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及防范探究-教育理论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及防范探究-教育理论

举报
开通vip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及防范探究-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及防范探究-教育理论 摘要:通过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方向偏离及其原因的分析,可以探讨防范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原因;防范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目标,更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传统高职教学改革范式导致的学生综合素质低、职业转换能力差、转换成本高、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研究与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方向偏离,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规范...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及防范探究-教育理论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及防范探究-教育理论 摘要:通过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方向偏离及其原因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可以探讨防范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的基本途径与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原因;防范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目标,更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传统高职教学改革范式导致的学生综合素质低、职业转换能力差、转换成本高、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研究与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方向偏离,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对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与完善高职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增强高职人才的职业素质与发展后劲,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与民族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的主要表现 一是在教改指导思想上,把高职教育看作是人才定型性的职业教育或终极教育,割裂高职教育与人生及其发展、高职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突出表现为:(1)将高职教育简单理解为生存教育或就业教育,只注重学生眼前的单一岗位生存,忽视学生未来的素质支撑。(2)在坚持能力本位的同时,忽视素质教育,片面诠释能力,将其简单理解为单一的技能,同时大量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将能力简单理解为专业知识与技能,忽视非专业素质的培养。(3)过度强化高职教育办 学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办学特色的差异性,人为地抹煞普通高校办学特色的经验对高职院校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二是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突出表现为:(1)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过分强调技能中心论或专业中心论,而不是根据岗位群能力与素质要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不合理,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比重过小,过分强调保证专业实践课程而轻视公共文化课与基础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全部依据在于对生产世界的适应,从而使课程设置重生存知识、轻发展知识,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发展。(2)在教学内容上,忽视文化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同时简单、片面地理解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以及理论上“必需、够用”的原则。(3)在课程组织方式上,学科本位与能力本位的思想在职教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素质本位的意识严重缺失。(4)在高职教材建设上,特色性教材缺乏,校本教材、行业特色教材、区域特色教材严重不足,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实训教材严重不足。 三是在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上,教学仍坚持以学科为中心或以能力中心的模式,以素质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是单一的以讲台为中心的书本教学法,工学结合、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研究式与现场体验式教学方法很少采用。实践课程流于形式,过多地表现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验证,学生缺乏独立操作、自己摸索体会、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的个人经验未能有 效地融入课程之中。考核方法单一,仍以卷面考试成绩为准,对学生全面的职业素质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考试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 此外,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过分强调学历与学术背景、研究成果、职称高低,忽视行业能力与行业实践经验。大量学历相对较低但动手能力强、行业实践工作经验丰富,而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技术能手、技术标兵难以进入高职教师队伍,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经验很难在职前得到积累,因此素质全面的人才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的原因 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偏差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系列。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说明高职人才必须是素质全面的高技能人才。但许多人在解释高职教育的概念时,简单地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型教育、技能型教育、动手能力教育,甚至还有人认为高职教育不过是延长了的就业技能培训,与劳动部门所进行的再就业培训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种认识反映到对高职培养目标的认识上,典型地表现为把单一专业技能培养与专业知识讲授看作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以职业岗位定型而不是以职业岗位发展 与支撑的思路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按既定的、狭窄的专业岗位要求而不是按全面素质提高的目标培养学生,使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仅仅成为培养“工具人”和单一岗位瞬时适应型人才的教育,导致高职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偏离。事实上,就业是所有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在,并非只有高职教育才具备的特性。专业技能只是高职人才目标培养的一个方面,职业生存与发展除了单一的专业技能外,还有更重要的非专业素质培养,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活动能力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对高职教学目标的误读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明确指出了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导向性和教学要求的必需、够用性。但许多高职院校对此产生了误读。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学生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文化基础知识与学科基础理论的教学,甚至认为这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实际上偏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全面发展。”这就说明,高技能人才同样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 型人才,高职人才的技术、技能是建立在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在改变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传统做法时,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轻视理论知识。没有理论支撑的技能缺乏发展后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高度理解基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学生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职教课程目标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明日之需,顾及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忽略知识对能力的支撑与潜在作用,必将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与专业基础理论素质,即使能够就业,其专业技能也难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也难以获得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素质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缺失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等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不仅强调专业素质,也强调非专业素质。传统的过分强调专业素质的“能力本位论”的根本缺陷在于:使人不能从人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认识和改变自己,抛弃塑造人自由心灵的神圣尺度,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简化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发展的另一个方面,即以道德、情感、信念、意志、人格、自由、审美、价值理想等构成的非专业素质发展。而这些是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素质本位所追求的,却恰恰被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所忽视。经济全球化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 传统的守业观、终身职业观向终身就业机会观和创业观转变,职业转换和新的职业适应成为劳动者永恒的职业主题,劳动者个人素质尤其是非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按照传统的分工理论所构建的高职教育能力本位模式,既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力流动加剧的变化,也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狭隘的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论”,必将为同时强调非专业素质重要性的“素质本位论”所取代。 另外,相对滞后的高职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倡以问题解决或专题研究为主的探讨式、参与式的研究性学习难以有效展开,学生学习评估方式也因此受到限制,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很难得到有效实施。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的防范措施 端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明确高职教育目标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教育不仅要面向人的生存,塑造人的灵魂,更要有利于人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同样是以个体职业生存与职业发展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人才的定格型教育,而是职业导向性或支撑性教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高职教育教学不仅要直面学生的现实生存,教给学生生存技能,还必须面向世界和未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存和人生和谐发展 提供坚实的基础。单纯面向区域的、封闭的、短视的人才培养观念不利于高职人才的职业生存与职业发展,这种观念或许能使某个个体适应一时,但由于其基础单薄,后劲不足,缺乏上升空间,势必断送个体未来的无限发展,因此必将为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所取代。要端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必须在实际教学改革环节中,坚持开放性、多方向、重发展,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支撑,从而全面实现高职教学目标。 深化高职课程改革,构建素质本位课程体系要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开放性、支撑性课程体系。有人指出,教育要实现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有限的目的”,即指向谋生的外在的目的;另一种是更为重要的“无限的目的”,即指向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内在的目的。在全球化时代,面对科技发展和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加强人类自身的建设、促进人性的完美显得更为重要。对传统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课程设置理念应该有更宽泛的理解。高职课程建设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根据课程与课程的关联度、课程与职业的关联度、职业与必需的素质的关联度安排教学内容,形成专业素质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非专业素质课程三大高职模块课程体系,并据此组织和实施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开设人文素质综合课程。《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雅斯贝尔斯更为明确地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而非仅仅是知识的堆积和技能的提高。”高职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不能简单地成为职业者的生存工具,更 应该成为其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源泉,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应该善于工作,而且应懂得生活,不仅要能现实地生存,还要能良好地发展。因此,在高职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应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外在职业能力转向注重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建构内在精神有机结合,超越技术生成与精神建构二者的对峙,应成为高职课程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 加强高职教学改革,完善高职教学体系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高职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职业人,更重要的是要使其成为和谐人,不仅要善于工作,而且要懂得生活。在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提升生活品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转换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次,要重视高职教材建设,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方法。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兼顾知识、技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安排和编写高职教材。教材既要突出技能培养,又要夯实理论基础;既要强调职业素质,又要强化人文素质;既要关注现在,又要关注未来。在专业教材的选定上,应努力做到专业教材与职业能力鉴定教材的统一。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多媒体、影音设施等现代教学条件,加大电化教学的覆盖面,告别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单调的、平面的学习环境,进入丰富生动的立体的教学氛围中。要积极探讨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在基础理论课、文化课教学中,应实施研究式、探讨式、参与式教学,同时在理论教学实施中增加实践 教学环节;在实践课教学中,应实施现场教学和项目参与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认知,同时应努力探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再次,要改革学生考评模式。必须改变过去以一次卷面成绩论成败的考核模式,构建以综合素质、理论掌握与应用能力、实践技能水平为轴心的综合评价模式,将学生的社会实践评价也纳入学生学期学习考评中。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改革高职教师晋升机制,拓展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建设会做能说、道德良好、素质全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采取激励措施,促使高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要抓紧制定和出台相关文件,把高职教师的晋升与聘任与普通高校区别开来,单独构成系列。同时,应把教师的行业经验与技能纳入高职教师晋升、评价与聘用标准,并确定相应的待遇,改变高职教师聘任与晋升重学历与职称、轻行业经验与技能的做法,改变口头上认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但无具体政策和相关待遇的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过程中,应切忌单纯看职业证书的做法,必须同时把行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避免产生有“双师”证书却无行业经验的现象。高职教师的来源必须向行业和生产领域倾斜,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一方面,必须大量吸纳生产第一线的既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能,又具有成为教师条件的素质良好的技术人员进入高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参与社会实践与企业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专业经验与技能的提 高,最终建设一支能说会做、道德良好、素质全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充分的主体保障与支撑。 参考文献: [1]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34). [2]邱开金.高职教育走出发展误区[N].光明日报,2005-09-28. [3]欧阳丽.学习化社会与高职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J].职教通讯,2003,(3). [4]冯盈之.立足终身教育高度实施职教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4,(15). [5]张应强.高职教育如何素质本位[N].中国教育报,2006-06-08.
本文档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偏离及防范探究-教育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