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gxkjj-忻州师范学院 

gxkjj-忻州师范学院 

举报
开通vip

gxkjj-忻州师范学院 gxkjj-忻州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指定课程, 2009年5月18日 教务处编印 目录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 4 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

gxkjj-忻州师范学院 
gxkjj-忻州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指定课程, 2009年5月18日 教务处编印 目录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 4 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 6 中国古代文学家十五讲 ................................................................................................................... 7 唐诗宋词十五讲 ............................................................................................................................ 9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 10 影视文学十五讲 ............................................................................................................................. 12 中国美学十五讲 ............................................................................................................................. 15 摄影创意......................................................................................................................................... 17 口才训练十五讲 ............................................................................................................................. 19 西方文学十五讲 ............................................................................................................................. 20 美学十五讲..................................................................................................................................... 22 中国历史十五讲 ............................................................................................................................. 24 欧洲文明十五讲 ............................................................................................................................. 25 山西历史文化 ................................................................................................................................. 26 西方哲学十五讲 ............................................................................................................................. 27哲学修养十五讲 ............................................................................................................................. 28 29 政治学十五讲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 31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下载关于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临床本科毕业论文下载 写作指导 ......................................................................................................................... 32 书法知识与技法 ............................................................................................................................. 33 文科物理十五讲 ............................................................................................................................. 33 科学技术发展史 ............................................................................................................................. 34 日常生活及趣味物理 ..................................................................................................................... 36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 37 法律与生活..................................................................................................................................... 38 法学概论......................................................................................................................................... 39 现代管理学..................................................................................................................................... 40 人力资源管理 ................................................................................................................................. 41 公共关系学..................................................................................................................................... 44 市场营销学..................................................................................................................................... 45 西方经济学..................................................................................................................................... 46 经济学原理..................................................................................................................................... 47 实用社交礼仪 ................................................................................................................................. 49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 50 教育学............................................................................................................................................. 52 中外教育简史 ................................................................................................................................. 54 青年心理健康与发展 ..................................................................................................................... 5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58 心理学............................................................................................................................................. 59 教师心理学..................................................................................................................................... 61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程设计 ..................................................................................................... 62 三大球规则与比赛欣赏 ................................................................................................................. 64 太极拳理论与与实践 ..................................................................................................................... 65 医学史十五讲 ................................................................................................................................. 66 西方美术史..................................................................................................................................... 67 音乐基础与识谱 ............................................................................................................................. 68 素描................................................................................................................................................. 71 化学与社会..................................................................................................................................... 72 化学史............................................................................................................................................. 74 化学与人体健康 ............................................................................................................................. 76 人类生物学..................................................................................................................................... 77 生物伦理学..................................................................................................................................... 78 Internet应用技术 ........................................................................................................................ 79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 80 中国文化地理 ................................................................................................................................. 82 现代课堂教学艺术 ......................................................................................................................... 84 旅游美学......................................................................................................................................... 86 世界地理......................................................................................................................................... 88 现代天文学十五讲 ......................................................................................................................... 90 中国地理......................................................................................................................................... 91 文科高等数学 ................................................................................................................................. 92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 93 英汉互译......................................................................................................................................... 96 大学英语语法及惯用法教学设计 ................................................................................................. 97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 99 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 ................................................................................................................... 101 计算机信息检索 ........................................................................................................................... 102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 106 佛家智慧与心理调节 ................................................................................................................... 108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课程主讲:中文系教授 姚勤智 课程名称: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开课学期:一学期 周学时数:2课时/周 总学时数:30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授课对象:全院本专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和小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结合 教学方式: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际操作进行 课程简介: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课是现代汉语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介绍与语言文字有关的信息处理问题。本课程有两个层面,一是基础性的,主要介绍计算机汉字库的知识,汉字输入法的相关知识,OFFICE、WPS、笔记本、网络知识搜集、电子书的制作等知识。二是计算机的语言识别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知识,是尖端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第一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学到相关的技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办公无纸化环境。课程特点是教师通过全方位的演示操作,介绍在无纸化办公过程中需要的便捷技巧,本课程通过在中文系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讲授的内容主要有: ? 计算机汉字库相关知识; ? 汉字输入法知识(五笔字型,王码、智能陈桥、五笔加加、极点中文、小鸭五笔、 龙文五笔输入通、万能五笔、酷极五笔、自然码、拼音加加、勤智快码、紫光拼音、 智能狂拼、拼音之星); ? WORD排版技巧; ? WPS 排版技巧; ? 电子笔记本的运用(NoteXPad、梦幻编辑器、Editplus、Emeditor、UltraEdit、Whex、 轻松文本、TextPro、文本整理器); ? 电子书的制作(介绍“友益文书”、“资料收藏大师”、“网文快捕”、“chm文档制作” “亿唯E书”“软景网页文件生成器” “文摘管理专家”等; ? 网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搜集软件的运用 ? 办公应用与阅读(PPT与WORD的转换、电子粉笔的应用、电子计算器、电脑尺 子、txt文本阅读器、PDF文档的制作与阅读、文本文件阅读器(Readbook)、PDF 文件制作器(pdfFactory)与优秀阅读器Foxit PDF Editor。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教学进度表 第一讲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总揽 第二讲 汉字库相关知识(国标码、BIG5码、扩展库码、难字查检方法) 第三讲 汉字输入法简史 第四讲 形码介绍(重点介绍五笔字型,王码、智能陈桥、五笔加加、 极点中文、小鸭五笔、龙文五笔输入通、万能五笔、酷极五笔) 第五讲 音码介绍(重点介绍自然码、拼音加加、勤智快码、紫光拼音、智能狂拼) 第六讲 拼音加加汉字输入法详细讲解 第七讲 WORD排版技巧(排版基础知识、快捷键的使用、页眉页脚、边距、行距、字距、造字技巧、特殊字符的输入、国际音标的处理、学科工具的使用 第八讲 文档格式介绍(doc、txt、wps、pdf、rtf、jpg、bmp)图文排版技巧学科论文排版技巧 第九讲 表格的处理技巧 第十讲 WPS 排版技巧(只作重点介绍,以WORD为主) 第十一讲 记事本的运用 介绍汉字处理的几款软件(NoteXPad、梦幻编辑器、Editplus、Emeditor、UltraEdit、Whex、轻松文本、TextPro、文本整理器) 第十二讲 重点介绍“NoteXPad”、“文本整理器”、“梦幻编辑器”的使用 第十三讲 电子书的制作 介绍“友益文书”、“资料收藏大师”、“网文快捕”、“chm文档制作” “亿唯E书”“软景网页文件生成器” “文摘管理专家” 第十四讲 网络应用 第一节 网络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搜集软件的运用 第十五讲 办公与阅读软件介绍 PPT与WORD的转换、电子粉笔的应用、电子计算器、电脑尺阅读软件? txt文本阅读器 ? PDF文档的制作与阅读,介绍文本文件阅读器(Readbook),介绍PDF制作器(pdfFactory)与优秀阅读器Foxit PDF Editor 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课程主讲:中文系教授 姚勤智 课程名称: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开课学期:一学期 周学时数:2课时/周 总学时数:30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授课对象:全院本专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和小论文结合 教学方式: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际操作进行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及其他语言类专业选修课的基础课程。了解一些语言学常识,对于提高自己的说话与写作能力是有大的好处的。现在,许多学生专注于学习英语,而对于自己的母语却不会运用,出现诸多错误,学习一些语言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有好处的。本课程主要讲解语言学的常识性知识,而避开专业性术语,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语言学的有关常识。主讲的内容包括:什么是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语用,修辞,语言与思维,语言与写作,语言的规范化,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等内容。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教学进度表 第一讲 人类独有的特性——语言 第二讲 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 第三讲 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第四讲 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第五讲 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第六讲 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第七讲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八讲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第九讲 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第十讲 语言的规划和规范 第十一讲 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第十二讲 语言与思维活动 第十三讲 语言与文学创作 第十四讲 语言与民族文化 第十五讲 语言与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文学家十五讲 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讲授的范围是从先秦至唐五代。讲授内容是对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介绍、赏析、研究和评价。其中,“作家”重在探讨其生平思想以及与创作的关系,“作品”重在研究和评价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著名作家的勤奋、好学、爱国、奉献、忠贞、信义、清贫、自律等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文学作品,从而弘扬我国传统文学。 参考书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卷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 《中国文学史》第一册、第二册 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国文学批评新编》上册 王运熙 顾易生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 《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 常振国、降云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9月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一、二卷 山东大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 中编 朱东润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7月 教学内容 第一讲 气势浩然——孟子及其散文 第二讲 安贫乐道——庄子的苦乐观 第三讲 九死不悔——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第四讲 俊杰才士——汉大赋家司马相如 第五讲 发愤著书——司马迁及其创作成就 第六讲 豆在釜中泣——全能作家曹植 第七讲 情寄八荒之表——阮籍其人其事 第八讲 悬崖缝隙里的青松——嵇康及其的散文 第九讲 魏晋风流的代表——陶渊明及其的散文 第十讲 失望颓放痛苦旷达的交响曲——李白及其诗歌 第十一讲 沉郁顿挫——杜甫与他的史诗 第十二讲 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的生平与诗歌 第十三讲 梧桐惊心壮士苦——李贺诗歌的特色 第十四讲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及其创作 第十五讲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创作特色 教师 简历 个人简历下载免费下载简历模版总经理简历下载资料员简历下载资料员简历下载 徐翠先,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高校教龄26年,一直从事古代文学教学。教学认真、严谨, 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著8部。 唐诗宋词十五讲 课程性质、特点 本课程属公共选修课,主要讲授唐诗宋词。 课程介绍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标志着诗和词这两种诗歌样式达到的全盛时期,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值得自豪的瑰宝。本课程主要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是对其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第一讲 走向高潮的初唐诗 第二讲 盛唐气象 第三讲 李白 第四讲 杜甫 第五讲 诗变于盛衰之际 第六讲 中唐两大诗派 第七讲 中唐诸家的沿革 第八讲 晚唐诗坛的余晖 第九讲 唐五代词 第十讲 宋初词风的转变 第十一讲 苏轼和词的诗化 第十二讲周邦彦和词的律化 第十三讲 李清照和南渡词人 第十四讲 辛弃疾和豪放词派 第十五讲 姜夔与南宋词的雅化 第十六讲 考查 教师介绍 石东升:副教授,中文系副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庄子、中国古代神话。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开设选修课:《庄子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唐诗研究》,所主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为忻州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课程性质、特点 本课程属公共选修课,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出现的名家名作。 教学目的 通过阅读、思考、评论三者结合,让学生大体了解五四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某些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内容 章 课程内容 第一讲 鲁迅 第二讲 徐志摩 第三讲巴金 第四讲沈从文 第五讲曹禺 第六讲 萧红 第七讲 丁玲 第八讲 老舍 第九讲 茅盾 第十讲 张爱玲 第十一讲 汪曾祺 第十二讲 王安忆 第十三讲 路遥 第十四讲食指 第十五讲 陈忠实 教学对象 非中文专业学生 教学手段、方法 运用课前阅读思考,课堂讲授分析,课后讨论提高,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等形式,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历史的和美学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应能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概况及文学史地位;对于作品,则能对其思想艺术成就进行全 面深入的分析与品评;在此基础上宏观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面貌、发展历史及基本特点。 考核方式 期末随堂考查占70%;平时作业占30%。 教师简介 李丹宇,女,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副教授。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二十余年,主要讲授中文系专业必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选修课“新时期小说研究”等课程,并开设过公共选修课“中国现当代名著欣赏”、“中国当代文学十五讲”;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科研成果:主持完成省社科联重点项目“三晋文化与当代山西作家”,已出版论著《新时期小说发展述评》,发表《关于阿英史料学思想的思考》、《厚土?乡巴佬?莜面味儿》、《周大新小说女性命运的民俗书写》、《两种文化的对话》等十多篇论文。 影视文学十五讲 课程性质 “影视文学十五讲”是公共选修课。主要讲授影视与文学的关系、影视与文学的发展史、影视艺术的特征(影像性、逼真性、假定性、叙事性、综合性、影视的异同)、蒙太奇与长镜头、光线与色彩、声音、影视结构、影视节奏、霍建起电影与小说、张艺谋电影与小说。本课程以“素质教育体系”—“概论、欣赏型”影视教学模式为基础,讲授影视知识、理论和技能。 教学目标 了解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视听元素以及有关的基础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来鉴赏影视作品,自觉地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学习,学会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影视和文学,理解影视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分配表 各讲主要内容 学时 第一讲 绪论 一、影视时代的兴起 二、影视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2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赏析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片断 第二讲 西方影视与小说关系史(“二战”以前) 一、卢米埃尔、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 2 二、好莱电影的名著改编 三、苏联电影与小说的关系 赏析影片《一夜风流》片断 第三讲 西方影视与小说关系史(“二战”以后) 一、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二、再现式改编 三、创新式改编 2 赏析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片断 第四讲 中国影视与小说关系史(49年以前) 一、早期中国电影与小说的关系 2 二、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赏析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片断 第五讲 中国影视与小说关系史(49年以后) 一、“十七”年电影与小说的关系 二、新时期影视与小说的关系 2 赏析影片《黄土地》片断 第六讲 影视艺术的特征(上) 一、 影像性 二、逼真性 三、假定性 2 赏析影片《暖》片断 第七讲 影视艺术的特征(下) 一、 叙事性 二、综合性 三、影视的异同 2 赏析影片《芙蓉镇》片断 第八讲 蒙太奇与长镜头(上) 一、 蒙太奇的含义 二、蒙太奇的分类 2 赏析影片《第四十一》片断 第九讲 蒙太奇与长镜头(下) 一、 蒙太奇的功能 二、蒙太奇与长镜头 2 赏析影片《城南旧事》片断 第十讲 光线与色彩 一、 光线的艺术功能 二、色彩的艺术功能 2 赏析影片《一个和八个》片断 第十一讲 声音 一、 音乐的艺术功能 二、音响的艺术功能 三、人声的艺术功能 2 赏析影片《红高梁》片断 第十二讲 影视结构 一、 影视结构的一般知识 二、影视结构的主要类型 2 赏析影片《菊豆》片断 第十三讲 影视节奏 一、 影视节奏的一般原理 二、影视剧本节奏 三、影视艺术节奏 2 赏析影片《活着》片断 第十四讲 霍建起电影与小说 一、《那山 那人 那狗》 二、《生活秀》 三、《暖》 2 赏析影片《那山 那人 那狗》片断 第十五讲 张艺谋电影与小说 一、时代背景的改变 二、空间环境的处理 2 三、人物性格的变化 四、叙事方式的改变 赏析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片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理论讲解与作品欣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考核方式 考查和小论文相结合。 主要参考书目 ,1,宋曦业,申载春(影视艺术基础,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2,,法,乔治?萨杜尔著(世界电影史,M,(徐昭、胡承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3,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陈志昂主编(中国电视艺术通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5,赵凤翔、房莉著(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6,张宗伟著(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7,张明主编(与张艺谋对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8,,美,刘易斯?雅各布斯著(美国电影的兴起,M,(刘宗锟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9,,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高骏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10,,美,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和电影,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教师简介 申载春,男,1964年出生,山西省原平人。忻州师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讲授《美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论》、《影视文学》等课程。先后在《文史哲》、《电视研究》、《江海学刊》、《山西师大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影视与小说》(大众文艺出版社),编写《影视艺术基础》一书,参与《唐诗鉴赏辞典》、《唐诗大辞典》的撰写工作。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文艺类作品70余篇。 中国美学十五讲 1、课程性质 “中国美学十五讲”是公共选修课。主要讲授中国美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引言: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礼仪之美、君子之美、庄子美学、中庸之美、意境之美、空灵之美、和谐之美、大巧若拙、形神之间、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建筑美学、中国戏剧美学、中国诗歌美学、中国小说美学等。本课程从中国美学的基本问题出发,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艺术的特色,深入浅出,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会提高美学视野和理论素养,学会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文学和艺术,理解人类生活的价值追求和艺术创造;提高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理解日常生活的各种审美现象,提高生存质量、充分感悟人生的意义。 3、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分配表 各讲主要内容 学时 第一讲 引言: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 2 第二讲 礼仪之美 2 第三讲 君子之美 2 第四讲 庄子美学 2 第五讲 中庸之美 2 第六讲 意境之美 2 第七讲 空灵之美 2 第八讲 和谐之美 2 第九讲 大巧若拙 2 第十讲 形神之间 2 第十一讲 中国园林美学 2 第十二讲 中国建筑美学 2 第十三讲 中国戏剧美学 2 第十四讲 中国诗歌美学 2 第十五讲 中国小说美学 2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理论讲解与文本分析结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5、考核方式 考查和小论文相结合。 6、主要参考书目 ,1,朱志良(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4,徐德青(趣味美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9( 教师简介 申载春,男,1964年出生,山西省原平人。忻州师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讲授《美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论》、《影视文学》等课程。先后在《文史哲》、《电视研究》、《江海学刊》、《山西师大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影视与小说》(大众文艺出版社),编写《影视艺术基础》一书,参与《唐诗鉴赏辞典》、《唐诗大辞典》的撰写工作。在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文艺类作品70余篇。 摄影创意 教学目标 1、掌握照相机的一般原理。 2、建立一定的摄影理论基础。 3、了解各种摄影题材的技能、技法等。 4、理解摄影的语言,提高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 5、增强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照相机 2、闪光灯、感光片 3、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素 4、摄影构图技艺法则 5、画面划分和构图形式 6、布局定位和结构安排 7、镜头和滤镜的构图作用 8、动感、倒影和剪影 9、夸张、变形和图案 10、剪裁加工再构图 授课对象 全校本、专科学生。 教学方法与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的摄影作品,师生互动,交流摄影创意。 对学生的要求 凡本校未选修过本课程的学生均可报选本课程。专科入学后第二学期、本科入学后第三学期 开始报选。 考核方式 考查 学分 2学分。 开课时间 一个学期。 教师简介 郝瑞经,男,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山西省教育学会中语会常务理事,中文系语文课程与教学教研室主任。讲授课程:《微格教学》、《语文课件制作》、《摄影艺术创意》等。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研究方向微格教学,发表论文《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11篇,参编教材《语文学科教育学》等两部,参与过《唐诗鉴赏辞典》的撰稿。 口才训练十五讲 课程简介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沟通。出众的口才是进行人际沟通的保障。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也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所以口才是一个人的修养、智慧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良好口才的标志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要做到这样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系统地学习。《口才训练十五讲》将从声音训练、体态表情训练、语言组织训练、倾听训练到心理素质训练;从个人表达到与人交谈,再到主持和辩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训练,从而有效地克服胆怯心理,语言和思维混乱状况,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一:声音美化 二、体态训练 三、朗读培训 四、演技技巧 五、主持艺术 六、求职面试指导 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取讲授法、实训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外还会观看和收听部分影音资料,以便学生学习、模仿和借鉴。 教师简介 葛延峰,副教授,硕士,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讲授过《逻辑学》、《普通话》、《公共关系》等课程。曾多次参加演讲比赛并获奖。 西方文学十五讲 课程性质 《西方文学十五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名家名作有一个清晰和系统的掌握,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异域文化特质,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修养。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从古希腊神话艺术、中世纪的圣经文学和骑士文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近现代的浪漫运动、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涵盖了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 第一讲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讲 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第三讲 中世纪文学与但丁 第四讲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与塞万提斯 第五讲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第六讲 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文学 第七讲 歌德与《浮士德》 第八讲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第九讲 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与《简?爱》 第十讲 司汤达与《红与黑》 第十一讲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第十二讲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第十三讲 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四讲 现代主义与艾略特、卡夫卡、海明威 第十五讲 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与课程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课程成绩=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 教师简介 曹海青,女,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讲课程:《外国文学》、《二十世纪欧 美文学专题》、《外国文学名著赏析》等。研究方向:西方文学。出版专著一部,发表了《卡 夫卡的生存方式与创作心理》、《论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等多篇论文。 美学十五讲 梁启超先生也说:“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美术与生活》)这也就是说,人的生活、人的各种活动包括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交际娱乐甚至婚嫁殡葬等,都要讲究美、追求美,都离不开美。同时审美又是人不可缺少的高级的精神活动,在人生中占重要的地位。审美对人类的发展、人格的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可以提升人的生命的质量,美能益智,美能辅善,美能陶冶性情,美能促健。审美享受是高尚的纯洁的享受,审美能够超越个人的孤苦、失意以及各种利害关系,获得自由。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人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美好的情愫。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当然,爱美是一回事,懂美、审美是另一回事。人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不能说审美之心人皆有之,亦不能说懂美之心人皆有之。要真正懂美,学会审美、欣赏美并且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这就需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美学知识。 本课程将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凌继尧先生所著的《美学十五讲》为教材,从苏格拉底叹息着说:美是难的,到宗白华先生亲践“诗意地栖居”,再到蔡元培先生的美育,通过对古今中外艺术典型的分析,结合审美趣事趣谈给我们的启发,较系统地介绍美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话题。探索美的神秘的本质,诠释难以捉摸的美感,缕析美的范畴,触类美的缘际,标的美的功用,弘扬美的襟胸。不仅让同学们了解美学的相关知识,更重要地是要谆惠人去美丽地生活。 具体内容: 第一讲 美从何处寻 第二讲 我见青山多妩媚 第三讲 人物的品藻 第四讲 审美距离和移情 第五讲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美感) 第六讲 美乡的醉梦者(欣赏是一种创造) 第七讲 美学散步(朱光潜先生、宗白华先生的学术历程) 第八讲 《奥德赛》和“退潮的沧海”(崇高) 第九讲 从西南联大的校歌谈起(悲剧) 第十讲 从艺术设计角度看《打銮驾》 第十一讲 科学研究中的美学神韵 第十二讲 “有意味的形式” 第十三讲 艺术的“不用之用” 第十四讲 人生艺术化(诗意地栖居) 第十五讲 伫立在蔡元培的塑像前: 授课教师: 刘建国 中文系讲师,基础部副主任,1985年山西师大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主要讲授《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美学》及《大学语文》等课程。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活动和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文学、美国文学,近年来特别关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参与外国文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课程内容 《中国历史十五讲》是我院计划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授课对象包括我院非历史专业的全体学生。 一部中国历史实际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制度文明演进的历史。 本门课以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与昏君;忠臣与奸臣;中国古代的交通与文化传播;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思想演变;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宝库;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考;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课题十五个专题为基本线索,全面、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和辉煌灿烂的中国历史,通过历史看文明的价值;通过文明看历史的演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教师简介 杨随平,男,1962年8月生,1984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现任忻州师院政史系副主任,教授,山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高校教龄26年。先后开设过中国古代史、中国通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名胜与历史文化、中国法制史、中国传统文化等专业课程;为全校学生开设过旅游与中国文化名胜、中国古代官员选任及管理研究两门公共选修课。主讲的中国古代史课程被评为院级首批精品课程,在第二届教学课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我院首届教学成果展览中获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比赛第一名。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文化研究,主持院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各一项,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欧洲文明十五讲 课程介绍 《欧洲文明十五讲》系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目地在于较为系统地和全院青年学生共同了解和探究欧洲历史文化,以期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作出一个大概的梳理。并从中感受中西文化的相通性和两种文化各自所具有的不同内涵和特点。 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欧洲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从地中海爱琴文明算起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本课程内容始于欧洲古典文化之希腊文化,止于二十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与经济,贯穿其数千年的漫漫里程。主要内容包括古典希腊的民主之路、地中海霸主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如何在中世纪的愚昧与积淀中走向勃兴、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发端于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欧洲文明的辐射以及二十世纪的欧洲等内容。其中既包括了重要的历史重大事件、历史人物、文化成就,也包括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成果。 走进欧洲历史文化,我们将会领略到古典希腊灿烂的文明成果;我们将走进雅典欣赏其充满艺术魅力的悲剧作品;我们将了解和探究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如何走向衰亡;基督教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并逐步成为统治欧洲人的思想工具;欧洲人在走向近代文明的转折时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解放;欧洲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迅速覆盖了整个世界„„ 《欧洲文明十五讲》采用多媒体展示与历史文化内容介绍、相关历史与现实问题探究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系统学习,我们基本可以了解欧洲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可结合历史的欧洲对现代的欧洲进行初步的再认识。并借鉴欧洲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所思、有所为~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简介 王福应,198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8月任教于忻州师范学院至今。现为忻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学教学工作,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山西历史文化、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科目。1994年被评为院中青年教学能手。2005年,被评为忻州师范学院优秀教师。主要从事以山西区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曾参编张玉勤主编的《山西史》、孙育华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以及教材《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著作四部,计20余万字。独立完成《切?格瓦拉传》、《三十六计》和《中国古代爱国英雄故事》等著作三部,计53万字。先后发表《山西民族融合沿革述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论略》、《明清山西资本主义因素分析》等论文十余篇。近年主要从事五台山文化研究,发表论文有《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五台山僧人在抗战时期的历史贡献》等。 山西历史文化 课程介绍 《山西历史文化》系面向全院(政史系学生除外)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目地在于较为系统地和全院青年学生共同了解和探究山西地方历史文化,共同为山西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所思、有所谋,为地方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出谋划策。 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之称。本课程内容始于180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侯渡文化,止于明清山西商业文化,贯穿地方文化发展五千年的漫漫里程。全部内容按照经纬交叉的基本思路将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等六大块。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对应安排其中。既包括了重要的历史重大事件、历史人物、文化成就,也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至今散落在山西境内的重要文物古迹、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以及山西地区的民情风俗。 走进山西历史文化殿堂,我们将会领略远古时期古人类的生活情境,将会在太多的神话与传说中发掘出有效的历史文明信息;我们将走进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春秋巨霸晋文公、古代二圣之一的关羽、政坛奇女武则天、商界骄子雷履泰„„我们将一睹山西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北岳恒山、佛教圣地五台山、芮城永乐宫„„太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山西太多的历史人文景观:介子推与绵山、程婴公孙杵臼与藏山、杨家世代忠勇雁门关„„ 《山西历史文化》采用多媒体展示与历史文化内容介绍、相关历史与现实问题探究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系统学习,我们可以如数家珍般地向世人展示辉煌的山西历史文化,增强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为山西文化事业的发展有所思、有所为~ 教师简介 王福应,198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8月任教于忻州师范学院至今。现为忻州师范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学教学工作,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山西历史文化、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等科目。1994年被评为院中青年教学能手。2005年,被评为忻州师范学院优秀教师。主要从事以山西区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曾参编张玉勤主编的《山西史》、孙育华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以及教材《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著作四部,计20余万字。独立完成《切?格瓦拉传》、《三十六计》和《中国古代爱国英雄故事》等著作三部,计53万字。先后发表《山西民族融合沿革述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论略》、《明清山西资本主义因素分析》等论文十余篇。近年主要从事五台山文化研究,发表论文有《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五台山僧人在抗战时期的历史贡献》等。 西方哲学十五讲 课程介绍 《西方哲学十五讲》是我校向全校学生推出的人文通识系列课程之一。作为一门文化素质课,其目的在于顺应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其人文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该课程通过向本科学生讲授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基本问题和基本线索,在一般层次上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西方哲学获得总体上的了解,理解哲学这一西方思想文化乃至人类思想文化的核心领域,在较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细致阅读、批判思维和清晰写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标是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引上哲学运思的道路,促使他们思考哲学问题,锻炼其理论思维的能力,提高哲学的素质。因为真正的智慧是学不到的,我们不可能像传授知识那样教给学生哲学,而只能引导学生进入哲学思考的境界。 为达到上述目标,在教学手段上,该课程制作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小课堂的传授方式。在教学环节上,注重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思想性的著作。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细阅读和清晰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和技能。在考核环节上,采取灵活的策略,把考核融入平时的学习、阅读和思考当中(占总成绩的30%),最后以2000-3000字左右课程论文的形式(占总成绩的70%)取得该门课的总成绩。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西方哲学素以思辩见长,以概念分析和论证推理为核心,这一层面上主要是通过哲学史和各个哲学专题让学生有明确深刻的把握;其次,本课程的设计目标以启迪智慧为主,传授知识为辅,力求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提炼出西方哲学的精华,尽可能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再者,听课的学生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平时对哲学接触甚少,而误解甚多,因此,在准确讲授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他们的偏见和盲从。 总之,该课程对我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缺乏对西方文明特别是思想史的把握,既无从理解全球化的潮流中的当代社会,最终也无法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教师简介: 郑丽云:讲师,大学本科哲学专业毕业,哲学硕士,从事我校政史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22年。对哲学和逻辑学等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主要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西方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方向是文化哲学。 哲学修养十五讲 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合于大学本科各年级学生,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通识课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哲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哲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正确地定位自我,追求自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获得心灵的解放;能够正确地审视生活,品味生活,以哲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安宁。 教学内容 哲学修养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哲学:爱智的大智慧、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生存与生活、小我与大我、理想与现实、标准与选择、历史与文化、死亡与终极关怀、哲学在人类精神体系中的位置、哲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向等。这门课程主要为各系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拓宽其思考和理解社会问题的视野。 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问题导入”与“问题决疑”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并有一定量的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听课与讨论,领会和掌握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及其方法论运用;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及其旨趣、特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本的素养。 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教师简介 王引兰 政史系教授,哲学硕士。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以“问题导入”与“问题决疑”为特色的教学法。通过这一方法,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竭力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解基本的理论概念与原理,并不断尝试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多角度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渗透学术前沿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充满哲学思辩的授课内容,生动有趣的例子诠释有点深奥的哲学道理,让你在课堂上享受“思”的乐趣,生活中养成追求智慧的习惯,做一个有一定哲学素养的文明的现代人、一个真正聪明的智者。 政治学十五讲 教学内容 《政治学十五讲》系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不同于一般 “政治理论”教条,也不是讲官场上跟风站队舞权弄术的技巧,而是要探讨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政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政治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政治分析的一般方法;深入理解政治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政治思维,培养政治分析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政治分析原理告诉我们政治生活分析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知道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构成的。政治操作原理涉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和政治技术和技能方面的知识,它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应该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持。本课程将把重点放在政治分析原理方面,目的在于使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明白如何认识和分析政治生活,进而掌握政治操作的一般原理。 本课程以任课教师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部分章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课堂讲授紧密联系国内政治运作的现实实际情况,理论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本课程的成绩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根据期中考查、作业、课堂提问、到课情况等为依据,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期末考试采取开卷统一考试的办法。 政治是一个晦涩的字眼,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政治离我们太远,又太近。在我们想知道、想感受、想参与、想把握的时候,它离我们太远,让我们无法接近;在我们不想投人、不想受影响、不想被卷入的时候,它又离我们太近,让我们无法逃避。政治太“高尚”,又太“黑暗”。“高尚”的时候,让我们心怀激荡,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投身于一个一个的政治运动;“黑暗’’的时候,又让我们看到权力倾,以权谋私,不择手段,使我们好生建立的道德体系彻底崩溃。政治太“高深”,又太“直白”。“高深”在于它的博弈变幻无常,驾驭它需要技巧,不管是“权术”,还是“管理艺术”;“高深”在于它的“黑箱”作业,认识它需要走到“幕后”。然而,政治又太“直白”,因为我们直面了太多的暴力事件和流血冲突,武力总是最简便最不劳神的手段,其结果也总是这样简单:“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政治让我们“伟大”,也让我们“渺小”。拥有政治权力就拥有了资源。当我们获得绝对权力的时候,我们更可以为所欲为,体验君临天下的感受,享受运用权力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可以成就英明伟大的事业而名垂青史;我们可以进入随心所欲的“创作”境界而直观其 效;我们可以高坐门庭若市的殴堂,去玩味每一个到访者的求助眼神;我们也可以前呼后拥地出巡,体恤民情,去赢得慈济博厚爱民如子的尊称。政治也让我们“渺小”。无权者的卑微、软弱和不被理会,以及失位者的“失落”反差,让我们感觉自己又是多么无足轻重。政治好像把我们分成两个界限分明但又模糊不清的营垒—“主人”和“奴仆”,差别只是大小不同。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 1(政治从业人员,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这样的政治家需要了解政治分析的原理,更需要掌握政治操作的原理;他不仅需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正义”,而且还需要懂得如何实现“政治正义”。 2(政治学从业人员,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推动关于政治的知识的进步,引导全社会深化政治认知,并能就实际的政策提供分析研究的成果。 3(普通公民,社会还需要培养理性的成熟的公民。这样的公民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政治生活情景,理智地参与现实政治生活,不受偏激情绪的左右,不被偏狭意见所蛊惑,面对强者不猥琐,面对弱者不欺凌。 要长智慧,就从学习《政治学十五讲》开始吧。 教师简介: 罗骞政,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主讲《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法学概论》、《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先后发表《公务员考试任职制度探析》、《税费改革对农村优待工作的影响》、《乡镇行政改革思路探微》、《山西林业政策的滞后性及其法律规制》等多篇论文,出版著作《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一部,主持、参与省、院级科研课题三项。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全面准确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培养起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文化。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 本课程主要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伦理、宗教、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史学和科学技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和讲解。 在具体教学中,拟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及第学生的要求: 课堂教学: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形成的重要制度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而探寻中国文化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形式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讲授相结合。 课堂讨论:提前布置讨论题目,通过讨论提高学生自学、运用资料、论证问题及演讲等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课下就相关问题阅读、收集资料。 习题作业:除随堂留下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外,全学期要求学生完成一至两篇小论文,任课教师要批阅,课堂讲评。 课外辅导:随时接受学生提问,定期进行辅导、答疑。 考核方式 考查(考试),平时占30%(20%),期末占70%(80%)。 教师简介 王涛,女,1973年12月出生,历史学博士,副教授,政史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主讲课程为《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院第一批教学新秀,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先后发表《五代时期晋阳之战地名质疑》《唐宋之际城市民众的佛教信仰》、《唐宋时期南方城市经济网络的形成与繁盛》等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中兴名臣裴度》、《唐宋之际城市工商业发展变迁研究》两部,主持、参与省、院级科研课题三项。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课程性质与特点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主要讲授毕业论文的性质与作用,毕业论文的选题 、材料、结构、写作、修改、答辩等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是我院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毕业论文的特征,掌握毕业论文撰写的程序与方法,学会选题,学会搜集、整理、应用资料,学会立意与构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述毕业论文的性质与作用,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材料,毕业论文的结构,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修改,毕业论文的答辩等问题。 教学对象 大学本科学生(文科)。 教学方法与手段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着眼点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水平。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课堂讲述要与范文介绍和阅读相结合; 要组织学生开展选题与查阅资料的实践活动; 要教育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要组织学生撰写与专业相结合的论文,为最后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对学生的要求 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并记好笔记;着意培养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地到图书馆阅览室进行查阅资料的实践教学活动;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检查读书笔记(作业),占30,;期末,撰写论文,占70,。 教师简介 齐虎田:教授。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西省首批骨干教师。 2001年—2006年任忻州师范学院政治(历史)系主任。 共出版著作 9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曾多次获校、省、全国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主要代中国近现代史、毕业论文写作、书法(三笔字)等课。 书法知识与技法 课程性质与特点 《书法知识与技法》主要讲述中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国著名书法家的生平与书体特点;各种字体的基本技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是我院学生的公共选修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与水平,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求职就业,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其他各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主要讲述学习书法的意义与方法;中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国著名书法家的生平与书体特点;汉字笔划与笔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的基本技法;书法作品的创作等。 教学对象 全校本专科学生。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解与课内外练习相结合。 2、集体讲述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教学与参观、习作相结合。 对学生的要求 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并记好笔记; 养成练字的良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大胆进行书法习作。 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检查书法练习作业,占30,;期末,按要求完成书法习作(即考查卷),占70,。 教师简介 齐虎田:教授。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山西省首批骨干教师。 2001年—2006年任忻州师范学院政治(历史)系主任。 共出版著作 9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曾多次获校、省、全国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 主要代中国近现代史、 毕业论文写作、书法(三笔字)等课。长期研习书法,作品曾获省级优秀奖。 文科物理十五讲 教 材 《文科物理十五讲》,吴宗汉,北京大学出版社。 课程简介 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正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趋势。《文科物理十五讲》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面各向文科大学生而开设的一门通识课。 《文科物理十五讲》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传统的理工科物理,不是理工科物理的压缩和简化,它没有包罗理工科物理的全部内容,而是在保持物理体系的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删减大量仅仅是技术意义上的内容,因而能适合理工科之外的文科大学生。 《文科物理十五讲》通过深入浅出的传授物理学科的知识,扩展学生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 《文科物理十五讲》的主要内容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首次大综合及物理学发展初期的几种思辨方法介绍,作为科学基础的牛顿力学,热学和能源工程,自然界的秩序和方向性,近代科学的重要基础—电磁学,物理学发展中的革命风暴,原子核与基本粒子,物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介绍。 教师简介 任丽英,物理电子系副教授,硕士。主要讲授《电动力学》、《电磁场理论》、《电磁学》、《电磁学实验》和《大学物理》等课程,其中《电磁学》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篇,担任副主编参与编写《大学物理》教材一部,参与完成院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项。 科学技术发展史 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从近代科技发展史、现代自然科学基本内容、当代高科技领域的概况、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相影响等四大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介绍了包涵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等。 课程目标和培养定位 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推动力。科技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文科大学生的基本科技文化素养是我们弘扬科学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因此,本课程的培养定位和课程目标就在于通过教授科学技术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基本了解,使学生形成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方面的基本素养,形成科学理性的思维习惯和健全的心智倾向。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列举了构成每个主要科学分支核心内容的重要概念及其发展,回顾了现代科学史上所有重要人物的成就;对那些改变了人们对于现实“常识性”理解的观点做了解释——从基本粒子的怪异行为到浩瀚的宁宙;探索了科学发现和科学观点所带来的文化方面的影响;揭示出不同科学分支的相互关联,它们也许最终会在万物的"大一统理论"中找到共鸣;揭示了科学的真实面目—出自于神秘和幻想的不折不扣的好奇心。相信那些科学家的非凡成绩会让你惊叹不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拓宽文科及理科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课件中收入了大量图表和画面,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有助于学生对于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准确理解。 考核方式 考查 授课对象 理科和文科的所有学生(包括本科和专科) 知识、能力要求 没有特别要求 教师简介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是物理系的教师孟彩荣。本人善于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物理教 学。2006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独作和第一作者的三篇论文被SCI收录。撰写专著两部,其中一部获得忻州市科学进步一等奖。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一项省级科研项目,并参与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日常生活及趣味物理 课程性质及特点 “日常生活及趣味物理”是一门将物理与生活、生产及社会紧密联系、突出趣味实验、面向文科类学生的选修课程;该课程强调更新观念,使文科的学生也能微笑物理;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及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设计,课程内容包括物理趣味实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力学、、日常生活中的热学、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日常生活中的电学、低成本及趣味性实验的开发与欣赏。 教学对象及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是忻州师院文科类学生,教学方法及手段包括讲授、讨论、探究、实验等。 教学要求及考核 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认真记录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得随意旷课。考核包括理论教学考核和实验考核,理论占60%,实验占40%。 教师简介及风格 许英变,副教授,教龄28年,曾担任大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中学物理实验研究等课程的教学。本人平易近人、认真负责,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科研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各种新媒体的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未来教学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就是以教育领域中常用的技术、设备、方法、为主线,讲述课件制作、设备使用,运行维护等。 选课不受系别专业限制。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及外设的使用、维护保养。 2、显示投影设备使用、维护保养。 3、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5、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内容 模式一、教学资源音响播放 模式二、卫星教育资源数据的接受技术及其应用 模式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体系,及其课件应用制作 考核方式:考查 教师简介 张宏伟 副教授 二十多年从事教育技术,电子技术的教学、应用与研究。 发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探索 》、《移动教育初探》、《基于校园网的蓝牙语音室开发设计》等论文16篇。 出版专著《数字电视技术》。 主编教材《现代教育技术教程》、《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电化教育教程》 法律与生活 课程介绍 法治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你在购物、吃饭,还是走在路上,法律管着你的衣食住行。无论你要读书、打工,还是参加工作,法律管着你的教育培训,管着你的劳动就业。无论你选择结婚、生子,或是要丁克,法律管着你的婚姻家庭。不管你是投资、消费,还是借贷、租赁,都离不开法律,法律管着你的经济活动。从生到死,法律伴随着我们一生。掌握生活中必要的法律知识,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保护自己权益的有利武器。 本课程内容包括:大学校园生活常见法律问题(受教育者的权益保护、大学生婚恋法律问题、校园伤害案件法律问题、网络法律问题、打工及就业应注意的法律问题等);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常见刑事犯罪介绍、日常经济交往中的法律问题等);社会焦点、热点案件透析等。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件辅助教学,结合案例、讨论以及案件视频资料使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一般是在网上按要求完成作业发入指定电子邮箱)成绩占70%。 教师简介 郑晓英,女,1978年3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忻州师范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律系法理学教研室主任,山西大学法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法理学硕士。主要承担《法学导论》、《法理学》、《外国法制史》、《中外法学名著精要》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曾获2007—2008年度优秀教师、第三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首届青年教师粉笔字大赛一等奖;山西省第九届“兴晋挑战杯”高校教师论文二等奖;山西省政法委“百日大调研”征文二等奖。在《法制与社会》、《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参与省级、院级课题多项。 法学概论 课程介绍 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与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就业、创业、婚姻家庭、工作等密切相关的法学原理、法律制度和规则,剖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活色生香可资可鉴的典型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法学基本原理和制度分析、认识社会生活中的法律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法律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则与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法治精神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启迪大家从法律的视角观察社会,用法律的智慧实现物之价值、人之价值。本课程涉及物权法、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法、侵权法、婚姻家庭继承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刑法、劳动法、证据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制度、规则。 教学方法:选取与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就业、创业、婚姻家庭、工作等联系最为紧密的那些应用型法律制度,讲授其中的基本原理,结合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原理的讲授注重基础性、应用性,不追求全面性、体系化和深入性;案例主要运用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典型的、真实的案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栏目播出的真实案例;充分运用购买的案例光盘和网络中下载的视频案例,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考核方式:实行开卷考查,采用百分制计分。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卷面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卷面成绩占70,。期末书面考查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题型包括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论文撰写题等,根据情况选择和组合。 教师简介: 闫兵,男,1976年生,山东省青州市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山西财经大学法学硕士,法律系民商法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讲民法学、商法学、物权法学、侵权行为法。曾获忻州师院第二届、第三届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首届教师“精彩一课”竞赛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法学专业学生法律职业技能训练探索”获忻州师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兼职律师,忻州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经济法研究会理事、民法学研究会理事。先后为忻州市司法局与律师协会组织的律师年度培训、法律工作者年度培训、忻府区人民调解员培训、忻州市公安局组织的授衔培训、原平市建设局房管所等讲授民法、物权法、担保法等课。 现代管理学 课程性质和目标 《现代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的各项职能和方法,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学生考研及以后从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有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环境与组织文化、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计划职能、决策理论、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领导理论、激励理论、沟通与团队管理、控制职能以及管理前沿等共十五讲。 教学对象及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教学对象包括全校除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以外的所有本专科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属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际案例讨论分析。具体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观看录像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2.期末考试成绩:采取开卷笔试方式,占80% 教师简介 韩子贵,男,1960年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1983年毕业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开始从事企业管理教学工作。现任忻州师范学院经管系主任、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山西省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讲《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管理思想史》、《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管理学》课程被列为2003年院级重点建设课程,主持的工商管理教学团队2006年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篇,编写著作2部,主持完成一项省级科研课题、一项院级科研课题。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The Management of Humam Resources)课程是学院跨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质量,实现组织目标。 课程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The Management of Humam Resources)是忻州师范学院跨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属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念、理论、方法、手段和实践应用,构建支持学生未来发展的知识基础,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同时,我们还密切关注该学科的新动向,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时代感。 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程课内学时32,共2学分,开设1个学期。 周次课程内容 学时分配 1第一讲 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2 2 第二讲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2 3第三讲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环境 2 4 第四讲 人力资源规划 2 5第五讲 人力资源战略 2 6 第六讲 工作分析 2 7 第七讲 人员招聘 2 8 第八讲 人员选拔 2 9 第九讲 人员培训 2 10 第十讲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2 11 第十一讲 员工绩效考评 2 12 第十二讲 员工的激励 2 13 第十三讲 薪酬管理 2 14 第十四讲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2 15第十五讲 劳动关系 2 16考查 2 合 计 32 使用教材 本课程以陈维政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为基础,自己编写资料。 教学方法与手段 1.《人力资源管理》(The Management of Humam Resources)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之一,因此采用依托案例教学达成实用性、操作性目标。 2.课堂讲授的重点在于理论知识阐述,以及难点和复杂问题的剖析,同时附之以适量的复习题和思考作业题,以全面、准确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务。 3.在原理的阐述中,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使得学生对中国的现实有所把握。 4.本课程案例教学的进行,有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案设计演示、组织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特别是在讲解重点内容时,随时引发同学对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思考与讨论,对于部分内容尤其是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将要求同学通过作业的方式,加深理解。 5.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平时出勤、作业和笔记等教学环节占30%,期末答卷考核占70%,采用百分制。主要采取开卷,并结合理论内容和实践撰写论文(3000字左右)为考核形式。 主要参考书目 [1] 张新民,吴革 译(绩效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 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詹姆斯(W(沃克(吴雯芳 译(绩效伙伴:成功的绩效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 肖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6] 李亚,袁庆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7] 王玺,辛枫冬(最新企业绩效考核实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9] 易刚(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 赵伍萍(MBA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8)( 教师简介 赵立波,1965年出生,1988年太原工业大学毕业,教务处分管教学质量和师资工作副处长,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出版编著1部,参编教材2部,院级教学管理研究课题1项。 公共关系学 性质和目标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教学内容 认识和了解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客体、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危机管理、公共关系专项活动、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综合案例。 教学对象 任何在校生 教学手段 讲授、案例相结合 考核方式 考查或者具体进行一次公关策划 教师简介 女,46岁,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历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六篇并参编 教材。讲授课程有《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 》等。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些适合本科生的教学及管理技巧。 市场营销学 课程性质和目标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因为市场竞争的发展有阶段而无终点。搞企业仅凭胆量“乱中取胜”中赌一把的时代已经过去。怎样用系统的、科学的营销理论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实践,成为企业家追求的目标。为了追踪世界市场领域的最新发展,了解市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新经济等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现实,拓宽师范类院校学生的视野,我们开设了《市场营销学》这门公共选修课。同时,本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21世纪市场营销环境的新发展,用最新的理论实践来武装学生的头脑。 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市场营销观念?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控制五大内容为主线,通过十五讲,科学、系统地阐述市场营销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试图达到如下标准: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 教学对象及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除经管系外的在校生。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和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子课件,讲授、案例相结合 考核方式 考查 教师简介 赵宪荣 男 1964年1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山西矿院,工学学士学位,在读研究生。经管系副教授,任教研室主任,兼实验室主任。高校教龄22年。多年来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 现代广告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国家级刊物<生产力研究>;省级刊物山西省教院学报、忻州师院学报上发表过《浅议有效需求的形成和增长》、《市场营销课的热点辩讨法》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经济师>上发表过《助人成功:现代领导新观念》等论文多篇。 西方经济学 课程性质和目标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的一门科学。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拓宽“实用性”的理论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现代经济思维、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经济理论,有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理论、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凯恩斯模型以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以及经济前沿知识等。 教学对象及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教学对象包括全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以外的所有本专科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兼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实践性很强,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际案例讨论分析。具体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观看录像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现状进行分析,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2.期末考试成绩:采取开卷笔试方式,占80% 教师简介 段云霞,硕士,助教,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民收入的微观经济计量模型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的研究》,现在主要从事收入分配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教授课程:西方经济学、统计学、spss应用 经济学原理 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公共基础课《经济学原理》,是为我院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同学开设的经济学入门课程。《经济学原理》是应用科学,内容涉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领略经济学的博大精深,欣赏经济学的美;培养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借以提高个人选择的有效性,更好地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当前的经济问题,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1、什么是经济学。主要讲授: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十大原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2、贸易。主要讲授:比较优势原理及其应用。 3、供给和需求。主要讲授:供给、需求和市场均衡应用;价格控制。 4、弹性。主要讲授:弹性及其应用。 5、市场与效率。主要讲授:消费者、生产者剩余与;市场效率;应用:税收的代价。 6、公共部门经济学。主要讲授:外部性及其解决办法;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 7、企业行为和产业组织(1)。主要讲授:生产成本;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8、企业行为和产业组织(2)。主要讲授: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9、不完全信息。次主要讲授:品市场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激励问题。 10、金融市场。主要讲授:时间、风险与金融市场;有效市场理论。 11、衡量宏观经济。主要讲授:国民收入的衡量;失业的衡量;通货膨胀的衡量。 12、长期中的实际经济。生产与增长;自然失业率。 13、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主要讲授:货币体系;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4、短期经济波动。主要讲授:总供给与总需求。 15、货币和财政政策。主要讲授: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短期权衡关系。 课程类别 全院选修 学时学分 30学时 2学分 教学形式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 考核方式 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30%,期末考试70%。 参考书 经济学原理(上、下册),[美]曼昆著,北大出版社2001年第2版。本书为指定教材。也可以使用其缩写本,经济学基础,作者、出版社和版次同上。 经济学(上、下册),[美]斯蒂格利茨著, 2000(第2版)。本书为主要参考书。随课程的进程还可能推荐其他参考书(或其部分章节)。 教师简介 赵岱明,男,经济管理系副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工学士学位。近几年主要讲授《政治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数据、模型与决策》以及《股份经济学》等,发表经济管理方面论文五篇,主持完成了院支助课题《忻州民营经济研究》。 实用社交礼仪 课程性质和目标 实用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懂礼与否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和自身素养;可以更好、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可以增强自信心,得体地与人相处,进而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为将来走向社会,取得事业成功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1. 社交礼仪概述 2. 交往礼仪(包括称呼礼仪、介绍礼仪、递接名片礼仪、握手礼仪) 3.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修饰、举止要求、表情、服装和佩饰的搭配) 4. 交谈礼仪(包括交谈的方式、谈话的内容) 5、公共礼仪(包括行路礼仪、乘车礼仪) 6. 通联礼仪(包括电话礼仪、馈赠礼仪和送花礼仪) 7. 面试求职礼仪 上课时间 每学期第二学年 教学对象 全院各系所有本专科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辅以案例讨论、观看录像等。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平时成绩:依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纪律情况打分,占20%; 2.期末考试成绩:采取开卷笔试方式,占80% 教师介绍 江秀玲,经管系副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统计学》、《西方经济学》、《实用社交礼仪》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自学院开设公共选修课以来,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管理经济学》、《实用社交礼仪》等课程的教学,教学经验丰富,其中《实用社交礼仪》课程受到选报学生的喜欢和好评。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为教育学科类公共选修课,面向全院除教育系外各专业的学生授课,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学科知识及教育实习、工作必备的重要基础知识与补充。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以介绍新课改理论框架为主线,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指导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门学科。本学科着重介绍新课改背景与意义、新理念(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任务及具体目标;介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新课程的结构与标准、教学评价等理论。既介绍教师在新课改下如何听课,又探讨用什么标准来评课;不但介绍该如何教,还介绍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总结了以往教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它的学习将利于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充实,利于掌握教育技能,对学生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虽然也是教育学科的课程,偏重理论,但与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联系紧密,可充分联系实际,结合录象、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讨论与消化,融趣味性与理论性与一体。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课程观。 2.正确认识与评价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活动,体现自身的主体精神,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服务。 3.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教育技能与技巧,提高整体文化素养。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中小学课程改革概述 第二章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目标 第三章 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 第四章 中小学新课程的结构与标准 第五章 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 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 新课改与听课 第九章 新课改与评课 教学对象 全校非教育系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及多媒体、看录像等教学手段 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1.学生要理解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目标,准确把握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熟悉新课程的结构与标准,掌握正确的教育评价标准; 2.能真正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深刻内涵,懂得如何来组织这些学习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能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实习和以后的教学工作。 4.具有一定的将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教育技巧。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由出勤、回答问题、笔记、作业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 2.期末成绩:占70%,考核形式是考查。 教师简介 张淑清,女,本科,在读硕士。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教育原理与基础教育。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的教育专业课主要有教育通论、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比较教育、课程论等课程;并承担过教育学、家庭教育学、比较教育、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等全院的公共选修课。教学中,认真负责,勤恳执教,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学的各环节,并将所教课程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结合起来,使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发挥科研带教学的作用,结合所代的课程,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在二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核心期刊两篇,国家级两篇。参编《教育学》教材一部, 出版专著三部:《教育原理》《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参与国家级等课题三项;主持省级课题两项、院级课题一项。 教育学 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为教育学科类公共选修课,面向全院除教育系外各专业的学生授课,是师范院校各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不可或确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实习、工作必备的重要知识。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课程计划中非师范类学生一门选修课,也是师范生提高教育技能、丰富教育理论,具备任教资格的必修课程。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教育原理、教学论、思想品德教育三大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历史演变、教育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形成必要的教学技能与技巧。促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发展现状,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实用学科。它是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是教育实践深刻的、正确的、完整的反映,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培养学生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感情,并具有教学能力,懂得教学艺术,具有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按教育规律办事。 3、使学生懂得教育的基本职能及它在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自觉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教书育人。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教育学的概述 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七章 教学任务与规律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的基本环节 第九章 德育工作(上) 第十章 德育工作(下) 教学对象 全校非教育系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1.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体系结构; 2.能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巩固与理解课堂所讲的知识,并运用原理分析各种教学案例; 3.掌握教育规律和多种教学技能,为支教和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4.学以致用,按教育规律办事,能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由出勤、回答问题、笔记、作业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 2.期末成绩:占70%,考核形式是考查。 教师简介 张淑清,女,本科,在读硕士。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教育原理与基础教育。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的教育专业课主要有教育通论、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比较教育、课程论等课程;并承担过教育学、家庭教育学、比较教育、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等全院的公共选修课。教学中,认真负责,勤恳执教,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将所教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已有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结合起来,力使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整体素养的重要途径与渠道。 为了发挥科研带教学的作用,结合主讲课程,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在二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核心期刊两篇,国家级两篇。参编《教育学》教材一部, 出版专著三部:《教育原理》《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主持省级课题两项、院级课题一项。 中外教育简史 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为教育学科类公共选修课,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授课,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教育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必要补充。 本课程教学中简明扼要地阐述中外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般历史、中外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以及中外历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同时给予适当的分析和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分析、评价中外学校教育历史发展中的现象和思想观点的能力。 中外教育简史虽然也是教育学科的课程,但是又和一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课程不同,更多地具有历史学科的课程特点,因此学习的方法也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意识,了解中国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线索及规律,把握中国教育的国情传统。 2.借鉴历史上有用的制度、措施和思想观念,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为现实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服务。 3.扩充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三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 明清(鸦片战争)的教育 第五章 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 第六章 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教育 第七章 国民统治时期的教育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第九章 学校的产生和古代埃及的教育 第十章 古代希腊的教育 第十一章 古代罗马的教育 第十二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十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十四章 近代外国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 20世纪前期外国教育的发展 第十六章 20世纪前期主要外国教育思想介绍 教学对象 全校非教育系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讲授法、ppt 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1.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作指导。就是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能歪曲历史事实;分析也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不能以现在的标准要求历史人物和事件。 2.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应该知道各个历史朝代,以及时代背景和重大历史事件。 3.还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来阅读史料。 4.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联系现实的能力。能够抓住史实的教育价值,并做到古为今用。 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由出勤和课堂讨论两部分组成。主要是考勤和参与讨论情况记录。平时成绩占30%。 2.期末成绩,主要是期末考查,占70%。 教师简介 张志越,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德育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国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教师技能、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和公共必修课。多年承担学院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曾担任教师心理素质、中外教育简史、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教学中,认真负责,勤恳执教,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将所教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结合起来,使公共选修课成为所选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教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青年心理健康与发展 课程简介: 《青年心理健康与发展》是公共选修课。课程从心理和教育立场探寻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能力,有效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发展等种种课题,由于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心理困惑,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轻则影响学习效率,重则妨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代大学生的动机需要、亲和需要、受人尊重、社会接纳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表现得更为强烈,对未来都有相当高的期望。因此,帮助青年把握自己、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有恰当的期望、有健康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应对社会的变化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针对青年学生成长的实际,选择青年自我、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爱情与职业等内容进行教学,以直接回答或探讨大学生最关心和最想解决的问题。 课程由十五讲内容组成,它是以大学生成长需要为依据,努力达成开发潜能,促进成长的课程标准。 课程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 第一讲 第二讲 心理健康标准纵横谈 第三讲 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 第四讲 情商与情绪管理 第五讲 逆商与挫折应对 第六讲 培养良好的个性 第七讲 现代学习与心理健康 第八讲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适 第九讲 人际沟通与冲突管理 第十讲 谈情说爱与心理健康 第十一讲 知性论性话心理健康 第十二讲 描绘职业生涯发展蓝图 第十三讲 有效的时间管理 第十四讲 学会与压力共处 第十五讲 识别与预防心理障碍 教师简介 刘贵祥,男,心理学副教授,1962年11月生,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现任山西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山西省青少年心理与教育研究会理事。从事心理学教 学与科研二十余年,先后主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spss统计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等课程,具有丰富的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研究专长: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著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五年级)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简介 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的专业素质之一。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专业素养,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集广大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要求,面向师范大学学生开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知识和素养。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过程和方法,及其研究与学运校操作等。同时有效地增强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第二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四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五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全面渗透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心理咨询、辅导 第七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途径——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第八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第九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第十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运作 教师简介 刘贵祥,男,心理学副教授,1962年11月生,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系。现任山西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山西省青少年心理与教育研究会理事。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科研二十余年,先后主讲《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spss统计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等课程,具有丰富的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研究专长: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著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五年级)等。 心理学 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师范专业教育理论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课,是教师职业的条件性知识课。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心理学基本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课程主要内容: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中学教师基本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也随着多元化师资渠道所形成的教师人才市场的建立,出现教师岗位竞争的社会化趋势,对未来中学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且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心理学。因此,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着重联系青少年心理特点,详细阐明各种心理过程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发展形成的过程。以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为重点,适当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材料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为今后的教学、生活、工作、社交以及自我教育起良好的作用。 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的兴趣。注重理论的系统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心理学分析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体现师范声学习心理学的必要性。 教学内容 第一讲 心理学的性质 第二讲 心理的生物基础 第三讲 必理的环境基础 第四讲 毕生心理发展 第五讲 意识状态 第六讲 感觉与知觉 第七讲 学习与记忆 第八讲 思维与创造 第九讲 语言与交往 第十讲 动机与情绪 第十一讲 意志与时间管理 第十二讲 智力与智力测验 第十三讲 人格与人格评估 第十四讲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第十五讲 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 教师简介 杨秀平,教育系,副教授 曾担任:专业心理学、公共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健康、发展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儿童文学、教育学、语文教学法等十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教学与管理》、《税收与企业》、《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山西省教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参编教材两部。 教师心理学 课程性质和地位 教师心理学作为专门研究教师心理规律的应用学科,属于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选修课。教师心理学是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学科。教师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师的心理卫生、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品德、教师的职业生涯等,有时其主要内容会涉及教师的知识、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等。它与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性学科有密切关系。学习教师心理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教师群体的认识,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拓展、充实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学,使学生掌握作为一名教师应扮演的多重角色,并能合理解决实践中教师角色冲突问题;使学生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品德、教师的教学策略及人际关系等对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 教师心理学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懂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各种心理特征,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理论深度的教师心理学知识,密切联系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课知识,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将来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本课程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公选教师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授课过程中附以讨论法把课堂讲授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教师职业心理、教师的学习心理、教师的人际心理、教师的生活心理、教师的适应心理 教师的人格心理、教师的情绪调节与心理防卫等等。 教师简介:杨秀平,教育系副教授。担任: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健康、发展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儿童文学、教育学、语文教学法等十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教学与管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税收与企业》、《山西省教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教材两部。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卫生与健康、青少年发展心理。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程设计 课程简介 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若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要对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的成果进行科学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是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生研究和认识教育现象,发展教育理论,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逐步成长为适应并能够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师的必要工具性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成果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较系统地掌握研究教育教学科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步骤过程及主要方法,能够进行比较科学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形成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课程性质 教育类公共选修课 课程特点 以科学研究理论为基础,突出实践应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激发学生教育科研热情,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 2、系统掌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进行比较科学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教学内容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选题 第三讲 文献法 第四讲 抽样方法 第五讲 观察法 第六讲 调查法 第七讲 实验法 第八讲 经验总结法 第九讲 测量法 第十讲 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 第十一讲 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对象 全校(除教育系)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 考核方式 考查(开卷撰写研究设计或研究报告) 教师简介 焦绪良,男,1956年生,教育系副教授。专门从事心理与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为人正直善良、开朗明理;教学认真负责、态度积极;治学严谨,要求学生严格。多年从事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 三大球规则与比赛欣赏 教学设计 篮球、足球、排球统称为三大球。曾几何时,三大球的实力代表着国家体育的形象。女排勇夺世界冠军,点燃了炎黄子孙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伴随着中国女排走上颠峰------;深受国人喜爱的篮球运动,随着NBA的转播,让人们欣赏到了最高水平的篮球竞技,姚明等篮球国手远征异国赛场,让国人对中国篮球有了更多的期待,“我要打篮球,我更要学文化”则引领着众多莘莘学子走上运动场;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不分种族、信仰,无论和平、战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球迷虽屡受煎熬,却始终割舍不下对中国足球的牵挂。 本课程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符合条件的学生均可报名选修。课程以技能学习为特征,教学内容涉及篮球、足球、排球运动主要的竞赛规则,讲解、示范同步,结合精彩的赛事画面和影像资料进行讲授。只要你有运动的体验,活动的欲望,欣赏的乐趣,端正的态度,本课程就会帮你成为一名真正的体育爱好者而受益终身。同时,本课程也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为大学生规范行为、树立终身体育观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根据学院有关文件精神,课程采用随堂考查的形式,期末试题包括知识题型和能力题型,各占50%;最终成绩中,平时、笔记占30%,期末考试占70%,同时,加强对选课学生考勤,不达1/4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教师简介 孟祥军,山西原平人,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原山西大学体育系,同年分配至忻州师专工作至今。主要担任体育系篮球、体育场地与设施及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篮球一级裁判。曾获学院十大教学能手称号,参编教材一部,发表有关学术论文十余篇,论文曾获省、国家级三等奖。作为教练员、队员,多次参加省、市篮球、足球比赛;作为裁判员,经常参与省、市各级各类篮球比赛的裁判工作,具有丰富的的执裁经验。 太极拳理论与与实践 课程设计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它是以攻防技法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格斗、竞技和功法训练为运动形式,以健身、防身、修身为目的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心静体松、柔缓自然、连绵不断、动静结合、着重自我控制和意气诱导的武术项目。如果把长拳比作一首刚健明快的奏鸣曲,那么太极拳则是一首柔缓抒情的小夜曲。它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活,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 课程内容 1、太极拳起源和发展; 2、太极拳运动形式和特点; 3、太极拳的保健作用; 4、太极拳十要; 5、太极拳对身体的基本要求。 在掌握太极拳基本特点和基本技术规格要领的基础上,学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教学方法 1、语言法;2、示范法;3、练习法;4、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授课对象 本门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除体育系),凡热爱太极拳事业,勇于吃苦、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钻研太极豢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简介 张培成,男,体育系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育系,主要讲授篮球、太极拳。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 医学史十五讲 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讲授及多媒体的应用,尽可能结合临床医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医院的结构及管理知识,掌握生理卫生知识,知道身体出现哪些不适时该去看医生,出现哪些不适需要立即去看医生,看病时能自己分科,能详细地叙述病史,什么样的病需要到哪一级医院去看,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知道什么是好药,出现常见的意外伤害时如何正确处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发热的常见原因、常规治疗,传染病的防护知识,计划生育知识,学会看病如何省钱、从病人角度去如何减少医生误诊、漏诊和错诊,为自己及家人一生健康,掌握科学的医学常识,掌握科学的营养学知识,预防疾病、保护自己及家人,并能向需要医学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增强学生的科学就医意识,树立科学的医学观念。 在校园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几年里,深感同学们对生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对伪医学的深恶痛绝,对得病后就医的困惑和迷茫,以及与医生交流的不着边际,特将在医院工作的经验总结,奉献给同学们,希望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教师简介 张毓琴,山西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学习,获同等学力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调入我院医务室,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兼体育系保健学教师,副主任医师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擅长外科及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西方美术史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公共艺术选修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概括了解欧洲美术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美术知识和加深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获得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课程主要内容有:欧洲美术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巴罗克美术,罗可可”美术、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主义美术、19世纪俄罗斯美术及巡回展览画派、20世纪美术现代主义美术和后现代主义美术等。本课程以讲授和图片分析为主,适当配合讨论互动,辅以适量(1-2次)的有关作品(或美术家)分析的课后书面作业,力求掌握西方美术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代表流派、代表画家、代表作品,熟悉各时期美术的基本特点,初步具备对西方美术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并将以各种方式灵活而全面地考查出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本课程适合我院二年级非美术专业本、专科学生选修。 使用教材:《西方美术史十五讲》 丁宁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推荐参考书目: 1、《艺术发展史》[英]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西方现代艺术史》[美]H.H.阿纳森著 邹德依等译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世界美术史》 [英]休昂纳等著 毛君赏译 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 4、《世界美术史》(共十卷) 朱伯雄主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 5、《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外美史教研室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6、《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邵大箴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师简介 刘斌,字九泓,号慧斌,汉族,1965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界首市,1989年、2000年分别就读于阜阳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现为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担任美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书法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20多件作品、3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于《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等专业学术期刊;出版专著一部;完成省级、校级科研课题各一项。论文5次参加全国权威学术研讨会;作品近10次参加全国学术性展览。获忻州师范学院首届“精彩一课”二等奖、第四届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音乐基础与识谱 课程性质与目的和任务 音乐是美的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为非音乐专业学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音乐选修课程。音乐基础是认识音乐、学习音乐、掌握音乐的主要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循序渐进地学习,初步了解乐理基本常识并初步掌握识读简谱和五线谱的技能技巧,尽快地在实践中运用。其目的是学生了解与掌握音乐的构成;得到识谱、音准、节奏、记谱诸方面的训练,为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文化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音乐的基本要素为研究对象。学完此课程能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音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和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2(音高组成。 3(熟练掌握简谱,能认识五线谱。 4(能辨别拍子。 5(体会速度、力度、和声在作品中的作用。 6(认识常用记号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部分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音乐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的要素 1、音高 (1)音、音列、音组、音域、音区 (2)音名、唱名、基本音级、变化音级 (3)谱号、谱表、调号、小节线、终止线 (4)音程(单音程、复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2、音值与节奏 (1)简谱与五线谱的各种音符、休止符、附点、复附点、连音线、延长号 (2)拍子: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一拍子、散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拍子 (3)拍号:2/2、2/4、3/4、4/4、4/5、3/8、6/8、12/8 „„ (4)完全小节、不完全小节 (5)切分音、连音符 3(旋律 (1)旋律是歌(乐)曲的主体 (2)曲中的主题有规律地发展,从简单的旋律到完整的曲子 4(力度 (1)音的强弱 (2)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2/4强弱,3/4强弱弱等) )音进行中强弱规律和力度的变化对曲子的作用 (3 (4)根据作品的内容,处理力度 5(速度 (1)音乐进行的快与慢 (2)速度变化对曲子的作用 (3)根据作品内容,处理速度变化 6(音色 (1)音色 (2)不同声部和不同乐器都具有不同的声音色彩 (3)各种演唱(奏)形式产生各不相同的音色 (4)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7(风格 (1)风格 (2)各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 (3)风格是各民族、地理、历史、文化风貌、风俗人情、性格、气质的综合反映 (4)风格对曲子的作用 8(调式、调性 (1)调式:调式音阶、大调式、小调式 (2)调性:平行调、同主音调、转调、调式交替 (3)中国民族调式 9(常用记号 (1)装饰音记号、省略记号、演唱(奏)记号、临时变化音记号、力度、速度记号、表情 记号、 (2)常用外国音乐术语 。 实践环节 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我们来学习实践各种拍子,各种风格、各种速度的视唱练习曲,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对简单的乐谱进行视唱。 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为达到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外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视唱练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启发听力、开拓思维与记忆,突出音准、节奏等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投影、图表、钢琴、音响等教具,采取视、听、说、唱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内容 课时 习题课 视唱实践课 其他 合计 绪论与音高 2 2 音值与节奏 4 2 旋律、力度与速度 4 2 音色与风格 4 2 调性、调式和常用记 6 2 号 合计:30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其中乐理知识占50%,(随堂考试);视唱占50%(随堂测试)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 1、《基本乐理通用教材》,李重光编著,高教出版社,2005年 2、《基本乐理》 贾方爵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教师简介 梁晓玲,女;山西定襄人;于2000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所代课程有音乐基础、视唱练耳、数码钢琴、民族民间音乐等,发表论文数10篇。现任舞蹈系办公室主任。 素描 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门课程是跨专业选修课,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理解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素描写生练习,掌握一定的素描艺术造型技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并且可以拓宽学生思想、开拓视野。通过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探索艺术造型规律和形式规律,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感知及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程基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素描写生练习,掌握素描写生的基本技能,打好学生的绘画基础,并在写生练习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素描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要求从简单的石膏几何体写生开始,逐步过渡到静物写生。逐步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法则,掌握比例关系和透视变化规律,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表现方法以及构图方法,提高学生对对象的表现能力和塑造能力。 通过素描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和认识物象的本领,培养学生准确概括和整体描绘对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素描概述;了解素描工具的运用;解剖、透视的相关知识,熟悉素描教学中的专有名词(2课时) 第二单元: 中外优秀素描作品欣赏 重点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素描作品;了解中国当前的素描现状及优秀的素描作品(2课时) 第三单元: 素描石膏几何体技法 掌握握铅笔的方法;练习排线条;锻炼整体的观察方法;处理画面的黑白灰层次(10课时) 第四单元: 素描静物技法 掌握物体质感的表现方法(18课时) 教师简介 潘自锋,生于1980年,2007年7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9月任教至今。2005年作品《宏村印象》入选大连市第二届小幅油画展。2007年作品《忆》参加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作品年展。2007年论文《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及展望》发表于《艺术市场》2007年2期。 化学与社会 课程简介 《化学与社会》课程是非化学类各专业的一门自然科学公共选修课,它对于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不可缺少的。本课程以化学知识为主线,以社会广泛关注的能源、环境、材料、生命科学为视点,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最新的科技新闻,大量的图片,阐述化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新,教学过程中讲究启发性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课件极大地提高知识更新速度,而且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选择《化学与社会》课程,学生将受益无穷。 教学内容 1(绪论 2(化学信息检索与使用 3(化学与人体健康 4(化学与生命 5(化学与生活 6(化学与环境 7(化学与能源 8(化学与材料 9(化学与药物 教学参考书 1(唐有祺,王夔编,化学与社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R.布里斯罗主编,化学的今天与明天,科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旦初编,化学与人类,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4 4(林肇信,刘天齐等编,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华彤文主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3 授课对象 全院本、专科生(化学系免修) 考核方式 考查 教师简历 李满秀:化学系教授,高校教龄29年,山西省化学会理事,山西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研究会理事,山西省高等学校和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 仪器分析"、"分析化学"、"现代光谱分析"、"电分析化学"等课程;主持"仪器分析研究型开放实验的创新与实践"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和参与省级科研项目数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 化学史 课程性质、特点 化学史是理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该课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化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探讨近现代中国化学、现代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判明重大发明产生的原因和前提条件,了解化学发展各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总结化学学科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揭示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自然科学问题,形成认识客观世界的正确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对化学发展历史的全面了解与重点掌握,体会化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与艰难曲折,学习化学史上名人的奋斗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内容 课程以化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为主线,根据其人格特点,成长过程,历史贡献等进行归类,从古到今阐述化学的发展历史,内容如下: 第一讲:序言 第二讲:中国古代化学 第三讲:怀疑派化学家-----波义耳 第四讲:化学革命----拉瓦锡 第五讲:原子分子论---道尔顿、阿佛加德罗„ 第六讲:触电的感觉----戴维、法拉第 第七讲:大师代代传----贝采里乌斯、维勒、李比希„ 第八讲:化学建筑师----凯库勒、范特霍夫、鲍林„„ 第九讲:化学地图师---门捷列夫、莫斯莱 第十讲:女中豪杰----居里夫人 第十一讲:中国近现代化学:徐寿、黄鸣龙、侯德榜、范旭东、吴蕴初 教学对象 理科专业本专科学生 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多媒体授课和讨论的方法 考核方式 成绩采用结构计分法,考勤10%,课堂笔记20%,期末考查70%。 教师简介 尹爱萍,女,45岁,化学系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无机化学、化学史、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以及化学发展史和无机合成研究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大学化学实验》、《化学史》、《化学与社会》等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教学之余出版了《化学与人体健康》一书,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 化学与人体健康 课程性质 《化学与人体健康》是化学系为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之一,30学时,2学分。 教学目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们日益关心营养和健康,防病重于治病的理念正在形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使大家能够具备自我保健的能力,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以及了解身边的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而揭示化学在人类生活以及健康和营养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化学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首先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即水、大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其次介绍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等成分、功能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另外介绍与人类健康有密切关系的食品添加剂、化学药物、毒物、化妆品、烹饪中的化学知识等相关内容;以及日用品化学与人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绿色化学等内容。 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所讲授内容的方方面面,部分内容要记忆并会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考核方式 随堂考查。考查试题包括知识题型和能力题型两部分,二者各占50%。期末成绩采用结构计分法,平时作业、笔记等占30%,期末考查占70%,两项合计为最终成绩。 教师简介: 范建凤,化学系教师,副教授,任化学系党总支副书记。1988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工系无机化工专业,2007年取得山西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主讲课程:《化工基础》、《化工基础实验》、《化学文献检索》、《化学教学法实验研究》等,开设全校性公选课《化学与人体健康》、《化学与营养保健》等课程数次。近年来在《表面技术》、《腐蚀与防护》、《工业水处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化学与人体健康》一部。 人类生物学 《人类生物学》是面向全院文理学生开设的一门有关人类自身生物学知识的高品位的学科普 及型跨专业选修课。 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很多;我们收看电视节目,使用手机互通信息,使用电脑处理各种事务等。然而,关于人体自身,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人是什么?人是水做的吗,我们为什么要吃饭,我们需要哪些营养素,我们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生殖过程吗,我们如何能阻止性疾病的传播,怎样才能远离艾滋病,青春期、更年期是怎么回事,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学有关人的问题的理论和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师简介 郭青枝,化学系生物教师,讲师、硕士,曾主讲《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等。 生物伦理学 《生物伦理学》是面向全院文理学生开设的一门有关生物伦理道德知识的高品位的学科普及 型跨专业选修课。 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仍在突飞猛进地发展,随之所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生物伦理学》主要讲授克隆人、脑死亡和器官移植、安乐死、转基因农作物回归自然界等内容以及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诸如转基因生物对人体有害吗,安乐死合法吗,人类胚胎从何时起享有人的尊严,人体基因检测带来了什么后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伦理有关问题的理论和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自然科学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师简介 白建华,化学系生物教师,讲师、硕士,曾主讲《植物学》、《植物学实验》、《花卉与生活》。 Internet应用技术 课程介绍: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Internet的普及和应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Internet的应用技术已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因此,为我院本专科生开设公共选修课《Internet应用技术》。 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础(基本概念、组成、分类、网络协议等)、Internet概述(Internet的发展、IP地址、域名、主要信息服务)、连接Internet、WWW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网上资源搜索及上传下载、网上资源的利用(网上交流、网上娱乐学习、其他网上生活等)以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抽象的概念用动画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上网的常用技术和基本原理。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一般是在网上按要求完成作业发入指定电子邮箱)成绩占70%。 教师简介 王鸿斌,男,1972年7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忻州师范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电路与系统学科博士研究生。主要承担《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安全》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其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在《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等中文核心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其中6篇论文被国际会议录用并被 EI、ISTP收录。参编教材三部:1、《电子工艺学教程》(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电子与通信系列实用规划教)2006年8月被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2009年1月被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3、《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持并完成了山西省高校科技开发项目: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现分别主持省、市、院级科研项目各一项。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课程介绍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本课程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环境角度,综合讲述计算机多媒体的概念、发展过程、分类,功能和结构。讲述了多媒体是用多种媒体综合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技术。对计算机技术而言,多媒体是将图、文、声、像等内容混成在一起的一门计算机技术。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开发技能和应用方法。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定义及其关键技术;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超文本和超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要求将多媒体编程理论与制作实践相结合,使学员对第四代编程理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课程的突出特色为: 1.创立全新的《多媒体图、文、声、像、动漫》教学体系;2.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和应用相统一,溶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环节训练;,.以当前社会最需要的图、文、声、像、动漫编辑与集成技术为主线,以第四代面向对象的编成理论为指导,编写全新的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体系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4.注重教学改革,紧扣多媒体的应用点,并形象地描述为图、文、声、像、动漫编辑与集成技术,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本书的始终,形成独特的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体系,使多媒体应用技术成为最受学生欢迎和最感兴趣的课程。 教学内容 1. 多媒体应用技术概论 2. 多媒体OLE编程的理论 3. 电子讲演稿的OLE编程 4. 音频使用技术 5. 声频编辑技术 6. 文字媒体的艺术创作与处理技术 7. 多媒体图形图像加工处理技术 8. 动画处理的关键技术 9. 多媒体形象网页、网站设计原理 10. Authware 的基本用法 11. 多媒体应用技术综合实验指导 课程的基本要求 1、理论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视频、音频获取、实时处理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及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结构,经过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实验提高对多媒体应用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及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能力。 2、实践技能要求: 了解并掌握各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 教师简介 赵青杉,副教授,工学硕士,院第一、二届教学新秀,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承担《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挖掘》等课程的教学。负责院级重点课程《离散数学》的建设,参与院级精品课程《计算方法》的建设。从事数据挖掘、粗糙集理论研究,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院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EI收录2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 中国文化地理 课程要义 《中国文化地理》(cultural geography )是以中国文化为视野,文化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焦点著眼于研究中国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及文化区形成、发展、传播、演变规律,探讨文化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及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折射人地关系的本质。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地理》的内容包括:(1)文化与地理环境:文化的涵义与结构、地理环境、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类文化地理:人类起源进化与地理环境、人类文明与地理环境、人种体态特征与地理环境、人类心理特征与地理环境、人体健康与地理环境。(3)民居文化地理:民居起源与地理环境、现代民居的地域差异、影响民居的主要地理因素、黄土高原窑洞民居、北京四合院的地理背景透视、气候特征和东北传统民居功能与建筑特色、晋商民居和徽商民居地域差异分析、亚马逊印第安民居特点(4)生产文化地理: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内蒙古高原游牧文化、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云南哀牢山的哈尼梯田、上海城市商业文化。(5)精神文化地理:精神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地理环境是精神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的崇龙意识的地理背景、西南亚宗教地理渊源、汉字的地理基因透视、日本民族心理特征与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水体、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关联性。(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说明人地关系的内涵。(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中国文化地理学》专业基础性强,是形成专业素养、丰富人文知识的重要阵地。由于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综合性和交叉性强,文化地理学对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大有裨益。并且,实践应用较强,发展空间广阔。该门课程对学生知识的丰富与完善、专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丰富、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教学思路 以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实践应用性”教学模式。结合最新人地关系理念和 典型个案,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及其有效性。开放教学课堂,改善教学环节,面向实践、面向社会学习。 教学形式 《中国文化地理》是门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原理应用型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依据教学内容,讲授、研讨、自学、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为平台,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为导向,采取自主型学习、研究型学习、问题型学习、体验型学习、交流讨论型学习、咨询型学习、案例型学习、参与型学习等多种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真正认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实现教学目标。 对学生能力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学、哲学、美学、中国历史、地理学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些理论和最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教育艺术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 自愿学修该课程的学生 考核方式 考查 教师简介 吴攀升,1961年出生,繁峙县人,教授,地理系主任,山西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山西省委、忻州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高校首批“教学名师”,山西省高校首批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模范青年知识分子,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获得者。山西省风光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忻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专家。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全国高等院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课堂教学倡导、探索 “愉快教学” 模式。主张“乐听、牵心、动情、激学、 开智、培能、铸魂”的课堂教学七境界。 主要科研方向:文化与地理环境、旅游资源 开发、地理教学。 现代课堂教学艺术 课程要义 《现代课堂教学艺术》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旨在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素质与能力的选修课。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效率,就必须充分尊重和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系统学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因此,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去当一名教师的教育专业学生,都有必要去学习、研究课堂教学艺术,为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 《现代课堂教学艺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规律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是一门学习研究现代课堂教学审美、现代课堂教学艺术化,揭示教育教学美的规律,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审美艺术化的学科。教学艺术,可以看成是教学美学的通俗化、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表现。它既是理解和把握教学的艺术化独特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审美境界,还是对教学的审美性操作。 教学内容 《现代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包括:教师教态、心态调整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艺术,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课堂教学幽默艺术,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课堂讲授艺术,课堂教学应变艺术,课堂教学举例艺术,课堂教学结课艺术,课堂教学板书艺术以及说课艺术等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及运用技巧,探讨《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初步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与课堂教学素质以及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从事教育科学和教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能力。 教学思路 以教学艺术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实践应用性”教学模式。结合最新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及其有效性。开放教学课堂,改善教学环节,面向实践、面向社会学习。 教学形式 《现代课堂教学艺术》是门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原理应用型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宜依据教学内容,讲授、研讨、自学、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为平台,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为导向,采取自主型学习、研究型学习、 问题型学习、体验型学习、交流讨论型学习、咨询型学习、案例型学习、参与型学习等多种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对学生能力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美学、艺术学、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些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并运用到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教育艺术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能力。具体要求: 1、掌握现代教学艺术的主要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2、掌握教育、教学艺术的基本规律、特点、发展。 3、形成教育教学艺术的学习、应用、反思、研究能力。 4、形成审美化教学的意向和教学艺术取向。 5、重新审视教师、教学、学生和教材、课堂、教育的关系。 教学对象 自愿学修该课程的学生 考核方式 考查 教师简介 吴攀升,1961年出生,繁峙县人,教授,地理系主任,山西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山西省委、忻州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高校首批“教学名师”,山西省高校首批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模范青年知识分子,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青年教育专家”获得者。山西省风光旅游规划研究院专家,忻州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专家。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全国高等院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课堂教学倡导、探索 “愉快教学” 模式。主张“乐听、牵心、动情、激学、 开智、培能、铸魂”的课堂教学七境界。 主要科研方向:文化与地理环境、旅游资源 开发、地理教学。 旅游美学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美学》是面向学院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以及作为地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主要探讨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以及旅游的审美关系,是旅游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学生(素质、能力、知识)和谐发展与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富旅游审美知识;培养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本课程一方面是探讨旅游美学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则是从旅游审美的角度培养提高学生的旅游审美能力和旅游审美情趣。 教学对象: 本课程主要对象为除了地理系旅游管理专业的其余系的学生。 教学内容: 第一讲 旅游美学与旅游审美(了解什么是美学,什么是审美,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掌握旅游美学的历史渊源、本质内涵、学科特性、含义、主要研究对象及范围。) 第二讲 旅游与审美心理(了解审美与旅游审美的发展历史,认识旅游审美的心理要素与心理需求,辨析审美动机的形成和审美个性及类型,掌握东西方旅游审美的差异。了解旅游审美需求的类型,熟悉旅游者的审美个性及其审美感受的层次,进而满足旅游者的旅游审美需求。) 第三讲 旅游与山水审美(了解风景美形态,认识风景美特征的表现形式,掌握观赏风景美的要领和风景美的特征。) 第四讲 旅游与植物审美(了解中国的梅文化、兰文化、菊文化和竹文化,理解植物在旅游中的审美功能,植物对于旅游者的修养的意义及其在旅游中的审美作用。) 第五讲 旅游与建筑审美 (了解建筑景观的审美内涵;建筑艺术的审美原理;理解中国古建筑在旅游中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了解古建筑的审美特征与形式特征的区别,掌握其审美价值;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区别。) 第六讲 旅游与园林审美(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掌握中国园林构成要素,认识中国园林观赏的审美特征。) 第七讲 旅游与人物审美(了解旅游行业员工形象美的内容、熟悉导游服务艺术和员工审美教育的内容;人物美与服饰美的内容及形象的自我塑造的手段。) 第八讲 旅游与饮食审美(了解中国传统烹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文化特质;中国传统烹饪的类型和审美特征以及饮食与旅游的关系。) 第九讲 茶文化与品茶审美(了解中国茶文化,理解茶在旅游中的审美功能,茶对于旅游者 的修养的意义及其在旅游中的审美作用。) 第十讲 酒文化与饮酒审美(了解中国酒文化,理解酒在旅游中的审美功能,酒对于旅游者的修养的意义及其在旅游中的审美作用;酿酒的历史。) 第十一讲 旅游与绘画审美(了解中国画的形成、发展及一般知识,如制作方法、种类等,认识和掌握中国画在旅游中的意义以及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规律。) 第十二讲 旅游与书法审美(了解书法在旅游中的地位以及书体种类的特征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十三讲 旅游与雕塑审美(理解雕塑在旅游中的意义,了解雕塑的形式特征和社会功能,领会和认识雕塑的美学特征。) 第十四讲 旅游与文学审美(了解旅游与文学的关系,把握旅游文学的审美特征,认识旅游文学在旅游中的意义和文学作品对旅游景观的映衬作用。) 第十五讲 旅游与民俗审美(了解民俗风情的概念,认识民俗风情形的历史渊源和类型,把握民俗风情的审美内涵,和审美功能。) 教学手段与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相关理论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用心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同时适当增加讨论课、习题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互动的、愉快的、饶有兴趣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开卷考查和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教师简介 林长春,地理系副教授,硕士,从事地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和地理科学专业的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区域旅游开发的科研工作。 世界地理 课程性质、研究对象、教学目标 《世界地理》课程属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的范畴。它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大洲、各大洋、各大区域和各国家的区域地理环境结构,探讨世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人地相关性三大特点。该课程以世界典型国家或区域为主线,以世界著名的“事象”为平台,通过剖析典型国家的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等现象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所讲国家或区域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学会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区域分析及区域综合的能力。该课程集科学性、知识性、时事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教学手段 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力求用电子地图并配合各种景观图片和文字说明,直观地表现所讲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地理位置、行政范围、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系状况、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人口及城市、工业区及经济区的地域分布等等,形象地解决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期在规定的课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及上课表现、笔记、平时作业)占30%,期末成绩(随堂开卷或闭卷考试—着重考查知识、能力两方面)占70%。 教学对象 除地理系地理科学专业以外的所有本专科学生。 教学内容 《世界地理》涵盖的范围是整个世界,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取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或区域作为教学内容,以便于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更多地了解世界地理知识,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第二讲:日本;第三讲:东南亚;第四讲:中东;第五讲:印度;第六讲:欧洲西部;第七讲:德国;第八讲:俄罗斯;第九讲:意大利;第十讲:美国;第十一讲:美国;第十二讲:拉丁美洲与巴西;第十三讲:澳大利亚;第十四讲:南非 教师简介 张玉萍,女,中共党员,地理系专职教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 1987年7月分配至忻州师院地理系任教至今。1994.9评为讲师,2000.9评为副教授。曾先后主讲过《地图学基础》、《世界地理》、《旅游地理学》、《普通话》、《可持续发展概论》、《地理教学论》、《世界遗产》、《世界旅游地理》等课程。另外还曾兼任忻州师院附属外国语中学及其前身育英 中学初、高中教师八年。目前主讲课程有《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含地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两门必修课程和《世界遗产》、《世界旅游地理》两门选修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育教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主要获奖情况:多次评为院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政治辅导员”和“优秀教师”。2005.6获本科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2007.1 。2008.7荣获院级“优秀党员”。主要科研情况:撰写论文10余获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篇;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加省级、院级课题10多项;2005.12《世界地理》课程被评为院级重点课程,2008.2《世界地理》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现代天文学十五讲 课程简介 天文学是探索宇宙及其所包含的所有天体的本质、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天文学的研究层次包括行星层次、恒星层次和星系层次(宇宙又称总星系)。当今,引人注目的空间天文学在宇宙航行时代快速发展起来,从1957年前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至今,天空中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以及月球和火星基地形成了天文学空间探测的重要基础,并促使近年各个大国竞相提出登月计划和深空探测计划。值得注意,天文学的每次重大突破都对整个基础科学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震撼。因此,及时跟进现代天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相关成果,对于当代大学生拓展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潜能,造就复合型人才,提高通识教育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天文学的发展简史和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人类的月球情结与登月计划; 火星的空间探测与火星生命猜想; 太阳活动(黑子、耀斑、日珥、日冕、极光、冕洞、太阳震荡)、太阳能量与太阳生命史; 恒星的诞生与演化(原恒星、主序星、红巨星)及白矮星的发现; 中子星和脉冲星的发现; 神秘的黑洞和谜一样的类星体; 银河系的模型和它的庞大家族; 膨胀中的宇宙、星系的起源与演化以及暗物质; 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黑洞、脉冲星和超新星的观测; 大爆炸宇宙学、微波背景辐射预言、宇宙的未来; 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的猜想和探索、飞碟之谜、拜访外星人。 教师简介 冯文勇,男,博士、副教授,地理系副主任。1996-199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2008年就读于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理学博士学位。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教学团队带头人。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4项。 中国地理 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地理》是研究中国及其地理分区,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结构的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域性综合学科。课程以中国境内的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区域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经济与社会文化结构的综合研究及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课程系统地阐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人口与经济规律、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同时还要穿插介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些普遍被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培养学生认识中国国情,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适宜于所有非地理专业学生选修。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2、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中国最新的经济发展动态,了解中国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存在问题与对策; 4、明确我国主要地理问题,包括人地关系、环境与发展、人口与经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指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教学内容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自然结构、人口问题与经济发展、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 教师简介 徐茂祥,男,45岁,讲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理学学士。曾执教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中学8年。现从事区域地理研究和《中国地理》、《旅游公共关系》等课程教学工作。有10年的中学地理教学经历和15年的高校教学经验,知识面广,幽默风趣,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文科高等数学 《文科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文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获得初等微积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的技能及其有关的数学史知识,并在教学中补充数学与文化、文科数学模型等专题。使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特点、方法、思想、历史及其在社会与文化中的应用与地位有大致的认识,获得合理的、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而增强对科学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的理解,为他们将来对数学的进一步了解与实际应用提供背景的材料与基本能力,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具有新型知识结构与文化观念的人才。 课程内容 掌握简单函数极限、导数以及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和计算;了解微积分有关发展史。 凡有初等数学基础的学生均可选修。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高等数学》(文科类)周明儒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高等数学》 宣立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数学与文史》谈祥柏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4]《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张思明编 北京教育出版社 [5]《数学的美与理》张顺燕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考试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相结合。 教师简介 杨树勍 ,副教授,理学硕士,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组组长,从事数学分析、高等数学教学多年,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十几篇,对跨专业选修课《高等数学》已代过数轮,有丰富经验。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课程介绍: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也是一门新型的大学生科学和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它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数学观点为载体,系统地介绍数学的起源、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数学的主要精神等,探讨数学与美学、数学与文学、数学与艺术等人文的交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学习,对数学这个学科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在推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包括对数学带来的美感,有一个基本的认同和体会。因而对数学有一种仰慕和敬重,有一种向往和热爱,有一种亲和力。 通过学习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和方法的来龙去脉,从宏观加深对数学的认识;能逐步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提高将数学有效地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种种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备一定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起一些优良的素质,造就学生的数学教养。 通过学习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应更多放在对数学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方面。通过对数学的重要发现与发明的了解,加深对数学在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中起过或(和)起着关键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的认识。确立正确的数学观、自然观和科学观,在未来工作中渗透科学素养。 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以较为浅显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 难点: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作为载体的必要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与掌握。 解决办法: ?每次集中讲一个论题,以分散难点; ?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或从数学典故出发,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计一些趣味练习题,把深刻的数学思想蕴含在其中; ?加强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第一讲 数学及其发展。 第二讲 数学的价值 第三讲 数学之美 第四讲 数学趣谈 第五讲 数学猜想 第六讲 数学与社会 授课形式和考核要求: 选课对象:爱好数学,或者想了解数学的所有专业大学生; 授课形式:讲授为主,辅之以讨论; 考核要求:开卷考试 主要参考资料: [1] [美]克莱因. 古今数学思想.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72(中译本: 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1981, 4卷本) [2] [苏]亚历山大洛夫等著. 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苏联科学院出版社, 1956(中译本: 科学出版社, 1958~1962, 3卷本) [3] 郭金彬, 孔国平. 中国传统数学思想史.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5]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吴文俊主编. 世界著名数学家传记(上、下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7] 程民德主编. 中国现代数学家传(5卷本).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2002 [8] 张奠宙. 20世纪数学经纬.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9] 胡作玄、邓明立著. 20世纪数学思想.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10] 张奠宙著. 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1] 李文林主编. 数学珍宝――历史文献精选. 科学出版社, 1998 [12] 庄瓦金. 数学思想史教程. 厦门: 国际华文出版社, 2002 我们的目标是: 浏览数学概貌,欣赏数学之美;品味数学之趣;感受数学之妙;领略数学之奇。伴随着流传千古的典故和让人陶醉的佳话去理解一些著名数学问题 , 从历史与科学的角度切入 , 沿应用与传播的途径展开 , 以文化与美学的眼光欣赏 , 力求富有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应用性。 , 弄清数学的脉络与层次; , 体味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性与普适性; , 了解数学发展的因素与轨迹 , 重温某些数学学科产生的过程; , 再现一些数学问题的缘起、发展、争端,直至最终解决的各个历程; , 领略数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 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教师介绍: 郭忠海,男,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教师,理学硕士,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学系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先后讲授“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数学”、“数学史”等课程,2003年开始在全校开设“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公共选修课。 英汉互译 课程简介 英汉互译课程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包括翻译技巧讲解和翻译操练点评两大部分。前者侧重讲授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后者侧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汉互译的实践能力,精讲多练,通过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各种文体翻译训练,使学生了解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异同,熟练运用常用的翻译技巧,不断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翻译理论源自于对大量翻译实践的归纳和提炼,而正确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句子和段落译成汉语,内容准确,文字流畅;能将比较简单的汉语文章译成英语,用词得当,语法正确,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 语言的多样性决定了翻译的灵活性。该课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前两讲集中讨论有关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翻译的性质、标准、过程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第三讲到第十六讲,每章介绍一种常用的翻译技巧,并结合译例、译文评析和多种练习,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教学对象 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应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并应具备一定的英汉两种语言知识基础。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名称(版次):英汉翻译教程(2006版,第二次印刷) 编者:杨 士 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英译汉教程,司显柱 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考核方式 拟百分制,课程平时成绩占20,(方式:考勤) 期末考试成绩占80,(方式: 开卷考) 教师简介 李彤,女,本科硕士,副教授,公外部教学副主任。长期从事语言文学以及翻译的研究,并发表了数篇相关的文章以及论著。 大学英语语法及惯用法教学设计 课程性质及特点 此课程为公共选修课,能拓宽你的视野,增强你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你的英语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逻辑化。广泛挖掘你学习英语的潜在力,使你永远摆脱差等生的范畴,帮助你实现多年来的英语梦想。 教学目标 为了促进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弥补中学英语语法的空缺,扫除在英语阅读、单项选择以及完形填空中由于语法带来的障碍,从而提高四、六级英语以及考研英语的通过率。为此本人申请开设大学英语语法及惯用法的专项讲解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本课程的授课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干,以课前探讨和课后反思为两翼的教和学途径,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法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注重讲练结合,强调构建清晰的语法体系。本课程总的要求是“概念清楚,纲目分明,融会贯通,注重活用”。 该实践教学在英语各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经过28课时的语法学习,大多构建了清晰的语法体系,养成了准确使用语言的习惯,为后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将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了实处,为下一阶段英语各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从大学英语教材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入手,处理一些疑难的,容易混淆的语法点,本课程共包括15章,从非谓语动词开始一直讲解到句型的转换, 其中包括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定语从句, 虚拟语气, 倒装, 省略, 主语和谓语的一致. 另外还附加一些习惯用法以及一些四六级考试题. 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中合理有效元素的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带来的契机。授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与运作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历来感觉学习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法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学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内容体现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争取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语法教学通过适当的英汉语言对比、启发讨论、自主学习调研中国学生易犯的语法错 误、以及各种练习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评价方法: 采取随堂定时测试的方法,结合平时考勤以及做笔记的情况。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 0%。 占7 教学对象: 除英语系以外的学生,全校各系的学生均可报名。 教师简介 李面焕,男,副教授, 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25年。发表省级论文10篇。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曾任过班主任、科主任等职务。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集体。本人被评为文明班主任。教学效果显著,1990年所代英语精读全省统考名列第二。任公共英语教学以来取得可喜的成绩,教育系本科1班过四级达85%以上,过六级达30%以上;物理专科17班全省英语能力考试过级率达90%,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课程内容 要了解一种哲学,必须了解它的时代;要了解现代西方哲学,必须了解人类文明史意义上的、而不是编年史意义上的现代。这个现代,就是资本主义时代。它始于文艺复兴,一直延续至今。它的政治标志是合法国家;经济标志是市场;社会标志是个人;意识形态标志是理性、科学、进步和自由。在现代,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凭借市场的杠杆,在地球的一部分地方,产生了空前的富足与繁荣。人类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与满足。社会秩序井井有条,各种社会组织层出不穷,人权与人的尊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伸张与承认。人类似乎依靠自己的理性在不断地向着富裕、自由和幸福迈进。 然而,这个表面看来十分合理的时代,实际上并不合理。狄更斯在《双城记》一开始那段著名的描述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那是最昌明的时代,那是最衰微的时代;那是理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浑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奔向另一条路。”极端相反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同时并存。人被自己所创造的系统所支配,日益沦为无足轻重的齿轮和螺丝钉。幸福只是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而自由只是这种满足的不受干扰。与此同时,是价值和意义的丧失。虚无主义成了现代文化的标志性特征。正是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前提发生了根本动摇,西方文化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而现代西方哲学,既是这种危机的忠实记录,也是这种危机的凄厉警号。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在思想中表现出来的时代,是对时代批判的反思。哲学史上的大家,无一不是对时代和人类的问题有深切的了解与关心,他们既是时代的产儿,又揭示了时代的本质。柏拉图、黑格尔是这样,尼采和海德格尔也是这样。他们的工作同样打上了时代的明显烙印。本门课程主要介绍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欧美哲学发展的概况。围绕影响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详实介绍现代西方哲学各主要流派及其主要哲学家,通过对这些哲学家的论述,揭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般走向;让学生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认识其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帮助学生拓宽哲学研究视野,全面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师简介 辛文斌,政教部副主任,教授,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是院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负责人。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级3篇,核心期刊2篇;出版 论著2部,专著1部;承担省级科研课题4项,院级2项;获山西省普通高校“十五”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第一批科研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和百部(篇)工程一等奖。 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 教学内容 生活在当下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社会,“道德”这个词在每一个人心中恐怕都会引起百感交集的困惑,更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也许,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样糟糕,只是因为我们常常把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全部期待和向往都搁置在“道德”上了,所以就有了太多的困惑和无奈。这就有必要认真而心平气和地重新审视诸如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道德,社会的道德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是我们的道德传统,以及理论化的伦理学说与现实性的道德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是传统,以及历史传统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都很复杂,就这些问题形成必要的社会共识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没有问题就没有理论的创新,就无法通达社会的价值共识,所以,我们必须去尝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尝试:第一,今天的人们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是非常熟悉的,对于“道德”作为意识形态被社会的经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学说是普遍接受的,但是,“历史”一个绵延的过程,这就需要说明“生活”是怎样延续和发展的,我们应该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的道德生活、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三者之间来把握我们的道德传统。第二,今天的人们说到道德时,往往仅仅意识为关涉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事情,其实不然,从先秦时期开始,也就是在中国传统道德的起源之处,道德不仅仅关涉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的事情,而且是关涉着社会制度的伦理品格的事情,是关涉着政治权力的运作目标、方式、原则的事情,我们应该在政治生活与道德生活得联系中来理解我们的传统伦理思想。 本课程分为十五讲,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这是中华文明的大爆发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诞生时期,有必要多做一些反思和追问的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讨论先秦以后到近现代时期之前的伦理思想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深入传统伦理思想之中,揭示传统的道德思维方式到底是怎么回事。第四部分讨论近代以来社会变革与转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希望能够结合当今人们的思想实际,帮助澄清人们的道德困惑。 教师简介 代训锋,讲师,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硕士。现为政教部专职教师,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承担省级课题一项,院级科研课题两项,发表核心和省级论文十多篇。获得2006—2007年度院“优秀党员”称号,2007—2008年度院“优秀教师”称号。获得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精彩一课”三等奖。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案例比赛二等奖,课件比赛二等奖,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改革开放论文征文一等奖。 计算机信息检索 课程性质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用计算机方式从互联网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门科学方法课程。是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教学基本要求及目标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本课程主要概念、基本原理 (1)主要概念包括:文献、信息、信息意识、信息素质、文献检索、检索语言(主题语言和分类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性检索工具和参考性检索工具)、检索途径、特种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搜索引擎、学术论文等。 (2)基本原理:重点理解信息检索的工作流程,文献检索的原理,文献检索的步骤、方法和途径,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检索的原理。 2、学会运用文献检索与利用的策略和技术 (1)学会利用各种检索性检索工具及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 (2)学会利用各种参考性检索工具进行事实、数据检索的方法,亦可通过网络查询; (3)学会利用文献检索的结果,经过综合分析,进行学术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的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框架、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能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技术与检索手段,学会各种计算机数据库、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及常用检索工具和参考性检索工具书的检索使用方法。在文献检索实践中利用综合、分析法,掌握精、快、准、全地获取和利用现代信息的技巧,并利用信息检索的结果进行研究,从而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一)绪论 1、文献信息教育 2、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性质、意义与任务 了解国内外息素质教育状况,认识文献信息教育于增强当代学生智能的意义。认识本门课程的内容与作用。 (二)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1、信息、知识、情报、文献、文献信息几个基本概念 2、文献的概况特点 3、文献的级别与类型 4、信息检索的原理与作用 5、信息检索语言 6、检索工具类型 了解信息检索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计算机信息检索 1、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定义与类型 2、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产生与发展 3、检索策略与检索步骤 重点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概念与策略。 (四)联机检索系统 1、联机检索系统的发展 2、我国的联机检索系统 3、美国的DAILOG系统 4、美国的OCLC 重点了解国内外主要的联机检索系统。 (五)国际互联网基础 1、Internet概述 2、Internet的通讯方式 3、Internet的资源与应用 主要了解Internet的资源分布情况。 (六)WWWW信息检索 1、WWW的一些基本概念 2、WWW的信息服务 3、电子邮件 主要掌握WWW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 (七)搜索引擎原理及使用方法介绍 1、搜索引擎的定义 2、搜索引擎的种类 3、搜索引擎的查询规则 4、特种搜索引擎 5、主要搜索引擎介绍 重点掌握百度、GOOGLE、雅虎、搜孤等常用引擎的使用方法。 (八)电子期刊及检索 1、电子期刊 2、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期刊 3、通过资源导航系统 4、访问电子期刊集成网站 5、期刊主要数据库介绍 重点掌握几个期刊主要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九)电子图书及图书数据库介绍 1、电子图书的概念 2、网上电子书库 3、超星数字图书馆 4、书生之家电子图书 5、中国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 重点掌握超星和书生数字图书馆的检索方法。 (十)网上工具书及其使用 1、工具书的概念 2、工具书的类型 3、网上主要字、词典介绍 4、国内外百科全书 重点掌握网上金山词霸和世界三大百科全书的使用方法。 (十一)网上参考咨询服务 1、 数字参考咨询 2、 国外参考咨询系统 3、 国内参考咨询系统 重点掌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系统的使用方法。 (十二)馆内检索系统及引进数据库介绍 1、 馆内检索系统的使用 2、 引进数据库 重点掌握引进外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教学对象 全院各系各专业本专科生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基础理论部分,概念、定义等内容要做好幻灯片,以便条理清晰,并节省课堂时间。实践部分,在做好幻灯片的基础上,结合采用上网实际操作演示讲授,以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具备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考核方式 考查,平时作业、笔记占30%,期末考查占70%,两项合计为最终成绩。 教师简介: 赵春英,1965年2月出生,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198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先后在《情报杂志》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三部,参编教材一部。主讲《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程十余年。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 课程简介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是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授课总学时数为40课时,2学分。本课程在2009—1010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性质与特点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是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在一些设有宗教学系的高校中,它是一门面对宗教和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于一般院校,宗教学往往是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来开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起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目的。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宗教学这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宗教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了解宗教产生的起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认清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最终目标是使大学生走出认识误区,科学地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和认识观,这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以后选择相关专业深造的大学生也有极大的帮助。 教学对象 选课对象不限专业,不限年级,有兴趣者、有条件者均可参加。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能把握宗教学的科学体系,理解和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观点,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客观、理性地认识、对待现实中既存的宗教现象;批判分析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及其表现,区分宗教与迷信、宗教与邪教,以及各种宗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内容 包括宗教学与宗教的界定、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佛教基本知识、基督教基本知识、道教基本知识、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功能、宗教与社会、宗教与科学、宗教与道德、宗教与中国文化、当今新兴宗教、社会主义宗教与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对话与世界和平、宗教的未来等专题。 教学手段与方法 《宗教学基础十五讲》这门课程知识性、理论性、学术性很强,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出勤、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王晓朝《宗教学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罗竹风、陈泽民编著《宗教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教师简介 冯大北,1979年生,四川阆中人,福建师范大学宗教学硕士专业毕业。五台山文化研究所,讲师,专业方向为宗教学、佛教制度史。2001年之后的研究成果有:《福建民间社会中的科举谶语及其文化心态》,《教育评论》2003年第2期;《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陈元光开漳与圣王信仰》,《寻根》2006年第6期;《研究视阈中的五台山文化及其现代意义》,《五台山》2006年第4期;《五台山历代山志编撰略考》,《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金代官卖寺观名额考》,《史学月刊》待出。《<金代官卖寺观名额与僧道官政策探究>补正》《宗教学研究》待出。院级课题一项。 佛家智慧与心理调节 课程性质与特色 大学生正处于精神成长期与人格发育期,对人生本质的形而上探索往往与自身所面临或将面临的专业提升、人际处理、恋爱就业、自我定位、未来选择、价值实现等一系列形而下的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使青春期的心灵总是骚动不安,并伴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压力与精神困惑,甚至还会出现迷茫、郁闷、苦恼、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与显在或潜在的心理危机。对此,无论是哪种专业的教师都有责任以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建立起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渠道,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人”与“对话者”,使其获得在专业课程以外的“心灵教育”,进而能够真正发现自家宝藏,激发内在潜力,找到心理自我调节与人格自我完善的有效方法,以人生的智慧与积极的心态直面未来的风风雨雨,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让生命多一份淡定,多一份雍容,多一份丰采,多一份幸福。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决定开设的“佛家智慧与心理调节”就是这样一门旨在运用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中的优势人文智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1、研教互动。将带有地缘特色的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运用于当地院校的心灵教育之中,使专业资源与学术研究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形成研究与教学的良性循环,让地处五台山脚下的忻州师院学生能够近水楼台,地利先得,沐菩提甘露,结智慧胜缘;2、一课多师。以教学团队的整体力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合作共建本部特色课程。多样化的教学风格将使学生在一门课中得到多层面的感受;3、案例为主。总框架中一系列生动具体生动、引人入胜的案例将激发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最终获得心理自我调节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带有五台山地缘文化特色的智慧训练与禅修体验,使学生感受五台山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人文情怀、智慧性格与健康心态,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与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未来幸福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本课程共有十六个课时,每课时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主要包括:第一讲:总述;第二讲:五台山佛教文化与文殊智慧;第三讲:传统文化与心灵修养;第四讲:佛教心理学;第五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一);第六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二);第七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三);第八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四);第九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五);第十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六);第十一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七);第十二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八);第十三讲:禅悦心态中的世界与自我(九);第十四讲:心灵教育的网络化、虚拟化与信息化;第十五讲:总复习。互动讨论;第十六讲:考察。教学对象:全院学生。 教学手段与方法 运用“五结合”方式,即:主讲与辅讲相结合,理论框架与案例体验相结合,研究与教学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口头表达与多媒展示相结合。 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具备国学方面的初步知识,对佛教文化、区域文化与心理学有正确的认知及浓厚兴趣,对心灵修养与人格完善有内在需求。 教师简介 肖黎民(1963—):男,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山西忻州师范学院院长助理兼五台山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主要著有佛学专著《文殊智慧哲学精义》(2005年8月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在《光明日报?学术版》、《新华文摘》、《世界宗教文化》、《法音》、《佛学研究》、《中国宗教学》、《宗风》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国际高层次学术论坛与研讨会。曾开设《五台山文化的魅力》、《文殊智慧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等公共选修课程。 冀培然(1966—):女,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将国外五台山文化研究文献的翻译和评介作为长期的主攻方向,现已翻译出大量的国外相关文献,编译并在《五台山》、《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不空与文殊信仰》、《五台山与文殊信仰》、《文本中沉默的再现:以两则禅宗公案为例》、《维摩诘经中的不二法门》等论文数篇。曾开设《中国佛教文化的魅力》等公共选修课。 景天星(1982—),男,五台山文化研究所教师,长期从事 “文殊殊智慧的现代内涵与现代转换” 的解读工作,已经在《五台山》、《山西日报》、《中国民族报》、《山西大学学报》发表《为往圣继绝学》、《五台山文化之形神合一》、《中国佛教名山的佛缘与地缘》、《出世与入世的角度》、《基于共生理论与产业集群的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第二作者)等论文。 闫培哲,(1981—)男,2005年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计算机系,现工作于忻州师范学院教务处。发表文章有《基于ASP的页面防火墙研究设计》(《计算机安全》2007.1)、《基于ASP的校园网络防火墙》(《福建电脑》2007.1)、《五台山研究信息化的探索与思考》(《五台山》2007.3)、《五台山研究信息资源库建设之一——网络多媒体建设》(《五台山》2007.9)、《英语朗读器设计》(《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等。
本文档为【gxkjj-忻州师范学院 】,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2-04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