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0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2020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科目: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

2020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科目: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1.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首先介绍种子的多样性;然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时间关系,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观察一周后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引起学生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兴趣。在学生的前概念里很多人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必备条件。由此可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需要继续探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2、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生:猜测,花生。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师:你们说的很对。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生: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3.师: 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生:大小、颜色、软硬、表面......师:从这些方面观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种子都具备什么特点呢?生:蚕豆: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小黑点;苹果: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红枣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4.师:(出示玉米)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种子的特点,接下来请找一找,玉米的种子在哪里?生:猜测玉米粒是种子。师:玉米豆可不是玉米的种子哟!它是玉米的果实,玉米豆外皮剥掉,里面才是它的种子哦!师:(出示草莓)你知道它的种子在哪里吗?生:草莓上面的小点点是种子。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草莓的种子不在草莓里面,而是长在草莓的外面!师:(出示香蕉)香蕉有种子吗?生:猜测没有种子。师:香蕉的种子就在香蕉内部黑色的地方,只是香蕉可以用其他方式繁殖,久而久之,香蕉的种子就退化了。[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多样性。通过特殊种子的举例,使学生会找种子。]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知道种下去的种子,想要萌发时必须需要哪些条件吗?生:大胆猜测: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合的温度......师:要想知道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咱们就这样猜测可不行,还得亲自试试呢!看,这是什么?生:豆芽。师: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绿豆种子、有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等材料,和大家一起利用绿豆来研究一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要想确定这些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那么咱们还是得用实验来进一步的验证。你们想如何设计呢?生:设计对比试验。在6个瓶子里各放2张纸巾。(出示图片)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师:如果设计对比实验,接下来的几组你想如何设计?生:交流。在2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不放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在3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很多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4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放在冰箱里,制作低温环境。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盖紧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6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瓶外用黑布遮挡,制作无光环境。师:仔细观察6组种子种植的条件是什么?生:分析条件、完成表格。 序号 水 空气 温度 阳光 预测发芽情况 发芽情况 1号 √ √ 常温 √ 2号 × √ 常温 √ 3号 √√ √ 常温 √ 4号 √ √ 寒冷 √ 5号 √ × 常温 √ 6号 √ √ 常温 × 2.师:五六天后观察瓶子里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1号瓶、6号瓶的种子萌发了。师:2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生:2号瓶的种子没有水。师:3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生:3号瓶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啦。师:为什么4号瓶也没有萌发呢?生:4号瓶放在冰箱里温度太低了。师:为什么5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生:因为5号瓶瓶盖拧紧了,没有新鲜的空气。师:那我们看一看1号瓶它为什么可以萌发呢?谁来总结一下?生:1号瓶和6号瓶有空气、温度合适、没有完全浸泡在水里。3.师:通过实验,谁能总结一下植物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生:种子萌发需要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不一定需要阳光。师:看来你们真的会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将知识再巩固一下。生:观看视频。4.师:我们一起完成活动手册吧!生:完成活动手册。师:核对活动手册。[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必备的三点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6、拓展应用1.师:特别热的环境种子能发芽吗?生:不能。师:煮熟的种子能发芽吗?生:不能。2.师:种子发芽虽然与充足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有关,但是种子本身得是健康的种子才有机会发芽哦![设计意图:通过追问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活的种子才可以萌发。]【板书设计】1.种子发芽了活的种子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2.幼苗长大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幼苗长大了》是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通过观察并描述西红柿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通过回顾二年级下册《载小葱》一课中“小葱喝水”实验探究根有吸水的作用,通过玉米不定根的认识了解根有固定等作用。【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苗长大了》这一课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经历了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通过《载小葱》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有了初步探究。学生周围植物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更容易展开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的学习。但是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观察、描述西红柿幼苗的形态特征,了解幼苗成长的过程。2.知道植物的根一般生活在地下,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等的作用。科学探究:2.能运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并描述植物幼苗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3.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 词汇 英语3500词汇语境记忆pets3考试词汇二年级反义词和近义词初中词汇词汇大全考研英语二高频词汇表 、图示符号记录整理幼苗生长过程中每部分的样子。4.能依据证据运用比较、概括等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分析结果得出根的作用。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植物幼苗、研究根的作用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研究根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常见的盆栽绿植。学生材料:番茄或黄瓜幼苗生长记录,自己种植的番茄幼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呱呱坠地的婴儿经过幼儿、儿童时期会长成一位翩翩少年。种下一粒种子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幼苗长大了》来学习一下植物幼苗成长的过程及根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人的一生中早期的成长过程,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点明主题。]二、认识幼苗1.师:寒假中,老师指导同学们种植西红柿种子,要求同学们观察记录西红柿幼苗的形态、高度等变化,同学们做的怎么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的成果吧。(展示学生记录的番茄成长的数据和照片)2.师:你能说一下这些幼苗有什么变化吗?3.生:幼苗长出了叶,叶子变大了,幼苗长高了,变得健壮了……4.师:是的,幼苗长出了茎和叶,幼苗长高变大了。同学们认真观察一周龄幼苗和两周龄幼苗新长出的叶子形态,你有什么发现?5.生:幼苗刚开始长出的两片叶子的边缘是平滑的,后来长出的叶子边缘不平滑。6.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认真!番茄幼苗最初的两片叶子是子叶,之后长出的叶子是真叶,我们生活中所见所说的都是真叶。观察一下你种的番茄幼叶长大后的形状像什么呢?7.生:像一片片羽毛。(这些语言的意义何在?)8.师:非常棒,番茄的像羽毛一样的叶称为羽状叶,杨树的叶像心形,枫树的叶像手掌,每种植物的叶都有特定的形状,叶的形状是植物的重要特征。幼苗长大过程中,地上部分枝和叶生长的同时,根也在努力的生长。根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作用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植株生长过程的照片和幼苗生长记录表,让学生直观感知幼苗长大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番茄叶的特征。设疑问引出根的作用。]三、根的作用1.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栽小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等。同时我们还做过一个“小葱喝水的实验”,每天记录小葱喝多少水。同学们你还记得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吗?(这个有何意义?)2.生:小葱的根要发达,水要没过根……3.师:不难发现“小葱喝水”与植物的哪个器官息息相关呢?4.生:“小葱喝水”与根有关。5.师:没错,“小葱喝水”靠的是根,这个实验说明根有什么作用呢?6.生:“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能吸收水分。7.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小葱喝水的实验”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时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被根一起吸收。所以说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能够维持植物的生命,使幼苗不断长大,根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8.师:你印象中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哪里?9.生: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的土壤中。10.师:这是玉米的不定根,不定根属于根的一种类型,同学们观察一下玉米的不定根生长部位和特点什么?11.生:玉米的不定根从茎的下部长出,数量很多,像一个个铁钉将玉米的茎牢牢的固定在土壤里。。12.师:小组内讨论一下这样的根会有什么作用?13.生:根具有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14.师:有一种食物物美价廉被称为“小人参”,你知道是谁吗?不错,它就是萝卜。我们常吃的萝卜、胡萝卜、甘薯都属于根。有句俗语说的好: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潍坊的萝卜皮。潍坊萝卜脆甜爽口、美味多汁。同学们想一想这说明根有什么作用呢?15.生: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16.师:谁能总结一下根的主要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的思考,让学生感知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和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四、总结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吧!2.生1:我知道了幼苗的生长过程,观察到西红柿的叶是羽状叶,不同植物的叶形态上有稳定的差异。生2: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和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生3: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的土壤里。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能维持植物的生命。【板书设计】2.幼苗长大了一、幼苗长大的过程二、根的作用吸收、固定、贮藏2.幼苗长大了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衔接上节课种子发芽了,学生在继续观察长出根的小苗后,发现有根、茎、叶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聚焦学生的思维。其中,根与茎是构成了植物的主干部分,是植物形态结构上作重要的部分。本课主要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并描述西红柿或黄瓜的幼苗,了解其形态特征。第二部分:探究根的作用,了解根有吸水和固定等作用。第三部分:观察茎的位置,探究茎的作用,知道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树枝树干都是茎。第四部分:观察叶的构造,研究叶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植物没有叶子不能成活。【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低年段过程中有过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不完全理解,特别是根、茎的作用以及叶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学生还不太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常见植物的研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植物的根、茎、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说出茎的作用。2.说出叶的构造和作用。科学探究:5.通过实验,发现茎的作用是输送养料。6.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科学态度:1.乐于实验探究,认真进行观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植物是人类耐以生存的资源,要认识和保护植物。【教学重点】说出茎的作用,及叶的构造和作用。【教学难点】试验横切和纵切芹菜的茎。【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芹菜茎、刀、刀板放大镜。【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1、双色花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朵漂亮的康乃馨?仔细瞧瞧,它和你平常看到的康乃馨有什么不同?生:平常的康乃馨是一种颜色,这是两种颜色。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左手白色康乃馨,右手双色花)老师变了一个魔术,就把白色的康乃馨变成了双色的康乃馨,神奇吗?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变魔术的吗?我们一起先来认识植物的茎。[设计意图:双色花魔术的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茎的作用]2、设计实验,探究茎的作用1.师:(出示学生种植的西红柿幼苗和黄瓜幼苗),在植物中间这个部位,我们称之为植物的茎,(出示不同植物的图片),你能找到这些植物的茎吗?2.师:虽然不同植物的茎不同的形态,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你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2.学生猜测:可能有输送水分的作用。3.师: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4.生:实验5.师:你会怎么设计这个实验?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一些实验材料:插入红水杯子中的芹菜茎、刀、刀板。小组讨论一下。4.生讨论、设计实验:把芹菜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5.追问:你觉得可能芹菜茎里面有什么变化?6.生1:芹菜的茎会变红;生2:芹菜的茎内部会有红水;生3:芹菜的茎可能被红水染红7.师: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我们需要眼见为实。请同学们先观察放置一段时间的芹菜有什么现象,再像老师这样用刀分别横向切芹菜的茎和纵向切芹菜的茎(教师演示),观察茎的变化。清楚了吗?8.师: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实验,有以下几个友情小建议:(1)小组分工合作。(2)注意用刀安全。(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9.学生操作观察,完成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名称 茎的作用 第组 记录人: 实验假设 植物的茎有()的作用 实验用品 烧杯、红墨水、小刀、一株有茎和叶的芹菜 实验步骤、方法 1.把植物茎放在有红水的烧杯里,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现象?2.取出枝条,用小刀横切或纵切,观察切面的情况 实验现象 放置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植物的茎变()了;横切发现在切面上有一圈();纵切发现切面上有()。 实验结论 说明植物的茎具有()的作用10.小组汇报:生1:泡过红水的芹菜切断后,看到芹菜的茎变红了。生2:浸泡过红水的芹菜,红水被芹菜引到上面了,芹菜茎里有红丝。11.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其实染红的部位就是茎的导管,它能帮助植物运输水分。茎除了运输植物所需的水分,还能输送各种养料,是植物重要的器官之一。[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西红柿或者黄瓜的茎、学生经历猜想思考——引导设计实验——实验——图片或实物验证的过程,发现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3、拓展延伸,解释双色花1.师:学到这里,你知道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了吗?(出示双色康乃馨)2.学生同桌讨论并交流:老师的双色花是把白色康乃馨的茎切成两半,一半插入红水中,一半插入蓝水中。。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双色花确实是这样做的,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3.师:其实,在生活,还有许多特殊的茎,老师想介绍给同学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土豆、洋葱.....这些是变态的茎,有的可以供我们人类实用。[设计意图:承接开头的双色花魔术,运用茎的知识去解释背后的原因,巩固对茎的认识,并拓展植物界千姿百态的茎,激起学生探索自然的求知欲。]四、认识叶的结构和作用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的根和茎,接下来继续研究植物的叶。2.师:请你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西红柿幼苗的叶正面和反面,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颜色深浅不同、光滑度不同等。3.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等会儿请你们拿出自己带的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小组内介绍叶片。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轻重、软硬等角度进行描述。学生小组内互相描述自己的叶片。4.师:1、2、3坐坐好。哪个小组展示你们的叶片?学生展示的有梧桐叶、银杏叶、从不同角度描述。5.师:表扬观察仔细和表达清晰的小组,下面老师考考你们:你有没有观察到这些不同的叶子有哪些相同之处?生:叶子表面有很多纹路、有长长的柄。6.师:是的,像叶子表面的纹路称为叶脉;长长的柄称为叶柄,从叶子顶端到下端,不包括叶柄,称为叶片。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画出一片叶子,将叶脉、叶片、叶柄分别标注在叶片结构图的旁边,这是叶的基本机构。4.师:如果老师把这颗西红柿幼苗的叶子全部摘除,幼苗还能活吗?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5.师:统计认为能活的同学人数,认为不能存活的同学人数,一切猜想需要实验验证。老师准备了一段实验视频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6.师:现在告诉我,幼苗没有树叶能活吗?为什么?学生: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7.师:是的,绿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绿叶中的叶脉有传输养料的作用和维持了叶子的基本形状,叶柄有疏导和支持的作用。关于植物的叶的作用,我们将会在高年级中继续去研究。[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画图、交流、实验,逐步深入认识叶的结构和作用。]五、巩固总结1.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巩固加深对根、茎、叶的作用。]【板书设计】8.幼苗长大了茎:输送养料叶:制造养料3.植物开花了【教材分析】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重要内容。对植物一生的了解,是认识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价值的基础条件,是认识生命世界的重要一环。在第3课中,《植物开花了》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3课。本单元按照植物生长的过程,按顺序开展每一课的学习。在本课,种植的西红柿和黄瓜终于开花了。首先通过观察、解剖西红柿的花,认识一朵西红柿花具有的四个部分。接着再解剖黄瓜的花,能发现黄瓜花不是四个部分都俱全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对比西红柿与黄瓜的花,学生形成对花的认知有两性花和单性花。紧接着,学生观察黄瓜的雄花与雌花,学会区分黄瓜的雌花和雄花。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认识到雌花后面跟着“未来的小黄瓜”。在认识完两种植物的花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花有着繁衍后代的任务,从而了解花粉的传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为种植的黄瓜花人工授粉,体验并了解到科研工作者的不易。【学情分析】对于儿童来说,植物是熟悉而陌生的,他们知道植物无处不在,却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研究过它们,也很少有种植经验,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缺乏了解。【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花的构造,知道西红柿花有雌蕊和雄蕊,黄瓜花有分雌花和雄花。2.知道西红柿和黄瓜花的种类不同,学习区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3.认识到花为植物繁殖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解剖并观察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的结构。2.了解植物的传份方式,并尝试给黄瓜花人工辅助授粉。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花的组成结构。2.乐于尝试对自己种植的黄瓜进行人工授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花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要爱护花朵。【教学重点】认识花的结构。【教学难点】观察并解剖西红柿花和黄瓜花。【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开花的西红柿、黄瓜两种植物,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之前我们栽种的西红柿和黄瓜已经开花了,同学们想看看它们开出的花是什么样的吗?生:想。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西红柿花和黄瓜花。【板书:植物开花了】[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本课主要的两种植物,吸引学生的兴趣。]二、花的组成1.师:你们见过西红柿的花吗?让咱们一起来观察西红柿的花。2.师:在这张西红柿花的图片中,你观察到西红柿的花有几个部分?3.生:花瓣,花蕊。4.师:我们如果把西红柿花一层一层的打开,是不是可以观察的更仔细呢?5.生:是。6.师:这里我们需要用到一样工具,它叫做镊子。我们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这种方法叫做解剖。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示范如何解剖一朵西红柿的花。(需要将花的每一个部分黏在记录单的对应栏)首先,在花的最外层围绕着一圈绿色叶片状的是花萼,它具有保护花蕾的作用;接着,向内一层是花瓣,这朵西红柿花有5片花瓣;在中间的这一部分是花蕊。西红柿的花蕊是雄蕊把雌蕊包在了中间,我们需要先将雄蕊这一层打开,取下来。最中心的这一部分就是雌蕊了。我们可以观察到西红柿的雄蕊,它产生花粉的位置就在内部,所以西红柿的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花传粉的形式。也就是说,这朵西红柿花的花粉成熟之后,花粉会自动落到雌蕊的柱头上。7.师:通过观察西红柿花的各个部分,我们了解到,一朵完整的花具有四个部分: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解剖西红柿的花,带领学生认识花,对花的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学习如何使用镊子。]三、观察黄瓜的雌花和雄花1.师:那黄瓜的花也有这些结构吗?2.师:请同学们像老师刚才那样,解剖黄瓜的花。3.实验一:学生动手解剖并观察黄瓜花。4.收集并展示小组的记录单。师:观察过黄瓜的花,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5.生:黄瓜的花里没有雄蕊(雌蕊)。7.师:有的黄瓜花中只有雄蕊,有的黄瓜花中只有雌蕊。8.师:让我们对比西红柿的花和黄瓜的花,你有什么想说的?9.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西红柿的花里既有雌蕊也有雄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一朵花内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这四个部分都具全的,叫做完全花。西红柿的花就是一朵完全花。一朵花内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多部分的,叫做不完全花。黄瓜的花就是一朵不完全花。。10.师:我们观察发现黄瓜花里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像这样只有雄蕊的叫做雄花,只有雌蕊的叫做雌花?11.师:请大家再一次观察黄瓜的花,并找一找,黄瓜的雄花与雌花有什么显著的区别?12.生:黄瓜的雌花后面有一个“未来的小黄瓜”。[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观察、解剖黄瓜的花,让学生加深对花结构的认识。并能注重到雌花与雄花的本质区别。]第二课时一、阅读资料,了解植物的传份方式1.师:为什么黄瓜的雌花后面会跟着一个“未来的小黄瓜”呢?花里的雌蕊和雄蕊是什么作用呢?2.生:这个小黄瓜会慢慢长大。3.师:我们见过许多的开花植物,那你们有见过我们的主要粮食——水稻的花吗?我们来了解下水稻的雄蕊和雌蕊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花粉的。(视频3.水稻花)4.师:你们知道花粉还可以怎样传播吗?5.生:蜜蜂帮忙传递花粉,像西红柿的花可以自花传粉。6.师:植物的花朵为了能够传递花粉,想出了很多方式。像桃、油菜的花就是依靠昆虫来传粉。再如,水稻、玉米的花是依靠风力来传粉。还有像西红柿、豌豆、小麦是自己给自己传粉。[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一种植物的传份方式,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花粉的传播形式是很多种的。并了解花的共同作用,植物繁衍的一种手段。]二、拓展:为黄瓜进行辅助人工授粉,实践人工授粉的方法1.过渡,在自然状态下,有些植物可能出现传粉不足的问题,这时人们常常会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比如黄瓜、丝瓜。2.师:如何给黄瓜的花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呢?是的,将雄花的花粉用毛笔粘在雌花的雌蕊上。如果只开了雄花,雌花还没开放时,我们就需要留下雄花,用塑料袋封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存,待到雌花开放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给花传粉这个过程中,体会植物开花结果的中间历程。]【板书设计】3.植物开花了花的结构雌蕊雄蕊花瓣萼片【课后反思】实验记录单:(请在下表粘贴花的各部分) ()花的结构 花萼: 花瓣: 雄蕊: 雌蕊:4.植物结果了【教材分析】《植物的一生》一单元四课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植物结果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交流分享的一课,在这一课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前期记录的种植记录表,再来课堂上做交流。通过交流与比较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紧接着通过找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初步认识果实的构造,懂得辨别果实,辨认植物的可食部分,巩固对植物各部分的认识,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植物的利用情况,认识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多姿多彩的植物》这样一课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和二年级《栽小葱》这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的初步探究后,对探究植物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热情,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植物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本课《植物结果了》更是带领学会认识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很有成就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3.知道我们通常食用植物的哪个器官。4.认识植物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探究:7.通过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8.能利用果实的特征辨别果实和非果实。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调查身边特殊的植物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周围的植物资源,认识到植物的价值。【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知道植物可使用部分是哪个器官。【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各种植物的部位。【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同学们都把自己种植的果子和种植记录带到了班级来,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也利用课间的时间参观了,通过参观别人的成果,相信很多同学有了不一样的收获。现在老师宣布三年一班”我们的丰收节”活动开始。二、种植成果汇报2.师:“我们的丰收节”第一环节为:成果汇报我最行。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它们的种植记录。生1:(以展板汇报)我们小组种植的是黄瓜/西红柿,在种植的第几天种子发芽了.......第几天开花了...结果了.......师:其他同学呢?你们的种植记录和他们小组的一样吗?生2:(以PPT汇报)........生3:(以种植手册汇报)生4:没有种植成功的汇报3.师在黑板上列出表格,在学生汇报时师适当板书板画三、寻找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1.师:同学们都汇报得很不错,接下来到了“我们的丰收节”活动第二个环节:寻找植物生长的共同足迹。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对比一下番茄和黄瓜的种植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生汇报相同点,师适当帮忙概括。2.师: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两个视频回顾一下番茄和黄瓜的种植过程。生观看视频。3.师:通过观看视频你们能准确的总结出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了吗?生汇报。4.师总结:对比西红柿和黄瓜的植株,我们发现它们身上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看来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都有生根、发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四、总结收获1.师:经过今天“我们的丰收节”活动的开展,相信同学们不仅收获了自己亲自种植出来的果实,也收获了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但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有丰收的果实,对此,你们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生:植物生长过程并不是都是一帆风顺的。生:.......2.师总结:是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成功,也有失败的,但是失败并不刻皮,关键在于失败后怎么做,如果我们能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失败也会变成另一收获。【板书设计】4.植物结果了之“我们的丰收节” 西红柿 黄瓜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吗?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学生发言2.揭题:是的,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最后结果,那么你们种下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植物结果了》。二、成果展示1.谈话:同学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种植和记录,一定有不少丰硕的成果想要跟大家分享,下面我们请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小组展示种植记录2.谈话:同学们的种植记录都非常的精彩呢!下面我们选取了两组种植记录,请大家认真再看一看,小组讨论一下,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有没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汇报三、探究植物的果实1.谈话:西红柿和黄瓜都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系列的过程,之前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他们的种子、根、茎、叶,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他们的果实。出示西红柿和黄瓜2.活动一: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谈话:请同学们从中间切开果实,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小组实验汇报3.教师补充:切开西红柿和黄瓜我们会发现种子就包裹在果实中间,而包裹在种子外面的,生活中我们叫做皮和肉的部分,科学上我们统称果皮,所以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4.提问:那么如果西红柿和黄瓜要繁殖后代,你们觉得那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呢?学生讨论发言5.小结: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种子属于植物的繁殖器官。四、应用1.提问:你们是不是都掌握了果实的特点了呢?你能不能从下列食物中找出哪些属于植物的果实?多媒体展示甘蔗,胡萝卜,花生,苹果,香蕉,蚕豆,豌豆荚等小组讨论分类2.谈话:看来呀,植物身上并不一定只有果实才能作为我们的食物,你们能说说,多媒体上的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吗?小组讨论发言五、拓展1.谈话:植物除了能为人类提供食物之外,还未人类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你们知道人们都利用植物做了些什么吗?学生发言2.小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类离不开植物,希望同学们回去能继续观察,发现植物身上更多的奥秘。【板书设计】4.植物结果了【课后反思】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新苏教版科学教材,贴近实际生活,从观察现象到探讨科学本质,让学生能从浅入深的了解科学道理。本教材的一二单元都和植物有关,第二单元主要研究植物和环境的关系。而本课是二单元的第一课,重点研究植物的形态各异和它生长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植物的形态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通过学习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为四年级下册《生物与生命》中对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情分析】三年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也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了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兴趣浓厚,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还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还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我要在课堂中要多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环境特点。2.借助资料,分析观察,了解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的密切关系。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发现冬青树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方法。2.通过探究研讨一些常见树木的过冬方法。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常青树是否落叶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3.了解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教学重点】了解植物与大自然的关系。【教学难点】探究研讨一些常见的树木的过冬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冬青树叶,杨树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游戏导入:通过歌曲、观察日记猜常见植物。师:每猜出一种植物,问:它长在哪呢?(1)歌曲:小小()花呀!开满竹篱笆呀!一朵连一朵呀!吹起小喇叭,吹奏一曲农家乐呀!山村富了千万家!生:牵牛花(2)观察日记:它是碧绿的,由几十片细小的叶片组成,它的每根枝条上都带有小刺,手不留意碰到它,会刺出血来。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沿着叶柄合拢了。生:含羞草(3)图片师:这些植物长在不同的环境里,下面我们来学习《不同环境里的植物》2.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牵牛花和含羞草的形态,以及它生长环境,引发学生探索植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二、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1.师:植物王国里的植物形态各异,下面让我们进入植物王国旅游攻略,开始一场植物旅游。我们一个选择不同的馆室,去认识一些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师:通过旅游攻略图,一个一个植物的带领学生从茎干和叶子等方面仔细观察,把握植物形态特征)生:观察回答(水瓶树:少树叶,大肚皮;巨人柱:棱形柱状有刺和毛;椰子:羽状叶,簇生;芭蕉树:叶片宽大,主叶脉粗厚;松树:树叶针状,束生。)2.游戏穿过时空隧道,帮植物找家。师: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那么上面的那些植物从里来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为他们找家。生:做游戏。(水瓶树:草原;芭蕉叶、椰子:热带沙滩;巨人柱:沙漠;松树:高山。)3.我是小导游师:他们的家不同,环境特点也不同。那么大家一起进入他们的家,了解他们的环境特点。(1)小组活动:完成环境卡,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报告。了解环境的特点。生:填环境卡 环境 特点 沙漠 降水少,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 热带海滩 高温多雨 草原 旱季和雨季 高山 土层薄,气温低,积雪覆盖(2)以做小导游的形式报告,向同学们介绍四个环境的环境特点。如:请大家跟我走进热带雨林,这里炎热又多雨,到处是茂密的树木,猛兽众多。3.什么特点植物适合在这样的环境生长呢?生:(沙漠:根深,叶片,耐旱,耐温差;高山:茎粗,叶厚小,根深,耐寒,矮小。草原:根系浅,叶片容易卷曲;热带海滩:茎干柔韧性好,叶片宽大,叶脉粗壮。)4.恶劣环境的植物能在较好环境里生存吗?他们长得会怎样?请看视频生:看视频,谈感受。师小结:在恶劣条件下生存的植物也能在较好的环境中生长,长势可能会更好!所以不要让外来植物入侵本地环境,有可能带来灾害。[设计意图:通过旅游攻略,观察植物图片和环境图片,小组活动讨论,游戏让学生直观感知,再结合实际的讨论,明确植物形态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植物的形态各异都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视频播放让学生懂得恶劣条件下的植物在条件好的环境能生存,甚至造成危害。]三、动手操作比较冬青树和杨树的叶子1.师:小组活动,完成冬青树和杨树叶子的比较,填好卡片,然后派代表报告?通过软件轮流切换,各小组讨论交流过程。师:1.2组摸一摸表面的光滑程度,3.4组观察树叶的形状、厚度,5.6组观察过冬时是否落光叶子观察这两种叶子,分别有什么特点?填好卡片。生:小组汇报(冬青树叶椭圆形厚,有蜡纸层,光滑。杨树叶心形,薄、粗糙,落叶)杨树到秋天叶子变黄,最终脱落,冬青树一年常青,但是在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地区冬天在室外很难成活!2.师:冬天来了,一些常见树木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过冬的?请看视频。生:回答(很多常见树木靠落叶来保护自己,度过严寒的冬天。)3.师追问:在秋冬季没有变黄、脱落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生:叶子厚,有蜡质层,叶子较小。)4师:叶子的这些特点都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是它求生存的本领。[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冬青树和杨树叶子的不同特点,都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四、设计常青树是否落叶方案1.师: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来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请小组合作,派代表把本组的建议表达出来。。师提示: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生;设计方案如:师:树木过冬都要落叶来适应寒冷、干旱的冬天,所谓的“适者生存”,所有的植物想要生存下来,必须适应环境。[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方案,让学生学以致用。]【板书设计】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水瓶树草原椰子树热带海滩芭蕉树热带海滩植物适应环境巨人柱沙漠松树高山【课后反思】6.沙漠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课聚焦沙漠环境,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分三个部分依次展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观察一些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教材出示了一组较为典型的沙漠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强化对沙漠植物的认识;下面列出的芦荟和石莲花是两种不典型的沙漠植物,是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做铺垫。第二部分,以多浆植物中学生较容易见到的仙人掌和芦荟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一部分以动手探究为主,分三个活动递进式展开。活动一,找仙人掌的茎和叶,引导学生发现它的形态特征:茎绿色、覆盖蜡质,叶退化为刺。活动二,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构特征:内部含有大量水分。活动三,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仙人掌(或芦荟)储水的秘密。第三部分,以骆驼刺和梭梭为例,介绍这类沙漠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与第二部分的内容一起,为学生总结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节课聚焦沙漠这一环境,但学生对沙漠植物知之甚少,因此,先介绍一些沙漠植物,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然后借助比较常见、形态特征比较明显的仙人掌和芦荟,通过观察、挤水、和模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更易理解沙漠植物与其环境的联系。【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一些沙漠中的植物。2.认识仙人掌的形态结构。3.知道仙人掌和芦荟能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科学探究:9.能通过观察仙人掌,找出它的茎和叶,并画下来。10.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1.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骆驼刺和梭梭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构特征:具有发达的根系。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本领,体会沙漠环境下植物生存的不易,意识到要保护环境。【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教学难点】能将观察、操作的结果与模拟实验的现象建立联系的,发现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仙人掌盆栽、仙人掌、芦荟、放大镜、托盘。学生材料:勺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植物能生长在哪些环境?(生:土里、水里、沙漠、森林......)2.(出示图片)师: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沙漠)3.师:很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沙漠里的植物》。(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引出课题《沙漠里的植物》。]二、认识沙漠里的植物1.师:沙漠的条件怎么样?(生:缺水、炎热、土地贫瘠、日照强烈、风大沙大......)2.师:你知道哪些沙漠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生:仙人掌,有很多刺,扎手/仙人掌切下来再种下去还可以成活(生命力顽强)3.(出示图片)师:这些沙漠植物有什么特点呢?(点击图片超链接局部图)(生:①仙人掌:靠它很长的根活下来;有很多刺,刺是用来保护的自己的;②梭梭草:细细的;像海藻;一节一节的;③骆驼刺:能开花,有刺,尖尖的;④沙棘:有黄色的小果子,叶子长长细细,尖尖的。)4.教师补充(出示图片:宝石花、胡杨、沙柳、仙人球、芦荟)(生:仙人掌和仙人球有什么不同?外形、花开的位置、结的果实不同)5.师:那这些植物要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肯定要有一些特殊的本领,谁来说一说?(生:仙人球的刺就是它的叶子,本来它的叶子是很大的,但因为生活在沙漠的环境里,没有水分,它的叶子就慢慢变成了刺生:很多沙漠植物的都是细细,小小的,因为这样消耗的水分更少。)6.师:这是宝石花和芦荟的叶子,观察一下和其他沙漠植物有什么不同?(胖胖的/比较厚)12.师:这些沙漠植物长得(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耐干燥,耐风沙,生命力顽强。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沙漠植物都能在极度干旱的环境下生存,像芦荟、宝石花只能生活在半沙漠地区或沙漠边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沙漠中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三、观察仙人掌1.(出示仙人掌图片)师:我们今天就来观察一下你们熟悉的仙人掌。2.师:仙人掌的茎和叶在哪?(学生指出,ppt标出茎和叶的位置)3.师:用什么方法观察茎和叶?如果想观察得更清楚呢?(生:放大镜)4.师:使用放大镜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①观察时放大镜对准物体,调整好与物体的距离②拿的时候握住镜柄的位置。③不能用手摸镜片,否则会使观察到的像变模糊。④镜片是玻璃,拿的时候轻拿轻放。。⑤不能用放大镜对准着太阳或其他光源观察(注意安全!)5.师:观察仙人掌时还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注意事项:小心仙人掌的刺,不能用手摸!(再次强调安全问题)6.指导记录单的填写。(注意观察仙人掌的表面和刺,画出仙人掌的茎和叶)7.学生分组实验(仙人掌盆栽、放大镜、记录单)8.学生汇报(投屏展示记录单)生:茎上面的皮是绿色的,上面有很多刺,刺是黄色的,尖尖的。师:这些尖尖的刺是?(叶子)师:还有补充的吗?生:仙人掌的茎的扁扁的,比较宽。师:伸出手,看一下像什么?(手掌),这种形状称为掌状。除了我们观察到的,仙人掌的茎还有什么形状?(柱状)生:表面看起来滑滑的;师:茎的表面覆盖的这层很光滑的是蜡层,不透水。师:茎的表面上除了蜡层、叶刺,还能观察到什么?生:上面有细细的毛,看上去毛茸茸的。9.师:我们观察到仙人掌的表面很光滑,有蜡层、叶刺和毛,它的叶子是针状的,茎是掌状的。(出示仙人掌的局部放大图)[设计意图:通过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仙人掌的外形特征。]四、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1.师:刚才我们观察到仙人掌的茎(出示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种常见的沙漠植物——(芦荟)的叶子,它们两个有什么相同点?生:都是绿色的/都鼓鼓的。2.师:为什么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都长得这么肥厚(鼓鼓的)?学生猜测:里面有空气/有水3.师:你要怎么研究,验证你的猜想?生:拿刀切开观察/用手压/用榨汁机试一试4.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拔掉刺的仙人掌、去皮的芦荟、勺子和盘子,你们可以试着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5.示范实验方法:把剥皮的的芦荟和仙人掌分别放在盘子中央,大拇指按在勺子上,其余四指握住勺子柄,用力往下按压,直至没有东西流出。6.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注意事项:①小心刺,注意安全!②整个实验都要在盘中进行③分工合作,不争不抢。④认真填写记录单。⑤试验完成,把材料放回原位,整理好卫生。7.指导记录单填写8.学生分组实验9.师:仙人掌和芦荟挤压前和挤压后是怎样?你发现了什么?10.学生汇报①挤压前很厚/鼓鼓的。②从切开的侧面看过去是透明的;③挤压后有汁/液体/水流出;挤出来芦荟的液体是黄色的;④挤压出来的东西有点像果冻,粘粘的。11.师:仙人掌和芦荟挤压后流出这么多汁,说明什么?(它们里面含有很多水分)12.师: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比较肥厚,能够存储大量水分,以帮助它们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认识到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形态上的共同特点,再通过挤压实验,让他们意识到这个结构的储水作用,最后将两者建立联系。]五、探究仙人掌储水的秘密1.师: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环境下生存,除了与它的茎能储水以外,还可能跟他们的什么结构有关?6.学生猜测:叶子是针状的、茎的表面有蜡层能减少水的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7.师:那要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实验)我们的实验材料有湿巾、不透水的蜡纸、水分测试仪,怎么做?生:把湿巾卷起来模拟仙人掌的针状叶;表面用蜡纸包住,模拟仙人掌表面的蜡层。2.师:那你们怎么知道仙人掌这样的结构到底有没有减少水的蒸发?3.生:还可以再拿1张相同的湿巾放在旁边和前面的对比,看谁比较湿。4.师:平铺的湿巾模拟的是什么?(生:普通的/叶子宽大的叶片)13.师:除了这些还要注意什么吗?(三张湿巾放在相同的地方、间隔相同的时间观察湿巾的干湿情况)14.师:可是因为这个实验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出结果,我们课堂上来不及完成。所以,老师提前录好实验视频,大家仔细观察。15.播放模拟实验视频。16.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17.师:卷起来而且包上蜡纸的湿巾剩余水分最多,平铺的湿巾最干,说明仙人掌的针状叶和蜡层能减少仙人掌体内的水分蒸发,以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18.师: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试一试,看看和视频的现象是不是一样,做好记录。[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在动手操作中,形象直观地认识到仙人掌的针状叶和表面蜡层能有效减少体内水分地蒸发,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五、了解沙漠植物的根1.阅读资料(骆驼刺和梭梭草的根)2.师:从资料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生:①骆驼刺和梭梭草都有发达的根系;②它们的根可以伸得很深很远)3,师:还记得根的作用是什么吗?(吸收水分)5.师:它们的根系这么强大,扎得深且远,这对他们在沙漠中生存具有什么意义?生:可以从土地里吸收更多的水分。6.拓展视频:胡杨的根系(图片超链接本地视频)4.师:我们这节课认识了这么多形态个异的沙漠里的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5.师:为了适应沙漠炎热干旱的环境,沙漠的的植物往往拥有强大的根系,为了能吸收尽量多的水,而且有自己的储水结构,叶片比较细小、表面有蜡质尽量减少水分蒸发,这些都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领。它们就像这片沙漠的守护者,点点绿色闪烁的是生命的光芒,为了阻止荒漠化,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也要努力,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希望有一天,漫漫黄沙能被一片青葱所覆盖[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总结形态不同的沙漠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打下基础。]【板书设计】6.沙漠里的植物肥厚的茎/叶:储水适应沙漠植物针状叶/蜡层:减少水分蒸发干旱环境强大的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课后反思】7.水里的植物【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中的第三课。《植物与环境》单元以“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究主题,通过对“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里的植物”、“水里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两个层次、三种类别的植物进行观察研究,让学生初步建构“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生存”这一知识体系。本课作为二单元的第三课,是在第一课总体认知和第二课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性探究学习活动,在单元教材内容上与第一课形成总分关系,与第二课和第四课则为平行关系。教材内容呈现从观察池塘里的植物外形特征开始,让孩子们的视角进入水生植物的世界;接着由水族箱的植物怎样生存引发孩子的讨论,将研究重心从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转移到适合水里环境的植物身上,让孩子们通过问题的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向;再通过对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莲”(叶柄和地下茎)的实验观察,了解水生植物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进化形成的生物性特征;并在阅读红树在海里的生长状态和自己种植睡莲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宽水生植物的知识面,延续对水生植物的观察、研究,积聚更多的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在这一系列的讨论观察活动之中,隐含了一个能力训练点——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并逐步进行探究活动,这也是与本册教材中的专项训练相匹配的内容。在这一课的教材中,孩子们进行水生植物话题讨论和实验观察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这两个活动之间,需要有一个对探究问题和实施步骤的引导作为环节之间的过渡。【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对周边事物的实验观察保持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对于植物的观察,孩子们在此之前大多集中在校园里、公园里的植物,或是生活中手能接触到的植物上。水中的植物他们可能在家里、花鸟市场看到过,但是缺少认真观察、仔细研究的经验。在本课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将会出现植物身体各部分名称及作用这样的知识性信息,也会有运用观察猜想和实验验证去获得探究体验的过程与方法,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已经逐步积累的知识及能力,而在本课的学习中将会继续得到巩固和延展。在阅读活动中,可以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设计活动,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在语文课的训练中具备了提取段落主要信息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后进行分享交流,就是学生合理进行信息处理的表现。持续性的观察活动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不少体验,在种植睡莲的过程中可以对孩子们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观察要求,比如:留心观察睡莲叶片的变化。希望通过此课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在已有的探究能力和植物知识基础上收获更多。【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生活中常见水生植物。2.知道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内部中空能通气且能漂浮在水面,茎柔软则能适应水流。3.了解更多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生存的本领。科学探究:19.通过观察能描述生活中常见水生植物的外形。20.能以观察猜想、实验验证完成对水生植物的观察活动,并在讨论交流中归纳出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秘密。2.能在已有的技能基础上,与同学合作完成观察实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植物为了适应生存而改变自己的外形特征,明白保护环境就是让更多植物能延续生命。【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生植物。【教学难点】确定一个适合的探究问题,并按照步骤完成探究活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小刀、水槽、托盘。学生材料:水葫芦、金鱼藻、荷叶(带茎)、莲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中形成认知1.师:孩子们,你在家里或是花鸟市场见到过水族箱吗?在水族箱里,除了各种各样的鱼儿、活蹦乱跳的虾,还有什么是吸引你注意的?(预设)生:水草、海藻、水里的植物……2.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水里的植物。(板书课题)3.出示图片(池塘里的植物),师: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植物?它们生长在池塘的哪个位置?(对于图片中呈现的水生植物,学生可能不会准确说出植物名字,所以在描述时能叙述清楚图中植物所处的位置和外部形态即可。)[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生植物的外观,并运用语言进行科学描述。]二、讨论中确定问题1.师:对于生活在水里的植物,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呢?你有哪些疑问?(预设)生:漂浮植物是怎么漂浮在水面的?水里的植物也需要呼吸吗?怎样获得空气呢?……(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2.师:孩子们,想想看,哪一个问题适合我们在科学课堂上进行研究?(老师注意引导选择问题的关键点:科学性、材料、场地、实验过程等)3.师生共同确定探究问题:水生植物的身体有什么结构特点?4.师:针对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进行研究?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5.小组讨论探究步骤,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关键词(问题、猜想、实验、结论)。[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具备区分科学问题和普通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步骤的梳理中强化探究的过程。]三、实验中找到证据1.师:水生植物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让我们先从带柄的莲叶和莲藕上去找答案。2.实验一:观察荷梗和莲藕。1)师提出问题:荷叶柄和莲藕的内部可能是什么样的?(学生进行猜测)2)老师将切开的荷叶柄和莲藕分给学生3)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4)学生归纳荷叶柄和莲藕的结构特点5)师介绍:像荷叶柄这样,中间有空洞,是为了输送空气,完成与氧气的转换。莲藕身体里面的孔也是为了能让空气顺利进入莲的身体,这样水里的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3.实验二:观察水葫芦或金鱼藻1)图片观察放在水里的水葫芦和金鱼藻,提出问题:A.水葫芦能浮在水面,它的身体里面可能是什么样的?B.金鱼藻能在水里随波飘荡,它的茎会有什么样的特点?2)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猜想。3)小组观察,验证自己的想法。4)观察的同时进行准确记录(活动手册)5)学生归纳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结构特点。6)讨论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4.观察实验总结:同学们在确定好问题之后,在合理猜测的基础上对带柄莲叶、莲藕、水葫芦、金鱼藻的结构进行观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看到这些水生植物能适应水中生长,是因为它们的茎有着特殊的结构,有的柔软,有的体内有空洞,有的体内含有大量气体。[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水生植物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准确记录观察结果的科学能力的培养。]四、阅读中丰富知识1.师:除了生长在池塘里、水族馆里的植物,还有很多植物也生活在水里。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2.学生阅读教材P20页红树在海里的生长状态。3.阅读分享:红树生长在哪里?红树的是怎样让自己适应在水里生长的?它的身体有什么特殊的结构?(学生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一些了不起的植物,它们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归纳)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去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的阅读,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关于水生植物的信息。]五、活动中延续兴趣1.师:水生植物是怎样在水中生长的?让我们做一个小小植物学家,一起种植一颗睡莲,观察它的生长过程。。2.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睡莲的种植方法。(PPT呈现睡莲种植步骤)3.师:为了让我们能顺利种出睡莲,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预设)生:记得给提供睡莲充足的水;每天留下观察睡莲的变化;可以用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睡莲需要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设计意图:将种植睡莲作为课后观察活动布置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延续对水生植物的观察热情,并在种植睡莲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耐心,学会尊重生命。]【板书设计】7.水里的植物提问→结构特点?猜想→身体轻、内部空……验证→荷叶柄、莲藕、水葫芦、金鱼藻结论→结构特殊的茎!【课后反思】8.石头上的植物【教材分析】本课围绕石头上的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青苔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学生了解青苔主要特征的基础,可由学生的切身体会入手展开教学,借助实验观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青苔只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对于卷柏,学生接触较少,可以通过实验和视频的方式了解它在水分充足和干燥缺水时的状态,理解它们被称为“九死还魂草”的原因,从而明白它们为什么能在干旱石崖上生存。【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到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为学生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又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观察的植物带到教室,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把握课堂重难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青苔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2.知道卷柏的生理特征——耐寒能力超强。科学探究:21.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青苔根、茎、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2.比较卷柏在干燥缺水和水分充足时的不同形态,发现卷柏耐旱的秘密。科学态度:了解石头上的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了解石头上的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点】石头上的植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点。【教学难点】石头上的植物与生活环境相互的适应性。【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卷柏,青苔,镊子,手持显微镜。学生材料:实验记录表,水槽,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大多数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可有些植物却生长在石头上,你见过它们吗?(ppt出示南庭芥、青苔、虹如玉图片)2.师:按照表面、边缘、石缝来介绍它们的生活环境。[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石头上也会长植物,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并聚焦研究对象。]二、出示青苔进行观察1.课件出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诗句描述的是什么植物?2.师:课前让同学们都各处寻找了青苔,能说说你是在哪发现它们的吗?生1:盆景的石头上。生2:潮湿墙根的石头上。3.师:它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阴暗潮湿的石头边缘。4.师:石头上没有水分和养料,为什么青苔可以长在石头上,它有哪些特殊本领呢?生1:它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2:它长在水边的石头上。生3:可能它的茎和叶也能帮助吸收水分。5.师:同学们的猜测都很有道理。那么青苔有没有像大多数植物一样的根茎叶呢?我们一起观察一下吧。6.老师分发青苔、手持放大镜、镊子、牙签。(ppt出示观察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观察。)7.介绍观察方法:用牙签轻轻地从苔藓丛中分离出几株个体;用镊子夹取苔藓个体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如:植株的形态和颜色、茎的长度、茎的质地、叶的厚薄和大小等;拨开土粒,寻找青苔的根,观察它的形态;一面观察一面画出观察到的青苔的样子。8.观察结束,学生汇报。生1:它的茎比较柔弱。生2:它的叶又小又薄。生3:它的根比较短、细、有绒毛。9.青苔的根与正常植物的根相比,有什么不同?10.师:青苔的根又细又短,它能满足植物吸水的需要吗?(ppt介绍“假根”)11.师:通过对青苔根、茎、叶的观察,你知道他们对青苔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吗?生1:青苔的根又细又短,有绒毛,所以能把青苔固定在石头上。生2:它的根虽然不能吸收水分,但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快速吸收水分。12.老师小结(ppt出示青苔知识简介,了解它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青苔根、茎、叶的特点,知道青苔与生活环境相互的适应性。]三、研究卷柏1.师:石头上的植物有多种多样适应环境的本领,有些植物的耐旱本领非常强。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种长在石头上的植物——卷柏。(ppt出示水分充足状态下的卷柏图片和干旱枯萎的卷柏图片)介绍卷柏。2.卷柏在水分供应充足时,植株的叶片基本是展开的,这时候看着是翠绿的,很美。但是在它缺水的时候,叶片基本会弯曲起来,也就是卷起来了,所以和枯萎的野草是很像,其实这时候它依然是存活的,只需要给它一些水分,它就能够正常生长了。3.师:卷柏多生活在向阳的山坡岩石上,或干旱的岩石缝中。1959年,日本一位生物学家采集卷柏并做成标本,11年后,他把标本放入水中,标本竟然活了,因此卷柏又被称为九死还魂草。。4.师:想一想,卷柏为什么能生长在石头上,它有哪些特殊的本领?生1:干旱缺水时,它的叶卷缩起来变得焦干,进入假死状态,当得到水分,温度适宜时,它就大量吸水,枝叶舒展,又苏醒过来。生2:干旱石崖难以保持水分,它要经过多次枯死和还魂才能长大,所以叫九死还魂草。5.想一想卷柏的耐旱本领和仙人掌的抗旱本领有什么不同?6.讨论并得出结论:卷柏是通过休眠的方式应对干旱,当缺水时,所有的代谢几乎停滞,等到环境适宜再重新生长。仙人掌是通过自身储存大量水分,叶子变成针状减少蒸发来应对干旱,在干旱环境中,并没有停滞代谢。(ppt出示)7.师:卷柏的耐旱本领对它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卷柏的耐旱本领使它能在干旱缺水的石崖上生存,这种适应环境的改变增加了生存机会。[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卷柏的特点,知道卷柏与生活环境相互的适应性。]四、总结拓展1.师:学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生1:青苔的根又细又短,有绒毛,所以能把青苔固定在石头上。它的根虽然不能吸收水分,但青苔表面可以直接快速吸收水分。所以青苔适宜生长在潮湿的地方。生2:我知道卷柏又叫九死还魂草,它的耐旱本领极强。生3:我知道了植物之所以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为了适应环境,增加生存机会。生4: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植物生存,植物的特点对应所属环境,适者生存。2.将卷柏继续泡水,再观察。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设计意图: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植物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板书设计】8.石头上的植物一常见的石头上的植物二观察青苔1.青苔的茎比较柔弱2.青苔的叶又小又薄,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3.青苔的根又细又短,有绒毛,只有固定土壤的作用,不能吸收水三观察卷柏1.卷柏又叫九死还魂草,耐旱能力极强2.适应环境改变,增加生存机会【课后反思】这节课讲解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来展开教学,如果环境允许,课前可组织学生采集青苔,让学生对青苔的生活环境有初步认识。观察时,要求学生拨开土粒,观察青苔的假根并描述它的形态。观察结束后,凭借已经学过的知识,说出茎、叶、假根的功能。要特别关注青苔的假根只有固定土壤的作用,不能吸收水分。要仔细观察青苔茎的高度,叶的厚度,理解青苔的叶兼备从环境中吸收水的功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要努力向着这个方向靠拢。课堂上学生设计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退居为教学的辅助角色,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最后让学生课后查资料搜集更多长在石头上的植物,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既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思考、回顾,又有利于下节课的引入。9.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教材从生活入手,一步步揭示有关声音的科学。首先让学生感受声音,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其次让学生用保鲜袋制造声音,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猜测,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最后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发声方式。教学时,学生在感受声音——制造声音——实验验证——解释现象——拓展感受的层层递进环节中,经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如: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无意间的活动中能“制造”声音。但是,熟悉的生活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也不会专门去探究声音的奥秘,对科学探究过程更没有真正领会其严谨性,也不具备独立的科学探究能力,欠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步骤、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地对声音的产生进行专一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学生通过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操作活动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科学探究: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过程中,经历声音产生的研究过程。科学态度:学生在操作实验中亲身感受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研究要尊重事实,同时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声音有关的生活现象。【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音叉、水、水槽、小鼓等。学生材料:尺子、水、塑料瓶、音钹、实验记录单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受声音。(3分钟左右)1.上课之前我们先听听录音:(国歌声、鸟鸣声、铃声、汽车喇叭声、婴儿哭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在这些声音中,你对哪种声音最难忘,你想到了什么?小结: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探究声音的奥秘。(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激发对声音世界的探索兴趣。二、初步探究,制造声音。(5分钟左右)1.同学们刚刚听到那么多不同的声音,那你能制造声音吗?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保鲜袋,你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请每个小组先思考再动手试试,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否可行。(学生实验研究,教师巡视)2.班级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实验情况?教学预设: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3.小结:同学们通过吹、搓、弹、拍等方法发出了声音。【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制造声音方法的过程比较分析,初步将“发声”与“动”建立联系。三、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1.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方法能使物体发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2.学生猜测,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敲击、碰撞、摩擦、摇晃……)谈话: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四、深入探究,验证假设。(一)探究尺子发声时的现象1.(出示尺子)介绍实验方法(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注意轻轻弹击。)提问:弹拨尺子会有什么现象?请同学们猜猜。(生猜测)2.我们的猜测对吗?请同学们实验验证吧!3.请同学们迅速将实验物品整理,汇报在弹拨尺子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种现象吗?4.生汇报现象。(试讲过程中,学生回答到了振动,此时可以追问:你听到他说的词吗?振动,真棒,掌声鼓励。再请一个同学叙述振动。)PPT完善表格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尺子 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 尺子在上下振动 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上下来回地、迅速地运动,物体的这种运动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就是振动。(二)探究音响发声时的现象1.是不是其它物体发声时也像尺子那样振动产生的呢?请继续观察实验。播放音乐,你们知道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2.你看到振动了吗?怎样知道音响在振动呢?(手摸,有的同学会说在电视上看到的能说明音响在振动的方法及现象。)3.老师准备了一个气球,当把气球放在音响前,猜会有什么现象?(演示:气球挂在音响前,学生观察现象)4.刚才老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尺子 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 尺子在上下振动 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音响气球 将气球放在发声的音响前 气球在振动 音响振动可以产生声音5.小结:音响发声时是音响在振动,这个振动虽然看不到,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如气球来观察。(三)探究向塑料瓶吹气发声时的现象1.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你们想独立完成一项实验吗?那老师现在给每组同学准备了特殊的礼物——泡沫粒和不带盖子的塑料瓶。下面请每个小组想办法使塑料瓶发声并观察发声时的现象,填写研究报告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2.班级汇报: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成果?还有没有不同的实验方法?3.根据学生汇报完善表格。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尺子 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 尺子在上下振动 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音响、气球 将气球放在发声的音响前 气球在振动 音响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不带盖的矿泉水瓶、泡沫粒 空瓶里放泡沫粒,吹瓶口 瓶内泡沫粒在振动 瓶内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4.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你发现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振动产生声音。)五、研究终止声音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再猜一猜:终止声音,振动会停止吗?1.引导实验: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5秒,再停止5秒。(教师用ppt呈现倒计时)2.你们有什么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发现当声音停止时,物体的振动也停止了。(板书:振动停止)3.你能让物体声音消失吗?想试一试吗?(生演示:提供音钹,先让音钹发声,再按住,其他同学听)小结:物体在振动产生了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消失了。(板书:声音消失)【设计意图】体验并描述尺子、瓶子、音响、音钹等物体发声时的现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进而获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时明白了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这一现象。六、运用研究成果,解释现象(5分钟左右)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也消失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2.演示:敲击音叉,接近水面,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每个小组准备一水槽水,教师敲击音叉在每个小组接触水面,演技观察现象)3.演示:鼓面放水,敲击鼓面,给每个小组演示一次,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七、课外拓展,了解动物的发声1.我们不仅能在实验中发现物体振动产生发声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其实动物也有自己的发声方式,请同学观察视频,一起来了解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鱼类等动物的发声。。八、总结评价,概括声音产生。(2分钟左右)1.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2.师生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回去后多留意身边与声音有关的事情或问题,多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将你的发现或问题告诉大家。【板书设计】9.声音的产生10.声音的传播【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课,与第一课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在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的基础上学习声音的传播,同时,本课中的耳朵结构以及鼓膜的作用为下一节课保护听力的学习打基础。教材顺应学生思考、探究知题的线索,按探究主要步骤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第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把握位于校园各处都能听到铃声"的现象。聚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并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第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做声音在真空中、水中、空气中、固体(桌子)中传播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递声音。第三、观察振动传递,类比认识人耳以类比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了人耳的基本构造,并以卡通图像形象地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从实验现象观察振动的传递引起其它物体振动,进而帮助学生认识鼓膜因外部声音引起振动而使人听到声音,第四、制作活动,拓展应用制作土电话并用所学概念解释王电话的原理。【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并且声音的传播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一课非常感兴趣。经过几年科学课及课外书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对于声音的传播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还不明确,所以需要实验来亲身探究得出准确的结论。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但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3.了解鼓膜的作用,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科学探究:1.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理解鼓膜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制作土电话,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教学重点】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教学难点】比较观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声音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水,小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走向教室,这说明了什么?生: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2.师:那说明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怎样的?(板书:方向)3.师:四面八方。(板书:四面八方)[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门见山的引起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方向,并得出结论。]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1.播放一段视频,提问学生:你听到了铃声了吗?2.师:声音到你耳朵这段距离上,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揭示课题,板书声音的传播)生:空气(板书:空气)3.师:原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谁能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通过空气听见声音的?生: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等。4.师:这么多情况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那如果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还能听见声音吗?5.师:那我们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听力的挑战?(视频:重复播放闹钟消声的实验验证学生的假设)6.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真空不能传声)7.师:目前我们知道了气体能传播声音,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8.我们将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ppt出示书本上固体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来保证实验的效果。①敲击桌面时要轻轻敲击。②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9.围绕问题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10.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11.师: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液体能传播声音吗?生:作出猜测12.师: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把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到密封袋中,然后放在水里,如果还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如果不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13.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声音。14.师:我们看见有人在钓鱼的时候,都要静悄悄的就是因为?生: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声音。[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验和演示实验穿插进行,让学生能有松有驰的研究完成三个问题,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能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三、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1.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声音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那我们通过哪个器官听到声音的呢?(板书课题生答:耳朵。)2.师:关于耳朵你知道些什么?3.活动一:认识耳朵的构造。师:看来同学们对耳朵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一个耳朵模型,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认识下耳朵的结构。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师:根据这个模型和ppt图片,我们一起简单画一画耳朵的结构好不好?先是我们能看见的耳廓——然后是小管道(外耳道)——像鼓面一样(鼓膜)——然后是我们人体最小的骨头,由三块骨头组成(听小骨)——然后像蜗牛形状的(耳蜗)——最后就是听神经,传递给我们的大脑。(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师:这些结构都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视频来了解一下。4.活动二:认识鼓膜的作用师:视频中说鼓膜有什么作用?生:回答师:因为鼓膜在耳朵里,我们看不见,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模拟下耳膜,这是一个纸屏,上面还有一个泡沫小球,一个小鼓,请你拎起小鼓,鼓面对准纸屏,连续敲击,观察纸屏和小球的变化。生:学生小组实验。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小球的跳动。。师:为什么小球会跳动?总结:其实这个纸屏相当于我们耳朵的——鼓膜,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设计意图: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详细的描述实验现象,在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通过类比认识,让学生了解看不见的鼓膜的振动作用。]3、制作土电话1.师:老师这个有个玩具(出示土电话),你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2.生:找两名同学演示3.师:它为什么能听见对方的声音呢?4.生:棉线能传播声音。5.师:你想不想也有一个你自己的土电话呢?我们来看段视频,了解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因为时间关系,课下完成,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制作。[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土电话,这样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板书设计】10.声音的传播【课后反思】11.不同的声音【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但学生对于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从未研究过。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究有关声音的强弱和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声音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引导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着的不同声音,试着解释不同声音背后的秘密。本课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1部分,猜声音。通过猜声音游戏来认识自然界中声音各不相同,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帮助学生建立“声音具有不同音色”的认识,并不提及“音色”的概念。第2部分,认识音量。通过敲击同一个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得出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想一想,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出影响音量大小的因素。第3部分,认识音调。通过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相同材料,但长短、粗细、大小不同的物体,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得出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规范学生对音量的认识。再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音调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紧接着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因素有关?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用电子动画展示水杯琴,演奏一段乐曲。认识噪音。教材出示问题,听到下面场景发出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觉?提示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一些噪音的来源。介绍什么是噪音。噪音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降低噪声,利用视频等手段介绍一些学生不易接触的有关噪声危害和消除或减弱噪声的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已经感知过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只是对于声音的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刻,而“音量”和“音调”本身又是相互交叉的,知道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学生对于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是很难正确区分和表达的,但对于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本节课中设计两组实验,都是容易操作,实验现象很明显,容易得出结论,第一组实验探究声音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先做演示实验。敲击鼓面,听声音,让学生观察后,说出有什么不同?在学生说出原因后,进一步探究,再借助纸屑这个拐杖,把不易观察到现象进一步放大,思考后得出结论;在让学生分组实验;第二组实验分组让学生动手去验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制作一个乐器,培养乐于分享与合作的态度。【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在观察、制作的实践活动中,描述物体声音在音量、音调等方面的不同的特点。知道声音存在音量和音调的区别。2.能够对不同物体的发声情况进行区别与辨识,学会利用不同声音的特点制作发声装置。科学探究:1.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有什么有关提出假设。2.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科学态度:1.在小组合作的制作与演奏游戏中运用相关概念,形成科学实践活动的好奇心,培养乐于分享与合作的态度。2.体验到声音的美妙。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噪音带来的危害,学会保护听力的常识。【教学重点】能辨识声音在音量、音调方面的区别,了解声音与发声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物体声音不同的特点设计制作发声装置。【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适宜的歌曲录音、铝片琴及相关视频等。学生分组材料:小皮鼓、三角铁、装有不同水量的小瓶若干、长短不同的金属管、其他各种适宜发出不同声音的物品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王国,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演员,同学们先来听一听,猜猜他是谁?(看PPT)生1:赵本山,周星驰。生2:不认识。2.师:猜对了。声音到底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看PPT)生1:赵本山的声音沙哑,周星驰的声音尖细。生2:两个人的声音不同。3.师:你的嗓音和其他人一样吗?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生1:我的声音大,生2:我的声音小;生3:我的声音高,生4:我的声音低;小结: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各有特色,声音有大小的变化,声音还有粗细变化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不同的声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再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兴趣,为研究不同的声音打下伏笔。]2、音量1.师:我给你们带来一个乐器大鼓,敲两次,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生1:一个声音大。生2:一个声音小。生3:一个声音强,生4:一个声音弱;3.师: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板书】4.师:那么音量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猜一猜。生1:与用力的大小有关。生2:用力大,音量就大;用力小,音量就小。是不是这样呢?老师演示,用两种不同的力来敲。5.师:为什么用力大的时候,声音就大(强),用力小的时候,声音就小(弱)?大家想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得借助一个小助手。(小纸屑)课件出示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纸屑,先用小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振动;2.再用大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纸屑振动;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学生边思考边探究。[设计意图:把不能看到的振动,通过纸屑进一步放大。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等会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生1:用力大的时候,纸屑跳得高,声音强;用力小的时候,纸屑跳得低,声音弱;生2:用力大的时候,纸屑跳得很高,声音强;用力小的时候,纸屑跳得很低,声音弱;是不是这样呢?看视频。7.师:纸屑跳得高,说明鼓面振动幅度大;纸屑跳得矮,说明鼓面振动幅度小;轻轻敲鼓面上的纸屑跳得不高,振动幅度小;用力敲鼓面上的纸屑跳得高,振动幅度大。8.师:声音的强弱跟什么有关?跟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较大,声音越强,反之,声音越弱。9.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分组实验。10.友情提醒:在做实验之前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制造不同的声音,然后再动手做。11.小组交流。说说你们的发现。12.生1:用力大,声音强;用力小,声音弱;生2:用力大,声音大(强),用力小,声音小(弱);13.师: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听一首《幸福拍手歌》跟着音乐的节奏击掌、跺脚。14.师:想一想,音量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小结:音量的大小与所用力度的大小有关,用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强弱还与什么有关?最前面一排的同学听到的音量强还是最后面一排听到的音量强呢?15.小结:距离远近也能影响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跟振幅的大小有关。[设计意图:通过听觉感知,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声音强弱的原理。在实验中种感受音响音量的条件。]三、音调1.师:进入音乐会现场,听一听,猜一猜是什么乐器的声音?看PPT钢琴。声音有什么特点?生1:声音有时低,有时高;生2:声音有时悦耳,有时刺耳;生3:声音有时好听,有时难听;声音中除了有强弱的变化,还有高低的变化。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2.师:你会制造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吗?现在提供给你们器材,水量不等的瓶子、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想想看,怎么去做?(先思考怎样制造高低不同的声音,然后再动手做。)分组实验。3.师:友情提醒:用相同的力去做下面的实验,使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敲击铝片琴,长短不同的管子,找出最高音和最低音。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内容。研究高低不同的声音。 研究方法 什么情况下发出的音量最高 水量不等的瓶子 水量越少。 铝片琴 铝片琴越短。 长短不同的管子 管子越短。我发现,音调的高低与_物体的形状―有关,---短、细、薄、紧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厚、松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4.师: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音调的高低有什么因素有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形状)有关。5.师:发出音高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发出低音的物体呢?(短、细、薄、紧的)物体发出的音调高,(长、粗、厚、松)的物体发出的音调低。6.师:同学们,想不想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长度不同的塑料管,制作小乐器,合奏一段音乐,比一比,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学生小组合作。上讲台来展示。课后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乐器。7.拓展——自制乐器电子动画游戏展示水杯琴。[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三个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声音的高低与材料的松紧、粗细、长短等有关。然后再分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音调的高低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这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有指导,让学生做有效的探究。]四、噪音1.师:刚刚听了同学合奏的音乐,很好听。接着听到下面场景中发出的声音,你有什么感觉?。生1:很刺耳。生2:心理很难受。这种声音就叫噪音。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板书】让我们再来认识其它的噪音,以及降低噪声的方法。。2.噪音及降低噪声的方法看PPT谁来说说降低噪音的方法有哪些?(1)隔音(2)吸音(3)消音3.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交流。(1)不随便挖耳朵;(2)避免经常置身嘈杂环境;不制造噪音;(3)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4)佩戴防噪声耳塞;(5)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或者闭嘴,用手堵耳;(6).生病时不要大力擤鼻涕;。。。。。。。。。。。。。师:做个小实验:用手捂住耳朵,老师轻声说话,你们听得见吗?生1:听不见。生2:听不见。4.听力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对于听力有障碍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那我们要学会关心、爱护有听力障碍的人。[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噪音,利用文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噪音的危害,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最后利用实验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的角度来感受,学会关心他们,报以同情心和爱心。]5、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11.不同的声音1、音量声音的强弱叫音量。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三、噪音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课后反思】4.1.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三阶段:对比总结。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书籍、桌子、窗帘等。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1.展示:一座房子的图片。师:请问这座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建造而成的?2.生:独立观察并进行思考两分钟,回答问题。3.师:你能用表格将这些材料的名称记录下来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4.学生记录。并尝试进行分类。5.学生活动:汇报记录结果。其他小组聆听汇报,并对他人的结果进行点评或者补充。教师汇总意见,并进行评价。6.小结: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7.学生活动:根据上面的学习,请调查一下你同桌的书包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请记录在表格里。 物品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是否天然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料进行分类。]三、研讨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特点。1.展示:翻开教材X页上罗列的木材、沙粒、石油、纸、玻璃、塑料的图片。问:你们能不能区分这些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那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2.生:思考并举手回答。3.师:评价并进行引导分析。(1)木材:由木质纤维构成。可以加工成——纸。(2)沙粒:可以加工成——玻璃。(3)石油:可以加工出——塑料。4.小结: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是有没有人工合成材料的出现。5.自己阅读教材X页和X页,了解羊毛、石料、铁锅等,是怎样获取的,是什么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对比不同,让学生发现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重要区别和一些关联。](过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接下来,让我们从实验中,对比观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不同。四、探究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1.师:这里有棉花和腈纶棉,怎么比较它们?2.学生:思考并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再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完毕后由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案设计最具有操作性。3.引导:用浸一浸的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吸水本领。(暗含着条件的控制,教师要加以指导。)当然,研究方法还可以把同样大小的棉花与腈纶棉的一端放在水里,过一段时间观察另一端是否有水流出,水量的多少是否不同。4.师:烧一烧的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气味等作观察,并让学生认识到肉眼难以鉴别是何种纤维时,用火烧是比较简单可靠的方法。棉花是植物纤维,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腈纶棉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如果燃烧后既有黏胶状熔化物又有烧头发的气味,这就是丝毛与合成纤维的混纺衣料。。5.学生观看演示实验。[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性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重要特征。]五.应用1.师:为什么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2.学生思考并回答。3.启发引导:资源的消耗、人们的浪费、人造材料的性能改进等等方面。六.调查活动回家调查家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板书设计】12.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课后反思】13.纸【教材分析】《纸》位于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接一级主题的第一课。它首次展开对二级主题的研究,为其他的三个次级主题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是研究纸、金属、塑料的引领课。纸是学生常见常用的材料,学生对纸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个性差别大、情绪不稳定、自控力不强。在学习方面,学习任务、活动范围都较低年级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组织性、规范性、严谨性更强;在交往方面,三年级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一个双向帮助阶段,同学之间出现关系比较好、比较稳定的好朋友,但还不能患难与共。他们往往会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准;在科学实验的小组安排中可以酌情考虑此项因素培养孩子合作分工的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也是这一时期要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三年级学生有了两年的科学学习铺垫,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科学的方法,了解科学课学习的过程,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学生科学课的学习理念、实验方法仍需科学教师的引领、讲解和示范,相信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会不断了解掌握,从最初的渗透到之后的独立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过程会逐步形成。真正实现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纸,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2.了解纸的发明史,懂得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生产出不同特点的纸张,方便了生活。3.知道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防水性能不同,根据这些纸的特性,不同的纸做可以成不同用途的物品。4.了解蔡伦改进了造纸的工艺和材料,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科学探究:1.在纸的吸水性实验设计中能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设计完成实验。2.能设计实验了解纸的结实程度、防水性能,在实验操作中控制好变量与不变量。科学态度:1.知道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分享实验成果。2.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3.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节约用纸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纸的种类越来越多,懂得科技改变生活。【教学重点】了解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防水性能有强弱,生活中根据纸的特性可以做成不同用途的纸制品。【教学难点】在纸的吸水性实验中能运用差异法设计实验。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并在实验操作中能控制好变量与不变量。【教学准备】教师材料:1.水槽、红水、胶头滴管、烧杯、宣纸、报纸、A4纸。2.课件、实验记录单学生材料:1.各种纸:牛皮纸、卡纸、A4纸、毛边纸、书写纸、餐巾纸、报纸、宣纸。2.两张边长为5cm的正方形A4纸、油画棒3.大小一样的三种纸6套(宣纸、报纸、A4纸)【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课题):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纸,你知道哪些纸呢?2.生:餐巾纸、牛皮纸、作业本纸……3.师:这些纸做的生活用品有什么特点呢?4.生:餐巾纸吸水性强可以擦嘴巴;生:牛皮纸结实可以做包装袋;生:作业本纸光滑不渗水可以写作业……5.师:是的,我们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医疗、娱乐各个方面都会用到纸。纸的作用很大,纸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了。[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作业本、餐巾纸、人民币、牛皮纸袋、报纸、纸杯。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及它们的用途,教师掌握学生对纸的认知程度,同时板书课题:13.纸。]6.师:纸是怎么来的呢?7.播放视频,介绍纸的发明史、人民币是什么材料做的。[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纸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方法,发明的新材料。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探究过程:1.谈话过渡到探究纸的特性师:如果老师不小心在实验桌上洒了水,你知道用那种纸擦干最好吗?为什么?生:餐巾纸,因为它的吸水性最好。师:老师要寄一双鞋给远方的亲人,你觉得那种纸包装合适呢?为什么?生:做纸箱的瓦楞纸,因为它结实。师:过年老师家招呼客人,需要一次性纸杯,你会帮老师选择吗?生:选择结实、厚一点、不渗水的纸杯。师:同学们刚才说到了纸的吸水性、渗水性、结实程度,这些都是纸的特性。师:如果老师用作业本纸擦桌子上的水,你觉得效果会怎样?为什么?生:效果不好,因为作业本纸吸水性不好。师:哪种纸的吸水性好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纸的特性,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探究纸的特性。]2.实验探究活动实验一:探究纸的吸水性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打开看看里边有什么纸?生:宣纸、报纸、卡纸师:同学们猜猜看那种纸的吸水性强呢?请将你的预测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师:你猜测的一定准确吗?怎样证明?生:不一定正确,通过实验来证明。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滴管(课件演示滴管的使用方法),你能用它来设计实验吗?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呢?生:时间、高度、纸的大小、观察角度等。[设计意图:全班讨论交流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课件中设计对比实验的提示,不断完善,让实验更严谨。例如:如何做到一样的高度;如何让三种纸吸水的时间一样长;如何观察;最后如何观察记录等。]师:小结实验步骤:(1)先将三种纸准备好(2)三位同学练习正确使用滴管,熟练操作用滴管滴一滴水的量(3)另一位同学观察同伴将滴管放置三种纸一样高的位置同时滴一滴红水(4)三秒之后同时观察水渍的大小比较纸的吸水性(5)记录实验结果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实验(2)注意实验的准确性(3)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单生:合作实验,记录结果。[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报告单并小结宣纸的吸水性最强,报纸的吸水性适中,卡纸的吸水性最弱,同时板书:宣纸的吸水性最强。]实验二纸的结实程度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同一张报纸从不同的方向撕开用力的大小不同呢?师:演示讲解纸的横向、纵向,你认为哪种情况结实呢?生:我猜横向结实,因为竖着撕报纸不费力。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呢?所有的纸都是横向结实吗?生:需要做实验比较。师:平时我们比谁劲大用什么办法?生:扳手腕。师:怎样让纸也来扳手腕?生:用两张纸条,一张横向,一张纵向十字交叉拉一拉。师:怎样比才公平?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生:纸的大小相同,两个人用的力气相同,要同时用力拉,每种情况最好做三次,更准确。师:你能用老师准备好的三种纸条比较纸的结实程度吗?生:完成实验,记录结果。[设计意图:这个实验的设计环节需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仍然是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时引导学生先预测再合作完成实验。教师要实时观察学生做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正确实验,完成记录单。]实验三纸的渗水性师:同学们,你们折过纸船吗?师:老师折过一只纸船。那是夏天的时候,有一次我站在小河上游,想让纸船捎一些东西给不远处下游的小朋友,可是失败了!因为纸船还没到下游就湿透了,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折一只不渗水的纸船吗?生:用油画棒将纸涂满颜色后折出的纸船就可到下游去了!师:为什么油画棒涂过之后纸船就不渗水了呢?生:因为油画棒不怕水,它里边的蜡油是不吸水的。师:你说的对吗?生:我们试试看就知道了。。师:怎样证明你的说法可行呢?生:用两张纸作比较,一张用油画棒涂满颜色,另一张什么也不涂,折出同样大小的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里看看哪个不渗水,如果涂过色的纸船不渗水就说明我们的办法是可行的。师:我们来试试吧!生:学生实验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用油画棒涂过的纸船和没涂过的纸船有什么不一样?生:白色的纸船很快底部就湿了,涂过色的纸船底部不但没湿,而且水好像和纸船关系不好,挨不到一起。师:我们给两种纸船滴上一滴水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涂色的纸船上的水滴是鼓起来的,像一个面包。生:没涂色的纸船上的水滴很快就渗进纸里了。师:看来,同学们的建议是可行的,下次老师就用这种办法让小船送东西啦![设计意图:这个实验设置了情景,利用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在一步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测的方法可行,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优良品质。]三、拓展应用:1.课件展示:一张普通的贺卡纸要消耗10克优质纸张,每10万张为1吨,合4.8-5.2立方米木材,相当于5棵20年生的树。如果生产1000万张贺卡,将要砍掉500棵这样的树。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2700吨纸、27万吨水。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张纸,一年就节约4745亿张纸,就可少砍伐158万棵树。[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知识链接,使学生有环保意识和节约用纸的意识。]2.思考:我们应如何节约用纸?(1)纸巾擦嘴时用一半。(2)旧本子背面做草稿。(3)课本循环使用。(4)生活中能用毛巾尽量不用纸。(5)正反两面打印文件。(6)废纸回收再利用。(7)电子化办公,减少用纸。(8)打印机旁贴上“节约用纸,善待资源”标语。[设计意图:让学生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出策,并能将自己的主张应用到生活中去。]十、板书设计:13.纸宣纸报纸A4纸实验预测:★★★★★★吸水性能:★★★★★★14.金属【教材分析】《金属》这一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带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三课内容。在二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材料》一单元中,已经对材料进行了初步的辨别和分类,对不同的材料也进行了简单地观察和研究。以之前学习的经验作为基础,本课对金属这一材料进行更深入的观察研究。本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发现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应用;探究金属的共性;探究金属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用途。【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主体是三年级下册的学生。知识储备方面,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先前的学习也帮助学生储备了一些关于材料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探究能力方面,观察记录的本领在低年段的课堂上已经基本掌握,也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而本节课难点综合考虑金属各方面特性,即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目标,学生能力较为薄弱,需要教师格外关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的共性,如具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2.知道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硬度、轻重等。3.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选择金属材料是要综合考虑金属的各方面特点。科学探究:23.通过观察、探究发现金属的共同特点。24.能探究金属的不同特征,并根据金属的不同特征分析去用途。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金属的性质。2.体会到要认识一个物体要从多方面全面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够在全面了解金属各方面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金属的不同用途。【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究金属的性质。【教学难点】综合考虑金属各方面性质分析其不同的用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木棒、塑料棒、铜棒、铁棒、铝棒、锤子、砂纸、热水、烧杯、锤子、天平、相同大小的铜块、铁块、铝块。【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对材料世界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研究一种材料——金属。同学们对金属了解吗?我们教室里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2.学生思考并列举教室中的金属制品。3.为什么这些物品要选择金属作为制作材料呢?金属具有哪些优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再来回答这些问题吧。[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课题,发现周围的金属材料。再用问题作为引导,调动学生探究金属性质的积极性。]二、探究金属的共性1.师:同学们知道哪些金属呢?金属有那么多成员,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和其他材料相比,金属有什么特点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铁棒、铜棒和铝棒,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吧。2.学生观察金属,并结合生活经验推测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板书记录。3.师:同学们的提出了很多想法,它们是不是金属的特性呢,那下面我们就来验证吧。作为对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木棒和塑料棒。4.教师出示研究方法:(1)用砂纸打磨,去掉表面杂质,观察颜色。(2)将金属棒和塑料棒、木棒同时放到热水里,用手摸一摸感受温度的不同。(3)用锤子敲打它们,观察它们形状的变化。5.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交流实验结果。6.小结:金属都具有光泽、延展性和导热性等共性。7.视频介绍南京金箔工艺,进一步了解金属的延展性。[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活动旨在认识金属的共同特性,首先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可以发现一些共性,比如硬度、轻重等方面。还有一些特性,比如导热性、延展性,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一些经验,但缺乏系统认识和提炼总结,对于这些我们再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研究后获得更完善的认识。探究实验中加入木棒和塑料棒作为对比,进一步认识这些特性是金属独特的性质。]三、探究金属的不同特性1.师:我们找到了金属这么多共性,那为什么我们制作不同的物体时要用不同的金属呢?不同的金属有什么哪些方面是不同的?2.学生回答不同金属的不同特点。3.师:同学们认为不同金属的硬度、轻重等不同,我们来通过实验看一看是不是真的不同。你打算如何比较不同金属的硬度和轻重呢?4.学生设计实验并交流实验方案。5.师:不同金属相互刻画比较硬度;用天平称量相同大小的不同金属,比较不同金属的轻重。6.学生实验,观察金属的软硬和轻重不同。7.师:不同金属不仅在软硬和轻重方面有差别,其实在各个方面有不同。下面这张表格可以帮助大家认识不同金属的特性。8.学生阅读表格,了解不同金属的不同特征。[设计意图:探究金属不同特征这一活动中,学生先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推断出金属的不同特征;自行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推断,得出结论;再通过阅读资料对金属的不同之处有更全面的认识。调动了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习的能力。]四、研究金属的不同用途1.师:了解了金属的这么多特性,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了。现在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要选择最合适的金属来制作如下这些物品,你要怎么选择呢?2.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制作炒锅、易拉罐、导线、首饰的材料分别要具有什么特性?3.学生思考并在记录单中填写。。4.师:请大家根据老师所给的金属特性资料,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并说明自己的理由。5.学生完成记录单,并汇报自己的想法,同学交流修正。6.师:选择材料时我们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要能够全面分析资料,根据自己的需要比较金属的各个方面的特点,做出适当的取舍,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全面考虑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五、认识合金1.师:航天器所使用的金属材料要具备哪些特性呢?每一种金属都有优点,但也有缺点,有什么办法可以将他们的优点集于一身呢?2.学生根据了解的航天知识推测航天材料需要的特性。3.观看视频资料了解钛合金。4.把金属可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混合在一起制成合金,合金比单一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设计意图:学生对航天有天生的好奇心,在航空航天中选用的材料需要面对多方面的考验,此时钛合金出现就可以作为合金的优点的一个代表。帮助学生理解合金比较于单一金属具有突出的优势,也意识到材料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和技术的革新有重要的作用。]【板书设计】14.金属【课后反思】15.塑料【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本课作为本单元四个次级研究主题的最后一个,并不像前三个主题一样通过指导动手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而是直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此材料的优点、缺点。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一是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二是了解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展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两大活动是针对一种材料研究其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塑料的特点和利用情况,有利于唤发学生探索科学和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科学,培养科学素养,从正反两个角度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材料后,对塑料是一种材料的概念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材料,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塑料的秘密,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塑料的直接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把学生们引领到神奇的“物质材料世界”。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3.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科学探究:25.对于塑料的性质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26.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科学态度:1.在对塑料性质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2.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2.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对于塑料的性质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塑料的危害》视频。学生材料:塑料线,羊毛线,塑料尺子,木尺子,塑料杯,不锈钢杯子,塑料袋,纸袋,塑料碗,陶瓷碗,表面皿,镊子;【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寻找身边的塑料制品(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这里有一辆乐高玩具小车,你们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生:塑料2.师:对,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塑料制品随处可见。请你用敏锐的眼睛仔细观察,教室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3.生:桌子,凳子,摄像头,铅笔盒,尺子,自动铅笔……4.师:通过大家的汇报。对于塑料,你有什么感受?生:塑料的用途真广泛啊,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见塑料制品。5.师:是啊,自从塑料被人类发明后,塑料便与我们的生活相伴相随、密不可分了。那么,它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它究竟有哪些优点、缺点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塑料的世界,探究塑料的特性。(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塑料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了解塑料的用途广泛。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二、探究塑料的优点1.师:在本单元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了纸、金属、木头等材料的特性。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制品相对比,有哪些优缺点呢?今天我们按照小组内的分组材料,从透明度、质量、价格、耐腐蚀、环保等角度分析塑料制品的特性,把结果填写到实验报告单上。将学生提前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分别领取一组实验材料。第一组:塑料尺子,木尺子;第二组:塑料杯,不锈钢杯子;第三组:塑料袋,纸袋;第四组:塑料碗,陶瓷碗;2.师:请各小组代表来汇报你们对比的结果?生1:塑料尺子透明、质量轻、价格便宜。生2:塑料杯子质量轻,价格便宜,透明。。生3:塑料袋透明、价格便宜、防水,结实。生4:塑料碗强度高、耐腐蚀、不容易摔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追问,你为什么觉得它弹性好?为什么觉得它结实耐用?及时评价学生表现,你真会观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比较,得出塑料的优点。)3.师:塑料的优点真多啊!最后,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生:质量轻、弹性好、不易碎、不怕水,色彩艳丽和价格便宜…….(教师板书塑料优点)过渡:除了上述优点之外,塑料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不导热、不易锈蚀等优点,使得它可以替代其他材料,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现在,已经研制出了抗菌塑料、纳米塑料、生物塑料、防弹塑料等等,塑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接触塑料与木头、金属、纸等材料,运用感官比较找出塑料的一些性质,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性质的了解。其次,培养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学会使用统计表对比的方法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三、比较塑料制品和羊毛制品1.师: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根绳子,你们来猜猜,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一根绳子是塑料的,一根是羊毛的2.师:这两根绳子在外观上非常的相似,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能辨别塑料绳子和羊毛绳子呢?学生观察思考,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生:羊毛绳子的表面有细毛(教师纠正为羊毛纤维),而塑料绳没有;羊毛绳子很软,而塑料绳子有点硬;拉一拉,塑料绳容易拉变形,而羊毛绳子不易变形。3.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除了通过我们的感官观察绳子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进行研究,例如可以用烧一烧的办法。老师已经给大家提前准好了表面皿、镊子和手套。由于实验过程比较危险,请大家看老师的演示操作,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强调操作中用镊子拿绳子,将燃烧的绳子放在表面皿上,待灰烬完全冷却后,带上手套捻一捻灰烬。)生:观看教师操作过程。4.师:在演示操作中,引导学生用手轻轻煽动闻一闻气味。引导学生等待灰烬冷却后,带上手套捻灰烬,观察灰烬的不同。生:观看后自己动手实验,并将方法和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5.师:我们请各小组代表来分享一下,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结果。生:塑料绳子靠近火焰时往上缩卷,而羊毛绳子在燃烧的时候有烧焦羽毛味道。6.师:有没有同学仔细观察燃烧后的灰烬,看看是否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观察)生:塑料燃烧后的产物结成了黑色的小球,而羊毛燃烧后的产物是散开的灰烬。7.师:如果用塑料绳子和羊毛绳子分别做一件衣服,你怎么辨别呢?说说你的理由。生:看衣服的表面,比较光滑的是塑料做的,表面粗糙的是羊毛做的。也可以用烧一烧的方法,如果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的是羊毛做的,灰烬是黑色块状固体的是塑料做的。8.师:你喜欢塑料绳子做的衣服还是羊毛绳子做的衣服?生:羊毛做的,因为羊毛很柔软,透气。塑料做的衣服会有点硬,不透气。过渡:所以塑料并不能替代所有的材料,有优点的同时也会有缺点,塑料最大的缺点就是不易分解,它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塑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使用物理方法发现塑料与羊毛的不同。另外,还通过观察塑料和羊毛的燃烧过程,闻一闻气味、捻一捻灰烬的方法,从化学变化层面上对比塑料和羊毛的不同,拓展了学生鉴别不同材料的方法,也认识到塑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四、塑料的危害1.师:人们非常喜欢使用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新塑料不断的产生,旧塑料又不易分解,结果使地球上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多了。给地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短片来看看,塑料的危害。观察视频短片——塑料的危害2.提问: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不易腐烂的塑料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呢?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占用土地,影响生活环境,威胁海洋生物依次出示多媒体图片:(1)占用土地;(2)影响生活环境;(3)威胁海洋生物;3.师:塑料造成的污染,我们统称为“白色污染”。请小组讨论,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会对人类造成不好的影响?生1:塑料埋在土壤中,不但长期不腐烂,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质,土地上不会有植物生长。生2:塑料垃圾太多,填埋需要很多的土地,浪费土地资源。生3:塑料袋满天飞,破坏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果被动物误食后会引起动物的死亡。生4:焚烧废塑料,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对动物和人的伤害很大,导致疾病产生。过渡:塑料对人类、自然环境、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看到塑料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们意识到塑料的有好的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塑料对环境的危害,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五、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减少从身边做起,并让学生行动起来)1.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减少塑料所带来的污染,想一想,有哪些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小组讨论回答,将自己的建议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生: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师: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生: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尽量用布制的袋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3.师:还有没有其他减少塑料污染的方法?生:回收废旧的塑料、利用废旧塑料再制造生活用品、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4.师:回收废弃塑料时存在垃圾混在一起的困难,应该怎么办?生:应该把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有利于回收废旧塑料以及再利用。教师板书: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回收废旧塑料,塑料改造,研制易分解塑料。5.师:目前已近有科学家研究出了可以降解的塑料,例如:可降解的饭盒、可降解塑料袋、可降解的瓶子等。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可以降解的垃圾袋,我们一起来观察,找找可降解塑料与普通塑料的区别。想一想有什么办法?生:两种塑料外表看起来一样,摸起来也没有差别,可以用烧一烧的方法看看。学生实验,教师提前说明操作方法,注意实验安全。生:普通塑料燃烧后会结成黑色的块状物,很硬。而可降解塑料燃烧后灰烬是白色的,可以散开。6.师:可降解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自己分解成为对环境无害的白色粉末,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高,使得它的使用范围小,无法普及。所以,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有可能未来的你也能研究出一种新的环保材料,为保护人类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意识到塑料是一种可回收循环使用,倡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可降解塑料的展示,使学生体会科学的神奇,鼓励学生的要勇于创新,发现更多对人类有益的材料。六、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有哪些?【板书设计】15.塑料塑料的优点:质量轻、弹性好、不怕水、不易碎……塑料的缺点:不易分解减少塑料污染的措施:1.减少塑料袋的使用;2.回收废旧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课后反思】1.测量气温【教材分析】本单元借助工具观测气温、降雨量、风向和风力等气象要素,采用定量的方式描述天气与气候特征。能够解释并举例说明天气、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及时调整。说明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观测获取相关的气象数据,据此分析、发现常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本课是单元第一课,要使学生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知道气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在分组实验中测量出气温的不同,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探究百叶箱的制作原理。【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并从测量气温的标准化要求去认识百叶箱的设计原理。对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而言,学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需要付出努力,探究百叶箱设计原理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2.通过分析百叶箱的设计,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科学探究:能够测量并比较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水泥地和草坪上气温的差异。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根据气温来选择合适的衣着以及做出合理地应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并测量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水泥地和草坪上气温的差异。【教学难点】百叶箱制作原理探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气温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气温与生活1.图片出示一张学生冬夏穿着对比图。(1)谈话:聊聊身上穿的衣服,为什么这样穿?学生交流。(2)教师:一年四季什么季节气温最高,什么季节气温最低?学生交流。教师: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知道了气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什么。3.激疑:怎样知道气温是多少?学生讨论。[设计意图: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灵活处理使用教材,让教材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将教材中气温与生活的联系内容调至第一环节,更利于学生从生活出发,激发兴趣。]2、气温计的认识1.谈话:如果我要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就要使用气温计,那我们来看看气温计长什么样。2.活动一:我会观察。(1)观看视频讲解。学生质疑,师生讨论。(预案:学生会质疑液泡外的保护装置,相机讲解气温计使用注意事项。)(2)安全指导。观察气温计时,老师要提醒:气温计是一个非常容易破损的玻璃仪器,一定要小心拿放,尤其要避免气温计碰到坚硬的物体或掉落到地上,如果气温计破碎,务必要告诉老师来处理。(3)明确观察要求,请学生观察气温计,并按顺序完成学习任务:①连一连: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4)②填一填: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用符号表示是什么?3.活动二:我会读写气温。(1)指导学生使用气温计读写气温。①认识了气温计的零刻度。我们来细细看看气温计的中间刻度部分,拿出气温计模型,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位置非常特别,也非常重要的数值?引导学生关注0。②教师把气温计模型的液柱拉到0℃,请学生说写作和读作,教师板书示范。③学习零上温度读数的方法,气温计模型上显示10℃、23℃,学会看整十的刻度和数格数的方法。带着学生一起梳理零上读数的方法——零上温度,从零开始往上数。结合抽拉气温计模型的练习,让学生来抽拉。小组每人一次抽拉的机会,请两个学生上来演示抽拉。④学习零下读数的方法,气温计模型上显示-5℃、-12℃,学会看5这条刻度线和零下数的方法,总结——零下温度,从零开始往下数。(2)完成学习单上的读数练习,投影展示学生的学习单,请同学们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纠错,再次巩固方法。4.教师小结:运用气温计精准测量温度,可知冷与暖,帮助我们及时采取生活措施。重点指导学生气温计的读数。[设计意图:气温计的读数是完成后续教学的关键,本环节从观察气温计的结构和气温计读数方法两部分来教学,细致的指导学生学会气温计读数,为实际测量气温做好准备。]3、气温计的使用1.激趣:学会了读数的方法,我们来想不想看看气温计上显示的今天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多少?想不想亲自去测量一下室外气温?2.观看视频讲解。请学生上台演示读取气温。3.出示测量区域,猜猜各自测量区域气温的高低填写在记录表中。4.提出校园气温测量要求。(1)室外注意安全,队伍安静,分工合作,完成回教室。(2)按指定区域测量,不得去其他组观察。(3)及时记录测量的读数。5.指导分组实验。。教师全视野管理,全过程巡视,点面结合指导测量。6.汇报实验结果并小结。背阴的地方温度较低,草坪上的温度较低。7.激疑:气温测量结果不同,哪块区域的气温才是正确的气温呢?[设计意图:使用气温计实际测量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先猜测不同区域气温的高低,再去测量验证猜想,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的指导中,指明每组的测量地点,强调小组分工合作,规范和要求是各组完成测量任务的保障。]四、探究百叶箱1.讲解:为了获得标准气温,气象局采用百叶箱测量气温。2.阅读材料。3.交流阅读后对百叶箱的了解。4.出示百叶箱模型。学生观察:百叶箱的形状、颜色、构造……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5.结合测量数据,师生交流解释百叶箱的制作原理。[设计意图:学生测量出不同区域的气温有差异,有了疑问,这个疑问的答案恰恰就是百叶箱制作原理。这部分知识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只能视学情酌情处理。通过角色扮演和评比激励,促进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文献)了解百叶箱的设计原理,通过知识内化探究百叶箱对标准测量的意义,有效突破难点。]五、拓展拓展:百叶箱的其他制作原理,如颜色的选择,开门的朝向等。[设计意图:百叶箱的制作原理很多,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是要指出百叶箱箱底要离地1.5米,要安放草坪上,箱内要保持阴凉的原因,其他原因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去查阅资料或者实验去探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板书设计】16.测量气温【课后反思】附件:17.云量和雨量【教材分析】《云量和雨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测天气”的第2课。本课聚焦云量和雨量这两个气象要素,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云与降雨、降雪关系密切,对云的观测是天气观测的重要内容。这里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云量,教给学生一种按照云遮挡天空的程度来估算云量的观测方法。第二部分,云量与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云量的增加预示着降水的到来。这里指导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测云量与雨量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雨量器是测量雨量的专用器具。这里介绍一种制作雨量器的简易方法,通过带领学生经历制作雨量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测量雨量原理的认识。第四部分,降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越是常见的现象,越容易被忽视。通过讨论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发学生认识到降雨的重要性。这里不仅讨论负面影响,也涉及降雨的正面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全面而完整的认识。【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云并不陌生,已经会通过云量的多少来判断天气状况,但未必会把它与气象联系起来。能通过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判断降雨的大小,但对云量认识并不规范的。能通过自己的出行或看新闻知道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但对于雨量的认识也不规范的。对于气象学上的云量及雨量的检测方法也不是很熟悉,而降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只局限在出行和影响建筑工程的层面上。【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用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2.能够列举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科学探究:1.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2.会做雨量器,掌握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的方法。科学态度:1.愿意研究天气现象,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制作雨量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科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降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做一个雨量器,测一测雨量。【教学难点】说明云量和雨量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1.师:放映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这段视频告诉了我们哪些气象要素?生:降雨、降温、大风……2.师:大家说的都很好!3.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气象要素,云也是重要的天气要素之一。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云量”,降雨的多少叫作“雨量”。而晴转多云、阴天、多云等是用来描述云量的气象用语;小雨、中雨、大雨、大暴雨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云量和雨量。[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白本节学习内容——云量和雨量。]二、云量的划分1.师:展示课件并提问这几幅图片,你会描述它们的云量吗?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的?生:天空中有太阳几乎没有云的是晴天,云很多的就是多云天气,云非常多且天空很暗的就是阴天。我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的。2.师:你说的很好!谁还有其他方法描述云量?生:……3.师:请大家自学教材第一部分后交流确定云量的方法。生: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4.师:很好!气象学家通常是将天空看成一个圆,将其分成若干等份,以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我们可以将这个圆分为四等份,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5.师:放映云量划分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后提问:大家现在会描述天空中的云量了吗?出示课件云的图片,学生观察并说说图片中的天气状况。生:第一幅是晴天,第二幅是多云,第三幅是阴天。室外观察(课后完成),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在什么位置观察(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带好文具,将你观察到的天气情况记录到天气日历记录表中。但要注意:观察云量的时候,保护眼睛,避免直视太阳。下节课把你观察的情况与大家分享。[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明白:云也是重要的天气要素之一,会用四分法划分云,并会所学知识观察云。]三、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师: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生:当天空中乌云密布,天空很暗,云层很厚时会下雨。2.师:说得很好!那么当雨停后天空又是怎样的呢?生:当雨停后天空中的云少了,天更亮了,能见度好了。[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知道云量和雨量的关系。]4、制作雨量器,测量雨量1.师:通过看云,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但却比较难准确地判断雨下得到底有多大。生活中,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雨下得有多大的?生:看溅起水花大小;听雨声大小;看屋檐滴水大小;看叶子下垂程度;看雨刮器;看地上积水……2.师:这些都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来判断,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生:下雨时收集些雨水量一量。3.师:怎么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气象学家是怎么做的吧!出示课件介绍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仔细阅读屏幕上的信息表,你读出了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生: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等级。4.师:很好。谁还读出了什么信息?生: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时间是24小时。5.师:毫米是什么单位?生:长度6.师:降雨的多少我们也可以说是高度。也就是说,降雨量测的是你收集到的雨水的什么?生:高度7.师:是的。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8.师:那么,降雨量是怎么测出来的呢?生:把雨水收集起来量一下它的高度。9.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收集雨水的量具,这个量具就叫做“雨量器”。雨量器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0.师:放映雨量器课件并介绍:下雨的时候,雨通过这个漏斗被收集起来,装进里面的储水器,再倒出来量。这个是气象学家使用的雨量器,大家想不想自己亲手来制作一个雨量器呢?生:想1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简易雨量器的制作视频。(播放制作视频)生:学生自学教材第42页“做一个雨量器测量雨”(1)沿塑料瓶的肩部剪开,取下部。(2)在瓶子的侧面垂直贴上20厘米长的标尺,在上面贴一层透明胶带。(3)将剪下的瓶颈部道口镇瓶子上。生:分组制作。12.师:巡回指导并强调:使用小刀和剪刀要注意安全;师:雨量器做好了我们如何用它来测量雨呢?13.师:用喷壶模拟下雨演示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过程,然后请大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雨量。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线;还要放在有雨的地方测量……[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自制雨量器,会自己制作雨量器并会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雨。]5、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测量雨量的过程,那么下雨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生:影响我们出行,要不要带雨具穿雨鞋……2.师:下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生:建筑工人外出作业时,碰到下雨就得停工;农作物生长需要雨水……3.师: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雨对我们有利有害。4.师:放映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下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生:降雨与我们关系密切,适量的雨水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补给水源、灌溉农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等。但是,如果降水过多易引发洪涝,降水过少易导致干旱。洪涝和干旱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常常无法估量。5.师:那么应对极端天气,我们可以怎么做?生:及时关注天气预报。。6.师:是的,天气预报太重要了,它还有利于我们应对极端天气。除了观看天气预报,我们充满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总结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谁能来说说看?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7.师:我这有一些天气谚语和一些动物图片请大家给它们分类。生:燕子低飞要下雨,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8.师:放映洪涝、干旱视频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引导他们了解治理方法。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边,下课![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了解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能利用天气预报等科学技术应对恶劣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板书设计】17.云量和雨量【课后反思】18.风向和风力【教材分析】本课聚焦在风向和风力这两个气象要素上,围绕是什么、如何测量、有什么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本课先围绕识别风向和风力展开,介绍观测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并进行实地观测风向和风力。本课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讨论,学会辨认风向和风力。风向和风力是我们描述一个事物风的两个方面,通过观看视频资料,指出天气预报是怎样描述风的,引导学生发现风向和风力这两个气象要素。指导观测风向中,要求学生在室外用身体感觉或借助轻飘的物体感知,如纸屑和纸巾等来观察风,描述风向。指导学生观测风力中,先让学生对照“风级歌”识别风级,明确风级是风力的一种表示方法。第二部分,做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为了更为精确测量,本课还指导学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进行观测,学生还可以借助二年级《专项学习》单元时的材料,调取已有的经验。教学本部分内容时,也可选择其他方法指导学生制作。第三部分,学唱风级歌,观察并描述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背诵“风级歌”,选取最典型的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一一对应。组织学生讨论时,抓住重点: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和风有什么关系?从而凸显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龙卷风、台风这些极端天气现象,适当补充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它的危害。第四部分,连续观测一周天气情况,分析数据,描述天气的变化。要求学生连续测量、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为概括天气和气候的特征做准备。这是一次长周期的观测,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学生每天定时定点进行观测记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数据可以让学生亲测得来,也可以是第二手资料,班级汇总,为后面的天气和气候的学习做好铺垫。【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通过以往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观测意识、探究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和情感铺垫。【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人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把风速叫做风级。2.知道用风向标可以测出风向,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速。3.了解风级歌的内容。科学探究:1.能够用一些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和风力。2.能够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并测量风向和风力。科学态度:1.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2.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判断并描述风向和风级。【教学难点】使自制风向标的箭头保持水平和面对复合现象判断并描述风向和风级。【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自制风向风力计、纸屑、纸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天气预报告诉了我们哪些天气信息?2.学生观看天气预报。3.师:谁来说一说,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天气信息?4.生:告诉了我们今天的降雨情况,降水量有多少,降温情况,幅度有多大,风有多大……5.师: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气温、云等要素,是我们前两节所学的气象要素,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气象要素——风。[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风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二、辨认风向和风力(一)风向1.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主持人是怎么描述风的?2.生:北风4-5级,阵风6-7级,……3.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准确,那么北风,到底是往哪里刮的呢?生1:往北面刮的;生2:从北面刮来的。4.师:想要认识风,我们首先要明确方位。(PPT出示8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5.师:你有什么办法确定北风(以实际风向为准)(课前先确定今天的风向)是如何刮的吗?生1:去外面感受一下。生2:人的感觉不准,需要借助其他材料,比如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6.学生室外实验。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北风是从北面刮来的。PPT出示: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7.PPT出示风向图(含8个方位)。师:请小组长拿出各组的风向图,结合方位先摆正风向图,然后组内说一说、指一指风向。8.出示风扇,调整位置,让学生结合风向图指出风向并说出是什么风。师:谁来说一说此时是什么风?(调整电风扇方向,让学生指出风向)生:……9.强调: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不是风离去的方向。(二)风力1.刚才的天气预报中还有4-5级、6-7级这样的信息,它们表示什么意思?2.生:风的强度,风的等级,风力大小……3.师:同学说的都正确,风的强度叫作风力,我们用风力等级来表示风的强度,简称风级,风级越高表明风力越大。PPT出示:风的强度叫作风力,风级表示风力的大小。[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明确要想认识风,就要认识风向和风力,借助风扇和轻飘物体熟悉风向和风力。]三、制作风向风力计,测量校园的风向和风力(一)制作风向风力计1.师:要比较准确地知道风力大小和风向就要使用工具测量,我们常常用风向风力计来测量。(出示实物)这是老师做好的风向风力计,请同学们结合这些器材,说一说需要怎么组装,分别有什么作用。生:泡沫板当做底盘,把风向图粘贴在底盘上;利用木条和纸板做成箭头形状当做风向标,箭头放在手指上前后移动,确定平衡点,并用大头针固定;乒乓球(四个一半乒乓球)制作风杯,粘贴在木条上,用大头针固定……2.师:风向风力计做好后,我们需要进行测试才能使用。如何测试你们的风向风力计呢?生1:用嘴吹气;生2:到室外进行测试……师:用嘴巴吹是不可以的,因为嘴巴吹出的气流呈束状,和自然风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到室外进行测试。。3.小组同学到室外进行测试,有问题的进行调整。[设计意图:学生组内合作制作风向风力计,锻炼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测量之前要进行测试,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对比并改进风向风力计,使后面的测量更加准确。](二)室外测量1.师:在测量之前,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2.生:首先,要让底盘上风向图的方向和实际的方向相对应。3.师:是的,只有找准了方向,我们的测量才是准确的有意义的。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4.生1:要选择有风的天气,周围不能有障碍物;生2:有时风向和风力都不稳定,为了避免偶然性,我们需要多次测量;生3:测量时需要有专人进行记录;生4:记录时,要准确记录风向,利用“大、中、小、无”描述风力……5.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记录表,测量的时候要选择空旷的地方,我们就选择在操场进行测量。小组合作,分工要明确。6.测量结束,各小组分别把数据填入汇总表中。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风向 风力 风向 风力 风向 风力 风向 风力 风向 风力 风向 风力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7.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判断一下今天的风向和风力。生:今天校园里的风是北风,风力中等。8.出示气象台关于今天的天气预报。师: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气象台的结果完全一致吗?生:不一致。风向本身就不稳定;周围有教学楼,会有影响;制作的风向标有误差……9.师:气象站有专门的风力监测仪和配套的风力监测系统,可以同时测量很多参数,也可以多点的同一个参数,然后进行处理,得到的数据更为准确。[设计意图:测量之前,引入风级的概念,明确风力的大小一般用风级来表示,把测量的结果和气象台的数据进行比较,寻找误差,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测量工具有误差、测量地点周围建筑物较多等原因。]四、风级歌1.师:我们没有专业的设备来准确判断风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风级歌》,通过它我们可以粗略判断风力的等级,请同学们快速阅读《风级歌》。2.活动:出示打乱的《风级歌》图片,学生看图抢答。3.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记住《风级歌》有什么用呢?生:可以判断风力的等级……4.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观察一下,图片上的是几级风?生1:大树折断了,所以我猜测是八级风;生2:红旗随风飘扬,所以我猜测是三级风……师:继续来看这张图片(两种风级现象同时存在),此时风大约是多少级呢?生1:红旗飘扬,所以是三级风;生2:树枝摇晃,所以是四级风……师:因为图片中同时出现了三级风和四级风的现象,此时我们应根据高一级风的现象来确定风级。[设计意图:风级歌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背诵,课上可以进一步熟悉风级与对应的景物的变化,能有效提高学生描述的准确率。]五、风对人类的影响1.过渡: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此时风力大约是多少级呢?(出示房屋、大树被吹倒的图片)生:房屋、大树被风吹倒了,可能有12级风……2.师:生活中,十级以上的风很少见,只有当出现台风的时候才会出现。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关于台风的视频。师,同学们,台风的危害很大,曾经有人设想过,在台风眼中丢进一颗原子弹来抵消台风的能量,实际上,丢进一颗原子弹就像螳臂当车,起不到任何作用。目前人们能做的就是及时预测,在台风来临之前做好防护措施。3.出示龙卷风图片。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现象?生:龙卷风。龙卷风和台风一样,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且龙卷风形成十分迅速,根本来不及预防,好在龙卷风波及的范围很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龙卷风的视频)4.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台风、龙卷风会带来很大危害,但生活中如果没有风,也是不行的。你们知道风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吗?PPT出示图片。生:风可以传播种子,使帆船航行,利用风进行发电。师:你们还知道哪些风对人类的好处?生:炎热的夏天,风可以给我们带来凉爽;风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风能吹动云团,带来降雨……生:台风也能带来降雨[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好处和危害,在教学前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六、提高与延伸1.师:谁来说一说本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生:明确了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度,学会了制作风向风力计,并用它来测量风向和风力,能背诵《风级歌》,认识了风对人类的好处以及台风和龙卷风这两种极端现象对人类的危害……2.师: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连续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记录气温、云量、雨量、风向、风力等各种数据,并填写记录表。   气温 云量 雨量 风向 风力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推荐测量时间:上午9:00,下午15:003.师:你们觉得在测量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生1:每天要定时定点进行观测记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差;生2:每天可以把自己观测的情况与实际天气预报对照,发现误差,找出问题,调整自己的测量方法。[设计意图:告知学生观测时的一些注意点,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运用天气相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板书设计】18.风向和风力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力:风的强度测量工具:风向风力计今天校园里的风向是,风力是【课后反思】19.天气和气候【教材分析】《天气和气候》是“观测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观测天气”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认识地球周围大气圈的运动变化规律,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通过观察发现一定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知道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不同,能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了解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天气和气候》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天气和气候特征,并能准确获取气象信息,根据不同的天气和气候,合理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其认识水平比较低,动手能力比较薄弱,抽象数据对比分析能力还处在初始阶段。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归纳出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难题。【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2.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认识不同的气候环境下造就了不同的生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科学探究:27.通过对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8.能借助可测量的气象信息,利用科学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区气候变化规律。2.能多渠道获取气象信息,与同学合作尝试推测未来天气变化。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天气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规避自然灾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2.知道天气和气候与生物的生存密切相关,要保护好地球周围的大气圈。【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候及气候对生物的影响。【教学难点】根据可测量的天气要素数据分析出气候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收集关于四季特征景致和各种气候类型下生活的动植物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2.生:天气。3.师:天气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教师板书课题)。4.师:同学们,请你睁开睿智的双眼,带上一颗敏锐的心,拿起一只精妙的笔一起踏上我们的气象之旅(课件出示动图:气象卫星和卫星云图)。首先,我要用一段视频打开我们这扇气象之旅的大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并把从中获取的天气信息记录下来(播放天气预报)。5.生:我们从天气预报中获得了未来3天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变化情况。6.师: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天气的概念(天气是指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综合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过渡:同学们,天气在一定的地区内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了解天气的规律性变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应对天气灾害对人类活动景响的能力,并及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调整。下面,我们一起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发现气候变化规律。[设计意图]:以天气预报为切入点,让学生直观感知,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气候的探究做好铺垫。二、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知道气候是说什么1.师:同学们,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炎热”,有的地方“四季分明”,请你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3种气候特点的图片)。2.生:“四季如春”就是四个季节都象春天一样……“常年炎热”是指每年天气都很热,常年高温……“四季分明”是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的特征表现得很明显……3.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生活的地方属于哪种情况。4.生:四季如春……5.师:引导学生归纳梳理气候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6.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7.生:天气时间短,变化无规律,很不稳定;气候时间长,变化有规律,比较稳定。8.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及时引导梳理,课件出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对比表格图片。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到气候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提前知道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我们应对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分析气候特点。[设计意图]:以家乡的天气情况入手,引导出气候的概念,强化对四季气候特征的认识。三、阅读与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1.师:课件出示两地区气象数据图片,并做读图引导(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降水量,蓝色条形表示2015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黄色条形表示2016年降水量变化趋势)。2.师:从数据来看,哪个地区比较炎热?哪个地区降水量多?3.生:地区二比较炎热(地区二的气温曲线变化走趋比地区一高);地区一降水量多(地区一的降水量变化走趋比地区一高)。4.预测一下,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几月?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5.生:今年地区一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可能是7月(地区一2015、2016年降水量的峰值都出现在7月,平均值为150毫米,并且常年趋于稳定);地区二全年最高气温大约46摄氏度(地区二2015年气温峰值出现在6月份44摄氏度,2016年气温峰值出现在7月份45摄氏度,气温峰值升高1摄氏度,并且全年气候有变暧趋势)。6.师:如果你想去地区一和地区二旅游,分别在什么时候去比较合适?7.生:去地区一旅游选择5月比较合适(地区一5月份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降水量适中平均在80毫米,不冷不热,空气湿度好,是领略地区一夏季地理风貌,体验风土人情,品尝各种美味小吃的最佳时机);去地区二旅游选择12月份比较合适(地区二12月份气温在20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降水量为0毫米,不冷不热,降水量稀少方便出行,是欣赏地区二冬季自然风光,感受暧冬的最佳时机)。过渡:同学们,通过气象数据的分析,让我们获得了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利用科学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天气和气候显得十分重要。[设计意图]: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解决自己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天气和气候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1.师:下面哪句话是在说天气,哪句话是在说气候?2.生:昆明四季如春(说气候,时间长,变化有规律)昨晚一直在下雨(说天气,时间短,变化没有规律);未来两天内有寒潮(说天气,时间短,变化没有规律);北极全年严寒(说气候,时间长,变化有规律);梅雨天马上要到了(说气候,时间长,变化有规律);今天可真热(说天气,时间短,变化没有规律)。3.师:你还知道哪些说天气和气候的语句?4.生:说天气的语句有(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说气候的语句有(冬暧夏凉、海南全年皆夏、终年干燥少雨……)。过渡,同学们,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你们想知道不同的气候下生活着的动植物有什么不同吗?[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描述天气和气候语句的辨别,强化学生对天气和气候区别的认识,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五、查阅资料,列举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1.师:气候与动植物密切相关(课件出示动图:雨林气候中的动物和雨林气候中的植物),不同的气候下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让我们一起走进不同的气候,揭开不同气候环境下秘密世界的神秘面纱(播放视频《雨林守护的秘密》)。2.师:同学们,你们还查阅到哪些适宜在这3种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资料,请你和我们一起分享(课件出示图片)。。3.生:自愿举手发言分享(我查阅到在雨林气候里生活的植物有……动物有……)4.师: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量等气候特征不同,生活的动植物也不同,让我们走进几种典型的气候类型,共同探秘不同气候类型下生活着的不同动植物(课件出示图片)。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典型植物 典型动物 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芭蕉、大榕树、望天树、皇冠蕨…… 长臂猿,绿孔雀,蟒蛇,巨蜥…… 草原气候 全年干旱或半干旱 野牛草、黑麦草、甘草、三叶草…… 斑马、角马、长颈鹿、羚羊…… 极地气候 终年严寒 苔藓、地衣…… 企鹅、鳞虾、北极熊 …… …… …… ……过渡:同学们,通过对以上3种典型气候类型资料的查阅对,我发现不同气候类型只能适应不同的动植物的生活,动植物生存以环境为基础,动植物在适应的环境下才能生存。气候环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因些,我们要善待地球周围的大气圈,维护气候变化相对稳定,为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创造重要的生存环境。[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体现科学教育学科学用科学的初终。]【板书设计】建议使用磁性贴,这样可以节约点教师板书的时间。19.天气和气候【课后反思】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由“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声音的奥秘”“身边的材料”、“观测天气”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六个部分组成。本套教材在每册最后部分都设置了专项学习部分,上下册分别以“像工程师那样”和“像科学家那样”交替进行。让学生在经过前面几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在教材的最后经历专项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探究活动的流程和过程要素。“像科学家那样”是本册教材最后专项学习中的内容,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它对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的指导,专门指向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方法的学习。在一二年级阶段,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让学生经历的是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分享交流三个流程;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就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七个流程,仅仅比五六年级少了一个查阅文献。作为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像科学家那样”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制活动”,以在雪地上撒盐这一真实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真实情境的体验,体现自主性、开放性、整合性,更关注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啥要在冰雪覆盖的路面撒盐?”这一问题,让学生关注撒盐和不撒盐的区别,从而经历设计对比实验的过程,知道在对比实验中要关注的实验的公平性,并以此为平台,让学生将前几册学过的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问、找证据、交流展示)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学习,同时学习进行合理的猜测、信息的处理、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系统的科学探究流程,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训练。因此,这一课不仅是本册前几个单元的总结,更是提升。【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生活环境中出现的一些事物,他们往往都会问“为什么”?他们问完以后,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寻找答案,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太具备做研究的能力。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种子发芽”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该实验是对比实验,但对对比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并没有特意强调,因此在本次“撒盐”和“不撒盐”对比实验的设计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盐能加速冰雪的融化。2.知道科学探究设计包括一系列的探究流程,要熟悉这些基本流程。科学探究:1.能根据事物的现象,提出假设并设计对比实验方案。2.会做对比实验,知道对比试验的公平性(对条件的控制)。3.能在试验过程中搜集证据并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后能与别人进行交流。科学态度:1.能通过科学探究,解决自己的疑问,分享彼此的想法,获得与人交流的乐趣和成功感。2.知道科学技术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更愿意学科学,用科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能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恶劣的环境)。【教学重点】知道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流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教学难点】知道对比实验中量的控制(一组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多媒体资料实验记录单学生材料:两种不同材料的盘子若干、两种不同大小的冰块若干、食盐(杯装)、小勺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多种选择情况下,知道做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因此在取材料的时候必须考虑拿相同的材料和器材。]【教学时间】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介绍)让学生知道现代科学研究细分为多个领域并且是跨学科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有各自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的研究活动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七个流程。学生对七个探究流程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特别是对提问、设计方案、得出结论和分享交流几个过程要素要重点指导。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次课学习的科学家做研究的七个流程2.(播放视频)师:通过刚刚的视频,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聚焦冰天雪地的公路上的撒盐车,从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二、探究活动开展1.师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为什么要在冰冻的路面上撒盐呢?生2:在冰面上撒盐和不撒盐有啥不同?生3:…┄2.师问:刚刚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个问题提得好?为什么?(有意义、可研究、不复杂。)3.学生就提出的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情景进行猜测,说出各自的猜测。(要引导学生知道猜测要有一定的依据)4.师:当我们有了猜测后可以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5.师: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们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测吗?(课件出示材料图片,学生根据材料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提示:材料的选择性较大,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过于复杂,可以提醒学生,实验只要能验证我们的猜想,越简单越好,要把实验简单化。)6、在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时,老师可以利用现场生成引导性提问:我们可以拿不同材料的盘子做实验吗?我们可以拿大小不同的冰块做实验吗?[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做的实验是对比实验,知道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的条件必须相同]6.学生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并在材料清单上写下自己所需材料的数量。实验材料单(在所需材料的数量处打“√”) 数量 纸盘子 秸秆盘子 大冰块 小冰块 盐(杯) 小勺 1 2 7.在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及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实验具体步骤,并带领学生一起逐条读一遍。实验步骤:一、准备两个同样大小、同样材质的盘子;2、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冰块,放进盘子里;3、在其中一个盘子里放上一小勺盐(老师喊开始再放盐);4、每隔两分钟,仔细观察两个冰块分别有什么变化,并填写记录单。8.根据试验设计方案取材料开始实验,并收集数据,填写活动记录单。实验记录单小组 时 间 观察到的现象 没有加盐的冰块 加盐的冰块 2分钟后 4分钟后 6分钟后 (在学生描述冰块融化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写出来,也可以画出来)9.小组成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来。10.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单,汇报员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加盐的冰块比不加盐的融化得快)11.在展示汇报阶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汇报方式,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于可以提升的学生,先给予一些肯定再告诉他们怎样做会更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测一样吗?三、归纳总结1.师:像今天我们做的这种实验,也和科学家们做科学研究一样,他们也都经历了我们的这七个探究流程,还能回顾出是哪七个流程吗?(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流程分为三部分,你试试能按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来分吗?)像科学家那样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设计意图:用“三三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加深对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流程的了解。]四、课后延伸今天我们大家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我们课后继续去探索,去研究,把我们的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会活学活用。【板书设计】像科学家那样不同:一块撒盐,一块不撒盐对比试验相同:盘子相同、冰块相同、时间相同……实验材料单(在所需材料下打“√”)小组 数量 纸盘子 秸秆盘子 大冰块 小冰块 盐(杯) 小勺 1 2 实验记录单小组 时 间 观察到的现象 没有加盐的冰块 加盐的冰块 2分钟后 4分钟后 6分钟后 实验结论:下面请忽略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一主题,安排了“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包含“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部分。“汉字真有趣”的阅读材料有《字谜七则》《门内添“活”字》《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有趣的形声字》;“我爱你,汉字”的阅读材料有《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汉字真有趣 3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2.通过猜字谜、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了解汉字文化。4.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我爱你,汉字 3 习作 2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汉字真有趣▶教学目标1.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2.增强沟通、交流的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3.感受汉字的趣味,萌发热爱汉字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制订主题为“汉字真有趣”的活动计划,并根据制订的活动计划开展主题为“汉字真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3.制作小组活动计划表,各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展示活动成果。▶教学策略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仔细阅读本板块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搜集哪些材料。2.制作活动计划表,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3.小组开展活动,运用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搜集各种资料。4.选择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选题指导课)▶课时目标1.阅读材料,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要求。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讨论合作完成活动计划。3.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主题1.谈话导入:我们平时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你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畅所欲言)2.教师相机引导: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汉字王国中尽情遨游吧!(板书单元主题:遨游汉字王国)3.引入:“遨游汉字王国”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板书:汉字真有趣)4.阅读教材第43页的文字,找一找:在这一板块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明确活动任务:认真阅读材料,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制订一个活动计划,并做一个活动计划表,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板块二阅读材料,感受汉字趣味1.阅读《字谜七则》。引入:猜字谜是同学们最喜爱的游戏,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字谜七则》,看看谁能猜出谜底!(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七则字谜)(1)学生比赛猜七则字谜的谜底,猜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日、田、立、也、休、斗、默)(2)引导学生将这七则字谜进行分类。(3)全班交流汇报分类结果。(第1~4则是文字谜,第5、6则是画谜,第7则是动作谜)2.阅读《门内添“活”字》。引入:上个单元我们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认识了三国时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和嫉贤妒能的周瑜。今天这个“阔”字的字谜相传是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中还发生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课件出示阅读材料《门内添“活”字》)(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没想到字谜之中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也想去找一些关于字谜的故事来读一读)(2)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故事?(武则天取名字:曌)3.阅读《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引入: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和词语的发音相同,可是写法和意思却大不一样。聪明的人们利用汉字的谐音,编写了许多生动、俏皮的歇后语。它们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请同学们默读《有趣的谐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有趣的谐音》中的六则歇后语)(1)指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我发现每一则歇后语中,括号里的字和括号前的字读音相同)(2)教师小结: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这些都是运用谐音的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4.阅读《有趣的形声字》。引入:形声字是汉字王国中最重要的一员,它占汉字比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让我们一起走近有趣的形声字,去探索汉字的秘密吧!请自由朗读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1)你们读懂了什么?预设:①“星”和“凤”在甲骨文时期是象形字,后来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它们就变成了形声字。②“蜀”和“祭”在最早的时候是象形字,后来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它们就变成了形声字。教师小结: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形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是属于哪一类的,它是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声符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它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古人最早造字的时候并没有形声字。随着中国汉字历史的发展,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充满智慧的祖先创造了形声字。(2)形声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或形符,就创造出了形声字)(3)学了《有趣的形声字》,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形声字十分有趣,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想去探索汉字的奥秘)5.引导学生小结:(1)从第1、2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猜谜语来感受汉字的趣味。(2)从第3、4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谐音字来感受汉字字音的趣味。(3)从第5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了解形声字感受汉字字形的趣味。(教师相机板书:谜语谐音字形声字)【设计意图】阅读字谜、谐音歇后语、汉字故事等材料,可以从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去了解汉字,感受汉字的趣味。板块三交流分组,制作活动计划表1.引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在无计划”,因此,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我们要制订一个好的活动计划,为活动成功进行奠定基础。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1)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课件出示活动建议)课件出示:·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学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2)引导学生交流:在“汉字真有趣”这一板块中,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我们可以开展一次猜字谜大赛,还可以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3.举办这两个活动,都需要事先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呢?课件出示:·查找图书:1.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2.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网络搜索:1.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2.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自己需要的材料。·请教别人:1.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2.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全班齐读搜集资料的方法。指名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搜集资料的方法。(查找图书、网络搜索和请教别人)4.分组。引入: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材料,明确了活动内容,也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某一个专题活动小组。教师适当指导:可以分为三大组,第一组为字谜组;第二组为谐音组(包括古诗、歇后语等);第三组为形声字组(包括手抄报)。5.制作活动计划表。(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活动计划的基本形式及内容,制订“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2)学生小组讨论,制作小组活动计划表。课件出示:“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月日活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形式:搜集资料汇总的形式。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2.搜集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3.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对联、关于“汉字真有趣”的故事。4.搜集编写主题是“汉字真有趣”的手抄报的文字和图片素材。成果展示:1.字谜组主持举办一次全班猜字谜大赛。2.谐音组联合主持举办一次全班趣味汉字交流会。3.形声字组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手抄报,贴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分工:1.组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办活动的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搜集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插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讲故事、笑话、歇后语等的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在制订活动计划环节,首先让学生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本板块的活动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成小组,在了解活动计划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在组内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使每一名学生都建言献策,体验参与的乐趣,这样就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2课时(中期交流课)▶课时目标1.分组汇报交流阶段性成果,生成新问题。2.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3.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学过程板块一汇报阶段性成果1.引入: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围绕有趣的汉字,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各小组已经制订了本组的活动计划并制作了一个计划表。在课余时间,大家也根据各组的分工,纷纷行动起来,整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现在我想请各组交流一下,到目前为止你们组的进展情况。(教师板书:《汉字真有趣》中期交流课)2.各组组长或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边汇报边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内容。3.针对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进行整理归类。4.对优秀个人或小组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搜集资料时做到分工明确、途径多样,并注重沟通。【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活动进展更为顺利,及时与他们交流信息,引导探讨应具体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去搜集和整理归类信息,使资料搜集更加及时、准确,资料内容更加充实。内容得以整理和分类的同时,也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板块二交流实践解困惑1.引入:大家都在为集体而战,每位同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你们在搜集这些资料时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解决了吗?2.各小组自由交流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分享解决的方法。3.针对学生还未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提示:(1)在图书馆查找图书时要安静,行为举止文明,不可在图书上乱涂乱画,如果遇到无法找到的资料可咨询图书管理员。(2)网络搜索时可求助长辈,在查找前找准关键词。(3)请教别人时要注意礼貌沟通,请教前准备好想要请教的问题。(4)搜集到的资料要进行整理,避免重复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探讨,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搜集内容的认识,也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板块三确定下一阶段目标1.各小组依次汇报下一阶段本组将要完成的任务。2.师生共同评议:针对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哪些组的活动计划制订得很完善,哪些组的活动计划还有欠缺。(教师相机引导,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以及可操作性)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表,展示一份制作得十分完善的活动计划表范例。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计划表 组名 评价标准:1.汇报时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2.计划表填写完整。3.分工合理。4.记录和展示资料的方式恰当。 组长 组员 我们是这样分工的 我们想用这些方法记录搜集到的资料 我们想用这些方式展示我们搜集到的资料 提示:①记录资料的方式:摘抄,照片,剪贴……②展示资料的方式:PPT,手抄报,趣味问答,猜谜比赛……【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的汇报交流,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并为下一阶段的汇报展示奠定良好的基础。板块四总结评价1.总结各组的进展。2.对各组的完成度和表现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活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第3课时(成果展示课)▶课时目标1.了解汉字的多种呈现方式,多角度感知汉字的趣味性。2.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3.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在研究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板块一成果展示1.引入: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究,相信大家对汉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举办一场趣味十足的汉字交流会吧!(教师板书:趣味汉字交流会)课件出示汉字交流会的要求:课件出示:·各小组有展示任务的同学按照顺序依次准备上场。·展示的同学语言流畅,声音洪亮。·观看的同学保持安静,认真倾听。·观看完毕后请给予热烈的掌声。2.各小组依次进行汇报、交流、展示。预设各小组展示情况:(1)谜语组:①展示成果。生:大家好,我们是谜语组,我们查找到了很多字谜。在查找这些内容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汉字也可以这么有趣!我们发现猜字谜也有秘诀哦!猜字谜时可以用很多方法。课件出示:合成法(谜面:一字十八口;一字口十八;十八中有口;口中有十八。谜底:杏呆束困)加字法(谜面:有耳听不见。谜底:龙)减字法(谜面:夫人莫入。谜底:二)离合法(谜面:给一半,留一半;要一半,扔一半;彼此各有一半。谜底:细奶跛)(边讲解边出示相关谜语)②游戏分享。现在我们想在班里进行一次“谜语大王”的游戏,我们将搜集的部分谜语放进了PPT中,等会儿看看哪个小组猜出来的谜语最多,我们就会将自己组编写的《字谜天下》(本组成员展示制作的《字谜天下》)送给这个组作为奖品,你们想要吗?(想)那就请睁大你们的眼睛,准备——开始!(播放PPT)课件出示:·一箭穿心(打一字)谜底:必·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肉·九号(打一字)谜底:旭·七十二小时(打一字)谜底:晶·十五天(打一字)谜底:胖·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打四个字)谜底:林杜刘孟·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打一字)谜底:香·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打一字)谜底:曼③奖励抢答最多的小组。④师:谜语组的同学们不仅自己感受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将有趣的字谜分享给了同学们,怎么样?大家觉得有意思吗?(太有意思了)(2)谐音组:①展示成果。a.生:大家好,我们是谐音组的成员。我们通过查找搜集了一些含谐音的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和小故事。这是我们搜集到的对联(课件出示搜集到的对联图片)和歇后语(课件出示摘抄的歇后语)。我们组的男生和女生想分别朗诵一首含谐音字的诗,看看大家是不是火眼金睛,一下就能找到古诗里的谐音字。(男生女生分别配乐朗诵,其他学生找谐音字)b.我们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谐音字的笑话,现在请我们组的同学讲一讲,大家掌声欢迎!(小组代表讲笑话)课件出示:1940年3月,汪精卫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伪警察厅长申省三为了讨其欢心,强令久负盛名的灵谷老人写一副颂汪联。灵谷老人灵机一动,提笔写道: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这副对联送到汪精卫那里,被挂在就职厅上。正当在场的人都称赞这联写得词工句丽,是赞颂佳作时,突然有人大声叫道:“大家受骗了!”经这人指点,人们才恍然大悟,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手足无措,弄得狼狈不堪,使汪氏的庆典成了一场闹剧,但也添了一段趣话,因为这副对联是谐音讽联,读其谐音就是: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汪精卫鼓吹“曲线救国”,颜事敌,却恬不知耻地标榜自己为“三民主义”的信徒。1941年除夕夜,南京颐和路汪公馆张贴了一副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当晚,就有人在对联上略做修改,将其变成了: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据说,从此之后,汪精卫再也没有写春联的雅兴了。②师:真是太有趣了!谐音组的展示,让我们感觉到汉字也可以是快乐的。接下来的小组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3)形声字组:①成果展示。大家好,我们是形声字组,我们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意义的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组成。我们搜集了很多类型的形声字,还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资料共同制作了手抄报,看,这就是我们的成果。(本组成员展示手抄报)②我们还准备了两个形声字的游戏,看看大家会不会填。课件出示:·带“虫”的生字填一填。()()半空展翅飞,()()花间捉迷藏,()()土里造宫殿,()()地上运食粮,()()房前结网忙。·请你给“包”找朋友,找到了()()()()()()。生举手抢答。③师:看来形声字组的收获真不少,他们一定是用心完成这次活动的,感谢你们的分享!【设计意图】本次成果展示课丰富多彩、趣味横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字的趣味,加深对汉字的了解。同时,还能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引导、交流、汇报,尽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板块二总结评价1.为了举办好今天的交流会,同学们做了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制订活动计划表,搜集整理资料,筹备活动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趣味汉字交流会”举办得十分成功。我相信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下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会开展得更加有趣。2.在大家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的情况下,我们圆满完成了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的成果展示活动。本次“趣味汉字交流会”的最佳能手是第小组,请这一组的小组长上台领取奖状。3.在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综合实践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4.课后,大家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期黑板报。5.同学们可真厉害,搜集了那么多有趣的汉字材料。通过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趣味,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什么我们的汉字具有如此的魅力呢?下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爱你,汉字》,一起追溯汉字悠久的历史渊源吧!【设计意图】总结评比出活动中表现最出色的小组,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喜爱。以出黑板报的形式,让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得以延续,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作业设计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3.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4.积累民间谚语。▶教学重难点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3.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通过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内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明白遇到任何问题,都应当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的道理。2.词句段运用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通过朗读和体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来确定的,训练学生通过一种情感体验来仿写句子。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幅画像》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3.日积月累通过理解句意、熟读成诵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民间谚语,激发学生搜集民间谚语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发现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异同,学会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推测思维过程1.谈话导入。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田忌赛马》中,当第一次比赛田忌三场都失败了,他的好朋友孙膑献计策,然后让田忌跟齐威王再比一次时,孙膑想到了什么样的计策?(指名学生说)2.小组交流讨论:推测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学生自由推测)3.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选代表上台说出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交流平台”第2自然段)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4.在课文《跳水》中,当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随时有可能摔下来没命时,船长想到了什么办法使儿子脱离危险?(船长用枪逼迫儿子跳水,使儿子得救)5.小组交流讨论:推测船长当时的思维过程。(学生自由推测)6.全班交流汇报。小组选代表上台说出船长当时的思维过程。(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交流平台”第3自然段)7.教师小结: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总结出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的思维方法。板块二古今对比,发现意思异同1.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的意思很难理解。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吾盾之坚坚固弗能应应答道旁李道路问其故缘故冀复得兔重复守株待兔守卫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加点字的意思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4.教师小结:有一些古今意思相同的字,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的现代文意思推测出它的文言文意思。【设计意图】通过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对比,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字义相同,从而总结出有些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相同。板块三体验情感,学会表达方法1.有的时间很短,我们却感觉很长;有的时间很长,我们却感觉很短。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课件出示:·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四十秒钟,明明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明明时间很长,为什么作者说一转眼就过去了?(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4.教师小结:有时为了情感的需要,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时间明明很短却觉得很长,时间明明很长却觉得很短,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指名学生说)5.有的时候时间短,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太长;有的时候时间很长,却让我们感觉时间很短。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学生自由写)6.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写的句子,相互提出修改建议。(评选出小组里写得最好的)7.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到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的句子)8.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或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我们要学习作者这样的表达方法,在时间的描写中融入人物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体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来确定的,训练学生通过一种情感体验仿写句子。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并学会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2.积累《增广贤文》中的民间谚语。▶教学过程板块一阅读材料,掌握修改方法1.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自由朗读课本上面的材料《一幅画像》,这段材料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学生自由读修改的作文)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小组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4.教师小结:我们以后修改习作要学习叶圣陶先生用字的准确性,把长句改成短句,删除多余的词使句子干净规范等方法,认真地把我们的习作修改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幅画像》,让学生根据文中具体的语句说一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这篇作文的,使学生自己总结出修改作文的方法。板块二学习古文,积累民间谚语1.《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增广贤文》中的几句民间谚语。(课件出示《增广贤文》中的几句话)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几句民间谚语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4.教师小结:《增广贤文》的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在里面有所体现。人们都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对《增广贤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5.学生反复练读这几句民间谚语,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学生自由读)6.背诵这几句民间谚语。【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句意、熟读成诵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增广贤文》中的民间谚语,激发学生搜集民间谚语的兴趣。板块三单元总结,学习思维方法1.你还知道哪些《增广贤文》中的民间谚语?(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2.学了这个单元,大家有什么收获?(学习了这个单元,使我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决。我还学会了根据情境编故事。)3.教师总结: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课文《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自我矛盾,做到三思而后行。课文《田忌赛马》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了缜密的思维后再来解决问题,先谋后做,谋略在先才能事半功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要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课文《跳水》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思考对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一个人善于思考的重要性,遇到任何问题,要通过思考想出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因此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搜集更多的民间谚语,激发学生阅读《增广贤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善于思考的重要性。▶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1.授之以渔,发展思维。语文园地是结合本单元“思维火花”的专题学习内容,主要总结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思维方法。回顾课文内容,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受到方法的启示,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2.合作学习,积累语言。让学生在互学、背诵、交流、展示中,体现出合作的学习之路,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有些文言文中的字义与现代文中的字义相同,训练学生把一种情感体验写出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幅画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修改作文的方法。3.课外延伸,拓展空间。先学习课内《增广贤文》中的民间谚语,再将课内引向课外,引导学生搜集《增广贤文》中其他的民间谚语,拓展了学生的交流空间。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单元总结,使学生懂得相互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成长。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把心情的变化融入其中。3.学生学会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4.能根据习作要求评价和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把心情的变化融入其中。2.学会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教学策略1.首先激发学生探险的兴趣,做好探险之旅的准备工作。2.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假想思维训练,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3.让学生通过自改、互改、交流展示来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把心情的变化融入其中。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诱发探险欲望1.谈话导入。你喜欢探险吗?(喜欢)你读过哪些有关探险的书呢?(《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荒原追踪》)课件出示一些人登雪山或者探险的图片,这些敢于探险的人让我们既佩服又羡慕,他们是勇敢、顽强、刚毅与智慧的化身。2.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梦,那就是神奇的探险梦。今天这堂作文课,我们就一起去圆这个梦想,进行一次假想探险。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神奇的探险之旅)【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探险兴趣。了解有关探险的书籍和知识,为神奇的探险之旅做好准备工作。板块二进行设想,形成探险计划1.教师引导:要去探险呀,首先我们要成立一个探险小分队。你希望和谁一同去探险呢?那就从下面两列人物中各选一个,和你一起组成一个探险小分队吧。课件出示: 人物 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同学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见多识广的向导 心细而胆小的妹妹探险团队很重要,所以请你做出慎重的选择。你们的探险小分队一组三个人,左边选一人,右边选一人,再加上自己。你的选择是谁和谁?(指名学生说)2.成立了探险小分队,我们就要确定探险的目的地了,你想去哪儿探险呢?(课件出示一些探险场景)(1)探险家去探险的地方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是什么特点?(人迹罕至、充满未知、危险重重)(2)茫茫大漠无边无际,飞沙漫天,喝水是个大难题;热带雨林树木繁茂,高温多雨,到处是虫蛇鸟兽;海上荒岛风浪袭击,孤独寂寞,淡水资源十分短缺;幽深洞穴无尽黑暗,怪石嶙峋,空气十分稀薄;南极冰川极度寒冷,食物短缺,翻越冰山困难重重……你想去哪儿探险呢?(指名学生说)3.确定了探险的地点,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探险的装备。(课件出示装备)你打算带上哪些装备?(指名学生说)4.最后就是预测险情,并根据险情事先想好对策,以备不时之需。(课件出示险情)(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如果遇到这些险情,你们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由讨论)(2)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5.看来同学们平时储备了不少探险求生的知识,了解了你们即将要探险的地方,还愿意继续到那里去探险吗?(愿意)6.准备好了吗?快开始我们的探险之旅吧!【设计意图】选择同伴组成一个探险小分队,确定探险地点,想好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宝库,想象会遇到什么险情,为开启探险之旅做好充分的准备。板块三创设情境,想象探险之旅1.教师引导:假如我们的探险之地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那我们一起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进行一次模拟探险。(课件出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图片)老师结合课件画面叙述:这是风光旖旎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这是资源丰富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这是神秘莫测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这是危机四伏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2.我们探险的地点是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请每个探险小分队讨论交流,你们准备带上哪些装备去呢?为什么带上这些装备?(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4.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咱们就出发吧。请大家闭上眼睛,各位探险飞机队员经过认真的筹备,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探险活动今天开始了。我们先从机场出发,乘坐飞机飞往西双版纳,再乘坐专机飞往原始森林……各位队员,我们已经进入密密层层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飞机准备降落,大家带上自己的装备下机。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5.我们赶快进入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吧,在这茂密的丛林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交流)6.在原始森林深处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继续往里走。这静谧的原始森林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请大家闭上眼睛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你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遇到了什么困境,你用什么方法摆脱困境呢?(学生自由想象)7.请大家睁开眼睛,探险小分队内讨论交流:在刚才的假想探险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你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你在探险过程中又有什么发现呢?8.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9.教师小结:刚刚大家简单地描述了探险小分队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我们要抓住细节把它们写具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假想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探险,伴随着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图片,唤醒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说出来。板块四动笔记录,描述探险之旅1.虽然这次探险是虚拟的,但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经历对大家来说会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我们将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当我们重温这次探险之旅的时候,将会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下探险过程中这难忘的一幕幕。记录探险片段,留驻难忘时光——记录探险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个片段惊险时刻、重大发现、难忘插曲……你的经历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吗?探险队员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了吗?你所带的探险工具都派上用场了吗?2.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指名学生说)·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3.我们模拟的是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探险之旅,大家还可以想象去茫茫大漠、海上荒岛、幽深洞穴、南极冰川等地方探险,那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境遇?请大家拿出笔边想象边写作。(学生安静地写作)【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放飞自己的想象,完成这篇别开生面的想象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根据习作要求赏评别人的习作。2.能根据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赏评,重温探险时刻1.上节课我们编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写的探险故事。大家先大声朗读自己写的探险故事。2.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习作要求)3.探险小分队内讨论交流:自己和别人写的探险故事想象是否合理?是否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了?4.全班交流汇报。(选取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5.精彩片段欣赏。课件出示:我们探险小分队小心翼翼地走进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深处,这里到处是厚厚的苔藓和密不透风的荆棘。忽然,我听到一声尖叫。当我们艰难地穿过荆棘后,只见汪思琪直直地站在那里。我来到她身边,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汪思琪惊奇地说:“你们快看!”这时,我看到了一幕神奇的景象:近千只的大白蚁群正在草丛间忙碌地寻找食物。一队约30只、体长约3厘米的大型黑蚂蚁突然一个接一个冲过来,它们凶神恶煞般扑向白蚁,用大颚紧紧夹住后者,身体一弯,尾部的毒针刺向可怜的猎物,被袭击的白蚁几乎在被刺瞬间就不动了。这时再看白蚁群,早就乱了阵脚,体型较小的慌慌张张地往回窜,争先恐后地钻进洞里;体型较大的却逆着回巢的方向四处奔跑,招呼同伴撤退。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是:一只体型相对硕大的白蚁,用大颚死命地咬住一只黑蚂蚁的大腿不放,任凭后者将它拖来拖去也死死地不肯松口。最后所有的白蚁都逃进洞了,它却被另一只黑蚂蚁捉住了。(1)指名学生读。(2)谁来评价一下,这个探险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写得怎么样?(作者写的是在探险路上看到的景象,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把一只大白蚁舍己救同伴的场景描写得十分细致、具体,想象也很合理)6.佳作欣赏。课件出示:神奇的探险之旅今年暑假,我和两个同伴一起相约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去实现我们神奇探险之旅的愿望。我们先从武汉天河机场出发,乘坐国际航班飞往西双版纳,再乘坐专机飞往原始森林……我们已经进入密密层层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飞机准备降落,我们带上自己的装备下机。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一走进原始森林,就看见一株食人花摇动着它那如灵蛇般的藤蔓——它刚刚缠死了一只三头鸟。很显然,它已经嗅到了生灵的气息,正追踪而来。我还来不及为所看到的一切震惊,就已经听到了食人花的藤蔓穿行在草地上那窸窸窣窣的声音。一株株食人花怒放着巨大的血红色花朵,一张一合,一合一张,像填满番茄酱的血盆大口,仿佛要把整个世界吞没。“啊!快跑……食……食人花,食人花来了!”我尖叫一声,吓得脸色发白,腿一软,摔了一跤。“大家小心,快想办法!”王逸轩大喊起来。听到我们的喊声,冷静的朱奕辰连忙转身,见到这可怕的食人花,他十分警惕地朝王逸轩走去……忽然,他将随身带着的手电筒向食人花扔去……王逸轩和朱奕辰连忙小心地跑到我身边,查看我的受伤情况……看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我感到既开心又感动,我们三人相视一笑。(1)指名学生读。(2)看了这篇习作,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说)7.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对习作的欣赏和评价,我们明白了要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才能使我们的探险故事更吸引人。【设计意图】通过佳作欣赏和同学们的交流评赏,学习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的方法,为学生修改习作打好基础。板块二点评习作,感受探险之旅1.这里还有一篇习作,需要大家提出修改建设,帮他修改一下。课件出示:我们“探险小分队三人组”背负行囊,走进了美丽、神秘又危机四伏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刚进入原始森林,便看见美丽的花草,处处充满了生机。我被一朵奇丽的花吸引了,可就在我欣赏这朵小花时,一条大蟒蛇钻出来,它离我很近。我十分害怕地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我醒来了。原来,我的伙伴用麻醉枪射中了大蟒蛇救了我。原来,这一切美丽的表象下,处处隐藏着危机。重新背上背包,我们继续往前走。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我们看见一条大瀑布,这里的水真清澈呀!我和伙伴们脱下衣服,跳入水中。玩得正欢时,我忽然发现背包不见了。这让我们都惊出一身冷汗,没有了那些装备,可怎么在原始森林中探险?我们赶紧去找背包,原来是一只猴子顺手“牵”走了我们的背包。我们正要抢回背包,可是猴子很机警,立刻就跑了,我们只能跟着猴子进入了沼泽地。我们陷入了沼泽之中,不能动弹。怎么办呢?正在我们绝望的时候,猴子救了我们。(1)指名学生读。(2)这篇习作有哪些问题?应当怎样修改?预设:①最后说猴子救了他们,我觉得这个想象不合理,猴子哪有那么大的力气把三个人都从沼泽地里救出来。②遇到大蟒蛇的片段没有写具体,要把当时危急的情景描写清楚。③陷入沼泽地的片段也没有写具体,怎样获救的也没有描写清楚。2.请愿意帮他改一改这篇习作。(指名学生上台修改)课件出示:我们“探险小分队三人组”背负行囊,走进了美丽、神秘又危机四伏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刚进入原始森林,便看见美丽的花草,处处充满了生机。我被一朵奇丽的花吸引了,可就在我欣赏这朵小花时,听见了背后有一阵骚动,转身一看,不禁冒出一身冷汗。原来是一条碗口粗的蟒蛇,离我仅有半米之遥。还等不及我呼叫,大蟒蛇便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我吓得全身发抖,突然两眼一黑,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在一阵呼唤声中我醒来了。原来我的伙伴及时用医学专用枪射中了大蟒蛇救了我。我不禁感叹这一切美丽的表象下,处处隐藏着危机。重新背上背包,我们继续往前行进。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十几米宽、近十米高的大瀑布,哗哗的流水声震耳欲聋。清澈的水诱惑着我们,我和伙伴们禁不住脱下了厚重的衣服,跳入水中。玩得正欢时,我忽然发现我们的背包不见了。这让我们都惊出一身冷汗,没有了那些装备,可怎么在原始森林中探险?我们赶紧穿上衣服到处寻找,终于发现原来是一只猴子顺手“牵”走了我们的背包。我们紧跟着那只猴子,不知不觉进入了沼泽地。等惊觉过来,我们三个人都已经陷在了沼泽里。常识告诉我们,越挣扎下沉得越快,所以大家都一动不敢动。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以看得见的速度继续下沉。沼泽地里不时地露出一些骨头,我不禁默默地想:难道我们就要死在这里了吗?在同伴们的眼里我也看到了死亡的恐惧,可是大家的嘴上却依旧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也许是命不该绝,一根长绳适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抬眼看去,绳子的另一端正握在一位西双版纳的村民手里。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抓住“救命稻草”就往上爬。在西双版纳村民的帮助下,伙伴们被一个一个地救了上来。3.教师小结:修改的时候要看看自己的习作想象是否合理,是否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写具体了,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4.学生根据习作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自由修改习作)5.探险小分队讨论交流,互相提出修改建议再次修改习作。(组内互相修改习作)6.全班交流汇报。(习作修改得很满意的小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问题习作的评价和修改,习得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写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板块三课外延伸,激励探险志向1.听了大家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我们把大家的探险故事合在一起,就可以完成一本探险集,书名就叫《神奇的探险之旅》。请大家继续完成并修改你们的探险故事。在修改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看看这些比较经典的探险小说。课件出示:经典推荐[法]凡尔纳《气球上的五星期》《大木筏》《两年假期》[英]史蒂文森《宝岛》《金银岛》[英]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英]卡尔·麦《印第安酋长》《恐怖的大漠》《沙漠秘井》2.如果有兴趣,可以续编你的探险故事,写成探险日记。3.教师总结:在今后的岁月里,也许我们不能亲历惊险的旅程,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传奇作家,但是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带着探险的精神前行,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探险小说的兴趣,激励学生探险的志向,引导学生续编探险故事,写成探险日记。▶教学反思1.为神奇的探险之旅做好充分的准备:①激发学生探险的兴趣;②阅读有关探险的书,具有一定的探险知识储备;③选择同伴组成一个探险小分队;④选择好探险的地点;⑤想好打算带上哪些装备;⑥合理想象会遇到什么险情,如何求生?2.开启学生的探险之旅。引导学生假想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探险,利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通过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不仅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还要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通过佳作欣赏和对问题习作的评价修改,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激发学生阅读探险小说的兴趣,激励学生探险的志向,引导学生续编探险故事,写成探险日记。让学生意识到神奇的探险之旅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探险之旅还很漫长。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4.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2.词句段运用(1)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2)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3.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乡村四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学会根据一个情景写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3.感悟烘托、渲染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课文,讨论交流1.谈话导入。本单元的课文呈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体会《威尼斯的小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1)快速浏览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威尼斯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了小艇在水面上灵活穿梭的样子,体现了威尼斯的动态美;还描写了夜晚戏院散场后的静寂,体现了威尼斯的静态美。3.体会《牧场之国》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1)快速浏览课文《牧场之国》,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体现出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小组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宁静和悠闲,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繁忙,把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4.教师小结: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作者是如何体现出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板块二语言运用,训练表达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课件出示·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这两段话是如何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学生自由交流)(3)教师小结:第一段话是《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半夜戏院散场后瞬间的喧哗来体现威尼斯的动态美。第二段话是《牧场之国》一文中的句子,通过描写晚上荷兰牧场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体现荷兰牧场风光的静态美。2.在这三种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课件出示①放学后的校园②群鸟飞过的湖面③火车进站之后(1)这三种情景中,该怎样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呢?(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小结: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先描写出学生放学时喧闹的情景表现出校园的动态美,再描写出放学后校园的安静来表现校园的静态美。第二种情景“群鸟飞过的湖面”,先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时,水面上的各种变化来表现出湖面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群鸟飞过湖面后,水面慢慢恢复平静来表现湖面的静态美。第三种情景“火车进站之后”,先描写出火车进站后,人们嘈杂的喧闹声来表现火车站的动态美,再描写出火车站的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来表现火车站的静态美。(3)小组讨论交流:第一种情景“放学后的校园”的动、静之美怎样写?(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畅所欲言)课件出示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仿佛也被这铃声所唤醒,校园变得喧闹起来,快乐与轻松充满了每个角落。噼里啪啦的收拾书本声,为了庆祝放学的欢呼声,同学之间的招呼声,又结束了一天的学业的如释重负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部放学交响乐。默默地,校园在夕阳红色的余晖中吐出最后一群归去的孩子们的喧哗,热闹了一天的校园终于宁静下来。寂静的校园被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包围着,那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草儿的绿色和夕阳的红色渐渐变暗、变淡,向无言袭来的暮色过渡着,整个校园和着暮色也渐渐地入睡了。3.请同学们按照描写第一种情景的方法,描写出其他两种情景。(学生独立在语文练习本上完成练习)4.四人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各自写的句子,互相提出修改建议。5.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句子。6.全班交流汇报。(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句子)【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思考,感悟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板块三语言运用,体会表达1.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课件出示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说一说这句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这是《金字塔夕照》中的一句话,描写了埃及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发光之美,作者穆青只描写了一种金色就表达出对埃及金字塔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这是季羡林写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这是《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中的一段话,描写了印度的泰姬陵纯白的奇迹之美,作者季羡林只描写了一种纯白色就表达出对印度泰姬陵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这是朱自清写的《绿》中的一段话。(课件出示《绿》中的一段话: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那醉人的绿呀!)(1)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2)说一说这段话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说)(3)教师小结:这是《绿》中的一段话,描写了温州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的特点。作者朱自清只描写了一种奇异的绿色,运用对比衬托法就表达出对温州梅雨潭的绿的赞美和喜爱之情。4.这三段话共同的表达特点是什么?(指名学生说)5.教师总结:这三段话都是通过烘托、渲染的方法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试着运用烘托、渲染的表达方法来描写景物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对例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出三段话分别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欣赏,体验乡村美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去过乡村吧,你觉得乡村美吗?(美)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不同的乡村美景图)2.欣赏了这几组乡村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3.教师小结: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名为《乡村四月》的古诗。板书诗的题目,齐读诗的题目。(板书:乡村四月)4.四月是什么季节?(农历四月是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5.了解诗人。(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乡村美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知诗人、解诗题,为学习古诗打下坚实的基础。板块二初读古诗,感悟诗韵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乡村四月》这首诗)2.听老师范读,同桌互相讨论交流:要读出怎样的节奏?(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及节奏划分)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4.教师小结:诵读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5.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6.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意?(查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借助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7.学生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学生独立学习)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首古诗的诗意。(学生自由讨论)9.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理解古诗的诗意。板块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整体把握,感知古诗。(1)虽然反反复复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但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学生边读边圈画)(2)谁来说一说你圈了哪些词?(绿、白、子规声)(3)你看到的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置身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乡村的景色很美,村里的人很忙)(相机板书:景美人忙)2.学习一、二句,感受“景美”。(1)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深情朗读:“闭上眼睛,我们仿佛走出了家门,看着自己美丽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布谷,布谷’……这是布谷鸟在歌唱,声音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慢慢睁开眼睛……”(2)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之情)(3)教师小结:绿色山野,白色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杜鹃鸟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这里的人家,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4)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3.朗读三、四句,感受“人忙”。(1)学生齐读三、四句古诗。(2)“蚕桑”和“插田”是干什么?(“蚕桑”是采桑叶养蚕;“插田”是在田里插秧)(3)教师引导:清晨农民要挑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后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喂养四次:清早、中午、下午、半夜。家家养蚕,户户忙蚕,蚕儿要上架了,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很辛苦)农民插秧的时候,天空下着细雨,农民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雨水流进脖子里,脚踩进烂泥田里,整日弯着腰插着秧苗,你们又有什么感受呢?(非常辛苦)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出示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4.抓“才”和“又”字,体会“人忙”。(1)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和“又”)(2)乡村四月里,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两行诗重在写人,“才”“又”这两个看似平实的词,充分说明了农民劳动的繁忙紧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之情。)(3)请用一个感叹句来赞美一下辛勤劳动的农民们。(指名学生说)(4)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5)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诗。5.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乡村四月》,积累记背古诗《乡村四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析诗句来入诗境、悟诗情,感受古诗中景美和人忙的情境。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本单元的课文所呈现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指导学生总结出“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结论。2.把握“词句段运用”的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描写方法,并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感悟三位作家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他们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三段话都是通过描写一种颜色来表达作者对景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3.“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记背古诗,体会诗意,引导学生体会“景美”“人忙”的情境,领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说课稿《趣味故事会》一、说教材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了“有趣的故事”这一专题课文后安排的让学生讲讲人物故事的一次活动。可以讲课本里面的,也可以讲课外的,还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本组课文的拓展和延伸。二、说教学目标1.讲述人物故事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2.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3.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4.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讲述中思路清晰,会表达;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提前一周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读搜集一些人物故事。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貌特征,找一位给你印象最深刻特别的人。三、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查阅资料、引导、讲解法。学生主要采用自学交流的学习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开一个故事会。(板书课题: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2.明确交际要求:故事中的人物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二、小组讨论,领悟方法1.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我们认识了圆滑善变的王熙凤、技艺高超的刷子李、临死不忘两茎灯草的严监生。那么在你所看到的书籍或电视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又是谁呢?他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说)2.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旁听。3.小组内推荐一两名同学讲故事。4.听的同学针对讲的人物故事中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提问或补充。(师对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指导)5.师生小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1)故事有趣,情节完整生动。(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4)能配上动作是最好的。三、结合方法,分组讲故事比赛1.全班共分为三大组,以每一大组为单位讲故事比赛,看看谁讲的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2.三个大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讲一个故事,组员做出评价,最后评选出两名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3.评价标准:(1)普通话标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2)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特点鲜明。(3)仪态自然大方,动作恰当得体。(4)时间:每人2分钟内完成.4.小组比赛多媒体出示讲述者与听者要求:讲述者:讲的生动具体,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听者:认真听,听不清楚的地方可询问或补充相关内容或对其做一两句点评。四、评选故事大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1.小组公布获胜者。2.小组代表上台讲故事。3.全班评比选出故事大王。4.奖励故事大王。五、全课小结1.要想故事讲的生动具体,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自由发言:把握好语气,语调,语速;充分应用表情动作;故事经过交代清楚具体)2.通过今天的故事会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的能力。2.选一种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鸡是不能在天上飞的,蚂蚁是渺小的,老鹰是凶猛无比的,蜗牛爬得非常慢。但是,如果,一切都反转过来,动物们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又会是怎么样呢?这样想象会不会很有趣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这样想象很有趣)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话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2、想象导入,明确内容1.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它们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课件出示2)2.任选一幅图,在展开想象在小组里说一说。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4.指名说说。5.师生评议,纠正补充。三、展开想象,说一说你准备选择哪种动物去写,小组交流,选代表班内交流。1.谁来说一说,展示一下?(课件出示3)假如蜗牛没有了壳,它一定能长出健壮的腿,生出有力的翅膀。它一定是能爬、能走、甚至能飞的动物,也就有可能变成无敌的、能与别的动物一决雌雄的强牛,或许还能变成飞牛,或者真正的天牛。到那个时候,它就会在辽阔的长天独自凌空起舞,拥有更丰富、更广阔的生存空间。2.全班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她)说得怎么样?3.同学们想象的真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吧!三、出示要求,学生习作。1.写话要求:(课件出示4)(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2)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板书: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图片,大胆想象,学生练说。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五、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设计意图:书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在修改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习作:奇妙的想象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这样想象真有趣》,想象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和原来完全相反,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给学生想象的动力和信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经过修改,指正、补充后,定稿写作,在展示、交流,修改。不足之处:学生的习作可能不能达到老师满意,这是正常的。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给予鼓励。《我不能失信》创新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教学设想】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你们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你知道吗?(守信)课文在写谁呢?说她在哪件事情上很守信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二、初步感知课文。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直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小黑板出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课文中的“我”是谁呢?(2)指名朗读课文。出示课件。纠正词语的读音:“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盼着”。注意读准前鼻音“盼、歉”,后鼻音“庆”。(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交流。三、设疑解惑,主体感悟。1.宋庆龄为什么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2.小珍最后来了吗?3.面对小珍的失约,宋庆龄心里是怎么想的?四、再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五、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守信”两字的理解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一件什么事,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2.学生交流。3.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课件出示句子。(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爸爸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让学生体会宋庆龄一直想去伯伯家,如此想去却不能去,表明了宋庆龄为守信用作出的牺牲是多么得难能可贵。)(2)“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好不好?”妈妈在一旁说。“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不”“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宋庆龄坚守原则的品质。)(3)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这两句写出了宋庆龄的什么呢?(表现了宋庆龄在等待小珍时焦急的心情。)(4)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呀!”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从宋庆龄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她是一个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的人。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信守承诺做到。)4.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5.请同学们再读读人物的对话,看看人物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三、演读结合感悟朗读。1.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你们想不想把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演出来?2.自由选择课文多演读几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思考相关问题。组内讨论交流:当爸妈刚刚离开时,宋庆龄在想什么?3.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宋庆龄等了小珍一天,小珍也没有来,你怎样看待这件事?4、学生评议,教师相机归纳。四、教师小结。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标准,宋庆龄从小就重诺言、守信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5、课外积累:将你收集的有关“守信”的故事读给大家听。《肥皂泡》创新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设想】1.理解词语,进一步感受泡泡的美。2.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归纳文中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1.老师知道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说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2.生交流。(3-4名同学)3.吹泡泡你喜欢玩吗?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几个动词来。二、介绍作者,了解冰心  冰心是一位有着独特人格魅力和独特写作风格的作家。母爱、童真、大自然是冰心作品的三大主题。冰心爱海,她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正如母亲总是源源不断地把力量传送给她亲爱的孩子一样,海是冰心永远的源泉。冰心博爱,她的爱缘自于海,更缘自于母爱。冰心爱世间万物,更爱儿童,她纯真、犀利、坚定、勇敢、正直。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歌颂真、善、美。美蕴涵于其作品中的各个方面,有人情美、自然美、童心美、情感美…… 三、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冰心奶奶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得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儿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吗?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请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勾出自己的重点词。学生读书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以下词语:和弄扇子扇送薄球散裂乱转四、学习词语1.出示课件:正音、练习读。屏幕上的词语可不容易读好,会读吗?谁来试一试?教师正音后让学生练一练,然后齐读,抽读。2.了解学生在阅读中的学词情况。有没有老师没写上,而你又认为非常重要的词语?板书:黏稠颤巍巍山巅……注音、正音、练读。3.读课文,攻破难点。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周老师给你一个建议:通读一遍之后,集中精力攻破难点。4.轮读课文。五、理解课文内容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呢?(很聪明,书中写了,就知道马上看书。)谁来说一说?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出示课件)理解“和弄”一词。2.但你这样做了,可不一定就能吹出许许多多美妙的肥皂泡。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做肥皂泡的奥妙,她在文中已偷偷地告诉了大家。读读2、3自然段,同学们一定能够把他找出来。理解“黏稠”一词。3.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越来越聪明!怎么吹呢?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说。(出示课件)。4.泡泡水我们会做了,泡泡我们也会吹了,小管子的那一头会吹出些什么样的泡泡呢?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呢?标出写泡泡样子的词语。抽学生说,教师展示课件,然后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告诉学生:用嘴巴是很难讲清楚的,凭空想象也很难,但是只要你亲自去吹一吹肥皂泡,你就能从那奇妙的泡泡身上找到这些词语。六、小结内容,齐读全文在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还认真的欣赏了自己吹出的每一个肥皂泡,她满怀爱心和向往,写下了这篇美妙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篇文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昨天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都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呢?(复习)二、同学们的收获不尽相同,感受却惊人的一致。冰心奶奶吹出的肥皂泡不光美,那简直就是美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表现了泡泡的美和妙呢?三、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妙在何处?四、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泡泡的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五、说说你理解的词语。告诉学生,除了变字为词,字意相加等很多方法外。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新方法:用手势和动作来理解。有些词语,比如扇送、四散分飞、脆薄、颤巍巍。六、冰心奶奶把好多美妙的词语都附着在了泡泡身上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吹泡泡,喊词语。我希望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吹,认认真真地看,并大声地喊出你从泡泡身上看到的词语,让同学们和老师们分享你们的快乐和发现。(理解词语,感受泡泡的美妙,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心理基础。)七、咱们再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我相信大家会把泡泡的美表现得更妙,更神奇!八、小小肥皂泡,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跟我们一样地情趣和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她满怀爱意地去描绘那些泡泡,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小小的肥皂泡身上。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呢?书中有一个句子,你能标出来吗?齐读这个句子。九、为什么快乐?为什么骄傲?冰心奶奶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抽生说,然后教师引读。十、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十一、能背诵吗?看谁最先背下来。十二、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写得特别美!(第4自然段)我相信大家能读得同样美妙。十三、还有没有美妙的段落,下面的时间,请自由地读,自由地背,看哪些同学读得最好,背得最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十四、课文中有两个指定段落,第一个指定段落是哪个自然段,第二个指定段落呢?能归纳它们的主要内容吗?(归纳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                  课题 剃头大师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2)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3.试着读课文。(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4)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5.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泡件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2)学生写生字。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泡(2)熟字比较。如:麦一表兔一鬼奇一夺着一差(3)组词扩展:虽然一件文件付钱付出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虽”的第八笔是提。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F.展示学生作品。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6)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7)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板书: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设计意图:字词的学习,放手给学生,只需出示要求即可,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设计意图: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渗透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设计意图:以自然段为单位把课文拆分,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内容 19剃头大师  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足之处:如何很好地组织教学,合理维护课堂秩序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分钟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9)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表弟胆小鬼理发眼神差付钱双倍虽然一件2.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设计意图:复习,出示字词,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课件出示9)“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课件出示9)“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板书: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子,对比阅读,训练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文本主观体验能力。】【设计意图:学生回答内容,课件出示出来,更加具体可感,易于分析和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设计意图:指导全文朗读,进行口头表达训练,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全文教学的总结。】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19剃头大师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以重点句子理解为主线。本文以“我”和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对比描写,交代了谁是“剃头大师”,谁是“害人精”。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子对比阅读,联系上下文,找出事情的本质。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秦文君先生的一篇佳作。这篇短文描绘了“我”冒充剃头大师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小沙胆小,害怕剃头;第二部分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全文充满童趣,描写童年的糗事,读后令人捧腹大笑。【作者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推剪手动推剪是一种理发剪。上下有各有一排参差相间的牙状钢齿,用手将两边的把柄向中间合去,参差相见的牙状钢齿就来回移动将头发推掉。电推剪未推广之前所用的理发工具。跳蚤在跳蚤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成虫通常生活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在鸟类。触角粗短。口器锐利,用于吸吮。腹部宽大,有9节。后腿发达、粗壮。完全变态昆虫。蛹被茧所包住。跳蚤为属于蚤目的完全变态类昆虫。成虫体型微小或小型,无翅,体坚硬侧扁,外寄生于哺乳类和鸟类体上,具刺吸式口器,雌雄均吸血;幼虫无足呈圆柱形,营自由生活,具咀嚼式口器,以成虫血便或有机物质为食。【其他资料】描写童真童趣的诗句有:1.《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幼女词》[唐]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4.《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5.《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6.《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7.《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黎碎地声。课后作业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执行(zhízí)否则(fuǒfǒu)受刑(sòushòu)虽然(shuīsuī)一件(jiànjàn)胆小鬼(ɡǐuɡuǐ)二、先辨字,再组词。胆理付倍但埋村陪三、读一读,用加点的字造句。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四、重点段落品析。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liǔlǔi)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jìnjìng)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chàchāi)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1.给上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2.请仿写画横线的句子。一会儿……一会儿……2.结合上文,说一说小沙害怕理发的理由是?五、你小时候最怕做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参考答案一、执(zhí)否(fǒu)受(shòu)虽(suī)件(jiàn)鬼(ɡuǐ)二、先辨字,再组词。胆胆子理理发付付出倍加倍但但是埋埋伏村村子陪陪着三、他太高兴了,甚至见到陌生人都想过去抱一抱人家。 四、1.绺(liǔ)尽(jìn)差(chà)2.看那天上的云,一会儿变成猴子,一会儿变成老虎。3.老师傅的推剪老掉牙了,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五、(略)常青树是否落叶研究方案在教室里养一盆小松树,在花盆下面放上塑料布,每隔五天观察松树叶子是否掉落,观察掉落叶子的大致数量。观察三回后,可以为花盆浇充足的水分。五天一更换塑料布。再把小松树挪到室外,在花盆下面放上塑料布,每隔五天观察松树叶子是否掉落,观察掉落叶子的大致数量。观察三回后,可以为花盆浇充足的水分。五天一更换塑料布。总结规律:常青树在冬天落叶,只是又有新的叶子长出来。落叶的多少和温度高低,水分充足情况有关。温度高,水分足落叶少,反之则多。天气概念:天气是气温、风向、风力、降水等气象要素在短时间内综合状况。时间:短时间稳定性:很不稳定气候概念:在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就是该地区的气候。时间:长时间稳定性:比较稳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猜测)对比实验��一组对比试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个条件必须相同。��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本文档为【2020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10-14
浏览量: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