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增长极的“淋下”和“极化”效应——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建德

增长极的“淋下”和“极化”效应——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建德

举报
开通vip

增长极的“淋下”和“极化”效应——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建德增长极的“淋下”和“极化”效应——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建德 —— 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 李建德 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江西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总要受到近邻增长极的影响。 如何使九十年代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并取得最大的总体效应,是我们必 须研究的。 一、基本概念的回顾 上海浦东和江西之间,不仅是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浦东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问 题,实质上是如何解决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规划问题。增长极理论,正是能被应用于中心城 市和周边地区发展规划问题的经济理论。 1...

增长极的“淋下”和“极化”效应——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建德
增长极的“淋下”和“极化”效应——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建德 —— 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 李建德 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江西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总要受到近邻增长极的影响。 如何使九十年代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并取得最大的总体效应,是我们必 须研究的。 一、基本概念的回顾 上海浦东和江西之间,不仅是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浦东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问 题,实质上是如何解决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规划问题。增长极理论,正是能被应用于中心城 市和周边地区发展规划问题的经济理论。 1957关于增长极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经济功能,缪尔达尔在年提出了“扩散效应”与“ 回波效应”这两个概念。不久,美国的赫希曼提出了类似的一对概念:“淋下效应”和“极 化效应”。赫希曼把增长极对经济落后周边地区的积极影响称为淋下效应,而其消极影响则 称为极化效应。分析影响增长极地区对周边地区淋下效应和极化效应综合结果的因素和机制 是我们今天分析浦东开发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功能互动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出发点。 二、影响淋下和极化效应的因素 我们认为,增长极 地区对经济相对落后周边地区的淋下效应和极化效应的强弱受以下 四个因素的影响。 增长极在形成之初与周边地区的势位差还不明显,因此,它对周边地区的购买力还有 限,其向外扩散的投资能力则几乎不可能,它对本地的潜在失业都还没有吸收完;另一方 面,增长极地区的起步总或是拥有交通之便利或资源之富集,因此它对周边地区的人才和 资金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在这个阶段,增长极地区的淋下效应很微弱,而极化效应则已有 相当强度,因此,总的来说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是消极的。随着增长极的发展,其与周 边地区的势位差日益扩大,尤其是当它有能力向周边地区扩散生产的管理技术以及能向周 1 边地区投资时,其极化效应虽然也在增强,而淋下效应的强度则会更快增高。这时就会转折 为淋下效应为主的影响。 可见,增长极对周边保持一定的势位差是强化淋下效应的必要条件。九十年代浦东开 发显然不再属于上海的早期开发,而是经济趋于成熟后的深度开发,所以,应该也可能不过于向极化效应倾斜,应该也可能使上海继续发挥其淋下效应为主的积极作用。 不论是在缪尔达尔还是在赫希曼的分析中,增长极对周边的正负作用都是指市场力量下的自发效应。由于市场失败的存在以及这种失效的影响日益扩大,当代几乎已经没有一个 国家和地区能单纯由市场来导向整个经济的运行了。阿罗指出,市场失效时替代市场的是组织。限定地说,企业、工会、大学、政府等都是组织,在价格体系或市场不能适当发挥作用的领域中,这些组织能够配置资源。在区域经济的功能关系上也是如此。当增长极和周边的经 济势位落差太大时就足以形成一定的动力,或通过企业组织的发展,或通过政府行政的调控,放大市场中淋下效应,减弱市场的极化效应。因此,区域之间实际的功能关系不仅仅是市场力量中淋下和极化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市场力量和组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增长极和周边之间过渡计划时,一方面市场力量中的淋下效应日益强化,另一方面滞后的组织过程也开始运作,这样就会如赫而曼所说,必将出现以淋下效应为主导的转折点。 特殊的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下,中国曾过度地排斥市场机制,不同经济区域之 间的功能关系主要是由政府行政配置而形成的,其运行特点就与市场力量下的效应很不相同了。因此从运行机制来说,上海与江西之间的经济功能互动经历了两个基本阶段。 19491978第一阶段 年至年之间政府以指令性计划为基本形式的资源配置机制时期。 在这期间,市场力量大大地排斥了,但上海作为增长极却仍然客观地存在,对于江西既有淋下效应被放大的情况,也出现了增强极化效应的事例。 淋下效应被放大的突出事例是上海企业和技术工人成批迁移江西。极化效应被增强的 最突出问题则是指令性价格体系的不合理。这期间江西调出省外的物资以原粮、生猪、原木和原矿等为主,并以调往上海为大头,其价格是被大大地压低了的。而日用工业品以调入为主,也已上海为供应的大头,其比较价格又偏高,这就大大地增强了极化效应。由于价格在经常地、大量地发挥着作用,所以这个时期上海和江西之间的经济极化现象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是增强的。 第二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历史新时期。虽然市场运行得还不充分,但毕竟 2 已较多地发挥了作用;虽然价格还没有理顺,但毕竟已迈出了重要的改革步伐;虽然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宏观调控尚不健全,但毕竟已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再加上江西的增长已开始受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淋下效应的影响,已不再仅仅受益于上海这个增长极。因此,上海 与江西的极化过程终于基本结束。 回顾历史我们有理由预期,随着改革的深化,随着市场进一步发育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九十年代浦东开发的效果应该也一定能够对江西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不仅区域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而且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平衡的,甚至也并不是同心圆平均衰退地向四周扩散的。增长极的影响总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影响其周边地区。 1936当水路是主要交通渠道时上海对江西经济的影响也主要通过长江及长江水系发生作用。年浙赣线接通后,长江水系的地位相对下降,而浙赣路沿线地区更容易受到上海开发的影响。这是江西内部各区域区位的变化。 影响更大的是江西本身区位的改变。中国主要对外口岸的变迁曾对江西的区位发生过 1841重大的影响。年以前,广州是我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因此,“鄱阳湖?赣江?大庚岭”商路成为联系中国内地和通商口岸的通衢大道,使江西地位举足轻重。这就是自宋至清 1841初造就江西“人杰地灵”以及在江南处于比较繁华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年上海开埠,江西通道的作用迅速衰微,粤汉铁路接通更使江西的区位处于旁落的境地。此后上海也就逐渐成为对江西影响最大的增长中心。这种情况,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的崛起,并影响到江西的经济时为止。现在,上海作为江西粮食和生猪主要购买者的地位已经改变,广东已取而代之,福建紧随其后。在江西市场上海工业品味列第一的情况也已根本动摇。虽然从总体上对江西经济影响最大的增长中心目前仍然是上海,但相对比重已显著下降。 1997年(北)京—九(龙)铁路的接通和香港的回归,将再一次使江西的区位发生重大改变。它不仅沟通了江西的南北,有利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还使江西与珠江三角洲的联系更为畅通和便捷,更容易受香港淋下效应的影响。在这一态势下,以浦东开发为中 心的上海发展如果在模式选择上不能与江西经济的未来形成互补关系,江西经济很自然地将进一步转向东南和南方。反过来,这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海的发展以及上海在全国的地位。 3 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会有不同的企业组织类型,所以,它与周边地区也就有不同的经济联系特征,并导致了增长极与周边不同的淋下和极化效应。可以增长 极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类型及其强度,归根结底是由它本身所建构的产业类别及其特征所决定的。 三、浦东开发的模式选择 我们分析影响淋下和极化效应的各因素,是要进一步探讨为了实现与包括江西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应如何选择上海浦东开发的模式。 如果把浦东仅仅看成是一个新增长中心的形成,那么,它的初始产业指向就有很宽的选择谱系。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都应该是选择的范围,而工业总会是初始入选产业的主流。因此,开发模式的规范会具有很大的弹性。 但是,浦东新区的开发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开发区的重要特点,即新区不新。这决定了浦东开发模式的相对确定性。一个新增长极的形成只要使中心地区能够比周边地区更快速地增长起来即实现了目的,而不必过多顾忌其淋下和极化效应的强弱。浦东开发则不同,它的 关键是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增长极基础上,如何能够向更高的综合性增长中心转换。因此,浦东开发模式的产业指向应该是淋下效应相对最强,极化效应相对最弱的产业。只有这样的产业指向才能避免新一轮的有增长而无发展,只有这样的产业指向才能顺利完成增长极本身的升级,只有这样的产业指向才能形成增长极与已经发展起来了的周边地区在经济功能上 的互补关系,只有这样的产业指向,才能使浦东不仅是上海的浦东,而且真正成为长江流域的浦东。 因此,浦东开发模式的选择问题就成了怎样的产业具有相对最强的淋下效应和相对最 弱的极化效应。 有一种认识,似乎农业就是传统产业,而增长极的产业就是非农业的现代化,因而并不包括第一次产业。而这种认识并不准确,走出二元经济不仅要发展现代化的非农业,而且还需要改造传统农业。因此,增长极不仅在发展二、三次产业中应处于带头羊的地位,而且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也应该是带头羊。现代农业也会对仍然处于传统农业之间的周边地区产生淋下和极化效应。 但是浦东开发,却不能依靠农业哪怕是外向型农业作为支柱。这是因为不仅上海市这 4 个增长极的产业层次早就超越了这一发展阶段,农业的生产率早就不足以支撑上海的增长和产业的升级,而且周边地区的发展也都超越了这一发展阶段。上海的农产品都是周边地区能够生产而且也已大批量生产和出口的。上海发展这些农产品只会减少周边地区农业增长的机会,具有显著的极化效应,而发挥淋下效应的机会却微乎其微。 相反,浦东开发的产业以非农指向就需要占用大量耕地,使第一次产业相对收缩,这就迫使浦东和上海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削减粮、棉、油以及副食品生产,放弃农业人口口粮自给的模式。上海不放弃农业人口口粮自给的战略目标,不仅阻滞了上海农业的进一步商品化和现代化,也不利于周边地区的农业增长。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必将改革现行的农产品补贴方式;同时,随着浦东开发中三资企业的增加,政府已不应该继续实行这种补贴,把可贵的财政收入通过消费者补贴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上海市农产品价格的完全放开是大势所趋。晚放不如早放。这就会给周边地区的农业提供新的增长机遇。 发展中国家的第一批增长中心通常从现代消费品的进口替代起步。以此,早、中期产业也总是增长极的早、中期产业。上海在这些产业的先行,曾为我国完成基本消费品的进口替代起到了及其重要的增长极的积极作用。但是,面临九十年代的浦东开发,上海与周边地区 的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除浙江和福建外,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都已程度不同地将进入重工业化的工业发展阶段。就轻工业不依赖农产品原料的发展程度看,上海 54.1%虽居领先地位,但其依赖度仍然高达。而加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上海已经落后于江苏和浙江,而江苏的重工业程度也已接近上海。因此,江苏、浙江的第二产业高度化方面已经接近了上海,而其它四省在产业结构上也将与上海趋于同步。这是上海作为一个增长极的领头地位已大大衰落的表现。因此,由于周边地区的长足发展,上海浦东已不应该再把工业作为九十年代开发的支柱。否则就要与周边地区争原料、争市场、争资金,其淋下效应十分有 限而极化效应却十分巨大。 无疑的,对高新技术产业,上海有以浦西颇具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后盾,应该也可以充分发展,并在这个产业层次上建立起新的增长极地位。即使这样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周边地区在这个产业上的增长势头,那也是必要的。而且在这个发展阶段就企图依赖行政协调使上海和周边地区建立完全的互补关系,不仅是困难的,稍有不慎还会以政府失效替代市场有效。保持竞争压力仍是开拓这个层次产业所必不可少的因素。问题是上海已经 有了漕河泾、闵行和虹桥三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就上海本身的区位而言,这三个地区更适宜 5 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所以,浦东新区就不宜再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至少不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开发特色,从而形成对另外三个同向开发区的巨大极化效应。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将一般工业产业全部从上海迁出,这不可能,也不必要。重要的是要随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深化而在组织跨地区企业集团上下功夫,要在把低附加值的加工部分适度转移出去的同时,把企业集团的总部以及产品开发、实验生产、销售和中心决策管理等核心部分和高附加值部分留在上海、留在浦东。此外,对加工业在浦东内环线以外的发展也要避免增长极孤立发展的模式,尽量采取长江中、下游区域整体协调的配置原则,并突出浦东的特点,以面向海外市场的保税加工为主,从而尽可能与周边地区形成互补关系,削弱极化效应。 第三次产业就是服务业。为生活服务的行业是就地消费,并不会对周边地区形成明显 的极化效应。第三次产业的主体是为第一、二次产业服务的行业,它不仅可以为增长极地区 的产业服务,也可以同样地为周边地区的产业服务,并把广大周边地区的净产值转移到增长中心来,它的极化效应一般是以其淋下效应为前提的。因此,当代的增长极主要是以其第三次产业的优势而与其周边地区互补。就浦东开发而言也是如此。周边地区,尤其如江西, 还在完成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农业的双重艰巨任务,离开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尚远,迫切需要一个以三次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增长中心的支撑。周边地区希望通过浦东筹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周边地区希望通过浦东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周边地区希望通过浦东获得高新技术成果。周边地区还希望通过浦东减弱市场的风险。总之,随着这些产业的兴起,浦东应当成为我国东部最大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 综上所述,浦东开发的模式应当是以为生产服务的第三次产业为主导,并在其支持下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 四、浦东开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体对上海的意义 以上,我们是从增长极浦东在再构造时需要尽可能发挥其淋下效应,适度控制极化效应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选择其开发模式的然而,这样的模式对上海自身的发展是否合适的呢? 一个影响更为深远的新产业革命高潮即将来临,浦东开发的着眼点应当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本前提。这些都是毫无疑问的。除此之外呢?有一种意见认为还需要资金,而上海主要还是缺乏资金。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会认为 6 上海不能放弃利润丰厚的轻、纺工业,更不能放弃加工工业的发展,只有以这些工业为支撑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这种认识有道理但并不深刻。我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条件中,最缺乏的是一系列为高新技术的产前和产后服务的三产的支撑。科学技术一般地属第三次产业。中国确实缺乏资金,而且更缺乏把资金转化为风险投资的金融机制。在科学技术转化方面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中国最缺乏的是有效第三次产业。世界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成长的经验也充分地证明了三产的意义。因此,正是为了使上海能在新的产业革命中真正成为中国的增长中心,我们才特别强调浦东开发中第三次产业的核心地位。 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是需要以第一、二次产业为依托的。但是它在单个城市中的发展并不与他本身的第一、二产业呈正相关。上海早在三十年代就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但是其工业基础却是比较脆弱的。香港到七十年代的中后期已经成为一个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然而它的工业产业的层次却并不高。而且,在城市规划中,商业中心很难与相当一部分的工业相容。更重要的是九十年代的浦东开发,更应该也可以以扩大腹地的第一二次产业为依托,而不应拘泥于自身工业的成长,这恰恰是上海发展第三次产业的重要优势之一。 第三次产业,尤其是其中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其经济效益一般要高于工业。就以上海 198910为例,年黄浦区浦西地区金融业,每个职工创利每年即在万元以上,商业(包括 2批发与零售商业)人均创利也高达万多元。而同年上海市工业企业职工人均创造的全部净 1.06产值也不足万元。因此,把发展三产放在最突出的地位,才能大幅度提高上海经济的效益,也最能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准备充足的资金。为生产服务的三产不仅有自身的高效益,而且能为上海的工业企业提供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上海经济的总体经营效果。 更重要的是,目前上海三产还存在服务对象的区域约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浦东的开发,上海日益成为我国东部最大的综合性经济服务中心,随着服务区域的扩大,不仅使更 多周边地区得到有效的三产的服务,同时也就有更多的地区将于上海分享净产值,这就是第三次产业经济效益高的秘密。 浦东开发中第三次产业的重点发展当然存在资金约束,但是更为深层的却是政策约束;资金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策约束的结果。现在关于开发浦东第三次产业的政策不够倾斜、开放度也感不足。比如有关如何吸收外资、内资参与浦东第三次产业开发的具体政策还不尽 7 人意,鼓励三产在浦东发展的政策实施细则至今还未出台;尤其是目前浦东的政策和体制在打破地区的市场封锁和行政分割方面几乎没有大的触及,从而不能使第三产业的活动按经济规律运行,这都导致浦东的第三次产业的发展不得不带着传统体制的特征,在促使浦东的经济体制按国际惯例运行,发育市场方面不能出现根本的转机。 因此,浦东开发突出第三次产业,就触及到传统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能以开发 促改革,从而不仅把上海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更为深化的阶段,也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新的前沿。 上海经济相对地位的衰落归根结底是由于其第三次产业的相对落后。八十年代前期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勃兴,在很大程度上与香港第三次产业的直接支撑以及在其支撑下香港二产向广东的转移分不开的。 因此,上海要重新成为远东中心城市,浦东就必须在产业结构上与新加坡、香港这样的城市同构,而比周边地区大大超前,从而把浦东在产业结构上建设成中国的“第二个香港。”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城市地区的变化轨迹来看,要占据当代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 65%第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十分必要的。而上海距离这个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实在太远了。因此浦东开发真要为中国和上海的发展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就必须在改变中国和上海在第三产业的落后上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我们设想,这个目标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到本世纪末第三次产业上升到占上海国民生 50%65%产总值的,第二步再达。为要实现第一步目标,并假定今后上海的第一次产业以2%1012.4%6%107.4%的年率增长(前年高达),第二次产业按年率增长(前年为), 14.6%1980—1985那么,第三次产业只要以接近年率增长就能实现。由于年的年均实际增 13.1%1985—199013.5%长率为,年为,看来,只要政策对头是可以实现的。按这一发展格 200019902.662.39局,到年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比年增长倍,比前十年的倍更高。而且,这不仅带来大的增长,更有大幅度的发展。当然,这是从上海的格局而言的。如果单从浦东来看,其第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将要高的多了。 五、江西的应对策略 我们已经指出,周边地区的不同区位和不同的政府和企业行为,所感应到的淋下和极化效应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讨论江西的应对策略。 8 浦东开发的淋下效应总是要发生作用的。但江西不能被动、消极地等待,而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强化淋下效应在江西的作用。 1.构基础设施,形成有效区位。 今后十年,浦东开发、三峡建设、香港回归以及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继续领先增长,都发生在江西邻近区域。而浙赣路复线营运和黄金水道的再开发,有利于浦东开发与三峡建 10设向江西的辐射;京九线的接通使赣州到深圳只有小时的快车距离。大大便利了江西与 105香港之间的联系;公路国道路面升级也使南昌——赣州之间的交通大为便捷。我们必须把握这一“八面来风”的新局面。我们必须与上述基础设施的新格局相配套,使他们能更为有效地运作。就面向浦东开发而言,最重要的是加强沿江、沿路配套交通的建设,形成向内地延伸的水路、铁、公路纵横交错的完整交通网络。加快各市县程控电话的发展,以便信息向基层传递。这些都是为了畅通淋下效应发挥作用的渠道。 2.鼓励并组织各地区各厂商直接向浦东的第三次产业投资,使浦东成为江西经济成 长的有效信息源。 第三次产业对周边地区的淋下作用,其核心是信息的产业功能。为了使浦东密集的信息能更多、更及时地向江西传递,并得到充分而有效运用,我们应主动进入浦东。政府要有组织地促使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厂商直接参加浦东三产的投资和开发。其主要形式有: ——在浦东设立各自的贸易办事机构,江西省所有的驻浦东机构和人员分工合作、协调互补,以浦东为窗口扩大内、外贸易;既做一般商品的交易,也要力争更多的劳务输出,还要搞好技术商品的交易。 ——有计划地打入上海浦东的金融市场,参与上海证券交易,在上海为江西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股票,为江西筹集更多发展资金,不论其来源是国内还是境外。 ——在浦东开设江西商品的展销点。不断地适时更新展品,把它作为在浦东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江西、推销江西产品的重要阵地。 ——鼓励江西的第三次产业向浦东直接投资,从旅馆到商店,都可在浦东设点,并向联号、联锁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要去分享浦东三产的高额利润,更在于以它为基点,学习国内外最先进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经营管理思想和办法,真正为江西打开浦东这个沟通内外的窗口。 这些以及其它相关措施,都是要在浦东创设直接面向江西的辐射起始点,以增强对江西的淋下效应。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与增长极互补的产业优势。 9 为了放大淋下效应,不仅要有淋下的源泉和渠道,归根结底还得使淋下作用在江西发挥实效。为此,必须提出明确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有限发挥与增长极互补的产业优势。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浦东开发以及其它发展机遇首先有利于江西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产商品。为了尽可能放大这一淋下效应,我们必须以“农业—工业化”为指导思想,在努力工业化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展一般商品经济的同时,尤其要不失时机地开发外向型农产品,努力依托增长极的三产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并扩大农产品与农产加工品的出口。通过扩大出口来提高江西农业从“种植—加工—贸易”的一体化水平,并以外向型农业作为农业自身的增长极,带动整个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江西的建材资源是富集的。九十年代浦东开发(和三峡建设)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江西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不仅要利用这个 机遇使建材工业进一步发展,更要利用这个机会把农业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建材工业及其产前、产后的各个环节去,把它作为使江西尽早走出二元经济的杠杆。 ——努力提高江西工业的竞争力 。当浦东开发后上海逐步退出某些产业时,江西能进而接替并取得较多的份额。为此,省内不在搞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要采取足够倾斜的政策,坚持以优质畅销产品为龙头的一条龙分工和协作,创建企业集团,合理使用技改基金改造现有企业。 ——加快南昌青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并力争在九江港设立保税加工区,既有利浦东高新技术向江西的淋下提高江西的总体产业层次,也可培育若干次增长极。这些加工区在具体产业上要注意与浦东的互补性。 () 浦东开发的极化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听任其自发运作,而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削弱极化效应对江西的作用。 1.最严重的极化效应就是把江西的人才吸引去浦东。虽然这是一件不可避免事,但是,也确要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地多留住一些江西急需而又想“东南飞”的人才。 ——在政治上、业务上关心信任各类人才,各级领导要做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善于团结他们,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在全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吸引各类人才留在江西,为改革和建设贡献力量。 10 ——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江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提供比浦东更高的物资生活条件,这是能得到理解的。但是目前江西的职工人均收入在国内所处的位置,大大落后于其它经济指标在国内的实际地位。这是过去乃至现在江西留不住人才也吸纳不了人才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合理的劳动报酬是承认人才的社会贡献的重要形式之一,必须下大力气改变江西干部、职工工资偏低、职称控制偏紧的情况。在适度放宽工资总额的同时,还要深化工资改革。尤其是要实现企业的自主分配,使企业工资加速向岗位和技能倾斜,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在保税加工区和高新技术区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允许这些区域的工资水平高出全省水平的若干倍,使它成为吸纳和蓄留高新技术骨干的人才库。 2.在与上海浦东同构的产业中。鼓励企业有计划地积极参加以上海为中心的企业集团。 只有积极参与,力争变市场竞争关系为企业集团的互补关系,才能避免和弱化一 部分极化效应,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化消极为积极。 ——在参与的行业上可以成熟一个参加一个。作为后劲地区的江西,即使在企业集团的组建中难以占主导地位,也应当积极参与。 ——在参与的形式上要顺序渐进、因地制宜。可以参与分割市场的卡特尔,也可以加入流通一体化的辛迪加,但最终要以托拉斯形式的企业集团为目标。 ——在参与的指导上要识大体、顾大局。不要为眼前利益辎铢必较而失去企业长期发展的机会。当前必然要涉及国内市场份额的分配,但最终是为了发展规模经济以争取在国际贸易中的更大份额。 上述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极化效应对江西的影响,有利于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 济协调的发展。 34—49刊载《浦东开发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研究》页 1994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月版 11
本文档为【增长极的“淋下”和“极化”效应——论上海浦东开发与江西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建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15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