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

举报
开通vip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 和食科孳辑卅 2007年第4期(总第171期)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学】 论西昆lm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变迁昀渊源 赫广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关键词]西昆体;科举制度;渊源关系 [摘要]北宋初期影响巨大的西昆体,其盛衰与当时科举制的变迁关系密切.宋代的 科举制度趋于完善.宋初,科举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成为西昆体产生的重要基础,对诗赋艺 术形式的重视推动了西昆体创作的发展,对学术修养的重视塑造了西...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变迁的渊源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 和食科孳辑卅 2007年第4期(总第171期)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学】 论西昆lm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变迁昀渊源 赫广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关键词]西昆体;科举制度;渊源关系 [摘要]北宋初期影响巨大的西昆体,其盛衰与当时科举制的变迁关系密切.宋代的 科举制度趋于完善.宋初,科举考试中对诗赋的重视成为西昆体产生的重要基础,对诗赋艺 术形式的重视推动了西昆体创作的发展,对学术修养的重视塑造了西昆体典赡的风格.至北 宋中叶,伴随政治改革进行的科举制改革,使得诗赋逐渐被策论取代,西昆体遭致严重打击, 遂走向衰歇.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198(2007)04—0202—04 北宋初期盛极一时的西昆体,其兴起, 繁荣和消歇,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种因素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密切关 联,尤其是科举制的变迁,对其更具有突出 的影响作用.科举制在宋代被予以高度重 视.宋太祖立国之始,即迅速恢复了隋唐 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太宗,真宗继续健 全和完善这一制度,使之成为士人进入官 僚机构的唯一重要阶梯,布衣卿相在有宋 一 代不再是一种梦想.唐代科举取士人数 很少,每年仅30人左右,并且即使中试,未 必得以授官.宋代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一 是录取人数大大增加,往往是唐代的十倍 乃至数十倍.如太宗淳化三年(922)即取 进士300余人.二是实行别头,锁院,弥 封,誊录等一系列改革,杜绝了舞弊行为, 保证了公平竞争.三是凡中进士第者一律 授官.宋代的科举考试唤起了广大士人的 极大热情,一批出身贫寒而又有真才实学 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如真 宗时的宰相吕蒙正,寇准,仁宗时的宰相李 迪,张知白,杜衍,王曾等,莫不如此."朝 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业已成为鲜活的现 实事例.田况《儒林公议》称"状元及第,虽 将兵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藩于穷漠,凯歌 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也",民谣唱 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惟有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高",均典型地反映了宋人的 这种心理. 一 ,宋初科举制对诗赋的偏重是西昆 体产生的重要基础 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礼部 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 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 冬集礼部,春考试,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简介]赫广霖(1973一),男,山东滕州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 究. 尚书省.凡进士,试诗赋,杂文各一首,策 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 义十条……."[1]因为前场不及格者不能 参加后场考试,则诗赋一场实已大定取舍, 远较后面的帖经,对策重要得多.贡院考 试进士则干脆只看诗赋优劣,以至皇帝都 要下诏干预.据清人徐松《宋会要辑稿》记 载,咸平五年(1002)真宗下诏:"贡院将来 考试进士,不得只于诗赋进退等第.今后 参考策论以定优劣."[2]省试合格者,还要 参加殿试,以成为天子门生.殿试只试诗 赋,或在此基础上加试一篇论.对于新中 进士者,皇帝还每有赐诗之举.这表明,在 科举考试中,诗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欲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应试者必须认真研 究对仗,音节,词采等方面的技巧,并努力 使内容符合皇帝和主考官的愿望.这成就 了西昆体赖以产生的土壤.事实上,包括 杨亿,刘筠在内的不少西昆诗人正是通过 科举考试或皇帝专门举行的诗赋考试而进 入仕途的. 二,科举考试对诗赋艺术形式的重视 推动了西昆体的发展 建国伊始,由于急需人才,宋王朝统治 者对科举考试中诗赋的形式没有十分严格 的要求,甚至不拘平仄用韵.但到了太宗 朝,这一状况得以转变.《文献通考》载: "太平兴国二年,上初即位,思振淹滞,顾谓 侍臣日:'朕欲讲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 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于是礼部上所试合格人姓名,上御讲武殿 覆试.内出诗赋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赋韵平仄相间,依次 用."[3]太平兴国三年(978),太宗又下诏 ,礼部试进士 书日:"自今广文馆及诸州,府 律赋,以平侧次用韵."[4]对应试律赋的用 韵作了明确的规定.虽然现在已找不到当 时对诗韵的规定了,但从对赋用韵的要求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变迁的渊源? 上可以推知,对应试诗的用韵必然有更加 严格的要求.对于韵的规定,表明了皇帝 对诗赋艺术形式的重视.应试者通过了以 诗赋为主的礼部考试,还要参加殿试,殿试 对用韵也有严格规定.《全宋诗》卷四一田 锡(940--1004)《御试二仪合德诗》下原注 "七言六韵,用心字为韵",这对我们了解当 时科举应试诗的程式很有帮助.在这种背 景下,晚唐李商隐的诗歌因其格律精严而 备受重视,一种学习李商隐,具有典赡风格 的新诗体(后来被称为西昆体)逐渐形成 了.最能反映西昆体在形成阶段面貌的, 就是杨亿《武夷新集》中的诗歌.这些诗歌 内容较广泛,风格也不够统一,但讲究用韵 和对仗,长于用典,语言华美,是其共同特 点.真宗皇帝也非常重视应试诗赋的艺术 形式,景德三年(1006)闰五月,陈彭年请令 有司详定考校进士诗赋,杂文程式,付礼部 贡院遵行,他表示赞成,下诏说:"贡举程式 宜令彭年与待制戚纶,直史馆崔遵度,姜屿 议定."[5]在此基础上,大中祥符四年 (1011)五月,翰林晁迥上言:"准诏详定礼 部贡院条制.请进士就试13,不得张烛,亦 不得将人茶担,火燎汤,茶官备试.诗赋13 止许将人《切韵》,《押韵》,《韵略》,余书悉 禁."[6]准许挟带韵书人试,表明了对诗歌 程式的高度重视.天圣三年(1025),仁宗 皇帝因前一年进士及第者诗赋等程式"多 未尽善"而停是年贡举,亦是太宗,真宗以 来重诗赋艺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西昆体的产生,本已与科举考试息息 相关;而它的高度繁荣,更是以成千上万的 应试者年复一年地研究诗艺推动所致. 三,科举考试对学术素养的重视塑造 了西昆体的典赡风格 太宗皇帝极重学术,宋代四部大书有 三部是他下令编纂的,即《太平御览》,《太 I和玄科孳辫卅 ?2007年第4期(总第171期) 平广记》和《文苑英华》.淳化三年科试,太 宗亲出《卮言日出赋》一题,结果大多数应 试者不知题目出处,为太宗所不满.《宋史 ? 寇准传》说:"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 者往往罢去."他之所以要临轩顾问,就是 要看看中第者的真才实学.年少者虽能把 诗赋写得不错,但往往读书少,不及年长者 学问大,自然就容易被这位看重学问的皇 帝罢去.真宗皇帝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同 他父亲一样,也非常注重学术.为了让应 试者有更多的时间修习学问,皇帝有时还 会罢停贡举.咸平六年(1003),大中祥符 二年(1009)两次罢举,都是让应试者有更 多的时间读书.景德二年(1005),真宗御 试《天道犹张弓赋》,题目出自《论语》,也是 他重学术思想的反映.所涉赋题,均能反 映几位皇帝的重学思想. 太宗,真宗在科举考式中既重视诗歌 的艺术水平,又强调学问,必然导致诗赋的 学问化和诗人的学者化,而这正是西昆体 诗歌和西昆派诗人的重要特征.西昆体在 咸平年间即已形成,但其作家似乎主要就 一 个杨亿,势单力薄,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到了景德二年(1005)预修《册府元龟》,刘 筠,钱惟演等都进入秘阁,他们互相唱和, 同时也互相切磋,提高了诗歌水平,西昆体 的影响也逐渐扩大.西昆体特别重视诗歌 的艺术技巧,其诗歌格律严整,属对工巧, 音韵铿锵.凡律诗中间二联莫不对仗,排 律则起首即对,终篇不懈,且无失粘,落韵 情况出现;而且语言华丽,又"佩玉冠绅,温 文尔雅,自有开国文明气象"(7].特别是 对众多典故的熟练驱使,更显示出作者渊 博深厚的学问根底.这既体现了当时的时 代风尚,又与皇帝对科举试诗赋的要求完 全合拍.西昆诗人中,有多人曾主持或参 与科举考试,这更促进了西昆体的传播. 真宗皇帝本质上很喜欢这种诗体,《隆平 集?杨亿传》载真宗曾经对王旦说:"亿词学 无比,后学多所法则,如刘筠,宋绶,晏殊而 下,比比相继.文章有正元,元和风格,自 亿始也."正因为西昆体代表了太宗,真宗 两代皇帝对科举考试中诗歌应试的追求标 准,故可成为士人猎功名,取富贵的手段. 当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编成《西昆酬 唱集》后,天下宗之,使得风雅一变,最主要 的原因就在这里. 四,北宋中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导致了 西昆体的衰歇 北宋初期的科举制对于西昆体的形成 和繁荣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到 了北宋中叶,当科举考试科目发生变迁,诗 赋变得不再重要之际,西昆体也就被抽掉 了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柢,走向衰亡. 宋仁宗即位后,开始改变先皇向及第 进士赐诗的做法:如天圣五年(1027),他 "赐新及第进士《中庸》一篇"[8];八年,"赐 新及第进士《大学》一篇"[93;自此,间赐 《中庸》,《大学》成为常例.这一做法事实 上隐含着一种新的信息,即仁宗已经不像 太宗,真宗那样偏重诗赋,而是更为重视儒 学经典.这为西昆体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仁宗时期,北宋立国已近一个世纪,国 内经济,文化呈现空前繁荣状况.同时,由 于右文抑武,宋代对外政策基本以妥协为 主,辽和西夏渐成边患;国内,冗官冗兵问 题又使得国库经常处于亏空状态.因此, 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象也日趋显现.在这 种背景下,有"开国文明气象"的西昆体就 越发显得不合时宜.仁宗庆历三年 (1043),范仲淹,欧阳修推行"庆历新政",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兼及科举改革等方面. 次年,翰林学士宋祁等人上言:"进士并试 三场.先试策二道:一问经史,二问时务: 次试论一首;次试诗,赋各一首.三场皆通 考去留."[1o]得到皇帝许可.这次改革意 义重大,因为首场考试即决定取舍.策,论 均以古体散文写成,以此确定取舍,自然会 把应试者的注意力从西昆体诗赋引向策 论.这是宋代古文运动能够兴起并取得胜 利的最重要原因,也是西昆体走向衰歇的 关捩.虽然"庆历新政"很快失败,进士考 试科目也屡有变化,但重策论,轻诗赋的倾 向从此不可逆转. 在科举考试中,诗赋的影响愈来愈小, 西昆体遂开始走向衰亡.从欧阳修嘉{;占年 间主持礼部考试的情况看,当时取士基本 以策论为中心.西昆体虽然在科场外尚可 苟延,但此时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所倡 导的新诗已成为主流.至神宗时代,王安 石推行变法,"罢明经及诸科进士,罢诗赋. 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 经,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 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次论一首,次策三 道.礼部试即增二道"[11].殿试仅试策一 道,限千字以上,诗赋则完全被赶出科举考 试领域.对于这些变革所产生的后果,苏 轼《拟进士对策》尝云:"昔祖宗之朝,崇尚 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自嘉{;占以 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 几至于熄."后来哲宗元j右年间,又逐渐恢 复了诗赋在科举考试中的决定地位,与此 相联系的即有元祜诗歌的高度繁荣.只是 当时西昆体早已灭亡,但作为艺术营养,却 深深地滋润着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大诗 人. 值得注意的是,后人论及西昆体衰落, 常常归之为欧阳修与之斗争的结果.明初 王祜,宋濂甚至说欧阳修"痛矫西昆".这 种说法显然与事实不甚符合.其实欧阳何 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变迁的渊源- 尝"痛矫"过西昆体?他甚至连批评西昆体 的话都很少说.以嘉祜二年(1057)他知贡 举来说,打击对象也不是西昆体.他的儿 子欧阳发在《 事迹 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平安创建事迹材料优秀班集体事迹材料工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优秀教师事迹300字 》中记此事说:"嘉祜二 年,先公知贡举.时学者为文,以新奇相 尚,文体大坏.僻涩如'周公国禹操畚锸傅 说负版来筑太平之基'之说.公深革其弊. 一 时以怪僻知名在高等者,黜落几尽.二 苏出于西川,人无知者,一旦拔在高等.榜 出,士人纷然惊怒怨谤.其后稍稍信服. 而五六年间,文格遂变而复古,公之力也." 为了配合政治上的改革,欧阳修利用主考 官的身份把古文写得好的二苏(苏轼,苏 辙),曾巩等拔在高等,为第二次古文运动 的开展培养了人才.但为了保证古文运动 朝着平易流畅的健康方向发展,他又对"学 奇于韩愈,学苦于樊宗师"的太学体古文予 以毁灭性的打击.这里并没有涉及到西昆 体.事实上,欧阳修虽然提倡新诗,但并不 一 味反对西昆体,恰恰相反,他对西昆体艺 术成就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在晚年退居颍 州时所编的《六一诗话》中,欧阳修称赞杨 亿,刘筠,晏殊诗句的言论就有好几处.客 观而言,我们并不否认诗文革新运动的发 展和取得胜利对西昆体的衰亡具有促动作 用,但通盘考察西昆体盛衰的诸种因素,毋 庸置疑,科举制的变迁应在其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3][11]马端临.文献通考: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M].北京:中 华书局,1986' [2][4][5][6][8][9][1O]徐松宋会要辑稿:五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57. [7]陈仅.竹林答问[A].清诗话续编本[c]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溶悦】
本文档为【论西昆体盛衰与北宋科举制度变迁的渊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