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可编辑)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可编辑)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可编辑)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3 新人教版 第三节 鉴赏表达技巧 1.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 ?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1词的上阕...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可编辑)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三 新人教版(可编辑)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3 新人教版 第三节 鉴赏表达技巧 1.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 ?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征,然后对所有意象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如本题中萌发新芽的桑树,孵出幼蚕的蚕卵,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夕阳,晚归的乌鸦等,这些意象都具有春意盎然的共同特征。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第一问,首先要回答词作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解答第二问,则要分析词中运用这种手法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解答第三问,应联系词后注释,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作答。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关了一冬的黄色的牛犊见到青草,欢快无比;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山词人要做坚强的荠菜花,给人以感发和启迪,效果独特。 2.20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 ?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注】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惆怅”意思是伤感、愁闷、失意。联系全词,词人惆怅的原因,既有对世人忙于喜庆而不理解端午的内涵的慨叹,又有对屈原的怀念。“无人解”,在这里是没有人理解。我们要分析的是词人的什么情感、情怀世人不理解。看到忙碌的世人在端午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并没有关注或不知道关注屈原而感到特别伤心,而这种伤感又无人理解,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同时也反映了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表现手法中的对比手法。解答此题要细读全词,分析构成对比的双方。一是世人的喜庆和词人的惆怅的对比,一是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伤感的对比。 【答案】 1?空惆怅: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 对屈原及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方面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表现手法。 ? 1.辨明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为诗歌表达之一。下面介绍几种诗歌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1夸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恨,以及对难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4比兴。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前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晁衡高洁的品德;后句寄兴深微,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 5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五环、玉盘”等。 2.常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其中常用的是抒情与描写。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描写则分为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和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 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作者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3.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想像、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欲擒故纵、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下面选择几种简要介绍: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中“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指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又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曹》中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远含滋”都是在渲染一种离别时伤感的气氛。 4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 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响中寓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5象征。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6反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例如,《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乐景写哀情;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以动衬静,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再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貌似人多,但更能反衬“独酌”的孤独寂寞了。又如,欧阳修《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7虚和实。文艺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像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 的境界。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 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又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也是虚幻之景。 8动静、远近、高低结合。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词中常表现为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对立统一。我国古代山水诗在表现那种清静境界时,往往捕捉某种细微的动态物象或声象来作反衬,更能显出此境之清静。例如,王维的《萍池》诗就是这样写的:“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诗中巧借绿萍的开合来反衬萍池的幽静:在那绿萍靡靡的一汪清池里,当一叶轻舟荡过之后,满池的绿萍渐渐弥合;而岸边拂荡的垂杨却又轻轻地把刚刚弥合的绿萍再度撩拨开了。这满池的绿萍在轻舟与垂杨的拂荡下,一开又一合,一合又一开,萍池显得 如此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绝非一潭死水。静静的萍池,本是很不好写的。而诗人能写到这般幽美,全仗以动显静的功力。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此曲写浔阳一带的秋景时,由近写到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生动活泼、形象细腻,通过铺排,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 面。 1.2010年沈阳调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 ?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 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要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答出“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拟人、比喻”等要点。 【答案】 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2.2010年佛山教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未展芭蕉 ? 钱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诗歌何处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诗歌题目是“未展芭蕉”,而诗句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芭蕉”是诗句中的“烛”“蜡”“芳心”“书札”的本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时需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的特点。 【答案】 示例一: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点燃的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未燃的蜡烛“冷”“绿”,“冷”使人感到那紧紧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绿”则给人美丽的联想。 示例二: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寒中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为寒意袭人的环境所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还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示例三: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 3.2010年安徽安庆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 南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句中有比喻,两句构成对偶。关于感想,与花开花落有联系,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第一问:对偶、比喻。第二问:示例花开花落终有时,“万物兴歇皆自然”;花开之际想花落,“劝君惜取少年时”。 4.2010年天津和平区第二次质量调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问题。 盆 池 ? 韩 愈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小 池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韩诗第二句“拍岸才添水数瓶”用夸张手法写盆池极小。 B.《盆池》的第三、四句写星月无法倒映于池中,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池小。 C.《小池》诗中,泉曰“眼”,流曰“细”,“细流”前着一“惜”字,足见诗人情趣在于精细处。 D.读《小池》诗,联想“接天连叶无穷碧”诗句,同一诗人,笔法不同。 2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简要说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 1等到夜深,明月走掉,再看我这小小的盆池里能够“涵泳”多少颗星星?是说虽小却能“涵泳”许多星星。2先在脑中想像“蜻蜓立荷尖”的图画,再延伸开去,揣摩这幅画的意蕴。3对比鉴赏。一个是从大处去写,“天影青青”“涵泳星星”;一个从小处去写,抓细节“蜻蜓立荷”。 【答案】 1B 2小荷、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立”,两物相依,将自然界的和谐美形容尽致,以自然界的无限生机照亮全诗。 3《盆池》取材小,而诗人从大处落墨,以小见大,用大字面写小景致。《小池》则刻画精细,小荷蜻蜓浓缩为“盆景”,大中见小。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方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方法的运用。 ?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古典诗歌的“形象”是作者意蕴与情感的载体。诗歌形象与作者的心思、情愫、审美倾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 客子”等蕴涵诗人感情的形象,已成了古典诗歌里面失意的“秋士”与“漂泊的客子”的形象代称。 ? 1.人物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同时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丰满人物形象。鉴赏这种形象要注意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交代、情节的展开以及塑造人物用到的各种手法,同时也要注意鉴赏视角??总结人物形象,挖掘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等。 1豪放洒脱、怀才不遇的形象。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高度自信,淡泊钱财,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思想;贾岛《剑客》中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则表现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流露了作者迟暮的心境。古典诗歌中的“迁客”与“秋士”,均属此类。 2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 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则是描写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田园风景使人乐而忘返。 4戍守边陲、建功立业的形象。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张敬忠《边词》“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从“斩楼兰”与“河畔冰开”中不难发现作者在春迟、荒寒的景象中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5独守闺房、心怀凄婉的思妇形象。例如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思妇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意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2.景物形象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战争、农事、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诗中的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鉴赏此类形象,应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以分析画面形、色,动、静,挖掘内涵感情、寓意为重点。 3.事物形象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即托“物”言志,其所托之物就是“物象”,即所谓的“事物形象”。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另外,古典诗歌中的乐曲往往有特定含意、情感,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形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作用。著名的有“关山月”“梅花落”“霓裳羽衣曲”“后庭花”“行路难”等。如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梅花落》就是曲调名。 作者由《梅花落》笛声想像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 二、古代诗词常见意象 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月”意象:?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花好月圆,团圆喜庆。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水”意象:?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时光流逝。如“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 “关山”意象:?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如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历史存在。如“关河梦断”“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的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沉醉田园,恬淡洒脱。如“明月别枝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沉郁思古幽情。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惆怅凄苦悲凉情绪。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梅花”意象。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兰花”意象。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 君子隐士。如: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竹子”意象。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通俗但入木三分,可谓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 “菊花”意象。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草”意象。“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落花”意象。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比如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杨柳、杨花”等意象。“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比如:“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李白的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松柏”意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刘禹锡“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梧桐”意象。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树叶先行凋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比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芭蕉”意象。代指离情别绪,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等。 “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也是利用谐音双关,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的敏锐感觉。 3.虫鱼鸟兽类 “蝉”意象:?品行高洁清高。如骆宾王《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首诗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孤独无助,孤苦无告。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等。 “杜鹃”意象:?孤独悲苦。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如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鸿雁”意象:也叫“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 “乌鸦”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蟋蟀”意象:又名“促织”,在古典诗歌中有“怀念征人”之意。如“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古诗十九首》;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猿啼”意象: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等都是借助猿啼表达伤感情绪的典例。 “鹧鸪鸟”意象:?游子思乡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鹧鸪”还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如“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燕”意象:?燕子因常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酒醒后凄寂惆怅以及浓重的相思之情;?世事变迁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如果说鉴赏诗歌形象是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必由之路,那么鉴赏诗歌的语言则是理解形象的必要手段。诗歌鉴赏只有对诗歌语言进行品评、体味,才能领悟诗歌中景物的形象和寓意,明晓诗歌中人物的情态和精神。因此,学会品味诗歌的语言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基本功。怎样提高自己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呢? 一推敲字词 1.关注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歌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练”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同时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像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啊。 2.看修饰词 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在高考诗词鉴赏中也是被关注的重点对象。其对意象的表现、环境的营造、人物的塑造有重要的作用。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再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两句写少妇 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后两句写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情景,不禁“悔教夫婿觅封侯”,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重视叠词 说起叠词,很自然想起李清照和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这句可以看出,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另外,从感情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冷清清,所以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可见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即加强感情的表达。除以上两者之外,叠词中的拟声词还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 《孔雀东南飞》“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模拟落叶声;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用“飒飒”模拟风声;岳飞《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模拟雨声。 4.追“彩”逐“色”,想像诗歌美丽意境,透视诗人内在情感追“彩”逐“色”,品味表示色彩的词语,赏析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诗画合一的特点。中国文论历来就有“诗画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读者可以透过那些表示色彩和画面的词语,准确地把握和体察作者的感情脉络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而正确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作者用“烟火色”“苍苍”“黑”来描绘卖炭翁的形象。他脸上皱纹深深,布满尘灰,两鬓苍苍,龟裂的双手像木炭一样黑。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语活画出这位烧炭老人的凄苦形象,而他的生活之艰苦,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二赏析名句 诗是文学的精华,诗中名句更是精华中的精华。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名句之所以能成为名句,一般有以下几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1.工于炼字 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追求的一面艺术旗帜。古人十分重视字词的锤炼,有“一字传神”之说。即一字妥帖,全句生辉,甚至是全篇生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所以精光四射,全是因为一个“绿”字出神入化,把春天的气息鲜丽地点化出来;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所以备受赞赏,还让他赢得了一个“红杏尚书”的称号,也是因为一个“闹”字,境界全出,“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 2.巧用修辞 名句的魅力有时来自修辞。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想像大胆、夸张奇特而具有不朽的生命力;“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新奇,浑然天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运用拟人化手法,描绘生动,表意丰富。 3.意境优美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像,将思想感情与作品中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 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有的名句能向我们传达优美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的是博大雄浑的意境;“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表达的是大气磅礴的意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达的是清新淡雅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达的是幽静脱俗、如诗如画的意境;等等。这些句子既能为我们描绘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又能巧妙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因此被人们广为传诵。 4.情感四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句子为什么能打动我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表达了作者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让我们受到了强烈的情绪感染,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5.富有哲理 古诗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一些名句,富含哲理,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再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人们也常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及鲜活的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6.结构特殊 有些名句因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而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使用倒装句式,强调天气变化,引出作者下文寻找避雨之地的举动,语调轻松,让我们如临其境;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罗列意象名词,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营造出特殊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含蓄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修辞方法,二是表达方式,三是抒情手法,四是描写手法,五是表现手法。 1.常见的修辞方法 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可使事物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作银盘里的青螺,描绘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的景象。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 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登高》一诗,从篇章结构来讲,该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使它博得了“旷代之作”的盛誉。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做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做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更进一步烘托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 6对比。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可以使被比较的对象区别得更加鲜明,可以让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鲜明强烈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说出看法。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2.常见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其中常用的是抒情与描写。 3.常见的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岁暮归南山》“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3情景交融。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
本文档为【四川省德阳五中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题三 新人教版(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3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0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