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比较文学情境母题研究

比较文学情境母题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比较文学情境母题研究比较文学情境母题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希腊神话中的 死而复生情境母题研究 一、情境母题 德国学者弗伦泽尔认为:“母题这个字所指明的意思是较小的主题性的(题材性)单元,它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但它本身却构成了属于内容和形式的成分,在内容比较简单的文学作品中,其内容可以通过中心母题概况为一种浓缩的形式。一般来说,在实际的文学体裁中,几个母题可以组成内容。”我国学者乐黛云做了更为具体的阐释:“主题学研究中的母题,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

比较文学情境母题研究
比较文学情境母题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希腊神话中的 死而复生情境母题研究 一、情境母题 德国学者弗伦泽尔认为:“母题这个字所指明的意思是较小的主题性的(题材性)单元,它还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但它本身却构成了属于内容和形式的成分,在内容比较简单的文学作品中,其内容可以通过中心母题概况为一种浓缩的形式。一般来说,在实际的文学体裁中,几个母题可以组成内容。”我国学者乐黛云做了更为具体的阐释:“主题学研究中的母题,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死、离别、爱、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等”。 “情境”有时也可译作处境、形式、局面。情境主要包含三个因素:特定的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特定的情况——事件;特定的人物关系。在比较文学中,情境就是特定个人、群体和诸多环境因素共同组合而成的某种典型的人生境遇。每个特定的情境都展示出人物间的某种关系,同时又交织着作家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观点和感情。 母题依赖于情境,它的产生离不开情境,其本身是情境的模式化和概括。相同情境可以产生不同母题,同时,不同情境也可产生相同母题。所以情境母题是对情境的模式化概括。 二、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希腊神话中的死而复生情境母题的异同 “死而复生”顾名思义就是人在死亡之后灵魂或精神回归物质世界,并在新躯体中获得新生。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希腊神话中存在大量死而复生的故事,在产生原因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方面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 1、死而复生的基本类型相同 (1)为情复生 中国古代文学中上演了一幕幕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如《聊斋志异.连城》就是因为爱情起死回生的故事,贫穷的豪侠之士乔生因其杰出的才能受到富有的孝廉之女连城的爱慕,连城身染疾病,乔生不惜以心头肉救之。孝廉将连城许以富商之子王化成,连城含恨而死,乔生悲痛而绝。二人阴间相会,爱情使他们复活,复活之前他们唯恐在发生变故,便结为夫妻,二人得以返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众多为情死又为情生的至情男女,如《连城》篇,中为爱魂魄相从、死而复生的连城与乔生。还有干宝在《搜神记》也描写了贾文合与弋阳令之女死而复生后结为夫妻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中同样也有因爱情复生的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欧律狄刻被毒蛇咬伤而死,俄尔普斯赴冥府寻妻,冥后怜悯允许其妻返回阳世,但是返回途中俄尔普斯回头观望妻子,从此两人阴阳两隔。阿尔刻提斯代夫受死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亦为人熟知,阿波罗为报答阿德墨托斯之恩,许诺若有人代死,其可免地狱之苦,国王之妻阿尔刻提斯愿为夫替死。赫拉克勒斯被其爱情所感动,下冥府救出阿尔刻提斯。为爱情从地府复活在希腊神话故事中还有阿多尼斯与阿芙洛狄忒,阿多尼斯被野猪杀死,阿芙洛狄忒痛不欲生,直入地府要人,宙斯特准阿多尼斯每年返回阳世六个月。 (2)、变形复生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男女主人公彼此相爱,但因家世地位的不同遭到父母反对,在为爱死去后魂魄化为蝴蝶获得重生。 古希腊神话中变形复生故事如高傲自大的阿拉克涅与雅典娜比赛纺织的故事。雅典娜嫉妒其纺织技术,便撕碎织布,阿拉克涅上吊而亡,雅典娜心生怜悯,用毒液洒在她身上,从此她变成了蜘蛛。还有刻宇克斯和哈克西翁的故事,刻宇克斯和哈克西翁非常恩爱。刻宇克斯出海受到海浪袭击而遇难,哈克西翁闻讯悲 痛欲绝,投海自尽,赫拉出于同情,把夫妻二人变成比翼鸟,长相厮守。而那喀索斯的故事,则反映了把自己爱到极致。他对水中的自己发生了爱慕之情,顾影自怜,茶饭不思,憔悴而死,死后幻化成水仙花幽香淡雅。 2、文化内涵的相同点 (1)乐生恶死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些死而复生的故事都体现了人们对生的渴望、对死的厌弃。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生死两级,展现了对于爱情和亲情的渴望。 (2)万物有灵观 古希腊原始人生活在人类的初级阶段,在无法正确认识自然规律的时候,对宇宙万物保留敬畏之感,古希腊原始人相信人死灵魂不灭。而中国古人受到鬼神观念和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鬼神观念和佛教“三世因缘”“因果报应”的思想已经相融合。他们相信来世今生和灵魂学说,所以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大量的死而复生故事的出现。因此人类学家认为死而复生的产生与原始人思维中的万物有灵观和灵魂迁移学说有着密切联系。 (二)不同点 1、古希腊神话中的死而复生情境母题 死而复生是一个古老的母题,古希腊神话有着众多母题类型死而复生就是其中一种,古希腊神话以极其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死而复生故事的讲述,超越阴阳阻隔,沟通生死两极,生动的反映了古希腊神话对于死亡的思考和复生的意义。 在古希腊神话中除了有因爱情复生的神话之外,还有大量的因亲情而复生的神话和英雄神话。亲情故事以得墨忒耳和珀尔塞福涅的故事最具代表性。农业女神得墨忒尔之女珀尔塞福涅被冥王哈德斯掳走,得墨忒尔为了寻女导致致庄稼颗粒无收,宙斯同情母女,特允许珀尔塞福涅半年人间,半年冥府。而英雄故事如 赫拉克勒斯在为阿尔戈斯王欧律斯修斯服役期间,完成的第十二项业绩,是必须从冥王那里牵回地府的看门狗—刻耳柏洛斯。他来到地府的入口,由亡灵沿着地缝深渊往下,来到冥府,遇到了庇里托俄斯和忒修斯,并拯救了忒修斯,然后制服了恶狗带回了阳间。酒神狄奥尼索斯长大成人之后,进入冥府,带走其母塞墨勒返回人间,送往奥林匹斯山,成为诸神之一。西绪福斯得罪众神,两次被押到冥府,都施用诡计,得以逃脱。这几则神话表现了希腊英雄的英雄之气,表达了原始人希望以自我的力量改变生死,改变由神掌握的生死秩序。 这类死而复生的神话中有着原始人的生死观。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着古希腊人独特性格的形成。古希腊三面临海,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因此温和的气候让古希腊人始终保持着精神的活泼,培养了他们乐观的性格,热爱现实生活。多山少地的环境又使他们更多的寻求海上贸易,造就了他们自由奔放、爱好冒险的性格。原始人生活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但是他们无比热爱现世生活,当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他们对生的眷恋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为了保存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他们不再对死亡喋若寒蝉、顶礼膜拜,而是开始主动珍惜时间、寻求解脱。 因此反映在古希腊神话上,死而复生的故事层出不穷。人们从对死亡的困惑不解到心生恐惧,再到寻求死而复生的方法。长生不老,不死之身,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所以希腊神话中才有那么多的死而复生的故事。古希腊人追求现世生活的观念隐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通过死而复生的神话彰显出来。 2、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死而复生情境母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数量最多的死而复生的故事就是婚恋故事,它的特点不是突出神秘与怪异的描写,而重在表现赤城的爱情可以使人死,也可使人生。 当时人认为感情是可以超越生死的,正是在这种观念基础之上汤显祖写出了《牡丹亭》来表达超越生死的爱情。在《牡丹亭》中塑造的为爱情死而复生的杜丽娘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人物。杜丽娘为了争取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她由生而死,又死而复生,历尽重重磨难,就是为了与爱人柳梦梅长相厮 守。汤显祖在《题辞》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有情之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但杜丽娘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美好爱情的开端,死而复生使人生悲剧转化为爱情喜剧。还有《聊斋志异.连城》中为爱与封建礼教以死抗争,又因爱死而复生的连城与乔生。这些青年男女可为爱情而死,又可为爱情而生。 在这些故事中,对于这些故事描绘,小说家有意用死而复生的方式,解决幽冥殊途、门第差别和礼教障碍等问题,实现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 三、研究综述 魏晓虹和姚晓黎发表在山西大学学报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中死而复生故事的主题学分析》中考察了死而复生文学母题的流变。她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死而复生故事的出现,是因为古人对生死的朴素认识、鬼神观念、乐生恶死的心态以及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汉魏六朝时期,人们相信鬼神,一些死而复生的故事不仅被志怪小说如《搜神记》记载, 而且同时也被正史收录。六朝志怪和唐人小说中为爱情死而复生的女子, 都有美好的结局, 死而复生把婚恋悲剧变成喜剧。宋元时追求爱情死而复生的女子结局悲惨, 最终又再次死去,表现了小说受宋明理学的浸淫又向道学化的方向转变。晚明和清代也有一些话本、小说和戏剧写死而复生的故事,大多表现爱情受到现实阻碍之后的浪漫畅想。李汝珍《镜花缘》中无继国国民死而复生延续生命,表现出漠视功名的早期道家思想, 在死而复生的母题中具有创新意义。 邵婷在《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的母题研究》中,将古希腊神话中死而复生的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做了具体分析。她认为世界各民族都有“死亡—复活再生”的信仰。古希腊神话包括众多的死而复生母题故事,这些故事以一种极强的穿透力在时代翻天覆地,沧海横流的变化中,夺目光彩,震撼人心。不仅体现了古希腊人的死亡意识和生活观念,而且以侧面印证了古希腊人对生命的热爱。 张艳《“复生”母题的文化探析》中认为死而复生故事与古人对生死的朴素 认识以及原始宗教、鬼神观念等因素有关。汉魏六朝时期,宗教鬼神信仰得到进一步普及,死而复生的故事在志怪中大量出现,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至唐宋,死而复生的故事被用来谱写现实悲、喜剧,同时也呈现佛教的因果报应、灵魂轮转等教义。明清作品里死而复生的故事频繁出现,“复生”成为小说常见的叙事结构,表达对生命与美善的追求。复生母题不仅体现了初民的古老信仰,更是民族文化深层心理的综合表达。 裴登峰在《先秦两汉“复生”小说的文化蕴含及影响》中依据先秦两汉文献和民流的“复生”材料,并从史文化的角度,述其思想史意。他认为这类死而复生的故事既在“游心寓目”的好奇心、娱乐性,也反映着鬼神怪异、是非善念,折射出动乱社会现实带给民众的心理阴影,体现着惧怕现实死亡的情感倾向的民族心理,以及尊重与珍惜生存的“重生”、“恋生”的生命意识。剖析了此象形成的深民族心理机制及后世文学的影响。
本文档为【比较文学情境母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8-08
浏览量: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