本军代买粮草,本军当一律以现金按价照付,绝不强制。” 红军在中甸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严格遵守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尊重藏民信仰,保护寺院,逐步取得藏民的信任和支持。并积极为红军当向导、做翻译,帮助红军找住房、买粮食、碾米、洗衣服、缝补子弹袋,有的藏民还把家里的粮、油、肉、糖、酥油送给红军。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红二、六军团长征中的部分女红军照片 在中甸休整期间,红二军团在藏经堂召开了全军党团的活动分子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策略路线决议大纲,并指出了在西北创造全国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和党在少数民族中的工作等问题,提出了红二、六军团目前的任务。这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后还将中共中央的决议大纲编成政治教材和识字课本在部队传达,有的部队为此还举行了测验和问答会。 归化寺传颂的佳话 中甸城外有一座喇嘛寺,汉语名为归化寺。当年,归化寺与土司、头人结合起来控制着中甸地区的政治、经济和 9 文化,是中甸地区的统治中心,并设有寺兵等武装。红军到达中甸后,归化寺紧闭寺门,严加防范。红军模范执行民族政策和秋毫无犯的行为不仅感动了藏族民众,也深深地感动了归化寺的喇嘛。归化寺派出喇嘛夏拿古瓦充当代表,来到红二军团部驻地中心镇公堂,向贺龙敬献了哈达。贺龙热情接待了他,并以自己的名义致信归化寺“八大老僧”,声明:“红军允许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生命财产绝不加以侵犯,并负责保护。” 5月2日,贺龙率红二军团领导回访归化寺,受到全寺僧众欢迎,并破例举行了“跳神”仪式。这是一种每年冬月才举行的宗教仪式,以庆祝丰收和祈祷吉祥如意。5月3日至4日,归化寺及喇嘛商人、富户,打开仓库,出售青稞、食盐、红糖等粮食物资给红军,红军共筹集粮食约10万斤,其中归化寺出售青稞3万余斤及大量盐巴、红糖。红军还特意委任“夏拿古瓦同志为中甸城乡及附近乡区安抚和招徕全体军民并与本军采办给养。”红军离开中甸时,归化寺还派了两队马兵,随同红二、六军团行军,使红军安全地通过了藏民区。夏拿古瓦更是为红军做了许多有益工作,解放后被任命为大中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在拜访归化寺时,贺龙还将亲笔书写的“兴盛番族”的红锦幛赠送给归化寺,祝愿藏族人民繁荣昌盛。归化寺老僧非常高兴,将这面红锦幛珍藏起来,解放后,这件珍贵的文 10 物被送到了军事博物馆。在博物馆展厅的墙上,有这幅红锦幛的照片,向游客默默讲述着“民族团结”的佳话…… 红军在藏区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仅赢得了藏族同胞的拥护和支持,还吸引了不少藏族青年参加了红军。一位叫桑吉悦希的红军战士到达陕北后,毛泽东问:“桑吉悦希是什么意思,”战士回答道:“桑吉是佛祖的意思,悦希是宝贝的意思。”毛泽东笑着说:“了不得呀~又是佛爷,又是宝贝。藏胞对长征的胜利是有贡献的。汉族有句古话,叫物华天宝,也和你那个桑吉差不多,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天宝吧~” 在一面展板上,一首题为《一个藏族战士的恋歌――心愿》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合脚的靴子,它是彩虹我也不要;感情不合的伴侣,她是天仙我也不要;奔腾的雅砻江怎能倒流,离弦的飞箭绝不会回头;我们共同的心愿,是同红军走到底。心愿~心愿~长征到底~心愿~心愿~扎西德勒~”驻足在展板前,我不由想到:这位决心“同红军走到底”的藏族战士,一定实现了他的心愿,走到了圣地延安,走进了新中国~ 长征路上的“姐妹花” 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有20多人,在一面女红军照片墙前我看到了贺龙夫人蹇先任和萧克夫人蹇先佛,她们被誉为长征路上的“姐妹花”。 11 蹇先任出生于湖南慈利县一户开明士绅家庭,1927年加入共产党。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她的弟弟蹇先为、蹇先超和妹妹蹇先佛都走上革命道路,蹇先为和蹇先超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红二、六军团出发长征后,蹇先任带着出生仅18天的女儿贺捷生与怀有身孕的妹妹蹇先佛、弟弟蹇先超踏上征途。在乌蒙山区转战时,部队常常从敌人的封锁线通过,蹇先任为了防止小捷生哭闹暴露目标,用布带把她紧紧捆在胸前,再用衣服包住头。有时包得太紧或捂得太久,打开一看,孩子的脸都变成紫色了。在过雅哈雪山时,为了不使孩子着凉受冻,蹇先任把两件毛衣全裹在女儿身上,还给盖了个小棉被。她用背篓背着女儿,拉着一名伤员骑的骡子尾巴艰难地行进。由于一路上缺粮断奶,这条小生命奄奄一息。谁料走出雪山垭口,快要断气的贺捷生突然哭出声来,蹇先任高兴得直掉眼泪。而蹇先任的弟弟蹇先超却因体力不支牺牲在雅哈雪山上,年仅16岁。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后组成红二方面军,随后开始穿越茫茫草地。就在过草地的第一天,怀有身孕的蹇先佛开始了阵痛。在一处低矮而破败的土堡里,毫无接生经验的蹇先任亲自为妹妹接生,生下一名男婴,取名“堡生”。产后的蹇先佛拖着虚弱的身体,怀抱婴儿继续踏上长征路。 12 蹇先任、蹇先佛,这一对长征路上的姐妹花,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带着孩子到达了陕北。遗憾的是,蹇先佛在长征路上生下的儿子送回湖南老家后,在日本侵略军的轰炸中死亡,成为她的一生之痛。 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格达活佛题写的诗 在红二方面军的长征队伍中还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 李贞是湖南浏阳县人,6岁时就做了童养媳。1927年加入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了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贞参加了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曾任湘鄂川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李贞与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结为夫妻。1935年11月,李贞踏上长征路。在她撰写的《难忘的岁月》中记述道:“长征开始,我担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既要和部队一起行军打仗,又要做党团工作、干部工作、收容伤病员,每天还要统计伤亡数字。晚上宿营时,同志们都睡着了,我还得给那些小红军缝补破旧的衣服。尽管环境十分艰苦,工作非常劳累,但大家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仍然是那样坚定、团结、乐观。”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贺龙在一次会上曾称赞甘泗淇、李贞夫妇是“两个模范干部,一对革命夫妻”。 长征路上的每一位女红军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她们凭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和执着,走 13 完了这漫漫征途。凝视着墙上这一幅幅女红军的照片,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仰之情…… 格达活佛的“心愿” 早就听说过朱德与格达活佛的故事,在一面展墙上,我看到了格达活佛写的一首诗:“啊,红军,红军~藏族人民的亲人,为了祖国的统一,你们历尽艰辛,踏上了征程,愿佛主保佑你们,盼你们早日归回。” 格达活佛是甘孜地区白利寺的一位活佛。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甘孜,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反动喇嘛和土司头人,组织反动武装,企图阻挠红军北上。同时对共产党和红军大肆进行造谣诬蔑,通告群众不准卖粮给红军,不准给红军带路,不准当通司(翻译),妄图置红军于绝境。但红军官兵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藏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保护寺庙,不伤害百姓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格达活佛。在一场倾盆大雨中,格达活佛看到红军淋在雨中没有抢占藏民住房,还为寺庙清理沙石,甚为感动。雨后天晴,他看到天边出现了彩虹,认为红军是神,是天地之神。于是,派人召回躲在山上的藏民,说服民众不要听信谣言。在他的宣传下,不少藏族同胞纷纷返回家园。格达活佛还积极发动群众为红军筹备粮草,仅白利寺就支持红军粮食3.4万余斤。 朱德对格达活佛的行为非常感激,专门前往白利寺看望他,向他宣传了共产党救国救民和解放各族人民的宗旨, 14 格达活佛非常高兴。甘孜地区建立波巴苏维埃政府时,他担任了副主席。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北上前,朱德在一块红缎上为格达活佛写下:“红军朋友,藏人领袖”的题词,并将自己的红军帽赠送给他,对他说:“少则5年,多则15年,我们一定会回来。” 红军离开甘孜后,格达活佛冒着生命危险,把红军留下的轻伤员转移到当地群众家中护养,重伤员接到寺庙中由他亲自护理。红军走后敌人搜捕遗留的红军伤员时,他便给每位伤病员取了藏名。后来,这些红军伤病员有的在他的精心安排下就地成家,有些伤好后继续北上到达陕北。 “红军走了,寨子空了,寨子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这是红军走后,格达活佛写下的一首思念红军的诗歌。红军离开甘孜后,他挂念长征途中的红军,写下了许多思念红军的诗句:“彩云啊光彩明亮,是红军的旗帜在发光。雄伟的高山啊,是红军的臂膀,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藏族人民永远记在心上。”“高高的山坡上,红艳的鲜花怒放。你跨上骏马背上枪,穿过荆棘的小路,攀到山那边去了,啥时再回这地方,”“山上种树盼果实,地里播种盼丰收。英雄的红军早回来啊,藏族人民盼望苦日子有尽头。”…… 1950年3月,西康解放,当年的红军回来了,格达活佛的“心愿”实现了~他先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同年7月,他为和平解放西藏 15 到达昌都,向地方当局和各族各界人士宣讲《共同纲领》和党的方针政策。8月,圆寂于昌都,时年48岁。 长征期间,三路红军共走过1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些地方播下革命火种,不仅顺利借道通过了这些地区,而且还将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团聚到镰刀斧头的旗帜之下,在那个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里,这是民心向背的最好证明。 走出博物馆,步入月光广场,蓝天白云之下,远方的雪山格外耀眼。登上大龟山,远处的归化寺和近处的独克宗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彩色的经幡迎风飘扬,耳边传来悠扬动听的藏族诵经乐曲。在我的面前是一座巨大的转经筒,上面雕刻着象征民族团结和藏族传统文化的吉祥八宝图。虔诚的藏民和游客一波又一波地转动经轮,祈求幸福平安。仰望蓝天白云下金色的转经筒,我的心中顿生感动之情。当年贺龙到达中甸后登上大龟山,从望远镜里看到远处的山林中有外逃避难的群众在生火做饭,便嘱咐身旁的向导翻译,动员群众回家生活。站在大龟山上,我仿佛看到贺龙元帅那矫健的雄姿和那一队队红军将士,他们从遥远的湘西而来,在雪域高原播下革命火种,从此,那飘扬在独克宗城头的红旗在藏族同胞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6 17
本文档为【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之五-走进迪庆红军长征博物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26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