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一单元 大纲对本册的教学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2 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一单元 大纲对本册的教学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2 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 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 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 ? 教学关键;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 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 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教学关键: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 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 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 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 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意识。 ? 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八单元:总复习 ?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10/1111/1212/13学 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一单元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计数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加法和减法,乘数和除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万级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获取新知,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材1页—3页,例1、例2,2页—3页做一做,练习一1—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以及按数级读数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按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一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上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造(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末尾、中间带0的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算盘、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1)一千里面有( )个百,一万里面有( )个千( (2)( )个一百是一千,( )个一千是一万( 2(复习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师出示5张卡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教师首先把“百位”贴在黑板上,指名同学按照顺序依次贴其它卡片(全部贴好后请同学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3(读数练习: 教师在贴好的数位下填数字,学生进行读数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复习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读法( 4(想一想,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规则是什么, (引导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后面类推亿以内数的读法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1)投影出示: ?1993年我国台湾省大约有20944000人( ?人造地球卫星速度是每分钟约474000米( ?某县去年试种水稻新品种,总计增产5471000千克,增值6705000元(学生自由读一读上面3句话( (2)导语: 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这些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新授: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学生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数吗,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推,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教师板书:十万、百万、千万( ?认识“一亿”: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接着往下数,十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学生认知有难度,可能会说出,十个一千万是十千万,在这时,教师要同学生一起数,并指明,十千万就是“一亿”() 教师板书:一亿,并指出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看投影: 自由读一读((把抽象的数形象化) ?结合板书,教师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 系,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板书: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写一个“位”字( 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教师出示卡片:数字“5”,把它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同学分别说出它的计数单位( ?认识数位分级: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知识,并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板书,进一步完成数位顺序表( ?反馈训练: 请同学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完成练习一1、2题((灯片出示) (3)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先读出下面各数: 28、308、4007、3070 这些数都在哪一级,表示多少, 如果把这些数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呢, 引导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 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 (渗透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例1: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珠算上分别拨上二十八万和三千零七十万( 学生对照数位表,先写出阿拉伯数字,然后自己试读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 同学之间互相汇报试读结果( ?反馈训练:2页做一做( ?思考讨论: 万级数与个级数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读万级里的数,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在后 面加一个“万”字( (4)教学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 ?出示例2: 观察:例2与例1的各数有什么区别呢, (例1都是整万数,例2是含有两级的数) 像这样含两级的数该怎样读呢,你能不能应用刚学过的知识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读出这几个数呢, ?学生试读例2的三个数( 24600 640700 10030040 思考讨论: 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出来,什么情况下“0”要读出来, (用试读讨论方法,突破难点:鼓励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 ?反馈训练:3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第3题:读下面每组数 34和340000 3004和30040000 340和3400000 3040和30400000 (通过此练习,使学生弄清个级的数与万级的数在读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法则的第二条)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充分说、读,面向全体,引导学生根据读数法则来读中间、末尾带零的数( 3(判断: (1)4080500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3)40506000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 (此题考察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4(出示活动数字卡,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练习: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数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5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7页例3、例4; 7页做一做,练习二1,6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基础上,掌握整万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2(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运用迁移、类推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规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反映国情的一组数据的读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带0的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数位表、电脑(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在数位顺序表中,左起第5位是什么位,第9位是什么位, (2)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个级包括哪几位数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位表) 2(读数练习:读出各数,并说一说读法( (1)70000、 700000、 7080000 (2) 102345、320600、2050700 (读数与写数有密切联系,通过此练习,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作铺垫) 3(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 想一想:万以内数的写法规则是什么, (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二、探究新知 导入:万以内的数同学都会写了,那么用这个写数方法是否能 写出更大的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师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教学整万数的写法( (1)出示例3: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 ?读题,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整万数) ?借助数位表写数 按照刚才写数的方法,你能对照数位表写出下面各数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数位表中试写这几个数( ?指名同学到黑板上对照数位表写出各数,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 引导学生类推:根据个级数的写法,哪一位上是几,就对着那一位写几;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七万:在万级上写7,其它数位写0,写作:70000 七十万:在十万位上写7,其它数位写0,写作:700000 七百零八万:在百万位上写7,在万位上写8,其它数位上写0,因此写作:7080000 (使学生运用迁移和类推方法获取新知,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 (2)总结整万数的写法 ?刚才我们是根据数位表来写,如果离开数位表,怎样很快写出这些整万数呢, (请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不急于找同学回答,目的是给学生一段思考时间) ?借助电脑来理解万级数与个级数写法的联系( 请同学看屏幕,教师按以下步骤切换画面: 第一步画面: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在数位表中的写法,如图: 第二步画面:去掉数位表,请同学观察这几个数写法的共同特点((个级都是四个“0”) 第三步画面:把三个数末尾的四个0去掉,请同学再读这几个数,提问:这几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去掉四个0后,三个万级数分别变成7、70、708,都成了个级数() 如果把7、70、708再变成万级数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该怎么办呢, (再在7、70、708的后面添4个0) 第四步画面:第三步中每个数末尾去掉的4个0再分别回到原 来的位置,并闪动两次( ?根据电脑演示,请同学想一想:整万数该怎样写, (引导学生理解写整万的数,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后面加4个0就可以了()教师板书( (通过电脑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地发现万级数和个级数写法的联系和区别,帮助总结整万数的写法(训练学生由直观——抽象的思维过程() (3)反馈训练:练习二第2题(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1)出示例4:写出下面各数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同学自由读一读,观察这些数与例3各数有什么区别, ?讨论:含有两级的数应先写哪一级,后写哪一级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写数要从高位写起,所以应先写万级数,再写个级数( 教师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同学们按照这个写数顺序,试着在自己的数位表中填写出这三个数( ?指名同学边板演边讲述自己写数过程( (2)总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在刚才写数的过程中,你认为应特别注意哪一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要特别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讨论:既然这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又为什么要写0呢,0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通过讨论,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确“0”在写数时起占位的作用,千万不能丢掉( 教师板书: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总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师在板书中加虚线框( (3)反馈训练:7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 一个数最高位是十万位,它是( )位数( (2)一个8位数,最高位是( )位( 一个6位数,最高位是( )位( (3)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 2(练习二第3题( 3(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然后再按含有两级数的写法逐级写出各数(教师结合这几组数字向学生重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日新月异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练习二第5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那些新知识, (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6题(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出下面各数: 例4:写出下面各数: 七万写作:70000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102345 七十万写作:700000 三十二万零六百写作:320600 比较数的大小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例5、例6, 10,11页做一做,练 习三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万位后面的 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求的习惯( 教学重点: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 )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 ) 位( (2)99864里面有( )个万,101010里面有( )个十万( 2(在?里面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先让学生填一填,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引导 学生说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亿以内 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例5 ?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 356000和360000 ?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观察这两个数,并试着比较大小(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一种:通过读来比较:99864是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101010是十万一千零一十,十万多比九万多大,所以99864,101010( 第二种:通过位数来比较:101010是六位数,99864是五位数,因为六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而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所以,六位数比五位数大,99864,101010(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肯定两种方法道理相同,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反馈训练:98965?100000 96780?109650 ?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比较的几组数,每组的两个数位数有什么特点,那么这样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使学生明确: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 ?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观察这两个数,想一想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该如何比较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启发学生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一位数,第一位数大的数就大(第一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数,第二位在的数就大(第二位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位数„„,现在,这两个数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是5,第二个数左起第二位是6,所以,第二个数大(356000,360000 ?总结方法: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 教师板书: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先比较左起第一位„„ 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反馈训练:70080?70101 50140?63140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板书:50000和1800000 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2)教师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因为整万的数后面都有4个0,所以改写时,只要从后面去掉4个0,换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教师板书:50000=5万 (3)学生自己把18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方法( 180000=180万 (4)反馈训练:10页做一做( 3(教学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6: ?读一读例6各数,想一想:整万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读、写都很方便,那么像例6这样不是整万的数,如果在不需要特别精确数据的情况下,也可用什么办法让它读、写方便呢, (引导学生想:可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求近似数用什么方法呢,(四舍五入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 9375 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学生做完后,请他们说一说( ?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例6各数万位后面的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呢, 教师板书例6的题目要求( 同学试着做一做,边做边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数的近似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求的, 教师板书;84380?8万 726310?73万 (2)总结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确定尾数,然后根据尾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它的近似数( (3)反馈训练:11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1题后2小题( 38456?83546 41020?409300 2(练习三第3题和4题( 3(练习三第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呢,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 101010 356000和360000 99864,101010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356000,360000 (位数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50000=5万 1800000=180万 近似数: 例6:把下面各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 84380 (2)726310 84380?8万 726310?73万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 第一单元考试也评讲 教学目的:?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月 日 第 课时 测试。 月 日 第 课时 着重要讲的内容: 1、关于“读作”与“写作”,要区分开来。 2、某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四舍五入”法中不到“万级”和“亿级”的数改写为以 “万”和“亿”为单位的近似数。 4、写数时“0”的多少,什么时候补“0”。 5、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时,是看“千位”和 “千万位”上的数。 6、在表格中,已经出示了单位,改写数时不能再写单位。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二单元 10/1111/1212/13学 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 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 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 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 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 处处学。 重点:角的意义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都是直的线段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 一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 没有端点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第二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 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第三课时 课题: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第四课时 课题 角的画法和 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三单元 10/1111/1212/13学 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 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 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 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 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 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口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六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 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 几百几十的数。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 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 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 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笔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 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 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 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 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360 360 ×25 ×25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3、4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全课小结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 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 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 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 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 8×125=( ) 6×20=( ) 24×125=( ) 6×200=( ) 72×125=( )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 25×160=( ) 40×4=( ) 25×40=( ) 20×4=( ) 25×10=( ) (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3 (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 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 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 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具准备:幻灯或实物投影仪、电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第7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习,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习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部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练习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第8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因此,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习结果: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7 0 8 6 4 0 × 2 5 × 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3、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4、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检测学生对第二、三单元的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1、学生测试。 2、批阅。 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 期中测试题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检测学生对前段时间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1、学生测试。 2、批阅。 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 中,已经出示了单位,改写数时不能再写单位 古农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四单元 10/1111/1212/13学 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认识垂直和平行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64-65例一、做一做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垂直。?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具准备:铅笔、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小组讨论,一共有几种摆法,组长做记录,画于纸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一小组到投影仪下展示其记录单。 (2)除了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特征 1、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生自由发言) 2、师引导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学生的分类结果画在黑板上。 不相交: 相交: 3、师: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会怎样,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做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 4、由小组同学在原记录单上动手合作操作,并进行讨论、汇报。 5、师生共同总结: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画长一些仍不相交,这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它们相互平行;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的四个角,如果都是90度,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叫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焦点叫做垂足。 6、生齐读P65平行和垂直概念,并画下来。 7、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1、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2、P64主题图,找一找,图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现象, 3、做一做1 找一找、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4、做一做2 摆一摆。(请个别同学到投影仪下摆一摆) 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吗, 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5、P68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生动手操作,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把一张正方形纸折两次,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一、二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 2、过直线上(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 教学目标:?使学生巩固理解和掌握垂直、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初步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1)巩固理解垂直的意义。 ?教师演示:教师用两条着色不同的毛线表示两条直线,粘在黑板上,使它们相交。 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 教师标出?1、?2、?3、?4。 ?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线,使学生一个角变为直角。 提问:与刚才比较,角的个数有没有变化,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其余3个角是什么角, ?小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外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教师在图上直接标出垂直符号。) 反馈:观察下面向组图形,看哪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哪两直线是互相垂直的, ? ? ? ? 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叫互相垂直,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二、新授: 教学垂线的画法。教师首先说明画垂线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人师傅做门、窗,经常要画垂线。他们用角尺在工件上画垂线。最后说明画垂线主要有两种情况: (1)通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教师演示:先横着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个点,说明要过直线上的这一点画一条垂线。画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 边板演,边讲解。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第二步:沿着直线向右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点重合。第三步:沿另一条直角边通过直线外的点画一条直线。 所画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由学生归纳画垂线的方法。 3、理解垂线的性质,建立距离的概念。(1)过A点向这条直线画4条不同长度的线段。(2)测量每条线段的长度。(3)你所画的线段之中,哪一条最短,(4)哪条线段是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通过用三角板检测得出:从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教师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 1、P68练习十一第4题 画一画(1)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 2、第(3)题:运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正方形。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边画边介绍画法。 同学们在本上试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小结 1、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做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做什么,2、从直线外的一点引向这条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垂线,什么样的线段最短, 3、什么叫做距离,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6、7、8题及练习册相应练习。 3画平行线、画长方形 教学目标:画平行线、画长方形的方法(课文第67页例3,练习十一的第3、4(2)(3)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使学生能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正确画出长方形。?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重、难点:学画平行线、画已知长与宽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什么叫平行线, 2、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我们怎么样才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平行线。 板书课题:画平行线 二、探究新知 ,(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步骤:,)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着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将三角尺紧贴着直尺移动位置,再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第一步画出的直线平行。 可以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不是互相平行。 ,、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画一组平行线,然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对方画的是否平行。 3、小组活动: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先画一条长,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厘米长的线段,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三、巩固新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 2、 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四、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画平行线,你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页,题。 4、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 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其余学生用三角板检验课本151页3个图形的对边(然后再用尺子度量一下第组对边的长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 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 示底和高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同学动手画71页“做一做” 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做一做 ?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 使学生明确: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集合图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因为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1(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在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分别画出两条不同的高( 4、梯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71例二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 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梯形实物图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出示下图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演示课件“梯形各部分名称”)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 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2)学生测量 量一量等腰梯形两腰的长度,结果怎样,(两腰相等) (3)概括定义(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它是梯形的一种特殊情况(用图表示: 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关系图 4(四边形的关系 分组讨论: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你可以把四边形分成几类,每类各有什么图形,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对边平行的情况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平行,其中包括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其中有梯形和等腰梯形( (三)巩固练习 1(用钉子板围成不同的梯形 ?任意梯形?倒立梯形?上底为3高为3的梯形 2(用七巧板拼梯形( (1)用两块拼一个梯形(2)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3(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练习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看图说出它们的关系吗, 4(找出下图中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四)质疑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 (五)布置作业 1(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画出下面梯形的高( 第四单元测试题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检测学生对第二、三单元的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1、学生测试。 2、批阅。 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五单元 10/1111/1212/13学 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78页例题1(用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练习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学新知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根据图中的对话,完整地编一道应用题。 生自由发言:国庆节很快就要到了,学校准备买一些气球分给各个班级。如果用80个气球,要给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让学生口算,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80?20=( )个 3、《做一做》练习90?30= 60?30= 80?40= 4、想一想:83?20?( ) 80?19?( ),这两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区别,联系,能否用曾经学过的估算和今天刚学习的除法来解决, 83?20?80?20=4 80?19?80?20=4 5、让学生自学79页(2)如果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级, 120?30=( )面,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6、想一想:122?30?( ) 120?28?( ) (二)反馈练习 1、《做一做》180?30= 240?40= 420?60= 184?30? 240?37? 420?58? (三)深化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1题:小组间开展“夺红旗“竞赛。并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2、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4题:估算与口算结合,老师把题目写在口算卡片上,采取抢答的形式。 3、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三第2、3、5题。 口算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80页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算。(你是怎样口算的,说出口算过程) 30?10= 60?30= 80?40= 240?60= 210?70 300?50= 270?90= 630?70= 2、口算。(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讲评。 注意:第一行的乘法算式是第二除法口算的思考过程。 3、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除法应用题。 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还要记住写答案) 4、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提问:“限载40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编题,独立完成。 5、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表示什么,第一行的口算和第二行的口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6、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5题 提问:“大约”表示什么,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大约”,(因为有的月份是三十一天,有的是三十天,还有的是二十八天或二十九天,为了计算方便,都取三十天,所以要用“大约”) 学生独立列式,老师讲评。 7、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 “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购书的录像或画面、练习十五第1、3题),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 30)600 40)95 80)382 选一题,说说笔算过程。 2、口算下面各题。 20×4 30×6 50×5 80×4 40×6 90×5 70×3 60×7 3、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31 46 52 63 87 21 74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 (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做20来想商。此时应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 接着,有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有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看个位。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下面咱们就用21)84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应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提问: “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成什么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3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的个位数为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3、教学用“五入”法试商。 (1)接着上面的购书情境和问题,引出第(2)个实际问题。由学生说出算式: 196?39 (2)尝试试商,完成计算。 让学生想一想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学过的方法,把39看作30来试商,商6大了,再改商5;另一种把39看作40来试商,商4小了,改商5。之后,教师将196改为194让学生用上述的两种方法试商,看看试商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把196?39的两种试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 (3)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是怎样想的。 教师概括说明:除数的个位数为5、6、7、8、9的两位数时,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4、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种情况,概括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请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组织交流。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填法,比如20×( ),85,( )里可以填1,4各数(当然也可以填0,但无实际意义)。教师要特别指出: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想商时,要选择除数与1,9中哪个数相乘的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的数。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请学生口答或直接把各题的准确商写在书上。 3、完成练习十五第3、4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试商,怎样检验初商是否合适, 2、教师强调: 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除数个位上是1、2、3、4时,可以把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试商。除数的个位数为5、6、7、8、9的两位数时,试商时,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试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 用接近整十数除商一位数试商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第85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十五5,8题 教学目标:?学生对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 8 0 38)1 8 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 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1:用课件出示如下几题,学生抢答(开始上课,抢答题目,用于调动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情绪)。 180?30= 420?60= 240?80= 183?30? 420?59? 240?77? 2(( )里最大能填几, 40×( )<316 90×( )<643 20×( )<165 30×( )<282 50×( )<408 80×( )<505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出示如下几题: 64204350444 22 40 51 74 师:选一题,说产笔算的方法 师强调以下几项注意点: ?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两位; ?商的书写位置;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呈现问题(课件出示例5情景图) 出示例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描述例5第(1)题。 2.请学生思考,根据条件,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组成多少组,”的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576?18=________(组) 576师板书 18 3.组织学生讨论小精灵的问题:“先算18除什么数?”“商怎样写,”学生可以独立尝试计算,也可以讨论交流。 4.请学生汇报尝试及讨论的结果,注重学生“说”,即说一说笔算过程。 5.出示例5第(2)题,如何解决“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930?31=________(节) 6.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〇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高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7.讨论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 法的异同。 8.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练习十六 第2题,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已试商及完成本题的方法,在班级里交流。 四、作业:练习十六 第4题和第8题 五、总结 1.小组讨论怎样笔算, 2.师强调商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中的几个要点: ?试商 ?商的书写位置 ?余数比除数小 第二课时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的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商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有关综合练习; 3.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十六 第5题,不用坚式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讨论“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 2.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概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1;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位数减2。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做除法题先确定商的位数的良好习惯。 二、练习十六 第3题,开放题 1.先让学生根据表中信息,独立计算并把表填完整。之后,交流检查(在小组内完成)。 2.请学生根据表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练习十六 填空练习 1.第6题 先指名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填写在书本上,小组内交流并检查。 2.第7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并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请学生帮助王平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 3.第11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并讨论对比第一组数与第二组数的异同点。 4.第13题 估算 让学生口答出估算结果,并在书上给出估算方法,在全班交流,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准确商。 四、问题解决 1.练习十六 第10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检查。 ?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在选择的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2.练习十六 第12题 ?让学生借助画面和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渗透“拥军”、“热心助人”等教育);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交流,请学生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说给同学听,让学 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 第8、9题 六、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五单元测试题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检测学生对第二、三单元的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1、学生测试。 2、批阅。 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六单元 10/1111/1212/13学 年 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六单元,统计 纵向复式条形图,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0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知道我们夷陵区有多少人吗,下面是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并把相关数据制成了复式统计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4)独立完成例题后的第(1),(3)题,第(4)题全班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01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3(补充练习。 (1)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台数如下表。 规格 1匹 1.2匹 1.5匹 2匹 七月 20台 45台 38台 24台 八月 14台 35台 29台 12台 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 时有何打算, (2)实践活动。 ?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 成统计表。 ?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根据你的调查结果,写一篇数学日记。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2、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贺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 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 (1)小组合作探索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 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统计,一~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 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 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统计(二)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102页练习十九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一、练习十九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评价。 二、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从统计图中得到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最后在些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理决策。 三、第三题安排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对男女学生喜欢玩具的人数进行统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第四题,设计了某市男女人均寿命变化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五、本题的开发性、实践性较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统计的内容,也可以评价别人的统计内容。使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对于统计的步骤、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个初步的认识。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七单元 2010/2012011/20122012/2013学 年 1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 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数学广角2,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 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补充练习 数学广角3(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出示表格 齐王 田忌 本场胜者 第一场 上等马 下等马 齐王 第二场 中等马 上等马 田忌 第三场 下等马 中等马 田忌 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 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 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三、巩固新知 1、数学游戏: 1、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 说明游戏规则 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 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八单元 2010/2012011/20122012/2013学 年 1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第八元,总复习 复习多位数的认识(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20000、315400000、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9000000、47000000、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较大小 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一个0都不读的数;4)只读出一个0的数;5)要读出2个0的数;6)约等于3亿的数;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复习乘法和除法,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 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 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复习空间和图形,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空间与图形。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出题进行判断。 ,)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 ,)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汇报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钝角、直角和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 画指定度数的角。65度、100度、155度。画角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说一说。 2)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画垂线。 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三、练习内容: 1、出示角:学生量出角的度数。 2、出示图,计算角的度数。 3、出示图,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出示图,看看哪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哪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完成总复习12题和13题。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9—10题 复习统计,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知识点 1、统计 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总复习13题 回答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习二十一13题 根据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回答所给的问题,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三、综合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24950000、695200、38000200、305076000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人、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3、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5、估算 297×3、789×4、5392?9。 6、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7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8、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9、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0、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综合练习试卷 农场中心小学教案 第二单元 2010/2012011/20122012/2013学 年 1学年 学年 学年 执 教 者 教 学 内 容
本文档为【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01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