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一、 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人类行为的生成与发展变化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儿童期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后天环境中的决定因素。而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儿童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对新情境的应对无一不受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 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一、 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人类行为的生成与发展变化主要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儿童期的生活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后天环境中的决定因素。而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社会化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儿童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对新情境的应对无一不受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或直接影响。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儿童的发展。 其次,幼儿期的儿童虽然也接受幼儿园的教育,但由于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与主要抚养者(父母)在一起的,而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儿童发展的看法等父母教育观念因素,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播下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找出一种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我国心理与教育研究者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认知、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随着家庭互动理论的兴起,学者们认为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儿童和父母的相互作用模式被用于充分解释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儿童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对于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我们看到的实证研究成果还不多见。笔者试图通过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的父母教养方式 ,为现代家庭子女抚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研究也有助于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全面了解,以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合作,从而促进儿童的稳步发展。 二、文献综述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儿童社会化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第一课堂。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众多学者关注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原因。许多学者经广泛地研究得出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是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因素方式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一)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界定的研究 problem behaviors,behavior disorders, conduct problem, conduct di- sorders 即问题行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对于问题行为的概念仍无统一的界定。 1、国外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关于儿童的问题行为,自从1928年威克曼(E.K Wakeman)开展研究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H.C.Lin- dgrem)为代表。比较经典的林格伦的定义为:从广义上讲,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级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问题行为定义为一种持久的、反复发生的、反社会的,或反抗性的行为。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ctric Association)将问题行为定义为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年龄范围、社会道德准则所允许的异常行 [1]为。 2、国内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 国内学者对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 [2]烦的行为。如学生中常见的学业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逃学等等。儿童的问题行为,或称行为问题,是指不被社会所赞同,影响儿童健康发展的行为,如攻击性行为、吸烟、酗酒、 [3]撒谎、多动等等。儿童行为问题(Behavior Disorder),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超越相应年龄所允许偏离正常范围5%-15%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儿童在行为和情绪方面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各种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4]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违 [5]纪、焦虑、抑郁、社会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儿童行为问题是指童年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行为问题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有些还可能成为成年期精 [6]神疾病的根基。 笔者认为,国内外学者们对“问题行为”的理解与定义并无本质差异,只是在表述上有的更为具体。“问题行为”之所以缺乏一致性的定义,主要是学者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对象、内容和研究方法不同;另外,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行为问题的衡量标准也不统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权威性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没有“问题行为”的条目。可见“问题行为”概念的难以界定非同一斑。 (二) 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的,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Daling @ [7]steinberg,1993).儿童学家曾运用直接的观察,调查或访谈等多种手段探究父母教养儿童的行为方式。具体分析,这一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教导方式(discipline styles)和 [8]养育方式(caregiving styles)。 父母的教养观念决定了其采用的教养方式,而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国外学者的研究 [9] 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 nds)。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基本纬度: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他在研究中发现,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定、冷漠、倔强并具有逆反心理倾向。受父母支配的孩子比较被动服从,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让父母来服从自己的孩子表现为独立性和攻击性强。 霍夫曼(Hoffman)等人1970年还专门研究了惩罚这一普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的 [9]影响。他们把惩罚分为强制(Power-assertion)和"爱的收回”(love -withdrawal)两种.强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的体罚冷漠地拒绝、剥夺以及威胁等。他们的研究表明,强制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强制会引发孩子的敌意,同时又提供了一个表达敌意的方式,即父母的惩罚方式无意中向儿童提供了打人的模式。“爱的收回”是一种心理上的惩罚方式,它表示为父母不理睬,孤立儿童、对儿童表示失望等。这种惩罚方式会导致父母与儿童感情的破裂,使儿童体验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和焦虑感。 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两种。由此提出了影响较大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的家庭 教养方式(authoritative parenting)、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authoritiarian parenting)、 [10]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permissive parenting)。根据鲍姆林特对学前儿童的研究表明:权威型家庭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放任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之后,鲍姆林特(1991)把父母教养方式概括为7类: [8] 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专制指导型、非专制指导型、投入型、一般型。 Patterson等学者所作的一系列结构方程模式的研究表明:不良的教养态度和行为与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着因果关系,家长不良的教养态度和行为是儿童发生问题行为的决定性因 [20]素。Mackinnon-Lewis等人认为,不良的父母教养行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儿童攻击、反抗行为:一是强迫,父母和孩子互相强迫对方停止不恰当的行为,却通过父母对儿童的行踪、交友以及活动的不具爱心或不适当的监视,从而引起儿童对他人的不信任和敌意,强化了儿 [21]童的攻击,反抗行为。LaFreniere考察了28-61月龄的孩子内隐问题行为的起源,发现亲子关系可以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子关系比父子关系对学龄前孩子的内隐问题行为影响更 [22]大,尤其是过分依赖母亲的孩子在学龄前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退缩行为。 Bradley考察了母亲有无滥施身体惩罚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发现母亲对儿童滥施身 [19]体惩罚和儿童的问题行为(尤其是外显问题行为)有显著性的相关。结果表明,滥施身体惩罚的家长会受到儿童不良行为的强烈的反作用,同时也把自己的教育作用降到最低,使亲子之间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强化了儿童的问题行为。 以上是西方心理学家采用实证的观察研究,因而其结果有可信性及有效性。但是他们的实验只是局限于研究家庭中亲子关系间的单向的影响,即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较少研究儿童行为如何影响父母教养态度和方式的选择以及外部因素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如父母的性别、职业和受教育水平、特定时期的社会特征和儿童的年龄、性别等特征会影响到父母的教养方式。 2、国内学者的研究 由于我国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都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别,造成在教育方式也有极大的不同,需要探究西方教养方式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我国许多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专家学者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采取各种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发展中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类型,我国学者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不同的类型(白燕,1990; [16]刘金花,1991;万云英,1990等)。关颖(1993)将其分类概括,从亲子之间的相互地位和关系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要求孩子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放任型的父母则对孩子没有要求和行为规范,放弃父母的责任,对孩子发展和生长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民主型的家长则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性,能尊重和听取孩子的意见,既坚持原则又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性,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此外, [17] 杨丽珠等(1992)、王艳萍(1994)也对父母教育方式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与认识。 程华山等研究了上海市区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他们通过对20名4岁幼儿的家长在“权威”和“关爱”两个纬度上得分进行聚类,得出五种教养类型(A、B、C、D、E),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家长教育方式对幼儿动作、智能、社会性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许政援等(1985)与全国十个地区进行协作,用 问卷 关于教学调查问卷关于员工内部调查问卷员工内部调查问卷基药满意度调查问卷论文问卷调查格式 调查了3-6岁幼儿的教育方式与幼儿性格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良好的教育方式对幼儿优良性 [18]格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14]1995年北师大的林磊研究了“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从溺爱性、专制性、放任性、期望性、不一致性、拒绝性和民主性七个纬度对父母教育方式进行评价、定型。他的研究表明,积极型的方式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而其他类型则存在各自不同的缺陷。林磊的研究考虑到了父母教育行为的各个方面,避免了以往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根据单 一纬度得分来划分的做法,从而避免了划分上的绝对性。 (三)关于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 心理学家Bell指出:是儿童的行为模式导致父母采用特定的教养方式。Ste- vens long发现儿童的活动水平可能影响到父母对惩罚方式的选择,当活动量很大的孩子和安静的或中等活动水平的孩子都表现出同样的不良行为时,高活动水平的儿童可能引发父母更严厉的惩 [24]罚措施。Sawin等人的研究发现孩子受惩罚之后作出的反应也能影响父母对惩罚策略的选择,儿童在纪律约束背景中的反应能够调整父母的行为并且可以保存、增加或减少父母的惩罚。当孩子因为表现出不良行为而受到惩罚以后,孩子可能作出以下反应:忽视父母的惩罚;或作出弥补;或恳求父母;或表现出对抗。当孩子不久后再次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父母对表现出对抗反应的孩子选择更为严厉的惩罚,而作出补偿反应的孩子受到的惩罚会比较轻。涫原等人的研究表明,儿童半岁,1岁和8岁时外显的问题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母亲在儿童1岁半8岁时的否定态度;而母亲在儿童5岁时的否定态度对儿童8岁时外显问题行为 [23] 有一定的影响。 [11]2002年北师大吕勤、陈会昌等人用发展的、动态的方法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她们在相互作用情境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研究采用交叉时序滞后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对北京市172名儿童从2岁起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分别在儿童2岁、4岁时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外显的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在儿童2岁时和4岁时父母教养态度中的惩罚性可以显著地预测当时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大量的研究证明惩罚、打骂、羞辱、拒绝、专制和过度保护、包办、溺爱、不问不 [12]管等教养方式造成社会退缩、急噪、任性等问题发生率高。 长期以来,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都被看作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孩子并且影响、调适塑造孩子行为的单向作用过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的多的学者用家庭系统论的观点考察亲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双向影响。不仅是父母通过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儿童的行为特征也反过来影响父母。 (四)对研究的简评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儿童早期,且外显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孩子是家庭教养环境的参与者。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比较关注家庭中亲子抚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对于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带给孩子的行为结果的实证研究成果还是不多见。另外,学者们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问题行为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非常少,也没有探讨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在研究中,没有考虑到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理解。我国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政策,激励着有关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防治儿童的问题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三、论文框架研究 3-6岁儿童问题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及其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宁波市(宁波江北区、海曙区、象山、鄞州)的5所幼儿 园的大中小班幼儿及家长。 2.调查工具:选取父母填写的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来测查儿童的问题行为;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来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 3.调查程序: 在某一幼儿园调查之前,调查者先向该幼儿园领导和班主任讲明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取得他们的支持;随后调查者随机选取该幼儿园不同班级幼儿为调查对象,由班主任负责将问卷发放给家长,填写完后交给班主任老师收集, 12月开始。 然后统一交给调查者。调查工作从2005年 4.处理将资料量化赋值后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2.0对资料进行统计。 (三)研究结果 内容包括: 1、父母的学历及职业情况 2、父母教养方式统计 3、儿童问题行为因子状况 4、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下儿童问题行为因子状况 5、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下不同性别儿童的问题行为比较 6、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下不同年龄儿童问题行为比较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建议 四、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 2005年6月底—8月 选题,确定导师和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下载关于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临床本科毕业论文下载 的大致方向;阅读书籍及相关文献。 2005年9月 确定具体的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书籍。 2005年10月—11月 研读相关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制定论文提纲与调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2005年12月5日向宁波市中山艺术幼儿园和宁波市宝韵幼儿园投放问卷。 2005年12月5日向鄞州东方幼儿园投放问卷。 2005年12月9日向象山县春晖幼儿园和象山石浦中心幼儿园投放问卷。 2006年2月—3月 整理、分析数据,撰写与修改毕业论文。 2006年4月 修改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凌燕,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家庭干预. 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1期 [2]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大拿金大学出版社 1993 [3]管益杰,关于家庭因素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的初步探讨.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6 期 [4]吴汉荣,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与矫治.中国学校卫生, 2004年12月第25卷第6期 [5]王玲风,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自我概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4月第25卷第2 期 [6]陈保平、 刘伟 、谢守付,家庭治疗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杂志, 2005 年第13卷第4期 [7]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98-99 [8]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9月 [9]叶奕乾、杨治良等,图解心理学.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郑福明,主编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3年6月 [11]吕勤等,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 心理学报, 2002,35(1): 89-92 [12]薛慧、于倩、孙莉等,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智力发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中国公共卫 生, 1998年:212-213 [13]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14]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年第4期 [15]王莉,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3):290-297 [16]关颖,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4期 [17]杨丽珠等,家庭心理学.见贾岩主编,家庭建设大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 [18]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279-280 [19]Bradley E.J.@ Peter,R.D physically abusive and nonabusive mothers’ percep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1991.61 of parenting and child behavior. (3)455-460 [20]Patterson,G.R.,DeBaryshe B.D.,@ Ramsey,E.,Oregon Social Learning Center.A , American psychologis-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antisocial behavior t,1989,44:329-335 [21]Msckinnon-Lewis,C.,Lamb,M.E.Arbuckle,B,baradaran,ect.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biased maternal and filial attributions and aggressiveness of their ,1992,4:403-415 interaction.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 [22]LaFreniere,P.J.;Provost,M.A.@ Dubeau,D.From an insesrue base:Parent-child .Early Development and relations and internalizing behaviour in the preshool parenting ,1992,1(3):137-148 [23]Sugawara Masu ,Kitamura toshinori,Toda Mari Aoki,Shima Sato-su,Sato Tatsuya, Mukai Takayu.Development of Problem Behavior;A longitudinal study of Exterma_ The Japaness Journal of lizing Problems from Infancy to Middle-childhood . Development Psychlolgy,1999.10(1):32-45 [24]John Wiley @ Sons,Handbood of child psychology;V.4,547-642 [25]K.Sommerfelt etc.Behavior in term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preschoolers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65(2001)107-121 [26]Peter Muris etc.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fearfulness,and problem behavior individ.Diff.vol.21, NO.5,PP. 813—in clinically referred children Person. 818,1996
本文档为【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07
浏览量: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