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奥硝唑与替硝唑

奥硝唑与替硝唑

举报
开通vip

奥硝唑与替硝唑奥硝唑与替硝唑甲硝唑(别名:灭滴灵,甲硝哒唑、甲硝基羟乙唑、灭滴唑)Metronidazole(Flagyl,Meronidal)【作用与用途】具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腹腔及盆脓感染,皮肤软组织、骨和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以及脆弱拟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此外还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剂量与用法】成人口服,0.2g~0.4g/次,3~4次/日。口腔含漱,可用甲硝唑含漱液,主要成分含甲硝唑0.1%。治疗厌氧菌感染,静脉给药每次15...

奥硝唑与替硝唑
奥硝唑与替硝唑甲硝唑(别名:灭滴灵,甲硝哒唑、甲硝基羟乙唑、灭滴唑)Metronidazole(Flagyl,Meronidal)【作用与用途】具广谱抗厌氧菌和抗原虫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消化道、腹腔及盆脓感染,皮肤软组织、骨和骨关节等部位的感染以及脆弱拟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脑膜炎等,此外还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剂量与用法】成人口服,0.2g~0.4g/次,3~4次/日。口腔含漱,可用甲硝唑含漱液,主要成分含甲硝唑0.1%。治疗厌氧菌感染,静脉给药每次15mg/kg,维持量为7.5mg/kg,1次/6~8小时,静滴。1较轻,可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偶有荨麻疹、瘙痒、肢体麻木及感觉异常等。2如发现有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如头痛神经衰弱运动失调等,应立即停药。3凡精神病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4肝功能不全者忌用。甲硝唑Metronidaz01e[别名](甲硝基经乙陛,灭滴灵,灭滴唑,FLAGYL)[性状]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未;有微臭,味苦而略咸。在乙醇中略溶,在水或氯仿中微溶,在乙醚中极微溶解。熔点为159℃一163℃。[作用与用途]除用于抗滴虫和抗阿米巴原虫外,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抗厌氧菌感染,本品的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而显示抗厌氧菌作用,对需氧菌或兼性需氧菌则无效。对下列厌氧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①拟杆菌属,包括脆弱拟杆菌;②梭形杆菌属;②梭状芽胞杆菌属,包括破伤风杆菌;④部分真杆菌;⑤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口服吸收良好(>80%),250mg或500mg口服,1—2小时血清药物浓度达蜂,分别为6Pg/m1和12μg/m1。静滴本品15m8/kg,以后每6小时滴注7.5mg儿g,血浆药物浓度达稳态时峰浓度为25μg/m1,谷浓度可达18μg/m1。本品在体内分布广泛,可进入唾液、乳汁、肝脓疡的脓液中,也可进入脑脊液(正常人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液的50%)。在体内,经侧链氧化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代谢,有20%药物则不经代谢。其代谢物也有一定活性。甲硝唑及其代谢物大量由尿排泄(占总量的60%一80%),少量由粪排出(6%一15%)。t1/2约为8小时。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上述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如腹腔、消化道、女性生殖系、下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对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结肠炎也有效。治疗破伤风常与破伤风抗毒素(TAT)联用。还可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用法与用量]厌氧菌感染:口服,1次0,2—0.4g,1日0.6—1.28。静滴,1次500mg,于20—30分钟滴完,8小时1次,每次滴注1小时。一疗程7天。预防用药:用于腹部或妇科手术前一天开始服药,1次0.25—0.58,1日3次。治疗破伤风:1日量2.5g,分次口服或滴注。[注意事项]1,经肝代谢,肝功能不足者药物可蓄积,应酌情减量。2.应用期间应减少钠盐摄入量,如食盐过多可引起钠潴留。3.可诱发白色含珠菌病,必要时可并用抗念珠菌药。4.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和惊厥,遇此情况应考虑停药(或减量)。5.可致血象改变,白细胞减少等,应予注意。6.孕妇禁用。[制剂]片剂:每片o.2g。注射液:50mg(10m1);100mg(20mI);500mg(100ml);1.25g(250ml);500mg(250ml)。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250ml,含甲硝唑0.5g及葡萄糖12.5g。栓剂:每个0.5g;1g。直肠给药,一次0.5g,一日1.5g。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每片0.2g。阴道给药,一次0.2~0.4g,7天为一疗程。奥硝唑与替硝唑的区别第三代硝基咪唑类,与其它硝基咪唑类药物类似,本品对多种细菌具有致突变作用,并对乙醛脱氢酶无抑制作用,在抗厌氧菌和抗滴虫方面有所加强。在外科、口腔科进行的严格临床试验观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奥硝唑与替硝唑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8.4%及85%(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2%及90.7%(p<0.05)。奥硝唑组临床症状,如发热、疼痛的好转时间较替硝唑组快(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及23.3%,奥硝唑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替硝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滴虫痊愈率分别为97.5%及83.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及17.5%。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奥硝唑治疗急性厌氧菌感染和滴虫性阴道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优于同类药物替硝唑。
本文档为【奥硝唑与替硝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8-3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