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考试]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考试]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考试]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分类号 单位代码:10697 密级 学号:20022Q3巨 西社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作者 指导教师白永秀.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科(专业) 政治经济学 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 -00五年四月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

[考试]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考试]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研究 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分类号 单位代码:10697 密级 学号:20022Q3巨 西社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题目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作者 指导教师白永秀.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学科(专业) 政治经济学 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日期 -00五年四月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 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 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注明作 者单位为西北大学。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丛 指导教师签名: 漏夕年5月I q-日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 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改 忌。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中文摘要 “国有企业退出中的职工安置问题”,即如何转变职工的身份,如何对国有企业职 工进行必要的补偿,以及实施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是在 讨论国企改革时不容回避的一个实际问题。它既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后果,又将是国企 改革能否继续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必要前提。一方面,如果国有企业退出中(后)的 职工安置问题解决不好,那些应该退出的国有企业就难以退出,改革的目标就无法实 现。另一方面,职工安置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着千千 万万职工的生计与家庭的命运。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为改革的 进一步顺利进行带来更大的障碍。因此,本文选取“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职工安置问 题”作为研究题目的意义在于:第一,在有关国企改革理论的基础上,拓宽了“国企 退出理论”的研究范围,使理论的延伸更加贴近于实践;第二,将“职工安置”问题 作为独立的研究内容,强调了这一问题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 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基本 思路和文章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国企失业职工安置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 包括“经济人道主义”、“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隐性合约理论”和“失业理论”;第 三部分通过对国有企业退出现状、不同退出路径下职工安置现状的考察与分析,发现 在个人、企业、社会环境三个层面上,职工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一部分在理 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国企退出中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置思路和对 策建议,包括一般性的对策建议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国企退出过程中失业职工安置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国家、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三者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隐性合约”关系,是国有 企业退出和对职工进行安置的原因;(2)依据“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对国企退 出过程中失业职工进行安置是必需且合理的;(3)经济人道主义是国 企退出和职工安 置所要实现的目标;(4)依据上述三个理论,在国企退出中的职工安置问题上,国家 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国企失业职工安置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1)提出“退出质量”的概念,将“职工安置效果”纳入衡 量国企“退出质量”的体系;(2)构建了国企“职工安置”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对 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问题解决所要达 到的目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国有企业职工失业职工安置问题研究的 理论体系;(3)提出国企“职工安置”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行业特性和 人力资本的专用 性程度,分别制定不同的对策。 【关键词】: 对策 【研究类型】: 国有企业退出职工安置隐性合约经济人道主义退出质量 理论研究 Title:Studies on Workers Sett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SOE Exit Abstract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from exit SOE',一how to treat the employees,how to compensate th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employment project of laid-off workers are unavoidable existing problems, when we come to the SOE reform; they are not only the consequence of SOE reform, but also the important premise for the reform continuance. On the one hand, if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can't be solved well, it'll be difficult for the SOE which is supposed to exit, and the reform target is hard to accomplish. On the other hand,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is a social problem more than an economic one; it associated with thousands families. The unsatisfying result will play a negative role in social stability, which is an obstacle in the way of reform.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Studies on Workers Sett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SOE Exit": firstly, it expands the range of "SOE Exit theory" with the relevant SOE reform theories as basis; drives the theory more applicable to reality. Secondly, taking the laid- off workers settlement as an unattached study object emphasizes its importance in SOE reform.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4 parts: the research methods, minds framework,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an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ignificance for choosing this title are stated in preface; the relevant reference on SOE exit theory has been outlined: "Economic Humanitarianism", "Kaldor- Hicks Efficiency", and "Implicit Contract Theory". After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on current status of SOE exit, settlement of various laid -off worker, we finally reveal the main problems on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of individual, SOE, and soc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first three parts and further analysis, the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last part. Through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laid -off workers settlement,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1. The "Implicit Contract" has been a long time among nation, SOE, and its employees, which is the cause for the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2. According to "Kaldor- Hicks Efficiency", it's necessary and reasonable to settle the laid-off workers; 3. The "Economic Humanitarianism" is supposed to be embodied in SOE exit and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4.Our nation should burden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in solving the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radically with the 3 related theories as basi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1. It creates the concept of "Exit Quality", places the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effects" into "Exit Quality System"; 2. It constructs the complete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theories system, which analyze reasons, principles we are supposed to hold while solving the laid -off worker settlement and the objectives we `re going to obtain; 3. It also proposes that taking th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 resources speciality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made in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t. [Key Words 7 Exit of SOE Economic Humanitarianism Kaldor- Hicks Efficiency [Type of Thesis Theoretical Research Laid-off Workers Settlemen Double Implicit Contract advice Exit Quality III 目录 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 义.......................................„„。.„3 1.2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 构..............................„„4 1.2. 1研究方 法............................................„„4 1.2.2基本思路及框架结 构......................„„。...„„,.4 1.3本文的创新之 处.........................................„„。.6 2文献综述.........„„,..........„„,......„„7 2. 1经济人道主 义.............................................„„7 2.2卡尔多一希克斯效 率.................... ...................„„。.8 2.3隐性合约理 论.............................................„„9 2.4现代经济学中有关失业的理 论,.....„„,.................„„12 3国有企业退出现状以及职工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二,...........„„14 3. 1国有企业退出情 况..................... ...................„„14 3.1.1已退出的国企的数量与行业分 布„„。„。..„。。..„。.,。二14 3. 1.2退出国企的退出途 径.................................„„17 3. 1.3国有企业的退出质 量.................................„„18 3.2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的现 状.................. ..........„„19 3.2. 1待安置职工总量及行业分 析...........................„„19 3.2.2待安置职工的结构特征分 析...........................„„23 3.2.2不同退出路径下职工安置现状分 析.....................„„24 3.3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中存在的问 题.....„„。..„。.„,,.„28 3.2. 1企业职工个人意识方面存在的问 题.....................„„28 3.2.2企业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28 3.2.3社会外部环境方面的问 题.............................„„29 4国企退出中职工安置的思路及对策建 议...................„„33 33 33 33 34 3536 4. 1国企退出中职工安置思路二 4.2一般对策建议......„„ 4.2. 1国家的政策支持..„ 4.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2.3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4.2.4依靠非政府组织..„ 4.3具体的对策建 议.............„„‘二。...................„„37 4.3. 1关于职工安置费发放的建 议.„。......................„„37 4.3.2关于安置职工再就 业....„„。......................„„38 5结论...............................„„,二。„„42 5. 1本文的结 论... ..............„„,......................„„42 5.2进一步研究的问 题................„„。.................„„42 参考文献............„„。.„„,.........„„。„43 致谢........................................„„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47 导论 选题背景及意义 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点、亦是一大难点。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三个阶段的改革。 现在,学术理论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路径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 中退出”这一问题上。目前与这一问题相关的争论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是否 应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夕、“应全面退出还是部分退出”及“退出的 形式与程序”上,而 对国有企业退出后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和问题却研究甚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 是“国有企业退出后的职工的安置”问题,即如何转变职工的身份,如何对国有企业 职工进行必要的补偿,以及实施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程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本文认为,这一问题是在讨论国企改革时不容回避的一个实际问题。它既是国企改革 的一个后果,又将是国企改革能否继续顺利进行下去的一个必要前提。一方面,如果 国有企业退出中(后)的职工安置问题解决不好,那些应该退出的国有企业就难以退 出,改革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职工安置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 社会问题,它关系着千千万万职工的生计与家庭的命运。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会影响 到社会的稳定,为改革的进一步顺利进行带来更大的障碍。 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是国企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背景下产生的,也随着国企 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国有企业退出己经 成为历史趋势,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方向不会再有变化,但是随着国有企业退出的步伐 不断加快,国企失业职工安置问题的解决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 和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从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来看,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失业职工安置问题的研究从总体上看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研 究,对于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的对策建议大都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程 度,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界没能从总体上对国 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没有找到适合的理论工具,因而很难从根本上找 到问题的症结,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因此,本文选取“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职工安置问题”作为研究题目的意义在于: (1)在有关国企改革理论的基础上,拓宽了“国企退出理论”的研究范围,使理论的 延伸更加贴近于实践;(2)将“职工安置”问题作为独立的研究内容,强调了这一问 题在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3)从“职工安置”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所应该遵 ?严格地说,“下岗”与“失业”,或“下岗职工”与“失业人员”是有明显区别的。简单地说,“下岗”仍未就 业,仍属企业职工,人事档案也仍保留在原企业。而失业则不同,失业后则与原企业脱离关系,进入社会。但是, 由于社会中并未科学区分,本文所调查的资料也都混在一起,因此,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也经常将一二者混同。 循的原则以及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和相对完整的国有企业职 工失业职工安置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 1.2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1.2.1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在秉承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实证与规范相结 合的分析方法。 实证的方法:文中第三章(国有企业退出的现状及职工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在 收集相关的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的历史情况、就业制度、目前的退出状 况以及主要途径进行考察,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国企的退出以及退出中的职工安置状况 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 规范的方法:文中第四章(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的思路及对策建议),在第 三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的方法,围绕“隐性合约理论”、“卡尔多一希克斯 效率”和“经济人道主义”三大理论,对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的职工安置现状做出 “价值判断”,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2.2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由“隐性合约理论”出发,论证国有企业退出的必然 性及在退出过程中对国企职工进行安置产生的原因;其次,在对国企退出及其职工安 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隐性合约理论”、“卡尔多一希克 斯效率”和“经济人道主义”三大理论,对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的职工安置现状做 出“价值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其具体对策。 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基本 思路和文章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国企失业职工安置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 包括“经济人道主义”、“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隐性合约理论”和“失业理论” 第三部分通过对国有企业退出现状、不同退出路径下职工安置现状的考察与分析,发 现在个人、企业、社会环境三个层面上,职工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一部分在 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国企退出中职工安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置思路和 对策建议,包括一般性的对策建议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是从理论外部来检验理论优劣和可接受性的标准。它要求对构成理论的前提(或假设) 和理论的推论结果(或预见)进行经验检验,通过它们是否与现实经验相符来判断理论的优劣和可接受性。 框架结构图 导论 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退出现状及职 工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退 出情况 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 置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退出中 职工安置现状 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般性对 策建议 职工安置 思路 具体的对 策建议 结论 3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提出“退出质量”。在当今理论界对国有企业的“退出必 然性”、“退出标 准”和“退出路径”进行研究的背景下,适时提出“退出质量”的概念。将“职工安 置效果”纳入衡量国企“退出质量”的体系。在理论观点上,不再将国有企业退出中 (后)的职工安置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后果,而是将其作为影响国企改革能否进一步 深入下去的必要前提。即不是从前提条件与逻辑推理上证明理论的合理性,而是从政 策实践上论证理论的现实可行性。 第二,构建国企“职工安置”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本文依据“隐性合约理论”、 “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和“经济人道主义”三大理论,对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产 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所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问题解决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深入分 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国有企业职工失业职工安置问题研究的理论体 系。 第三,提出国企“职工安置”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行业特性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程 度。对于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应该主要通过转岗培训的方式,使其尽 快掌握新的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新的就业岗位。而对于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较 小的职工,应该主要通过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尽快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在就业; 对于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中所造成的主要是结构性失业和体制性失业,应该优 先安置;对于“夕阳行业”的失业人员,在主要通过培训使之尽快转岗,找到新的就 业机会;对于竞争性很强,并且市场前景好的国有企业退出职工,随 着市场化改革的 深入,他们很快就可以自谋生路,无论是通过自创新企业,还是在非国有企业寻找新 的就业机会,难度都比较小。因此,只要促使其转变就业观念,安置问题就会自然解 决。 2文献综述 2.1经济人道主义 弗莱堡学派是德国一个著名的学术团体,它的成员都是其领袖欧肯(W -Eucken ) 在德国弗莱堡大学的同事和学生。他们以欧肯的学说为基础,围绕着经济秩序这个中 心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其成果互为补充,并为欧肯的学说提供例证。“二战”之后, 德国经济快速复苏,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它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社 会市场经济的体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既反对经济上的放任自由,又 主张国家要尽量 少地干预,亦即只给予必要的干预;二、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对资 本的某些权利予以限制,让公众得到好处;三、实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亚当.斯 密(Adam Smith)主张放任自流,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主张国家干预。而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两者即相似又有区别,这主要根源于弗莱堡学派的理论。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理论基础就是“经济人道主义”?。它由三大基本理念构成: 自由竞争理念、社会秩序理念和社会公正理念。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就是要促进 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发育,保证社会中企业和个人自由竞争的基本权利。国有企业 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退出,既是自由竞争形成的根本前提,更是其形成的重要 保证。但是,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社会成本,比如:国有企业的职 工在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以后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对国有失业职工进行适当、合理 的安置正是体现了“经济人道主义”中的社会公正理念。 我国国有企业在退出过程中,只有妥善解决好失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对其进行适 当的补偿,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才能在实现自由竞争的同时保证社会公正,从而确 保转型过程中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自然法则是“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但人类社会不仅是这样,在激烈的竞争背后它更应该有一份关爱和保障 存在。国有企业退出,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 应该分享其带来的福社,而非要遭受其带来的灾难。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认为发展就是要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 活”?的能力。发展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最高价值标准就是自由。 要实现这种发展观,就必须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与社会保障机制。他 特别指出,在市场经济下,社会发展决不能以追求财富作为唯一最高目标,必须同时 ?瓦尔特.欧根,《经济政策的原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沈越,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评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瓦尔特.欧根,《经济政策的原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9页。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注入“人道主义关怀”与“社会正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冷酷的市场变成温暖的 社会。总之,阿马蒂亚森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观,为我国在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 要深切关注改革中受损的弱势群体,对其进行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强调的 就是要在国有企业退出的过程中以及国企退出之后妥善安置失业人员,并对其进行适 当的补偿,以体现“经济人道主义观”、“自由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观” 2.2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 “利润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是现代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原则。“利润最大 化”是属于“个人理性”范畴;而“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则属于“集 体理性”范畴,因为一项交易“帕累托有效率”(Pareto Efficient)?是指它使某些 人境况更好,而又不使任何人处境变得更坏。“赫姆斯特姆不可能性定理”?迫使人 们在这两个原则之间做出选择。面对“利润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的选择,“法 律与经济学”学派的领袖人物波斯纳(R. Posner)法官决定放弃“帕累托最优”原则。 他转而采用“希克斯效率”(Hicks Efficient)原则?:所谓一项交 易是“希克斯有效 的”,指的是赢家赢得比输家输得更多。 任何一项经济改革都要付出相当的成本,并会得到相应的收益。最理想的改革是 “帕累托改进”,即在任何人的情况都不变坏的前提下,一部分人的情况有所好转。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人们也在寻求这样的改进方式。但是“赫姆斯特姆不可能 性定理”认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或者个人的效用最大化在很多时候和严格限定的社 会福利 函数 excel方差函数excelsd函数已知函数     2 f x m x mx m      2 1 4 2拉格朗日函数pdf函数公式下载 (帕累托有效率)是相矛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面对现实,适 当放松社会福利函数的约束条件,接受“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即在改革中接受一 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这样的现实。在国有企业退出的过程中, 这可以理解为由于国有企业要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原来国有企业的职工就必然存在 一个保障暂时缺失和失业的问题,他们要暂时承受这种改革的成本。 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另一个含义是:在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存在一种补偿机制, 从而使受损者所受到的损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这样的改革虽然不同于帕累托改 进,但是改革的结果却实现了帕累托效率。这很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退出的现实, 因而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退出应该遵从“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主要有两重含义: 一、由“赫姆斯特姆不可能性定理”可以推导出,在现阶段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不存 在帕累托改进的现实可能性,因而必须采用“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必须由一部分 人暂时承受改革的成本。即使会造成大量的国企职工失业,国有企业也要坚定的退出 ?Pareto > ?理查德? ?理查德。 Cours d'Economie Politique 2 Vols Lausanne F.Rouge, 18960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第24页。 ‘波斯纳,K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第259页。 竞争性领域,因为这样是符合“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的,这可以解释国有企业退出 的合理性。二、必须存在一个潜在的补偿机制,使得受损的那部分人得到相应的补偿, 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只有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 稳定,使社会福利得到整体上的提高。国有企业的退出以及人员安置不仅仅是一个经 济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 员的安置以及补偿问题,就不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更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应 有之义。 2.3隐性合约理论 隐性合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贝利((Bailey)、戈登(Gordon) 0, 和阿扎里迪斯(Azariadis)?是该理论的创始人。他们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创建了隐性 合约理论的基本范式,奠定了隐性合约理论的基础。贝利、戈登、和阿扎里迪斯关于 隐性合约的研究集中在劳动市场领域,他们以现实经济中充满着不确定性为依据,把 雇佣关系不再简单地看作一种以劳动服务换取货币的连续现货交易,而是将其看作为 一种更为复杂的长期合约关系。他们以完全信息和风险的不对称为假设前提来展开分 析。 这样在上述假定前提下,厌恶风险的工人为了避免收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中性 的企业达成了一种没有说明的长期保险合约,即所谓“隐性合约”。根据该合约,企 业提供给工人的工资不再准确的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而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 出与保险赔偿之和。在有利的自然状态时,即工人己拥有较高的边际效益产出,且边 际效益产出大于工资时,此时的保险赔偿为负数,也就是企业向工人支付了保险费。 由于假设签订合约的双方拥有对成的信息,他们都能直接观察到各种自然状态,因此 合约能够为双方所执行。这样,实际工资就脱离了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出而表现出相对 稳定性,而就业就会因此出现一定的波动,从而解释了在就业波动情况下的实际工资 刚性。总之,在完全信息,企业与工人风险不对称的条件下,贝利、戈登、和阿扎里 迪斯所创立的隐性合约理论较好地揭示了导致实际工资刚性的原因 以及由实际工资 刚性所引发的失业现象。早期隐性合约理论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的信息是充分和完全 的,或当事人双方拥有相同信息基础之上的。但信息的对称性与信息的完全性仅仅是 一种理想的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总是以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形式存在的。因 此,自80年代中期,阿扎里迪斯和斯蒂格里茨(Joseph E.Stiglitz)、查利(Charly) , ?Bailey E. Information and Regulation, Public Regulation: New Perspectives in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Gordon,The Mandatory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89Colum.L.Rew.1556(1989). Gordon,The Mandatory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89Colum.L.Rew.1556(1989).„___.、_______ angniz, e. n. incentives and Risk Snaring in Sharecropping~ , Rev. Eeon. Stud. 61(八pril 19/4),F219-256. 哈特(O.Hart) 0、阿诺特(Arnott)和霍休斯(Hokinse)、布兰查德 (Blanchard)和费希尔 (Stanley Fisher)等人将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假设引入隐性合 约理论之中,从而进 一步发展了隐性合约理论,并使其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有解释力。信息不对称是指由 于信息私人所有的特征导致工人和企业所获得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拥有私人信息的一 方对信息的了解会更充分一些。 隐性合约理论提供了关于承诺的合约结构及其性质的系统分析,它与现代博弈论 的结合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劳动市场、劳资谈判,委托一代理关系等诸多领域 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Telser, 1980) 0 o“退出问题”作为一个的理 论问题,在隐性 合约的理论框架下也有一些研究成果。 “退出”的含义随合约内容和合约类型的不同而稍有不同,但作为惩罚性策略保 护自身利益免受他人侵害的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产权学派在研究权利的界定与交易中 未涉及“履约”和“退出”问题,它的注意力主要在签约阶段(Williamson, 1985) ?。相比之下,威廉姆森(Serena 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将研究重心转移到 了“履约”阶段,强调资产的专用性,而非资产的权利,所以它弱化了“退出”的可 行性。 张五常在其论文中,对“退出”条件的关键意义给予了充分的强调?。1990年, 林毅夫在对中国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所做的解释当 中,社员的“退出权”被当作了一个解释变量,在他那里,退出问题被明确地纳入了 隐性合约的理论中?。虽然张五常与林毅夫讨论的问题和相应的合约 结构有所不同(张 是在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框架内讨论“履约问题”的,而林讨论的问题 发生在一个合作 劳动合约的结构下),但是,“退出问题”在保证履约方面的意义却 同样得到了认同和 强调。传统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包括国有资产的显性及隐性流失 可以由国家不能 做到“退出”与企业的隐性合约关系来解释。当国家不能做到允许企 业破产和工人失 业时,存在着国家与企业之间的长期隐性合约就变成一种特殊的长期 “保险合约”的 趋势。 为了使问题的讨论更加清晰,我们把这里所涉及的问题做一个简 单的界定。首先, 我们把这里所讨论的合约关系视为隐含的,因为在这些合约关系中, 总是存在着一些 不可观察的变量,如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对他人财产的关心程度等, 这些变量因其不 可辩认性而无法明文写入显合约的条款中。其次,假定合约关系的双 方在有关信息问 题上存在着不对称性,因此在履行合约的过程中内含着机会主义、道 德危害、搭便车 ?O.Hart, J.Moore, (1999), "Foundations of Incomplete Contract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6, P115-138 ?Lester, Telser.1980, "A Theory of Self-enforcing Agree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vo1.53, P27. ?Williamson, O.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rms, Markets, and Relational Contracting, New York: Free Press. P28. ?Cheung,Steven N.S. The Theory of Share Tenanc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9.P231. ?林毅夫,《农业合作化和效率一理论和中国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2夏季卷,第37页。 等问题的潜在危险。最后,假定第三方对合约履行情况的监督成本很大,因而排除依 赖第三方来解决履约问题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合约关系的维持要求合约能自我履 行(self-enforcing)?。这个意义上的可维持的合约关系在博弈论上被定义为“子博 弈完美均衡”(Subgame perfect equilibrium)?。 1990年,林毅夫在合作劳动合约的框架内提出并讨论了“退出权”作为“自我 履约”条件的意义。他在“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 一文中写道: 由于农业生产中要实施有效的监督,其成本是极其高昂的,因此,一个农业合作社的 成功无疑取决于合作成员所达成的一个自我约束的默契。然而,只有当合作社成员在 其它成员不遵守协议时有权退出合作社,一个自我履约的合约才能维持。?在林的理 论逻辑里,对于合作合约而言,社员的“退出”意味着合作社的解体。合作社解体的 这个威胁会保证那些愿意留在合作社里的违约者去履行承诺。因此,这个博弈里,社 员的退出是“履约问题”的一个“解’,。 实际上,早在林之前,“退出问题”己隐含在张五常对分成制(Sharecropping) 理论的出色研究里了?。张五常对分成制的理论贡献也包括他的论证中隐含着的对权 利交易的契约结构及其条款所给予的深入分析。这在产权经济学的文 献中不为多见。 另外,虽然分享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可以是显性和约,但就佃农的努力和对土地的利用程度等难以观 察而言,也可以部分地视分享合约为一种隐性合约。国有企业的情况与此类似,虽然 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资是明确规定的,都属于显性和约的内容。但是国有 企业管理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国有企业职工的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 费用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都属于隐性合约的内容。 在假定政府具有无限信用,国有企业不会退出的前提下,这种制度安排看起来是 十分合理的,因为所有这些社会保障费用都会在某个时间兑现,就医 免费、住房分配、 退休以后还有丰厚的退休金。但是,这种制度注定是不能长久的,在多重委托一代理 模型下,国家难以对其代理人—国有企业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原有僵化 的薪酬体系又难以为其提供有效的激励,这就必然出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卸责” (Shirking)行为,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同样,在固定的“低工资,高就业” 体制下,一方面,没有实现“效率工资”,国有企业职工没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激励。 另一方面,在国企没有“退出机制”、职工没有失业所造成的压力的情况下,工人也 会出现偷懒的情况因为偷懒可以使其收益内化,成本外化,而努力工作则恰好相反。 ?Lester, Telser.1980, "A Theory of Self-enforcing Agree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vo1.53, P.27. ?Moore, J. and R. Repullo (1988), "Subgame Perfect Implementation",Econometrica 56: 1191一1220. ?Justin Yifu lin.1990Colletivization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Crisis in 1959-1960,Joum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189, P1249. ?Cheung, S, N. S., 1968 Private Rights and Sharecropp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6 (1968), p. 1107-22. ?一般的社会保障讨论中都不包括教育,这里之所以将其与医疗、住 房、养老等社会保障费用并列,是因为在西 方高福利的国家里,国家的教育支出是很大的,而在中国教育己经成 为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的一项最大的支出,这 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本来就不完善的中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国有企业的这种多重低效委托—代理关系对国有企业的效率造成了 巨大的危害,最 终使隐性合约所涉及的三方利益都受到了损害。 本文对隐性合约的应用,其一,在“隐性合约”中,由于三方的 权、责、利没有 能清楚地划分,导致国家既无法对国有资产的运营状况进行有效的监 督,也无法对国 有企业的管理层以及职工提供有效的激励。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双重 缺位,造成了国 有资产的低效运营,最终导致了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其二, 国有企业和国企 职工之间的“隐性合约”关系,使得除了工资是“显性合约”的内容 以外,其它的住 房、医疗、养老保险都属于“隐性合约”的内容。一旦国企退出竞争 性领域,“隐性 合约”强行结束,职工的安置和赔偿就应该根据原“隐性合约”中约定的内容进行。 2.4现代经济学中有关失业的理论 萨伊((J.B.Say)?最早提出了“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论 断,被后人概括为“萨伊定律”。继萨伊之后,马歇尔的学生庇古(C-A-Pigou)0 提出了“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的就业理论。庇古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能够实 现充分就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如果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存在失业的话, 那么只会存在所谓的“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庇古所谓的“自愿失业”是指 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宁愿不工作;“摩擦性失业”是指 因季节性或技术 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 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即“摩擦失业”。 萨尔?D?霍夫曼(Cesear D Hoffmann )?把这种摩擦性失业的基本 原因归结为:“工人 同工作的不适应”,“信息不充分(或换言之,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无论是企业 还是工人都不能迅速流动”。 凯恩斯(J. M. Keynes)?在评析庇古的“自愿失业”和“摩擦失 业”的基础上,提 出了“非自愿失业”论。凯恩斯从总量分析的角度论述了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必然性, 即由于投资需求不足,就不能使得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 这样就会产生“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就是劳动者愿意接受 现有的工资水平, 都找不到工作,其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即缺乏足够的需求来吸收全部劳动力 就业。凯恩斯关于减少“非自愿失业”的主要政策建议是:刺激消费,扩大有效需求, 鼓励投资(包括提高人们的投资信心和降低利率等),增加就业等。 托宾((J.Tobin)、杜生贝(J.S.Duesenberry)提出了结构性失业理论,“结构性失业” 是指因经济结构变化而发生的失业,一种情况是,“某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工人,由于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169页。 ?庇古,《论失业问题》,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第87页。 ?萨尔?D?霍夫曼《劳动力市场经济学》,_七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69页。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第258页。 他们工作的产业进入萧条期而失去工作机会”?,但是从旧工业部门被排挤出来的工 人,不一定适应新工业部门的技术要求,因而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另一种情况是,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发展迅速,有的地区发展缓慢。落后地区的剩 余劳动力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能迅速流动到发展迅速的地区,因而也有一部分劳动 者失业。”?简言之,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一种形式,是某些产业部门的产品因市场需 求的日益减少而进入萧条期或衰退期,而劳动力素质不适应新的就业标准所形成的失 业;另一种形式则表现为地区之间的供求结构不平衡。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对“隐蔽失业”问题作了以下论述: “在穷国,特别在农业国,人力资源的很大部分往往几乎什么也不干,因为无活可干。” “同样的隐蔽失业也可以在先进国家看到,不但存在于人们仅能维持最低生活的农业 地区,而且也存在于城市街道上。”?与“隐蔽失业”相类似的一个概念“隐性失业” ?(Disguised unemployment)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 (Joan.V Robinson)夫人 于1936年提出的,原意指城市工人在危机期间为避免失业而被迫接受一些知识、技 能和经验都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工作。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他的《劳动无 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用隐性失业来描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那些 边际生产率为零的过剩劳动力,探讨了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失业问题。 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了“自然失业率”假说。他认为在 考察通胀与失业的关系时,要把“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区别开来,在考察是否充 分就业时要把“自然失业率”排开,也就是说,只要在总劳动人口中一切愿意接受现有 的工资水平而都找到了工作机会,就算充分就业了。“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 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工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 的失业率。?弗里德曼关于失业的政策建议是:主张发挥市场自发调 节作用以解决失 业问题;反对最低工资率的规定和工会对工资率的干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提出了“技术失业论”。?他认为,生产自动化的发展 必然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因为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说明了生产自动化是局部 失业产生的原因。 ?路易斯?所罗门,《经济学入门》,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第97-98页。 ?李冲,《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页。 ?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5, 189页。 ?Joan.V Robinson "Disguised Unemployment", Economics Journal.1936, vol 13, P37. ?厉以宁、吴世泰,《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68-69页,第72页。 ?Meadows, D. H, 1983. The Limits to Growth, London; Pan Press P367. 3国有企业退出现状以及职工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3.1国有企业退出情况 3.1 .1已退出的国企的数量与行业分布 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1992年 国务院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给企业落实了14项经营自 主权,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党的十五大做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的重大决策。十五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把“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 业”确定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明确提出在调整和改组中要坚持“有 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了国有经济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步伐。表3一1 就是国有经济自1992年以来的退出情况。 表3-1中国国有经济的退出情况 (单位:%) ????????????????????????????????????????? ?叹 ?国有经济创?国有经济固?城镇国有单?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工业中国有经济? ? ?造的增加值?定资产投资?位从业人员?创造的税?进出口总?所有者权益占全? ? ?占国内生产?占全社会固?占城镇从业?收占全社?额占全部?部国有及规模以? ? ?总值的比重?定资产投资?人员比重 ?会税收的?进出口总?上国有工业所有? ? ? ?比重 ? ?比重 ?额的比重?者权益的比重 ? ????????????????????????????????????????? ?1992 ?46.4 ?68.05 ?60.97 ?67 ?72.55 ?65.9 ? ????????????????????????????????????????? ?2(Xj0 ?40.2 ?50.14 ?35 ?42.28 ?45.41 ?55.63 ? ????????????????????????????????????????? ?20()1 ?37.68 ?47.31 ?31.91 ?35.58 ?44.96 ?54.87 ? ????????????????????????????????????????? 资料来源:根据高明华,《中国企业市场化进程》,《管理世界》2003年第8期中数据推算。 由表3一1可以看出,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其 中1992年至2000年8年之间,比重共下降6.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幅度约为0.78 个百分点,而仅2001年一年,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就下降了2.33个百分点,这 说明国有经济退出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另外,国有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从业人 员、社会税收创造、进出口总额、所有者权益等多项指标方面,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总 额相比,其比重也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速度也不断加快。 另据资料显示?,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但是资产的质量在提高,竞争能力在 增强,经济效益迅速提高。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23.8万户,到2003 年底是15万户,减少了40。实现的利润,1998年是214亿元,2003年是4951亿 元,增加了22倍。企业的资产总额,1998年是14.9万亿元,到2003年是19.7万 亿元,增长了35。职工人数从1998年的7804万人,下降到2003年的4311万人, 减少了40%。到2004年10月份,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数量仅仅是全部工业企业的15%, 即31500个。而1998年这个数量是64700个,到今年10月份减少的 数量已经超过了 51%0 以上是国有企业退出总体上的特征,下面笔者将从行业分布的角度考察一下国企 的退出情况。 从己退出的国有企业的领域分布的角度分析,江苏省?依据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 支撑作用和国计民生的关联程度,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特征,将8个国民经 济行业大类划分为重要的行业领域、相对较为重要的行业领域和一般竞争性行业领域 三种类型进行大致归类,从而划定不同行业的国有及控股企业改制退出的次序如下 (见表3-2): 表3-2 国有及控股企业分类退出情况表 ???????????????????????????????????? ?cm to}J ?一般竞争性行业?相对重要的行业?重 要的行业领域? ? ? (率先退出) ? (其次退出) ? (多元化改制)? ???????????????????????????????????? ?行业大类数(个) ?35 ?30 ?23 ? ???????????????????????????????????? ?国有及控股企业数(个)?10000 ?13459 ?3203 ? ????????????????????????????? ??????? ?所占比例(%) ?37.5 ?50.5 ?12.0 ? ???????????????????????????????????? ?资本金数量(亿元) ?811.2 ?1436.5 ?1023.5 ? ???????????????????????????????????? ?所占比例(%) ?24.8 ?43.9 ?31.3 ? ???????????????????????????????????? ?从业人员数(万人) ?119.6 ?170.7 ?71.2 ? ???????????????????????????????????? ?所占比例(%) ?33. 1 ?47.2 ?19.7 ? ???????????????????????????????????? 资料来源:彭小年,《江苏国有企业分布现状与改革思路探析》,《江苏企业调查》第2期2003 年1月26日。 江苏省对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和退出次序的安排,事实上遵循了“抓重放轻”的 原则。“抓重放轻”原则最早是由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提出的,指的是把垄断行业和 ?资料来源: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布会_L的讲 话。 ?因无全国范围内国有企业退出领域分布的统计资料,所以以江苏为例。 ?白永秀,(’’抓重放轻”初探》,《经济评论》,1999年01期。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牢牢控制在政府手里,坚持国有经济的性质;而完全放开竞 争性行业的企业,让他们从国有经济领域退出,实行非国有化。就竞争性行业而言, 不但应该放小,而且应该放大,不管其规模大小都应该从国有领域退出。因而,根据 “抓重放轻”的理论,己退出的国有企业大都集中在竞争性领域。当然,在现实的操 作过程中,由于“抓大放小”理论的影响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一 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职工安置问题难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中小企 业而言,退出的速度会更慢一些。 图3-1主要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的比重变化,1981-1997-200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 ) )),第208-209页,第261-264页,中国统计年鉴, (1998 ) )),第444, 448页,《中国统计年鉴,( 2004 ) )),第518, 528页数据计算。 国有企业?在总产出中比重也呈不断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7 年的40.8%再到2003年的37.5%。不同行业的退出程度也有所不同,如图3-1所示。 在煤、电、油三大重要能源行业内,国有企业保持着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这说明关 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国有企业不但没有退出,而且加强了对这些重要行业的 控制和进入;而在机械、食品、纺织等行业,国有企业从1981年的80%左右下降到 1997年的40%左右,再下降到2003年的2096左右;在冶金、化工等行业,国有企业 的比重也从原来的80%以上下降到50%左右;造纸、皮革、服装等行业国有退出的也 ?1981年和1997年的国有企业指的是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指的是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总产值, 2003年的国有企业指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指的是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前 后数据的口径不完全一致,是因为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认识不断更新,统计口径也 随之变化。但是统计的范围、主体和对象对变化不大,因而我们认为前后的统计数仍具有可比性。 比较快,截止2003年,国有企业在造纸行业的比重己经下降到20%左右,而在服装、 皮革行业,国有企业几乎己经全部退出。这正体现了国企改革中,“抓重放轻”,“有 退有进”的原则。 这种退出原则符合“经济人道主义”的基本理念,即在兼顾“自由竞争”和“社 会公正”的同时,也要保证的良好的“社会秩序”。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保 证和自由竞争的形成,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 政府一定要有所作为。在这个意义上,虽然,弗莱堡学派强调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但是,它也深刻地认识到,自由放任经济的必然后果是贫富分化和社会秩序混乱。因 而政府必须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的坚守和保留正与弗莱堡学 派的这些原则暗合。 3.1.2退出国企的退出途径 在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过程中,处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根据自身 不同的经营状况和退出条件采取了不同的退出途径。从实物和价值形态进行分析,退 出国有企业所采取的退出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主要途径: 破产:破产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为了所有债权人的利益,将债务人 的全部财产按一定顺序和比例公平地偿还给债权人。破产适用于规模比较小,资产营 运质量差、扭亏无望的国有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企业破产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依 照《破产法》破产;一种是在按《破产法》破产的基础上,考虑到部分国有企业的一 些历史遗留问题,增加了一些政策支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策性破产”。政策 性破产的核心内容是,允许破产企业的土地和资产处置所得首先用于企业职工的安置, 费用不足时,由政府出资安置职工。在现行体制下,两套破产法律体系相互矛盾、冲突。 收购兼并:指的是通过优势企业兼并收购困难国有企业,达到壮大优势企业,盘 活困难企业存量资产目的的一种退出方式。收购兼并适用于效益较差,经营不善的大 中型国有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被兼并收购的企业不再拥有法人地位或企业控制权, 其国有资产通过被兼并收购,交给有较强经营能力的企业家去经营,在更大范围内进 行资产重组。国有企业由非国有企业兼并收购后,回收的国有资产, 由国家相关部门 持有。 出售:是指将企业净资产经过评估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拍卖将 企业出售,出售方是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出售方式是拍卖公开竞价,购买者一般不作 资格限制,私人、合作人、外商、法人机构均可成为买者。退出国有企业的出售方式 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整体出售,将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出售给某个购买者;二 是分块出售,将不能全部出售或无法作为整体出售的国有企业划小核算单位,进行必 要的结构“包装”之后分部分(如厂房、车间)分列出售。出售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效 益差,需要剥离恶性资产的各种规模的企业。准确地说,这是国有资产的一种处置方 式。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即“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 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 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 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是在杠杆收购(Leverage Buy-Out)的基础上发展契来的一种企 业产权交易手段。这种方式适用于管理层的经营绩效未达到股东的预期,管理层的融 资能力和话语权又比较强大的中小型国有企业。 股份制改造:这种改组形式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把企业的全部产权出售给多个法 人或自然人,组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按照我国《公司 法》中有关公司 制企业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登记注册,进而使企业成为产权清晰,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对于上述国有企业五种最主要的退出方式,按照企业规模和效益两个指标,可以 简单总结为下表。 表3-3:国有企业退出与衡量指标一览表 ??????????????????????????? ?磊孑一塑鹭 ?规模 ?效益 ? ??????????????????????????? ?破产 ?大型和中小型?运营质量差,扭亏无望? ??????????????????????????? ?收购兼并 ?大中型 ?效益差,维持经营困难? ??????????????????????????? ?出售 ?中小型 ?效益差,需要资产剥离? ??????????????????????????? ?管理层收购 ?大型和中小型?效益未达到股东预期 ? ??????????????????????????? ?股份合作制改造?中小型 ?效益好 ? ??????????????????????????? 3.1.3国有企业的退出质量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中,国有企业的退出是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目 前的研究着重探讨的是“退出必然性”、“退出标准”和“退出路径”等问题,没有人 专门研究“退出质量”问题,本文按照“经济人道主义”、“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和 “隐性合同理论”三大理论的内在逻辑,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退出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 问题,适时提出了“退出质量”的概念。 在本文中,国企退出中的“退出质量”由三大指标组成,社会资 本总量指标:税 收指标;职工安置的相关指标构成一个完整的度量指标体系。对于这三个主要指标, 每一个指标都从宏观(整个国有经济)和微观(具体的国有企业)两个方面进行度量。 下面对这个指标体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和解释。 社会资本总量指标:对于整个国有经济而言,“退出质量”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 退出竞争性行业以后,社会资本总量的大幅度增加,衡量“退出质量”高低的关键因 素是看社会资本总量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升高和降低的幅度由多大。对于具体的 某个国有企业而言,“退出质量”主要体现在该企业退出国有形式之后,其资产的运 营效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提高和降低的幅度有多大。本文认为,高质量的退出, 必然促使每个退出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资产运营效率有明显的提 高,从而从整体上 大幅度的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 税收指标:税收指标和社会资本总量指标、职工安置指标都有着密切的关联。税 收的增加有赖于社会资本总量的提升,它又是职工安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经济方面 的根本保证。在社会资本总量得到提升的前提下,还有通过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才 能使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从而为国有企业职工安置以及其它社会问题的解决 获得所必需的资金。税收指标在宏观方面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退出后国家税收额的 增加;在微观方面,则表现为具体国有企业退出后,盈利能力和纳税额的增加。 职工安置指标: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主要可以从国有企业退出后,全国失业人 员数量、再就业人员数量等方面进行考察。从具体某个退出的国有企业来讲,主要可 以用安置费的发放,再就业培训、再就业信息的提供等指标来衡量。 以上三个指标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国有企业的“退出质量”进行衡量。 笔者认为,这三个指标中,职工安置指标最为重要。前两个指标主要体现退出的“效 率原则”,而职工安置指标则体现了退出的“公平原则”。职工安置指标的完成质量影 响到国企退出的进程,也决定着我们的改革能够遵循“卡尔多一希克斯效率”原则。 因此,本文主要从退出国企职工安置问题解决的角度展开分析,在国家、国企、国企 职工长期形成“隐性合约”的历史背景下,对职工安置问题的解决, 提出符合“经济 人道主义”的衡量标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3.2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的现状 3.2. 1待安置职工总量及行业分析 (1)总量?分析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4年12月底,中国国有企业失业人员人数为153万人。数据来源:《数字 蓝讯》,《中国信息报》,2005-2-3 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劳动资源由政府在“高就业”思想的指导下统一 计划配置。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单一化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是城镇人口就业主 要渠道。一方面,政府为控制城镇人口失业,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控制 权和政策优惠等 手段,鼓励国有企业尽可能多地吸纳劳动力;另一方面,在计划体制下,职工人数是 考察企业规模、测定级别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而形成了许多企业的劳动饥渴症。企业 像争生产资料指标一样争劳动指标,导致企业内部大量闲置劳动力,隐性失业严重。 这就造成了在退出过程中,国有企业必然要向社会释放大量的劳动力。 表3-4: 1978-2002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人数 单位:万人 ??????????????????????????????????????????????? ?年份 ?合计 ?农林?采 ?制 ?建 ?交通运输仓?商贸?教育?电力、煤?金融保? 公共服? ? ? ?牧渔?掘 ?造 ?筑 ?储和邮电通?和餐?文化?气及水的?险房地?务、党政? ? ? ?业 ?业 ?业 ?业 ? 信业 ?饮业 ?业 ?生产和供?产业 ?机关及其? ? ? ? ? ? ? ? ? ? ? 应业 ? ? 他 ? ????????????????????????????? ??????????????????
本文档为【[考试]国有企业退出中职工安置问题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5228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