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泰山禅院丁师说法1[新版]

泰山禅院丁师说法1[新版]

举报
开通vip

泰山禅院丁师说法1[新版]泰山禅院丁师说法1[新版] 专题:围绕禅的讨论会 主讲人:丁愚仁 地点:北大旁边的慧海联邦茶艺馆 时间:2008年11月2日上午,第一个半小时 录音整理:狗狗 暂无编辑校对。 重寻六祖的旅行(提问之前的“热身”) 丁:有不学佛的么, (学佛,不学佛的都有) 扶风:介绍去广东重寻六祖 记载的藏在猎人堆里15年的历史,跟野史里面记载比较相同的地方。而且发现了六祖点化的两个肉身佛…是宋末,六祖化身点化的。肉身呀。那边温度湿度都高, 每年从一个庙抬到另一个庙,一千多年都是这样,两个庙之间来回抬。 丁:从这...

泰山禅院丁师说法1[新版]
泰山禅院丁师说法1[新版] 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围绕禅的讨论会 主讲人:丁愚仁 地点:北大旁边的慧海联邦茶艺馆 时间:2008年11月2日上午,第一个半小时 录音整理:狗狗 暂无编辑校对。 重寻六祖的旅行(提问之前的“热身”) 丁:有不学佛的么, (学佛,不学佛的都有) 扶风:介绍去广东重寻六祖 记载的藏在猎人堆里15年的历史,跟野史里面记载比较相同的地方。而且发现了六祖点化的两个肉身佛…是宋末,六祖化身点化的。肉身呀。那边温度湿度都高, 每年从一个庙抬到另一个庙,一千多年都是这样,两个庙之间来回抬。 丁:从这个庙到那个庙,并不是一天就到。 扶风:我们还找到了六祖沐浴的温泉。 丁:看来他这个16年,根本不是在猎人堆里。在猎人堆里呆了几天是真的。 时照:他点化很多人,但是当时社会的背景,和交通各方面信息很不发达,所以没有历史记载。但是从今天走过的古迹来看呢,他确实在当地一直没停的传法,确实点化了很多人,也成就了很多人。 王:这一段完了以后他才出来, 丁:他一在哪里讲法,他们就知道他上哪去了,接着就追上了,追上他就又挪个地方接着又讲。他讲得对大家都听,这个风声出去了,人家又追,接着又走。 时照:当时不是因为那伙人请他的祖衣么。陷害么。但一讲的话,他一开口人家就明白呀。所以一讲名声就起来,一起来大家都知道他,他马上就得跑。他是这麽跑的。 扶风:发现沿路很多慧能呆过的地方,而每个地方都会说慧能在这15年,都会把15年一下安在这个地方。包括一个岩洞,说慧能在这15年,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洞不能常呆。而且那个山洞是很露的,就我们一直沿着那个路线,把民间有传说的,有…关键是县志了,但是现在县志你最多最多查到明末就了不起了。在往前的县志就没有了,基本上是无从考据了。基本上是从当地村民… 王:流传下来了。 丁:差距太大,你去实际看看去,和记载的差距,没法比… 扶风:刚才说的每年抬来抬去的那个阮公佛。我们问他,当年烧那个阮公佛的那个人(文革时期)怎么样。说基本上全没了,绝后了。 丁:整个家族都没了。 扶风:我们那种绝后的概念就是没有男丁了,所有男丁都没有了。就是烧他的那几个人。所以这些…佛教都讲缘分啊,(心念所成。我们那天去,我就从文献记载我们知道有阮公、梁公两个佛,而他的佛堂,找在什么地方。结果原来那个人…他说他亲自去拣那个骨灰,按了按那个肉还有弹性。…讲这次出访一件很巧的事情)。所谓阮公佛、梁公佛,一个姓阮,一 个姓梁,因为他们肉体不烂。其中阮公佛,从他死的时候开始一千年以来,都是这样两个寺庙抬来抬去。有一个六祖锡杖在那里。(文革时期的一个事,打开佛像拿装脏后的报应。等等) 关于修行 苏同学:跟丁老师问个问题吧。您说怎么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 苏同学:仅仅是护持身口意, 丁:要如果是注意自己的行为,去掉自己的欲望,从欲望上下手,这就叫真正的修行。其他修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我认为那个…那是些法,那是些方法。也就是佛教,就是为了叫你更好的生活,不是叫你离开这个世间。我搞了个《泰山拾得》这本书,后面放上这句话“做一个没有欲望的凡夫”,如果你什么欲望都没有了你是什么,真正的修行方法就是时时注意自己…欲望的发生,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不该有的不要发生。阿弥陀佛,阿不是密宗那个…他就是东南亚一带的一种尊称…弥陀,翻译成中国语言,就是无量,佛,翻译成中国语言就是觉。无量觉,怎么样才叫无量觉,就是时时觉,处处觉,不间断的觉才叫无量觉。那么觉什么,就是觉自己的贪嗔痴。要是如果拿着它当一句话了,拿着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念上一辈子,你的性格没改,念上一辈子你的欲望没去,那你做不到…你想达到的目的。 苏同学:那如果想做到,当下对欲望的控制。禅宗的办法就是观心嘛,是吧。观心要当下解脱这个念头。就是说这个东西肯定是要定力的,那您说这个定力怎么培养, 丁:知道就行。 苏同学:知道就行是什么意思呢, 丁:“我想吃肉,我知道我想吃肉。”想吃肉…吃肉无所谓,但是我想吃肉不行,那是一种欲望。(说的时候“想”字重读强调) 苏同学:您说…吃肉可以, 丁:吃肉无所谓,我想吃肉不行,那就成一种欲望了。那么你知道这是一种欲望。你知道吃肉这是一种欲望了,你没这个欲望不就是了么,(知道的同时念已经中断,觉之即离)不要想法我把肉戒掉,那还是个法。我想把肉戒掉,我不想吃肉了,由想吃肉的欲望变成我不想吃肉的欲望了…嗯…知道就行。 苏同学:禅宗总让你寻找这个念头起处么,所谓念起即觉。可问题是,我觉得,像我这种层次比较低的人就是往往当你这个念来了以后,他出现了这个东西,一个完整的概念,你才发现它“啊,原来是想这个了”。好像没办法就是一冒头就马上知道它,或者是在它没出来之前,就… 丁:那还是你生(不熟悉)。如果是经常…时时觉了…你慢慢就… 苏同学:就是还不熟练。 丁:对。在那闭关的人,都出现这个毛病。有了念叫它赶紧知道。但是他起了念了,第一两个念还可以。第一个念起来了,不到一分钟两分钟他发现自己有个念,发现这个念的同时,没再叫念停止,一发现它就停止。它有个“支持者”,支持念念就继续,支持你那个“知” 了,你知道了,那么“知”继续,念就停止。你们没事的时候回去试试就行。 苏同学:那么禅宗这个办法,是不是就是说,所谓不断地这样觉,不断地…觉到某一个程度… 丁:要如果是把它变成不断的觉了,也不对,因为你还是个欲望。 苏同学:就是说,假如能一直不停地观照的话,一天心比较安静,一直这样观照的话,是不是达到某一个程度它突然就开悟了, 丁:不是开悟,是圆融了自己的另一面。什么都有两面,缸子有内有外,有反有正,举起自己的手来还有手背手心,这个世界没有不带两面的东西,往那一站还有前和后。所以,有大有小,有善有恶,有长有短,有白有黑。人的思想上那个两面是啥,从这个人整体上来讲,有个生和死,能转过这弯儿来了不,生也是我,死还是我。谁承认死是我,咱们说思想上所想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个“有”才想,有个“什么也没有”么。所以刚才你说的是…找那个“什么都没有”。自己这个“知”和自己那个“什么都没有”合而为一的时候,(一字一顿地)被称之为“开悟”,其实原本就该这样,所以说找到自己那一面就行。 苏同学:没人说我就继续问啊。老师您说,就是说,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一生登地。 丁:如果是有努力可付,恐怕这一生… 苏同学:登不了地。 丁:嗯…呵呵。如果他有个努力…努力去达到什么目的的话。恐怕一辈子努力都不行。因为 这个努力本身就是个欲望。无你用力处,只是把自己的欲望消去… 苏:那您说比如说大乘菩萨道,资粮道,加行道,等等这一串。那您说,比如说在初修的人吧,达不到念念观修的非常好,那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些有相的修法,来圆满资粮道或者加行道的修持。 丁:这是人们做不到,才给你设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只能说是你的助行,如果你执着在这些加行道上,那么对不起,你就被它绕了,佛法也成了魔法。最好…连这个也没有。 王:很难体会呀。这个人总想抓一个东西,理论也好…要不心没有寄托了哈,体会不到… 关于加持 某同学:借它这个问题,我有一个问题,其实以前一直都有这个疑问。就是说,想我们肯定就是一个层次比较低的凡夫。像在佛法里有很多门派,我看得时候…也许祖师们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可是我有分别,我看他们讲的它都不一样。比如我最开始的时候接触禅宗,就感觉是自性在手上,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然后接触到密宗的东西,感觉它两个体系有点…我自己就解释不过来,到底上师加持,或者什么…跟我最开始理解的东西有一些不一样…有分别 丁:你知道…都是学物理的么, 王:不一定吧…这两位知道 丁:都知道有个磁场,知道磁场的强弱,是吧。这个我不懂,我只能拿它做个比喻。但是,没有磁场这个生铁,它为什么没有磁场呢,就是因为它那个(术语叫磁筹)排列的结构不统一,所以说它有,是乱的。那么一个没有一个修行的人,并不是他没有场,他有场,是乱的。 当一个有序的场和你这个无序的场相接触的时候,你这个无序不得不有序。这就是加持力,但这个加持力呢。但这个加持力呢,人家这个有序的场,影响你这个无序了,你这个无序不得不有序的时候,你成为一个有序的场,但是你自己的那种行为,胡思乱想,想这想那,你离开上师的时候,你仍然在胡思乱想想这想那,你自己又把你自己有序的场打乱了。 专题:围绕禅的讨论会 主讲人:丁愚仁 地点:北大旁边的慧海联邦茶艺馆 时间:2008年11月2日上午,第二个半小时,第三个半小时 录音整理:甘博文,网友qq21570341,狗狗 暂无编辑校对。 丁老师---第二个30分钟 当一个有序的场和一个无序的场相接触时,你这个无序不得不有序,这就是加持力,也就是有序的场影响你的无序,你那个无序不得不有序的时候,你就成了一个有序的场。但是你的那种行为:胡思乱想、想干什么。你离开上师的时候,你仍在胡思乱想,想这想那,你自己又把这种有序的场打乱了,又成了一个无序。所以说,有时候,上师给你灌顶了,加持了,这三两个月,你的感觉没了,你又得找上师灌顶,再灌顶,再过半年没了,又再去找上师灌顶。禅宗呢,直接你就是一个无序的场,我直接教给你怎么让他有序,我不给你加持。 关于修行(续) A:老师我的感觉,跟老师聊天别拘束,随便,越随便越好。我在老师那待过一个月之后就感觉,哎呀,你大事小事难事什么事随便说,越拘束越不好,随便、随便问。 老师:搞得那么拘束就没意思了。 B:老师,这学期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我每天打坐、锻炼比较规律,就觉得心比较静。然后这段时间,看书看得比较猛,当你想坐一会儿,静一下呢,就觉得脑子里思维太快了,停不下来,妄念纷飞,很累,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想修行的话,是可以边读书还是我想修行就得把读书全放掉, 老师:不,那不是学佛的人。学佛人是制心一处、只管当下。所以你学习的时候,你是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有其他想法,只是学习。当学习某门功课时,学习文科时,绝对不想物理,学习物理时,绝对不想化学。所以,它牵扯什么,你就学什么,它和谁有联系,你就学什么。所以,一心干当下你在干的的事,也就是说你这个条件。比如现在老师讲的,比如是物理,你就认认真真听物理,做到认认真真听这个物理课,就叫做制心一处,把心放到物理课上,就叫做制心一处。下了课了,还有十分钟,不去上厕所的话,和别人交谈交谈听课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体会,无可厚非。晚上没事了,往床上一躺,没事了还在那瞎琢磨干吗的,你就看着你的念头、思维活动,看着自己思维活动的时候,在没有思维的情况下睡着。你知道自己睡着了,知道自己在打呼,你知道自己睡得很香,如果你达到这个“知”,知道自己在睡觉,这就回到原始人的睡觉方式了。 原始人在没有房子之前,各种保护措施还很差的情况下,在树上、山洞里,他必须得知 道周围几公里内的情况。他在那睡着觉,打着呼,威胁他的动物来到他几公里之外,他应该知道,他应该爬起来就跑。所以我们应该回到原始人那种睡觉方法。制心一处。 C:老师,这样的话,会不会一个晚上睡不好, 老师:不会的,在无念的状态下,你没睡着,也比睡觉强。 C:这样保持警觉的话???? 老师:不是保持警觉,而是知道。 D: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醒梦一如,不是不睡觉。 E:要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老师: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往床上一躺,人都在不断的想,一刻都不断,你不可能没有想。所以,你知道 知道你在想,清清楚楚你在想什么内容内容、想什么事。那个知。 F:要一直持续下去, 老师:对,一直知下去。 F:那时候就没有困的感觉了, 老师:照困不误。那么一开始,你困了就是困了 F:每天不能睡觉, 老师:照困不误,也就是说睡觉就是睡觉,你不要管它。 F:那就是一天24小时都在修行,然后就会达到那种境界, 老师:24小时(都在修行)你还学习吗,还工作吗,工作学习不就不能再这样了。那是你把心放在工作学习的地方,不要胡思乱想,一心干好你的工作,你的工作干出来将是出类拔萃的。睡觉时没事了,你在看你自己的思维活动,知道你在想什么就可以了,不加任何的东西,只是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G:就是把自己分成两个,跳出那个????? 老师:不是。不能分成两个,本身就是一个,你再分出个2来,还是不行。 H:睡觉有时特别沉,有时特别轻,这是为什么, 老师:沉和轻是个人的问题 H:和修行有关系吗 老师:和修心有牵扯,关系不很大 H:向您刚才说的那个,到后来很敏感的时候,睡觉应该很轻吧, 老师:这也不是轻和重 H:不是一个意思, 老师:应该不是吧,平常人的轻和重,那是他和他思想里执着那个事的轻和重有关。他执着某个事,比如别人说了你两句,你在心里一直下不去,它晚上睡不好 H:那有人????常年都睡不好 老师:那是有心事的人 H:和修行有无关系, 老师:和修行没啥关系 J:老师我发现,就好像往自己心里面走的越深,它有时候就会冒出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有时会有些比较坏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去这么做,有些可能一辈子也不去这么做,但他有时就会突然冒出一个非常恶的想法,该怎么办呢, 老师:不管他就是了 J:不管他就是了,他就是所谓的习气吧, 老师:是啊,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多了。 J:而且我觉得,人越静的时候,自己越想动,这个非常不好。 老师:这个并不是不好,尽可能让心不动,身体动无所谓。 J:他就是心想动啊,我发现很多人读书时总喜欢做点小动作,比如有的喜欢抖腿,有的喜欢转笔。我发现人静到一定程度时,因为心总喜欢攀缘,你很安静,就是不让你专一,就是想让你搞点什么东西。我发现我在读书时就是总想动一动,没有必要的动,心好像总是不能静下来。 老师:未经过大脑思考的,没经过大脑指挥的动作,无所谓。比如说,你骑自行车时,没用大脑让自己拐弯,大脑没让腿用力蹬,都是自动的行为。 K:这样我的动作不是起心动念, 老师:因为他不是动念来做的动作,也就是说这样的动作不是因思维活动而起来的动作。他是身体的一种自动行为。 关于死、时间的观念,关于修行 L:我想问一下衰老和死亡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死 老师:因为你脑袋瓜子里有个时间的概念。 L:就是有个时间概念,这个挺困扰的 老师:这不困扰人,有生必有死,这是这个世界的特点,有反就有正。 L:那我们怎么面对死呢,有时挺怕 老师:那是你不了解死,所以你怕死 L:那死是什么样子呢 老师:死亡一开始是害怕,但真正死了之后是一种享受 L:不理解 老师:如果这是不去享受,你就是个法身佛;如果享受了,你转入轮回。 L:那不是有菩萨乘愿再来吗 老师:所以说他有这种愿就有这种行为 L:关于衰老,有时感觉年纪越来越大了,有时光流逝的感觉。 老师:衰老就是时间概念过重,时间概念不重的人老得很慢 L:那我该怎么处理呢,我觉得像一个年纪很小的小孩子????? 老师:克里说过一句话,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害怕衰老,老的原因就是你执着于时间。那么你不执着于时间不就很难衰老了吗, L:那怎么才让自己不执着于时间呢, 老师:呵呵呵呵(拍着头顶笑)。哪个是你自己的心了,方法你已经知道了。 也就是说,你自己的心害怕这个事,在害怕的同时是执着上了,而不是不在意。如果不执着于时间,只是做好当下的工作,干好你当下的事,仅此而已。别再想其他的。 L:这样的话,那执着自己就没了,不用管它, 老师:你如果只管当下,只管当下的工作,那么这里就没有时间的问题,只是事情发展过程。 M:我如果没有事时怎么办 老师:你就看着自己念头从哪里跑出来的。往哪一坐,没事了,哎呀,我今天又过了一天,我有又老去一天。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想一想自己的想法从哪里来的,我又想了“我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我第二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从哪里来的想法又是从哪里来的,自己往回退,退到没有时间的地方,一直在问,自己问自己,往后退上三五步,你自己看看退到哪里去。你会发现,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起了个念,那个念头过程完成了之后,又回到什么都没有,那里什么都没有。 M:没有时间, 老师:没有空间,没有万有引力,那里什么都没有。 N:那为什么小孩子不会有时间概念,人大了之后就会…, 老师:社会的熏染,老师的教导,报纸的宣传。 N:把这种时间概念???? 老师:哎~都给你加进去了。我是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起来就是一大堆概念。 O:老师,您刚才说那个全身心投入当下做的事情,那个是不是一种执着, 老师:这不是种执着,只是把心放到一处上。如果有个做好当下工作的那种心,很执着于这种心,做好工作,那是为了你自己得到老板赏识、得到领导表扬,那是种欲望,那种欲望坚持不长。 O:当你执着于当下的事情时,不就是染污自己的心吗, 老师:不是染污,认认真真做好当下的工作,只要你做好当下的工作,,那么你不会有多少的记忆。 P:我想打断一下,类似您说的做好当下工作,就可能不去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不去考虑和前面的联系。问一下,当我修行时,不管念佛也好,念咒也好,打坐集中于比如说年阿弥陀佛,集中于念他时,遍数马上就忘了,有的教法就教你记住遍数,记不住人家会说你太散乱。 老师:并不是把它忘记,忘掉。是一个放下的感觉。 P:那我念咒的时候,突然就不知道是第几遍了,比如刚才还想着是第五遍了… 老师:忘了重新来,再记第几遍干嘛。那些拿着计数器念佛的人,嘴里念着佛,手里计着数。那叫念佛吗,念佛怎么念法,念佛应该慢一点,体会佛号从哪里来,念完了回到哪里去,应该体会到佛号的生处和灭处,不是叫你去查数去。 如果做事,你做好一个事了,做完了一个事,你把它忘掉,不要老在脑子里挂着,累不累,你持咒,持咒主要是摄你的心的,你再起心去找那个第几遍,你和咒语的作用正好相反。 P:那…,没办法记遍数了 老师:没必要。那些叫你记数的人,不是修行人。 P:就是说念了很少的几遍就忘了的状态不是有问题, 老师:这不是有问题,而且是个很好的现象,自己甚至于一遍念完,再念第二遍时,(认为)我是刚开始。念第十遍时,我是刚开始。最好只这样,过后不留痕。 P:反而..拜佛的时候也是,原来是好事, 老师:哎~有些念佛的,念了一辈子了,突然间忘了。阿字出来了,后面的弥陀忘…知不道了。自己这时候就开始忏悔了,我业障现前。明明是圣号脱落,他搞成业障现前。又是磕头又是作揖,他这时候不再去想了呢,那是什么状态,呆呆地,什么思维都没有,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就是自己的另一面,。那一面和这一面合二为一了。我们这些人只活在自己的50%里,按照事来说,一反一正来说,我们只活在我们的“有”里。要如果是“有”和“没有”对着看呢,那个“没有”有多大,这个“有”有多大,那个“没有”充满虚空,“有”不过就是这个肉体,能成比例吗,所以说,我们只活在我们这个50%里,对那一半一无所知。本来是一个整体,不得不说个二,说二的目的是证明这个一的存在。 R:老师,您说这个前念已断,后念未起,中间这个呆呆的状态,自己会觉得身体还存在吗,周围的事物还存在吗, 老师:一开始你不可能不存在。 R:我理解见道位时,一定要虚空破碎,大地平尘的状态,这对吗,一切都无相了。 老师:对 R:只有一个灵知的心,而且说它是心也强名之。 老师:是 R:但一开始达不到,只能接触到一点点,是吗, 老师:是 做事与计划,攀缘与随缘(有点粗糙) 男问:比如说,明天你帮别人做什么工作,上课老师让你做个发言,你肯定要做个计划,或者这种计划,我觉得有时也是必要的吧,背后还有一个什么问题,就是什么叫攀缘,什么叫随缘,就是说佛教总告诉我们,不变随缘,但是我觉得就是把随缘理解成那种,什么事儿等到它砸到脑袋上了,我再去办,我觉得那肯定不对。您说,才去做,怎样的追求吧,怎么样的追求,才算是正当的去做,比如说,修行吧,需要这个愿望,你想考大学,你去找工作,不可能这个大学来找你,或那个工作,来找你,但是就在这种找的过程中,怎么区别,这是我去自然的做,或我的攀缘心或欲望在做, 女:我的问题跟的他的结合一下,我也有个问题,跟他的类似,我插一下,他刚才讲的攀缘心与随缘心,在我的情况是这样是这样,脑子里,在不断的转啊转,但有时是转工作的事,不可能不去计划或思考,但有些问题,可能它不一定有一个目标,想着自己去享受一下,但有些问题带来的思考是不一样的,还是精神很集中,然后做什么事,心也是静的,有些问题想完以后,浑身不舒服,心也不舒服是,这两个是有区别的,对,跟他问的问题有点类似,对吧,同样是想,但是感受是不一样,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说明:这位女生的补充问题可以忽略掉,问题的表述不太清晰,而且实际上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 师:呵呵,这个计划应该有,但不能细,打个比喻啊: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个计划,明心见性,这就是个计划,即身成佛,也是个计划。立起来这么个目标,我上这儿来的目标,我怎样才能达到往生极乐,怎样才能即身成佛,我制定我的计划,我一天念多少万阿弥陀佛,我一天打多少座,如果是你都给制定出来了,制定出来的这个框框严格的控制着你,你永远 从这种束缚中解脱不出来。你工作也这样,你立起个目标来,把这个目标放下,一步一步的按着你自己的目标向下做,遇着什么事,解决什吗事,遇着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千万不要给自己固定一个思路,一旦固定思路了,对不起,你这个事儿作不成。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到达极乐世界,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里,到达极乐世界的过程中,自己没给自己设障,只是向这个方面走就是了,那么我学什么法门都可以。自己没有给自己设障,你刚才说的问题是自己给自己设障了,我遇到什么缘,我就随什么缘,而不是攀缘 。我想去干么去,对不起那是攀缘,我不想去干么去,那也是攀缘,条件成熟了,那么顺着条件走就是,那挺简单,无你用力处。 女:不理解 师:你说不理解的时候,你理解什么了, 女:随缘,我理解成随遇而安;(有人插话:修炼禅法是一种,但是遇到现实问题是另外一种,呵,一般不一样) 师:所以说,你说是不理解,那么你说不理解之前,你说嘛了, 女:呵呵(师同笑 ) 师:产生不理解之前,你肯定想理解它,如果你想理解它,那么,你这种想理解,就给你设定了一个想理解的障碍,那么你就理解不了。 女:呵呵,还是不理解。 烫伤了,如何治 问:老师,我想问一个关于治病的问题,我今年暑假去了一趟五台山,回来让开水给烫伤了,到现在还没有好。怎么办,您有什么方法吗, 答:破坏掉它, 女:怎么叫破坏掉它, 师:你不是被水烫了,到现在还不好吗,【嗯】用手掌打打它(肿处)的周围,插话(打打周围,)对,用手掌打打周围.....(老师示范)慢慢的在它的周围,会出现黏膜,也就是粘乎乎的水,这是一种生命水,它干了以后是一种自动保护。同时这种水出来之后,把发炎的东西也拖出来,而且把它暴露在最外面,然后自己封上口,如果不破坏掉它,它永远在里面,你好不了。 问:就是我打我那烫肿的周围就行, 答:嗯。 扶风老师补充“丁老师谈到的那个理解”(第3个问题关于做事与计划,攀缘与随缘) 扶风:我想补充一下刚才丁老师说的那个理解,其实你们在跟着进去,为什么他说,要在你们在计划之前,不能做的太详细。就像那个刚才问的理解一样的,你为什么不理解,你在不理解的前面,是否你在问出这句话或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已经有一个应该理解的概念在那里,所以你才会说出来“我不理解”这句话。当你说不理解的时候,其实这句话,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我们表现出来的那个思维,其实在我们那个思维的底下,它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所谓的逻辑性的或者说是因果性的链条来支撑着,所以就叫你再回去。为什么说不要做太细的规划呢,太细的规划就变成,我们还没有把自己放在那个事态的时候,我们已经一二三四 五全部定好了。定好呢,因为我们到了事态当中,和我们原来预定的时候,是有一个差距的,所以,我们只应该有一个方向。像随遇而安,那是没有方向,但是刚才老师说的,做计划的时候,你要做一下,想一下,要有一个方向性,但是不能太细。太细,就像刚才你说的不理解了,你说不理解时,其实你已经有一个理解了。一样的,如果我们把计划做得太细了,我们就会全心投入到那个细的里面,而忘了周围当时给我们的缘分,或者当时有些很好的东西,你没有认识到。本来就像我们做实验,有些很好的数据出现了,你都不去留意,因为你已经被预设的框架给引导住了,已经很明确的引导过了,所以在这方面来讲,就不能做太细的计划。是不是说那我就没有计划了,没计划也不对,没计划那就是随遇而安了,它是有个度的。所以整个佛法呢,什么叫八万四千法门呢,每一句话都对,每一句话都错。什么叫做每句话都对,因为事情是发展中的,就跟哲学里面讲没有真理一样。整个都是一个发展,一个动态中的,这样讲就像物理。所有的问题都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时间问题。 刚才,我看,问的问题是,就是就像念佛持数,那个数量的问题,刚开始,他不习惯念佛时,心很乱的时候,上师给你一个念佛的数量,说念多少万遍,多少万遍,因为我们实在太不习惯了,就好象对一个小孩一样,他坐不住,说你就坐着~就叫你坐着~但是当你已经习惯坐时,这个东西就对你无效了,这个数就过去了,这个用的过程已经能够过去了,你应该学会安住在佛号给你带来的那种定中,就像刚才说的圣号脱落,真正的达到念佛的这个用。一开始为什么给你一个数呢,因为我念佛念不住,我这个坐下来,也坐不住。所以每一个阶段性的问题,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把阶段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哎,忘了,就推而广之,广而推之的这拿去用了,这个时候就不能对每个人起用。就像刚才那个计划,如果你做的太细,所有的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所有的问题回归到,就好像刚才我们谈论的时间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在时间里,就好像说我们的内时间意识。内时间意识是整个现象学的一个开始时说的,内时间意识是说我们的人为什么有时间概念,我们佛教就是宇宙人生的学问,宇和宙就是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是最大的一对矛盾。什么叫时间空间呢,时间,我到你那里很长,我到你这里很短。这个时间呢,除了我们的物理时间,我讲的是内心的时间,我们内心的时间叫内时间。为什么叫做时间短,我和他的空间距离比较短,所以我会短。为什么叫时间长呢,我到他那里比较远,所以叫时间长。同样的,昨天离我们比较近,去年离我们比较远。时间与空间是一个对等的概念,为什么我们会有时间的概念呢,而这个时间的概念到底存不存在呢,我们在座诸位都可以理解电子,你说电子的运动,它有时间性吗,它每一刻都在运动。电子的运动有时间性么,那为什么我们人有时间呢,因为我们人截取了某一段,就好像我们在研究它时,我们会截取某一段的时候,它从这一点出发到那一点,绝对有时间。在这一段里面,会有时间的,因为它从这一点到了那一点。但是你返归到大的环境,去看一个电子本身的话,它有没有时间,它不是没有时间,是时间对它没有意义,只是时间对它不再存在着意义。所以,在我们整个的人生,我们是因为承载着太多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之下,我们赋予了很多东西,一个概念,而且我们在这个概念的编织底下就好像产生刚才那种不理解,类似的那种。我不是说您这句话,许多许多的问题堆积得,而这些问题最后最根本最原本的问题,一定是时间与空间,就是我们这个意义对它的负载,我们什么时候把意义贴到这个事情上时,那么这个电子便有个时间,它从这一点到了那一点,或者从那一点到了这一点,这一段便有了时间,便有了开始,有了结束,有了长短,有了所有的一切。所以,禅宗回头的时候,就找“你什么时候把一个意义贴在那个事情上”,丁老师,请继续刚才的问题。因为我是一直在整理你们的问题。 显教与密宗修法评价 男:老师,您能否评价一下汉地的比如说显教的修法与西藏密宗的修法比较, 丁师:最好是不要评价这个,为什么呢,因为它是适应不同的人而设定的。有猎奇性格的人最好学密。 男:根器不好的的人,劣器, 师:不是,是好奇。好奇心特别强,那么学密宗很好,懒惰的人最好念佛,最好学净。懒人并不是根器低,他就是懒,他不愿意,呵呵,给他一个佛号。好讲理的人,学禅,按照不同人的性格决定的,但它里面没有高低。所以好奇的人应该说他的智慧挺高,他才好奇。那些懒的人应该是高智慧的人,他才懒呢(众笑)。 什么是禅, 女问:学禅是不是要有 啊(没听明白,大概是指什么条件)。呵呵。 师说:没有,人人都能学。要学禅,必须先知道什么是禅, 男问:老师,您解释一下禅是什么, 丁师:人家不是说禅心吗,禅即是心,心即是禅。那么说心是什么东西?什么样,能说出心是什么样来吗,形成的一大堆概念,根据这一大堆概念描述出来的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脾气,其实,它描述出来的是我,而不是心。心是什么呢,产生这些乱七八糟东西的地方,那才是心。但是,尽管它产生了很多东西,它产生了很多妄念,被称之为妄心,它产生了很多贪念,就被称之为贪心。但是本身这个心并没有改变,它是个载体,它载着这一切的东西,它载着你脑子里所有的知识,它载着你脑子所想的一切问题。所以它是个什么东西,说不上来。没有它,就没有这一切,刚才说的另一面,一反一正说的那个另一面,如果说它有个大小的话,它大如虚空。如果说它是个什么东西的话,那它什么也不是,那就是心。那个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存在的那个东西,那就叫禅。所以修禅,修的嘛,禅是圆满的,不用你去修。心是圆满的,不用你去修。这就很明显了,一个不动的心,摞上了一些好动的乱七八糟,打扫出去真心现。修的是什么,打扫卫生,当个清道夫。呵呵。行吗,(众笑) 禅修与瑜伽 女问:我想问修禅与瑜伽 师:你如果想学瑜伽,你必须知道瑜伽是什么意思。 女:瑜伽就是健身 师:呵呵,瑜伽翻译成中国语言叫感应。所以说,这一个感应:它要求感应地,你和地合而为一,感应天,你和天合而为一。古时候的人,只能是感应地,感应天。其实它感应整个宇宙。当你脑子里什么都不想,没有我的存在,没有我的概念,没有我的认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当你抬头看虚空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没有我了,但你那六根还在,那么你看对方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当没有我了,你看对方的时候,你就是对方。当没有我了,没有我的概念,没有我的认为,你看虚空的时候,你就是虚空,这个时候,你就是感应天。既然你是 虚空了,那么银河系外的河外星系有颗恒星爆炸,你应该一目了然,你不会糊涂,你应该知道,因为你是虚空,虚空里面含着银河系,含着河外星系,含着总星系。 女:丁老师,我想接着您的问题再往下问,我们有时会有一刹那,或有时候我们会有无我的心,但是我就有一刹那无我的时候,我不一定就会,有那种无我的那种状态。就是说假如我是无我了,然后我就有虚空了,我想我是虚空,那我就是虚空,那我怎么会就我拥有虚空的时候,我不会明白虚空中包含着什么,还是有我啊。 师;也就是说,你还有我,你就成不了虚空。当你成了虚空的时候,你肯定就无我了,呵呵。 女:那个时候就是明心见性吗, 师:还不是,这个时候应该是大方广。 女:大方广, 师:恩。 男:大放光,不是大方广 丁师:不是,是大方广。因为我是虚空,虚空是我的时候,这个时候有大的感觉,有立体的感觉,有深远的感觉。但是它还是个有。 女:那么说当入定的时候,达到空的时候,就进入了大方广。那么什么时候进入了明心见性, 师:我是这个“什么都没有”。 魔是什么, 问:丁老师,我问一个具体的问题,就是我有时在想,到底什么是叫做魔,因为我曾经还以为阿修罗道是魔,后来佛说外道天魔,它属于天人之类的。我们修行不到,五十阴魔还没有找上我们,其实我们还有魔。我曾请教过一个师傅,他说我们现在感召的是心魔。我现在思考什么是魔,到底是业障呢,或者说是像佛陀在成佛之前,大魔王出现了,那为什么大魔王要阻止佛陀出现,为什么有那么多心魔来干扰我,这些可不可以说是业障,因果, 丁师:这个不是,所谓的魔,带着欲望达到的(境界),皆称为魔。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是“我想”往生极乐世界,那对不起,你就在魔道里。立起一个极乐世界(的目标)来了,那么你扎扎实实的,一个佛号,一个佛号地念,扎扎实实的把自己的心放在佛号与佛号之间,就可以了。念上两声阿弥陀佛圣号,你就可以体现出佛号与佛号之间那个空当——什么都没有,你可以体现出来。你知道那个方向,那里就是了,那你就向那个方向发展。向那个方向发展,不能带着强烈的欲望。我要度人,我要当圣人,我想度别人。有些学佛的人,一开始就,我问他:你为什么要学佛,他说他要度人,那么说谁度他,他自己还没度呢,他要度人,那么说他不是魔吗,带着欲望心所达到的这些境界,都是魔。就是一个有欲望和没有欲望。 心与物的关系 男问:老师您说心跟物的关系是怎么样,比如说我们眼前的这个物质现象。 丁师:如果心去分析物的话,物就在,不分析物的话,就是实相。 男问:这是什么意思, 丁师:呵呵,所以说这个桌子是木头的,或者说是石头的,是长的,方的,扁的,高的,矮的,这样都能分析出来了。做工细与粗,都能分析出来。这都是你的心在分析,都能分析出来,这都是你的心在分析它。分析,拿出哪样来,你都不能说是,或说不是。扶风老师打了个比喻,她说拿起来一个苹果,分析这个苹果的时候,里头有酸,有水分,有滑溜的皮,有挺好的外观,有甜,有香味。你不管分析它什么,你分析它甜,它也是苹果里头的,你分析它酸,它也是苹果里的,你分析它的香味,还是苹果里的,你分析它里头的水分含多少,它也是苹果里的。你不能说它不是苹果。可是拿起哪样来,也不能说明它是苹果。摸过来咬上一口,奥,这是苹果。捂上眼睛,你也知道这是一个苹果,省下一些话。一回事,呵呵。 男问:那您说佛看这个桌子是什么东西, 丁师:就是桌子,没有任何分析。 男问:但是,您看佛经里面,它不是有,比如说,关于看水的问题,人看水,是水,饿鬼看水,是脓血,天人看水,是琉璃。他就是佛吗,他不是什么(境界)都达到了,他看水是什么东西,处在哪个境界, 丁师:当你问他,鬼看水时是什么的时候,他那时候他就是鬼。当你问他人看水时水是什么样,那个时候他就是人。 男问:就是佛看它时是什么,以佛的那个角度, 丁师:佛没看,也没有分析。他也不知道有个水与不水。 扶风:所以,我这里插一句,什么叫佛看,刚才这有两个问题,你把佛定义为了与人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你才会问那佛把它看成什么,其实佛他告诉你,他就是众生,所有的众生就是佛。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全面与个别的概念。当我们个别的时候,如果我是人,我看这个,知道这是一个杯子。如果我说一个显微镜,我看的是玻璃的结构,我看的时里面的硅,硅的分子结构,如果我说一个小虫子,我只看到它是一个墙壁。那么佛是什么呢,佛他不把自己固定在。我们因为是人,我们互相聊天,我们互相讲话,我们互相认真的,都是人。所以我们,不要忘了,我们聊天的对象,以及我们的语言的使用,我们思维锁定的目标都在人的层面交流,我们只在人的层面交流,所以我们说,这是杯子,那佛看这个是什么,如果佛落到人这个神识上,(丁师插话,也是人)那么佛会把它看成一个杯子,如果佛把它落到显微镜的意识上,他会把它看成是硅的结构。什么叫做佛那,这里就出现了佛跟人的概念,我们经常会把佛的概念定义为我们人的,所以我刚才这么一讲,就出来层面的问题了,我们人就在单一的层面来思考,所谓的佛呢,就是告诉你要破掉这个层面,不是说是你,也不是说不是你。所以呢,就像经上说的,饿鬼看着我们喝的水,他看着是脓血。当然有些生物它碰到水,它就会死了。那么如果佛落到了那个神识,那个动物,那个心就是心和物了。所以说为什么叫做物由心现,心物一如。物,它不是固定的物,它只是就观测,描绘,体会它的那个心的层面来显示它所成为的物象。所以,我们说的唯心还是唯物,这不单是在佛教,这在哲学里面也已经研究的很透了。我们所谓的物,只是对应了某个心思层面而显示的物,就这么简单,你就是一个显微镜,一个玻璃。一个苍蝇看到的大粪,它是美食,我们看到的大粪,我们因为贴了的意义不同,所以互相之间是有不同的对物的定义,对物的呈现的。苍蝇的复眼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看到的东西,或者说蝙蝠的眼睛看到的,我这种举例,还是同我们人类比较相似的动物类,同样的,它还会不会还有别的,别的感应体对它的那个感应物所要呈现的那种东西是不同的,这就是物了,而这就是我们说的物了。千万记着,我们所讲的,所表达的一切,只是在我们人的层面,你只要跳出这个(人的层面),刚才那句话,您自己也能了解心和物的关系。 男问:其实我刚才想的是,是不是有一个我们可以在相对层次上,是不是有个相,就是唯识 学说的那个东西嘛,是不是可以说在相对层次上谈,可以分出一个心和物。 扶风:相对层次上可以,相对人,(看着杯子)它就是一个杯子, 男问:就像说阿赖耶识不是分出一个见分和相分吗,是不是可以分出这样一个宇宙的世界,跟我们的心是不同的。如果说假如一切都回到心里的话,有句话不是所谓一切的显现都是我们自心的化现吗,那这种化现的话,像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心化现出来的吗,还是说也确实可以分出这么一个相的问题,像中观它是讲,可以有这么一个客观的东西,所谓的“客观的东西” 但是有很多不太一样。 扶风:这个东西那,怎么说那(男插话,其实这个东西讨论起来那,没有什么价值)就象刚才说回这个苹果的问题,就好像,如果是研究生,如果这里有植物系的,或者是生物系的同学,分析酸里面的含糖量是多少,酸里面的水分是多少,酸里面的pH值是多少,然后这个苹果酸与梨酸又是多少,你说这些有意义吗。有,在它这个行业里,绝对有意义。但是它对这个苹果,它会有影响吗,而且这就引出了“堕负处”的问题。这是印度在四千年前,就提出了的概念。什么是“堕负处”,其实,这个概念在我们老子《道德经》里面就提出过了,它的第二章里面:“长短相较,音声相和,高下相倾”。我比你高,那么还有人比我更高的,就像宇宙有多大,宇宙有多小,这个树有多大,这个树有多小,这在我们这个相待有的世界里,是永远无有尽头的,只有更大,更小,绝对没有一个最大,最小,最高,最好,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所特有的。其实我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都只有一个更,却没有一个最的,不能停的,这就叫堕负处。这是我们中国古谚语:薪日取一半,永无尽头。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呢,在这个意义上说,就像您刚才说的那个,到底是中观呢,还是唯识呢,这个有没有意义呢,这个相到底成不成立呢,这个是相分呢,还是见分呢,这个东西是否确有其事,就是这个确定,这个确实,这个确字。如果你认为它有意义,如果你贴上去,它会有意义。而且在这个意义里,它可以无限的延伸。就像一个苹果,我们可以从酸度里延延,我们可以从它的颜色里面不断的细分下去。其实,我们在座的做这一行都是这样,把一个问题无限的细分,再细分,再细分下去,而且无有尽头,而且可以无限的开展。你说有意义吗,如果你做这一行,真的有意义。 男:这个问题,如果讨论下去,基本上没有答案。丁老师,如果从相对层次上,是不是可以认为阿赖耶识就是灵魂,它是转世的主体。 师:它不应该是,应该是俱生我执,应该是第七识。 男:是第七识。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藏密讲破哇法(Phowa)嘛,它认为比如说中脉里可以观想一个心王,它是一个在心王宫里面一个什么五色光环包围的,然后我们观想中脉,观想完之后,嘎嘎嘎,然后啪,把它打出去了,融入法界了,或者融入阿弥陀佛的心里,我们就可以转生了。这样讲就类似于心就是一个有形的东西的,但实际上心它明明是无形无相无边无际的东西,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个东西。它这种修法究竟是一个方便呢,比如说是因为我们的心是无限的,我们现在理解不到,我们现在就是把心观想到这里,啊,我融入法界了,或者我去净土了,还是说确实有这么个神识能住在心里面。 师:因为你心里有个好奇,有个未知,给你个好奇,给你个未知,最后教你离开你的身体的时候,化为一个乌有,化为一个虚空,仅仅是个方便。一切唯心造的话,你完全可以造出一个中脉,完全可以把你自己那个所谓的心王从这个中脉里打出去,打出去以后,它必须教你合于这个虚空,达到一真法界。 男问:就是它还是一个假设的问题 扶风:也不能说是假设 丁师:也不能说是假设,呵呵 男问:是方便,就是一个方便。 丁师:恩。 专题:围绕禅的讨论会 主讲人:丁愚仁 地点:北大旁边的慧海联邦茶艺馆 时间:2008年11月2日上午,1小时30分钟到1小时50分钟 录音整理:网友qq21570341,狗狗 暂无编辑校对。 气脉 师兄:那您说这个中脉,就是印度瑜伽里讲三脉七轮嘛,但是咱们汉地比如说咱们这个中医,还有这个道家的修炼讲十二常脉与奇经八脉。这个东西似乎,凡是练中国的也好,练印度的也好,其实它都有效。如果身体里实际存在这个东西的话,那没有道理我练道家的就感受不到三脉,或者说我练瑜伽就感受不到十二常脉,可为什么他们彼此之间不说对方有这个东西,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是都有这个脉那,还是他练这个东西,他就信这个,他就产生了这种效果。 丁师:呵呵,现在的商业秘密是这么回事哩。彼此之间,你想,它就存在,它就起作用,它就有效;你不想,它不存在,它不起作用。 师兄:还是像楞严经上说的:什么什么妄想以为实,就这么个效果。 丁师:对,就这么个效果。 师兄:那个它有效,就是真的 丁师:有效是你的心有效,而不是那个东西有效。 师兄:那您说中医给我们号脉,一把脉,也说得很准,这时我们自己并没有作意去想什么啊,这个... 丁丁师:那么说你的身体在那里想了吗,人啊光知道自己的大脑很聪明,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也很聪明… 【师兄:更有智慧】 师兄:大前提已经在那儿了,脑子只是知道一部分。 丁老师:嗯,对。 呼吸与心念,心定身不定 师兄:丁老师,我想问一下,呼吸跟我们的心念有什么关系吗, 丁师:呼吸是自然的,出生之后,他没心念之前,他就会呼吸。刚出生之后,只有一个心,干干净净的一个心,没有念,没有思维活动。 师兄:那我们是念头动先,还是我们的呼吸动先, 丁师:呵呵,它俩好像是同时的。 师兄:老师,您说入定的话,气住脉停,呼吸就断了,是吧, 丁师:那仅仅是身定,那个不可取。取得是心定身不定。也就是说你不管干嘛都可以,但是你的心好像是没干。你干了一天了,去那里一坐,光知道你去坐的那一刹那间,我坐了一天, 没干事,其实他干了一天了。所以心一直没动,没耽误了你所干的那一切事,都没耽误了干,但是没觉着自己在干。那就叫身动,身体在动,在干,心没有动。 心是实的还是虚的, 生与死的探讨 师兄:丁老师,心到底是虚的东西,还是一个实体,这个我一直搞不清楚。 丁师:要是如果说它是实的东西,它的确有这个东西,要是如果说实的东西吧,它又没有个形象、没有个东西给你展现;要是说它是虚的、不存在的东西,它的确存在,它这个存在呢,只能是感知,而拿不出实物来。打个比喻,你说这句话、问这句话的时候,心到底是实的,还是虚的,说完这句话之后,你回到哪里去了,第一句话说完了,回到哪里去了,想说第二句话的时候,又从哪里升起的,语言与语言之间,念与念之间,思维与思维之间,佛号与佛号之间,这一步和那一步之间,你我之间,它都存在。没有它,没有这一切。 师兄:那如果,作为一个人,他的肉体不存在之后呢, 丁师:它仍然存在。 师兄:这个好像没办法想象。 丁师:内,外,没有内,外不成立。你想把外头刮干净,光留内(部),不可能,内也同时消失。 师兄:老师,那我们死了之后,不仅肉体不存在了,意识也不在了,那我们怎么克服对死的恐惧呢,…很怕死 丁师:所以说没有内,就没外。你把内和外去哪一样,另一样它都同时不存在了。这个对吧,那么说是只有内跟外都存在才是一只杯子,只有手背和手心都存在,才是一只完整的手,这个对不对,我们有这个肉身子叫生,没这个肉身子叫死,那么你能离开死了吧,你离开死,你这个人存在不存在, 师兄:可是意识还存在 丁师:别意识不意识,(敲杯子)内和外,你能把外去了吗, 师兄:内是意识,外只是肉身吗,...(没听明白) 师兄:丁老师的意思是,你执着了生,排斥死,但问题是没有死就没有生,有生必有死。 丁师:生死是一不是二,你对于死不了解,你害怕死,那么对不起,你把生与死分开了。本来是一回事。 师兄:怎么说生与死是一回事,。 丁师:本来就是(像)杯子内外的关系。 师兄:如果载体不存在了,那我们肯定不能确定… 丁师:载体你不想让它存在也不可能,他不载有,就载着空,它总是载着点儿东西。 师兄:那如果说你身边的人有离开,那你又怎么来… 丁师:那是你站在人这个层面,他死了,它不存在。如果跳出人这个界面,你看看他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师兄:如果是灵魂的话, 丁师:不要给他具体到一个东西,它本来就无形无相,我们的佛陀总结了四种,叫有形有相有念有作,有个这个形状,两根腿撑着身子,叫人。(师兄:那个人死了之后呢,) 丁师:那么就是无形无相无念无作。 师兄:去世的人(身体)与那个无形无相无念无作有什么关系吗, 丁师:没什么关系,(那个无形无相无念无作)回到一。 师兄:回到一是什么, 丁师:一,也就是,你我他都是一个空性,一个自性,一个佛性,所以说当你回到自己的空性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其它功能,人类没有的其它功能。(插话:嗯,)人类没有的其它功能,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有自性,都有空性。空性是一非二。 师兄:佛不是证到空性了吗,佛有那么多,无数亿呢,而且还有不同的佛国,还是有区别啊, 丁师:你不是佛化生的吗,(师兄:对啊)既然佛是空性…的话,那么我们的反面就是无形无相,那么我们不是从空性里化生出来的吗, 师兄:那不是有不同的佛国吗,怎么理解呢, 丁师:那是给有欲望的人设了这么一个…一个东西。有个老太太和我介绍:念佛吧,念佛挺好,那里金砖金瓦,地都是金子的。我嘱咐她,既然这么好,你灭度以后,你抓着一把土。她说:我抓土干吗,我说:那里沙土都是金子的,那么沙土多值钱啊,比金子都值钱(众笑)。所以说人们爱金子,人们爱七宝,所以佛才搞了个七宝。 戒定慧 师兄:丁老师,佛家讲戒定慧,由戒到定到慧,这个慧与证入到空性是不是一回事,还是不一样啊, 丁师:知道有个空性的人,知道让自己进入空性的人都是慧,合入空性的就是智。戒,是在没有做到之前,给你划了道杠,不要越轨;定是让你的心不要胡乱动,不要胡思乱想;当一个人没有想了,没有自己的概念,没有自己的认为的时候,你自自然然的就是那个智慧。因为你的反面是那个什么都没有,我的反面是什么都没有,教授的反面,科学家的反面,都是那个什么都没有,那么说你能契入自己的什么都没有,你等于契入国家主席的没有,等于契入美国情报局那些人的没有,那么他们想什么你应该知道。所以说,这就是智慧的妙用。呵呵呵。 师兄:佛家讲的慧跟平常概念上的慧, 丁师:有点不大相同 师兄:就说从佛家来讲,认为像孔子,老子和西方的大哲学家,他们的那种智慧怎么评价, 丁师:呵呵呵,佛经上说他们是聪明,算不上慧,只能说是聪明,这个人够聪明。 如何达到无我的状态,无记新解 师兄:(那种状态…)怎样才能达到无我的状态呢, 丁师:刚才说了,注意佛号与佛号之间,思维与思维之间,语言与语言之间,体验一下那是什么东西。把这个之间,把这个佛号与佛号之间,这个什么也没有的状态拉长,不要太多了, 只要拉到10分钟,你刚才说的问题,自动解决。(插话:嗯,)把佛号与佛号之间什么都没有的状态拉长,你能在佛号与佛号之间这个什么都没有里呆上十分钟。你刚才说的问题,自动解决。 师兄:您说的这个之间这一块,跟大脑一片空白不一样吧 丁师:应该是一样的。 师兄:那跟无记不一样吧, 丁师: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插话:能达到无记的),无记还有个其他说法。 师兄:无记就是理解成不思善不思恶吧,还有什么, 师兄:无记跟愚痴是相对的吧, 丁师:不是,原先的这个记忆的记,是乾隆年间把它改的,以前是肆无忌惮的忌。一旦达到,就没有人能制了你,佛祖也不愿让你达到无忌。宁可有大如须弥山,不可空如芥子许。 师兄:老师,就像您说这个思维之间的念头,比如有时我们发呆的时候,其实也挺好。这个时候,其实潜意识还在流动,我们看不到,真正的见性要把所有的这一切全断掉。 丁师:是,看不到。对,只留下那个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师兄:我们现在的发呆顶多是第六识,暂时停止工作,第七识八识还在工作, 丁师:对,仍然在工作。 “知”与“起疑” 师兄:老师,我想问一下,您刚才说的“知道”这种修禅的方法,而禅宗还说了一个,他说的就是要问“在念头来之前”,相当于起疑嘛,这两种用功方法实际上不太一样。“知道”相当于关照,若果再起疑的话,还要加个东西,头来之前,还要参这个东西 丁师:实际上是啥呢,是在有念的时,用知。有念的时候,知道自己有念,这个念就会中断,那么这个念中断的瞬间是什么, 师兄:那这就相当于是观照的同时马上就起参, 丁师:连参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只是观照念的时候,一个支持者,有念的时候,这个支持者——我给起了个名,叫支持者——有念的时候,它支持这个念头的继续。当发现有念头时,它回来支持你这个知。那个念头立马中断,因为没有支持者的支持,它就断了,知反而存在下去。当所知的内容不存在了,知自动消失,也没了,回到了那个什么也没有的状态。这时候,你并不糊涂,你很清楚。这个清楚又不是思维活动。这是一个由“有”契入到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一个契入点。契入进去,你就是见性,契入不进去,重新再来,呵呵,第二个念头马上升起来。这个念头和那个念头之间一般是零点几秒钟。 师兄:那就是说不用中间自己再去参或者再想这是什么东西。 丁师:用不着,这个都用不着了。 专题:禅学讨论会 专题:禅学讨论会 主讲人:丁愚仁 地点:北大旁边的慧海联邦茶艺馆 时间2008年11月2日上午 最后26分钟 录音整理:多尔杰 校对:湛然无狗 关于记忆 (录音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前在问关于人为什么会忘事。) 问:不是什么东西都是你较劲才忘掉的,可以说你你三岁以前什么事你都不知道,的很多东西。 丁答:你并没忘掉,而是你想不起来了,在你心清净的时候连你在床上的时候,你睡你那张床的那种状态,你都能记起来,它没忘掉,而是你自己现在的欲望把它遮盖了。 时照:别说这一辈子,你上一辈子也没忘啊。 丁:呵呵呵。 时照:进入这个种清净状态后,你就记得你上一辈子干的什么事。 修行与身体的关系 某女:丁老师,我也想请教一个问题,就是比如说,身体不好,然后自己打坐呢。可以这一天都感觉身体状态特别好,但是如果不打坐了,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啊, 丁答:不打坐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多大伤害,也就是说,身体的好与不好,就是看你自己对你自己身体的执着程度,执著心特重的,对自己身体执着特重的那些人,他是一个多病体。 某女:那就是说,比如说一个多病体,通过打坐的话,对身体就„„ 丁答:打坐的目的是把自我忘掉,当把自我忘掉的时候,自己的身体自自然然的好起来了,很自然,因为大脑不再指挥自己的身体,我这里疼,我那里疼。 某女:丁老师请问下,像您说的这样的时候消耗的也会很少, 丁答:嗯,消耗的少。 某女:但是打坐为什么对身体有好处呢,就是因为它能够清净自己,然后让自己的烦恼减少了, 丁答:嗯,应该说,要回到这个能量上去,一天二十四小时所摄取的能量,80%用在脑力上,也就是用在思维上,20%用在修补自己的身体上,这是说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才是这个样,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那就不是了,那就得90%摄取的能量都用在这个思维上了,如果清净下来,打坐,让自己有意识的停止思维,这时候这个思维虽然是没停止,但是也很低很小了,他不在向外发射脑电波,不再用很大的能量去消耗,那么你的能量就会腾出来修补你的身体,这是从物理上说是这样。 某女:密宗讲一日四座,他不是说只是达到一个明心见性的目的,那它应该有一个更高的目标。 丁答:明心见性,见性是佛,如果是很高,那还是在一个高低上,刚才说的那个比喻,你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自性,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空性,那你本来就是,你们来就是,它不是修来的,不是悟来的,更不是学来的,它本来就存在,你只是不了解自己而已,所谓的学佛就是全面了解人生,全面了解自己。 某女:那学佛就是全面的了解自己, 丁答:嗯是。 某女:也是要通过禅修才能够达到,还是不用通过禅修也一样能够达到, 丁答:也就是说,如果是在今天这个讲话你能明白的话,你就能够体验到它的存在。 孙某 女:那,学佛是为了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那么空性又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 丁答:也就是说,它载着这个全面了解自己,运载这这个全面了解自己,了解人生…当你的空性,我的空性,大家伙都是一个空性的时候,切入你自己的空性,你就会切入千百万人的空性,(众答:都是一样的。)。 某女:为什么通过打坐能把自己身上的所有的什么奇经八脉都能打通呢,又是什么道理呢, 丁答:只要你不干涉它,你不干涉你自己的身体,你这个身体的修补功能就恢复,你自己的奇经八脉就自然畅通。 某女:那要是不通过打坐,不通过修行。但是还要通过一个…,这是一个方式, 丁答:这是一个方式,这样的说法对。 某女:但是如果你要,想达到空性的话,必须要把身体的这些都打通以后,才能够„„不用打通也一样可以,„„ 丁答:嗯,你这身体好,你这身体孬,和那个“什么也没有”没什么多大的关系,它照常存在 呵呵~ 苏某男同学:完全证悟是需要身体健康,就是所谓达到初地,或是证果的话。 丁答:也不一定,不需要完全健康,当然,完全健康更好。 苏某男同学:那它所谓讲这个中脉啊,意解心开才能见性,就是所谓的那个证悟的那个状态,那他还是需要健康啊。 丁答:呵呵呵,所以说有一些证悟的人,他不一定是“全”,也就是说他身体可能有残疾,照样能证悟,也就是说,人,修的是心,而不是修的是身。所说修行修行,到底修的是什么东西, 苏某男同学:您说这解脱和证悟,它俩肯定是有区别的,那解脱是什么意思, 丁答:没有束缚就是解脱,这个束缚来自己你自己的角度,来自于你自己的概念,和认为,没有自己的概念,没有的认为,就没有自己的角度,就没有束缚,就是解脱。 苏某男同学:到什么程度,能自主生死呢, 丁答:呵呵呵,刚才咱打的那个比喻。 苏某男同学:这一切无所谓了„„ 丁答:这一切都无所谓了,你不就解脱了吗, 张某女同学(医学):老师,就是说打坐或者是那个修禅,可以对身体好,就是只是一种保健的作用,还是说它就是能治病啊, 丁答:只是一个保健,你要是有病该看还是去看病,不要认为学佛了,不生病了,就是完人了,你吃五谷杂粮„„呵呵呵。(众笑) 张某女同学:那就是一个人生来身体素质就是不一样的,那这个只是一个让你保持一个好的状态的一个方法,但并不是说能够改变那些东西, 丁答:这个所谓的改变,你性格改变,随之你的身体,随之这的命运也改变。就是打个比喻说,就像一个外向人,他是个外向人,什么话都能说,什么朋友都能交,他最后发展到他的朋友遍天下,但是没有实际的东西,真正到了事上了,没有一个朋友想真心帮他了,只是一些酒肉,酒鬼。一个内向人,毕竟他没有朋友,没有帮他忙的,因为他内向不和别人交往,他有点什么事呢,他自己孤独,所以说他可能孤独一生,如果是一个内向人,他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外向人,带着他内向人的气质,它是会是什么样,一个外向人,突然收敛收敛自己,别这么太外露了,会是个什么样,整个人生都改变了,所以说发现自己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东西,一但发现了,放下自己的这种嗜好,这种角度,真能改变一生。 孙某女:丁老师,我就是说,我在打坐过程中,就是有一段时间就是人心静下来,就是不去起心动念,但是我又能明明了了,可是我就是有时候,不能做到这点,虽然说我是盘腿在坐着,手也这样合十,其实也没有什么效果,是不是说我们有没有这种打坐的形式并不重要,而只说在于你有没有起心动念,对外界有没有明明了了,(丁老师答:是呀)如果说我走路的时候也能有这种状态,而没有起心动念,又对外面的东西明明了了,这也都是在打坐的状态, 丁答:应该是这样说,不过是(应该说),在走路的时候只管走路,离开走路的一切想都不存在,都不要,工作时候一心工作,离开工作的内容,一切的其他想尽可能的不要。 孙某女:那就是说,我不管处于什么状态,就是离开我当下所做事情的一切想都不存在的时候,这样我们都处在禅定的状态, 丁答:工作也是修行、打架还是修行、走路是修行、学习还是修行。 孙某女:那就是说,刚才说打坐能治病,能打通我们的奇经八脉,可是我在一个那个老师讲的那个课文当中就说,他说有一位禅师,看他当时是否是入定,可是他是一个驼背的老人,那如果,是说打坐能帮他去治病,那它就是说,他是一个驼背的老人,就必定不是具有这种打坐带来的效果是吧, 丁答:应该是吧。 孙某女:可是说,他们当时提供的正确答案是只要这个人,的心达到了没有起心动念,对外界明明了了的状态,那么他就已经在禅定中,不在于他身体是一个驼背的老人还是一个残疾人~ 丁答:嗯,应该是这样~ 孙某女:(感到迷惑)我说的两种状态(怎么都回答)应该是这样。 丁答:嗯,也就说是,他驼背,他没在意他这个驼背,【那您说打坐能治好他的病】如果是说,他在意他这个驼背那么他不是入定„„ 孙某女:我想问您就是说,我通过这个打坐能不能把这个驼背治好呢,(笑) 丁答:如果你有这个念的话,恐怕治不好(哈哈)某女:但是我没这个念的话,那我能治好吗, 丁答:你要是没这个念的话,自己直起来自己知不道。嗯,你自己不驼背了你不知道。很自然。 关于空间时间,清净心,因果 某女:丁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你看我们最近学习贤愚经,说佛世时候的故事,就是一个国王就是想得到一个治国的更好的解脱的方法,有一个得道的人,就考验这个国王,变成了一个鬼,那它怎么从一个人的形象变成了一个鬼的形象呢, 丁答:嘿嘿嘿,那要是如果从一个人的形象变成一个鬼的形象,除非你这个肉体不在了。 某女:但是全国人民都看见了。国王也看见了。 丁:那就看看记载这个事的人是真实不真实了。 某女:但是这个是贤愚经里,经里面讲的。应该不会有妄吧, 丁:不会没有妄吧,(众笑,过了一会儿)所以,在什么情况下呢,也就说是,一个人清净,要是你有过打坐的经验的话,打过坐,而且是也有过入境的那种经验。有这种现象出现的话,这个时侯的都知道…洗澡,当你有上那么一次清净状态的时候,你再去洗澡的时候,你身上的灰特别多,灰尘特别多。比如,今天晚上打坐心特别清净,第二天你洗澡的时候,灰尘也别多。丁答:而且多的你有点自己都觉得我怎么弄了这么多灰呢,所以心清净的那个状态,没在管自己的身体,所以自己的身体向外排泄了很多的污垢,所以显得自己的灰尘特别多,入定没入定、静下心来没静下心来,用洗澡搓下来的灰多少就可以鉴定一下。(笑)所以是如果你心很清净,你身上的众生都排出来了,所谓身上的众生呵,胃里的众生你不能向外排,因为它是酵母,它还的帮助你消化呢,嘿嘿嘿嘿嘿,所以说度尽自己身上的众生的时候,这个肉体就不是个肉体了~在一个高度的空间里,也就是一个多维的空间里,物质是不固定的。 某女:那么到达什么程度是不固定的了, 丁:就像那个极乐世界的…树,你想要风就得风,你想要雨他就得雨,那是在多维空间,不是三维,而是三维以上的空间。在三维以上的空间物质是相当不固定,到了维度达到了十维八维以上,那样的空间好像是你一个念就改变一个物质的形象,改变物质的状态。 某同学:心能转物? 某女:那不还有心吗, 丁答:是啊,在翻回来再看人这个生命的时候是没有一个固定形状的。没有一个固定形状,我们人把他固化了,人把人固化了。嗯是啊,人一旦把他固化了以后,你就不会变了,再回到你刚才的那个问题上,当你清净了,你的身体不是固化状态下,就有孙悟空的72变,何止 72啊, 王某同学:您的意思是不是,其他的饿鬼啊,地狱啊,他们是不是生存在一种跟人三维或者四维不一样的一种空间维度。【嗯,应该是这样。】某同学:就说我们这些人,只能感知到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维度空间。 丁答:也就是今天,这是个时间概念;我们在北京,这是一个空间概念;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点,这个宇宙,这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在这个点上,谁也逃不出这个点去,谁也逃不出空间与时间的这个交叉点去,所以那个耶稣,吊在十字架上,它也表明了时间与空间的交叉, 赶明天,我还不知道,二分钟以后我想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到二分钟之后,到了二分钟之后我说什么我就知道了,这就是当下。 某女:那有些人怎么可以知道现在和未来, 丁答:那是他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概念,没有时间概念了。 某女:那就说一个人可以看出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丁答:应该能,因为他没有时间了。 某女:那就是说人都在时间和空间里轮回…, 丁答:也不是,因为什么呢呢,事„„。 某女:只有修行可以改变, 丁答:有些东西修行你也改变不了,我经常比喻个例子,两个人打架,相撞,这个相撞是定的,相撞之后的所有问题都不是定的,都不是固定的。两个人相撞了,两个人都是学佛的,合合十,阿弥陀佛各走各的。两个人其中有一个学佛的,一个不学佛的;学佛的,“阿弥陀佛”,不学佛的骂他一顿,“你瞎眼啊,没看见啊”,“呵呵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走了,也没事。但是骂人的造了个骂人的业,两个人都不是学佛的,而且都不是学佛的,而且都想占个理,就打起来,打得受伤了,去医院了,寻思寻思不合适,上法院告了,两家子打官司了,告的筋疲力尽,最后你是因为什么打上这场官司的,就是因为碰了一下。 某女:您的意思就是你的现在过去未来都是靠因果来确定的吗, 丁答:是啊,那么说这次相撞这个业消了,又新后头那一大堆,又出来新的因。 某女:那为什么说业果,比如说现在过去未来,那为什么又有人几百年前都能知道呢,那就是说经过那么长时间„„ 丁答:还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突破„„ 某女:他还没有个时间的问题。就是他在不同的生生世世里都要把这些还过了呢, 【今天上午就差不多了,跟大家商量商量是不是大家一起到旁边去吃个饭,如果还愿意下午继续呆着,过大概半个小时,还是多长时间咱们再回来好吗,】丁:阿弥陀佛。 闲聊修行 张某女同学:您是不是每天都特别快乐呀 丁答:也有不高兴的时候,我是人不是佛。呵呵。 王某同学:明心见性之后就是佛是么, 丁答:明心见性之后,是…,如果说放在修行,放在佛界,是刚刚起步,也就是说刚刚进入,真真正正进入修行状态。 王某同学:也就是说离那个佛还有一段距离, 丁答:也没距离…呵呵 某女:我自己本人,第一次,对佛和禅都是了解太少了。所以很多东西可以从原始的开始讲起,其实就是因为心里有烦恼,就过来… 扶风:大家先被当下胃的烦恼转一转… 丁老师:咱们是讨论问题,不是说谁讲…我说错了尽管反驳。我也不是万能的,什么都会,不可能的事。如果说有这种现象的话,找他(指着姜某),呵呵。真的,是个人,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时照:在还原,我们就起个还原(的作用),我们迷失了自己的家,又还回来了,还原回我们本有的功能。在还原的过程中,丁老师比我们先走了一步,比我们有经验,就是介绍一些经验给我们,让我们也还原回去。 丁老师:呵呵,就是那么回事。
本文档为【泰山禅院丁师说法1[新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2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6-29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