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

第二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

举报
开通vip

第二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第二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 水平上的新起点。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

第二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
第二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重大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 水平上的新起点。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自2008年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的变化,两岸关系由过去近60年的紧张对抗转而走上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政治上(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重新执政(马英九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并延续2005年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两岸开始建立政治互信。以此为基础,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的事务性协商得以恢复。在经济上,两岸各种生产要素的直接交流更加密切,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两岸经济合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化也加速推进。在社会与文化交流交往方面,两岸直接“三通” (通邮、通航、通商)基本实现,两岸人民迈入大交流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温。 两岸关系之所以在短期内实现如此重大的改善,关键岸目前都能够接受”和平发展”这一理念,愿意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大陆政府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号召两岸同心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两岸关系的历史遗留问题应放在共同发展中逐步解决,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可以说,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 一、历史视野中的两岸关系 1 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即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也仍然保持着特殊国内关系的基本性质。1 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告台湾同胞书》和1 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阐明的和平统一九条方针政策意味着对台战略创新(为1 982年全国人大修宪提出“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创新作了准备。1 983年以后(邓小平同志将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确定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并首先应用于香港和澳门。基于这些对台战略与制度创新(当台湾方面于1 991年通过“国统纲领”后(两岸才有可能由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并展开两岸事务性协商。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陆政府从无到有推出一系列吸引、优惠台商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台资比照外资”政策以及对台商投资领域和方式采取“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 原则 组织架构调整原则组织架构设计原则组织架构设置原则财政预算编制原则问卷调查设计原则 。由此,两岸经济关系有了交流渠道和依循制度,两岸产业得以发挥比较优势(走向互惠与发展。 1 999年以后(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冲击。大陆一方面坚决反对“两国论”、 “一边一国”等分裂言行,另一方面扩大推行台资优惠政策(继续争取台湾民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自2005年以来坚持”四个决不“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并且启动国共两党对话,推进两岸多层次交流(开始考虑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此外(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内法的形式将反分裂以及促进两岸人民交流法律化。 二、2008年两岸关系开始走向和平发展 2008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在于两岸人民利益需求——历经近60年分离和最近10多年来分裂势力的阻挠(两岸人民迫切需要直接交流与合作。同时,基于30年来对台制度创新所形成的两岸关系基础(两岸人民有条件走向和平发展之路。这个新形势的形成过程,也是大陆的和平发展理念与台湾朝野政治新格局相互作用的过程。 马英九在台湾执政后,主张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两岸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的状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海协海基两会协商,并期待大陆帮助台湾经济尽快复苏。民进党则未能及时摆脱贪腐阴影和”台独党纲”的魔障,无力反思其陈旧的两岸关系政策。同时,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和“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方针。具有主动引导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方向务实前进的积极意义。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萧万长,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吴伯雄。正是此方针的具体成果。 海协、海基两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并通过2008年6月和11月两次领导人会谈。签署六项协议,取得重大成果。我们知道,海协、海基两会是以名义上的民间机构身份,回避两岸政治上互不承认的困境,受权代理官方谈判(处理两岸关系演进中的事务性问题。这是现阶段两会协商模式的政治经济内涵。两会恢复协商后,2008年1 1月初,海协会首度入台协商,开始把对台工作做到台湾岛内。 2008年1 2月,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形成“一日生活圈”。这不仅让往来两岸的台商、台湾学生和两岸游客直接受益(而且还有两个更重要的效应:一是直接促进了两岸生产要素的便利交流(为两岸经济交流正常化与经济合作制度化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大大缩短了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两岸社会融合奠定心理基础。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国共两党继续携手合作为两岸人民谋福利,照顾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帮助台湾经济复苏。2008年1 2月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第四次“国共论坛”)就是在此背景下召开的。此次论坛达成的9项共同建议和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宣布的10项惠台措施,涉及扩大两岸人民交流、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发展、建立两岸金融合作与全面经济合作机制等重要问题(将有力地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三、2009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 如果说2008年是两岸关系转折期的话,那么2009年则是两岸关系峰回路转之后在更高水平上的新起点。两岸关系既走过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10年的紧张高危期(也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疑虑重重的试探期。可以说,目前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和平发展阶段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具体而言,有三个新特点十分醒目,把两岸关系“螺旋式上升”的内涵标识了出来。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线图初步形成,并在两岸交往实践中得到深化。2008年1 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指明了路线图。目前大陆各项对台工作有条不紊地按照这幅路线图推进,以两岸同胞利益和需求为本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这幅路线图可以概述如下。首先,遵守”九二共识”,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要的政治互信基础。马英九执政以来,重申承认”九二共识”,认为两岸并非国与国的关系,而是两个地区的特殊关系,多次表达两岸民众同属中华民族儿女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赏。耷此基础上,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得以顺利恢复并取得丰硕成果。其次,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合作,成为沟通两岸的两座桥梁。两岸关系的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超越政权对立僵局,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持续推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合作。再次,在” 大三通”基础上促进两岸人民及各界往来,成为重塑两岸共同的国家认同的基本方式。2009年5月,被誉为两岸民间交流盛会的“海峡论坛”在福建召开,这是两岸人民大交流的典例, 也是重塑两岸人民国家认同的起步。此外(两岸在政治互信基础上协商处理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探讨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也是和平发展路线图上关键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都有所进展。 2(两岸积累政治与经济互动的新经验。 1 10年来(两岸事务最大的特点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很大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处理好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目前,我们根据”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对台工作指导方针,在具体的对台工作中将敏感的政治关系难题与复杂的经济合作议题区隔开来。同时,在长期战略上推动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形成正面的互促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论述,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经济议题与政治议题包容起来,使国家统一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复兴愿景相协调。 3(两岸通过经济合作共创双赢的态势正在形成。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大幅萎缩,但是祖国大陆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主动并有效引导两岸开展经济合作。由此,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从主要由民间自发驱动提升到政府主动推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一年来,大陆广西、江苏、河南等地和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赴台采购(福建等海峡西岸经济区实行对台政策“先行先试”,重庆、湖南、湖北等地纷纷搭建对台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大陆“家电下乡”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也将台资企业产品纳入„„这些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引导两岸合作与发展的进展。 四、两岸经济关系有新进展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也是近年来两岸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成果最为突出的领域。根据商务部的资料,截至2009年底,两岸累计贸易额已达9500多亿美元,台商在大陆设立投资项目已近8万个,累计实际投资达493亿美元。如果加上台商经过第三地的转投资(累计实际投资约800多亿美元。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顺差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2009年大陆对台专项采购约140亿美元,并采取措施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大陆作用。两岸在经济合作制度化、产业合作搭桥与陆资入台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1( 新协商: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 台湾方面提出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议题,符号我们提出的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主张,符号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在2010年东盟——中国(10+1)自由贸易区建成之时,有助于台湾商品进入广阔的大陆市场。 2009年6月,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指出了签署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加的正面效应。在大陆方面(商务部和有关研究机构研究表明签署ECFA(不仅能够消除两岸贸易壁垒,合理配置两岸资源,而且有助于拓展两岸经济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提高合作层次,从而对两岸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资料推算,若签署ECFA,台湾受益产业以批发、国际贸易、旅馆、餐饮等商品买卖业,运输仓储通信业为首,制造业则以机械、电子产品、纺织品等三项受益最多。如果不签署ECFA(受大陆与东盟、韩国、日本等国互相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台湾所有行业的工作机会都将减少,加上出口萎缩,势必对台湾民众的福祉造成伤害。 虽然ECFA对台湾有种种好处,但是一部分弱势产业和传统产业也可能受到冲击。台湾一些政治反对势力为了争夺选举的议题主导权,不惜刻意夸大ECFA对台湾经济社会的负面冲击。因此,签署ECFA的议题,又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合作问题还要考虑到台湾政治社会 发展的形势。目前,大陆为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两岸专家的共同研究已经完成。2009年1 2月海协、海基两会对签署ECFA问题交换了意见。2010年新年伊始,海协、海基两会有关专家在北京展开首次ECFA业务协商。 2(新探索:两岸产业合作“搭桥” 两岸产业层面的深入合作具有必然性,对促进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两岸经济关系30年来,不管是贸易还是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两岸企业合作程度很低,两岸生产要素融合程度不够。因此,两岸产业合作需要搭桥”(有序推动。其次,两岸产业政策缺乏对接与协作机制(也需要通过专案推动。2009年台湾推动研究和制定产业创新条例,目的是推进台湾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形成新的竞争力,促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大陆”十一五”规划和拟议中的“十二五’’规划也强调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但是(两岸的产业政策缺乏共同的愿景(不利于同样处于转型中的两岸产业与经济结构形成合理、有序、高效的合作机制。再次(产业合作搭桥要突破两岸缺乏共同的技术标准的困境,并且着眼于 共同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化为两岸工业产品技术标准提出了挑战,金融危机为两岸合作建立共同的技术标准提供了重要机遇。 2008年底(台湾方面提出两岸产业合作“搭桥”计划,得到大陆有关方面的支持 。 2008年l 2月以来,两岸分别成立对口智库机构,聘请专家学者、主管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多次进行两岸产业合作论证与研究。通过“官产学”的这些合作两岸产业合作方兴未艾,两岸绵密、稳固的合作与共生关系正在形成。 3(新突破:陆资入台 2009年4月,海协、海基两会领导人会谈,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原则共识:台湾将在政策上首度允许大陆资本进入岛内投资。这项共识的达成,揭开了双向投资的大幕,由台湾到大陆进行单向投资的非正常局面将被终结(今后两岸可以进行正常的双问投资活动。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台办联合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商务部联合国务院台办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意味着大陆政府将促进和帮助陆资赴台纳入工作日程。2009年6月底(台湾当局发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和《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列出大陆资金可投资的3大类1 92项产业细目,并于7月1日起正式受理陆资来台或设立分公司的申请。 双向投资的启动,乃是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大趋势下的新突破。这改变了过去台资企业将研发基地留在台湾,只将工厂搬到大陆(两岸企业各行其道的局面,两岸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补和共同发展,增强两岸产业实力。 五、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有新突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亲缘、文缘相通,地缘相近,文化教育交流乃是克服政治军事障碍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提出,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正轨以后,文化与经济是沟通两岸关系的两座重要桥梁,在进一步密切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应积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论坛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六项共同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增强两岸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共同探讨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合作机制;加强两岸新闻交流;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壮大,推动两岸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合作。 2010年1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宣布首批承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这是对两岸教育交流的新突破。目前来看,但是台湾方面对大陆学生赴台求学还有很多限制,包括“三限”和 “六不”。“三限”指的是:“限校”,学历承认只限于经过认定的大陆部分高校;“限量”,每年招收大陆学生的数量定在1000至20000名;“限域”,限制在大陆某些 地区招生。“六不”指大陆学生入学不得加分,不得影响台湾本地招生名额(不提供官方奖助学金(不允许大陆学生到校外打工,大陆学生不得考证照,不得考公务员。这些限制体现了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两岸教育状况的现实差异。不过(随着两岸各项交流的深化,相信有关的限制政策会适应新的形势而调整。毕竟,在全球化和祖国大陆崛起的今天(两岸教育与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势不可挡。 六、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与挑战 1(现状与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1 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目前,两岸政治关系的现状大致可以表述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是存在对立的政权(尚未完全统一。大陆在涉及两岸政治关系问题上一直主张(首先要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 2(问题与挑战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中,两岸官方都宣布根据1 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恢复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制度性协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可见(“九二共识”对两岸摆脱过去几年“法理台独”制造的政治关系危机、促成和平发展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二共识”的核心“一个中国”,虽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但也隐藏着两岸关系最深刻的政权争议问题。因为,两岸官方对“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是否表达以及如何表达都有不同的理解:台湾官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就是1 91 2年成立至今的“中华民国”,对此大陆无法接受。大陆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两岸都表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况且(两岸政权争议不仅是历史遗留问题,也与两岸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差异互相强化,构成挑战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 吸取历史经验,现阶段两岸官方都认识到:一方面,目前还缺乏成熟的条件来立刻解决政权争议问题;另一方面,两岸民众利益福祉不应该因为政权争议而搁置或受损。因此,先搁置政治争议(根据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指导方针务实推进两岸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切实造福两岸同胞,逐步创造条件再来处理政治争议,成为目前两岸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智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六点意见中还提出, ”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我们还应胸怀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使命感,未雨绸缪,解放思想,务实探讨两岸政治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为将来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做准备。 七、启示与展望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启示我们(要将两岸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方向引导,除了搁置争议之外,我们还需站在争取台湾民心的战略高度(在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等方面不断细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路线图。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出了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解决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新主张,也体现了破解难题、打开僵局的政治智慧。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六点意见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工作的主轴。今后要进一步重视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广泛参与两岸经济社会 合作进程,注意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促进两岸更好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继 续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只有踏踏实实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我们才能有效地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和统一国家的认同,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并做好准备。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讲师,兼任清华大学学 生海峡交流协会指导教师)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 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日报》2009~1月1日。 《中国和平发展与两岸关系的回顾和前瞻》,郑必坚,((学习时报》2010年1月11日。
本文档为【第二讲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658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17