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doc】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举报
开通vip

【doc】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doc】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第14卷第4期 Vo1.14NO.4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 JournalofChongqingVocational&TechnicalImtitute 2005年1O月 oCt..2005 文章编号:1672—0067(2005)04—0083—03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李志强 (涪陵广播电视大学,重庆涪陵408000) ? 语言?文学研究? 摘要:苏轼是宋代最着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

【doc】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doc】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第14卷第4期 Vo1.14NO.4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 JournalofChongqingVocational&TechnicalImtitute 2005年1O月 oCt..2005 文章编号:1672—0067(2005)04—0083—03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李志强 (涪陵广播电视大学,重庆涪陵408000) ? 语言?文学研究? 摘要:苏轼是宋代最着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 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 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 素. 关键词:苏轼;散文;文化品格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苏轼是宋代最着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 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 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苏轼散文具有独特的文化品 格,集中表现在苏轼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 的创作gt,t~,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几方面,以下围绕这 几个方面略作论述. 一 ,苏轼创作态度的文化品格 苏轼创作态度的文化品格.主要集中表现在苏轼散文有补 于世的创作态度上.他在《凫绎先生集叙》中说:”先生之诗文,精 悍确苦,皆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 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在《答虔伦俞书》中苏轼又说: “酌古驭今.有意于济时之实用.此平生所望于朋友与凡学道之 君子也.”这些地方所讲的”疗饥”,”伐病”,”济时与实用”都体现 了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苏轼反对一般文人脱离实际 的倾向,甚至把这种倾向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他说:”某闻人 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彩为末.而以体用为本.国 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废其先.舍用 之间,安危攸寄.”口弛自己为文就有意继承风骚的传统精神.揭 发流弊,有补于世.例如,他刚刚被神宗皇帝饶过不死流放到黄 州时所作的《赤壁赋》,就含有因西夏犯境,宋廷无能,感怀周郎 抗曹而指斥时弊的因素.正如南宋文征明所说:”言曹孟德气势 皆以消灭之余.讥当时用事者.”E21~11使是像《游石钟山记》这样 的纯山水游记散文.作者在描绘山川形胜之美的同时,熔铸进深 遂的哲理之思,通过对水声石韵不凡的考察,阐明了知与见识, 知与行的深刻道理,仍然体现了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文化品格. 苏轼在地方官任上所作散文.还从道家”无为而治”的原则 出发,对那些为民办事而又不劳民扰民的地方官备加称赞.他把 “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作为自己的政风,并因此而受到百 姓的爱戴.联系苏轼一生的政历来看,他在朝廷任职时,上书言 事不怕得罪权贵,不顾自身安危.”不府身从众,卑论趋时”?.作 地方官时,率领徐州百姓抗洪抢险,E1夜守城,过家门而不入,在 杭州组织吏民治理西湖,在惠州”出钱收葬暴骨,助修两桥”[4】. 这些为政思想融入其散文中,便形成了他的散文有补于世的文 收稿日期:2005----06-29 作者简介:李志强(1964一),男,山东海阳人,四JII@范大学 中文系毕业,现为重庆涪陵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 国古代文学. 化品格. 二,苏轼创作风格的文化品格 宋初文坛在矫正五代浮糜积习的同时.不少人又走上了僻 涩艰深的道路.苏轼在继承欧阳修散文条达疏畅,摇曳多姿审美 风尚的基础上,首开自然天成,闲适旷达一派.使我国散文进入 一 个新的天地. 1然天成的文化品格 苏轼散文的这种品格,是其人格精神的外现.苏轼散文中表 现出来的审美追求.主要是”自然天成”的文化品格.他在诸多的 文论中,使用过许多富有道家哲学意味的概念.诸如天真,天巧, 天工,天然,天成等等.名目虽多,其实出于一辙即道家的”自然” 之理.文学史上将自然天成作为自觉审美追求的,当首推陶渊 明,他的诗直率天真,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对陶渊明的这—特色, 第一个挖掘出来大加推崇的,正是苏轼.他对陶诗的酷爱,正反 映了他对自然美的自觉追求. 苏轼在《自评文》中评价自己的散文风格时说:”吾文如万斛 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 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F”-/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 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将文章比作水之随物赋形,正是一种 自然之美.苏轼对”清新自然”的为文gt,t~极为推崇.如他在’文 与可画竹记》中就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俱焉.自绸 蝮蛇蝠以致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为之,叶 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在他看来,竹本天成.画竹倘节节而为 之,叶叶而累之,则必无竹矣!因为那样做会失笑于经营雕琢,丧 失竹的天性.所以他主张画竹要成竹在胸,振笔直遂,一挥而就, 否则,稍纵即逝,必无竹矣. 文为心声,行文天然,必得之于内心淡泊.如庄子所云:”淡 泊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s】.苏轼在与污 浊现实的斗争中,把道家的”恬淡无为”与儒家的”独善其身”结 合起来,构成自己淡泊自定的人生态度.心地淡泊,为文自然也 就淡然天真.苏轼为文自然天成,还得之于在处理神形关系上的 传神之妙.如其《方山子传》写方山子云:”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亭 下,见方山子纵两骑,扶二矢,游西山.鹤起于前,使随骑而射之, 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 败,自谓一世豪士.”储欣评此文”若见其人于楮墨外,侠处写得 豪迈,须眉生动,真传神手也”.如其’书II缶皋亭>:”酒醉饭饱,倚 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徊,重门洞开.林峦垒入.当是时,若有 李志强: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 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在与大自然的柔合之中.重门洞 开,美景扑门而入,抬头白云缭绕;俯首清江湍徊.山水景色与作 者心灵互相慰藉,此中妙趣只可神会.之所以如此,均得自然天 成之妙.正如张伯行所言:”坡公为文随手写出.触处天机.盖是 心手相得之候,无意为文而文愈佳”[7].苏轼散文义理上合乎道, 形式上自然天成,这种文化品格,正是使它成为千古绝唱的根本 原因. 2.闲适旷达的文化品格 苏轼把道家”游于物外”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散文中,从而形 成了他散文闲适旷达的文化品格.如他的《超然台记》就体现了 这种闲适旷达的人生态度.作者在密州写这篇散文时.过着日寻 杞菊以求饱的淡泊生活.然而他却不以此苦况而自忧,反而对当 地风土人情十分热爱,并在那里修园筑台,纵情欢乐.但这欢乐 之中,深藏着心中的隐痛,即文中的”不苟全之计”云云.每当登 台远望,便流露出怀古伤今之情,抒发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痛. 身处逆境,他只好与宾客登高望远,捕鱼捞虾,酿造米酒以自乐. 这篇《超然台记》是作者对善美祸福,是非真假的议论,全然出自 本心,表现出一种超脱荣辱的旷达境界.比如他被贬黄州之后就 一 再表白:”某谪居既久,安土忘坏”r8].”五年遭严遣.已甘渔鸟 之乡”[9],”已将地狱等天堂,淡然无忧乐,宠辱已皆忘”[10],平日 里”扃舟草履,放浪山水问,与樵鱼杂处往往为醉人推骂”[1l】.又 说:”某睹近事,已绝北归之望.然心中甚安之,未说妙理达观.但 譬如元是惠州秀才屡举不第,有何不可,知之免忧”?.黄州多瘴 疠,他说:”瘴疠病人,北方何人不病?是病皆得死人,何必瘴气! 但苦无药医,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凡此种种,并非一般意 义上的旷达,因为他是把仕与贬谪,家居与流放,安与危,生与 死,”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都圆融到了无差别境 界,因而具有深厚的禅基.特别是勘破生死,这本是禅宗立教的 根本目的.苏轼曾多次批评那些不能了悟生死的僧徒.并声称自 己早已认清了”身如浮云,无去无来,无存无亡.则夫所谓不死不 朽者,亦何足云乎?”[14】所以苏轼这种旷达是建立在禅宗超脱生 死的基础之上的.正如黄宗羲所评:”苏子瞻安置海外时诗文.殊 自旷达,盖由子瞻深悟禅宗所至,故独超脱”】. 苏轼的散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闲适.具体而言,就是对 生命的体悟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苏轼能悟得这种生活之趣,善 于以一种”但尽凡心”的闲适态度去享受生活,特别是享受精神 生活的闲趣.这种闲趣,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中表现得尤 为突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以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于中庭.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文中表现出作者对月照空 明,竹柏倩影美好夜景掸宗体验的闲适态度.苏轼晚年流迁岭 海,悟此更入化境,反映了他对周围生活现象的”党”与”悟”.通 过作者的体悟应用,成为苏轼迟暮之年战胜天涯之窜的精神财 富.当此之时,生活之艰难,环境之险恶,不但不能摧辱其身.反 倒成为他领悟人生哲理,焕发精神力量的推动因素.此时所表现 的闲适旷达的心境,已完全超越了物质因素与生活痕迹.臻于一 种委顺自然,纵浪大化的精神境界.苏轼的散文.正展示了这种 闲适旷达的文化品格. 三,苏轼创作追求的文化品格 这种文化品格,体现在苏轼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上.所谓完美 人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追求传统的理想人格:一是追 求以水的特性为喻的”君子”人格.两者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殊 途同归,从而形成了苏轼人格追求的文化品格. 1.追求传统理想人格的文化品格 他的作品,无论描绘自然还是描写社会,都透过自然与社会 体现出这—伟大主题.他描写的山川景物,日月风光,是为了捕 捉大自然的灵气以充实人的精神世界,使人更显其万物之灵的 本色,他大量的人物传略,铭文,碑记,是为了展示与宏扬人的崇 高品格,以使人的伟大之处永放光芒.特别是他的晚年.在残酷 的政治迫害与贫穷折磨下所写的<雪堂记),<赤壁赋),<菜羹 赋),<恍榔庵铭)等千古名作,更是对人的崇高品质的肯定与歌 颂.他为政宽简,为人坦荡,为官清廉,为文自然天成,不饰雕, 揭露时弊,关心民苦.苏轼散文最根本的美学价值和哲理性思 考,莫过于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当他被贬 出朝廷沦为罪人谪居黄州之时,一篇<赤壁赋)唱出了天地之间 人为贵的思想.其获罪不过是委权者的强加而已.对他的主体价 值并不由此而有丝毫的污损.当面对大江和江上明月时.我为 主,物为客,天地万物为我而设的观念,没有一丝迷惑.所以.在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时候.便纵一苇之所 入,凌万顷之茫然.尽情享用眼下那无边风月,并且自由地借历 史以发感慨,痛陈胸中的一片了悟.这是多么自觉的人性觉醒! 多么伟大的人文精神.当他一贬再贬,直至贬到海南那荒漠林中 的时候,他丝毫不觉低人一等,更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在桄榔 林中就地取材,筑为小屋,作<桄榔庵铭)以明心志:”九山一区, 帝为方舆,神尻以游,孰非吾居.”出人意表地突发奇想.说这林 莽间的小屋,无异于广大宇宙问的一舆,以尻为轮,以神为马,邀 游天地之间,多么自由自在!将个人置于宇宙之间.无拘无束,自 由自在地邀游,虽出自道家的想象,却体现了儒家”人者.天地之 精”的思想,一个在严酷现实面前卓荦不群的人格形象.兀立于 读者的面前. 苏轼对传统的理想人格尤为看重.如他于北宋嘉佑四年所 写的<屈原庙赋),对屈原那横而不流,独立不倚的气节表示由衷 的敬佩,对屈原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为真理 而献生的伟大探索精神的祟敬.都标志着苏轼已经树立起追求 完美的独立人格的坚定信念.他遵循”天以日运故继,日月以日 行故明”的人生哲学,总是使自己”涤荡振刷卓然有所立”【. 无论是任职还是遭贬,他从不疏于个人的修身.更没有忘记过对 独立人格的追求.他的创作视角始终关注着自然万物的支配者, 天地万物之灵的”人”的独立价值与品格.他的文学巨笔始终高 唱着独立人格的颂歌.他特别善于发现前代英雄人物和贤者的 品格特征,从大处把握,竭力推崇,使之得以弘扬.在<李太白碑 文记)中,他抓住一个”气”字赞扬李白的卓荦人格:”士以气为 主.方高力士用事,公卿大夫争相事之,而太白使之脱靴殿上,固 已气盖天下矣.使之得志.必不肯附权幸以取容.其肯从君于昏 乎?”[“】在<范文正公集叙>中.虽是序文.却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范 仲淹人格的赞颂:”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而致 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m】主要歌颂的是范 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襟怀.<祭欧 阳文忠公文>肯定了欧阳修对国家民族的栋梁作用.苏轼散文中 讴歌过的人物,既有出将入相的儒家典范.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 隐士高人,还有游侠,道士,僧人.但凡在道德功业有一长可取 者,都不惜笔墨热情歌颂.苏轼大力讴歌他人的高尚人格.自己 也身体力行,自励自律.他一生光明磊落,表里澄澈,讲求风节, 不愿”视时上下而变其学”.故常为奸人所害.然而他明知”诗人 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却始终保持着自己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 求.他的散文.正体现了这种人格追求的文化品格. 2.追求”君子如水”人格的文化品格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 所谓”君子如水”的人格,是指苏轼以水随物赋形,随遇而安 特性为喻的一种人格模式.他说:”圣人如天.时杀时生.君子如 水.随物赋形.天不违仁,水不失平.”(《仁宗皇帝御书颂》)认为 君主有生杀予夺的至上权威,人臣在这种权威下,只能如水之奔 走无定,随物赋形了.苏轼认为”君子”的进退出处,应该是一种 灵活机动的态度:”予谓古之君子,有绝俗而高,有择地而泰者. 其在穷也.能知舍.其在通也能知用.” “君子如水”的人格体现了一种对人生大智大慧的向往. “水”在儒家和道家那里,都是智慧的象征.继孔子”智者乐水”之 后,《韩诗外传》对水所象征的道德智慧作了详尽的发挥:”夫水 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问,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 疑,似有量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 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此智者所以乐水 也.”继老子”水几于道”之后,庄子亦云: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 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苏轼则进一步阐发, 如他在《滟灏堆赋》中说:”天下之至信者,惟水而已.江河之大与 海之深,而可以意揣.惟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 化有必然之理.”结尾写道:”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 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意思是 说,水虽不自为形.然其因物赋形,亦有必然自信之理.人能知其 物理之固然,则用危而求安;人茫然不识其规律,则必安而生变, 甚至身受其害.又说:”今夫水,惟无常形,是以在物不伤.惟莫之 伤也,故行险而不失其信.由此观之,天下之信,未有若水者也.” 人能从水的因物赋形,变而有信的特性中.认识到万物皆有可知 之道与理.就可以获得一种对人生的体悟.树立起探索宇宙规律 和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坚定信念.这便是君子取法于”水”的意 义所在.故他说:”所遇有难易,然未尝不志于行者,是水之心也. 故水之所以至柔而胜物者.惟不以力争而以心通也,不能力争故 柔外,以心通,故刚中.”[叫也把”君子如水”的人格模式规定为 “柔外刚中”,显然是从水因物赋形而具必达于心的品质受到启 发,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在当时政治背景下君子的可行性准则.柔外非奉迎屈 服之谓,刚在其中,面临困难有必达之志,期于必胜;刚中非矫世 骇俗之谓,柔其外形,进退出处灵活变化,既度其君,又度其身. 苏轼是一位才智过人的文学大家,一生与水有缘.并且对水 有特殊的偏爱.在他几度出任地方官时期,写下了许多游玩山 水,陶冶性情的散文诗作.如《泛颖)诗云:”我性喜临水,得颖意 甚奇.到官十E1来.九E1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使君 实不痴,流水有令姿.”[轼在谪居黄州,惠州,澹州之际,正处 于人生挫折,心情痛苦的境地,他从流水的变化无穷,有智有量, 柔外刚中的秉性中获得了极大的慰藉.只要能看到水,他似乎就 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找到了淘洗烦恼的工具,因而也就虽苦亦 乐.从他的作品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位坦荡率真,称心而言,凛然 难犯,机智脱俗的伟大作家的风流余韵.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 “一提到苏轼,中国人总是亲切而会心地一笑.”[21地解释其原因 在于:”其作品散发出生动活泼的人格,有时顽皮,有时庄重,随 场合而定.但却永远真挚,诚恳,不自欺欺人.”[21】这就跟水一样. 它不自为形而可以变化无穷;它看似随和柔弱而蕴藏着无坚不 摧的力量;它最为平淡无奇却包孕着成酸众味:它外显平静无争 内里却拥有丰富的智慧和信念.苏轼追求儒家理想人格和”君子 如水”人格的殊途同归,最终实现了他追求完美独立人格的人生 理想.这一理想则是苏轼散文创作追求的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苏轼文集(第4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72. [2]文微明.甫田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36. [3]元?脱脱.宋史(卷三百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812. [4]苏轼文集(卷3第)[M].北京:中华书局,1986:112. [5]庄子?刻意[M]匕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36. [6]刘禹昌.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M].武汉:荆楚书社,1987: 686. [7]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9. [8]苏轼诗集(卷10)[M].北京:中华书局,1982:481. [9]苏轼文集(第4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58. [1O]苏轼诗集(卷21)[M].北京:中华书局,1982:1114. [11]苏轼文集(第48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1432. [12]苏轼文集(第5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1589. [13]苏轼诗集(卷17)[M].北京:中华书局,1982:903. [14]苏轼文集(第63)[M].北京:中华书局,1986:1941. [15]黄宗羲.宋元学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1:42. [16]苏轼文集(第9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189. [17]苏轼文集(第1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46. [18]苏轼.奏议集(卷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1: 69.73. [19]东坡易传(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73,75. [20]苏轼诗集(卷22)[M].北京:中华书局,1982:1213. [21]林语堂.苏东坡传?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3. OnSuShi’SProseQualityandStyle LIZhi-qiang 责任编辑周丁力 (FulingBroadcastingandTelevisionUniversity,FulingChongqing408000,China) Abstract:SuShi(betterknownasSuDongpo),tllemostprominentliterarymasterintheNot’themSongDynasty.whoseproseis characterizedbysmoothunityandcoherenceandafullnessofwitandhumor,hasnotonlyreachedauniqueliteraryachievementbutalso madeagreatcontributiontotheprosecreationofourcountry.Theessay,chieflybasedonSuShisfar-reachingcreativeattitude,hisnat. uralisticcreativestyle,andhislife-longpursuitforperfectpersonalities,probesintoSuShisprosequalityandstyleandanalyzesitscon. cretefactorsofitscomingintobeing. Keywords:SuShi;prose;literaryquafftyandstyle 85
本文档为【【doc】 略论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8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