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举报
开通vip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呢, 抑郁症:一种持久性的心情低落,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焦虑症:一种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的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不相符。 恐惧症:对一种特定的情景、物体或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从而不得不回避。 强迫症: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常伴焦虑和恐惧。 疑病性神经症:过分地关注自身健康,怀疑身体某部位或某一器官异常,尽管临床检查...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 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呢, 抑郁症:一种持久性的心情低落,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焦虑症:一种持续性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的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不相符。 恐惧症:对一种特定的情景、物体或人产生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从而不得不回避。 强迫症: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常伴焦虑和恐惧。 疑病性神经症:过分地关注自身健康,怀疑身体某部位或某一器官异常,尽管临床检查无客观证据,但总认为患了某种疾病,同时伴有焦虑不安。 癔症:由心理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急发短暂的精神障碍、躯体障碍,但无器质性病症。 神经性厌食:俗称“减肥综合征”,指一种以厌食、消瘦、闭经、虚弱为特点的女性心理疾病。多见于青少年与平时爱打扮者,与追求苗条而盲目节食的不正确做法有关。 神经性呕吐:一种反复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为特点的疾病,常具有癔症性格,暗示性强,女性多见,往往在明显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夜惊、梦呓、夜游、梦魇等。 老年期心理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包括老年人的孤独、恐惧、自卑、多疑、忧郁、失落心理等。 更年期心理问题:常称“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月经紊乱、自主神经紊乱、情绪不稳定;心理上紧张、焦虑、恐惧、敏感、多疑等。 多动症: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行为不良为特点的儿童疾病。 性心理咨询:包括阳痿、早泄、性冷淡、异装癖、恋物癖等。 总而言之,只要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障碍,尤其在意外事故、精神刺激、心理创伤、人际矛盾方面,都应及时求教于心理医生。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优秀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一品牌书、被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的第一参考用书。但遗憾的是,由于版权方面以及一百多万字繁重的翻译量等原因,致使本书一直没有一个中译本。怀着对我国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该中译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另外,与本书教学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系列丰富、独特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工具,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主要课件。 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使用本书学习心理学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获 Lex Hixon 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专长,是美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学分会的会员。从《心理学与生活》这部经典教科书第14版修订时开始,格里格成为该书的合著者。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现任主席。40多年来,由于他在心理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特向津巴多教授频发了Hilgard普通心理学终生成就奖。由他开创的《心理学与生活》这部经典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心理学工作者。在这个最新修订版中,津巴多主动让贤,推举格里格为本书第一作者,其大师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人际交往中的14种技巧 2011年11月15日 分类(人际关系) 来源(邬金亮) 发布人(邬金亮) 浏览(59) 评论(0) 分享该文章复制地址 近期有许多的咨询者问及如何建立好人际关系,我现在把建立人际关系的个人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交际对象。 正确地了解交际对象,是提高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要知道,人一般对自己关注要胜过对他人的关注。一个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南昌不是对别人感兴趣。因此,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对方,而不要凭主观想像去看待对方。 2、与人交谈的技巧。 选择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交谈 技巧的根本,要记住:人们最感兴趣的往往是关于自己的话题,你对谈话是否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因此,与人谈话时,多谈论对方,并引导对方谈论自己,可以使你广欢迎。 3、如何技巧地令别人觉得重要。 每个人都渴望被承认、被了解。所以,人际交往中,尽量使对方意识到其自身的重要性。会使你倍受欢迎。而且你越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你就越受欢迎,对方对你的回报也就越多。应该如何做呢,下面几点仅供参考: A 、仔细聆听对方的话语。 B、赞许和恭维对方。 C、不时提及对方的姓名。 D、回答对方的问题时,稍加停顿,显得郑重。 4、赞同别人的艺术。 要学会赞同别人,尤其是当对方犯错误的时候。智者和会伟人往往都很善于赞同别人。如何学会赞同别人,可参考以下作法: A、将你的赞同说出口。 B、在一此无所谓的事情上,将你的反对埋在心里。 C、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D、少与人争论。 F、有了冲突。要及时正确的处理。 5、聆听的技巧。 聆听越多,你应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呢,下面有几点建议你看如何, A、目光注视说话者。 B、适当的靠近。专心致志。 C、在为不时提问题。 D、不要用别人的话题打断说话者。 6、影响别人的技巧。 要想影响别人,促使别人执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最根本的是要明确别人想要什么,之后,你只需简单地向他们说明:只要这样做,你们就可以获得您们想要的。如何了解他人所欲,要多询问、多观察、多聆听、多努力。 7、说服别人的技巧。 如果你说的话明显地对自己有利,人们通常不会信任你,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要想说服他人,最好不要直接阐述,应该引用他人的话,“借刀杀人”。 8、促使别人做决定的技巧。 A、在能出让别人同意你的理由,要让其相信:执照你所说的去做他们便会受益。 B、让对方在你的两个“可以”中选择一个。 C、提问一些对方只能用“对”来回答的问题,但方式要恰当,要点头示意,并用“您”来引入。 D、让对方知道你在期待其给出肯定的答案。 9、如何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要知道,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决定整个交往过程的结果和基调。所以,留下好的第 一印象十分重要,不妨在你和对方目光接触、开口说话、打破沉默之前,露出你亲切的笑容。笑容,是调动情绪、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良药。 10、批评别人的技巧。 赞美固然重要,批评往往也不可少,对有错误的人,恰如其分地、有技巧地批评,会加深您们之间的关系。 A、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别人。 B、批评要给出理由。 C、批评前最好先来点赞扬。 D、批评要针对事而不要针对人。 E、批评及时不要累积。 F、批评末尾要缓和情绪。 11、赞美别人的技巧。 任何人都喜欢赞美,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赞美他人,首先要拿出真诚的态度,其次要注意赞扬其行为而非本人。另外,赞扬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要空话连篇。 12、感激别人的技巧。 A、要有诚恳的态度。 B、要清晰、自然的表达出来。 C、注视对方的眼睛, D、说出对方的名字。 13、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技巧。 首先要完美自我,给别人欣赏你的理由。其次,要注意下面的行为举止: A、态度要真诚。 B、待人要热情。 C、凡事不急躁。 D、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E、不要攻击别人。 14、发言的技巧。 A、头脑要清晰,对所说的要心中有数。 B、言简意赅,不要啰嗦。 C、注视听众。 D、要说听众感兴趣的话题。 E 、不要摆出演讲的架势。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婚姻观 2011年11月11日 分类(心闻快报) 来源(网络) 发布人(张小飞) 浏览(123) 评论(0) 分享该文章复制地址 中国一代又一代人都普遍“无聊,无趣,无力”,这种气质也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爱情。这种“三无”现象,很大程度得归功于父母一代对子女的控制过多。 1.中国的父母不相信爱情,即使他们当初是由于爱情而结合。他们一定是用势利眼来观察,用功利心来判断。 2.如果孩子是有爱情的,他们必然与父母发生冲突。 3.如果没有与父母发生过冲突,那么,可能也没有什么资格来谈恋爱,先断奶去吧。 4.父母的干涉程度与他们的智商,情商成正比。 5.子女依靠父母的程度与他们的智商,情商成反比。 6.越蠢的父母越爱以“爱”的名义要挟孩子。 7.越蠢的父母越会固执地以牺牲孩子的爱情来满意自己的虚荣心。 8.父母的虚荣心与父母的愚蠢程度成正比。 9.多数父母是将孩子当成零存零取的投资方式,而与孩子恋爱的另一人,他们一般也视为利润,利润率不高,投资人就不高兴。 10.多数父母不知妥协,折衷为何物,他们控制了第一步,就会控制每一步。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10)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 2011年9月21日 ] 【大 中 小】【提问】【纠错】 第十章市场调研的实地观察方法 一、直接调查法中可以分析归纳为三种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互联网方法)。 二、观察方法及特点。 观察方法是在现场直接观察或利用各种仪器观察被调查者行为或现场事实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特点:被调查者在被调查的时候,并不感到自己正在被调查。市场调查方法:外型观察、店铺观察、流量观察。 三、实地观察方法的手段。?痕迹观测方式。?仪器仪表手段。?亲身经历法也要有规范过程。 “神秘调查法”就是一次规范了的亲身经历法,主要用来检验服务质量。做法是,依靠那些经过专门培训的神秘顾客,要求他们详细记录他们购物或接受服务时发生的一切情况,然后填写一份仔细拟就的调查表。 四、实地观察方法的研究工作。 ?观察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观察记录。市场调查的观察方法一般被认为是定性的研究方法,首先是整理笔记。观察后应当以观察记录为线索,回忆整理出详尽的笔记,保留一份标明日期顺序的笔记。 ?实地观察方法的分析与思考。?实地研究者的四种角色。完全观察者、参与观察者、观察的参与者和完全参与者。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7)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 2011年9月21日 ] 【大 中 小】【提问】【纠错】 第七章市场调研用预测方法 1、市场预测就是在全面了解市场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2、运用逻辑和数学方法,3、预先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描述和量的估计。4、市场预测的基本要素 ?信息:一类是未经记录或未经处理的资料,是不完整的,甚至带有主观部分。另一类是经过记录和整理的资料,这类信息是进行预测的科学依据。 ?方法:是在预测的过程中进行质和量的分析时采用的各种手段。 ?分析:一是理论上要分析结果是否符合经济理论和统计分析的条件;二是在实际上要对预测误差进行精确性分析,并对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进行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 ?判断:对预测结果的采用与否,或对预测结果依据最新的经济动态所作的修正都需要判断。 三、市场预测的步骤。 ?明确预测的目的和要求;?搜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预测分析和修正;?写出预测报告。 四、定性预测法 ?经验判断预测法。 ?个人经验预测法:是指凭借个人的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对预测对象未来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的判断。 个人经验法主要根据相关推断原理、对比类推原理、平衡关系以及比例关系进行推断。 1相关推断法是从已知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指标的发展变化趋势,来推断未来发展的一种推断方法。 2对比类推法是把预测的经济现象或指标同其他相关类似的现象或指标加以对比分析来推断未来趋势的一种方法。 3平衡分析法是个人经验预测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4比例分析法是利用某项指标在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或比例系数,推算出未来发展趋势,或者从已知某项指标的比例关系,推算出相关的指标发展趋势。 ?集体经验预测法。通过有关人员共同座谈讨论,交换意见,提出预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集体判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个人预测的局限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但是在讨论中容易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复习资料(7)_第2页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 2011年9月21日 ] 【大 中 小】【提问】【纠错】 ?专家意见法。 又称专家会议法,是根据市场预测的目的和要求,向有关专家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通过会议的形式请他们对某一经济现象及其前景进行评价,并在专家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综合他们的意见,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量的推断。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小组法或专家意见征询法。是以匿名的方式,轮番征求一组专家各自的预测意见,有3个明显特点: ?匿名性。在整个预测过程中,参加的专家并不直接见面,彼此间不发生横向联系。由组织者采用书信形式,背靠背地分头征求意见;?反馈性。专家征询法不是一次作业,而是采取多次轮番征求意见;?量化性。 五、趋势预测法:又称时间序列预测法,是将历史资料和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成一系列,根据时间顺序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方向和趋势,将时间顺序外推或延伸,以预测经济现象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 ?直线趋势预测法:?平均数法:?简单平均数法;?加权平均数法;?移动平均数法;?指数平滑法 ?季节变动趋势预测法。 六、回归分析预测原理 ?相关关系。亦称非确定性关系。它是指变量之间相互关系中不存在数值对应关系的非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按照相关关系的性质,有正相关和负相关之分;按照相关关系所包含的变量个数,有单相关和复相关之分;按照相关关系的形式,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按照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还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不相关等多种。 ?相关分析。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用相关系数或相关指数来衡量,相关系数用“r”表示。 ?回归分析。用于表明一种变是珠变化,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即有着“前因后果”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 心理学基础常识:倾听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 2011年8月10日 ] 【大 中 小】【提问】【纠错】 咨询最重要的就是倾听。心理咨询师要用全身心来倾听,脑子要不停的打转,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间插少许的提问,使求助者逐渐意识自己的症结所在,而不是直接告诉他问题出在哪里。心理咨询师的有效倾听,让求助者有机会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化解他的症结。 在一次谈话节目中,一位女性听众咨询自己为什么老是学不好英文,不能跟外国人士很好的交流,而她的专业又恰恰是医疗英语。在经过交流后才发现,这位女士因为当初一段美好的跨国恋情被阻断之后,出现了一种抵触的情结,不愿意再说英语,尤其是不愿听到外国异性对她说英语,实际上她碰到的是一个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全心的聆听求助者的倾诉,要聪明的问问题,要关注她自己意识不愿意承担的那部分,而不要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树立自己的业界权威上。 还有一种是,咨询人员听到求助者说自己好一点了,就高兴,觉得自己有能力。其实,这时候很多心理咨询师不明白,求助者正在为他服务,这是求助者特别容易办到的一件事。心理咨询师就像家长、老师一样,求助者希望让心理咨询师高兴,这样心理咨询师才能对他好,他才能得到关注。所以,求助者就让心理咨询师高兴一点。 还有的心理咨询师很容易在咨询过程中把求助者的问题与自己所学的心理学概念联系起来,给求助者贴上标签,似乎在证明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是“走神”。 在与求助者探讨问题时,心理咨询师很容易把应该放在求助者身上的关注转移到了求助者所说的“我想使孩子(或其他人)改变„„”上,这时需要让求助者明白,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他本人。比如,一位母亲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很焦虑,此时心理咨询师应该抓住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其实夫妻、母子的关系就像在跷跷板上,母亲想改变儿子来平衡跷跷板,心理咨询师要告诉她,她并没有办法去改变儿子,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儿子行为的反应,这样儿子才有可能改变。其实这根本不应该是母亲担心的事情,母亲应该后退,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去体会、经历生活。 倾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心理咨询师要把所有的精神全部集中到眼前需要帮助的人身上,避免偏离主题。 心理学基础常识:马太效应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 2011年8月10日 ] 【大 中 小】【提问】【纠错】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未出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一顶接一顶地飘来,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其积极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的进步和科学上的突破还真与“马太效应”有点关系。 心理学基础常识:行为塑造法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 2011年8月10日 ] 【大 中 小】【提问】【纠错】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 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例如,海豚钻火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面板上回答提问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体验等。这些复杂的行为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得来的。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 例如,要训练一只鸽子按训练者开亮的色灯颜色去啄击标有相应颜色字样的木牌,训练者通常要设置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在一个小房间的天棚上安装不同颜色的色灯(如红、黄、绿和兰色灯),在房间的一侧立放着一块木板,木板的后边的木槽中盛着食物。还要准备四块白色小木牌,上边用黑墨水分别写着红、 黄、绿、蓝四个字。 训练者可以通过下述步骤使鸽子学会按出示的灯光颜色啄击标有相应字样的木牌:(1)将一个小木牌(如写有“红”字的木牌)挂到木板上,把一只禁食8—12小时的鸽子放人小房间内。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使鸽子学会通过啄木牌而获取食物。(2)待鸽子已牢固地掌握这一工具式反应后,加人辨别刺激:只有在开亮红灯时啄木牌才出现食物,使鸽子“明白”开亮红灯是通过啄木牌取得食物奖励的条件。(3)增挂写有“黄”字的小木牌,使鸽子学会在黄灯开亮时啄此木牌以获取食物,红灯开亮时啄原先的木牌得到食物,不开灯时或开灯时啄错木牌都得不到食物。(4)再增挂写有“绿”字的小木牌,训练鸽子在开绿灯时啄此木牌获得食物,同时巩固对红灯和黄灯的习得反应。(5)最后将写有“蓝”字的小木牌也挂到木板上,使鸽子学会在蓝灯开亮时啄此牌,并继续巩固以前学会的复杂反应。这样,鸽子就逐渐地学会了一整套复杂反应,一种新的行为型式就被建立起来。自然,这整个学习需要坚持很长时间,每一步骤又需精心地再细分为若干小步骤,每一小步骤都有自己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都为最终的目标服务,是逼近和达到最终目标所必需的。 人类具有比动物高得多的学习能力。就人类的学习能力来说,许多新行为甚至无需通过复杂的行为塑造过程即可直接掌握。然而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不等于就一定能掌握新的行为型式。关于人类学习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的效果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例如,动机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使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和适当的动机,也不是想学什么就能学会什么。掌握新的行为型式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何况人的许多新行为型式的建立往往意味着必须破除旧有的、习惯的行为型式。一个人的习惯行为,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或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是不易一下子消除的;新的健康的行为型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便形成;更不可能一经出现便巩固下来、成为个体生活风格的一部分。在临床上,病人的新的健康行为必须在逐渐摆脱不健康行为(疾病行为)的同时一步步地加以培育和 巩固;这就需要采取许多措施以促进这一过程,行为塑造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临床上行为塑造法的采用,要求治疗者与病人一起首先确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而后选好为实现此最终目标所需要塑造的靶行为、选好塑造的起点和逐渐逼近最终目标应采取的步骤与每一步骤的子目标。此外,还需要确定达到每一个子目标的有效强化物或奖励,。强化物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社会性奖励, 只要它们对病人有吸引力。 例如,对于一个由于长期进食过多和少活动而患肥胖症的病人,他虽然有减肥的强烈愿望或动机,但要实现这一愿望就必须改变自己不健康的行为、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行为塑造法帮助他实现减肥的愿望。对于这个病人来说,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恢复正常体重,达此目标的最切实可行的手段是降低进食量和增大体力活动量,因此进食和体力活动是我们要加以改变和塑造的靶行为。我们可以将病人现在的每天平均进食量和体力活动量作为起点或基线,分几个步骤减肥。开初阶段可以将他每天的食入量和运动量作为是否给予强化的依据。如,凡是食人热量比前一天减少20卡或者散步距离比前一天多50米,就给予表扬或奖励,否则不予强化。之后随着塑造过程的继续,逐渐提高奖励或表扬的行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自然,随着行为标准的提高,强化物也应当越来越对病人有吸引力。到了塑造过程的后几个步骤,强化的标准应逐渐变为实际的体重减少量。比如说,凡体重较前一周减少500克便可得到1张游泳票,减少量达1000克得到1次游园机会,等等。这样,通过系统地强化病人的合乎要求的行为、撤除对不合要求行为的强化, 病人就能逐渐地学会健康的行为型式,恢复正常体重的目标就可实现。 行为塑造法的应用不仅要求病人的积极参与,而且也需要所有有关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的接近或朝着最终目标的变化能得到及时而又适当的强化,并使病人的行为愈来愈逼近最终的目标。关于人和动物的实验研究表明,那些被部分强化的行为比连续得到强化的行为更难以消退。因此,在新行为塑造过程的后期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减少强化的次数或延长强化的时间,以便提高病人塑造健康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也需要注意避免强化原则的无意误用。当病人在某一步骤未达到规定的目标时,治疗者和家属对此的过分注意或关切反而会强化病人的退步。要知道,对于一些病人来说, 能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便是他期望得到的最好奖励。 行为塑造法主要涉及到强化原则的应用,强化原则在新行为习惯的培育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有时候治疗者可能希望也同时采用惩罚的方法处理病人在新行为塑造中出现的退步。如果用得适当,这也未免不可。例如,让病人想象自己臃肿笨拙的样子或并发心脏病将造成的恶果。这样做时,要注意同时给病人以鼓励, 防止一退再退。许多研究表明,对于消除病人的不良行为或退步,惩罚的效果是不肯定的。 心理学基础常识:苏东坡效应 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 2011年8月10日 ] 【大 中 小】【提问】【纠错】 这是一个古代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又为他剃光头,然后 逃走了。解差醒来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 “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 “我在哪里呢?”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面这个故事可不是杜撰的笑话了—— 本世纪初,有个叫拉赛尔?康维尔的美国牧师,以“宝石的土地”为题在美国巡回演讲。他的演讲使整个美国卷入了激情的漩涡。据说他举行了多达6000次的讲演,其内容如下;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弗德的富裕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时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穷困而死。可是,此后就有人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康维尔引用这个真实的故事,并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人们向他所寻求的,恰恰是自己手中的东西。 在此,请你理解:自我,也就是这么一个“陌生的朋友”,既十分熟悉,又常常令人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然而往往熟视无睹,似乎远在天边,神秘缥缈得很。 这是一个对“自我”的认识问题。 自我,是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产生的,自我的形成与发展又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个体的自我,就它的最广的含义说,是一切个体能够叫做“我的”之总和。它不但包括个体的躯体、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而且包括所有与个体有关的存在物,如个体的双亲,配偶,子女,亲戚、朋友,个体的成就,名誉、财产和权力等。这一切使个体对自身的存在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体验。狭义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感知与控制的脑的机能活动。自我是个体心理的特殊形式,是人脑对个体自身以及对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能动反应。就自我的成分而言,自我可相对区分为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即:物质的自我(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社会的自我(个体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精神的自我(个体能够感知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这是个体自我的核心之所在)。总而言之,自我是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动。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个体的活动离不开自我,自我客观地存在于个体的活动中。自我对于个体的活动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因为个体的自我作为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与发动者,它可以使个体的活动具有独特性、一致性与共同性。不同的自我优势,会引起相应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进而去寻找理想的自我实现。所有的自我行动,都是自我的外现,其意义在于保持个体的心理平衡,使个体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和谐。从角色扮演这个角度看,角色的本身虽然决定着这一角色扮演者个体的共同轮廓,但是它不能决定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活动和行为。因为每个角色扮演者的个体行为活动,都取决于个人掌握角色和使其内化的程度,而内化的过程之本身又受到角色扮演者个人一系列的自我认识,自我态度,自我心理特点的影响。 “谁象命运似的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诗人泰戈尔曾经这样说过。完全可以这样说:同样一种角色的扮演者,其扮演的水平和质量因人而异,甚至有的呈现高低、上下的迥然不同,究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自我”这两个字上来。 对自我的认识,如同观察所有事物的方法一样,自然不妨近些,再近些。潜入海底,可证龙宫之虚;登上月球,更信玉兔之无。倘远远一瞟,雾里观花,隔岸看戏,就很难认清真面目。然而近观,也并非一味地越近越好。对此,有人比喻道,犹如看画,从一定的距离与角度看去,齐白石的虾趣图真是形似而神似,栩栩如生。但是,倘过于贴近去看,又只盯住一处,满眼不过几个墨团,便无甚意趣了。看画如此, 看人亦然。鲁迅先生说人是怎样的美人,倘用放大镜照她搽粉的臂膊,也会只看见皮肤的褶皱及褶皱中的粉和泥的黑白画。名作与美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常的作品与普通的人们了。对自我的认识,也很有这种太远了不行,太近了又不行的境况。 这就用得着苏东坡的一大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明就站在这个山中,却偏偏不识其真面目。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这就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效应”可不是“天外来客。它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自从一位美国控制论专家创立模糊集合” 理论以来,以模糊集合论为核心的模糊理论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之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石蜡从固态变成液态,也会经过明显的中介过渡。客观世界就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斗争之中发展的。对自我的认识也是如此。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反映在人的大脑之中,便产生了概念上及思维上的模糊性。由于人的思想往往不能全面地、精确地反映客观,这就常使人脑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大于客观模糊性;又因为人类还具有自己的伦理、道德,意识、情操,这又使得这一人文领域的模糊性变得更为复杂。 一方面,角色扮演者对“自我”的认识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又使得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增添了难度。鉴此,“苏东坡效应”无疑给我们敲起了警钟。 这当然不是要我们被“苏东坡效应”牵着鼻子走,向“自我”甘拜下风,只好让对“自我”的认识模糊下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在“苏东坡效应”敲响的警钟声中,我们应该听到的是这样一种召唤:保持警觉,切勿盲目,力求对“自我”认识得全面些,清晰些…… 办法总是有的。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是深入“此山中”探幽微,跳出“此山外”览全景。概而言之,就是要从微观和宏观这两个“视角”的“结合点”上对准“焦距”。 在这个方面,国内外诸多社会心理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很可以给我们认识“自我”开开眼界的。 日本一位专家建议你,不妨把你的头脑比作是你的思想的广播电台。这个广播电台用两种差不多功率的频道向你播送通讯。一个是P频道,另一个是N频道,请你看一看这两个频道的工作情况吧。比如说,今天,你的上级领导把你叫到他的办公室里,和你一起检查了你的工作。他基本上肯定了你的工作,同时也为改进工作提出了几项重要的忠告。晚上你回到自己家里,自然要想起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把频道对到N,“播音员”大概就会用如下的腔调向你说:“要当心!他想要整你呢~”可是,如果你把频道对到P,“播音员”就会这样说: “他对你的忠告是正确的,照着去办,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他对你是一片好心……”在这种情况下,你听哪个频道的话,其心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请务必记住,如果长时间把频道对到P或者N,就会愈发被它吸引,改换频道就会愈发困难。 你头脑中存在的这两个“频道”,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主我"和“宾我”。你与其他角色扮演者发生角色互动的同时,也需要自我的内向交流。当“宾我”向“主我”发出行动的命令时,“主我”或是唯命是从,或是拒不执行,当“主我”向“宾我”就某事提出质疑时,“宾我”或是对答如流,或是闷声不响。人们常说的思想矛盾、自我斗争,就是“主我”与“宾我”所产生的对立状态。 而这“主我”与“宾我”在开展“自我内向交流”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三种自我状态,即“长者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太”、“幼者自我状态”。这种种自我状态,是指在相互关系中占优势的某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与某个人的实际年龄并无联系。“长者”代表着社会的继承性,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父母的地位对待子女的状态,其姿态特征,表现于对人采取批评教育等行为,表现为“长辈”的训诫,还表现为向他人提供庇护,保卫和保护。“成人”代表了现实的行为,这一自我状态的目标在于客观地收集来自外界的信息,支配着人有秩序地、理智地,与外界要求相适应地行动,并作出冷静的估计,对一切事物作出公允的评判。这就是说,“成人自我状态”是指象成年人一样地理智地考虑和处理问题的状态,其特征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常用商量的口吻,决策时较能深思熟虑,办事合乎情理。那么,什么叫“幼者自我状态”呢?“幼者”表示人的直率情感。这一自我状态,是指以小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表现为儿童特有的一切冲动性(轻信、娇气、异想天开以及任性调皮,气量狭小等等),表现为对周围世界的直率态度(相当天真),表现为幼稚行为(顽皮,浮躁等等)。这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对你具有暂时的或长期的优势,并使你产生与之相应的感觉、思考与行动方式。换言之,你本来处于年龄上的成人状态,但你有时也可能从幼者状态的观点出发,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并采取行动(典型的言语和思想是:“我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人人都该夸奖我”、“我是一个弱小的人,所以人家才欺负我”),或者以长者状态来看待世界(“应该帮助别人”、“任何人都不可轻信”)。 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这个“长,成、幼”的三位一体。就个人而言,最为理想的应该是让这三种状态处于正常化之中,就是说,要根据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要求,表现出你的哪一种自我状态。 于是,你的“自我”成熟与否也就在此显露端倪了。一般说来,自我认识的透明度与自我的成熟程度是成正比的,对自我认识得愈清晰,其自我的成熟程度就愈高,反之则低。
本文档为【随着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3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