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举报
开通vip

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沈阳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议书之三 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项 目 建 议 书 目 录 一、 社会、公众和政府需求分析 二、 国内发展现状和现有基础 三、 总体目标、阶段目标 四、 主要建设(研究)内容,拟采取的关键技术 五、 可行性分析 六、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预期 七、 计划实施起止年限与经费估算 一、社会、公众和政府需求分析 1、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求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劳动者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生活质量稳步提...

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沈阳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议书之三 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项 目 建 议 书 目 录 一、 社会、公众和政府需求分析 二、 国内发展现状和现有基础 三、 总体目标、阶段目标 四、 主要建设(研究)内容,拟采取的关键技术 五、 可行性分析 六、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预期 七、 计划实施起止年限与经费估算 一、社会、公众和政府需求分析 1、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求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劳动者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未来15年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怎样会成为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建立包括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在内的公共安全体系。 2、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需求 2000年国务院提出了要建好防震减灾的三大工作体系,即: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2002年国务院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应急指挥和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在三大体系中,应急救援体系起步较晚,无论在事业规模上、人才积累上、技术系统建设上、实际运作体制上等各方面同监测预报和震灾防御体系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在今后15年内奋起直追,加快建设进度,以尽早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建成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任务。 3、 减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地震灾害的客观需求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背景。未来10年我市及周围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阶段,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重大基础设施不断涌现,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长输管线、城市管网等生命线工程日趋密集、复杂。由于我市城区及主要城镇处于0.1g(VII度)高地震危险区,许多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都面临强地震威胁,一旦遭遇强烈地震,不仅危及工程本身的安全,且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和难以估量的间接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我市提前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需求,建设服务于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预警试验系统及示范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内发展现状和现有基础 有组织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在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已实行,但在2000年以前,地震应急工作一般都是临时性的,应急工作完成后相应的各种队伍、组织均回归原建制,没有形成一套针对地震应急特点的指挥-救援体系和常备机构与专业队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将建立地震应急体系和管理体制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2000年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2001年中国地震紧急救援队成立后,我国开始从组织体系上建设常备性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 经过近10年的建设,我国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1)建立了较完善的地震应急法律法规;(2)初步建立了“平震结合”的地震应急指挥组织结构;(3)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初步展开;(4)推进了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5)组建了精干高效、准军事化的地震现场队伍;(6)组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并将建设培训基地;(7)组建了省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8)开展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试点建设;(9)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了可对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各类自然灾害开展物资救助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 我市初步建立了地震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组建了覆盖全市的地震灾情速报网、宏观信息网;初步建立了市、县(区、市)两级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初步建立了涵盖市、县(区、市)、乡镇(街道)和重点企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结构化面试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财务人员各岗位职责公文事业单位考试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 、大型公共场所的地震预案体系;共享省地震灾害救援队应急救援资源,组建了社区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初 步建立了培训体系。但我市仍面临社会救援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紧急救援培训设施,救援队伍亟待充实和专业化,救援反应能力还需加强,救援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三、总体目标和预期成果 总体目标:通过15年的建设到2020年,将逐步建立健全我市地震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协调运行体制;建立和完善地震灾情监控系统、市-县-现场三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市-县两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系统;完善各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 具体目标:应急与救援能力可达到全市区域100%;破坏性地震参数确定后当即开始运作,20-30分钟指挥系统全面运转,1小时内本地救援力量到达,2小时外地首批救援力量到达;在全市13个区(县、市)建立120支志愿者队伍,社区建立自救互救组织比例达80%;组建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基础上,志愿者队伍达到每百万人口拥有100名;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法制化建设,力争使全市地震应急社会单位100%制订预案,地震应急救援系统组织演练的比例达到90%以上;震后24小时内使灾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达到市民人均面积1平方米;逐步使我市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市级地震应急指挥部和救灾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根据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有关地震应急工作要求以及我市突发公 共事件应急指挥预案职责的划分,结合我市地震工作的实际,建设沈阳市市级地震应急指挥部。该指挥部由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全市地震监测数据采集中心、地震信息分析处理、地震应急指挥、地震灾害综合管理等多功能组成。 2、建设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灾情监控速报系统和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 (1)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建设:综合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建立市、区(县、市)一体化、可视化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升级完善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实现震情、灾情、应急指挥决策的快速响应,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震后趋势判定快速反馈,使政府抗震救灾能够做到合理调度、科学决策和准确指挥。 (2)地震灾情监控系统建设:建立1:5万精度的全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建立县(区、市)、乡镇两级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建设为地震应急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的地震应急保障服务系统; (3)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按照中国地震局有关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标准,完善我市数据库建设,为震害预测、地震评估、应急指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地震预警信息节点建设 为共享省地震预警信息,我市设置地震预警信息节点和强震动观测台网管理系统,建设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地震预警信息节点主要是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地震信息服务。 4、地震救援体系建设 以辽宁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为依托,以煤气、电业、自来火和化工企业系统专业救援队为补充,以社区、村屯地震应急志愿者服务队为后备力量,组建我市地震救援体系。建立智能化地震紧急救援队伍统一协调管理系统,完善救援行动预案,定期开展专业演练。应急救援体系覆盖全市90%以上地区,震后15-30分钟运作,30-40分钟指挥系统全面运转,1小时本地救援力量到达,2-3小时外地首批救援力量到达。 (1)建立沈阳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以省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为基础,建立沈阳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实现救援力量资源共享。 (2)组建地震专业救援队:以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专业抢修队伍和大中型企业专业救援队伍为基础,按照“一队多用,平震结合”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地震专业救援队,针对地震灾害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3)完善社区、村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城市社区、乡镇村屯在抗震救灾行动中就近、及时的作用,完善社区、村屯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全市13区(县、市)建立120支志愿者队伍,开展自救互救,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全社会紧急救援网络。实现志愿者数量达到每百万人拥有100名,社区建立自救互救组织比例达80%的目标要求。 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 (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按照省政府(辽政发[2005]1号)和市政府([2005]7号)要求,及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和 救生设施配置标准指导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编制我市紧急疏散和避险场所规划建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明确避难场所建设内容,按照科学、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平震结合、多灾种综合防御的要求设置避难场所;将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地震应急预案,对公众进行使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宣传教育。 (2)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以民政部门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为基础,选择大型商场开辟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站,建立我市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实现救灾物资覆盖全市90%以上,增加储备品种和数量,满足应急救灾工作要求,确保震区在24小时以内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五、可行性分析 1、公共政策基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199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997年12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和实行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法律支持,尤其是印度洋地震海啸和日本新澙地震之后,各级政府对灾害预警和地震应急处置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防震减灾实际需求与政府的支持是本项目实施的可靠保障。 2、基础研究积累 中国地震局在‘九五’和‘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与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相关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不同区域尺度的防震减 灾对策研究”、“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建设”、“国家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技术研究”、“能源供应系统地震安全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地震预警系统预研究”、“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预警与灾害快速评估技术研究”、“城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预警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等,通过这些项目,使中国地震局在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强震动观测数据处理、震害快速评估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实用化技术成果,为本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3、现有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十分关注和跟踪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的系统建设和技术进展,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基础。强震动(地震)观测、仪器研制、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技术日趋成熟,震害快速评估、应急决策、自动处置装置等研究卓有成效,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和强震动观测台网已基本覆盖全国。我国自60年代就开始强震动观测,目前已布设了2400余个强震台站和水工结构、桥梁、港口、核电站等数十个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台阵。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均建设有列车自动处置系统如自动防护系统ATP、自动监控系统ATS、自动控制系统ATC、自动行车系统ATO等,一些城市的燃气供应系统、供水系统等也建立了SCADA(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这些系统为地震紧急处置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4、技术可行性 目前,我国已拥有较强的仪器研制与生产、台网(阵)设计与建设、 数据通讯与传输、强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在强震动数据处理分析、震害快速评估、地震应急决策等软件系统研制方面有一定基础;开展了基于IPv6的地震数据传输技术以及基于地震观测台网的地震预警与紧急处置技术的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设了地震预警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有可借鉴的建设经验和技术。因此,根据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的需要,升级改造现有强震动台网和建设地震紧急处置基础平台与示范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六、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减轻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灾害损失,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减轻这些设施在地震灾害中的破坏程度,可以大大减小直接经济损失;降低次生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也可以缩短震后恢复时间,使这些设施能够尽快发挥原有的功效,使依赖这些设施的企业和民众尽快地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将极大地减小间接经济损失,其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2、在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生命线工程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历史地震表明,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灾害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我市地震预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有效增强建立地震紧急处置系统的生命线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地震灾害防御 能力,提高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七、计划实施起止年限与经费估算 本项目计划实施起止年限:2006年,2010年。 本项目总经费预算为:670万元。 其中市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需市财政投资400万元 国家投资100.0 共计 500.0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灾情监控速报系统和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 100.0 沈阳市地震局 2006年3月
本文档为【沈阳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