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随念三宝经讲义-2

随念三宝经讲义-2

举报
开通vip

随念三宝经讲义-2随念三宝经讲义-2 随念三宝经-2 那么这种正遍知的大智慧是累生累劫无数世连续不断地修定、修慧的结果,那我们知道人的这个智慧、智力经过特殊的培养,可以达到超过常人几倍的这种程度。那么这个还只是一世啊,一世接一世地修持下去的话,智慧力就可以不断地增长,那么智慧的覆盖面就可以不断地扩大,这个覆盖面一直扩大一直扩大,扩大到极限就是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都知道,全知、遍知。 等觉,就是能知的智慧和所知的事物完全相等,称为等觉。这样子达到极限就是佛陀的智慧,就是正遍知。所以佛教其实她是最彻底的因果论者,一切事物有其果,就一...

随念三宝经讲义-2
随念三宝经 讲义 氰化物测定慧律法师六祖坛经3集35控烟知识讲座讲义宋大叔教音乐完整讲义华为财务bp -2 随念三宝经-2 那么这种正遍知的大智慧是累生累劫无数世连续不断地修定、修慧的结果,那我们知道人的这个智慧、智力经过特殊的培养,可以达到超过常人几倍的这种程度。那么这个还只是一世啊,一世接一世地修持下去的话,智慧力就可以不断地增长,那么智慧的覆盖面就可以不断地扩大,这个覆盖面一直扩大一直扩大,扩大到极限就是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都知道,全知、遍知。 等觉,就是能知的智慧和所知的事物完全相等,称为等觉。这样子达到极限就是佛陀的智慧,就是正遍知。所以佛教其实她是最彻底的因果论者,一切事物有其果,就一定会有其因,那正遍知怎么得到的呢,这种全知的智慧怎么得到的呢,成就正遍知的因缘应该是注重知识,注重学习,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的深度,不断地提高智力层次。 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面就说,不学五明虽是大菩萨也成不了遍知。所以说内明、声明、工巧明、因明、医方明,都应该是菩萨所应该要学习的。其实就是说,人类一切的学问都应该要学习才能够成为遍知。那么成佛以后,成佛以后的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也是智慧的化现。所以能够六根互用,不单单是五官是全能的啦,比方说凡夫的眼只能看,那么成就以后,也能够听声音。所以我们说观世音,观本来是看的功能,为什么能够听声音呢,因为能够六根互用啊,因为都有全知的功能,都有全息的功能,耳也能观色。并且乃至于皮肤它也都有这种耳目的作用,乃至于每一个毛孔都具有全 1 息性的作用,都具有五官的功能。 所以我们在讲佛身功德的时候就讲到了,这个世间一切的众生的福报,你看这个世间,有很多人,有些人很有福报了,乃至于转轮圣王非常有福报,乃至于声闻缘觉都很有福报,但是这些所有所有的福报加起来,还比不上佛陀一个毛孔的福德。这个是真实不虚的,为什么,因为佛陀的乃至于一个毛孔呢,他都具有全息性的作用,他都是遍知,那声闻缘觉不能遍知。所以我们一定要透过这些来真实地了解如来的功德。 那么我们知道正等觉、正遍知是从佛陀的想蕴来立名的,想蕴它是一种能够分析事物的具体形象标志,判断事物性质的认识功能,那我们凡夫的这种判断往往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同,因为它掺杂了主观的妄心的妄执。那成佛以后彻底地断尽妄心妄执了,所以想蕴就转化为妙观察智,这种智慧的人格化的佛陀就是无量光佛,就是阿弥陀佛。那么这种妙观察智,这种无量光,实际上就是遍知一切的事相智,就是正遍知。为什么称为无量光啊,因为他遍知的智慧光明充满一切处,所以称为无量光佛。 明行圆满 明行圆满,有些经典上面就译为“明行足”,其实就是明足和行足。明是智慧,行是福德,福德智慧圆满两足尊,二严具足称为明行足。是从佛的行蕴来立名,所以明行圆满是果显因德号。果显因德号就是说这个明圆满和行圆满到达究竟,到达成佛。那么怎么成就的呢,他的因是什么呢,他的因就是戒定慧,他的因就是八正道,所以明是指智慧的证悟,行是指实践修行,佛陀智慧证悟和实践修行圆满具足,圆满成就。智慧圆满,福德圆满,所以称为明行圆满。 2 从法门的具体内容来说呢,戒、定、慧三无漏学,慧学,慧增上学是明,戒增上学和定增上学是行,三学圆满才能成佛。八正道之中,正见是明,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个后七种是行。所以其实明就好像眼睛一样,行就好像脚一样,明是指我们的见地,行是指我们的功夫,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见地透彻,行持精进,就能够修行相应,顺利地走向解脱道,那么见地和功夫到达究竟圆满了就是成佛。 那么“明”具体来说有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佛陀在菩提树下腊八的时候夜睹明星成就佛道,那么他最后圆满地证得三明的过程在经典上面是这样子记载:初夜分的时候观察前际得宿住随念智证通,其实就是得宿命明,能够遍见一切有情过去无量的生死之事;中夜分遍观一切所应断法、所应证法、所应觉法,即能永断,证得,现正等觉,这个其实就是指天眼明;后夜分得漏尽证通,成一切智,圆满三明,这个其实就是漏尽明。 那么在“明”之前他应修的“行”呢,其实就是戒圆满、行圆满、防护圆满和现法乐住的增上心学,其实就是指禅定力,其实就是指戒增上学和定增上学。所以在开智慧之前所应该修的戒定之行就是这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戒圆满,就是指六支圆满。在《瑜伽师地论?声闻地》第二十九卷上面有很广泛的讲说,很广泛很具体的修证次第,第一个是善受尸罗,善受戒法;第二是安住别解脱律仪;第三是轨则圆满;第四是行境圆满;第五是于诸小罪见大怖畏,乃至于犯了很微细的戒,犯了支分戒都马上生大怖畏心,马上忏悔清净,好像阿底峡尊者一样随身带一个小塔,要有微细的犯戒马上就励力忏除;第六就是受学 3 学处,受戒以后马上去对那些戒的学处,别解脱戒也好,菩萨戒也好,那些学处都圆满地去学习,去受持。六支圆满,戒才清净。 第二是行圆满,就是在一切威仪之中能够安住正知。“总之何处行何事,当察自心何相状,恒以正知及正念,修行利他佛子行。”所以这个是为了成就清净的三摩地,所以修行圆满。 第三是防护圆满,防护圆满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六根在见色闻声的时候不取形相,都摄六根,就能够修习妙三摩地,这个都是为了得定作准备。 第四就是四种静虑,但是不同于世间的四禅八定,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和舍念清净地定。那么修学佛法的佛弟子呢,这个四禅八定是共通之法,但是不是目标,不是目的,这个只是手段,尤其是舍念清净地,在这个里面再修学观法,再开发智慧,就能够圆满成就,就能够成就清净三摩地,就能够成就三明六通。 三明六通其实那个前面的宿命明、天眼明和漏尽明,其实也就是指三种神通,宿命通、天眼通和漏尽通,那么再另外加上一个神足通、天耳通和他心通,总称为六通,三明六通。 神足通在弥勒菩萨的《大乘经庄严论》上面有解说,他的三明六通的修证方法也都有次第,能够震动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以光遍照法界是神足通,能够聚集诸大山于一微尘,能够于一微尘中生须弥山是神足通,能够令众多的城邑世界入自身之中,这些种种的神变能够变化众多的身、语、意的境相,这个其实就是世间所说的分身法,这些种种都是属于神足通。 六通,六神通,按照《俱舍论》的说法就是体性都是解脱的智慧,六种神通解脱慧,都是解脱的智慧,他的体性都是智慧。那么这个六通 4 之间的自性的差别呢,天眼通和天耳通是属于无记,其余的四者都是善。“天眼及天耳,无记余者善。”这个是世亲菩萨在《俱舍论》上的解说。 那么这个是我们说明行圆满,明圆满、行圆满,是果显因德,告诉我们如来这个能够达到明圆满、行圆满,福慧两足,那么他因地就是这样子地修证。行蕴呢,是从佛的行蕴来立名的。那么行,行蕴是指色、受、想、识,这个四蕴范围之外的一切的心理活动的总称。在《俱舍论》和《百法明门论》上面都有解说,《百法》上面所说的,你看,行蕴,这个行,它有一些是与心相应的,心相应行;有些是心不相应,二十四个心不相应行法,这些都是属于行蕴的范畴。经过净化以后就成为成所作智,成佛的时候就转化为成所作智,他的人格化的佛就是不空成就佛,所以五智五佛都显现。 善逝 善逝,梵语称为修伽陀,是从佛的识蕴来立名的,出世有学安乐之道就称为“善”,依之而获得无学无上之果位就称为“逝”。其实我们要明白这个善逝,它的意思是从什么地方来安立的呢,它的意思是从本体智慧来安立的,是从如所有智来安立的,那么正等觉是从尽所有智来安立的;善逝是从本体来安立,是指体,那么正等觉是从相来安立的。 其实我们说如来的三身四智,三身: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化身是用。也有些说四身,那么法身他会分为一个法身和法性身。还有一种说四身是把报身分为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这些是从善逝,我们要明白善逝是从本体智慧来立名的。也可以 5 分为殊胜妙逝、无退转逝和圆满逝—— 殊胜妙逝就是由烦恼轮回所导致的一切痛苦都荡然无存,都彻底消除了,这个是从断德来立名,就称为殊胜妙逝。 无退转逝是得到这种圆满的大智慧,这种究竟的果位永远都不会退转了。外道他虽然也会得禅定,也会得神通,但是他的功德一定会退失。佛陀横超分段生死、变异生死,永无退转,永无退逆,称为无退转逝。 圆满逝是断证功德究竟圆满。 所以这是我们解释善逝,善逝是从佛的识蕴来立名的,识蕴它其实是诸识的综合体。 其实我们修行就是在两个方面用功:色法和心法。转变我们的心,修心,然后要观照,要以观照般若来观照我们的起心动念。那么以佛陀的智慧,体悟不生不灭的真心,然后以观照般若,由这种不生不灭的这种真心本体,这种本觉来起智慧观照,以观照般若照我们的凡夫心,转变我们的凡夫心,转变我们的生生灭灭的妄心,这个是第一步的观照。 第二步是照住,能够伏住烦恼。 第三步就应该是照见,“照见五蕴皆空”。然后身体的转化,是地、水、火、风、空的转化。那么色,色蕴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其实所有的佛经都可以归纳到《心经》上的一句话,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再浓缩就应该是“照见”,再浓缩就应该是一个“见”,能见的是心法,所见的是色法,然后圆满不二。 我们也可以说善逝它是体悟本体的圆满证悟本体的智慧,也就称为法界体性智,也就称为见性的智慧。所以我们说识蕴它是诸识的综 6 合体,那当然它也就包括了前五识和第六的意识。但是前面的五识已经和五根的微细的色体,已经转化为大圆镜智。所以这里面的识蕴它的转化是指第六意识,好像我们眼睛见到一个熟人,我们的眼识它只能够反映这个人他的体型、他的相貌、他的服饰、他的打扮,这个是眼识的功用。那么我们能够想起他叫什么名字,我们能够认出他是谁,这个是意识的作用,是意识里面的五俱意识的作用。那么这种意识经过净化以后就转变为法界体性智,就是见性的智慧,就是如理智。法界体性就是空性,这种法界体性智他的人格化的佛就是阿閦佛,密号是不动金刚。 所以我们透过如来这个前面的五种尊号,我们就明白如何将五蕴转变为五智,成就五佛。这个上面的五种尊号都是说自利圆满,以下的五种尊号是侧重于讲利他圆满。 世间解 世间解,有不同,有一些经论上面把善逝、世间解合到一起来,然后把无上士、调御丈夫分开来。那么很多的经论,他是把善逝和世间解分作两种尊号,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体。世间解,世间包括了器世间、有情世间和智正觉世间。《瑜伽师地论》上说,佛是“善知世界及有情界,一切品类染净相故,名世间解。”佛陀他遍知的智慧,能够毫无障碍的明见一切众生,他们要依何因缘才能调伏,才能教化,所以能够幻化无边的事业。这个大智慧、大慈悲的体相就是世间解。 经典上说佛陀以二事来教化世间,第一个是洞解世间的有情哪一些是与佛有缘的,哪一些是暂时无缘的。第二种事业就是调伏世间的有缘众生方便救拔,令出生死苦轮,对于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对 7 于已种善根的令得增长,置人天路,趣涅槃城,毕竟解脱,是达伪通真号,达九界之伪,通佛性之真,引导众生体悟佛性。 无上士调御丈夫 无上士调御丈夫,菩萨是有上正等正觉,所以菩萨只能称为大士,因为他有上;而佛陀才能够称为无上士,因为他已经断尽一切的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圆显法身,所以称为无上士。佛陀能够慈悲地摄受一切众生,能够以大威德降伏那些刚强难化的众生,所以称之为调御丈夫。 无上士调御丈夫是显示佛陀教化有缘有情世间的功德,佛陀在一切有情之中最上,最第一,犹如涅槃法,于法之中是最上第一。所以无上士调御丈夫他有四重含义: 第一个是于难调伏的有情,佛陀用殊胜的调御方便法门令其无有疑虑,悉皆调伏。比方说贪欲心很炽盛的难陀,佛陀以殊胜的方便调伏他。 这个难陀很留恋他的妻子,他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佛陀为了教化他,为了接引他,就去到他家里面去托钵乞食,那么难陀看到自己哥哥来了,马上就把很丰盛的精美的食物盛在钵里面供养佛陀。 佛陀没有接过他这个钵来,就方便摄受他说,“你帮我送到那个精舍去。” 难陀这个妻子孙陀莉就很不舍得他,所以就在难陀衣服上面吐一口口水,说,“这个口水没有干之前你必须要回来,不然以后就不准你回来了~” 难陀就很急,马上就催佛快点,快点走。送到以后他就马上想回家。然后佛陀去到以后就跟他说,“你把这个精舍扫干净再走。” 8 然后以佛陀威神力的缘故,把东边扫干净去扫西边的时候呢,一阵风吹过来,垃圾又吹到东边来了,西边扫完又要扫东边。反反复复扫个不停,所以总是不能离开。 那时间已经过了嘛,所以佛陀就安排大阿罗汉为难陀剃度。但虽然剃度了,虽然出家了,他这个心是没有在解脱道上,所以佛陀就带他去游天宫。那个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应该大家都知道了。 游天宫他就回来以后,看到天女比他的妻子要庄严千万倍都还不止,所以知道他将来会以修行功德生到天上去,所以他就愿意开始修了。 佛陀说:“这个难陀没有正见,你们都不要理他。”后来又带他游地狱,这样子渐次地降伏他,调伏他,让他真的心与法相应,成就解脱,证得阿罗汉道。 对于嗔恨心非常猛烈的指鬘外道,就是央掘摩罗,杀了999个人,佛陀也能够让他在此生此世就成阿罗汉道。所以可见佛陀那些教化的方法,善巧方便,是最殊胜最圆满的,所以称为无上士调御丈夫。乃至于对于愚痴心炽盛的,被愚痴所缠缚的优楼频罗迦叶,当时的事火外道,拜火外道,佛陀也用殊胜的调御法门让他皈心佛法。 第二重含义是显佛所说的调伏法门殊胜易行。虽然调伏的方法很好,但是如果这个法门很难修,那么也难以成就。但是佛陀所教的这个方法是非常好,是行中道法,既远离欲乐,又远离无益的苦行,以八正道,以中道教来调伏有情,所以称为无上士调御丈夫。 第三以最殊胜的大涅槃果调伏有情。佛陀出世的本怀都是让一切众生都成佛,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圆满成佛。这是佛陀出世的大事因缘,这是最殊胜的大涅槃果,佛果。 9 所以我们皈依,我们考量一下,我们透过学习本经,我们看,第一个看我们有没有得到皈依体;第二个看我们得到的皈依体是小乘的皈依体呢,还是大乘的皈依体。 然后我们还要了解大乘的皈依体它有哪一些殊胜。在弥勒菩萨的《大乘经庄严论?皈依品》上面就详细地讲到了大乘皈依体的殊胜,多种殊胜。然后我们了解以后的话,我们心里面起一个欣乐,向往之心。如果我们已经生起,考量自己已经得到大乘皈依体,我们更加让它增上,功德增上;如果没有得到呢,我们发起殊胜意乐,真实地,真实无伪地得到大乘皈依体。 这个是我们迅速成佛的最基础之法,最根本之法,好像一棵树没有根的话,一定是不可能存活很久。同样的,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大乘的皈依体,你要成佛那是遥遥无期的。所以希望一定要能够得到真实的大乘皈依体,它的证量、它的要求、它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我们都要无余地了知。 第四重含义就是令所调伏有情毕竟不退,称为无上士调御丈夫。虽然容易修行,并且法门很殊胜,但是如果还会退转的话呢,也不能够称为最圆满的调御丈夫。所以佛陀的教法令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毕竟不退。 所以具足以上的四重含义,所以佛陀得到尊号,名为无上士调御丈夫。 在《宝鬘论》第一品上说,“故应知佛法,不死真甘露,离有无甚深,是不共正法。”佛陀圆满地具足断德、智德和悲德,在无限的时空之中的众生,佛陀不曾舍弃任何一位,都会善巧方便地予以教化,调伏。对于具有三种解脱种姓的有缘众生,佛陀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法,安置于三乘三种菩提之中。这是一类众生。 10 第二类对于不定种姓的众生,佛陀也用方便法门让他能够趣入无住大般涅槃,能够直接趣入求成佛道的大般涅槃果。 第三种是对于暂时没有三乘解脱种姓的无缘众生,佛陀教导他们以五戒十善之法,渐次地安置于人天善道之中,然后让他们与佛法有更深的因缘,最终能够圆满成就。佛陀教化众生的事业广大无边,乃至于虚空未尽之间,事业无有穷尽,所以称为无上士。《瑜伽师地论》上说,“一切世间唯一丈夫,善知调心最胜方便,是故名无上士调御丈夫。” 天人师 那么是以什么形象来教化众生呢,就是以天人师等形象来调伏教化众生,所以第八种尊号就是天人师。《瑜珈师地论》第三十八卷说,“佛能正教诫、教授天人,令其出离一切众苦,是故说佛名天人师。”是人天的导师,是一切众生的导师。佛陀示生于人间,在人间天上说法来教诫、教导众生,并且佛陀断证功德圆满,能够以利他的大悲心来宣示正法,所以称为无上的导师。 天人师这种德号的立名,是因为佛陀教化的主要的对象是人和天人。其他道的众生当然也度化,但是最主要的是教化人和天人,尤其是人道众生,佛陀在人间示现成佛。当然我们说报身佛,报身佛是在密严国土,在天上的密严国土示现成就圆满报身佛,因为报身佛他是有起点,没有终点。化身佛是跟随众生的因缘,法身佛如直线,报身佛如射线,有起点,没有终点,化身佛如线段,跟随众生得度的机宜。 佛 第九种尊号就是佛,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觉者,所以成佛就是智慧的圆满成就。所以最关键我们听到佛的这个德号的时候, 11 一定要马上记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尤其是自觉,我们生命本具自觉的力量一旦开发,我们生命之中本具的自觉力量就能够超越无明的长夜,所以自觉很重要。我们闻思经教以后呢,随时随地要保持正知与正念。这个保持正知与正念就是自觉的功夫,这个就是在修学佛的这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里面的自觉。 并且我们要知道觉悟和解脱是一体的,自觉的当下就是解脱,我这个念头能够转得过来就是自觉,那我这个念头就解脱了,所以自觉的当下它就能够具有解脱的能力。所以不要认为这个我们得解脱是遥不可及的啦,或者是将来临命终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才能解脱了,这样子想是一个误区。 解脱应该在当下,当下把每个念头都转过来,我们每一天起八万四千念头,每一个念头都能够转过来,都能够自觉的话,那我们这一天就圆满地修了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虽然我们没有诵一本经,乃至于没有念一句佛,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把每一个念头转过来,可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都学了,因为念念自觉。所以不要认为说解脱是将来往生以后才可以,其实要知道当下,当下自觉就当下解脱。因为这个是我们生命之中本自具足的,不从外得的,不从外求的。佛陀正是因为体证到这种能力,所以能够圆成佛道。 所以在佛陀圆满成就的断德、智德和悲德之中,核心的力量都是“觉”,智慧的作用就是觉。所以智德是觉悟的本体,是觉悟的体现,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如所有智是本体的智慧、是正知,尽所有智是事相完全了解。全知的智慧是遍知,也是契入空性的妙用。 断德也是因为觉悟而有。我们因为觉悟了,所以我们才能够断一切烦恼,断一切惑,断一切迷惑颠倒,因为唯有觉悟才能够转化烦恼习 12 气。所以有一句话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个话应该是不究竟的,没有开悟的人说的。这个念头是打不死的啦,就算打死了,也是内守幽闲法尘分别影事了,是不究竟的。是要转念,能够转变念头,这样子就能够化解烦恼习气。念头转不过来就是烦恼习气,就是业障;转得过来就是自觉,就是解脱。所以自觉,其实就是觉知自心本不生灭,以不生不灭的真心作为我们菩提涅槃的本修因。 觉他就是觉一切法无不是如。凡夫执着于有,所以心逐境生;所以不能够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就常迷不觉,执着于心外有种种法。二乘就沉滞于偏空涅槃,沉滞于我空法有,所以但能自觉。菩萨自他俱觉,但是还是有上,还是有学。唯有佛陀三觉圆满,所以这个智德要依靠觉悟才能成就。 悲德也是依靠觉悟才能修证。我们真的觉悟了,知道帮助众生才能够成就自己。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我。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大慈悲心,所以悲德同样也没有离开觉悟的作用。在究竟的意义上来说悲、智是不二的。 所以断德、智德、悲德都依靠觉悟。 所以我们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每一个念头都能够当下觉悟,都是有智慧的,觉悟的,那么这一个念头就觉,就成佛了。然后我们第二天能够有十个念头成佛,第三天能够有一百个念头成佛。这样子渐渐地成片,渐渐地能够得到三昧,得到一心不乱。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六祖大师才开示说,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前念着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这个其实都是开示我们如何去学佛,如何去皈依佛,念念觉悟,念念自觉觉他,从这个地方起步。 圆满地皈依三宝 13 所以我们皈依三宝也是一定要知道,外因三宝功德圆满具足。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内因的话,我们没有畏惧轮回苦的心,我们没有对三宝真实的信心,没有内因的话呢,外因再圆满,我们没有内因的话,我们还是要流转生死啊。所以皈依三宝一定要明白,能够转变我们的心才是真实的皈依三宝。 那并且要知道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从最初到中间,到最后,都需要皈依三宝。什么时候是皈依三宝真正做圆满了呢,成佛的时候,唯有成佛的时候,我们皈依三宝才可以说真正做好了,做圆满了。 我们分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个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我们成为佛弟子,成为佛教徒,最基本的标准就是皈依。正如世间要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要报到注册,入党要宣誓一样,同样的,我们要成为三宝弟子,也要通过相应的皈依的仪式来获得合法的身份,成为真正的三宝弟子。所以皈依是我们成为佛教徒必须要履行的一个入门的手续;是佛弟子与外道的分水岭;也是远离三恶道苦,迈向菩提之道,走向解脱的开端。 那往往会有一些人问说:“哎呀,我觉得佛法很好,但是我不皈依,能不能够学佛呢,”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你修行很难成就。为什么,因为你只是去修那些法门,你没有对三宝功德的真实的体认,对三宝没有真实的信心。当然也可以通过修行来调整自己的身心,去修证实践,多少也会有一些受益。但是一定会非常非常有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生起恳切的皈依之心,那就说明对三宝的信心尚未具足。 尽管是在学修,大多数都只是按照个人的喜好,按照凡夫心的主观愿望,甚至于是曲解佛法。因为没有皈依,所以不能够全身心地皈 14 投三宝;所以没有坚不可摧的信心;也没有一个希望透过皈依三宝来迅速地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的这样子的决心。所以信心不够,决心不够,一定动力不够。就好像他们那些说学唱京剧的那些票友,跟着唱几句那样子,所以很难成就。所以就很难从六道轮回的这种不圆满的生命状态之中超脱出来,就很难得到解脱。 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就应该要皈依三宝,而且是非常真切,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子地皈依。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也不存在一个患得患失的比较。只有这样子的皈依才能够使我们真正地站在菩提道上,站在解脱道的起跑线上。否则的话,只是在外面徘徊。 第二完成皈依是我们学佛的目标。怎么样子是完成皈依啊,就是我们圆满成佛。皈依三宝的最终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得到三宝的护佑,更是为了开发本具的自性三宝。 佛是觉悟,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无限的慈悲和智慧;法是空性,是趣入空性的中道,是成就五道十地智慧功德的方法,具体的修证的次第和道路;僧是贤圣僧的品质,也就是无漏的智慧和解脱德。 所以说我们皈依三宝的终极目标就是在自身成就三宝的品质,成就像佛菩萨那样子的品质,那样子的大智慧、大慈悲。这样子是真正的皈依三宝。 那有些人说:“这样子那是不是我们皈依三宝,将来是不是一定要舍俗出家呢,”那倒不是。是不是说一定要舍俗出家才能够成为三宝呢,那不是的。其实最关键的是怎么样,是我们在自身之中,能够成就三宝的品质,圆满三宝的功德。所以佛法的一切的修行,其实都是帮助我们成就内在的像佛菩萨那样子的大智慧、大慈悲、大能力。 我们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 15 心,以此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时时激励我们自己圆满同样的慈悲的品质。我们念文殊师利菩萨,其实就是忆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智慧。所以说我们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佛菩萨的护佑,也不是好像一个浅层的学佛一样,只是祈求佛菩萨满足自己一己私欲,满足自己的自私自利的心。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呢,那永远是凡夫众生。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习佛菩萨的精神,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凡夫心。这些都是其实与解脱道背道而驰的。 而是我们念佛菩萨名号的根本的目的,是仰慕诸佛菩萨的智慧和德行,从而让我们在念佛、念法、念僧的当下,就能够见贤思齐,就能够从善如流,不断地向佛菩萨靠拢,最终在自身成就与佛菩萨同样的品质。这个是对三皈依的圆满的完成,这个是我们说“佛”,说皈依佛。 并且第三个方面,一切的法门他的施设,他的安立,其实都是四个字——皈依三宝,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忆念三宝的功德。所以禅是佛心,禅是佛意;教是佛语;律是佛身。禅宗侧重于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其实是侧重于在佛意功德上下功夫;教下的天台贤首,是从成就佛语功德下手;律宗是从成就佛身功德下手。所以一切的法门的施设都是在修皈依。所以千万不要将这个皈依法门看得很小,认为,哦,这个只是我开始进门,我要拿到皈依证,也要受一个仪式,这个就完事了。不是这个样子的。 皈依三宝是从始至终到没有成佛之间都必须要修的。阿底峡尊者他对于皈依法门非常重视,对于业果法门非常重视,所以大家称他为皈依喇嘛、业果喇嘛。他听到以后就很高兴,他说:“哎呀,好了,西藏的佛法复兴有希望了。”为什么,因为大家能够注重于根本法, 16 注重于基础法。 所以任何法门都离不开皈依三宝这一个根本。佛法,一切佛教法门的修行都是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的皈依过程。那么成佛就是皈依的圆满成就,皈依圆满成就我们称之为成佛。在《殊胜赞》上面说,“我舍余大师,而皈佛世尊,何为皈依佛,无过具德故。” 这个《殊胜赞》是与佛陀同时代的一个当时学外道的人他所写的。他比较有一点智慧,他就比较,外道的那些法门,外道的那些功德与佛的功德相比较,最后他如理抉择,用自己的理智去抉择以后,他选择皈依佛世尊。 “我舍余大师”,我为什么会舍弃其余的那些外道的大师,我来皈依佛陀,皈依世尊呢,我不是感情用事,我也不是跟佛熟一点。我是怎么样,因为佛陀“无过具德故”。无过,一切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断尽了;一切过失都断尽了;一切德都圆满具备了。 三德圆,智德、断德、悲德,一切都圆满成就了,所以我皈依佛世尊;那对于佛所开示的法门,我一直去修学是皈依法;那些跟随佛修学的那些呢,是我的学长,我向他们学习。 所以我们要超出生死轮回,我们要治疗好这个生死轮回的大病,我们要依靠医生,佛陀是我们的医生;佛教的法门是药,我们要吃佛陀开的这个法门的药;然后我们还需要护士,僧宝是护士,他引导我们,是我们的善友。所以这个三宝都是不可缺少的。 诸佛菩萨和历代的大德高僧,他们在这个人世间示现,其实就是路标,起一个路标的作用,他们都是成佛之道上的路标。我们透过念佛、念法、念僧,不断地忆念佛陀的功德,不断地去临摹佛陀的品质。好像写毛笔字,首先需要描红一样,同样的我们要成佛呢,首先也需 17 要描红。怎么描红呢,我们临摹佛陀的品质,并且将这种对佛菩萨功德的忆念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之中来,在实际行动之中保持正知与正念;有智慧,自觉;有慈悲,觉他。这样子,将来我们也能够成就与诸佛菩萨同样的品质,同样的功德。 所以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在修皈依三宝,都是对皈依三宝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解释。所以皈依三宝是至关重要的,并且皈依三宝也是佛法的根本,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我们受别别解脱戒的时候,在什么时候得戒体啊,在念三皈依的时候得戒体。是一切修行实践的保障,所以我们学习佛法贯彻始终的心要就是依于三宝的体系来学习,最初、中间和最后都要皈依三宝,这样子才能够迅速成就。 如何去随念三宝 那么如何去随念三宝呢,可以从四门,从四个方面来修学: 第一个是法相门,就是我们这个法本上面所印的《宝相赞》。《宝相赞》就是三宝功德的那些名相都在其中了,其实可以说这个《宝相赞》就是一个佛法概论,她是解释《皈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她里面的赞佛宝、赞法宝、赞僧宝,是赞三宝体相赞的广解,也称为《圣教法相初基》。 18
本文档为【随念三宝经讲义-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26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