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举报
开通vip

亚当斯密小序   一直以来,都想把管理学课程里面的人物写一写。一是为了系统地整理和重温当年所学,不至于荒废了专业知识;二是想查遗补缺,看看当年逃课偷懒,自己到底漏了多少东西,浪费了多少政府英镑。三是回忆起读书时,鬼佬挺逗,商学院的学生第一天上课就自己分组,哥几个自己抓阄抽签,抽到了相同的管理学家的名字的纸条就分到同一组。我分到了“Chester·Barnard(切斯特.巴纳德)”组,结果还跟同组的英国白人同学Tom套近乎来着:“哇,我们住的precinct公寓就在Chester Road上啊!能够以他的的名字来命名这条路...

亚当斯密
小序   一直以来,都想把管理学课程里面的人物写一写。一是为了系统地整理和重温当年所学,不至于荒废了专业知识;二是想查遗补缺,看看当年逃课偷懒,自己到底漏了多少东西,浪费了多少政府英镑。三是回忆起读书时,鬼佬挺逗,商学院的学生第一天上课就自己分组,哥几个自己抓阄抽签,抽到了相同的管理学家的名字的纸条就分到同一组。我分到了“Chester·Barnard(切斯特.巴纳德)”组,结果还跟同组的英国白人同学Tom套近乎来着:“哇,我们住的precinct公寓就在Chester Road上啊!能够以他的的名字来命名这条路,这个家伙估计真牛叉!”结果Tom白了我一眼,没说啥。我当时就估计:挂了,闹笑话了!回宿舍上网一查,原来Chester这个名字也是英文里面常用的男子名,和我们的阿明,阿强差不多,我傻乎乎地认为这条路是因Chester得名,谁知此Chester非彼Chester,无怪乎Tom同学就差没用古天乐同学的招牌手势“鄙视你!”来招呼我了。自此以后,看到这些管理学家们的著作时,八卦心理尤其严重,老是在想着,他们是到底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咋想出这些东西的呢?这些个人精啊!各自从自己的角度把人心和人性分析得也忒透彻了吧!于是,渐渐有了写写他们的冲动。     回国之后,事物缠身。各种事情得意的、失意的一件接一件地来,压得自己差点喘不过气。久未动笔,脑袋快不灵光了。不过这段时间经常混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看到了高手们写的《广东十虎》、《袁世凯和民国不得不说的糗事》、《帝国Boss的打架史》,与这两年风靡一时的《明朝那些事》的写作风格一脉相承,正是我喜欢的历史写法,让人忍俊不止。那么咱也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把,完成一下当年的心愿吧!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才疏学浅,以下文中可能会有诸多春秋笔法以及没有经过严格考证的东西,各位看官看后拍砖手下留情。毕竟,史学界有一句话:落笔即主观。再客观的历史,人写出来都会带着自己的理解和痕迹。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第一章 亚当斯密(一)     说起亚当斯密,我们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位老大的旷世巨著《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的确,因这部著作,使得后世的经济学家们如同黑社会对关二爷一样,把老亚当成了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来顶礼膜拜。     但是,当管理学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并日益壮大之后,管理学界对老亚的感觉却很微妙。一方面,很客气地把老亚当作经济学的大佬先哲,另一面却并不把他当成管理学的圈里人。管理学学者认为亚当斯密不是管理学家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老亚在《国富论》书中激烈抨击国家对市场的干预,换而言之就是反对管理,因为他认为一管理就会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造成阻碍,使得这只手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下子,经济学学者们看着管理学从经济学领域跑出来另立山头本来就很不爽了,可居然还胆敢不承认老亚是总舵主,那还得了?不教训你小样的你还来劲了!     能够想象到,如果是在学校里面,经济学学者一定会摆出一副嫡传大哥的样子,拍拍管理学学者的肩膀说:“小弟,看来你读老大的Book好不仔细啊!老大是强调了市场的自由,但是这个自由不是绝对滴!因为老大在书里同样说了,在市场有垄断出现以至于影响了公众利益的时候,作为政府,其职责之一就是要干预这些垄断,使国民的一些基本权利不受影响,比如医疗,邮政等基础行业。这种干预难道不是管理吗?上课不认真,老是惦记着抓前桌芭芭拉的小辫,这下好了吧!老大这么重要的话都忘了!”然后对天作无可奈何状,“总舵主,还是你的嫡传弟子好啊!看看这些旁系弟子真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祖宗都忘记了!”     于是,经济学学者们和管理学学者们开始了你一标枪我一匕首地相互开骂和斗争,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这倒不是坏事情,因为经过百年发展,经济学和管理学都已经发展成了平行的两个分支,无论管理学的老大是不是老亚,《国富论》是不是管理学的滥觞,只要都能为和谐社会做贡献,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指导,那就是好事情。如同当年青帮脱离于洪门,都是混黑社会的,能大块吃肉,大碗分酒,顺带着能做点劫富济贫的好事就功德无量了。何必动不动就是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这么严重呢?打打杀杀的不好哈! 亚当斯密(二)     伟人之所以伟大,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让我们来看看亚当斯密的生平,尝试着从他的生活、工作环境琢磨一下这位大师的成长轨迹吧!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Adam Smith,这点西方和中国文化有很大差异,西方越是纪念敬爱的人越是给后代取同样的名字,而中国却是一定要避开几代以内长辈的名讳以示尊敬),做过律师,军内法官以及海关官员,在小亚当斯密出生之前几个月就去世了,因此,小亚当斯密是个遗腹子。母亲玛格丽特.道格拉斯(Margaret Douglas)来自法夫郡一个大地主家庭,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一般说来,缺少父爱的孩子性格相对会缺少阳刚血性的一面,孤僻害羞、恬退隐忍,但好处是比较敏感细心,思维缜密,而这常常是做学者的天资。     亚当斯密从小是个瘦弱的孩子,四岁时,有次老妈和阿姨带着他回外公家。可是路上,粗心的老妈和阿姨看到街边琳琅满目的橱窗就走不动道了,光顾着逛商店挑漂亮衣服,一时间没留神把小亚同学给落在上一间商店的门口(这什么老娘跟阿姨啊!?),结果可怜的小亚同学被路过的一群吉普赛人拐走了(看来拐卖儿童古今中外都有),等老妈和阿姨满意地挑好了衣服,忽然回过神来发现小亚当不见了,狼狈地鞋都没穿上就跑出店外满世界找孩子。还好,旁边一位绅士听到她们的哭喊,告诉她们前面有个吉普赛女人抱着一个哭闹不休的孩子走了10多分钟了,姐俩儿赶紧玩命地向前追赶,不久,那个吉普赛女人看到后面有人追来就把孩子丢下落荒而逃,于是可怜的小亚同学一脸无辜的回到老妈身边。     每每看到这一段小插曲,我都好奇地想,NND,是不是这一次神奇的经历使得亚当斯密脱胎换骨,成就了伟大的头脑呢?因为历史上,吉普赛民族是个神秘的民族,以流浪为生活方式,大篷车开到哪里,就到哪里卖艺耍杂技谋生,当然最招牌的还是吉普赛神婆巫女的占卜术和通灵术,保不齐当时这位拐卖业务不精的吉普赛女人还真给小亚当施了点法术咒语啥的,不然后来的小亚同学咋会这么牛叉,脑袋瓜子这么好使。     说句题外话,欧洲人从古至今对犹太和吉普赛两个民族的态度均不是太好。大概是因为犹太人有经商的天分,不过做生意比较奸诈狡猾,而且有点为富不仁的味道,所以,大文豪莎士比亚多部著作里面贪婪而吝啬的反面形象都是犹太人,最典型的就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至于吉普赛民族,我们从小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的都是那种浪漫洒脱,篷车天涯的唯美形象,不过这种《人民日报》的写法和欧洲人的真实看法截然不同。当年在欧洲读书时,和本地同学聊过吉普赛人的话题,他们普遍说吉普赛这个民族很令人讨厌,男人都是小偷,女人多是妓女。大约是因为生活所迫,吉普赛人流浪时,在卖艺、杂耍、占卜无法糊口的情况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做了些偷鸡摸狗、有偿服务之类的事情。不过有趣的是,欧洲人在生活中遇到吉普赛人大都敬而远之,因为害怕吉普赛神秘的诅咒会给自己带来不详。所以,我比较揶揄地相信,虽然拐带孩子跑起来不精通,不过给小亚当施点咒语催眠好抱走的本事对于吉普赛女人来讲还是绰绰有余的。嘿嘿,弄不好这次历险如同金庸小说中男主角机缘巧合打通了任督二脉,让小亚当的脑袋瓜子提前开窍了也不一定! 亚当斯密(三)   1730年,7岁的亚当斯密就读于寇克卡迪市立小学。7岁读小学不算啥稀奇事,可是又过了7年,小亚同学开始彪悍地秀出他的牛叉人生。1737年,14岁的小亚考上了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学习数学和哲学,1740年,17岁的小亚同学又考上了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中号称政治家摇篮的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读了6年文学和法学,持续获得多项奖学金。撇开小亚后来令人称颂的成就不谈,单单14岁就上大学这一点,已经够无数世人给予他神童和天才的美誉了。想想在当时,估计他家附近市场的卖菜小贩们都会议论纷纷。   白菜彼得:"都听说了吗?后街玛格丽特的儿子小亚牛叉啊!14岁就考上格拉斯哥大学了!"   土豆乔治:"哇!小亚真厉害!小亚他娘厉害啊!"   猪肉约翰:"喂!你这句话乍听起来像骂人啊!?"   洋葱南希:"快别瞎说了,土豆乔治是说亚当斯密的老娘玛格丽特厉害,生了个这么厉害的儿子!"   是啊,我也纳闷,都是娘生的,可是小亚他娘也太会生了吧!;)   有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小亚同学太有个性还是咋的,他和牛津大学有点相互不待见的意思。一般人对牛津大学都是高山仰止的态度,可是亚当斯密却不怎么尿这所牛叉大学的名号。因为从他存世的文字片断中看到,他是这样描述牛津大学的:"我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了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在牛津的时期对我后来的毕生事业没有多少影响"。而牛津大学当年似乎也不怎么看好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后世有学者对贝利奥尔学院当年食堂帐簿所做的调查,充分证明了小亚同学确实获得的牛津大学的学士学位,因为不同学位的学生得到的饭食待遇是不同的,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名字并未出现在正式的毕业生名册中。这还真是一桩葫芦案。后世学者们挠破了头也想不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难道小亚同学在校期间泡妞把妹碰了不能早恋的高压线?还是拿弹弓砸了学院院长他家玻璃?总之这桩公案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了。   1746年,学到了本领的亚当斯密回到了家乡寇克卡迪,也许当时英国大学生也有就业压力,也许小亚本身在合计寻摸一个好工作,这位堂堂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在家待业了1年多。好在老娘家底丰厚,加之对自己儿子充满信心,没嫌小亚同学在家吃闲饭,要放在现在的中国,估计小亚同学会给三姑六婆分析革命形势的口水喷得满脸,羞愧之下找个扛沙包送煤气的活糊口先。   1748年,信心满满的亚当斯密来到了苏格兰省城的爱丁堡大学(University of Edinburgh)开始开班授课教学生修辞学、文学和法学混饭吃了,不过待遇比代课老师强不了多少。不久,这位上课旁征博引,精彩绝伦的老师把学生们忽悠得如痴如醉,差点到了上君一节课,仨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了。于是乎整个爱丁堡的民办教育界为之沸腾不已,民办代课老师们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奔走相告,行内出了奇人啦!为咱争了一口气,看来这么多年的白条工资有望兑现鸟!有道是苏格兰教育界已流传出"教书不识小斯密,桃李天下也枉然!"的江湖切口了。   终于,1751年慧眼识金的格拉斯哥大学校长大大给亚当斯密伸来了橄榄枝,将这位酷哥选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次年又选为道德哲学教授。不要小看后面这个道德哲学教授啊!要知道当时的道德哲学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四个部分,没两把刷子的普通老师是不敢教授的,因为精通这四门学科中的任何一门已经足以在校内其他老师面前扬眉吐气了,而精通四门并能游刃有余者就是凤毛麟角了,所以,酷哥亚的这个教授头衔含金量那可是相当高滴!而这年,亚当斯密这位酷哥仅仅22岁。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后世的神童们要是完整地看完亚当斯密的著作的话,估计会被气死。这位酷哥一生精通的专业让人眼花缭乱,数得上来的就有拉丁语、希腊语、文学、神学、数学、法学、政治学、逻辑学、伦理学,让人极度崩溃的是,居然还有天文学,而且还出版了天文学的专著。咋一看,相信大部分人拿亚当斯密的脑袋和自己相比,大多都会怀疑自己的脑袋是不是已经沦为和猪脑袋一个档次了。不过,再细细想来,似乎也并不奇怪,因为老子的理论里就有大道相通一说,精通了一样东西到了极限之后就会超越了普通人理解的层次了,因而也会对其他东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啥东西都快。亚当斯密的这个天赋使得他的每一部专著其实都明着或者暗含着其他专业的理论支撑和穿插,使得他的著作几乎部部都成了绝世经典。   记得小时候上课语文老师说过修辞手法里面的通感,比如《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老残游记》里白妞说书的片段,把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全部调动起来后,作者想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的东西就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而亚当斯密写作的手法其实和通感如出一辙,在某专业的著作中,穿插和涵盖了其他诸多专业的理论和词汇,会使得文章给人看起来通俗易懂,捧卷不放。因为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熟悉的专业,在拿到一本和自己的兴趣、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的书时,一般人都不会太认真的看下去,随手翻翻而已。但是如果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书里居然出现了自己熟悉的理论就会好奇地看下去,而这个看下去的过程其实不知不觉中就连带着把作者想表达的理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理解消化下去了。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之一《国富论》为何历经多年仍然会给人读不够的感觉,就是典型地使用了这样一种写法。亚当斯密真不是盖的,有文学专业功底的他写这本书不但文字通俗简单,而且为了说明问题穿插其他理论又是那么自然到位,使得全书下来浑然一体,仿佛精密的钟表一般,让人不得不服。 亚当斯密(四)     1759年4月,亚当斯密整理了他的道德哲学授课讲义,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这部伦理学名著(瀑布汗ing,后来的《国富论》也是酷哥亚整理讲义弄出来的,只可惜天妒英才啊!亚当斯密只活了69岁,要是再给他多一点时间整理整理讲义,指不定还有啥名著要捣鼓出来呢!)。酷哥亚的哲学兴趣源于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期间,当时的教道德哲学课的老师弗朗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非常喜欢这个思维缜密,学习刻苦的好学生,在发现亚当斯密的天资之后,把16岁的爱徒介绍给了当时正在写作《人性论》的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这对酷哥亚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从此哲学素养开始如滔滔江水一般,绵绵不绝于胸。     不过这也带了一个副作用。古今中外,基本上哲学家们都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和疯子只有一线之差。脑子转得太快的结果就是文字和语言都难以表达他们喷薄欲出的高深思想。因此就造成哲学家的著作几乎都是文字晦涩,难以读懂。想当年读尼采的书时,简直就是一种折磨,拿起书来,脑子如同装了一半水,一半面粉,晃悠看了半个月,脑子里面就装了一团浆糊,以至于吃饭的时候自己都差点喷薄欲出了。同宿舍的兄弟好奇问我看啥书看成这样,我奸笑着把《尼采文选》扔给他。一个月后一天夜里我起床尿尿,发现下铺蚊帐里还亮着台灯,好奇伸了个头进去看看,发现该仁兄目光呆滞,满面愁容,大惊一问:“兄弟咋啦?”兄弟看着我,气若游丝地挤出一句:“上帝死了!”。我强忍住笑,安慰了一句:“兄弟,不是哥几个不努力,而是共军火力太猛!”然后乐得一路狂奔向水房,差点尿都没憋住。哈哈!尼采老大又祸害了一个。     酷哥亚和休谟老兄在一起瞎混久了,在哲学研究方面,也不可免俗的沾染上了这个毛病(在这一点上,庄子和惠子这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惠子的著作倒没有晦涩难懂到哪去,看来酷哥亚意志不够坚定嘛!)。相对于亚当斯密的其他几部著作,《道德情操论》是最不好读的,无论酷哥亚想用多简单朴实的文字来叙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哲学这门学科注定不是给多数人读的,因此,这本书还是不太平易近人,反正我读了好几遍也还仅仅是混了个囫囵吞枣来着。不过,似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放在哪部哲学著作都适用哈!那俺们就多读上几遍吧!     亚当斯密是个完美主义者,在临终前,他坚持将未完成的十几部手稿付之一炬,其治学严谨的理念可见一斑。《道德情操论》这部书历经30年,一共出了6个版本,特别是1789年12月的最后一个版本,几乎对原书进行了大手术,增补了很多有实质性改变的内容,极大部分是老亚在重病之下写成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可以说是学者做学问的职业操守和品德,这一点,亚当斯密为后世作了绝佳榜样。看看300年后的中国,堂堂清华大学历史系贵为系副主任的某教授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了本专著,居然把蒋介石英文(Chiang Kai-shek)翻译成了“常凯申”,把中国学术界近年急功近利,萝卜多了不洗泥的治学风格映衬得淋漓尽致。比起亚当斯密,该教授真应该买块豆腐一头撞死。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是交替出版的姐妹篇。不过从19世纪中期开始,就不断有学者提出这两部著作相互矛盾,老亚有点自己打自己嘴巴的嫌疑。他们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同情,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自私。个人感觉他们没有真正读懂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对人性这个概念的看法本质上和孟子的“性本恶”理论是契合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可是为了让社会和谐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个人和社会整体都必须作出一定的妥协,如同刺猬取暖一般,尽了相互扎上了,远了冷得直哆嗦,所以要找到一个安全距离,保持一个平衡界点。而为了保证这个界点尽量不被二者跨越,必须找到一些保障措施。亚当斯密开出来的良方就在他这两部经典名著中。《国富论》其实是从社会整体的宏观角度着眼,对人们利己行为这个问题,阐述了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使人们的利己心良性发展。《道德情操论》是从人作为个体的微观角度,去分析人在利己的同时如果能对别人有同情心,其结果才能更好的利己。所以,利己心和同情心并不矛盾。谁说利己的同时不能有同情心来着?按马克思的说法,周扒皮每天半夜学鸡叫就是为了尽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多创造利润,至于工人累垮了,一脚踢出去,然后再雇人。岂不说周扒皮这个老地主每天三更半夜离开二姨太的热被窝和小公鸡一起学打鸣累不累,就是再雇新人,熟悉你家的农具牲口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啊!亚当斯密说:“别这么累了,小周同学,你别把高玉宝他们几个倒霉孩子往死里整!给他们睡好觉养足精神,身体养得棒棒的,这样干起活来才有劲儿啊!时不时再组织他们到隔壁村刘文彩地主家的水牢一日游,看看他家的长工被折磨的惨状,接受点反懒倡勤教育。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愁高玉宝他们几个不上杆子为你卖命啊!”同样是祖师爷一级的人物,我对老亚的钦佩比老马要强N倍,反正让我大冬天从老婆热被窝里跑出来去和小公鸡K歌这种事情打死我也不干! 如果我们能坐上叮当猫的时空机器回到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年代,来到英格兰东北部的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的一个煤矿,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景象是:男女矿工们在一起工作,上衣完全脱光,由于劳累过度,望上去憔悴不堪,简直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在那里通奸的风俗极其粗野,匆匆一瞥之间即可以速成,随时择一比较隐僻之处即可以获得满足;7岁到10岁的小孩,在冬天从未见过阳光,就要供作使唤,帮矿工们搬运一桶一桶的煤,博得几个便士施舍;孕妇就像牛马一样拉煤车,就在黑暗的洞里生孩子。   这就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和残酷,也是我们从小在政治课本里面看到的内容,从资本主义的这个阶段来看,老马说“万恶”的资本主义是非常贴切的。很巧的是,读书的时候,所在的大学刚好在这个英国这个郡。虽然出国前,喜欢历史的我已经恶补了好一段英国历史,也知道了所在城市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炭产地和钢铁出口的著名港口。可是闲下来的时候,到附近的几个城市走了一圈,处处看到的都是风光秀美,人情脉脉的场面,无论如何也难以和2-300年前那个时代的场面挂钩联系起来。也许,这就像交通事故一样,如果出事故的时候,我们刚好亲眼目睹,看到了生离死别就在那一瞬间的惊险场面,会给我们带来数年难以忘却的影响。然而,很有可能,第二天的报纸上,我们看到的关于这起事故的新闻报道仅仅是某路某时发生了一起事故,伤亡多少人这样一则小小的豆腐块文章,对于其他读者,伤亡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已。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我们永远无法感受那个时代给人心智带来的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亚当斯密写出了《道德情操论》的确是伟大的。至少在那个年代,多数学者还在过着有闲阶级的优雅生活的时候,亚当斯密已经注意到了在最卑鄙形式下进行的粗野的生存竞争中一幅难堪的社会景象,并且经过多年的思考,提出了作为个人,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合乎道德。蛮多管理学者忽略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给管理学理论带来的影响,因为,管理学理论在经过后来泰勒科学管理学说百年之后,才有管理学者提出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发展,在企业内部管理好之外,还要注意维护企业所在地附近的睦邻友好,生产不要噪音扰民,不要污染环境,再后来才有了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的倡导。但是,谁敢说后世的管理学者们不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从《道德情操论》里面找到了企业外部管理的良方呢?不要噪音扰民,不要污染环境,回报社会,热心公益,这些不正是由个人道德升级成业主经商道德,再扩展到了企业道德吗?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看书的方式应该是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因此,如果把老亚的《道德情操论》看到薄得不能再薄的话,只剩下四个字“和气生财”。说老亚不是管理学顶爷一哥的学者应该打屁股! 亚当斯密(六)     1763年,亚当斯密年届不惑,这位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发现上课时老是给学生们说哲学神学这些东西有点不大对劲啊!学生们上课听这些都给忽悠傻了,调皮的学生安静了,文静的学生眼神中更是充满了对耶稣哥的虔诚。老亚一合计:坏了,这样下去,父母们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家伙送来学校,都给我教成了呆头呆脑的鹌鹑,回头给校长告状说我传播邪教就麻烦了。于是,琢磨了一下,得整点实际的。     因此,老亚把课程中法学和政治经济学内容进行了创新,给学生作了篇《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Lectures on Justice, Police, Revenue and Arms)》,论证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能够迅速地推动财富的积累,并围绕这个中心,初步分析了当时英国经济生活的基本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本来老亚是想通过这些给学生们教点便捷致富经,省得一个个学哲学和神学太痴迷,都眉头紧锁去想做神父好涅,还是做修士好。可一个不小心,这个演讲的框架就确定了他经济研究的总的方向及其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成了后来《国富论》中所建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雏形。这下子倒好,学生们一个个好似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了,纷纷向老亚请教在当前英国的经济形势下,做点啥最短平快能够升官发财讨老婆。以至于老亚上厕所嘘嘘的时候,都不时有学生过来握手请教:“老大,眼瞅着就要毕业了,您说我回爱尔兰是做律师好还是做警察好?”老亚憋了一上午尿,好不容易想轻松一下,结果被生生来了个急刹车,又不好发作,打量了半天来了句:“布鲁姆同学,瞧你这块头,做城管吧,比较有前途!保你3年内当上大队长,吃香的喝辣的!”看着布鲁姆屁颠屁颠跑出去的背影,老亚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然后继续放水,边放边想:我算是把爱尔兰的小贩给祸害了!     1763年11月,被学生们追得满校园跑的老亚接受财政大臣查尔斯•汤申德的聘请,辞去了大学教授职务,作为汤申德的养子年轻的巴克勒公爵(Duke Buccleuch)出国旅行的家庭教师,进行了为期近3年(1764年2月至1766年10月)的欧洲大陆之行。这是个美差,财长大人给老亚开的工资和大学一样,而且跟巴克勒公爵游山玩水的费用另计。公费旅游期间,老亚带着公爵游历了法国和瑞士的一些重要城市,考察了各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并和欧洲一流的学者们进行了诸多学术交流活动。     1764年6月,两人来到了法国名酒之都-波尔多。年轻的公爵帅哥看到这么多美酒美女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天天沙龙夜店赶场忙得不亦乐乎。老亚不好女色美酒,小家伙这样到给他落了个难得清闲,于是他就在长期酝酿、构思的基础上,根据已积累的资料,开始撰写他的经济学著作。1764年7月5日,斯密在给休谟的信中写道:“为了消磨时光,我已开始写一本书。”信中他所提到的这本书,就是《国富论》。     1765年10月至12月,斯密访问了日内瓦。他怀着很大的兴趣观察了瑞士的共和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并多次到离日内瓦约7公里的费尔奈会见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并请教了他一些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     这次欧洲大陆之行的最后一站巴黎对斯密获益最大。他在巴黎逗留的十个月间(1765年12月-1766年10月),会见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百科全书派成员狄德罗、达朗贝、孔狄亚克、霍尔巴赫、爱尔维修,重农主义者魁奈、杜尔哥、奈穆尔、老米拉波等。在形形色色的沙龙、宴会等社交场合以及个人交往中,斯密经常同他们交谈经济学、哲学、文学、政治等方面的问题,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     1766年11月初,老亚从巴黎回到了伦敦。在伦敦停留了半年,目的是借阅当时刚刚建立的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丰富资料,继续进行《国富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殖民地行政管理问题的研究等。1767年5月他回到了家乡寇克卡迪,直到1773年4月的7年里,一直在进行着《国富论》的写作。 1773年春,老亚携带《国富论》的初稿前往伦敦,本来想着交付出版商出版来着,可是,在大英博物馆里晃了晃,发现又有了N多新的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1773年以后不断加剧的北美殖民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反抗和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他对殖民地问题的极大兴趣。虽然伦敦的消费指数“长安米贵”,但是,摸了摸钱包,老亚发现生活费还蛮充裕,这几年积攒下来的补课费,误餐费啥的足以够他在首都安心的过上好一阵子了,实在不行就找小公爵要去,反正当年没少帮小家伙摆平了阿莲阿凤那些女孩的风流追杀来着,这个人情是很大滴。     于是他决心继续静心自己的研究,而不急于发表此书。花了整整3年时间阅读资料和耐心研究后,老亚对初稿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和翔实的补充。1776年3月9日,《国富论》这部经济学的传世巨著终于问世,创立了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对于经济学来讲,真有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味道。可怜的出版商估计当时有点不相信这部书能有多大影响,因此初版只答应发行1000册。但半天之内即被抢购一空,一时间洛阳纸贵。出版商哪见过这个架势,赶紧打发满脸雀斑的小姨子珍妮花先去稳住老亚的不满情绪,然后发动三姑六婆雇工人买纸张添油墨连夜加印,最后买了一大堆礼品,脸上像爬了一只小丑蛙似的满脸讪笑来到老亚的住处赔礼道歉:“哥啊!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哪!您老人家就是拿大铲子把我当黄瓜可劲儿拍我,拍死了都应该!只是,只是,俺们能不能商量一下,您下部书的发行权能不能先给我!”估计老亚得给这个缺心眼的老板教教道德情操论了。     1778年1月,由于巴克勒公爵的举荐,亚当斯密被诺思首相任命为苏格兰海关专员及苏格兰盐税专员(小公爵还真够意思,绝对的肥缺啊!)。老亚在担任这两项公职期间,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在任职的第一年,他就充分利用担任海关和盐税专员所获得的实际知识,增补、修订了《国富论》中有关论述公共事务的部分,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此时,他更坚信了自由贸易能给国家带来富裕的观点,不断为反对高关税而申辩。这点真的要赞一个,身为海关老大拿着来源于关税的高工资却能够反对高关税,确实难得可贵。相比现在我们的许多公务员,特别是老大一级的人物,哪个能做到这一点,或者说哪个又敢做到这一点!做事如做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睿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勇气。所以,中学时一直不理解为何戊戌变法时谭嗣同为何能走而不走,却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来再看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之后做的那些事情,真的对谭嗣同的精神和勇气钦佩不已,这才是汉子,才是我泱泱中华的铮铮铁骨!可惜现实生活中往往这种行为会被扣上偏激,不识时务的帽子。唉!燕雀又岂能知晓鸿鹄之志?  1784年,老亚又根据从事海关专员所获得的确切资料,更详细地论述了苏格兰的渔业奖励制度、特许公司和非特许公司以及东印度公司等有关部分,出版了《国富论》第三版。也许他在海关工作期间思考写作问题太过于专注了,老亚N次在下属递交上来的审批材料上,本该签署自己名字的地方,签上了他前任者的名字。(汗一个,这样的批文也能让货品通关吗!?下属直接晕倒,出了问题该找哪个老大解决啊?)     1786年,老亚又为《国富论》增写了《序论及全书设计》置于卷首,出版了该书的第四版,这是斯密生前修订的最后一个《国富论》版本。     老亚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部学术名著给他的母校格拉斯哥大学增添了无上殊荣。为此,格拉斯哥大学师生们在1787年11月和1788年11月两次推选老亚担任该校名誉校长(名誉校长每次当选任期一年),给他极高的荣誉。而老亚为了报答大家对他的尊敬,也热切地希望能做更多的事情、写作更多的东西。他曾对一位朋友说起,除了伦理学和经济学以外,他还打算写关于文学、哲学和修辞学方面的以及关于法律、政治理论和科学发展史方面的大部头著作。他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系统地阐明在这个世界上人类活动体系的整个过程,以及人类社会这架大机器的运行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揭示作为自然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人的本性及其生活的终极目的、过程和形态。可是,由于年事已高,身体愈来愈衰弱,斯密已无法实现自己的全部写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了。为此,他临终前几个月曾难过地说:“我原打算写更多的东西,我的原稿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在爱丁堡与世长辞,长眠于爱丁堡卡农盖特(Canongate)教堂。令人感慨万千的是,斯密和休谟两人一生的友情真是“管鲍之交”的大不列颠版本。由于亚当斯密在 1773 年初步完成《国富论》时,因长期废寝忘食,胃病反复发作,健康状况愈加恶化,他深怕自己历时九年的著作会没有出版的一天,所以那时便指定休模为其遗稿管理人。可是,上苍并未遂他心愿,在《国富论》出版二个月后,休模便因病去世,而在 1776 年 1 月休模订下的遗嘱中,指定的遗稿管理人却正是亚当斯密。每每看到这里,我都唏嘘不已。当年在爱丁堡参观,回程途经卡农盖特教堂却没有进去给亚当斯密老爷爷鞠躬致敬真是我今生一大憾事!对不起了,亚当斯密,有机会再去爱丁堡,一定会给您老人家墓前放上白色雏菊编织的花圈! 亚当斯密(七)   小时候学几何,老师说过,无论是公式也好,定理也罢,都源自公理,比如直线是180°,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叉点。而公理本身虽然处于基础性地位,但却受到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推演和证明其自身,因此本质上,公理就是一种大家通过实践所认可的假设。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现有技术水平之下,谁也无法拿着一个无限大的量角器去追着丈量一条直线跑到银河系之外,还是不是180°,所以公理是几何学的基础。   而管理学中,也有一个这样的公理性的假设---“经济人”。管理其实落实和细化到最后就是在管“人”,而这个“人”的概念无论经过后世多少管理学流派的发展补充,说破大天去,都无法离开“经济人”的这个原始起点。   那啥是“经济人”呢?老亚在《国富论》中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self-interest. We address ourselves, not to their humanity but to their self-love, and never talk to them of our own necessities but of their advantages.”   这段话当年给俺们国家两位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却依然苦命的马列主义经济学家兼翻译家王亚南、郭大力直译成了:“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翻译讲究信达雅,这样的直译也信也达,不过似乎离雅还差一点,反正俺咋看咋觉得太上纲上线了。既然俺们是粗人,那咱就试着给老亚来个俗一点翻译吧!“并不是因为猪肉彼得,啤酒朱莉,面包哈利的人品善心大爆发,而是他们看中了偶们钱包里面的花花绿绿,所以偶们每天饭桌上才有了佳肴美酒。偶们买猪肉为了便宜点省点钱,也别说哎呀,彼得哥行行好吧,发点善心,那样不好使,而应该说彼得哥你应该薄利多销,快点卖完赶紧回家,围着暖炉搂着彼得嫂喝下午茶多好啊!为了达到咱少花就是多赚的目的,咱同他也别讲人性,把人字去掉,讲性就可以了,那样更容易打动他!”;)嘿嘿,这样翻译估计更容易让人接受,只是希望老亚别怪我把他的经典给“低俗”了。不过大雅即俗,大俗即雅嘛!   在老亚看来,人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普遍性,每个人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利己”。他在论述市场秩序形成的原理时,特别强调追求私利对于买卖双方的意义。这种自利动机和行为,被后世称为“经济人”。作为逻辑前提,由泰勒和法约尔最早应用到管理理论的实践中。1836年,穆勒给出了这个“经济人”概念假设的完整定义。 2007年,英国发行了新版的20英镑钞票。钞票背面出现了亚当斯密的头像(这可比上Times杂志还要牛叉多了),而头像旁边是一座别针工厂,这幅图案的寓意其实就是在暗示着亚当斯密对管理学的另一大贡献---分工理论。当年在法国期间,老亚没事就到处转悠,来到一座别针工厂参观时,老亚一连“参观”了半个多月。工厂里多情而漂亮的法国姑娘发现一到上班时间,厂房里总是有一位中年酷哥老盯着她们看,而且看就看吧,还不看脸,就光盯着手看,看得姑娘们一个个心里发毛(还好,做别针用手不是用脚,不然估摸着老亚得传出恋足的绯闻了)。姑娘们于是选出最火辣活泼的玛丽安做代表,约这位酷哥到巴黎圣母院一旁的左岸咖啡店一叙,想知道是不是这位英国绅士看上哪个姑娘了。面若桃花的玛丽安和一头雾水的老亚徜徉在左岸和煦的春风下,当姑娘说明意图后,老亚一脸囧样,狂汗了一阵后赶紧给姑娘上课啦:“小姑奶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啊!这段时间,经过观察,我发现你们这些姑娘如果在没有受过业务训练并且不熟悉机器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天或许一枚别针也造不出来,再心灵手巧如玛丽安你这样的业务超女,至多也不会超过20枚别针。但是,将整个工作分成若干工序,安排不同人负责其中一个工序,效率马上就提高许多啦。业务流程分成抽丝、拉直、切断、削尖、打磨、安装针帽、刷白、包装等18道工序后,一人负责其中一、两项,这样一天的产量就提高到了每个姑娘4800枚。也就是说,如果每人独自工作完成全部工序,仅仅能完成你们适当分工之后所做工作量的1/240,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啊!”说完看着玛丽安长长睫毛下噙着泪水的双眼,老亚心里一阵嘀咕:这下麻烦了!我真是倒霉催的,早知道参观一个男工工厂多好!得,认个干妹妹吧!好在法女多情却不粘人,要换在咱中国东北,姑娘可没这么容易忽悠,一句“亚哥,别整那没用的,俺奏是稀罕你了,你也要稀罕俺!”估计老亚也得生米煮成熟饭鸟。   后来,多了个干妹妹的老亚写《国富论》的第一章就是论分工,老亚认为:分工程度是一个国家产业、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国民财富增长状况的标志,并且认为,劳动生产力的增进,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都同分工紧密相关。他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诞生。科学管理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不仅强调生产技术的分工,而且主张组织结构的分工和管理职能的分工。而分工势必带来相应的协作和统一问题,由此使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组织任务,同时也使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管理的各种技术手段,都与生产分工有关,并进而发展为组织分工和管理分工。从这一点上看,说亚当斯密是管理学的催产士并不为过。   说到这里,这一章即将结束。细细品味亚当斯密对管理学的贡献,道德至上、经济人假设、分工理论,这些对现代管理学人来讲,如同鱼儿游在水里却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已经认为理所当然了。只是,在理所当然的同时,希望我们心底里别忘了对这位大哲说一声感谢,毕竟,书画家李苦禅大师说过:“一字最难写”。
本文档为【亚当斯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