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举报
开通vip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 民俗学研究 第 卷第 期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 年 月., 文章编号: ?? ?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 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郭 凌 燕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 广州 . 摘要: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表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 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 民俗学研究 第 卷第 期 江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 年 月., 文章编号: ?? ? 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 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郭 凌 燕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 广州 . 摘要:花鼓锣子是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是当地民众“集体狂欢”、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文化的重要工具,并 通过反复的展演,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强化”以及周围区域内的“文化强调”。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 艺术提供了赖以传承发展的生存土壤,反过来,特有的乡民艺术的发展也对乡土社会的话语权分配以及整合起 着积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乡土社会的性格。但是,随着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乡土社会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型,与此同时,乡民艺术也适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做了较大 的改变,之前的娱乐化成分淡化,更多代表国家、政府的政治符号被添加进 来。 关键词:花鼓锣子;乡民艺术;村落语境;变迁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碎片化。作为乡民艺术传承发展的一方“息 一 、引 言 壤”,乡土社会发生的这种剧烈变化无疑会对其当代中国,城市沾染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怀有 产生根本的影响,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有着密切一 的互文关系。乡土社会特殊的资源为乡民艺术提 种“返璞归真”的脉脉温情,而乡村则越来越多, 地被填充进城市化的色彩,正日益被现代化、都市 供了赖以传承发展的生存土壤,反过来,特有的乡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一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作者简介:郭凌燕 一 ,女,博士生,主要从事都市人类学、艺术民俗学研究, ?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锣子展开的一系列在政府、市场、区域以及村落之 民艺术的发展也对乡土社会的话语权分配以及整 间的富有意味的对话和博弈,探讨这种转变的影 合起着积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乡土社 响和意义,并力图在语境与文本的分析框架中做 会的性格。事实上,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这种 出更深层次的阐释意义。 密切关系已受到学术界关注,早前对乡民艺术的 关注主要集中于发掘其中刚健质朴的东西,近年 二、一个性格张扬的村落 来则转向以寻求乡民艺术的本真性为目的,这样 颜庄镇颜庄村位于山东省莱芜市以南,是镇政 的研究取向也就很容易将研究的范围定位于相对 封闭,且语境也较为完整的村落。走向民间,走向 府所在地,被誉为莱芜母亲河的汶河就穿村而过。 据相关志书记载,颜庄建村历史悠久,其可追溯至 村落,已经成为当代民俗学主要的研究趋向。 刘铁梁教授是国内民俗学界对此关注较早的 春秋战国时期。据传,秦时就有官道经此,本村现 今还遗留有铺园遗址一处,据相关文献记载,颜庄 学者,他强烈主张将民俗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定位 于村落,提出“村落是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并 自明代就已经设立铺园。铺园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与功能与今 日的邮局差不多,专门负责为朝廷传递快件等。历 呼吁广大学者在民俗现象研究中重视其生活性、 身体性等主张,并结合田野经验提出了“标志性 史上,颜庄一度作为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以铺园为中心轴,沿村的南北大街,店铺林立, 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这对丰富民 俗学田野和理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之 四方商贾云集,每逢年节,四方民众云集至此,更是 热闹非凡。后因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颜庄曾一 后张士闪教授在民俗学界首倡艺术民俗学,更是 将村落语境与乡民艺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高潮。 度经历过人口骤减、村落衰败等过程,但时至今日, 他提出“重建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语境关联 颜庄村现辖 个自然村, 多人。颜庄村仍然是? 将乡民艺术还鱼于水”,在肯定民俗研究应 作为区域内的“巨无霸”村庄。而且,颜庄村也是 目前颜庄镇乡民艺术最为活跃的村落,颜庄的九个 取村落研究的基础之上,还坚信村落是准确理解 乡民艺术的唯一路径。但是,如果只是将乡民艺 自然村各自有自己的乡民艺术团体,比如舞龙队、 术单纯地放置在村落语境中,势必还是会造成乡 舞狮队、旱船、踩高跷、秧歌队、大鼓队等,门类繁 民艺术变成为“凝固的幻象”,尤其是当今在这样 多,表演丰富多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一 个乡村都市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轰轰烈 花鼓锣子更是多次到外地演 出,并获得诸多荣誉。 烈的年代,“不应满足于从非物质文化保护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近年来,政府还专门将这些艺术小团体专门组成了 一 的角度去研究民间工艺,更应该关注正在经历着 支颇具规模的龙灯队。所有这些都是区域内其 非物质文化保护制度的民间工艺正在发生了什 他村庄所无法相提并论的。 么”,如此一来,对乡民艺术的研究兼顾了静态与 当这些乡民遗产被政府“征用”,他们一跃 动态两个方面,从而为全面阐释其乡土生活的文 从被人批判的对象成为国家以及民族的“瑰 化逻辑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此外,岳永逸、 宝”,开始以公共资源的形式出现在民众视野, 刘晓春、耿波等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有影 并开始渗入国家政府的权力政治过程中。而民 响,在此不一一列举。 众在此征用过程中,也不是一味迎合的,他们会 本文即是针对这样一种研究的思路,试图对 以此为砝码,在他们认为合理的权力范围内尽 山东省莱芜市颜庄地区的一种乡民艺术??花鼓 力争取资源。于是,颜庄因占有绝对优势的文 锣子进行研究。花鼓锣子作为颜庄村,甚至是颜 化资源,在区域话语权的分 配时也就有了明显 庄镇的一种乡民艺术,向来是以区域内的“标志 的主动权和优先权。周边村落对此流露出了不 性”文化展示于外人的,而事实上,颜庄村在周边 满:要是给我相应的钱财,我能组织的比你们还 村落之所以享有盛誉,也与此种乡民艺术有着莫 好。但是,本村书记莞尔一笑:就是给你再多 大的关联。而随着乡村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非 钱,你们村也玩不转,你也不想想,我们村多大, 遗的成功申报,花鼓锣子开始发生较为强烈的文 人有多少,玩龙灯是需要大量的青壮年的。其 化转型,与此同时,花鼓锣子自身也做出了一些调 中所隐含的“巨无霸”心理可见一斑。 适。本文力图将花鼓锣子置于其赖以生存发展的 在颜庄村,个性最为张扬的自然村要数天和 村落之中,关注此种乡民艺术从一种乞讨的艺术 村。它位于村庄的最南头,由于地理位置比较 发展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围绕花鼓 “偏僻”,不是很适合做小买卖,再加上此地人均第 期 郭凌燕: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 土地面积很少,只有不到三分,村民的经济条件不 子只是作为他们闲时赚钱的一个工具而已,一般 一 是很好。天和村与周边的自然村落没有什么两 个冬天的演出下来,过年的费用也就有了着落。 样,事实上,周边村民在提及此村时,总会诡秘地 由于演出的主要“乐器”是花鼓和铜锣,因此名之 一 笑:天和村的人很要 “要”在当地方言中带有 花鼓锣子。但是,在实际演出中,真正吸引民众的 点倔强、遇事不会忍耐反而会强出头,而且比较 不是其演出乐器,而是幽默的表演和说辞。 倔,稍有蛮横但讲理、仗义的意思 、很幽默。一 花鼓锣子的演出人数没有明确规定,最初的 般情况下,牵扯到集体或者家族的事情,如果稍有 演出是五个人,期间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十几人。 不公,别的村民可能忍忍就过去了,但是本村村民 在演出之前,先由丑角轰场子,尔后,欢腾的锣鼓 就会去找政府直到公平合理为止,政府将其称之 和铜锣相继响起,领舞者首先上场,打夹板者、打 为“喜欢聚众闹事”。但是,村民之间的关系很 伞者以及打小镲者随之上场,打小锣者最后上场。 好,一家有难,全村都会来帮忙,家族的界限不会 花鼓锣子的看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跳的 那么明显,地缘与血缘很多时候都能融为一体,对 欢快,二是要唱的幽默。 内对外都表现出一致的团结。除此之外,天和村 旧时,花鼓锣子的演出队形有“八字形串 的人也很幽默,而且这种幽默已经渗透进他们的 花”、“龙摆尾”、“转灯式”、“挖门式”、“跑圆场” 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在此,有着悠久花 等大概 余种花样,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花 鼓锣子表演传统的村落,村民也会下意识地将这 样,演员们一般上场的时候就是专跑最简单的八 种表演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将其中的幽默感 字了。当然,欢快的动作还要配上欢快的音乐,花 淋漓尽致地泼洒出来。 鼓锣子在当地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后又经过一代 花鼓锣子在长期而反复的展演中,已经固化 代传承人的精心挑选与打磨,现在的常用曲谱主 为村庄的某种记忆,并内含民众的思想感情与地 要有三种:《拜年歌》、《画扇面》、《坐绣楼》。这 域认同,艺人们言谈举止之间都有一种深深的自 些曲子速度以中慢为主,简单欢快,能即刻将现场 豪感,“一说到花鼓锣子,就不能不提我们颜庄, 的气氛烘托出来,而且,民众也熟悉这些调子,在 不能不提到我们天和,因为它是我们的,也只有我 民间能较为广泛地流传。 们这样的人才能将它完美地展示出来”,这种强 事实上,当地民众之所以对花鼓锣子如此感 烈的情感对村民的 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兴趣,主要就是看演员们临场的“编词”能力。据 也整体形塑了天和村民众的整体性格。花鼓锣子 花鼓锣子传承人讲,以前的老艺人是很了不起的, 已成为了天和村最为典型的“村落标志性文化”。 到了一个地方,只要观众说一个关键词,艺人们接 着就能编出一连串的顺口溜来。而且,这些语言 三、民众记忆中的花鼓锣子 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只有那些唱着朗朗上口, 据载,花鼓锣子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念着顺的句子才是真正的花鼓锣子”,而且,花鼓 清末民初时期,颜庄这个因道而兴的村落叉开始 锣子的语言可荤可素,目的就是为了博众人一笑, 进人了一段繁华期,是时,道路两旁店铺林立,每 而且其中的笑点主要也是以对日常伦理以及传统 日迎来送往,热闹非凡。某日逢集,一群来此赶集 的颠覆为主。在花鼓锣子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 的人在一家饭店用餐,饭后无聊,很自然地就开始 被世人称颂的好演出,但是,由于这种即景生情式 耍起各自的工具。乞丐敲着自己乞讨用的花鼓, 的演出形式,绝大部分段子随演随丢,传承链条很 接着艺人也开始打起铜锣,卖老鼠药的见状就将 难承继下来。 手中的旱伞挥舞起来,磨剪刀的也随着打自己的 夹板,而旁边的客人也随着音乐即兴地唱起来。 四、远离村落语境的花鼓锣 子 这吸引了其他客人,他们也觉得这种演出别开生 正如彭兆荣所说,“‘遗产’从来就不是一个 面。这种演出也吸引了当时在边上观看的天和村 ‘既定物’,而是一个被权力化的象征符号,是一 民张凤旨、刘俊田、苗传美、吴庆乾、杨春庆。于 个被附丽了时代的、政治的、权力的多重价值的社 是。几个人就将这种演出技艺学了过来,并经过不 会再生产产品” 。遗产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本 断的推敲打磨之后,开始以卖艺的方式出现在乡 身就是那个时代某些族群的集体记忆和社会价值 村及集市。当然这种卖艺主要是集中在农闲时 节,日常生活中,民众还是以农事为最大,花鼓锣 的体现,而且在遗产“被遗 产化”的过程中,政治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的因素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自在的乡民艺术本来 的情况是有时限的,自从成 功申请为国家非物质 文化遗产之后,花鼓锣子的表演活动一般都有政 采取的是一种自下而上为主的管理模式,政治因 府的官员带队,其演唱的词也是由当地所谓的民 素不多,但是一旦变成国家的遗产,其管理模式就 间文化精英在政府的授意之下完成的,内容已经 变成了自上而下为主,本来就强势的国家政府力 从原先的“可荤可素”变成了现在的“只素”。 量,在渗入乡土社会之后,接着就会在乡民艺术中 花鼓锣子之所以在区域内的乡民艺术体系中 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乡民艺术真正主人的传承 人却被边缘化。也因此导致乡民艺术中原先的大 占有重要的地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即景 众化、娱乐化成分减少,更多关于当前社会的主流 生情式的演出模式,幽默的乡言土语加上滑稽的 意识形态的东西被塞进来,乡民艺术在某种意义 扮相,成了乡土民众闲中作乐的最好表现形式。 上成为了政府进行社会教育和教化的工具。花鼓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艺人们表演的题 锣子当然也无力抵抗这种改变,而是迅速地从内 材,笑一切可笑事,骂一切想骂人,而且表演可荤 容到形式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 可素,完全是用自在的艺术表达自由的生 活。在 事实上,乡民艺术非物质遗产化的过程,就是 花鼓锣子的艺术语境中,大伯哥可以调戏弟媳妇, 国家或者说是政府将民间文化经过一系列的包 村民可以调侃基层政治的一些弊端??在短暂的 装、宣传等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将其推入国家的公共文化领域的 颠覆现实世界的情景中,村民们用最简单、最质朴 过程。当然,民间的仪式要想进人国家场合,一般 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当花鼓锣子 不会直接采取闯入的方式,而是大部分是受到国 变成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政府在场 家的征用 。花鼓锣子一旦被政府征用,就不再 的语境中演出的时候,这样的段子就被严厉禁止 仅仅是颜庄地区的民间舞蹈,而是作为中国的一 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眼光向上、与国家政府更为 种舞蹈、文化,从此正式进入国民文化领域。即便 贴近的唱词:“颜庄领导看得远,一心要把宏图展 ”? 如此,花鼓锣子进入国家前的“准备”还是远远不 ,以及“毛泽东,真伟大,邓小平理论传天 足,还是得经历一个向国家政府靠拢的过程,从而 下。三个代表要学好,实现四个现代化??”。 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能代表国家形象。这样使得 花鼓锣子本来是颜庄地区的一种乡民艺术,通过 作为遗产的花鼓锣子被赋予了明显的政治性特 这样的改造,其旨在乡民艺术的世界里建立起他 征,这种特性使其传承人的身份也沾有政府的味 们对国家和政府的积极的认同。这样本来承载村 道,“我们是国家的人”。而且,遗产所具有的这 庄性格与区域内信息,并藉此实现信息交流的花 种政治意味,也使得民间艺人们敏感地捕捉到这 鼓锣子,成为了政府表现其安定团结局面的象征, 一 信息,并及时地将他们手中的文化资源转换为 用来表述对政府工作成绩的肯定。 政治资源,在与政府博弈的时候就多了一些筹码,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花鼓锣子在 渐式微 花鼓锣子老一辈的传承人“退休”之后大都成了 的语境下与非遗相遇,民众会积极抓住每一次发 当地村民口中所谓“吃皇粮的”。花鼓锣子正是 展乡民艺术的机会,这样的征用在某种程度上来 在各方势力博弈的过程中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说是国家政府对其的承认,而且民众还会积极地 纵观花鼓锣子的表演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 与国家靠近,做出一些非自愿 的行为。当然,民众 其叙事文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其即景生 也不只是一味地迎合,他们在演出的过程中,也会 情式的表演,更使其处于一种常演常新的状态之 利用一切机会与政府博弈,以争取最大的经济利 中。事实上,这种表演性质的乡民艺术活动,不仅 益和文化利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环不仅让花 可以增加节日的隆重气氛,而且也可以让民众能 鼓锣子升格为国家的遗产,进入所谓的“大传统” 夸张地体验生活,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将现实世界 领域,这也表现在传承人方面,这意味着他们也进 实行短暂的“颠覆”。“你要是平时说政府的坏 入了一个高的国家级层次,“我也是国家的人了, 话,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在以前演鼓锣子的时 我吃的也是政府的饭了”。在此之前,当地民众 候如果有那么几句调侃政府的话,即使政府的人 是传承人的“衣食父母”,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 在场,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当然,这样 “交易”关系,但是在申请为非遗之后,国家对此第 期 郭凌燕: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专项拨款,并严禁此乡民艺术向当地民众索要钱 对周围村庄施以影响,最终实现群体内的“文化 物,演员们每天只给固定工资。其衣食父母发生 强化”以及周围范围的“文化强调”】 。这也是 了变化,交易的双方开始变成了民间艺人与政府, 区域内乡土社会对此种乡民艺术的“角色期待”。 政府与民间艺人之间更多地是雇主与雇员的关 当然这样的期待也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 系。也即艺人没变,但是这种吃大锅饭的情况导 化。随着颜庄地区在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 致其演出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式、大众传播、以及思想观念方面的乡村都市 艺人们对于政府“半自愿半强迫”的演出形 化“ ,花鼓锣子作为一种乡民艺术开始发生较大 式还是颇有怨言。年之前,艺人们每天的工 的转变。花鼓锣子在被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资只有 元,每年因演出耽误的工作天数差不多 遗产之前,与当时的政治生活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得一个月,而当时一个男子在区域内的最低工资 自在的乡民艺术对上述的角色期待是可以完成 也要 元,而且还要加上因无故旷工扣除的费 的;但在变成国家的遗产之后,乡民艺术的“导 用,如此算来,对当地民众来说,这样一笔钱就不 演”由之前的民间艺人变成如今的基层政府,民 是小数目了。而且,由于花鼓锣子的改造主要是 问艺人开始由之前的“主人”变成了政府指挥下 由一些不熟悉乡民艺术本身的所谓的民间文化精 的演员,民间艺人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这 英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这种改造也是乡 无疑会让他们感到沮丧。于是,在与群众的互动 民艺术在当前的情景中所必须接受的,这就使乡 中,表演者本身存在的“自发性主我”与“社会化 民艺术变得面目全非,也使得民间艺人一时对此 客我”之间的矛盾就更为突出 ,而且很多情况 无所适从。但是,作为花鼓锣子的传承人,他们由 下是社会化客我让位于自发性主我,民间艺人对 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不得不向现实社会妥协, 其印象管理区域松懈,乡民艺术的演出质量大打 “如果只是算经济账的话,我们肯定是不想演的, 折扣。与此同时,由于花鼓锣子一洗之前的乞讨 但是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到我们这辈 面貌,变成现在的“义务演出”,对艺人们来说,虽 人的手里断了。但民间艺人们也不是完全被动地 然演出的地点依旧,但是演出心态已经打了很大 配合政府的行动,他们自身在他们认为合理的范 的折扣。社会生活与舞台相似,也可以将人们的 围内做消极的反抗。比如,在本村以及周围村庄 “表演”活动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因为受 演出的时候,他们会派人提前与那些要求在自家 到当下的一系列的惯习和共识的影响而具有一种 门口演出的人协商好,还是按照以前的“老规矩” 制度化的稳定性,而后台的创造性则相对较 大 。花鼓锣子每年的演出路线相差无几,观众 即收取一定的“卖艺”钱 来,“我们总不能光跟 着政府走,要不我们也太亏了”。如此,表面上他 的变化也不是很大,其“前台”发生的改变很小, 们的演出是义务的,但是实际上,“老规矩”的实 但是发生在表演之后的一系列组织、排练等过程 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随着政府的强力介入, 行也是较为普遍的。 花鼓锣子的“后台”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更多的 五、结论与讨论 政府话语开始添加进来,而那些不利于政府的符 帕森斯提出,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整套“角 号则被剔除出去,所谓的花鼓锣子开始由乡民的 色期待”,它规定了社会中每个成员彼此期待着 艺术转变为单纯的乡民的演出。 要充当的社会角色 。戈夫曼则进一步指出,在 花鼓锣子的这种转变也对乡 土社会产生了深 表演者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如果一个演员 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乡民艺术, 花鼓锣子对区域社会的整合力是显而易见的,但 或戏班想给观众留下好印象,就必须对自己或者 群体的行为进行较为细致的管理,也即“印象管 是随着花鼓锣子的“所有权”由民间艺人转移至 理” 。花鼓锣子作为当地一种较有代表性的村 国家政府的手中,花鼓锣子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 落性活动,在长期而反复的展演过程中,以拜年等 化色彩,开始由文化资源转变为政治、经济资源, 由此承担了更多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及普及功 为旗号,通过一系列的组织过程和幽默夸张的演 出活动,凝聚自然村落,以及更大村落的力量,并 能,国家对乡村的渗透更进一步,而乡土社会自身
本文档为【乡民艺术与乡土社会的变迁——山东莱芜花鼓锣子的民俗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2-26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