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

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

举报
开通vip

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 工业催化 2006年第14卷增刊 337 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 李建伟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对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锌和三氟化硼等催化酯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L酸催化酯 化反应的机理为:L酸首先与有机酸作用,生成酸性较强的配位酸,然后利用配位酸的强酸性进行 催化酯化反应,与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类同。 关键词: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L酸 60 L酸常用于催化酸碱酯化反应,如氯化铝、氯化 min,反应结束后分别用10...

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
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 工业催化 2006年第14卷增刊 337 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 李建伟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对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锌和三氟化硼等催化酯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L酸催化酯 化反应的机理为:L酸首先与有机酸作用,生成酸性较强的配位酸,然后利用配位酸的强酸性进行 催化酯化反应,与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类同。 关键词:氯化铁;氯化铝;氯化锌;三氟化硼;L酸 60 L酸常用于催化酸碱酯化反应,如氯化铝、氯化 min,反应结束后分别用10 mL饱和食盐水、5, 铁 碳酸氢钠和20 mL水洗涤,以2 无水硫酸镁干燥, 认g和三氟化硼等都是良好的酯化反应催化剂。一般 蒸馏,收集136--142?馏分,即为乙酸异戊酯[4|。 L酸催化酯化反应的机理为:L酸首先与有机 为 酸羧基上的羰基氧发生配位作用,使羧基碳的正电 2结果与讨论 性增强,然后醇的羟基氧进攻羧基碳,形成过渡配合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为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铁、无水氯化锌和 物,最后过渡配合物脱去水分子生成酯[1-2J。实际 上除了上 三氟化硼的催化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与 述机理外,还有另外一种町能的酸催化机理:L酸首先 1(1相同的反应条件,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铁和三 利用配位酸的强与有机酸配位生成强酸性配合物,然后氟化硼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虽然催化剂用量很 酸催化酯化反应0I,理 酸性催化酯化反应的进行,与浓硫少,但其催化效果与浓硫酸相当,无水氯化锌催化效 E3 J相似。本文通过强酸消除 实验,对L酸催化酯化 果较差。 ’ 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 探讨。表1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铁、无水氯化锌 和三氟化硼的催化效果 1实验部分 1(1催化效果 mL 将18 mL(0(16 t001)异戊醇和24 (0(42 t001)冰乙酸混合,分别加入浓硫酸(1(0 mL) 化锌或无水氯化铝(0(1 g)、无水氯化铁(0(1 g)、无水氯 兰{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铁、无水氯化锌或三氟 (0(1 mL), g)和三氟化硼(47,乙醚溶液,0(5 化硼溶’J二冰乙酸和异戊醇混合溶液时,可能与冰乙 回流60 min,反应结束后分别用10 mL 饱和食盐酸生成搬酸性配合物: 水、5,碳酸氢钠和20 mL水洗涤,以2 MCl3+CI 无水硫酸 13COOI-l一--"Hl MCl3(CH3COO)J g 镁干燥,蒸馏,收集136,142?馏分,即为乙酸异戊 柱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无水乙酸钠,不会减少 酯[4|。 CH3CJOO,的浓度,也不会破坏已形成的配合物, 但 1(2强酸消除实验 会中和掉生成的强酸,使溶液酸性大大减弱: rnL(0(42 m01) 将18 mL(0(16 t001)异戊醇、24 Cl{3CX)ONa}H[MCl3(CH3COO)]一冰乙酸及0(5 MCl3(CIl3COO)] g无水乙酸钠混合,分别加人无水氯 C113C(X)Il+Nal 化铝(0(1 g)或无水氯化铁(0(1 g)、尤水氯化锌 灰2为强酸消除实验结果,反应条件与1(2相 同。从表2可以看m,由于无水乙酸钠的加入,溶液 (0(1 mL),回流 g)(4705 和三氟化硼,乙醚溶液,( 作者简介:李建伟(1963一),男,河南省郧州IfJ(人,硕士,副教授。 2006第14卷增刊 338 工业催化 中的配位强酸被中和,酯化产率明显下降,无水氯化 金属离子可与有机弱酸生成强酸性配合物,从而产 铝和无水氯化铁产率由原来的70,以上降至20, 生大量的H+,然后通过H+催化酯化反应的进行, 以 20(7,和24(3,,无水氯 与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类同[3|。B3+、A13+和 化下,仅相当于原产率的 锌产率为原来的22(7,,三氟化硼产率为原来的 Fe3+因氧化值较高,易于生成强酸性配合物,酯化 32(1,。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催化酯化反应进行的催化剂是由于配 产率较高;Zn,+电荷较低,与冰乙酸配位能力较弱, 酯化产率较低。 合物本身仅有次要的催化作用或没合物形成而产生的强酸H[MCl3(CH3COO)],而配 有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2 表强酸消除实验[1]俞善信(氯化铁的催化活性及其机理的探讨[J](化学试 剂,1994,16(5):257—260( [2]张熊禄,张盛泉,薛君(路易斯酸催化制备乙酸乙酯的 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1,2(4):13—15( [3]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80:434—436( 3结论 [4]梁志德,车荫祺,毛璞(有机化学实验[M](成都:成都科 技大学出版社(1998:135—136( 当L酸加入到有机酸和醇混合液中,L酸中的
本文档为【L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的探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