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上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上

举报
开通vip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上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主要的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主要参考的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1、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3、HJ/T397-2007固定废气检测技术规范4、HJ/T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5、HJ/T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6、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1、适...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上
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主要的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主要参考的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1、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2、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3、HJ/T397-2007固定废气检测技术规范4、HJ/T664-201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5、HJ/T373-2007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6、HJ/T75-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1、适用范围:适用于环境监测实施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测,亦适用于个污染源单位位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工业炉窑、连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的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注准GB9078-1996;GB16171-1996;GB4915-1996中的规定执行。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2、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1.2.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采用的基本方式为规定设立监控点(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按照GB16297-1996所规定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并且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1.2.2设置监控点的数目和位置:监控点最多设立4个,参照点只设1个。按照GB16297-1996所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1.2.3采样频次: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测时,连续一小时采样,或者分析方法灵敏度较高等时间间隔采4个样品的平均值,为捕捉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实际采样时间可超过1小时,若污染物浓度较低,需适当延长采样时间。1.2.4对于矮低有组织排放源造成的影响的处理:按照GB16297-1996所规定,在无组织排放监测中所测得监控点的浓度值将不扣除低矮排气筒所做的贡献值。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3监测前的准备1.3.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名称(其全称是否与单位公章名称相同)、性质(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所属行业和企业规模(大中小)、立项建设时间(确定其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标准)1.3.2主要原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应调查用量大,并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1.3.3单位平面布置图: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名称和 尺寸 手机海报尺寸公章尺寸朋友圈海报尺寸停车场尺寸印章尺寸 ;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口及其主要参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单位区域主要地形变化,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有物排放污染源的调查,并标于平面图上。1.3.4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调查: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之外还有排放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储玉米建筑物的位置和照片。1.3.5排放源所在区域气象资料调查:按月统计主导风向、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最大和最小风速、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等。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4仪器设备和监测资料的准备1.4.1现场风向、风速简易测定仪器准备:通过计量校准的三杯式轻便风向风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4.2监测时段的选择:应避开阳光辐射较强烈的中午时段进行监测。1.4.3监测现场气象条件的简易测定和判定:轻轻便风向风速表置于开阔地带,若无开阔地带可将轻便风想风速表置于高出但一般不超过15m,进行风向风速的测定(每个1min测试10次得到10个风向值(精确到5度和风速值(精确到0.1m/s)测定其各自平均值和标准片差。1.4.4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当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具有一处或多处建筑构造,或存在其他影响气流运动的地形变化等,以致可能影响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时,必须进行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自无组织排放源为起点,凡气流运动可能因受阻而改变方向之处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为流场采样点,并标注于单位平面图及测点编号。1.4.5大气稳定度的简易判定:依据一年中的日期序数计算太阳倾角;依照太阳倾角,当地纬度经度计算太阳高度;依据太阳高度和云量查太阳辐射;依据太阳辐射和地面风速查大气稳定度。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5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布设方法1.5.1当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1.5.2当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0-30cm,如下图3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5.3当围墙的通透性不好又不便于把采气口太高,为避开围墙造成的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围墙1.5-2.0m,距地面1.5m处如图4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5.4局地流场监控点设置方法:当无组织排放源与其下风围墙之间,存在有若干阻挡气流运动的物体时,由于局地流场的变化,将使污染物的迁移运动变为复杂化。HJ/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指导1.5.5如何判断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1.1适用范围:各级环境监测站及其环境检测机构采用手工方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活动。1.2引用标准:1.3专用术语: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在监测点位用采样装置采集一段时间的环境空气样品,将采集的样品在实验室用分析仪器处理的过程;24h连续采样:指24h连续采集一个环境环境空气样品,监测污染物日平均浓度的采样方式。1.3.124h连续采样适用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苯并(a)芘、氟化物、铅的采样。1.3.2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依据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来确定。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1、气态污染物监测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有:采样亭、采样系统、采样前准备、采样。2.1.1采样亭:安放采样系统各组件、便于采样的固定场所。(面积不小于5m2,良好的保温和防火性能,室内温度维持在25℃±5℃。2.1.2采样系统:采样头、采样总管、采样支管、引风机、气体样品吸收装置及采样器等组成。2.1.2.1采样头:能防雨、雪、防尘及其他异物的防护罩,其材料可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采样头进气口距采样亭顶盖上部的距离为1-2m。2.1.2.2通过采样总管将环境空气垂直引入采样亭内,采样总管内径为30-150mm,内壁光滑,采样总管气样入口到采样入口处之间的长度不超过3m,为防止湿气在总管中凝结,应采取加热且要在空气暴露点以上,一般40℃,二氧化硫应先于二氧化氮进气口。2.1.2.3采样支管:通过过采样支管将总管中的气体引入吸收装置,采样支管内径为4-8mm,内壁光滑,长度不超0.5m,采样支管与气样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处不得漏气,一般内插外套或者外套内插的方法连接。2.1.2.4引风机:用于将环境空气引入采样总管内,同时将采样后的气体排出采样亭外的动力装置,安装于采样总管末端,采样总管气流量为各采样装置所需采样流量总和的5-10倍,采样总管进出口压力要小接近大气压。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2.1.2.5气样吸收装置:为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在规定流量下,装有吸收液吸收瓶的阻力为6.7±0.7kpa,吸收瓶玻板的气泡应分布均匀。2.1.2.6采样器: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控制装置和流量、压力及温度指示仪表,采样器应具备定时、自动启动及记时功能,采样泵的带载负压应大于70kpa,流量应为:0.2±0.02L/min之间,流量计及临界限流孔的精度不低于2.5级,当电压波在10%--15%范围内流量波动不大于5%,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吸收瓶在加热槽内最佳温度分别为23-29℃及16-24℃,保持恒定,24h内时间误差小于5min。2.1.2.7采样前准备:采样总管和支管清洗、气密性检查、采样流量检查(每月1次,误差小于5%)、温度控制系统及时间控制系统的检查。2.1.2.8采样2.1.2.8.1将装有吸收瓶(含50ml吸收液)连接到采样系统。启动采样器采样。记录流量、时间、温度和压力。2.1.2.8.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并将吸收瓶进出口密封,记录流量、时间、温度和压力。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3.1颗粒物监测:采样系统、采样前准备和滤膜处理、采样。3.1.1采样系统:颗粒物切割器、滤膜、滤膜夹、颗粒物采样器组成。3.1.1.1颗粒物切割器:对TSP采样,要求切割粒径为D50=100um,对PM10采样,要求要求切割器的切割粒径为D50=10um。3.1.1.2滤膜:使用超细玻璃纤维和有机纤维膜,要求滤膜对0.3um标准粒子截留效率不低于99%,流速0.45m/s时,单张滤膜的阻力不大于3.5kpa。在此流速下抽取高效过滤器净化空气5h,每平方厘米滤膜的失重不大于0.012mg。3.1.1.3滤膜夹:用于安放和固定采样滤膜。3.1.1.4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分为大流量采样器(流量为:1.05m3/min)和中流量采样器(流量为:100L/min)两种。3.1.1.2采样前准备和滤膜处理3.1.1.2.1根据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进行。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3.1.1.2.2采样前的准备与滤膜处理总悬浮物按照GB/T15432-1995苯并(a)芘按照GB/T15439-1995可吸入颗粒物按照GB6921-86铅按照GB/T15264-94氟化物按照GB/T16434-1995《环境空气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3.1.1.2.3采样3.1.1.2.3.1清洁采样头,将采样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拧紧螺丝,以不漏气为宜,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集时间、温度和压力。3.1.1.2.3.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若有作废,重新采集。完后将采样面对折,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集时间、温度和压力。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4.1间断采样:某间断或1h内采集一个环境空气样品,监测该时段或该小时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4.1.1采集频次和时间:获得1h平均浓度值,样品采集时间应不少于45min,要获得日平均浓度值,气态污染物的来及采样时间应不少于18h,颗粒物累计采集时间不少于12h。4.1.2气态污染物采样:采样系统组成、采样前准备、采样。4.1.2.1采样系统组成:气体捕集装置、滤水井和气体采样器组成。4.1.2.1.1气样捕集装置:根据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机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可采用相应气样捕集装置,通常使用装有吸收液的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气泡式吸收瓶、冲击式吸收瓶、装有吸附剂的采支管、聚乙烯或铝箔袋、采气瓶、低温冷缩管及注射器等,当多孔玻板吸收瓶装有10ml吸收液,采样量为0.5L/min时,阻力应为(4.7±0.7)KPa,且采样时多孔玻板上的气泡应均匀分布。4.1.2.1.2采样准备:准备待用采样器和捕集装置,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检查采样系统气密性,用经检定合格的流量计对流量器校准。HJ/T194-2005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本文档为【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相关技术规范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水处理技术-朱工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7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18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22-09-1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