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举报
开通vip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ICS××.×××SLP55备案号:×××××-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mda...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规范ICS××.×××SLP55备案号:×××××-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SL×××-××××——————————————————————————————————————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codeforthedesigningcablesofhydraulicandhydroelectricengineer(征求意见稿)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1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1]1号“关于下达2001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主编单位的通知”编制本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共10章24节162条和7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电缆型式选择;——电缆截面选择;——电缆附件;——电缆敷设;——电缆的支持与固定;——电缆的防火与阻燃;——对相关专业的要求。本规范为全文推荐。本规范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规范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规范主编单位: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出版、发行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本规范体例格式审查人:2目次1总则2引用标准名词术语34电缆型式选择4.1线芯材质4.2电缆芯数4.3电缆的绝缘水平4.4电缆绝缘类型4.5电缆护层5电缆截面选择5.1一般规定5.2按载流量选择5.3按短路条件选择5.4中性线、保护接地线6电缆附件6.1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的选择6.2高压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6.3护层保护器选择7电缆敷设7.1电缆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7.2电缆的布置及排列7.3直埋敷设于地中7.4敷设于保护管中7.5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7.6敷设于水下7.7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7.8特殊地段的电缆敷设8电缆的支持与固定8.1电缆支架8.2电缆固定9电缆防火及阻燃9.1防火电缆的选择9.2电缆防火及阻燃措施10对相关专业的要求10.1对水工结构要求10.2对通风的要求10.3其他附录A常用电力电缆的最高允许温度附录B110kV及以下常用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附录C敷设条件不同时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的校正系数附录D按短路热稳定计算缆芯最小允许截面的方法附录E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度量时的附加长度附录F电缆穿管敷设时容许最大管长的计算方法附录G高压电缆持续载流量的计算方法3标准用词说明41总则1.0.1为使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水利水电工程、电压等级为50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包括各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的设计。1.0.3电缆设计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5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40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12666《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GB/T16895.15《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3节:布线系统载流量》SL《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63名词术语3.0.1电缆和附件的电压值U——设计时采用的电缆和附件的导体与金属护套(或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0U——设计时采用的电缆和附件的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U——设计时采用的电缆和附件的导体之间的工频最高电压(有效值)(不包括事故和突然甩负荷引m起的暂态电压升高);U——设计时采用的电缆和附件的导体与金属护套(或屏蔽)之间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p3.0.2应急额定电流——电力电缆的额定应急过负荷电流。3.0.3阻燃电缆——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电缆被燃烧,在撤去试验火源后,火焰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残焰或残灼在限定时间内能自行熄灭的电缆。3.0.4耐火电缆——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电缆在火焰中被燃烧而在一定时间内仍能够保持通电运行功能的电缆。3.0.5电缆廊道——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方便的通道,具有封闭性的构筑物。3.0.6电缆桥架——由托盘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组件及托臂(臂式支架)、吊架等构成具有密接支承电缆的刚性系统之全称。3.0.7电缆槽盒——容纳电缆较少、未含支架、带封盖的、非磁性金属或塑料构成。3.0.8电缆支架——普通支架、吊架、桥架等电缆支持物的统称。74电缆型式选择4.1线芯材质4.1.1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通信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4.1.2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4.1.3励磁回路、移动式设备回路、有爆炸危险的场所、重要的厂用电回路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4.1.4架空敷设、水下敷设、高落差敷设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4.1.5消防中心及消防设备用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芯电缆;4.1.6电力设备采用电缆接地的,应采用铜芯电缆;4.1.7其他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也可以用铝芯电缆。4.2电缆芯数4.2.1用于35kV以上交流系统的电力电缆,应采用单芯电缆;4.2.2用于1kV以上至35kV交流系统的电力电缆,有下列情况时可采用单芯电缆;其它情况宜采用三芯型电缆。1工作电流大的回路时;2同一回路多根电缆的终端头,配置于柜内较拥挤时;3在较长线路能免除设置中间接头盒时;4制造的最大截面三芯电缆,不能满足回路要求的载流能力时。4.2.31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芯数的选择原则:1三相四线制系统的电力电缆,宜采用四芯型,不宜用三芯电缆加单芯电缆组合成同一回路的方式;单相分支回路,可用两芯电缆;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的系统的电力电缆,宜采用五芯电缆;3在设备外壳的接地与电源的接地各自分开的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缆;4在单相回路中:a)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采用二芯电缆;b)当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采用三芯;4.2.4直流供电回路,宜采用二芯电缆。4.2.5控制、保护、测量电缆芯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22221芯线截面为1.5mm,2.5mm者,电缆芯数不宜超过24芯;芯线截面超过4.0mm,6.0mm者,不宜超过10芯。弱电电缆芯数不宜超过48芯。82对信号线、逆变换器输出线、晶闸管整流器输入、输出线及高频分量电压与电流线路,应尽量使用同一根电缆中的两条芯线。3在同一根电缆内不应有两个安装单位的电缆芯线。同一个安装单位同一电压等级的截面相同的交流和直流操作、信号回路、一般不合用一根电缆。4双重化保护的电流、电压以及直流电源回路和跳闸控制回路等需增强可靠性的两套系统,应采用各自独立的控制电缆。5强电和弱电回路不应合用同一根电缆。6下列情况不宜合用同一根电缆1)控制回路的强电信号与弱电信号回路;2)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7弱电回路每一对往返导线,宜属于同一根控制电缆。8控制电缆备用芯线的预留,应考虑电缆长度、芯线截面及敷设条件等因素。21)较长的控制电缆,当芯数在7芯及以上且截面小于4.0mm时,宜留有备用芯。7,14芯者备用1,2芯;19芯及以上者备用2,3芯。2)同一安装单位且同一起、止点的控制电缆不必都留备用芯,可在同类性质的一根电缆中预留。3)需降低电气干扰的控制电缆,可在工作芯数外加一接地备用芯。4.3电缆的绝缘水平4.3.1电缆的额定电压应满足表4.3.1的值;缆芯相间额定工频电压U,不得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表4.3.1电缆的额定电压单位:kVU361015203566110220330500U3.56.911.517.52340.572.5126252363550mUI类1.83.668.7122150641271903000II类368.71218264.3.2缆芯与绝缘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的额定电压U,应满足所在电力系统中性接地方式及其0运行要求的水平。1用在单相接地故障能很快切除,但在任何情况下不超过1min的系统中的电缆,U宜取第?类;02用在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能短时运行的系统、一般带故障运行时间不超过1h的电缆,U应取第?类0电压。4.3.3发电机电压回路电缆的绝缘水平,缆芯相间额定工频电压U,应按105%的额定工作线电压选择;9当工作电压与表中参数不符时,应取与其相邻的高一等级的额定电压;4.3.4发电机中性点电缆缆芯与绝缘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的额定电压U宜按发电机额定电压选择。04.3.5交流系统中电缆的冲击耐压U,应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应低于表4.3.5的规定。p表4.3.5电缆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单位:kVU1.8/33.6/66/108.7/1012/2018/2021/3526/3550/6664/110127/220190/330300/5000/8.7/15UUP406075951251702002504505501050117515504.3.6直流输电用电力电缆绝缘水平,应计及负荷变化因素、满足内部过电压的要求。4.3.7控制电缆额定电压的选择,应不低于450/750V额定电压,并满足可能产生的过电压的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较长高压电缆并行敷设的控制电缆(导引电缆),应选用相合适的额定电压,屏蔽层对外层的耐压水平宜选用15kV/1min;2在22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区内敷设的控制电缆,应选用600/1000V额定电压,当有良好屏蔽时,也可选用450/750V。4.3.8电缆外护层的绝缘水平对于采用金属护层一端互联接地或三相金属护层交叉互联接地的高压单芯电缆,当电缆线路所在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或遭受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电压作用时,在金属护层的不接地端或交叉互联处会出现过电压,可能会使外护层绝缘发生击穿。为此需要装设过电压限制器,此时作用在外护层上的电压主要取决于2002进行验算。过电压限制器的残压。外护层的绝缘耐受电压按表4.3.8选择。必要时可参照DL/T401-表4.3.8电缆外护层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值单位:kV64/110127/220190/330300/500电缆额定电压U/U01min工频耐受电压30303030外护层雷电耐受电压(峰值)37.547.562.572.54.4电缆绝缘类型4.4.16kV及以上电压回路,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可能有水浸泡时,应选用内、外半导电层与绝缘层同时挤出的电缆结构;4.4.2厂用电等重要回路,应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4.4.3用电设备需要经常移动的供电回路,应采用橡皮绝缘电缆。4.4.4在日光照射场所(如户外主变压器器身、户外架空敷设等)没有遮阳措施时,不宜采用聚氯乙烯10绝缘电缆。4.4.5低温-20?以下环境,不应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4.4.6水下敷设的电缆,宜选用乙丙橡胶绝缘电缆。4.4.7有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绝缘。1进入中控室的电缆、进入发电机或进入发电机坑的电缆、重要厂用电回路,宜选用阻燃型电缆;2地下厂房的电缆应选用阻燃型电缆;3消防电源、消防控制、消防电梯、消防水泵、直流电源等消防设备用的电缆,宜选用耐火电缆;4.5电缆护层4.5.1电缆外护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直接敷设在间距大于400?的电缆支架上,且未能在每隔3m以内固定时,应采用纲带铠装电缆;2直埋敷设在可能发生位移的土壤中,或垂直敷设高差大于50m时,应采用钢丝铠装电缆;3厂用电重要回路的电缆,应选用聚乙烯护套;4在潮湿、有化学腐蚀的场所,应采用挤塑聚乙烯外护套,需要金属铠装的不应采用外铠装结构;5用于交流系统的单芯电力电缆,不应用未经去磁处理的纲带铠装、或普通钢丝铠装的电缆;6在低温(-20?以下)地区,应采用聚乙烯护套;7在白蚁严重危害地区、直埋敷设时,宜采用硬质聚氯乙烯护套及钢带铠装。4.5.2用于水下敷设的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16~35kV重要回路及35kV以上交联聚乙烯电缆,应具有金属套径向防水层构造;2当需要承受拉力时,采用钢丝铠装;当不需要承受拉力时,可采用纲带铠装。4.5.3敷设在易受震动场所并缺乏抗震措施时,不宜采用铅包电缆。4.5.4在可能被油浸泡的场所,不宜用橡胶护套电缆。4.5.5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缆,有径向防水要求的、受机械拉力不大的场所宜采用铅护套;腐蚀不严重或承受一定机械力的场所宜采用铝护套;腐蚀严重或承受机械力较大的场所应采用不锈钢护套。4.5.6金属屏蔽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时,宜有金属屏蔽;2位于110kV以上配电装置的弱电控制电缆,宜有总屏蔽,双层式总屏蔽;3敷设方式要求电缆具有钢铠、金属套时,应充分利用其屏蔽功能;4计算机监测系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的屏蔽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11)开关量信号,可用总屏蔽;2)高电平模拟信号,宜用对绞线总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对绞线芯分屏蔽;3)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复合总屏蔽。5其他情况应按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地电位升高等影响因数,采用适宜的屏蔽方式。4.5.7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的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机监制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层,不得构成两点或多点接地,宜用集中式一点接地;2除1项等需要一点接地情况外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当电磁感应的干扰较大,宜采用两点接地;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可用一点接地。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宜对内、外屏蔽分用一点、两点接地;3两点接地的选择,还宜考虑在暂态电流作用下屏蔽层不致被烧熔。125电缆截面选择5.1一般规定5.1.1持续工作回路的缆芯最高工作温度,不应超过附录A所列允许值。5.1.2应满足单相或三相短路故障时最大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效应的要求。短路计算用最高温度,不应超过附录A所列允许值。5.1.3应满足电气回路在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压降不超过允许值。25.1.4铝芯电缆最小截面应大于4mm。5.1.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电力电缆的截面宜按经济电流选择,按总费用最小原则确定。5.1.6在满足上述条款的前提下,当电缆的年运行小时数很低时,宜按应急额定电流选择截面,应急电流的计算方法按IEC853-2。5.1.7当电缆敷设需要缆芯承受拉力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按抗拉要求选择截面。5.1.8控制、保护、测量电缆芯线截面的选择应按照如下原则:21电流回路电缆芯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2电压回路应按允许电压降选择电缆截面,且不应小于1.5mm。5.2按载流量选择5.2.1110kV及以下常用电缆按持续工作电流确定允许最小缆芯截面时,宜满足附录B所列值。并根据下列敷设条件按附录C进行载流量校正。1环境温度差异;2直埋敷设时土壤热阻系数差异;3多根电缆并行敷设;4户外无遮阳架空敷设时日照的影响;5穿管敷设时。5.2.2不属于本规范附录C规定的其他情况下敷设的电缆,确定电缆持续允许载流量时,应经过计算或经科学试验,并应考虑下列影响因素予以校正:135kV以上单芯电缆,金属护层交叉互联接地方式的三个区段长度不均等时,应考虑金属护层的附加损耗的影响;2电缆敷设于封闭槽盒中,应计入槽盒的材质、尺寸等因素对热阻的影响;3施加在电缆上的防火涂料、包带等覆盖层大于1.50mm时,应计及热阻的影响;134沟内电缆埋砂且无经常性水分补充时,应按砂质情况选取大于2.0??m/W的热阻系数计入影响;5中频回路选择非同轴电缆,应计入非工频情况下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引起的损耗增大的影响;6设于塑料保护管中的电缆,应计入热阻的影响。5.2.3确定电缆持续允许载流量的环境温度,应按使用地区的气象温度多年平均值,并计入实际敷设环境的温升影响。宜符合表5.2.3的规定。表5.2.3电缆持续允许载流量的环境温度确定单位:?敷设场所条件特征选取的环境温度户外空气中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厂房内空气中无良好通风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加5?有良好通风通风设计温度户内电缆沟无良好通风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加5?有良好通风通风设计温度户外电缆沟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电缆隧道无良好通风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加5?有良好通风通风设计温度土中直埋埋深处最热月平均地温水下最热月的日最高水温平均值灯泡式发电机内按发电机冷却器出口冷风温度加5?5.2.4电缆路径中有几种不同的散热条件区段时,电缆截面的选择原则:1对运行一段时间后能改变散热条件的短区段(如采取软性耐火材料构筑的阻火墙或阻火段,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更新时将挪动位置),可不考虑;2对重要回路的电缆,全长截面宜按其中散热最坏区段条件选择。非重要回路的电缆,可按大于10m区段的最坏散热条件选择。5.2.5水下电缆敷设有机械强度要求需增大截面时,回路全长应选择同一截面。5.3按短路条件选择5.3.1电缆在短路电流作用的“热——机械”效应影响下,应能保持使用特性不变。对非熔断器保护的回路,可按附录D计算允许的最小缆芯截面。5.3.2按短路条件选择电缆截面的规定:141按工程建成后,所在系统的5~10年远景规划计算;2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计算,不考虑仅在切换过程中短暂运行的接线方;3宜按三相短路电流计算;4短路点按下列情况确定:1)对于未超过制造长度的单根电缆回路,短路点应取在电缆末端;但长度小于200m的高压厂用电缆,短路点可取在电缆回路首端;2)当电缆线路较长且有中间接头时,短路点应取在每一电缆线段缩减截面的首端;当电缆线段的截面相同时,短路点可取在第二段电缆的首端;3)无中间接头的并联同一回路电缆,短路点宜取在并列点之后;4)短路电流作用的时间:宜按保护动作时间加断路器全分闸时间确定。5.3.3电力设备专用接地电缆,其截面应满足单相短路电流热稳定的要求。5.3.4电力电缆的金属屏蔽层的有效截面,应满足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不同地点两相同时发生故障时短路容量的要求。5.4中性线、保护接地线5.4.1中性线截面:不得小于线路最大不平衡电流;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不宜小于相芯截面;其他回路,不宜小于50%的相芯截面。5.4.2保护接地线的截面应符合表5.4.2的规定。2表5.4.2按热稳定要求的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单位:mm电缆相芯截面S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SS?161616<S?35S/2S,35225.4.3保护接地中性线截面应符合:铜芯不小于10mm,铝芯不小于16mm。156电缆附件6.1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的选择6.1.1电缆终端的装置类型选择1110kV及以上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与SF6全封闭电器直接相连时,应采用SF6终端;2110kV及以上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与变压器相连时,宜采用SF6终端,也可以采用充油终端;3110kV及以上交联电缆与户内、户外导线相连时,应采用空气终端;4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宜采用冷缩型终端,也可采用热缩型终端。户外终端应为带防水的整体密封型;5户内低压干式电缆终端可采用冷缩型、热缩型、环氧型、干包型、尼龙型和塑料型终端;低压户外干式电缆终端应采用带防雨裙的热缩型或冷缩型终端。6.1.2电缆终端的构造型式应保证导体连接良好,绝缘可靠,密封良好,有足够的机械强度,防止潮气侵入、防腐蚀,还应按安置环境、作业条件、满足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合理,并满足下列要求:1SF终端61)SF终端的导体与GIS(变压器)导体的连接处应有一可拆卸段,以便于GIS(变压器)和电缆分6开进行各项试验;2)SF终端外壳与GIS(变压器)外壳连接处应有一绝缘垫,绝缘垫的两侧应并联金属护层绝缘保护6器。绝缘垫的绝缘水平应与外护层的绝缘水平相一致;3)SF终端应有单独的SF气体检测装置;664)干式电缆SF终端中存在绝缘油时,绝缘油应用硅油,并对电缆绝缘介质无害。62充油终端1)充油终端的导体与变压器导体的连接处应有一可拆卸短段,以利于电缆和变压器分开进行各项试验;2)充油终端外壳与变压器外壳连接处应有一绝缘垫,绝缘垫两侧应并联金属护层绝缘保护器。绝缘垫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缆外护层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3)干式电缆充油终端应有防止绝缘油和电缆绝缘介质接触的措施。3空气终端1)空气终端应有使终端底座与终端支架相互绝缘的底座绝缘子,底座绝缘子的绝缘水平与电缆外护层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2)空气终端的外绝缘最小公称爬电比距应满足安装地点环境条件的要求;3)330kV及以上空气终端应有防晕罩或屏蔽环,并能承受连接导体的拉力;4)应符合工程设计、地震烈度的要求。6.1.3在潮湿、污秽或盐雾的环境,特别是安装在空气中靠近山丘或需防坠落物的地方,宜采用合成材料复合式套管。6.1.4电缆终端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所连接电缆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166.1.5终端的外绝缘,应符合安装处海拔高程、污秽、潮湿或盐雾环境条件所需泄漏比距的要求。6.1.6电缆终端的机械强度,应满足安置处温度变化伸缩、冰雪覆盖、引线拉力、风力和地震力或短路电动力下摇摆等作用的要求。6.1.7电缆终端的布置要求1支撑电缆终端的支架应能方便电缆穿入,便于电缆终端及其连接附件的安装;2工作电流大于1500A时,钢结构支架应有防止横向磁路闭合等附加发热措施;3金属护层接地连接箱宜布置在支架上,金属护层绝缘保护器应满足热稳定的要求,其绝缘水平与外护层相同,应布置在连接箱内或支架上人不能触及的位置,并应使同轴电缆最短。同轴电缆截面应满足热稳定要求,绝缘水平与外护层的绝缘水平相同;4底座绝缘子的设计应不吊起终端就可更换绝缘子;535kV以上电缆终端、中间接头布置于户内时,应按试验要求在一侧留有足够的实验场地,并考虑便于施工和运输;6电缆终端或接头旁配置穿芯式电流互感器时,应将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线同时穿过。6.1.8电缆中间接头按绝缘构造可划分为:绕包式、现场浇注式和预制式,宜优先采用预制式中间接头。6.1.9电缆中间接头的装置类型1单芯高压电缆实行交叉互联接地的隔断金属护层连接部位,应采用绝缘接头。需按段监察绝缘的交叉互联接地方式相邻单元的连接,也可采用绝缘接头;2不同绝缘材料的电缆间的连接应采用过渡接头;3三芯与单芯电缆相连接时,应采用转换接头;4电缆金属护层需要直接连接时,应采用直接接头;5中压挤包(干式)电缆间的连接,宜采用冷缩型或热缩型中间接头;6低压电缆间的连接宜采用冷缩、热缩型或LV塑料盒型中间接头。6.1.10电缆接头的构造型式,应按连接电缆的绝缘类型、安置环境、作业条件,满足工程所需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合理,并符合下列规定:1水下电缆的接头,应能维持钢铠层纵向连接,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宜用软性连接;2需限制温升的大电流接头,宜选用低热阻材料等改善热性能的构造型式;3电缆中间接头的导体应连接良好,铜导体之间应采用压接相连;4高压电缆中间接头应有密封性能良好的外罩,外罩应能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6.1.11电缆中间接头的绝缘水平应等于或高于所连接电缆的绝缘水平。6.1.12电缆接头绝缘环两侧耐受电压,不得低于所连电缆护层绝缘水平的2倍,且应适合所用系统的运行条件。6.1.13电缆中间接头外壳应对地可靠绝缘,可采用绝缘保护罩或底座绝缘子,绝缘保护罩和底座绝缘子的绝缘水平要求与电缆外护层绝缘水平的要求一致。6.1.14绝缘接头在外屏蔽层断开处的绝缘、金属保护罩的绝缘夹板以及保护罩等绝缘水平与电缆外护层的17要求一致。6.1.15电缆接头的型式应与设置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且不致影响电缆通流能力。6.1.16电缆中间接头的布置要求:1支撑电缆中间接头的支架,应不妨碍电缆中间接头完成后能方便地吊装就位;2电缆中间接头的布置应满足安装维修所需的间距,以及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和伸缩节配置要求;3金属护层接地连接箱宜布置在支架上,金属护层绝缘保护器应布置在连接箱内或支架上人不能触及的位置,布置应使同轴电缆最短;4中间接头底座绝缘子的设计,应不吊起中间接头就能更换绝缘子;5对于单相直埋敷设电缆的中间接头,不得用铁磁材料作保护盒;6直埋电缆接头盒外面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盒(环氧树脂接头盒除外)。位于冻土层下的保护盒内宜注以沥青;7如电缆井排水困难,应把电缆井中的中间接头用支架撑起。接头安置于可能有水侵入的场所,应具有防水密封保护;8接头两侧在电缆热伸缩的纵向受力较大时,需有刚性固定;9绝缘接头和直通接头可以直埋或敷设在隧道或接头人孔井内。对于直埋敷设的中间接头,应有放水外壳;10邻近电气化交通线路等对电缆金属护层有侵蚀影响的地段,接头设置方式应便于监察维护。6.2高压单芯电缆护层接地方式6.2.1金属护层两端接地(全接地)1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很短,传输功率很小时,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极小,或者电缆线路很短,而最大利用小时数很低,且传输容量有较大裕度或负荷属于备用时,或水下电缆线路宜采用金属护层两端直接接地,见图6.2.1;235kV及以下中压电缆金属护层宜两端接地。EDEDA相A相B相B相C相C相ED,终端ED,终端图6.2.1金属护层两端直接接地(全接地)图6.2.2金属护层一端直接接地6.2.2金属护层一端接地1当电缆线路长度在500,1000米时,电缆金属护层采用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应通过保护特性良好的金属护层绝缘保护器接地,并且非直接接地端的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应满足6.2.9的要求,见图6.2.2。182当单芯电缆两端所连电气设备不同,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点宜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一端连接变压器,另一端连接架空线路,金属护层的接地点应设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2)电缆一端连接GIS,另一端连接架空线路,金属护层的接地点应设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3)电缆一端连接GIS,另一端连接变压器,金属护层的接地点宜设在电缆与GIS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6.2.3金属护层中点接地当电缆线路采用一端接地时,电缆线路过长或感应电压太高,此时,宜采用金属护层中点接地的方式,在电缆线路的中点将金属护层接地,电缆两端均对地绝缘,每端各装一组保护特性良好的金属护层绝缘保护器,并且非直接接地端的金属护层上的感应电压应满足6.2.9的要求,见图6.2.3。A相B相C相ED,终端;NJ,直通接头图6.2.3金属护层中点直接接地6.2.4金属护层交叉互联接地单芯电缆线路很长时(大约在1000m以上),应采用金属护层交叉互联。将电缆线路全长分成三等分段或三等分段的倍数,且金属护层上任意一点的正常感应电压不得超过6.2.9的规定。每段之间装设绝缘接头,绝缘接头处金属护层三相之间用同轴电缆引线经接线盒进行换位连接,即交叉互联。绝缘接头处装设一组保护器,每一大段的两端金属护层分别互联接地,见图6.2.4。NJA相B相C相一个单元一个单元ED,终端;NJ,直通接头;IJ,绝缘接头图6.2.4金属护层交叉互联接地6.2.5220kV以下单芯电缆线路,在下列情况下,应沿电缆线路并行配置均压线。1可能出现的工频或冲击感应电压超过电缆外护层绝缘和保护器的耐受强度时;2防止单相接地时,地网接地电阻的电压降作用到电缆金属护层保护器上;193需抑制电缆邻近的控制或通讯电缆的感应干扰强度时;4在隧道或沟内敷设的电缆,沿线路并行配置回流线或均压线时,应充分考虑沿电缆支架设置接地线的作用。6.2.6均压线的配置应满足下列条件:1均压线应采用裸导线,使电缆附近的地面电位抬高并分布均匀,以降低外护层绝缘所承受的工频过电压;0.3s2为使均压线充分发挥作用,均压线的泄漏电阻宜大于自身阻抗的30倍。一般将均压线敷设在干混0.7s凝土地面上就能满足要求;3均压线在三相电缆之间按“三七开”布置并两端接地,能有效地降低护层工频过电压。均压线的布置见图6.2.6。LL/2EDA相s0.3sB相0.7sC相ED,终端;FU,保护器;CX,均压线或回流线0.3s0.7s(1)短电缆LL/2IJA相sB相C相CXFUFUFUED,终端;FU,保护器;IJ,绝缘接头;CX,均压线或回流线(2)长电缆图6.2.6均压线或回流线布置和保护器接线如果电缆线路较短,经计算均压线布置在电缆外侧线中间,不换位也可能满足要求时,可不按“三七开”布置。6.2.7220kV及以上金属护层一端接地的单芯电缆线路,当线路长度在200米至500米之间时,由于此时线路长度较长,护套损耗大而且又无法采用交叉互联方式时,宜在电缆间距之内专门敷设一根回流线。206.2.8回流线的配置应满足下列条件:1回流线应采用绝缘铜芯电缆。在三相电缆之间按“三七开”布置并两端接地;2当电缆通过对称短路或不对称短路电流时,回流线在电缆金属护层不接地端的感应电压较高,在安装绝缘保护器处应采取安全措施;3回流线的绝缘等级应采用10kV电压级或与金属护层绝缘相匹配。其截面积应满足短路电流热稳定的要求;4回流线的阻抗及其两端接地电阻,宜与系统内最大零序电流和回流上感应电压允许值相匹配;5回流线的排列配置方式,宜使电缆正常工作时在回流线产生的损耗最小。6.2.9交流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层,必须直接接地,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计算电缆金属护层工频过电压时,应考虑“三七开”布置均压线或回流线。在任何条件下金属护层工频过电压应低于外护层绝缘的工频耐压水平,安全系数取1.05;2在金属护层上任一点非接地处的正常感应电压,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应大于50V;否则不得大于100V;3长电缆护层交叉互联并两端互联接地,只需计算一个分段金属护层的感应电压;4电缆金属护层绝缘承受的雷电冲击过电压值,等于绝缘保护器的残压、绝缘保护器连接电缆的冲击电感的压降及绝缘保护器接地电阻的压降三者之和;5雷电冲击波进入电缆时,无论是否有均压线或回流线,金属护层不接地端均应装设金属护层绝缘保护器。6.2.10对重要回路且可能有过热部位的高压电缆线路,宜设有温度检测装置。6.2.11重要的交流单相高压电缆金属屏蔽层以一端直接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时,该电缆线路宜设有护层绝缘监察装置。6.3护层保护器选择6.3.1电缆护层绝缘保护器的选择应保证在使用环境下可靠、耐久,监视维护方便和利于安装,其参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护层绝缘保护器当最大雷电冲击电流通过时,不应损坏。按表6.3.2的通流容量20次不损坏;2绝缘保护器在可能最大冲击电流下的残压不得高于电缆护层绝缘的冲击耐压除以1.4的数值;3绝缘保护器应在可能最大工频过电压的作用下,能耐受5s而不损坏。6.3.2护层绝缘保护器接在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的连接端处时,通过绝缘保护器的雷电冲击电流最大,应按此情况确定绝缘保护器的通流容量,见表6.3.2。表6.3.2电缆金属护层绝缘保护器的通流容量额定电压(kV)110220330500雷电流幅值5.1101520(kA)波形(μs)8/20216.3.3绝缘保护器阀片的片数应根据保护器承受的工频过电压值与一片阀片2s工频耐压值之比,取其上限的整数为绝缘保护器的阀片片数。6.3.4护层绝缘保护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一端互联接地方式的电缆线路,非接地端连接的三相绝缘保护器按Yo连接,见图6.2.6(1);2采用交叉互联接地方式的电缆线路,绝缘接头处连接的三相绝缘保护器按Y连接,见图6.2.6(2)。6.3.5电缆金属护层与绝缘保护器间连接线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1保护器宜分相布置,连接导线应尽量短,宜在5m内,且采用同轴电缆;2连接导线的截面应满足在通过可能最大电流时的热稳定要求;3连接导线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缆外护层的绝缘水平一致;4绝缘保护器应装有动作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器;5绝缘保护器及其连接组件的布置,应易于观察,不能任意接触,必要时装设防护遮栏或设置在箱内。227电缆敷设7.1电缆路径及敷设方式选择7.1.1电缆路径的选择原则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较强振动、水浸泡等损害;2应便于敷设及维修;3应避开可能挖掘施工的地方;4在符合安全性要求下,宜使电缆较短或利于降低包括构筑设施在内的综合投资;5宜利于电缆中间接头及终端设施的布置;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7.1.2.电缆敷设方式(如电缆夹层、隧道、沟、竖井、浅槽、架空、穿管、排管、直埋、水下敷设等)选择的基本要求:1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的下部,应设有非敞露的夹层或电缆室;电缆数量较少时,也可采用有活动地板的电缆层;2户外配电装置的主要电缆通道,宜采用电缆沟,必要时可用隧道;当地下水位较高时,也可用浅槽;3户内主要电缆通道宜采用隧道或电缆夹层,电缆较少时可以利用厂房内通行廊道作电缆通道;4厂区内电缆数量较少时,宜穿管埋地敷设;对于非重要电缆,也可采取直埋;5坝顶宜设电缆沟或电缆隧道;6垂直敷设的电缆宜沿墙沿柱明敷,数量较多或含有110kV及以上的高压电缆时,应设置竖井;7在可能发生爆炸、着火(如油库、油处理室)的场所,不应采取明敷,应穿金属管架空或埋地敷设;8通过河流、水库的电缆,附近无桥梁、堤坝时,可采取水下或架空敷设。7.1.3电缆的计算长度,应包括实际路径长度与附加长度,附加长度宜计入高差、伸缩节、迂回备用、终端或接头制作所需预留段、电缆引至设备等因素。终端或接头制作所需及电缆引至设备的附加长度可按附录E计。7.2电缆的布置与排列7.2.1同一通道或同侧多层支架上明敷电缆的布置原则:1电力与控制电缆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2支架层数受通道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3同侧多层支架上的电缆排列,应按高压电力电缆、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顺序,宜分23层由上而下配置;但在含有大截面或35kV以上高压电缆时,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弯曲半径要求,也可由下而上配置;4在同一工程中,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5对全厂公用性重要回路、以及采用双回路供电的主备用回路电缆,宜分开布置在通道两侧支架上,条件困难时也可布置在不同层次支架上。7.2.2电缆在每一格架的排列方式,宜符合表7.2.2所列要求。表7.2.2每一格架电缆的排列方式允许配置最多允许迭置最多层数电缆之间排列类别电缆根数普通支架桥架普通支架桥架?控制电缆11~3紧靠紧靠35kV及以下有1倍电缆外径或35mm的??多芯11~3紧靠电压电力电空隙缆单芯用于交流22需考虑载流能力因素选择系统35kV以上电压交流系统的单芯需考虑载流能力和护层正常感应电压综合3~622电缆影响因素选择。?不超过下列最大允许填充率:40%~50%(布置1层电缆时);50%~70%(布置2~3层电缆时)。?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7.2.3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控制和信号电缆回路,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1与高压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2在220kV及以上电压配电装置内,无其他条件限制时,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避雷针;3沿控制电缆并行敷设专用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7.2.4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下,其转弯部位均应满足该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弯曲半径由电缆的绝缘及构造持性确定。常用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可采用表7.2.4所列数值。表7.2.4常用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电缆种类多芯单芯35kV以上干式电缆-2035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1520聚氯乙烯绝缘电缆1010橡皮绝缘电缆/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10-橡皮绝缘电缆/裸铅护套15橡皮绝缘电缆/铅护套钢带铠装20-注:表中数值系电缆外径倍数247.3直埋敷设于地中7.3.1电缆直埋敷设时的要求:1由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300mm;至地面的埋深,不得小于700mm;穿越耕地、车行道的埋深,不得小于1000mm;直埋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电缆埋深未超过土壤冻结深度时,应采用透水性好的回填土或其他措施以防止电缆受到损坏;2沿直埋电缆的上、下侧,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并盖以混凝土保护板,板宽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3电力电缆间或与控制电缆间平行敷设的净距按电压等级确定,10kV及以下宜大于100mm;10kV以上宜大于250mm;4不应将电缆平行敷设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侧;5电缆与其他管道、沟并行或交叉处的净距,宜大于500mm;6直埋电缆的地面上应设有明显的标志。7.3.2电缆引入构筑物的贯穿段或从地下引出在地坪上2000mm高的一段,应采取具有机械强度的管或罩加以保护;对于只有电气人员活动的场所,可不加保护。7.3.3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交叉时,应穿保护管,且保护范围超出路基外2000mm以上。7.3.4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250mm;2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且不小于500mm的净距;3处于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应呈水平状安置;4对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1000m开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备用量方式敷设电缆。7.3.5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埋时,同一通路宜不多于5根电缆。7.4敷设于保护管中7.4.1电缆保护管的一般要求:1保护管应具有足够机械强度、内壁光滑和耐久特性;2钢质保护管,不得用于交流系统中单芯电力电缆单根回路;3每管宜只穿,根电缆,管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倍;排管管孔内径不宜小于75mm;G5.4.54每管最多不宜超过,个弯头,直角弯不宜多于,个;5明敷管的固定支持间距,不宜超过1500~3000mm;并列管的净空隙距离,不宜小于20mm;6地中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500mm;与铁路公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000mm。7.4.2部分或全部露在空气中的电缆保护管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251防火或机械性要求高的场所,宜用钢质管,且应采取涂漆、镀锌、包塑等适合环境耐久要求的防腐处理。2满足工程条件自熄性要求时,可用难燃型塑料管。部分埋入混凝土中等需有耐冲击的使用场所,塑料管应具备相应承压能力和可绕性。7.4.3地中埋设的保护管,宜用具有相应承受能力的塑料管。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等受力较大的场所,宜用钢管或可绕性金属管。7.4.4混凝土中埋设的保护管,宜用钢管或可绕性金属管。7.4.5电缆排管的配置原则:1同一通道的电缆数量较多时,宜用排管;2布置上应按高中低压电力电缆、强电和弱电控制电缆的次序排列。备用回路宜在中间的孔洞部位预留;3管路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500mm;4管孔端口应有防止损伤电缆的措施。7.4.6较长电缆管路中的下列部位,应设有工作井:1电缆分支、接头处;2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3管路方向较大改变或电缆从排管转入直埋处;4管路坡度较大且需防止电缆滑落的必须加强固定处。7.5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7.5.1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应满足电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且在多根电缆同置于一层支架上时,有更换或增设任一电缆的可能,宜符合表7.5.1所列数值。表7.5.1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的允许最小值单位:mm电缆类型和敷设特征普通支架、桥架、槽盒吊架控制电缆明敷150250电力10kV及以下电缆200300电缆35kV单芯250300明敷110,220kV,每层1根35kV三芯300350110,220kV,每层1根以上7.5.2水平敷设电缆的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最小允许净距,宜在表6.5.1规定值基础上再加80~150mm;并应满足电缆引接盘柜时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267.5.3电缆支架最低层距地坪、沟道底部的最小允许净距,宜不小于表7.5.3所列数值。表7.5.3最下层电缆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允许最小净距单位:mm电缆敷设场所及其特征垂直净距电缆沟50,100电缆隧道100,150至少在一侧不小于800mm宽通道处1400电缆夹层200除上项外的情况公共廊道中电缆支架未有围栏防护1500,2000厂房内20007.5.4厂房内电缆支架离管道或其他设备装置顶部的净空,不应小于300mm,否则应设耐火隔板。7.5.5电缆桥架与支撑立柱的净距宜大于20mm,并行桥架的水平净距应不小于50mm。7.5.6普通支(吊)架的跨距、桥架组成中的梯形托架横撑间距,不宜大于表7.5.6所列数值。表7.5.6普通支架、吊架、桥架的允许跨距单位:mm类型敷设方式电缆特征水平垂直?普通支架、吊架全塑型电缆4001000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800150035kV以上高压电缆15002000桥架35kV及以下电缆30040035kV以上高压电缆400600注:?能维持电缆较平直时该值可增加,倍。7.5.7电缆隧道、夹层中不应敷设易燃油气管路,不应设置裸露电气设备。7.6敷设于水下7.6.1电缆宜敷设在河床稳定、流速较缓、岸边不易被冲刷、少有沉锚和拖网渔船活动的水域,并应满足电缆不易受机械性损伤、能实施可靠防护、敷设作业方便、经济合理等要求。水下电缆应埋设于水底。浅水区埋深不宜小于0.5m,深水航道的埋深不宜小于2m,并加以稳固覆7.6.2盖保护,在其两岸,应设有醒目的警告标志。7.6.3水下电缆相互间严禁交叉、重叠,应按水的流速和电缆埋深等因素确定安全间距,且符合下列规定:1主航道内,电缆相互间距不宜小于平均最大水深的1.2倍。引至岸边间距可适当缩小;2在流速未超过1m,s的非通航河流中,同回路单芯电缆相互间距不得小于0.5m,不同回路电缆间距不得小于5m。7.6.4水下电缆引至岸上的区段,应采用保护管、沟槽敷设,必要时可设置工作井连接,并预留适当长度的备用电缆。277.7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7.7.1交通桥梁上、隧洞中的电缆,应有防止电缆着火、避免外力损伤的可靠措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缆不应明敷在通行的路面上;2隧洞中的电缆,应敷设在不燃性的管或槽盒中;3桥墩两端和伸缩处,电缆应充分松弛。当桥梁中有挠角部位时,宜设电缆迂回补偿装置。35kV以上大截面电缆宜以蛇形敷设。288电缆的支持与固定8.1电缆支架8.1.1电缆支架的基本技术要求:1电缆支架的支架部分,应由不燃性材料制作;桥架组成的梯形托架或托盘,可为难燃性材料;2表面光滑无毛剌,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考虑使用环境的长期腐蚀影响;3便于电缆的安装敷设和维护。8.1.2电缆支架的机械强度,应满足电缆及其固定件等荷重和安装维护时的受力条件,当电缆支架上有可能上人时,应计入人体荷重(一般按900N);当承载有大截面电缆(一般为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采用机械施工方式时,还应计入横向推力、纵向拉力和滑轮载重等。8.1.3桥架的承载能力与跨距选择,应满足允许荷载下挠度值不大于1/200(钢制)、1/300(铝合金或玻璃钢制)、托臂的倾斜与臂长之比不大于1/100。8.1.4钢制电缆支架,用于干燥环境或非重要回路时,可涂防腐漆;用于易受腐蚀环境时,应选择合适的一次性防腐处理方式(如电镀锌、热浸镀锌、塑料喷涂、合金电镀处理等)。当技术经济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合理时,也可采用铝合金或玻璃钢制梯架、托盘。8.1.5电缆支架除支持单相工作电流大于1000A的单芯电缆情况外,宜用钢制。8.1.6厂内主要电缆通道,应采用桥架。35kV以上高压电缆以蛇形敷设时,也可用桥架。8.1.7桥架类型的选择原则:1需抑制干扰强度的控制电缆回路,应选用钢制封闭式托盘;2多层桥架构成的电缆通道,底层宜选用托盘,其余宜选用梯架。8.1.8桥架的直线段超过30m(钢制)、15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时,应留有20mm伸缩缝。8.1.9普通支架一般使用在电缆沟中或电缆较少的场所,可用型钢焊接制作,但不宜采用圆钢。8.1.10金属制桥架系统,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1利用金属桥架作接地回路导体时,桥架的各段应有符合接地截面要求的可靠电气连接;2采用非金属桥架时,应沿桥架全长另设专用接地线;3沿桥架全长宜每隔10~20m处有一次可靠的接地。8.2电缆固定8.2.1固定电缆用的夹具、支托件和绑扎带,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具有表面光滑、耐久和安装简便性;用于交流系统中单芯电力电缆时不能构成磁性闭合回路。8.2.2夹具、绑扎带的选用原则:291除交流系统中使用单芯电力电缆情况外,可采用经防锈蚀处理的扁钢等金属材料制作夹具;在易受腐蚀环境,宜用尼龙绑扎带或喷塑金属扎带;2用于交流系统中单芯电力电缆的刚性固定,宜采用铝合金或不构成磁性回路的夹具。对其他固定方式,可用尼龙带、绳索;3不应用铁丝直接绑扎电缆。8.2.3用于交流系统中单芯电力电缆的固定部件,应按短路电动力条件验算机械强度。可按下列公式验算机械强度:22.05ilk-7,g?×10(8.2.3-1)D式中Fg,夹具、绑扎绳带等固定部件的抗张强度(N);i,通过电缆回路的最大短路电流峰值(A);D,电缆相间中心距(m);l,在电缆上安置夹具、绑扎绳带等的相邻跨距(m);k,安全系数,取大于2。对于矩形断面夹具:Fg,b,H,,.(8.2.3-2)式中,,夹具厚度(mm);,,夹具宽度(mm);6σ,夹具材料允许拉应力(Pa),铝合金夹具σ=80×10Pa8.2.435kV以上高压电缆在水平或斜坡支架的层次位置变化段、中间接头盒两端等部位,宜在支架上设置支托件,支托件支撑面应无棱角。8.2.535kV及以下电压电缆明敷时,应加以固定的部位如下:1在电缆首未端和转弯处、接头两端、直线段约100m处;2垂直敷设的上下端、中间适当数量支架处;3斜坡敷设视坡度情况在高位侧适当数量的支架处;4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按满足短路电动力确定的固定间距处;5当电缆间需保持一定空隙时,在每隔约10m处;6对水平敷设于跨距超过0.4m支架上的全塑型电缆,在每隔约3m处。8.2.635kV以上高压电缆明敷时的固定方式,除应参照本标准7.2.5条1~4款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在终端、接头、转弯处紧邻部位的电缆上,有不少于1处的刚性固定;2在垂直或斜坡敷设的高位侧,宜有不少于2处的刚性固定;对于高落差电缆,固定夹具还应把金属护层夹住并能承受电缆自重等产生的拉力;3在蛇形敷设的每一节距,应采取挠性固定;蛇形与直线敷设的相接部位,宜采取刚性固定。308.2.735kV以上高压电缆终端、接头与电缆连接部位的要求:1终端与电缆连接部位,应有伸缩节;2接头的两端宜有伸缩节,当未设伸缩节时,应在接头的两侧采取刚性固定或在适当长度内电缆实施蛇形敷设;3伸缩节应大于电缆允许弯曲半径。8.2.8蛇形敷设的波幅与节距的选择,应使电缆轴向热应力不超过允许值。该允许值可按金属护层允许应变、允许约束力或按缆芯与绝缘的基本特性无损害条件而定。319电缆防火及阻燃9.0.1电缆室、电缆隧道和穿越各机组段之
本文档为【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6KB
软件:Word
页数:51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10-11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